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土地的誓言
课题 课时土地的誓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分配 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1.积累词语。 知识与技能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熟悉歌曲《松花江上》。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本文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言。 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作家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作者山西、重庆等处任教,在重庆、香港、上海等地编辑《文摘》副刊、《时代《大刚报》副刊。主要作品有《科尔沁旗草原》,短篇小说集《憎课 简介 文学》杂志、前 预 习 写作背景 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 本文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散文》卷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有改动。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为东北人中的一员,作者的胸膛燃烧着的挚痛的思念越来越热烈,于是他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明了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保卫最新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1
最新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祖国,誓死让祖国得到解放的感情。 读准字音 辨清字形 挚痛(zhì) 泛滥(fàn làn) 呻吟(yín) 嗥鸣(háo) .....谰语(lán) 怪诞(dàn) 亘古(ɡèn) 蚱蜢(měnɡ) ....镐头(ɡǎo) 碾(niǎn) 辘辘(lù) 污秽(huì) ....亘(ɡèn)亘古 诞(dàn)诞生 恒(hénɡ)永恒 涎(xián)垂涎 挚痛:诚恳而深切。 泛滥: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理解词语 斑斓:灿烂多彩。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亘古:远古。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秘密的条约或口头协定。
(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新课导“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首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辽阔的东北沃野的富饶美丽。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北大地,无数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有哪一个入 东北同胞不盼望解放家乡,有哪一个东北人不思念那片黑土地?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土地的誓言》,去听一听东北辽宁作家端木蕻良的挚痛的心声。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内容。 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最新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2
最新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2.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哪些誓言? “我”必须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品味亮点词语】 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的确切含义? “泛滥”一词原意是“江河溢出,淹没土地”,引申为“思想情感到处扩散”。在这里是贬词褒用,是指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2.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丰富的联想? 这段话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短语修饰事物,使事物带上丰富的、耐人寻味的意味。如“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中的“红布”“金黄”“黑色”这些词语用得好,引起了“我”丰富的联想。“我”仿佛看到了东北秋天红彤彤、黄澄澄、黑压压的一片色彩纷呈,丰收在望的美好景象。 3.第①段中“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三者之间有何细微的差别? “不得不回去”带有一定的被迫的意味,“应该回去”表现理所当然,“必须回去”则带有命令的口气。三个短语语气逐渐加强,态度更加坚决,情感表露也愈加浓烈。 【感悟精彩句子】 1.“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为什么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实际上作者想表达自己思念家乡,故乡令自己魂牵梦萦的感情。这样写,可以使自己的情感显得更加浓烈、真挚。因为只写自己爱恋故乡,最新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3
最新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只能表现单方面的情感。写故乡对自己的召唤,就极为深刻地揭示出土地和自己的那种“默契”关系。 2.“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红熟的浆液”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 3.为什么文章开始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在后文“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一句中改用第二人称“你”?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越来越激动,在后文改用第二人称来呼告,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4.文章结尾写道:“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作者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分析写作技巧】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或技巧来表达对故土的深情?请举例说明。 (1)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她”相称,隐含将故土比作“母亲”,直接对着故土倾诉自己的感情。如:“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这几句表达了作者眷恋故土,坚决为故土战斗到底的决心。 最新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4
最新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2)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例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或者当我……我想起……我想起……我想起……”一段,运用排比,强烈地突出了作者时刻怀念故乡、迷恋故乡的深情。 (3)选择有特征、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比如“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4)移情于物。如:“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明写故乡呼唤“我”,实则是“我”思念故乡。 (5)巧用第二人称“你”,表达强烈的感情。如:“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把握文章主旨】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从文章来看,标题的要点应在于“誓言”。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烈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没有了土地也就无所谓国家,所以作者把它放在题目上,突出了它在一个爱国者心目中的地位。 2.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因失去故乡的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牺牲的坚定信念。
写【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最新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5
最新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作方法运1.呼告、排比,感情强烈。 本文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念、眷恋,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比如“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用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层层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另外,文章还大量运用排比句,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等处。 2.景物叠印,画面感强。 作者选择有特征、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例如“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白桦林”“马群”“蒙古狗”“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文章多次运用了排比,请选择下列一组词语说一段话表达出你对某事物的依恋。 (1)“当我……当我……当我……” (2)“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 示例:(1)当我疑惑的时候,他为我指明方向;当我开心的时候,他为我鼓掌;当我难过的时候,他和我分享;当我成功的时候,他却默默地离开。 (2)土地是我们伟大的母亲,给我生命,让我领略世界的美好;土地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给我力量,让我知道脚踏实地便会成功;土地是我最温柔的思乡情怀,给我温暖,让我对这片热土爱得深沉! 最新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6
最新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因此,本教案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放在重中之重。上课之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东北的景物及历史情况,一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东北的印象,二来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上课时,播放学生较熟悉的歌曲《松花江上》,借助歌声的魅力把学生带入与课文一致的情境中。接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绝大部分学生能自行领会文章的内容,读懂大部分语句所包含的感情。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系统、全面地体会全文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抒情的方法与技巧。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文章的感情有了更准确、更全面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品味出语言的炽热。 方法指导:
第二人称的作用
第二人称的作用有:1.能够使作者迅速地融入角色,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文章中;2.便于抒发感情;3.使读者有一种与作者沟通对话的感觉,增强情感的真实性,读起来更加亲切。
素材积累:
端木蕻良趣事
端木蕻良青年时代就爱读、爱谈《红楼梦》,是个“红”痴,加上对旧体诗词下过一番功夫,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赞扬他的人说他有才气,奚落他的人说他是“公子哥儿”。
最新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7
最新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学生年代,他在桂林住所的门口贴了一首诗:女儿心上想情郎,日写花笺十万行。月上枝头方得息,梦魂又欲到西厢。 有朋友把这首诗念给作家秦牧听,秦牧不禁笑出声来,心里对他也有了个“好个公子哥儿”的印象。后来,秦牧与端木蕻良来往多了,才理解到这首诗其实是一首“杜门谢客诗”,是专门写给一些文字朋友看的。 这首诗的真正含义是:自己工作很忙碌,无暇和一些爱东拉西扯的闲人长谈,希望这类登门拜访的人物多加体谅,不要总是前来絮絮叨叨。
最新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