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写景的文章,它以景物描写为主要对象,如云雾雷电、雪雨风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树木等。景物描写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写好这类文章,应当注
意以下几方面:
一、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
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一)选好角度,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
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鸟
1
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立足在船头,随着船身渐渐逼近的时候,目光集中在大榕树的长势上,定点对大榕树形态的具体观察,看清了这一株奇特的大榕树的真面目,枝干“不可计数”,足见十分茂密;“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卧在水面上一般。”观察了大榕树的整体形象;观察了大榕树与众不同的神态美,“那么多的绿叶”,不是一片片清晰可辨,而是“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这就是作者自始至终把观察的目光定点在大榕树上,对榕树的枝、叶、根的形状、颜色、位置进行细致观察。然后从外形描写入手,浓墨重彩,逼真地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
(二)移步换景。
在进行观察时,观察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了。正像北宋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写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使用动点观察法,就是连续移动观察位置,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同
2
一景物的表现方法。动点观察有两层含义:一是观察点要连续不断地移动;二是移动观察点要有顺序。这种观察法适合观察正在发展变化着的景物。由于作者对景物连续不断深入细致的观察,清清楚楚地了解到了景物各方面的不同形态和色彩,描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有话可说了,既可描摹景物的形状,又可显示景物的神采,使景物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当你来到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最好先看看全景,对整体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迈开你轻快的脚步,向前走去,这样随着你脚步的移动,眼中的景物在不断变换,这就是“移步换景”法。如《颐和园》一课,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点来描写园中的景色:或立足公园大门,或驻足万寿山下,或站在万寿山上,或立于昆明湖堤岸,描绘的是一副副异彩纷呈的图画.颐和园面积宽广,作者不能一眼就能把景物看完,所以观察点必须移动变化,这样才能细致地描绘出园景。
(三)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进行观察。
虽然每处景物都离不开山和水,离不开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但是每处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就是同一处景物,因季节不同,其特征也不一样。观察时如果抓不住特点,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千篇一律,无法感染读者。因此,无论是写春花的绚丽,
还是写秋叶的静美,是写江海的波澜壮阔,还是写小河的潺潺流水,都要认真观察,把握它们的特点,了解景物的全貌,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例如:学校的小花园里,花香与读书声相伴,特点是幽静美丽;操场上有单杠、双杆和篮球场,同
3
学们在锻炼身体,它的特点是热闹。另外有些景物还要一边对比一边观察,才会发现这一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比如,观察树叶,如果不对比,只盯着一种树叶看,你会以为绿就是它的最大特点了,可是一比你就会发现,松叶如针,柳叶如眉,枫叶似鸭掌,这才是它们真正的特点。
二、做到“寓情于景”。
所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受寄托在景物的描写上。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的“躯壳”是没有生命力的。在景物描写时,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美好,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景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自然交融,浑为一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例如:在《山雨》一课中,作者这样描述:“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段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连用两个“流进”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4
三、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构成完美的整体。
静态描写,要绘出景物的外形、内涵、色彩和神韵;动态描写,要对事物的动作、声响、神态作细致的描绘,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在写景的时候,要把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机结合,使景物既有静态的美,又有动态的美,才能深深地感染读者。例如:在《第一场雪》一课中这样写到:“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靑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这个片段的描写作者就利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雪后的美景。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要求学生既要有静态描写,又要有动态描写,做到动静结合,构成完美的整体。
四、结合实际、展开联想。
展开想象是神奇的“鲜活剂”。景物大都是静止不动的,如果只是把它们的样子描绘出来,就会显得干巴巴的,空洞无物;如果给它们洒上想象“鲜活剂”,景物就会立刻呈现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在《山中访友》一课中,作者这样描述:“我*在一棵树山,
5
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意,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又如:在写作时,当你写了“荷叶在风中摇曳”,紧跟着想到“好像美丽的少女在跳舞。”这样写荷叶就跟读者拉近了距离。当你看到一捆捆稻谷想象到它们就像一个个扎着辫子的姑娘……这样赋予景物以生命,把景物比喻成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除了用比喻,还可以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致、生动、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叙述有序,条理清晰。
写作文时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应当根据需要,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来写……。这样,会使文章脉络清晰,主题突出,不至于杂乱无章。同时,要写好景物,还要有丰富的词汇,词汇不丰富再美的景色也描绘不出来啊!所以平时要注重指导学
生积累好词佳句。总之,只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结合事物展开合理想象,并产生真情实感,加以有条理的叙述,就能把作文写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观察事物、认
6
识事物的方法和能力会得到持续的提高,创新思维也会得到培养,作文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16
一年级:夏天的荷花
在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和妈妈来到青山湖观看荷花。 那里的荷花红着脸,耷拉着脑袋,就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其中,还有两朵荷花的花瓣紧挨着,就像一对相亲相爱的好朋友。
妈妈见了,对我说“婷婷,你也要像荷花一样,跟同学成为一对相亲相爱的好朋友。”我听了,点点头。
观看完荷花,我和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青山湖。 点评:这篇文章小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紧挨着的荷花比作相亲相爱的好朋友,从而得到自己要和同学和睦相处的道理,生动形象而又富含意味。真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二年级: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风,摇绿了柳树的嫩芽.
