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大期末-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超级全的考试专用)

2022-04-23 来源:意榕旅游网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简答题

1、简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含义。

答: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教化学生为本,在当前它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涵盖了思想性(政治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性(古今中外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审美性(对自然美和道德美的欣赏)、发展性(发展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能力)、创造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 2、语文教材具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 3、我们应当如何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答: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4、汉语拼音教学策略包括哪些内容?

答: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通过编儿歌的方式学习拼音;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 5、你如何理解语感的内涵?请作简要作答。

答: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读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去的结果。敏锐的语感既是一个人语文程度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学好语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要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体会它们的情味,非靠语感不可。 二、论述题

1、联系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体会,谈谈你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理解。 答题思路:首先回答要点,其次联系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

要点: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中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联系实践:主要谈自己在实践中如何做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新理念?你如何理解这些理念的内涵?

答题思路(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中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课程标准概括了语文课程的三大特点: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一本好书影响人的一生。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①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创造性地教,学生应创造性地学。③提倡平等交流,教学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鼓励伙伴合作学习。(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教育资源取之不尽,教育环境得天独厚。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3、具体论述识字教学的策略。 答题要点:

第一、 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在注意音、形、义紧密结合的前提下,根据生字的特点和儿童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进行教学。

第二、 简化字形记忆心理过程。根据汉字本身的字形规律开展识字教学,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识字负担,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例如,独

体字的构字率很高,是小学生以后认识合体字的基本“部件”,所以对独体字的字形教学要作细致的指导,认清笔画笔顺,掌握笔顺规则,在这个基础上再认合体字时,就要启发他们利用已学的独体字按部件分析字形,这样,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字形的习惯,还简化了识记字形的心理过程,便于记忆,也节省教学时间。

第三、 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根据汉字音、形、义三者统一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积极活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提高认识生字效率。

第四、 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针对汉字往往一词多义的特点,在字义教学中,对字义应以讲清课文中的意思为主,对于学生常用到的、易理解的其他意思可以讲;少用到的、不易理解的一般不讲。同时,关于生字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组词法,不是所有生字都一定要去组词,如果构词率不高或者学生不常用的字就不必组词,否则将会浪费教学时间。

第五、 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这一策略要求学生掌握三套识字工具:即汉语拼音,了解汉字笔画、笔顺等知识,查字典。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三套工具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发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提高识字速度。

第六、 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的策略重在提高儿童学习识字的兴趣,要注意不要片面地运用游戏识字,要落实到教学上来,不要将之流为表面形式。

4、结合你的教学经验,举例论述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答题思路:回答发展学生主体作用的要点,同时将教学实例穿插其中。

要点:一、实施自主学习,鼓励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二、推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培养成一种团队精神。三、倡导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前提下,主张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对文本的钻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查找相关资料、收集信息等途径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探究:“赤壁之战东吴大败曹军,谁该记头功?”初步阅读后,学生一致认为该归黄盖。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黄盖的功劳来,记在作业本上,然后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发现黄盖的功能都与周瑜有关,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周瑜的功劳,经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学习一致的看法是赤壁之战周瑜、黄盖都立了大功。 三、分析题

①该阅读课教学设计体现的是探究性学习理念。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首先是教师让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然后让学生动手尝试,亲历体验,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通过探究性阅读,学生不仅首先了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知识,形成了能力,掌握了方法,还亲自体验了失败的挫折和成功的欢乐,有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②评价略。关于阅读教学,新课程特别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获取文本所表达的主观感受,体验作者所流露的内心情感,理解和转化文本所展现出来的个人见解和智慧,最终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理念的变化促使教学策略也发生着变化。教材中总结了以下几种策略:注重人文熏陶,加强语言实践(多读、感悟、积累、运用),倡导自主学习,建设开放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通过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所以特别要发扬语文的人文性。

加强语言实践的策略精髓在于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具体说来就是多读;感悟、积累和运用。

倡导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阅读教学同样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阅读教学的开放,主要做法是“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具体说来有这些做法:努力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善于利用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2 作文训练计划:

2004年秋学期六年级作文授课计划 一、本学年的总体要求及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够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句、叹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作文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课文,共安排了7课,各课的训练内容及要求如下:

1、写一则报道新闻的板报稿。 2、根据采访材料,写一篇记叙文。 3、写一篇介绍苹果的习作。

4、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题的习作。 5、写一篇以《菊花》为题的习作。 6、改写《妈妈又回到了身边》。 7、写一篇记事的习作。

每课习作教材,均对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等作了分析与措施,从而让学生获得了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有的习作课文还安排了多种形式。

三、班级作文教学情况分析

(包括教师教学情况,学生作文水平、作文态度、兴趣、习惯等) 通过作文情况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作文态度不够端正,有些学生不是敷衍了事,就是乱写一气,错别字连篇,记叙文中心不突出,趋向于记流水帐,学生怕写作文,怕思考,也苦于无材料。平时摘录的优美句段不能很好的加以利用。

其次,学生作文两极分化严重,好学生态度端正,能自觉收集积累材料,而基础差的学生连基本的记叙文也没掌握,表达很不完整。 总之,学生的作文兴趣及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四、具体措施:

(包括作文教学、读写结合、课外阅读辅导、作文辅助训练、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

1、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训练,多给他们听、说的机会,如复述故事、演讲、讲故事等。 2、落实一些背诵任务,做到目标明确,并及时检查效果。

3、充实学生课余生活,新闻记者一些课外书,并做好摘记工作,丰富语汇适时做好交流。 4、抓好作文、日记训练,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小组评价及修改建议:(略) 参加讨论人员:

XXX、XXX、XXX、………… 小组评价执笔人:XXX 2005年11月30日 作业3 一、简答题

1、 简述在小学阶段学生语言交际功能及思维活动的发展各呈现出什么年龄特征。

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即主要依赖事务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他们的彼此关系来进行思维,而不是主要依靠对事物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思维。中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和抽象趋向平衡,即一方面,学生的思维仍然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另一方面,他们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高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

2、 如何理解口语交际的含义?

按照运用语言的不同凭借和方式,我们可以将言语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烟雨”,“口语交际”中的“口语”指“口头言语”。口头言语指一个人的发音器官能发出某种声音,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人际往来。交际可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两类。言语交际是人际交际最基本的形式,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言语交际有四种基本类型,即人的内向交际,人际交际,群体交际,大众传播。狭义的言语交际指的是人际交际。按照信息传递方式,言语交际又可分为“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口语交际即口头言语交际,指的是人们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过程。 3、 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依据是什么?

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表明,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如何运用口头语言准确、恰当、得体地完成各类言语功能,而完成各类言语功能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是密切不可分的。因此言语功能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根本依据,或者将其称之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

另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 ,因此,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也应当成为我们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重要依据,或者将其称之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辅线。 4、 怎样才能成功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

第一,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第二,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第三,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第四,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5、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哪些功能?

具有衡量学生语文素养,评定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具有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的作用;具有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教学工作的作用。 二、论述题

1、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这一作文教学策略的理解和应用。 答题思路:回答两个要点及相关内容,并将实际教学的做法穿插其中。

要点:第一,激发社会性动机。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概括了从低级到高级的七个层次的需要,并认为只有首先满足生理的需要,才能去发展安全需要及其他更高一级的需要。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作文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的需要。第二,遵循“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学规律。按照活动心理学理论,动机和目的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动机是“为了什么”,是回答原因的问题;而目的则是“达到什么”,是回答结果的问题。对学生而言不能先提出目的,再激发他们动机,而首先必须把作文变成一项由动机支配的活动,并通过两个基本动作——产生文章思想内容和表达文章思想内容自然地达到各项教学目的。为了实施从动机走向目的的策略,一是必须让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写(说)成篇的文章,因为能完整地体现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的,不是词、句、句群,而是成篇的文章。二是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先通过生动的谈话或创设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认识、交往或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表达需要,然后因势利导地和学生一起确定作文题目和要求,让他们充满情趣地进行写作。 2、 举例论证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的区别。 答题思路:回答要点并举例。

口语交际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活动。 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

①关注的重点不同。听说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即训练学生正确地发音,正确地选择词语,说出语法正确的完整的话来。口语交际教学更为关注学生语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即训练学生根据对象和情境,抓住话语主旨,推断他人的立场、观点和意图,恰当使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采用多效策略,解决交际中出现的问题,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②教学活动开展的凭借不同。听说教学借助非交际的活动开展教学,而口语交际则借助交际活动开展教学。

从以上对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的区别的分析,我们应该理解:无论是从活动性质、动机、目的,还是从活动内容与形式的不同侧重、教师的作用、教材的作用来看,借助非交际活动进行教学的听说教学与借助交际活动开展教学的口语交际教学都有着鲜明的差异,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和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由着重要的意义。 3、 你如何认识综合性学习的意义?请结合教学实际具体论述。

一、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实践活动。以体验学习和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因此,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两翼”,两者相辅相成,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综合性学习有别于“大一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如在教学《传说》,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家乡美丽的传说,对家乡产生不同程度的自豪感,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交谈、了解了更多的家乡传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三、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既要充分地发挥好指导作用,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虚心向小学生学习,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4、 根据你的实践经验,应如何正确理解语文课程评价策略?

答题思路:回答要点时,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来理解评价的含义和作用。

要点:语文教学评价就是对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价值判断。其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视为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组成部分的理念,并倡导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反映了我国对小学语文学习教学评价认识水平的提升,同时开拓了语文教学评价实践研究的新领域。 三、分析题

答题思路:回答综合性学习任务的要点,然后从主题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过程五个方面进行个人评论。 要点: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其三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其一,增强思想教育的形象性;其二,增强文化教育的广博性和亲和力;其三,增强情感教育的渗透性;其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性。

评论:主要评论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形式和活动过程五个方面是否体现了综合性学习任务的主要内容,如何体现,体

现在哪些方面。

所谓“主题性”的综合性学习,就是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现实生活的需要选择一定的主题,在不同学段根据学生的情感、认知、语言发展规律、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旨在发展学生多元智能、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该活动方案中,能根据《这就是我》这一主题确定适当的活动目标,明确该活动要达到的要求。

在活动组织过程中,选择三项内容:自我介绍、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爱好、竞选干部及各门学科课代表、小记者面试等各种方式展示学生的风采。

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爱好,展示自己的特点。活动准备计划比较完整、全面。

活动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活动。交流时分成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表达的机会。选举组中最具特色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我认为在准备在“小记者”的环节中,可以以表格的方式提出问题,让每位学生填写,这样更加让大家清楚每个学生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与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决定课程地位的因素是(C )

A课程内容 B课程结构 C课程性质 D课程管理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约占总课时的( B ) A18%—20% B20% —22% C23%—25% D26% 3.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来设计,这三个维度是( C ) A知识、能力、方法 B知识、过程、价值观

C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D知识、能力、情感态度

4.《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由两个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分别是阶段目标和( D ) A年目标 B月目标 C周目标 D总目标

5.小学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D ) A 2万字 B 3万字 C 4万字 D 5万字

6.小学三至四年级,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A ) A 2500个 B 2300个 C 2100个 D 2000个以下

7.小学三至四年级,在习作方面,要求课内习作每年( C ) A 5次左右B10次左右 C 16次左右 D 20次左右 8. 小学五至六年级,要求学生会写常用汉字( C ) A 1500个 B2500个 C 3000个 D 3500个

