2015年中考真题古代诗歌阅读测试(36篇)
(一)(江西省)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描写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二)(陕西省)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二“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答: 2.诗中“遥招手”这是谁?为何“遥招手”?
答:
1
①
②
(三)(盐城市)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②渚:水中的小洲。③百年:犹言一生。 1.阅读中间两联,完成以下两题。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答:
(2)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答:
2.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请分别回答。 答: (四)(徐州市)
1.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五)(淮安市)
登岳阳楼
2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
答: 2.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 (六)(长沙市)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①词牌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②永昼:漫长的白天。③瑞脑:一种香料。④金兽:兽形的铜香炉。⑤纱橱:纱帐。⑥东篱:采菊花的地方。⑦暗香:菊花的幽香。⑧黄花:指菊花。
1.古诗词中,一些物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成了情感的象征。例如,本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中的“酒”,被赋予了 的情感,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中的“酒”则被赋予了 的情感。
2.古诗词中经常有语意双关、形神具备的字词,例如本词中“半夜凉初透”中“凉”字一语双关,既指天气之凉,又指词人 内心感受,又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瘦”既写出了菊花的形态,又形象地写出了词人 的形象特点。 (七)(益阳市)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从诗体上看,《春夜喜雨》是一首近体诗中的 。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
3
⑥
⑦
⑧
②
③
④
⑤
①
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技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八)(益阳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 的 心情。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九)(鄂州市)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前三联运用设问、对偶和等修辞手法,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的气势。 答: 2.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 (十)(广州市)
水调歌头 苏轼
4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
答: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十一)(河南市)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 (十二)(资阳市)(四)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 2.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5
答: (十三)(宜宾市)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 2. “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答: (十四)(乐山市)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
答: 2.细读全词,请品析下阕中划线的句子。
答: (十五)(达州市)【甲】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结合甲词乙诗内容,谈谈划线部分所流露出的情感有何异同? 答:
2.乙诗颈联从视听两个角度展现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答:
6
(十六)(成都市)
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
答: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
答: (十七)(潍坊市)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答: (十八)(山东省临沂市)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答: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
7
(十九)(济宁市)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 应为 。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二十)(东营市)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1.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答: (二十一)(山东省德州市)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答: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二十二)(南昌市)
8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咸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一个“破”字,一个“深”字点明了都城景物的特点。 B.颔联写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动惊心。
C.颈联写尽了离乱之苦,表达了诗人期盼亲人音讯的强烈感情。21世纪教育网 D.诗人“白头搔更短”只源于亲人离散之伤痛。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实写了景物,虚写情感,融情于景,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诗中运用了对偶、拟人、反衬等表现手法。
C.“望”字统领前四句的内容,诗人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 D.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与作者的《望岳》《石壕吏》等作品是一致。 (二十三)(苏州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题目中的“ ”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
2.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
9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答:
3.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 )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二十四)(连云港市)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 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1.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 ,飞入寻常百姓家。”
2.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 答: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 答: (二十五)(襄阳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 ”和“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答: (二十六)(随州市)
送魏二
10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这首诗是作者贬为龙标尉时所作。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醉别”叙事,“江楼”点出地点,“桔柚香”写景并点明时令,描绘了送别的环境,含蓄地写出了与友人分别的心情。
B.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意象是暖色调的,烘托出朋友相送,内心那无尽的温暖和惬意。
C.第三、四句想象友人和自己分别后的情景。一个“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的距离之远,又暗示分别后相见之难,依依惜别之情传达得委婉动人。
D.古歌谣有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句“愁听清猿梦里长”以凄清的环境烘托愁苦心情,这两句在表达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该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从“忆”和“梦里”这些词可以看出是诗人的想象,这样虚实相间,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说说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二十七)(荆门市)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 答: (二十八)(黄石市)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
1.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
答:
2.词的下片运用的两个典故“遣冯唐”、“射天狼”,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答: (二十九)(安顺市)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 2.这首诗中划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答: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答: (三十)(衢州市)
(一)
陇西行(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①貂锦: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这里指战士。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1.《陇西行》和《破阵子》都有“可伶”一词,其中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
(三十一)(嘉兴市)
(一)崆峒 【清】谭嗣同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12
②
①
松拏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 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注释】①此诗写于1889年,当时的清政府腐败不堪,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崆峒,山名,在甘肃平凉西。②拏(ná):执持。
1.此诗想象奇特,从形、神两个方面描绘出崆峒山 、 的特点。(各填一个词语) 2.尾联意蕴深刻,谈谈你的理解。
答: (三十二)(宁波市)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 。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 (三十三)(金华市)
春水生
①
杜甫
其 一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眼俱明!
其 二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注释】①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二月,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作《春
水生》二首。②汝曹:你们,指水鸟。③禁当:阻挡、拦挡。
1.诗题为“春水生”,这两首诗写出了春水什么特点?