我看见了一只蝴蝶飞上天空,我高兴地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开.黄黄的迎春花开了,有展开笑脸的,有害羞地把眼睛挡住,
7
看样子真可爱.是谁搔痒了我的脸颊,啊!原来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了!
丁冬,丁冬,是谁在唱歌,哦!原来是解冻的小溪在丁丁冬冬地歌唱,真好听.大树茂盛的枝叶向四面展开.
美丽的春天来了!
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写景作文,文章赋予了春天生命力,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语句流畅优美。“原来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了”形象地表达出小草的特点。文章的开头结尾遥相呼应,突出了主题,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年级:美丽的秋天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
秋天来到树林里,叶子一片片从树上飘落下来,有黄色的,红色的…像是一群彩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真漂亮啊!地上的小草也变黄了,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踩上去软软的,可舒服啦。
秋天来到果园里,树上的苹果红了,躲在树叶中,像是小朋友的笑脸。梨子也黄了,挂在树上像是一个个金色的小灯笼。葡萄也熟了,像是一大串一大串的珍珠挂在藤上,令人垂涎欲滴。还有橘子也黄了、柿子也红了…勤劳的人们正在果园忙着采摘果子。小朋友们也在果园里忙着跑来跑去,银铃般的笑声飞出了果园。
秋天来到了山野,来到了校园…秋天来了!秋天真美呀!
8
点评: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小作者从“秋天来到树林里”、“秋天来到果园里”两个角度描述了秋天的美丽,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语言新颖清爽,内容生动丰富,不失为一篇佳作。
四年级:四季的色彩
我爱四个季节,因为它们有各自的特点。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的天空一点一点泛鱼肚色,再染上微微的红晕,直到霞光点亮整个天空。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夜晚固然美丽,但漆黑漆黑的暗夜也别有一番趣味。无数的萤火虫在草间翩翩起舞,即使是在细雨蒙蒙的夜晚,也能见到有一两只萤火虫在闪着朦胧的微光飞行,那景色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一样偎依着山腰,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匆匆地向巢里飞。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齐飞,更是叫人难忘。夕阳西下,一阵阵风声、虫鸣让人心旷神怡,不禁浮想联翩。
冬天最美是早晨。雪落的早晨当然美喽!遍地银色,宛如一个充满故事的童话城。此时,邀几个伙伴到雪地里堆堆雪人,打打雪仗,那将是人生最美的享受。
这就是我眼中的四季,我爱这四季。
9
点评:这篇文章篇幅较短,但小作者就用这短短几句话便为读者绘出了色彩、风格各异的春、夏、秋、冬四幅图画,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文章脉络结构清晰明了,能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
五年级:乡村美景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乡村。我家那座简朴的小屋前有一条河。山上的清泉顺流而下,汇集在小河中。小河里的水“哗啦啦”地流淌着,像一位仙女一边唱着歌,一边舞动着柔美的身体。
小河中有一些小鱼小虾在水中游来游去,一会游到这里的一条石缝中,一会又躲在那里的石头后面。一会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好像在玩捉迷藏。小河里的水又清又绿,清得都可能倒映出河旁的绿树,绿得仿佛是一块诱人的翡翠。在屋子后面有一片桔子林。一棵棵桔子树虽说只有一两米高,可是却枝繁叶茂。这一颗树的树枝穿插在那一颗树的树枝中。这一堆叶子搭在那一堆叶子上,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挤着一片,不留一点儿缝隙。那一片片树叶子呈墨绿色,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得发亮。一个个金黄的桔子压弯了枝头。只要你伸直手臂就可以摘到。若是你在这里摘桔子,总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啄地上烂掉的桔子,那么专注,那么尽职。偶尔也会有一只雄鸡趾高气昂地站在那里,保护着一旁的母鸡。
10
乡村的景色和城市截然不同。这世外桃源,这乡村美景,让我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无法忘怀。
点评:本文开门见山,点明主旨“美丽的乡村”,让人一目了然。作者文字活泼,描写生动;“清得都可能倒映出河旁的绿树,绿得仿佛是一块诱人的翡翠”,运用比喻,很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小河“清”和“绿”的特点;“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挤着一片”,“挨”和“挤 ”俩字运用精确,突显了树叶的层次感和紧凑感,有画龙点睛之效。文末作者抒发对乡村美景的喜爱之情,既点明主旨,又呼应了主题,全文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六年级:秋天,真美
曾经认识的秋总是凄楚,悲凉的。杜甫在这个季节写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牧在这个季节写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花庭》。”,李清照在这个季节写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如今才明白,其实秋天给人的感觉不仅仅是凄楚,悲凉,更多的则是秋那独特的唯美。