9. 小学五至六年级,在习作方面,要求学生40分钟能完成( C )

A 不少于200字的习作 B 300字的习作 C 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D 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10.充分利用课本中那些精致而传神的插图教儿童学习发音、记忆每一个字母的形体方法,被称为( B 情感激发法 D媒体辅助法

11. 小学五至六年级,要求学生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D ) A 70万字 B80万字 C 90万字 D 100万字 12.小学三至四年级的习作教学目标是( B )

A 让学生对写话感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B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 C 让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文和想象文 D 让学生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13.在写作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创设写作情境,一是参与活动,二是( D ) A 重视交流 B再现生活 C 奇思妙想 D 角色体验 14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 D )

A 模式化的学习 B标准化的学习 C 结论式的知识掌握 D 学生全员参与与全程体验 15.“观察—表达”的学习方式主要安排在( A )

A 低年级 B高年级 C 二年级和五年级 D 四年级和六年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每个阶段目标都是从几个方面提出要求,这几个方面是(BCDE) A教学手段 B识字与写字 C阅读 D写作 E口语交际

A 实物演示法 B情境图示法 ) C

17.辩论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在组织学生辩论时,教师应该(BCDE) A抓共同处 B抓有疑处 C 抓分歧处 D抓关键处 E抓矛盾处

18.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内容,与以下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ABCDE) A时代化 B互动化 C 基础性 D 生活化 E连贯性 19.基于网络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包括(ACDE)

A 网上游戏 B观察现实生活 C 专题研究 D 发表习作 E远程交流

20.改革语文考试是实施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措施可以包括(ABCDE) A 题型的开放 B命题的开放 C 多套试题 D 允许多次考试 E自主展示学习成果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判断正误,对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21.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为将来实现汉语拼音化打下基础。( X ) 22.工具性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X )

23.语文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小学语文课程应着重让学生掌握系统和完整的知识。 ( X ) 24.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 ( X ) 25.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应强化文体意识。 ( X ) 四、简答题:

1、简述如何创设自主阅读的过程?

答:1、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2、变革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组织讨论、开展活动。 2、简述写作教学中如何强调“真情实感”?

答:在写作教学时,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要求学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强调言之有物,写真切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他们学会 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要求他们尊重他人,对自己说过的话、写过的文字负责任。这些都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品和文风。 3、简述在口语交际中拓展交流渠道的措施?

答:融口语交际于语文课堂中;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 4、简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相结合的意义?

答:有利于培养信息素养;有利于提高基本技能;有利于改变学习方式。 5、简述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实现美育?

答:美育和写字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写字教学的过程就是进行美育的过程,“美”贯穿于写字教学的全过程:1、在指导中发现美;2、在临摹中实践美;3、在讲评中鉴赏美。总之,在写字教学中应重视美育,这样学生自然能写出一手正确、端正、美观的字来。

6、简述写字教学的策略优化?

答:1、培养习惯;2、加强指导(常规性指导、规律性指导);3、训练速度;4、改革评价;5、体验美感(在指导中发现美、在临摹中实践美、在讲评中鉴赏美)。 7、简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8、简述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答: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设计;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4、课程标准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8、简述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答: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设计;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4、课程标准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9、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

答:1、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5、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五、论述题:

1、试论述识字教学的策略优化?

答:1、探究心理,激发兴趣。结合儿童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儿歌识字、字谜识字、形象识字、游戏识字、连环识字等。2、改革方式,提高能力: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探究识字等等。3、拓宽渠道,识用并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体现趣味性。4、凭借字理,发展思维。汉字是表意文字,识字教学要符合字理。字理识字教学法内容丰富,操作性强。

2、试论述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策略?

答:在课程改革实验中,老师们根据新标准的要求,创造了许多好的教学方法:1、形象化,包括情境图示法、实物演示法;2、活动化,通过活动,使学生手口脑耳互动互助,和谐合作,加强记忆。3、情境化,能使单调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变得有情趣,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包括故事创境、情感激发、媒体辅助;4、生活化,语文教材本身就取村于自然,取材于生活,引生活的活水于课堂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注重联合。在拼音教学中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3、论述口语交际的策略优化?

答:1、创设情境,激情交际兴趣。情境创设的方法有语言创境、媒体渲染、角色扮演、实物创境、绘制图画制作道具等等;2、加强互动,提供交际机会。创设平等和谐的互动氛围、创高多个连贯的互动情景;3、开放空间,拓宽交际渠道。融口语交际于语文课堂之中、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 4、论述习作教学的策略优化?

答:(一)激发兴趣,培养乐写心理。从四方面着手:1、适当降低要求;2、少写命题作文;3、鼓励写想象文;4、大胆创作,自由抒情。(二)丰富感知,积累写作材料。1、指导观察生活;2、开展种类活动;3、进行广泛阅读。(三)弘扬个性,鼓励自主表达。1、多写放胆作文;2、多奇思妙想。(四)注重实践,优化写作过程。1、创设写作情境(参与活动、角色体验);2、再现生活情境;3、开放写作空间;4、多途径强化评改过程(老师示范评改、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互改、依托网络评改);5、多渠道创造写作机会(结合阅读增加练笔的机会、在跨学科活动中练笔、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五)重视交流,分享写作乐趣。1、提供舞台,享受展示的快乐;2、融入生活,体会应用的快乐。 5、论述阅读教学的策略优化?

答:(一)更新教学理念:1、学生是阅读的主体;2、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2、阅读的过程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二)培养阅读能力:1、加强朗读和诵读;2、强化体验,注重感悟(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给予选择的自由、珍视独特的体验、适时点拔与指导、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3、注重积累,形成语感(增加背诵量、拓展阅读面)。(三)创设自主阅读过程:1、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2、变革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组织讨论、开展活动)。(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 第一章:划时代的变革

一、新世纪的到来给现代语文教育带来哪些新启示?(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

1、信息化时代确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理信息,必须培养学生具有高效快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2、经济全球化启示语文教育应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把学生带入现代文明。具备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态度。具备与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即文明相处,合作共事,尊重、理解与宽容,沟通、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规则与法制意识。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这是地球村民所必需的品质。培养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重视热爱自己的母语,提高多民族的语文素养,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3、个性化引起语文教育多角度的思考,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确定了语文教育必须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个性化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的前提(?)。 第二章:课程功能的转变

1、为什么说课程功能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10页- 12页)

答:课程改革有六项改革目标,涉及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在这些目标中,课程功能的转变是关键性的改革。其他几项都与课程功能的转变有关。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功能由“知识本位”转变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中,学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要求课程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考虑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而协调的发展。课程功能的转变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课程评价应该充分发挥促进人发展的功能,课程评价还要能够促进教师的提高和课程的改善,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实行的三级管理也与课程功能的转变有关。从各方面看出,准确把握课程功能的转变,是实现课程改革六项具体目标的关键。 2、语文课程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哪几个方面?(13页--14页) 答:文化熏陶,发展语言,启迪智慧,价值导向,陶冶情操,发展个性。 第三章:课程性质的对比

1、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答:所谓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可以帮助学好其他学科;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

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的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说“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二者不可割裂,不可偏废,不是二者相加,而是二者一体化。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实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这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2、课程性质决定课程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第四章:新的课程理念

一、如何正确把握新课标中语文课程的新特点?(25页--27页四点)

答:1、人文性:(1)重视语文的薰陶感染作用,通过各种手段、方法让学生亲近文本,受到优秀的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2)、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对人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学习语文,接触大量语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构的过程;语文课程应该对人的发展负责,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来选择教学的内容。(3)、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多元反应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也是对真理的尊重。

2、实践性:(1)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听说读写、搜集信息的能力,良好的语感);(2)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

3、生活化:《语文课标》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让学生接触大量的生活中的语文材料,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良好语感,培养阅读能力,强调在生活中的习得和积累。

4、民族化:汉语言是最奇妙的文字,汉语特别具有灵性。热爱祖国语言从热爱汉字、汉语言开始。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诗。象形、会意、指事、形声都是极富创意的造字方法。按照汉字规律识字,极富情趣,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出是社会发展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因为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工作最重要的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充分发展。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是科学、高效,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力的学习方式。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最能进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最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定位。

5.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就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第五章:新的目标体系 一、新课程目标体系:

1、按九年一贯制在总目标下分四个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整体性与阶段性。2、阶段目标的结构分五大板块 ---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加上综合性学习形成五大板块。3、设计依据: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四个学段是纵向结构,四个方面加上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是横向结构,构成纵横交织的平面系统。三维目标的交融使这个平面系统血肉丰满,成为了一个立体化的生命体。

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述课程标准中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37页---38页1、三个维度的内容2、三个维度在具体教学中体现) 答: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也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程标准中是有机融合的。第一,是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也只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学会知识,而运用语文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把知识和能力分解开来的作法造成了教学的繁琐化,是不足取的。五个板块中的目标,不把知识和能力分开,有许多目标都是整合在一起。如:第三学段“阅读”部分的目标:“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阅读中,领悟、了解了知识又能加深理解,提高阅读水平。而“领悟”、“了解”既是学习的过程,也能体现掌握知识的能力。第二,过程与方法的意义:目标中有一些“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更多的是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中渗透了“过程与方法”。这些目标有些用描述的方法展现。如:第三学段“阅读”部分的目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习作”部分目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第六章:汉语拼音教学的对比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汉语拼音教学目标有哪些调整?(42页3条)

答:不再要求直呼音节;声母、韵母、音节只要求熟记,不要背诵;不要求辅助阅读和辅助写作。

2、从教学策略方面看,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有哪些新的思考?(42页6条)

(1)时间上更灵活,可先学拼音后识字,也可以先学一段时间的字,再学拼音,起止时间不作统一规定;(2)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努力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语境;(3)应与学说普通话相结合;(4)应与识字教学相结合;(5)应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借助拼音读准汉字,独立识字、查字典的习惯和能力;(6)应考虑本地方言特点,明确难点,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教学策略更优化) 3、在课改中教师们根据新标准要求,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

(1)形象化:情境图示法,实物演示法;(2)活动化: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掌握,拍手记忆法、做拼音头饰等,游戏还有找朋友、贴膏药、打扑克、找地雷等;(3)情境化:故事创境,情感激发,媒体辅助;(4)生活化:引生活的活水于课堂之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注重联合: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 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七章:识字写字教学的对比 1、识字、写字教学的地位是什么?

新课标更加强调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2、比较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新课标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有哪些变化?(52页3条)

(1)重视兴趣习惯的养成,围绕三个维度目标提出符合语文学习和儿童识字规律的目标,特别强调兴趣和习惯的培养;(2)“识”、“写”要求分开,识写分开符合语言学习的学习规律重在运用,减轻了过去识字“四全”的的繁、难、累;(3)低年级识字“多认少写”,多认少写,减轻负担,尽快凭借汉字阅读,同时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3、小学识字教学策略有哪些优化方法?

