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深入探究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引导学生重视培养其思想道德素质,用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在社会中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强调了,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具备与众不同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个性,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流是好的,从总体来看大学生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认同社会现实,对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努力追求人生的自我价值,主体意识强。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大学生价值取向日趋功利化。信息化社会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冲击。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些大学生容易受到由竞争衍生出来的损人利己、惟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的影响,致使“个人奋斗,自我实现,忽视集体利益”成为他们的价值取向。有些学生的理想好高鹜远,不切实际,重书本理论、轻视社会实践,重专业性知识轻品行修养,重有用、实惠,缺乏无私奉献精神。
(二)部分大学生责任感缺失
大学生是以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水平,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知识面宽,他们是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有着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优越感。多数大学生热爱祖国,企盼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繁荣、富强。深知国家发展需要大批青年学者学有所成、回报民族和社会。他们愿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现出缺乏国家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
如果只从道德认识水平来评价,具有高学历、高知识文化层次的大学生,其道德水平应该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如果将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作为评价标准,则有的大学生在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出现了反差。“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一定时期的道德理念必然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此,德育的内容也应与之相适应,超前与落后都是不当和低效的。”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道德认知的行为不具有道德意义,而脱离道德行为的道德认知也没有实际价值。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是一个人道德人格状况的重要标志。有的大学生在致力于成才的奋斗过程中,只重视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轻视良好道德的养成,重才轻德,重智轻德,似乎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中知识和能力才是硬指标,理想、道德都是空话。调查显示,大学生思维开阔,文化层次较高,对社会提倡的公德规范的认知程度也较高。但是他们对道德规范的遵从却缺乏应有的自律性,道德素养较差,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一方面他们重视道德知识的积累和提高,有较高的道德意识,常常抱怨他人的不文明言行,对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却在自身的道德实践,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如考试打小抄,对己有功力的事情努力做好,无功力的事情不会去做,自我约束不够,起伏波动较大。这种分离造成了个别大学生高文化学历和低道德水平的反差,出现了有才无德的歪才。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在总体上
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却存在知与行不统一的问题。大学生在经历高层次教育后,理论认识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在理论探讨、演讲等方面表现出不凡的水平,然而由于缺乏实践,因此往往出现言与行分离,说的跟做的不一样,在同学面前说的是一套而自己做的又是一套,甚至出现双重人格。喜好摆功,愿意听表扬赞美声,不愿意听反面意见。在学习上往往缺乏与人协作的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整体意识,好高鹜远、急功近利,做学问浮躁,缺少求真与务实精神。道德认知水平明显高于道德行为的规范程度,知与行不统一,部分道德认知没有转化为道德行为,在道德人格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有知识、有文化的高层次者,理应是文明的使者,然而有的大学生的文明程度却令人担忧,如论文抄袭等。
二、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对策思考
(一)坚守育人为本的理念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张,专业的思想政治老师数量的相对较少,以及学生人数的每年增加使得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很难的展开。因此,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就需要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完成,来充分调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人员都来承担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义务,既能帮助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效果。而高等院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的展开不仅要关注学生思想品德、政治方向等意识层面上的问题,还要注重学生思维、知识、技能的培养,以及学生情感等个性品质的培养。只有这样,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才会落到实处,被学生接受,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笔者认为,高校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人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然也就成了整个大学教育的根本所在。从当代大学生自身特点来看,他们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道德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突出思想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就是要把以学校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引导”学生为重点的教育思想。
(二)构建大学的创新文化
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极力摒弃当前功利社会在大学校园里导致的不利影响。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投身学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为人师表着力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构建宽松健康的校园环境,让大学生知道心灵的方向,过有意义的生活。将大学作为学术文化组织来建设,时学生道德意识增强,对人生以及自身进行明确的定性和定位。同时,在吁求良好的学校环境下,也应该给学生自身提供随时随地接受文化熏陶的物质条件,例如:悬挂励志名言、塑立名人雕像、建造花园草坪等突出其高尚的精神品质和特有的文化内涵,展现自身的文化特色,通过学报等活动宣传,激励大学生刻苦学习、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认同感。
(三)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大学精神、学校传统以及校园文化活动、文化环境的综合,它以塑造大学生良好综合素质为主旨,以开展课外活动为手段,以校园精神与校风为主要特征,展现出高校校园独特的文化感召力,吸引力和统摄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要求把两者更好的结合起来,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四)道德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律
教育和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离开纪律约束的道德教育就难以把握和操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准则,对每一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给予约束,强化了大学生日常行为的
规范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性。
(五)开辟“网络德育”教育新阵地
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上网人数日益增多。怎样利用网络开展德育教育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网络媒体具有最先进、最快捷、最大容量的信息渠道或载体的优势,可以进行最普遍、最迅速、最直接的相互交流.进行生动的网上教育,并且也是最受广大学生欢迎的一种方式。学校可以让学生拥有自己健康向上的网站,尤其建设好学生党建网站工作。借此,我们可以将形势任务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思想交流、心理咨询等内容推进到网上去完成,开辟一个新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域。
参考文献:
[1]冷旭东.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及教育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8.
[2]靳辉.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7.
[3]薛向东.高校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问卷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05.
注:
本文为安徽新华学院素质研究中心科研项目,项目编号:IFQE2012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