秋天的天空淡淡的,蓝蓝的,无边无际。几片白云在天空中悠闲的逛来逛去,懒懒的,闲闲的。树上的秋叶伴着微风一片,两片,三片......打着旋儿轻轻的飘落下来,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人”字形队伍,一
11
路“高歌”,赶往南方。天空,落叶,弧线。这是秋天淡泊,清净的美。
秋天的小溪清清的,透透的,无拘无束的向前流淌着,追逐着,更显出了秋的坚毅与执着。淡蓝的天空倒映在清凉的溪水中,显得更加纯洁,明澈。一阵微风吹来,溪水荡漾出一层层涟漪,天空也随着一起一伏,把人带入一种美妙的梦境中。秋水,蓝天,影映。这是秋纯洁,明澈的美。
秋天的傍晚静静的,绵绵的。夕阳的余晖撒落在秋叶上,跳跃,斑驳。啊!原来每一片秋叶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秋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在山坡上,看鲜红的夕阳缓缓落下,任凉爽的秋风轻轻抚摸。此时,你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不去做,静静的享受秋的缠绵。夕阳,秋叶,光芒。这是秋真挚,朴实的美。
秋,走过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愿再去追求赞美、宠爱。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秋。秋天的美是富有韵味的,我喜欢秋天,喜欢秋天那独特的美。
点评:在你的笔下,秋天多美啊!老师从你的文章中看到了秋天高远而深蓝的天空是那样的清净;秋天的小溪是那样的明澈;秋天的傍晚是那样的惬意。这一切,让读者感到秋天是多么的神奇与美丽。正因为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了秋天去感受秋天,才会体会到秋天独特的美。所以写出了别出心裁的文章。
----------------------------------------------- 学好语文的方法和技巧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2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质量、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丰富多彩,有文学性的、常识性的、说理性的、科普性的等等,学生读好这些文章在整个小学阶段至关重要。
要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从一年级开始,逐渐培养学生在校在家经常阅读的习惯,保证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要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要给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其能够集中精力、安心读书。同时,作息要有规律,该阅读时专心阅读,该休息时及时休息,该游戏时快乐游戏。
二、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有些小学生存在坐姿及执笔方法不正确,书写字体歪斜、不工整、字迹潦草,缺乏书写的自信心和自觉性等问题。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首先要增强书写的自信心。由于小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较差,往往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句勉励的话语都会影响他们一生。因此,要辩证地对待学生书写的问题和不足,正面地、积极地引导学生,在点评、打分的时候尽量放宽尺度,逐渐增强小学生书写的自信心,养成喜爱书写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书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事实表明,小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事是做不好的。因此,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须培养浓厚的书写兴趣。要上好习字课,强化学生书写训练;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看谁写得好”、“争当小小书法家”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锻炼和提高。
再次,教师的书写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书写心态和情绪,因此要给学生树好榜样,让学生向老师学习、向老师看齐。
三、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语文学习要战胜遗忘,就不能忽视强化学习即复习的重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获得牢固的知识,不仅要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和课堂上的练习,更关键的是还要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复习的习惯。
因此,教师应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课外作业,如: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根据课文特点设计相应的填空,根据课文想象作画等等,让学生通过这些趣味性的、开放性的作业对旧知识有个整体的、及时的回顾,从而逐渐加深对旧知识的印象,另外,还要定期不定期地抽查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以免学生遗忘,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