指导思想: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多识字,是最好的选择。(1)探究心理,激发兴趣:儿歌识字(碧)、字谜识字(告、喜)、形象识字(看、影、疑)、游戏识字、连环识字;(2)改革方式,提高能力:自主识字(识字与生活结合、自己“造”字“品”)、合作识字(同方合作、小组合作、自由选择合作)、探究识字探究识字就是在识字的过程中找规律,培养识字能力(笔)。(3)拓宽渠道,识用并举:要拓宽识字渠道,力求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识用并举,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体现趣味性。生活处处皆语文,自制卡片课堂交流、展示,(4)凭借字理,发展思维:汉字是表意文字,识字教学要符合字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的方法。

4、请结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试举出识字学词学句的案例?( 56页案例)

以“品”字为例:(1)你能写出几个“品”字结构的字;(2)它们的意思是与什么有关;(3)你能不能造一两个“品”结构的字,再从字典中去查一查,看古人造有这个字没有。

5、写字教学要求:(1)培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正确的姿势是学生写好字的词语。(2)加强指导,指导是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规性指导,规律性指导。(3)训练速度。(4)改革评价(自评、互评、点评)。(5)体验美感:在指导中发现美,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提高审美感受力;指导读贴,体会规律特点间架笔画,运笔特点,部件上的各种形神特点;在临摹中实践美;在讲评中鉴赏美。

第八章:阅读教学的对比

1、谈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新理念?(68页三3条)

(1)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首先体现在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阅读;没有自主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就不是个性化阅读;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教师的讲解只能是教师的阅读。(2)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点拨、启发、引导、激励,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3)阅读和过程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阅读是生命的活动,《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就是创造,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 2、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教学目标有哪些新的发展?(66页8点)

(1)注重个性体验:总目标“注重情感体验”;实施建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2)突出阅读兴趣:第一学段阅读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3)加强阅读积累:总目标“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小学阶段背诵160篇,课外阅读总量290篇;(4)重视能力培养: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提出了默读、诵读、浏览方面的发展目标;(5)尊重个体的差异:如第三学段“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描述自己的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等;(6)鼓励合作交流:如第三学段要求“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7)重视习惯培养: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等,如第一三学段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

惯”;(8)强调联系生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意思”,“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理解生词意思”。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是什么?(70页--87页)

(1)更新教学理念: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阅读的过程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2)培养阅读能力:A、加强朗读和诵读:正确示范、体会情感、提示缺点、读后评论、熟读成诵。B、强化体验,注意感悟: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给予选择的自由,珍视独特的体验,适时点拨与指导,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C、注重积累,形成语感:增加背诵量,拓展阅读面。(3)创设自主阅读过程: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变革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抓有疑处、抓分歧处、抓关键处、抓矛盾处)、开展活动(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4)培养良好阅读习惯:A、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做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B、培养途径:培养兴趣;具体方法(组织读书会、开展读书竞赛、办读书小报等活动);要用心读,带着问题读,充满感情的读;少做题,多读书,高效阅读;重视朗读,默读,逐步培养会精读,略读,浏览各种读书方法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喜爱图书,爱护图书”和健康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健康卫生的读书习惯。

第九章:写作教学的对比

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性质与地位是什么?(88页5条)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1)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2)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3)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4)写作又极富有创造性;(5)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甚至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 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是什么?(89页总目标、阶段目标)

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阶段目标:一至二年级叫“写话”,其重点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三至四年级叫“习作”,其重点是“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五至六年级也叫“习作”,其重点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3、教学策略的优化有哪些?

(1)激发兴趣,培养乐写心理:适当降低要求。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选题更具个性化。鼓励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丰富学生的记忆表象储藏;加以正确引导;从优秀作品范例入手指导学生大胆创作。(2)丰富感知,积累写作材料:指导观察生活,水满则溢产生冲动;开展各类活动,“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进行广泛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3)张扬个性,鼓励自主表达:多写放胆文,放开思路,彼岸行文;多奇思妙想,可从写童话、写虚构故事入手。如《假如我是太阳》出现一幅画面“⊙”,让学生想象作文。(4)注重实践,优化写作过程:A、创设写作情境:参与活动,角色体验;B、再现生活情境;C、开放写作空间;D、多途径强化评改过程:教师示范评改,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互改,依托网络评改;E、多渠道创造写作机会:结合阅读增加练笔机会,在跨学科活动中练笔,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5)重视交流,分享写作乐趣:提供舞台,享受展示的快乐(多形式展示);融入生活,体会应用的快乐(在假期生活中看书写各种应用文)。

第十章:口语交际教学的对比

1、《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与内容比《语文教学大纲》在哪些方面更加突出?(110页时代性、互动性、基础性、生活化、关注情感态度)

时代性,口语交际的目标设定与时俱进;互动性,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基础性,《课标》重视基础,关注基本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生活化,《课标》“强调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连贯性,《课标》各阶段目标的设定,有联系又有梯度,体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结合;关注情感态度,口语交际是个多向互动的过程,在过程中参与者的情感态度尤为重要,《课标》非常重视对情感态度的培养。 2、口语交际的教学有哪些优化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语言创境,媒体渲染,角色扮演,实物创境。(2)加强互动,提供交际机会:创设平等和谐的互动氛围,设计多个连贯的互动情境;(3)开放空间,拓宽交际渠道:融品语交际于语文课堂之中,以课本为主,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相贯通,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组织各种班内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交流,精心组织课内交流课;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

3、口语交际情境创设有哪些方法?(111页---113页4点) 语言创境,媒体渲染,角色扮演,实物创境。

第十一章:崭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1、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什么意义?(118页综合性、生活性、过程性、个性化)

过去的《大纲》从没有提过;它将更新语文学习与教学的理念、思路与举措。综合性学习方式有以下特性:(1)、综合性:从语文学科的

特质、理念、目标出发,沟通语文课与其他课,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书本与生活,从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2)、生活性:开放语文课程,使封闭的语文课程转为开放走向生活,自然,社会…… (3)、过程性:重在全员参与的整个过程,问题---解决,活动----探究为载体。(4)、个性化:综合性学习是生活化,个性化的语文学习,非标准化模式的学习。 2、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哪几种方式?(119页三种方式)

(1)问题--解决-- (自己提出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

(2)观察--表达-- (观察大自然,社会,并把观察所得通过书面和口头表达出来。) (3)活动--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活动,策划简单的活动) 活动目标:由教师指导逐步发展到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实践总结。 3、怎样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

(1)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应突出自主、合作、探究

a、指导学生自主选择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b、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与交流,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2)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要说的是开发利用学习的资源和创造学习的机会。

第十二章: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1、《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就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

第十三章:课程评价的对比

1、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就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2、《语文课程标准》全新的评价理念决定了哪些新的评价策略?(146页----151页六方面)(1)单项和综合相结合,注重综合的评价;(2)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注重形成过程的评价(成长记录袋);(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定性评价;(4)关注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5)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6)鼓励探索创新,优化评价方法:题型的开放、命题的开放、多套试题、允许多次考试、自主展示学习成果、多向互动性、全员参与性、学习趋动性、评价及时性。

本课程最核心的问题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条基本理念是: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每个时期都有反映时代特征的基本理念:(六十年代 ----加强双基。七、八十年代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九十年代 ----素质教育 。新世纪 -----语文综合素养。)20世纪60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90代以后,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对语文性质的认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语文同时具有工具和人文的双重性质。首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是人类特有的解决社会联系任务的活动,实现交际的工具有多种,但最重要、最有效、使用最广泛最方便的工具是语文。这种重要的工具性质表现在外延上,指语文贯穿在人类的一切交际活动中;从内涵看,则指语文实现着人类交际的各种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概括和传递信息的功能;自我表现的功能;根据不同的对象施加影响的功能;自我教育的功能;创新功能。同时,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精神要素,它主要指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作为文化要素之一的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能够表情达意,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起着沟通的作用;语文是文化积淀和贮存的手段;人类借助于语文实现文化沟通和互动,从而推动文化发展和创造文化;文化的各个方面主要通过语文反映和传播。通过使用语文从事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建国以后对语文课程性质和任务长期的争论不断。20世纪90年代以前,集中在对语文教学工具性和思想性关系的争论,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集中在对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的争论。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主要有工具性说,思想性说,工具性与思想性说,人文性说,工具性与人文性说。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的改革,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作出比较科学的界定,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功能,决定它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奠基作用,也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建国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发展的历史。从建国到1992年,我国一共颁发了六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反映了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语文教育界对小学语文课程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等不同的认识;

语文课程的四条基本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针对“知识为中心”或“知识能力为中心”,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既要形成知识和能力,又要掌握过程和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针对“复现为中心”,提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强调通过熏陶感染和语文实践,提高学生感悟、体验、积累、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教师为中心”,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课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倡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课程资源由“窄”变“宽”,由“死”变“活”。语文课程的10项总目标及分学段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同1993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要求相比,分学段目标有如下变化: ① 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 ② 重提识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③ 强调阅读的兴趣、积累和语感。 ④ 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⑤ 将小学阶段的“作文”改为“习作”。 ⑥ 增加了综合性学习。语文教育的特点,即 ①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②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③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着眼点和归宿处。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三个维度的目标在课程总目标中的体现。总目标中1-3项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3-5项侧重于“过程和方法”的目标,6-10项侧重于“知识和能力”目标。但是三维目标在总目标中不是截然分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例如在6-10项中同时提到不少“过程和方法”的目标。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

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首先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语文课程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语文学习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往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同时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一方面要看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决不是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语文课程中的教育要因势利导,要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贯穿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中。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具体表现如下:(1)更加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更加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学习体验。(3)更加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4)更加关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连贯性。在课程目标中把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分别提出了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这样的结构组合,既能够反映语文课程阶段性,又能够加强其一致性与连贯性,对落实语文课程总目标是非常有利的。

语文课程标准从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到具体内容和形式提出的要求是:第一,鲜明的时代性。第二,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三,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第四,突现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第五,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主要的识字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六种: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简化字形记忆的的心理过程;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寓识字于游戏之中。

写字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五种:重视培养习惯;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写字基本功的训练;重视示范和指导;坚持持之以恒的训练

汉语拼音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四种: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通过编儿歌的方式学习拼音;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

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经验是:熟读成诵;学思结合;博览群书。

我国当代重要的阅读教学实验,应了解其各自的特点和成果:“情境教学”实验强调利用形象激发学习动机,把学习活动与情感活动相结合;“以名家名篇为主体组织阅读教学”的实验重在探索积累优秀语言文字,增强文学素养;

“尝试教学”实验突破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实验探索了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感悟教学”实验则以培养学生语感为主要目的,注重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阅读的整体感悟。

阅读教学的对话理论。从人文的角度考察阅读教学,可以把阅读看作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具有一种高尚的精神品格。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含有多重对话关系和深厚内涵,这种对话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学生分别与文本的对话,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在四种对话形态中,教师都得转变观念和方法,才能有所作为。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教学策略有四种:1注重人文熏陶2加强语言实践3倡导自主学习4建设开放课堂 “加强语言实践”的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段话强调的是应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而不是靠讲解和接受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语文实践主要是多读,以及在多读的基础上的感悟、积累、运用。 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读中才能实现。阅读教学要求真务实,必须坚持以读为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学生的课堂阅读时间和阅读质量,提倡适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读思结合。多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阅读教学要让小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恰当地创设情境,通过品读和想像、联想,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从重理解到重积累,是我国中小学阅读教学观念的一大转变。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重积累,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多读多背,允许他们随着阅历的增长去逐步加深感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另外,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复述、组织形式多样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练习,也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运用语言的实践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扩展阅读是阅读能力的运用。要加强读写结合和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综合运用训练。

