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采松果》B2微课程设计方案

2024-03-02 来源:意榕旅游网


微课设计方案

基本信息 县(市、区) 学校 姓名 学科 数学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教学环境 课题名称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多媒体教学环境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采松果》 选题意图 体会加法的交换律。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对象 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课前预习 √课中教学 □课后巩固 □其他 教学用途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以及如何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利用微课和学习单,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理论讲授型 推理演算型 技能训练型 □实验操作型 □答疑解惑型 □情感感悟型 □其他 □拍摄 √录屏 □动画 □其他 (可多选) 10分钟以内 微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 (以时间为序具体描述微课的所有环节,至少包含导课、主体内容 和小结三部分) 知识类型 制作方式 预计时长 设计意图 (从教学方法、学习任务单、案例选取、内容编排呈现、互动设 计、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说明) 案例选取: 一、讲述本节课的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具体情景中,进《采松果》本课的学习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小松鼠摘松果的情境为知识载体,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展开对系。 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有兴趣而不感到枯燥,学习起来始终兴趣盎然。 学习本节课有利于学生掌握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检学任务单: 检学单设计了表格,用于学生自主检验自己掌握知 识的程度,以便于后续的复习。 3.利用检学单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出示场景图。 1.观察场景图,学生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并提出了那 些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的方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经过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理解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生活中存在许多的数学问题。 2.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先解决一共采了多少个 松果? 预设:25+4=29(个) 内容编排呈现: 微课的重点是提炼相关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呈现2个层次。 先提炼相关的数学信息,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 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在通过老师的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方法来演示过 2.讲明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要求。3. 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进行第二个问题: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预设:25-4=21(个) 程,获得基本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技术运用:WPS制作课件,展示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和强调。爱剪辑软件录制微课。 三、进行算法的归纳与总结。

四、通过检学单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 五、进行归纳与总结。 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本课的学习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小松鼠摘松果的情境为知识载体,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有兴趣而不感到枯燥,学习起来始终兴趣盎然。 自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