答: 2.这两首诗都写春水,却体现了诗人完全不同的心情,请结合诗句分别加以分析。 (三十四)(台州市)
浣溪沙 [宋]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3
③
②
山 行 [宋]叶 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 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 对我对山三两声。
1.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 ,这从“ ”一词可以看出。
2.两首诗歌的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 (三十五)(杭州市)
九日寄子约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 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 见雁忆黄河。 乱后书来少, 霜前落木多。 不堪羁宦日, 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指代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做官。 1.从这首诗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中的“九日”是指_____节。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答: (三十六)(丽水市) 纳凉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前两句,“ ”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成了诗人 的心境。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答:
14
③
②
①
答案:
(一)1.B 2.C
(二)1.写出了小儿很会选取钓鱼的地点,同时也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做铺垫。2.第一问:垂钓儿童 或:小儿 第二问:他怕答话声把鱼惊走。
(三)1.(1)示例: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2)客居他乡;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孤独登高;漂泊无依。212.(3)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前者间接抒情,委婉含蓄;后者则直抒胸臆。 (四)1.B
(五)1.“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2.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
(六)1.愁闷,百无聊赖、 豪壮2.孤独、凄凉;消瘦、憔悴。 (七)1.律诗(五言律诗)2. B
(八)1.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喜悦。2.归心似箭(急切)的心情。
(九)1.比喻、夸张、拟人(任答一种即可) 高大雄伟(意近即可)2.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意近即可)
(十)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2.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谪的失落之情。
(十一)1.思乡(意思对即可)2.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分析合理即可)
(十二)1.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意对即可)2.①“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耐。(意对即可)②“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意对即可)
(十三)1.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意近即可) 2. ①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②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③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④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
15
(十四)1.出猎时英姿潇洒(装束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以孙郎自喻。2.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十五)1.同:甲词乙诗都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异:甲词还抒发了将士久陷疆场,思念家乡,遥无归期的感慨。2.【示例】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的青龙白虎图案,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
(十六)1.“思”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2.不同。本诗中的“醉”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情。而“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剑”,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十七)12.日暮时分,群鸦乱叫,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两三户人家。写出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13.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出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十八)1.寂寞、苦闷、凄清2.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 (十九)1.绝句(或:七言绝句) 秋季(或:深秋)2.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
(二十)1.①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节操;②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 2.答案示例: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构思二:所见与所感有机结合,“感”因“见”而生,写出了情感意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 写法一: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写法二: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语言:用“稀”“尽”“飞”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用“始”与之呼应,表现出失望之后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写出了意脉的转折。平中见奇,朴中出新。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二十一)1.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2.示例:压挂
16
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 (二十二)1.D 2.D
(二十三)1.歌或白雪歌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给出判断,理由陈述合理即可。答案示例:不恰当。学生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 “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3.A
(二十四)1.旧时王谢堂前燕2.①“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呼应首联的“寻常百姓家”。 ②“旧帘”是小燕子顺利找到前一年住过的人家的标志。③“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诗歌的对仗要求。④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答到三点即可) 3.示例: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意近即可)
(二十五)1.“凄凉地”;“弃置身”。2.“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或“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或“此三字表明作者态度,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意对即可)
(二十六)1.B2.传达出诗人给友人送别时孤寂与悲苦的心情,同时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十七)1.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2.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
(二十八)1.词的上阕记叙了一个壮观的狩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从马狂奔,并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2.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二十九)1、龚自珍 (有错不给分)2、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环境描写烘托“离愁”(或将离愁寄托于景)。(意思对即可)3、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或充满了奉献精神。
(三十)1.《陇西行》中用“可怜”一词体现了现实与梦境、悲哀凄凉的枯骨与年轻英俊的战士形成强烈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破阵子》中用“可怜”一词打破词人想要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美梦,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消逝的悲叹、壮志难酬的
17
愤懑。
(三十一)1.高峻(高大、挺拔) 雄伟(浩荡、勇猛、奔放、富有力量、富有斗志、气势磅礴)2.略 (三十二) 1.白云堆 深林2.示例l: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竟”字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诗人的雅趣。示例2:明明是挑柴,却说是挑蝶,挑柴的辛劳全无,有的是生活的悠闲,诗人借樵夫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三十三)1. 迅速溢涨,水量很大2. “其一”描写春水初涨,万物欣然,诗人同水鸟们同享春光,目光明澈,诗人为时序更替万物复苏而喜不自禁;“其二”写春水猛涨,草堂前即将水满成灾,诗人生活困顿,没有钱购买船只以避水患,为自身艰难处境而忧苦不堪。 (三十四)1. 初到此地(初次来到这座青山)不识2.《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
(三十五)1.登高、望远 重阳 2.“少年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 (三十六)1.⑴追⑵(纳凉时)悠闲自在2.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态度。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