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包括知识技能训练、心理能力训练、思想内容积累、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等子系统。在这些系统中,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动机系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线。动机决定手段,内容决定形式。每一种语言的交际功能都具有相应的语言形式和手段。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是由各年龄段的主导活动所决定,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训练形式和内容重点,有不同的训练要求。低年级学生主要从事读、写、算入门活动和游戏活动,主要发展初步地概括、传递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中年级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读、写、算活动,发展比较系统地概括、传递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高年级学生主要从事人际交往活动,发展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按这条主线进行作文教学,可有重点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即一二年级进行用词、造句的训练,三四年级进行片断训练,五六年级进行简单的篇章训练。在作文过程中,思维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在各个学段应该有训练重点。例如一二年级重点发展想象能力,三四年级重点发展观察能力,五六年级重点发展抽象概念思维能力。同时在各年段都要注意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思想内容的积累在各学段也可以突出重点,例如一二年级重点了解大自然变化的初步知识,学习人类的一些基本美德,三四年级重点学习日常生活各个局部的知识,注重观察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五六年级则重点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和阅读优秀文艺小说,学习按照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来处理人际关系。 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策略包括:充分激发作文动机;尽早实现规范的书面语言训练;用心理能力的培养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课外阅读提供智力背景;创设师生合作的教学环境等。

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教材设计、动机激发、情境创设和教学途径几方面。

口语交际的教材结构采用课本和辅助教材相结合的“双线式设计”,并且注意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两类知识并重。

动机激发通过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情境创设指提供真实的言语交际环境,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促使言语主体形成言语积淀。要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就需要将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口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

教学途径包括独立口语交际课教学、其他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作文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等。 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是一种“活化”的学习,一种具有“自主性”、“群体性”和“探索性”的学习。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沟通课内外联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整体优化;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综合性学习涉及面广,吸纳的信息量大,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高,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必须采取个性化策略、兴趣性策略

和开放性策略。个性化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生的智力、心理结构特征及个人的兴趣、动机和要求上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新精神。

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中,应该特别注意采用专题作业的方法,即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向学生布置一些专题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智力类型和特征。并通过展示、交流,使学生逐渐获得进行专题作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的能力等。由于专题活动常常是跨学科性的,在它的实施过程中能涉及较多的智力活动类型,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所学会的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将来能够适应真实的社会生活。

兴趣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学方法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运用自己的智力强项来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力量,也是个性形成的引发点,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位置和特别的力量。

开放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实施综合性学习,要做到教学时间开放;教学空间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组织形式开放;教学评价开放。为了有效地进行综合性学习,除了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还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师资资源,比如采用“学徒制”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些常用方法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课堂观察记录、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

分析教学案例的步骤1初读案例,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教学环节2再读案例,记下教师主要的教学行为,理解教师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其目标是什么;3从师生的相互作用里,看教师的目标是否实现;用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评价课例中教师教学的价值;4再读题目的要求,把上述分析与题目要求联系起来,作切合题目要求的回答。

考试时在面对一份课例进行分析的时候,首先一定要读懂题面的问题,清楚地知道需要你分析的“点”是什么,切忌盲目答题,不管问题是什么,上来就一味分析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其次是一定要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相关理论来审视和研究课例的特色,不要简单地只分析教学方法等一般性问题;第三,一定要紧密联系课例本身来分析,不要脱离开研究对象空发议论。

正确处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关系,应该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地接受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与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是融为一体的”,相互之间是辨证统一而不是彼此排斥的关系。要在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 。在语文学习中,重视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于阅读教学应防止失“度”的问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现象:自由过多,指导不足;形式过多,效果不足。新课程的理念虽然提出了很多新的东西,但是努力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是一个基点。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应该力戒追赶时髦,力戒肤浅和浮躁,防止上述“两过多两不足”的“失度”现象,防止片面的追求课件的运用,防止自由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语文教学归根结底必须按照语文学科的教育规律开展。

关于作文教学难度降低后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的问题。新课标降低了作文难度要求,是针对以前应试教育重压下孩子们不想说话、无话可说、无自己的话说、说套话空话等弊端的改革。作文教学难度要求降低,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自由表达,如果学生能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已经是个进步,要有信心。当然,能写出自己的话,到表达得准确、优美、深刻,其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教师费尽心机综合利用阅读教学课文中的“经典文篇”的例子作用、课外阅读活动、综合性学习活动、恰当而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尤其是精心设计、长期坚持的多样化的习作训练序列,来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保护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为孩子们打下一个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自身不妨每次也写写“下水文”,或是找一两篇与作文题材、内容相似的妙文,交给孩子们去同他们的习作一起评价,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们的文字鉴赏能力,从而“见贤思齐”,学着用更优美生动的语言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语文教材的功能及编写要求。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流传了一千多年。1920年我国开始用白话文编写教材是语文教材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建国后由人教社出版的全国通用教材一共有七套,至于各省市出版的教材就无法准确统计了。这些教材结构体系渐趋合理,识字、阅读、作文教材的设计逐步完善。进入21世纪,我国小语教材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2002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向全国推荐人教社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社版三套教材。目前我国广大教师重视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识字写字,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而且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促进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创造的“集中识字”、“读音识形与释义应用分步进行”、“读文与识字结合”、“识字与写字分开教学”等经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建国后我国识字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其中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韵语识字、听读识字、电脑识字等多项实验,各具特色。广大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掌握识字工具,认识汉字学习规律等多种教学策略。

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将汉语拼音定位于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降低了拼读和默写方面的难度,使拼音教学更加符合语文教学规律。

近年来开展的“汉语拼音整体直读教学”、“简化汉语拼音教学”、“化整为零教学拼音”等实验,对改革低年级汉语拼音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

识字策略由: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简化字形记忆的心理过程,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等。写字教学的策略有:重视习惯培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写字基本功训练,重视示范和指导,坚持持之以恒的训练等。拼音教学策略有: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通过编儿童故事的方式学习拼音,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等。

低年级识字多认少写,与发展语言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认识”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写,不默写,不考试。“会写”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值得注意的是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会写。

“要求四会”,调整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提速,降低难度”,不仅可让学生提前汉字阅读,而且可腾出教学时间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也要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并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推动对话的顺利进行,要总结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并重视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阅读教学要摒弃“理解型”的教学模式,构建突出感悟、质疑和运用的教学模式。

阅读能力的培养,重点是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预测和体验)、阅读欣赏和阅读评价这四种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的策略。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获取文本所表达的主观感受,体验作者所流露的内心情感,理解和转化文本所展现出来的个人见解和智慧,最终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而要使学生有感悟有体验,教师自己必先有对文本充分的感悟与体验。要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顺利进行,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熏陶,加强语言实践(多读、感悟、积累、运用),倡导自主学习,建设开放课堂 阅读教学的模式。要掌握基本型(综合型)模式:创设情境,自读自悟;读读议议,披文入情;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联系生活,积累运用。同时要因文而异,灵活运用基本型模式的各种“变式”。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包括形象感、意蕴感、情味感和节奏感。语感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组合,其中主要是想象和联想,还有情感和思维的参与。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必须让儿童积累生活经验,并在阅读时多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确切把握词义的基础上揣摩比较;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在朗读时激起鲜明的内心视象和情感体验。阅读的对话理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具有个性特点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把阅读教学看成对话的过程,是对传统阅读教学观念的冲击和重构。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学生分别与文本的对话,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在四种对话形态中,教师都得转变观念和方法,才能有所作为。具体地说,第一,教师要用整个心灵去感受文本;第二,要引领学生与文本直接、深入地对话;第三,要实现教师和学生关于文本的平等对话;第四,要推动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互动对话。 小学作文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国传统作文教学中“先放后收”的经验,老解放区“读写结合”的经验,当代国外心理能力型、写作能力型、语言交际功能型及科际联系型的训练序列,特别是1978年以来我国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各种实验探索,值得学习和借鉴。

构建科学的作文教学序列,必须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着眼点,以分析学生的活动为着眼点,以学生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为主线,综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提高、思维能力发展和思想内容积蓄的年龄特征。。 活动理论有三个基本概念:“活动”、“动作”和“操作”。所谓活动不是指任何一种过程,它所指向的东西(对象)始终就是激励主体从事这一项活动的东西(即活动的动机)。 所谓动作是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意向方面(应当达到的目的),二是操作方面(用什么方法可以达到目的)。 所谓操作,就是实现动作的方式。活动与动机相关联,动作与目的相关联,操作与条件相关联

用心理能力的培养来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策略。①培养智力技能是作文训练的保证。小学低年级要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培养学生重现表象的技能;小学中年级要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小学高年级要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技能。②开发创造潜能是作文训练的突破口。培育创造力的要求应贯穿在作文教学序列之中,贯穿在作文教学过程之中(如提倡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作文指导要求开阔学生思路,让学生自由表达;作文评改要求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自我修改等)。 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包括知识技能训练、心理能力训练、思想内容积累、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等子系统。在这些系统中,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线。从哲学角度看,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属于手段和形式的范畴,而语言的交际功能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交际目的而进行的语言活动,它属于动机和内容的范畴。动机决定手段,内容决定形式。每一种语言的交际功能都具有相应的语言形式和手段。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是由各年龄段的主导活动所决定,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主要从事读、写、算入门活动和游戏活动,主要发展初步地概括、传递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中年级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读、写、算活动,发展比较系统地概括、传递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高年级学生主要从事人际交往活动,发展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按这条主线进行作文教学,可有重点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即一、二年级进行用词、造句的训练,三、四年级进行片断训练,五六年级进行简单的篇章训练。在作文过程中,思维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在各个学段应该有训练重点。

例如一二年级重点发展想象能力,三四年级重点发展观察能力,五六年级重点发展抽象概念思维能力。同时在各年段都要注意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思想内容的积累在各学段也可以突出重点,例如一二年级重点了解大自然变化的初步知识,学习人类的一些基本美德,三四年级重点学习日常生活各个局部的知识,注重观察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五六年级则重点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和阅读优秀文艺小说,学习按照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来处理人际关系。

口语交际是指人们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过程。口语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达到某种目的的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一种综合性、创造性活动。

民国初年首次提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始,近一个世纪来国内的口语交际教学经历了发端、停滞、复苏和发展四个阶段。美、德、加等国的口语交际教学对我们有重要启示:在教学目标上重视交际的社会性内涵,关注学生口语交际策略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重视媒体运用及学习的综合性;在教学评价上,重视过程评价

语言交际功能以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主线。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即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是口语交际教学的辅线。

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交往功能和想象功能为主,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做好示范引导,重视交际习惯的培养。 中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表现功能和启发功能为主,应设计贴近生活的交际内容,呈现多样化的情境,锻炼学生灵活交际的能力,并重视体态语的教学。

高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调节功能和表达功能为主,应拓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包括主体(交谈双方)、客体(语言的内容)和语言(语音、语义、语法的获得)三个因素。它包含两方面的能力:处理主体与语言关系的能力,称之为语言能力(包括语音能力、语汇能力和语法能力);处理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能力,称之为口头语境适应能力(包括口头语篇能力、体态语能力、适应情境语境和背景语境的策略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序列设立依据的理解。这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问题。我们设想以学生语言交际功能(7种)及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作为主线序列。以语意教学(语音、停顿、语速、语调)和言辞情境教学(语篇、体态语、情境)的循序渐进作为辅线序列。同时在构建序列时处理好主体直进与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处理好口语交际的独立训练与非独立训练的关系。

将综合性学习列入语文课程标准,是建国后的第一次。但它不是一门整合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而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的方式,是一种“活化”的学习,一种具有“自主性”、“群体性”和“探索性”的学习。应该充分认识这种学习方式提出的历史背景、意义和任务。

近年来,国内外对综合性学习进行了多方位的、富有成效的探索,例如国内涌现通过开发教材内容、进行学科整合、选择合适的主题、结合社团活动等途径组织综合性学习的经验,对这些探索和经验应该认真借鉴。语文课程对小学三个学段的综合性学习都规定了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都整体考虑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教师应该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有目的地安排教学计划,以具体落实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取得明显的学习成效,综合性学习应注重个性化策略、兴趣性策略和开放性策略。

综合性学习的任务。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要增强思想教育的形象性,增强文化教育的广博性和亲和力,增强情感教育的渗透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性,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八种或九种智力的潜能,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智力倾向去发展这些智力。多元智力观(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的核心在于认真地对待个别差异。因此综合性学习首先要采用个性化策略,其方法之一是根据语文课或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一些专题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智力类型和特征。其次,综合性学习要采用兴趣性策略,其方法之一是采用游戏式学习,给学生以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发展各种智力技能,发展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再次,综合性学习要采用开放性策略。从时间、空间、内容、形式、评价上开放,可以为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和特殊才能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实施开放性策略,除了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还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师资资源。实践证明,除了语文教师外,其他学科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工作人员,乃至学有所长的高年级学生,都可以担任综合性学习的“师傅”,因此“学徒制”是实施开放性策略的一个重要方法。

制订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序列。制订这个序列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本低年级(1-2年级)主要从事读、写、算入门的活动和游戏活动,学习对周围世界形成初步的、带综合性的认识。这一阶段主要发展初步的概括、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这一阶段认识活动的特点是想象处于敏感期。中年级(3-4年级)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学习活动,学习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世界形成比较深入的认识。这一阶段主要发展比较系统的概括、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这一阶段认识活动的特点是观察处于敏感期。在高年级(5-6年级),人际交往活动开始在学生的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学生要初步学会运用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来处理人际关系。这一阶段,主要发展对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认识活动的特点是抽象概念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根据上述分析,小学三个学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除了都应重视“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外,第一、第二学段还应加强“趣味性”、“直观性”和“知识性”,第三学段还应强调“应用性”、“逻辑性”和“哲理性”。此外,综合性学习要实现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目标,还要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不多和口头语言比较发达,学习成果宜用口头或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述。中年级学生已能写简单的文章,学习成果宜用书面与口头结合的方式表述。高年级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抽象概念思维能力都有较大的发展,学习成果宜用活动计划、活动总结、专题演讲和简单的研究报告来表述。

语文课程标准凸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指出评价不仅要求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语文的整体素养,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其内容包括语文学业成绩评价和态度、兴趣等非认知行为的评价。学习评价的实施方法较多,要重点研究和掌握书面考试、表现性评价和态度、兴趣、习惯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组成部分,并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目标。因此,对语文教学各组成部分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突出重点,讲究方法,全面而综合地进行。

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是在评价内容上突出能力考核,在评价方法上做到灵活多样,在成绩使用上强调个人的纵向比较和与教学目标的具体比较。

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应遵循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个别差异性原则、多主体参与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1948年起,美国布卢姆教授和同事对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课题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布卢姆认为各种意识水平都可以用行为形式表现出来,并把它们区分为三个领域——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他认为教学目标分类的作用就在于向教师提供一套统一的术语,以为测量评价教学效果和编制测验题提供客观标准。在三个领域中,布卢姆本人的贡献主要在认知领域。

美国教育学者柯拉斯霍于1964年出版了情感教育目标分类专著。他认为,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态度、兴趣、理想、欣赏和适应方式等。其亚领域可分为接收、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的组织和价值的个性化5项。探索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方法,首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阶段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把握有关的教学要求,确立比较清晰的目标。其次确定这些目标的亚领域,并按学段列出评价要点。再次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和要求探索建立评价方法系列,如课堂观察记录、学习产品、家长评语、同学评语、学生自我评语等。

语文教学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理念、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及师生发展问题等几个方面。 语文教学研究设计包括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文献检索、确立研究假设、拟订行动方案、撰写研究计划等五个基本环节。

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课堂观察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在实际研究中,常常存在多法并用的现象。

语文教学研究成果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以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在撰写各类研究报告时,应注意其形式和用语的规范。

语文教学实验的设计。实验设计指实验研究的思维架构和范型。按照分组情况,教学实验可分为单组设计、等组设计、固定组设计和轮组设计。按自变量的多少,语文教学实验可分为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多因素设计通过操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来探讨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多个因变量对因变量的综合影响。教育现象是极其纷繁复杂的,一个教育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多个因素,如果仅从其中抽出一个因素孤立地研究,研究结果就缺乏说服力。随着教育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多因素设计成了教育实验研究的一种新趋势。

语文教学调查研究的问卷设计。①提好问题,即:对课题进行分析,提出理论假设;将假设中概念具体化,分析概念中包含的变量;确定衡量变量的指标;根据指标编制问题。②确定问题的形式采用开放式还是封闭式、半封闭式。后者包括是否式、选择式、排序式、划记式、表格式和后续式。③ 考虑问题的提出符合合理、科学、艺术的标准,并安排好问题的顺序。(3)语文课堂观察记录的方法。常用的记录方法有编码体系、记号体系、等级量表、描述体系、图式记录和工艺学记录等。

阅读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是:自由过多,指导不足(鼓励学生误读课文,鼓励学生随意探究,鼓励学生任意体验),以及形式过多,效果不足(把语文课上成表演课,把语文课上成资料展示课,把语文课上成讨论课)。因此,大家可以就“阅读教学如何防止失度”的问题展开辩论,借以明确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组织引导作用,学生探究与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学生体验与注意教材的价值取向,学生“潜心会文”与小组讨论、演课本剧,阅读教学与综合性学习等关系,促进这些矛盾从有利于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方向转化。教学建议:(1)低年级适当降低了识字、写字数量。“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进一步改进识字教学: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阅读教学进一步强调学生自己钻研文本,要避免两种倾向:“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 习作,提出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1)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2)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3)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4)写作又极富有创造性;(5)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甚至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阶段目标:一至二年级叫“写话”,其重点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三至四年级叫“习作”,其重点是“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五至六年级也叫“习作”,其重点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作文教学策略的优化有哪些?(1)激发兴趣,培养乐写心理:适当降低要求。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选题更具个性化。鼓励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丰富学生的记忆表象储藏;加以正确引导;从优秀作品范例入手指导学生大胆创作。(2)丰富感知,积累写作材料:指导观察生活,水满则溢产生冲动;开展各类活动,“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进行广泛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3)张扬个性,鼓励自主表达:多写放胆文,放开思路,彼岸行文;多奇思妙想,可从写童话、写虚构故事入手。如《假如我是太阳》出现一幅画面“⊙”,让学生想象作文。(4)注重实践,优化写作过程:A、创设写作情境:参与活动,角色体验;B、再现生活情境;C、开放写作空间;D、多途径强化评改过程:教师示范评改,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互改,依托网络评改;E、多渠道创造写作机会:结合阅读增加练笔机会,在跨学科活动中练笔,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5)重视交流,分享写作乐趣:提供舞台,享受展示的快乐(多形式展示);融入生活,体会应用的快乐(在假期生活中看书写各种应用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与内容比《语文教学大纲》在哪些方面更加突出?时代性、互动性、基础性、生活化、关注情感态度。时代性,口语交际的目标设定与时俱进;互动性,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基础性,《课标》重视基础,关注基本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生活化,《课标》“强调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连贯性,《课标》各阶段目标的设定,有联系又有梯度,体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结合;关注情感态度,口语交际是个多向互动的过程,在过程中参与者的情感态度尤为重要,《课标》非常重视对情感态度的培养。 口语交际的教学有哪些优化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语言创境,媒体渲染,角色扮演,实物创境。2)加强互动,提供交际机会:创设平等和谐的互动氛围,设计多个连贯的互动情境;3)开放空间,拓宽交际渠道:融品语交际于语文课堂之中,以课本为主,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相贯通,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组织各种班内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交流,精心组织课内交流课;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 口语交际情境创设有哪些方法? 语言创境,媒体渲染,角色扮演,实物创境。

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中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概括了语文课程的三大特点: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一本好书影响人的一生。 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 ①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权利。语文教学应以自选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创造性地教,学生应创造性地学。③提倡平等交流,教学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鼓励伙伴合作学习。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将语文素养具体化为以下10条: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总目标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和“知识、能力”三个维度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第一个维度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主要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比如,第1条“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第2条“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以及第3条中的“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都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课程目标用1、2、3三条加以具体的阐述,应当说,课程标准对人文性予以高度重视。第二个维度是“过程、方法”的目标。强调过程与方法,其实质是突出学生的经验和亲身体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在过去大纲中是没有的。总目标的第3条直接提出要“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第4条提出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进而“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第5条更是明确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三条都涉及到“过程和方法问题”,而且将这一要求贯穿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学习各项目标之中。比如在阅读目标这一条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就和过程和方法有关。第三是“知识、能力”的目标。总目标中的6-10条从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工具书使用等五个方面分项阐述有关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讲述这些的同时也结合提出了掌握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方法”,其中“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1950年颁发了第一部《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从1956年开始到1992年间,连续颁发了5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直到2001年又改名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实施的建议。在课程目标中分别提出了小学和初中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既反映各学段的不同区别,又加强其连贯性,对落实语文课程总目标是非常有利的。

综合性学习是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一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它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能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进行综合性学习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并且提倡跨课程学习。

语文课程目标的实施建议。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实践性和综合性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两个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体现这两个特点。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关系5)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语文的综合性,其范围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综合。其次是跨学科学习内容的综合。再次是学习方式的综合。只有对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有比较全面的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完整地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健康的情感(包括审美情感)、良好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呢?第一,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育方式。第二,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当前语文教学中培养学上的创新精神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对培养创新精神认识不足,急功近利搞应试教育,把目光盯在“双基’上,关注的主要是考试的知识点和训练点。搞题海战术,频繁测验。一种是脱离语文训练的“创新教育”。在教学中搞一些脱离语文训练的“创新教育”,让学生不着边际地进行所谓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学生由于目标不明确,要求不清楚,加之没有教材凭借,也没有以知识、能力为基础,只能天马行空,胡思乱想。这样,既无助于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又无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步骤、途径以及所选择的手段、方法的总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宗旨是力图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2)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有创新和突破。3)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4)教材的编排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5)创设了“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

北京师大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1)以主题的形式组合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心理和发展需要出发,确定单元主题。这些单元排列在一起,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2)拓宽识字渠道,让学生主动识字。首先,教材采用了以随文识字的方法为主,看图识字、拼音识字等方法为辅的思路进行编排。其次是识字不但重视课堂上的学习,而且为学生开拓了课外学习的多种渠道。3)扩大阅读量,强调课文朗读和整体感知。课文分为主体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4)设计丁丁和冬冬两个人物 。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和紧密联系。5)编排“金钥匙”系列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1)新。理念新,内容新,编排创新。2)实。对几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的教学要求都给予了落实。3)简。教学目标明确而集中,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求抓好几项最重要的基本功。4)美。课本的文字和绘图相得益彰,显示出整体的美感。并特别重视课文的思想美、情感美、意境美,陶冶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大致上有 27 类。

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素材性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

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29种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为了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 “ 四个中心 ” 的现象,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扩大视野,加强体验,加强语文实践,更迅速更有效地达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必须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探寻各地区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资源,并根据语文课程特点来进行开发。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实践研究来积累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经验。

1920年我国开始用白话文编写教材是语文教材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2002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向全国推荐人教社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社版三套教材。

语文教材编写的要求:鲜明的时代性,丰富的文化内涵,符合儿童发展规律,凸现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和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鲜明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要具有现代意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的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反映先进文化;反映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念,让学生接受新思想,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二是应及时反映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的新成果、新思维,运用和传递语文学习的新知识、新方法。三是要运用鲜活的时代语言,即最新鲜的、活在人们口头上的语言。这些语言可以使学生受到生动活泼的、切实有用的语言教育。四是应充分注意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方式,为网上学习提供机会与可能,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外教材编排、装帧应具有现代感和时代特征,要有面向世界的追求。

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教材必须富含人文内涵,陶冶学生人文精神。古人说,“文以载道”,以前人们对道的理解大多是指政治思想范畴。从现代社会中语文工具实际发挥的作用看,“道”的内涵远比以往丰富得多,广泛得多,除了政治思想以外,还应当包括道德品质、科学思维、审美情感、学习态度、群体意识、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等等。因而每一篇教材都应该精心选择:注意正确的价值导向;注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不能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应该全方位地考虑教材的文化构成,给学生多方面的营养。可以从多种角度思考这种文化的构成,如:思想、道德,修身、做人,审美、科学,传统、现代,本民族、国外民族,本国、外国,多种价值观特别是现代价值观,情感、理性,等等。语文教材承担着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责任,教材编写要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文化知识背景。

符合儿童发展规律教材编写“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不应以学科为中心,而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首先,教材选文的题材应考虑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更多地考虑学生熟悉的经验世界;要联系现实社会,逐渐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努力拓展儿童视野。比如有的教材以人与环境(自然、生态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己(人类、生命、自我、人格、人情、人生等)为主题组织教学内容,就是很好的尝试,既贴近生活而又开阔视野,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选文应考虑儿童的学习兴趣,追求体裁的丰富多样,多选形象、直观、感性色彩强的作品。小学特别是低年级教材中儿童诗歌、童话、故事、寓言、科普科幻作品等应保持相当比例。再次,呈现方式力求儿童喜闻乐见。设计精美的插图,使图与文融为一体,不但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设计有趣的语文活动,创设生动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以正确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学会学习。

突现自主探究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专门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这个全新的课题,教材编写应该积极探索,为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具体方案。为此,教学内容的组织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有利于综合性学习。比如人教社出版的教材中安排“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连”等练习,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讨论。如第四册《小鹿的玫瑰花》文后,学习伙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在《葡萄沟》之后,学习伙伴建议:“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吧!“这样的教材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鼓励探究学习。还比如“语文园地”里设置的“我的发现”这一栏目,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如第四册的“语文园地一”,引导学生发现人类发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力。这样编排,不只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而且可以使学生从发现中提高自信,获得学习的动力。 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要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教师和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给使用教材的教师和学生留有一定空间,是教材编写理念的深刻变化,也是避免教材繁琐化的重要途径。教材开放并有弹性,有利于学习的个性化和个别化,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促进教学生动活泼局面的形成;也有利于增强教材的适应性。教学内容要给教师留下灵活处理的空间,让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换、补充、删减和调整;练习和活动设计要分出层次,有一定的选择性,既要有必须掌握的基本要求,又要有高一层次要求,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自主活动设计的指导要引导学生自行组织活动,不应包办代替。只有减少束缚、大胆放手,学生的自主活动才能丰富多彩。语文教材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中国传统的语文教材《史籀篇》是中国小学语文教材的源头。主要供蒙童识字所用,大概是按意义间的关系编排而成,四字为句,二句一韵,以便学童习诵。《苍颉篇》是秦代蒙学识字读本,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的范本。也是采用四言韵文形式,将3300个汉字,以意义相同、相近、相关、相类的方法编到一起,使字的认识和词的掌握融为一体,因而便于学童习诵和记忆。这种编排形式,影响着后世二千余年的识字教材的编写。西汉蒙学识字读本影响较大的有《凡将篇》和《急就篇》。目前《急就篇》尚存,共三十四章,单字1809字,多为常用字。用三字四字六字句,句式整齐而又不呆板,学童便于记忆。《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即所谓“三、百、千”。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逐步确立。读文选本为一般经书。韵文类教材主要是诗歌,代表是《神童诗》和《千家诗》。到了明清时期,千家诗广为流传,曾与“三、百、千”合称为“三、百、千、千”。散文类的阅读教材包括经书和故事。故事类教材较有代表性的是《小学日记切要故事》,里面收录了人们熟悉的二十四孝故事,有囊萤映雪、司马光砸缸、磨杵成针等。明清时代对作为基本识字读本的“三、百、千”先后都作了修订。识字以后开始读“四书五经”,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为《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里面保留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从秦朝开始就逐步成为统治阶级进行封建思想教育的主要教材。其他较有影响的各类教材有《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19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正规化的国文教科书《最新初小国文教科书》,开辟了编写具有学科意义的语文教科书的新纪元。辛亥革命后,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正式规定“废止读经”,“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19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共和国新国文》。这一时期的小学国文教科书,较之传统教材,更注重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已经呈现出口语化的趋势。 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展的国语运动,最终导致废止小学各年级用文言文编写的国文、修身、唱歌等教科书。此后,中小学其他各科教科书以及大学讲义逐渐全部使用白话文。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教学是语文教育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胡适认为这一改革把中国教育的革新至少提早了20年。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国外先进教育思想逐步渗透的时期,我国正式采用了美国式的“六、三、三”学制,教科书的编写特别注意与儿童生活相适应,重视儿童学习的兴趣,内容及编排同儿童的心理相一致,同时内容重视实用性。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教材,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学校初级用新学制国语教科书》,叶圣陶编写的《开明国语课本》,商务印书馆出版、沈百英等编写的《复兴小学国语教科书》。“语文”课程定名的含义 1904年1月13日,清朝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小学必修课程设“读经讲经”和“中国文学”两门课程,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独立设科的最早名称。1920年1月12日训令全国各个国民学校先将小学一、二年级国文(文言文)改为语体文。学校文言教科书分期作废,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改革。 1949年,“语文”课程正式定名,意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全面训练。叶圣陶在1964年2月1日《答滕万林》一信中回忆说:“‘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1949年8月,叶圣陶亲自起草《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蒋仲仁起草《小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两份草稿都旗帜鲜明地规定了从小学到中学

必须重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全面训练任务,并以此来确定学科主要教学目标。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 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的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 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语文教学既要重视语文形式的学习,又要重视语文内容的熏陶感染作用;要在学习语文形式,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受到文化、思想、情感的熏陶,也就是“寓教于文”。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教化学生为本,在当前它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涵盖了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内容,内涵十分丰富。具体地说,它以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体验、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研究能力等的融合。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表现为下述三个方面。(1)语文课程的工具功能(2)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3)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1)语文课程的工具功能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语文贯穿在人类一切交际活动之中,发挥着人类交际的各种重要功能。了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工具功能,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的角度,明确规定了各项工具性的目标,应该加以掌握。(2)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教育功能也是语文课程固有的功能,表现在如下方面:凭借教材培植学生的政治理想、道德情操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对中华民族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使学生养成根据社会公认的真、善、美标准来评价人物和事物的价值观念。语文课程发挥教育功能的特点是:文道统一,寓教于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3)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概括地说,就是培养六种能力,即: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的一般认识能力;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建国以来我国语文界关于语文性质和任务认识发展演变的九个阶段1)1950 年:关于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的初步形成;2)1953 年:批评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的缺点,但又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3)1956 年:比较全面地阐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提出小学语文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4) 1958 年:片面强调语文课程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语文基础训练被“政治化”;5) 1963 年:明确提出和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性;6) 1966-1976 年:彻底否定建国 17 年来的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7) 1978 :拨乱反正,重新确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思想性,注意加强基础,发展能力;8) 1986-1992 年:为提高民族素质全面修订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适当降低难度,减轻负担;9) 20 世纪 90 年代: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2001 年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及其在工具性和人文性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②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③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④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⑤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⑥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⑦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⑧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⑨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⑩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具体体现了教育行政部门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认识的如下变化: 更加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更加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学习体验 ; 更加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 更加关注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连贯性。 语文课程目标的实施建议。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关系 5)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识字写字与拼音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五点:(1)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识字写字,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而且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重要作用。(2)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创造的“集中识字”、“读音识形与释义应用分步进行”、“读文与识字结合”、“识字与写字分开教学”等经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3)建国后我国识字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其中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韵语识字、听读识字、电脑识字等多项实验,各具特色。(4)广大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掌握识字工具,认识汉字学习规律等多种教学策略。(5)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将汉语拼音定位于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降低了拼读和默写方面的难度,使拼音教学更加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近年来开展的“汉语拼音整体直读教学”、“简化汉语拼音教学”、“化整为零教学拼音”等实验,对改革低年级汉语拼音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

识字策略。识字策略包括: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简化字形记忆的心理过程,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等。

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的策略指识字教学要在注意音、形、义紧密结合的前提下,根据生字的特点和儿童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进行教学。

简化字形记忆心理过程的策略指根据汉字本身的字形规律开展识字教学,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识字负担,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例如,独体字的构字率很高,是小学生以后认识合体字的基本“部件”,所以对独体字的字形教学要作细致的指导,认清笔画笔顺,掌握笔顺规则,在这个基础上再认合体字时,就要启发他们利用已学的独体字按部件分析字形,这样,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字形的习惯,还简化了识记字形的心理过程,便于记忆,也节省教学时间。

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指根据汉字音、形、义三者统一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积极活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提高认识生字效率。

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的策略指针对汉字往往一词多义的特点,在字义教学中,对字义应以讲清课文中的意思为主,对于学生常用到的、易理解的其他意思可以讲;少用到的、不易理解的一般不讲。同时,关于生字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组词法,不是所有生字都一定要去组词,如果构词率不高或者学生不常用的字就不必组词,否则将会浪费教学时间。

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这一策略要求学生掌握三套识字工具:即汉语拼音,了解汉字笔画、笔顺等知识,查字典。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三套工具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发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提高识字速度。

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的策略重在提高儿童学习识字的兴趣,要注意不要片面地运用游戏识字,要落实到教学上来,不要将之流为表面形式。

写字教学策略包括:重视习惯培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写字基本功训练,重视示范和指导,坚持持之以恒的训练等。 对良好书写习惯的内涵需要整体把握,它包括:正确使用文具,细心保管和爱护书写工具;认真写字;坚持不懈;讲究卫生。小学生学习写字的三个发展阶段:掌握要素——掌握结构——连贯书写。写字基本功训练具体说来就是抓好对基本笔画、基本笔顺、间架结构的训练。

重视示范和指导的策略这个策略对教师本人提出了高要求,基于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以及亲近老师、依赖老师、喜欢追随和仿效老师的心理特点,无论教师自身是否愿意,自己的书写都会成为学生的“范本”,而且学习写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间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所以教师的书写规范、美观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示范和指导。 坚持持之以恒训练的策略,应注意两点,一是反复练习,长期坚持;二是要科学安排训练时间,分散练习,不要追求一步到位。

拼音教学策略。拼音教学策略包括: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通过编儿童故事的方式学习拼音,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等。

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的策略依据是小学生具有想象和联想能力强的特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提供了形象生动的插图,可以加以充分利用,通过适宜的形象帮助学生记忆拼音字母的形体,从而读准拼音。

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这个策略重在联系小学生的已有语言能力和经验,引起兴趣,加以引导和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进行扩展,形成正确的拼度意识,解决拼读难点,形成拼读能力。

通过编儿歌的方式学习拼音,是注重利用儿歌、童谣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有利于学生在乐学的状态中记住声韵母的读音。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其目的也在解除儿童学习拼音的畏难情绪,吸引低年级儿童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但这只是个重要的辅助策略,不大可能完全解决拼音教学的问题。

写字教学的意义写字教学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写字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影响;写字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写字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具有美育的意义;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

我国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儿童入学先集中识字。读音识形与释义应用分步进行。读文和识字结合

我国传统写字教学的经验。重视起步阶段写字基本功训练。重视写字方法的传授。识字与写字分开进行。用写字以正心。 阅读感知是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识别和辨认,它是阅读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字词知觉就是感知字词图形的特征,并确认它的声音和意义。这对小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对阅读感知,有几个重要因素必须把握。①人的知觉的整体性。②字词使用的频率。③阅读过程中的感知和理解。④词的特殊意义。

对阅读理解的认识,应注意接受美学的理论。这是对认识阅读的全新视角。其理论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是作家的创作意识和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阅读活动是读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读者具有主体能动性。读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地对文本进行预测、体验和推论。同时,接受美学还认为,文学作品的语言所具有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构成了作品的“召唤结构”,召唤读者以“阅读期待”去发挥想象力,填补空白,进行再创造。 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含预测、体验和推论的阅读技能。预测预测是指在阅读时,读者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如上下文、句子间的因果关系等,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对读物的内容预先进行猜测,随后加以证实或否定,从而理解文本的过程。预测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能。

阅读中的预测从宏观到微观,可以分为估计——预想——预见三个层次。

体验是重点,也是难点。主要有两种做法:情境体验和移情体验。

情境体验是让学生亲历真实的生活情境或创设的情境,从中有所感悟,情感有所激荡。有的老师注意引导小学生通过对生活情境的真实体验来读懂文本,还有的老师针对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或体验不够的情况,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也取得非常成功的经验。 移情体验是读者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迁移到作品中人物的身上,进行一种替代性体验。对于那些我们不可能亲身去经历和体验,有时甚至连创设情境也不可能的情况,就需要移情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移情体验的实现有两个条件:一是读者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二是要主动地唤起对过去生活体验的回忆,并把它迁移到作品中人物的身上。而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其个体情况是千差万别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所以,教师既不能以自己的分析和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还必须尊重和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体验。

推理是重要的阅读技能,运用推理不仅可以通过已提供的信息获取课文没有直接提供我们的信息,而且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对小学生不必讲逻辑推理这个术语,但教师一定要有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意识,在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思考的方法,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同时,运用推论,还可以填补文本中的“空白”和“跳跃”,也就是接受美学理论所说的“意义空白”

欣赏和评价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一番辨别,欣赏文章的佳妙之处或精彩所在,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正确与否、艺术形式的好与差作出自己的判断。欣赏和评价是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交融的过程,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阅读能力。实践证明,理解往往伴随着欣赏和评价。哪怕孩子很小,他在阅读作品时也会有情感的倾向性。阅读的欣赏和评价在具体实施时要特别注意三点:要求不能高;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教师要重引导。

阅读教学,新课程特别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几种策略:注重人文熏陶,加强语言实践(多读、感悟、积累、运用),倡导自主学习,建设开放课堂。 注重人文熏陶 阅读教材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阅读教学是通过对文本的诵读、理解、感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精神境界,树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追求,使学生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具体表现为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了解世界各民族的多样文化,形成丰富的文化积淀。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性,要注意以下几点:人文精神的熏陶具有隐性、长效性和综合性,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要把握好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化体验和感悟与贯穿时代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关系;特别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注意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情感体验,用好教师这种活生生的课程资源。

加强语言实践策略精髓在于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具体说来就是多读;感悟、积累和运用。多读是强调量,要大量摄取外部语言信息,这是基础和前提;感悟是强调质,借助各种资源,通过阅读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构建自己的理解,获得自己的独特感受,实现情感的激荡和思想的升华;积累是强调时间上的保证,允许小学生随自己阅历的增加逐步提高语文素养;运用是强调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

倡导自主学习1.学生从“被动”到“主动”。 2.学习组织从“个体”到“团队”3.学习活动从“接受”到“建构”探究性学习主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建构起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要注意两点:第一,小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其探究的对象主要是对人类已有知识、包括课本中预知结论的再探索。第二,要注意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自身的学科特征。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一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①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发现、提出和梳理问题,打开并理清思路,进行方法的指导。②尝试体验实践阶段。这个阶段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善于发现学生中好的做法,适时推广,推进活动扎实有序地向深入发展。③表达交流小结阶段。此阶段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展示、交流和小结,引导继续探索,扩展延伸。

“探究性阅读”可以促使学生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并亲身体验失败的挫折和成功的欢乐,有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提倡并实施“探究性学习”,有几个重要问题不可忽视:第一,处理好“探究性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的关系,尤其是必要的接受学习,不要试图以探究性学习取代一切其它学习方式。第二,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相互作用,发挥整体效用,不可割裂。 第三,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第四,不走形式,要落实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建设开放课堂主要做法是“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具体说来有这些做法:努力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善于利用信息技术。

阅读教学的模式:基本型(综合型)模式:创设情境,自读自悟;读读议议,披文入情;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联系生活,积累运用。同时要因文而异,灵活运用基本型模式的各种“变式”。

研究模式,是为了使阅读教学符合学科规律,更加科学化。但是,要反对搞模式化。重要的是因文而异,因材施教,构建突出感悟、质疑和运用的教学模式。

阅读的对话理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具有个性特点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把阅读教学看成对话的过程,是对传统阅读教学观念的冲击和重构。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学生分别与文本的对话,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在四种对话形态中,教师都得转变观念和方法,才能有所作为。具体地说,第一,教师要用整个心灵去感受文本;第二,要引领学生与文本直接、深入地对话;第三,要实现教师和学生关于文本的平等对话;第四,要推动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互动对话。 古代阅读教学主要经验有:熟读成诵;学思结合;博览群书。

学思结合指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这是因为阅读中从表层到深层的理解,只有通过思维才能实现。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从产生疑问开始的,思考才能产生疑问,才会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正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在某种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博览群书对儿童发展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广义的学习角度看,博览可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有助于促使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结构的重新组合。从而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当今需要跨学科学习来说更是非常重要。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博览有助于吸收、积累词汇和句式,了解和借鉴多种语言风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国近年来阅读教学的主要实验“情境教学、以名家名篇为主体组织阅读教学”“尝试教学”“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感悟教学” 课外阅读指导的一些策略:兴趣性、广泛性、自主性、典范性、发展性。同时,要明确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的作用,在选书、阅读安排、回应学生几方面发挥指导作用。

作文教学策略中的1“从动机走向目的的策略”,按照活动心理学理论,动机和目的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动机是“为了什么”,是回答原因的问题;而目的则是“达到什么”,是回答结果的问题。活动理论有三个基本概念:“活动”、“动作”和“操作”。所谓活动不是指任何一种过程,它所指向的东西(对象)始终就是激励主体从事这一项活动的东西(即活动的动机)。所谓动作是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意向方面(应当达到的目的),二是操作方面(用什么方法可以达到目的)。所谓操作,就是实现动作的方式。活动与动机相关联,动作与目的相关联,操作与条件相关联。实现活动的那些动作是由动机的激励而指向目的的。课程标准为作文教学制订了一系列目的,但对学生而言不能先提出目的,再激发他们动机,而首先必须把作文变成一项由动机支配的活动,并通过两个基本动作——产生文章思想内容和表达文章思想内容自然地达到各项教学目的。

为了实施从动机走向目的的策略,一是必须让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写(说)成篇的文章,因为能完整地体现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的,不是词、句、句群,而是成篇的文章。二是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先通过生动的谈话或创设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认识、交往或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表达需要,然后因势利导地和学生一起确定作文题目和要求,让他们充满情趣地进行写作2.

用心理能力的培养来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策略①培养智力技能是作文训练的保证。 ②开发创造潜能是作文训练的突破口。 培养智力技能是作文训练的保证。培养智力技能要根据小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在三个学段各有所侧重 。 小学低年级要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培养学生重现表象的技能。具体包括三方面任务:培养想象的流畅性;培养想象的变通性;培养想象的独创性。

小学中年级要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具体任务是: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学生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让学生通过想象生动地表现典型表象。从“获得”到“筛选”再到“表现”,三项任务是一个渐进的整体、连续、完整的技能形成过程。

小学高年级要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技能。此阶段学生抽象概念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具体任务是通过记叙文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技能,以及通过简单的议论、说明等实用文体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技能。

开发创造潜能是作文训练的突破口。开发学生的创造前能既是作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小学生语文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意义重大,实践性、探索性、综合性强,而且是个长期工作,不能不切实际地希冀毕其功于一战。培育创造力的要求应贯穿在作文教学序列之中,贯穿在作文教学全过程之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来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提倡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作文指导要求开阔学生思路,让学生自由表达;作文评改要求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自我修改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包括创造性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和保护创造意识,培养和保护小学生逐步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如主动、好奇、自信心、独立性、变通性、独创性等)。 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包括知识技能训练、心理能力训练、思想内容积累、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等子系统。在这些系统中,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线。进行作文教学,语言文字训练。即一、二年级进行用词、造句的训练,三、四年级进行片断训练,五六年级进行简单的篇章训练。在作文过程中,思维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在各个学段应该有训练重点。例如一二年级重点发展想象能力,三四年级重点发展观察能力,五六年级重点发展抽象概念思维能力。

在各年段都要注意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思想内容的积累在各学段也可以突出重点,例如一二年级重点了解大自然变化的初步知识,学习人类的一些基本美德,三四年级重点学习日常生活各个局部的知识,注重观察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五六年级则重点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和阅读优秀文艺小说,学习按照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来处理人际关系。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面临的具体任务转变教育思想,正确地确定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根据马克思主义个性心理学原理和系统论的方法,科学确定小学作文训练的序列;根据现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合理地制定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根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序列及策略,运用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大胆改革传统小学作文教材体系,科学地制订小学低、中、高年级的教学目标、训练内容、训练形式以及训练方法。

建国以后尤其是1978年以来我国对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的各种探索的主要特点注意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例如先放后收的训练和读写结合的训练);注意吸收现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将发展语言同发展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例如作文分步训练和作文素描训练);开始运用系统方法分析问题,既博采众长,又创造自己的特色,并且注意把训练计划细目化,实现训练项目的可操作化。

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与训练形式①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是具有具体形象性和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儿童此时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关系来进行,并不主要依靠对事物的内化本质或关系的理解,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他们开展形象思维活动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想象,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同时,从低年级学生学写作文的特殊心理规律来看,产生文章思想内容能力的心理机制是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活动,包括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确定表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积极地变换表象的结构。因此,发展低年级儿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的最佳的作文训练形式是创造型的想象作文。 ②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趋向平衡。其重要标志是观察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此阶段应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的语言功能。这既是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需要。首先,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儿童“虚构”,而且要教会他们表达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当儿童已经初步具备在头脑中产生表象和安排表象结构的心理机制,其观察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就必须根据作文教学的性质、任务,教会他们通过观察去准确地摄取周围世界各种真实的形象,并用文字把由这些形象产生的表象和真实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其次,中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用文字概括和交流周围世界比较复杂的信息,即掌握“构段”的基本思路。学生通过写观察作文能比较顺利地掌握“构段”的基本功。因为语言的条理性是观察的周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的具体体现,边观察边思考,有助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是:抽象概念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这为他们进行各种实用作文的训练提供了充分的思维能力保证。同时,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此时期人际联系逐渐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也迅速增强。为了发展他们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必须教会他们写各种实用作文,包括写简单的记叙文、各种常见应用文和读书笔记,初步学习运用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 通过课外阅读为作文提供智力背景的策略课外阅读是作文教学重要的辅助性教学活动,其意义在于可以提供给学生可资借鉴的协作技法和样例,可以为学生学习写作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积累作文材料和语言材料,发展理解和思考能力,获取大量综合性知识信息,激发情感和思维,建立起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等。因此,作文教学绝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活动,以课外阅读促进作文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策略。,要充分运用多种多样的阅读作文写作形式,加强阅读与写作指导,培养学生写阅读作文的习惯,在写阅读作文中巩固和强化其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技能。如摘录精彩句段、根据原文编写故事、写出文章提要、写心得体会等,还可以举行读书报告会、办展板等专题活动,使学生的阅读作文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同时,指导学生联系课外阅读,适当练习写作生活作文也是写作教学策略的有效手段。

口语交际是指人们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过程。口语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达到某种目的的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一种综合性、创造性活动。 近一个世纪来国内的口语交际教学经历了发端、停滞、复苏和发展四个阶段。

美、德、加等国的口语交际教学对我们有重要启示:在教学目标上重视交际的社会性内涵,关注学生口语交际策略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重视媒体运用及学习的综合性;在教学评价上,重视过程评价。

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交往功能和想象功能为主,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做好示范引导,重视交际习惯的培养。中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表现功能和启发功能为主,应设计贴近生活的交际内容,呈现多样化的情境,锻炼学生灵活交际的能力,并重视体态语的教学。高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调节功能和表达功能为主,应拓展学生的交际的时空,培养学生交际的目的意识、对象意识和效率意识。

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及非语言(如身势、面部表情等)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它体现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认知能力及情感态度的融合。

口语交际能力包括主体(交谈双方)、客体(语言的内容)和语言(语音、语义、语法的获得)三个因素。口语交际能力处理的是主体与语言、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它包含两方面的能力:处理主体与语言关系的能力,称之为语言能力(包括语音能力、语汇能力和语法能力);处理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能力,称之为口头语境适应能力(包括口头语篇能力、体态语能力、适应情境语境和背景语境的策略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序列①主线序列。根据学生言语交际功能及思维发展的规律,结合学生各个年龄段的主导活动确定主线序列。把言语交际的七种功能中除工具功能外的其他六种功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在低、中、高三个阶段进行不同重点的训练和培养。其中低年段重点训练学生的想象功能和交往功能,中年段重点训练学生的表现和启发功能,高年段重点训练学生的表达和调节功能。每一种功能都表现为不同的语言形式(即言语功能项目),通过不同的具体交际活动,以语言功能项目为抓手,以单一项目训练与多种项目综合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所谓“重点训练”指该类功能项目训练的次数多、训练量大,评价也以此为主②辅线序列。语意教学低年段强调语音、停顿教学;中年段强调逻辑重音的教学;高年段强调语调、语速的教学。言辞语境教学,对话语篇和独白语篇并重;教

学情境分为家庭生活情境、学校生活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各年段也有不同的训练要求和重点。③处理好两个关系。即主体直进与螺旋式上升的关系(重视在不同情境和不同角度中反复建构);口语交际教学独立训练与非独立训练的关系(独立课型为主,与其他课型和教学活动相结合)。 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①在教材设计方面,要注意课本和辅助教材双线并进,多样呈现和语言知识、交际知识两类知识并重。②在动机激发方面,要注意创设真实情境,选择开放性内容,涉及挑战性任务,让学生有体验成功的机会。③在情境创设方面,要灵活运用事实性引入和功能性引入方式。情境创设指提供真实的言语交际环境,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促使言语主体形成言语积淀。要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就需要将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口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④在教学途径方面,要注意独立课型教学,阅读、作文等其他课型教学以及活动课型教学三线并进。 语意教学(语音、停顿、语速、语调)和言辞情境教学(语篇、体态语、情境)

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根据卡纳尔和斯温对语言能力的定义,语言能力即是语言获得能力,包括语音获得、语义获得和语法获得,是通过学习,实现语言系统的内化过程,其结果表现为能发出一定意义的音,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能说出结构正确的句子。而言语交际能力不是指语言获得,不是指识字能力、解词能力、造句能力以及通过发音,能说出一个词的意思和说出结构完整的句子,而是指通过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 语言能力只包含主体与语言两个因素,言语交际能力则包括主体、客体及语言三个因素。这里的主体指的是言语的活动者,包括言语活动的发出者和言语活动的接受者,客体指的是言语的内容。语言能力处理的是主体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语言关系在主体身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而言语交际能力则处理的是主体与语言、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语言关系,主体与客体关系在主体身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言语交际能力内在地包含了语言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的含义以及与听说教学的区别①关注的重点不同。听说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即训练学生正确地发音,正确地选择词语,说出语法正确的完整的话来。口语交际教学更为关注学生语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即训练学生根据对象和情境,抓住话语主旨,推断他人的立场、观点和意图,恰当使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采用多效策略,解决交际中出现的问题,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②教学活动开展的凭借不同。听说教学借助非交际的活动开展教学,而口语交际则借助交际活动开展教学。 从以上对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的区别的分析,我们应该理解:无论是从活动性质、动机、目的,还是从活动内容与形式的不同侧重、教师的作用、教材的作用来看,借助非交际活动进行教学的听说教学与借助交际活动开展教学的口语交际教学都有着鲜明的差异,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和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由着重要的意义。

国外口语交际教学的特色①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关注口语交际的社会性内涵,重视学生口语交际策略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口语交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时受语法规则和社会文化规则的双重制约。因此口语交际教学不仅牵涉到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学因素,而且还牵涉到交际目的、交际手段、交际形式、交际对象、交际内容、交际环境、交际规律等诸多社会学因素。美、德等国不仅把指导学生根据交际目的、场合和对象,使用适合主题、目的和听众的口头语言,进行恰当的、得体的、有效的交际作为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策略能力作为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重视媒体运用及学习的综合性。基于现代媒体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现代媒体对于拓展学生的信息来源,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作用,国外口语交际教学极其重视现代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媒体来获取口语交际信息,识别口语交际的风格,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同时还重视开展综合性学习和跨学科的活动,通过给予学生真实的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运用口头语言理解、探讨观点和概念,提出和解决问题,组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表达和澄清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见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③在教学评价上,重视过程评价。国外的口语交际教学将口语交际教学训练和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统一操作,既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也能较为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实施从动机走向目的的策略进行作文训练,教学中要注意两点: 第一,必须让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写(说)成篇的文章,因为能完整地体现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的,不是词、句、句群,而是成篇的文章。只有文章才能够充分发挥语言的概括信息、传递信息、自我表现和个别影响等各种交际功能。因此,只有让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写成篇的文章,完整地表情达意,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作文动机。低年级的句子训练,中年级的段落训练,只是作文训练的具体目的,不能成为学生写作文的动机。 第二,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先通过生动的谈话或创设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认识、交往或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表达需要,然后因势利导地和学生一起确定作文题目和要求,让他们充满情趣地进行写作。这是指不仅确定作文训练的形式要符合“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学规律,安排作文训练的步骤也要符合这一规律。

用心理能力的培养来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策略 ①培养智力技能是作文训练的保证。 培养智力技能要根据小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在三个学段各有所侧重。 ②开发创造潜能是作文训练的突破口。 开发学生的创造前能既是作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小学生语文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意义重大,实践性、探索性、综合性强,而且是个长期工作,应贯穿在作文教学序列之中,贯穿在作文教学全过程之中。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包括创造性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和保护创造意识,培养和保护小学生逐步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如主动、好奇、自信心、独立性、变通性、独创性等)。 对小学生而言,创造性主要 是指学生自己前所未有的,通常称之为“自我实现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潜能。

尽早实现规范的书面语言训练的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训练儿童从仅能采用口头语言表达和交流,逐步实现到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表达和交流。这个过程具有相当的难度。应掌握情境性、词语的多样性、对客观事物质量特征的反映、对客观事物积极面的反映这四个参数,这对于教师诊断和区别学生是否掌握了书面语言,制定用书面语言进行作文的训练计划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课外阅读为作文提供智力背景的策略要重视充分运用多种多样的阅读作文写作形式,加强阅读与写作指导,培养学生写阅读作文的习惯,巩固和强化其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技能。指导学生联系课外阅读,适当练习写作生活作文也是写作教学策略的有效手段。 以儿童语言交际功能为主线构建小学作文教学序列 作文训练的序列,指的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全过程的科学安排。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其中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线。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是由各年龄段的主导活动所决定,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各个阶段作文训练的重点和要求各有侧重,形成一个科学序列。 第一,低年级学生主要从事读、写、算入门活动和游戏活动,主要初步发展语言的想象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中年级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读、写、算活动,发展比较系统的语言的观察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高年级学生主要从事人际交往活动,发展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第二,按这条主线进行作文教学,不同年段可以有重点地进行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第三,各年段都要注意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思想内容的积累在各学段也可以突出不同重点。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面临的具体任务• 正确地确定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 科学确定小学作文训练的序列 • 合理地制定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 改革传统小学作文教材体系,科学地制订小学低、中、高年级的教学目标、训练内容、训练形式以及训练方法。. 建国以后尤其是 1978 年以来我国对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的各种探索的主要特点注意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 注意吸收现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问题,博采众长并富有特色,注意了训练计划细目化和训练项目的可操作化。

近年来国外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探索(1)心理能力型。 有些学者认为一般心理能力(包括智力、情感和意志活动的能力)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心理学前提。根据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心理能力型又可以分为智力型和个性型两种。智力型的作文训练强调以“发展智力”作为训练的主线,最著名的代表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其作文设计的精髓在于:从观察作文入手,递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个性型的作文训练序列强调以“发展个性”作为训练的主线。其最著名的代表是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他认为作文教学在于“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2)写作能力型。有些学者认为作文训练的主线应该是培养独立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型”训练体系是教学法专家拉德任斯卡雅经过长期实验后创立的。她把基本写作能力归纳为七种,这些能力的培养根据“先一般后特殊”的原则分成两个阶段进行。3)语言交际功能型。美国和前苏联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小学作文训练应该着重培养独立作文的能力,但是决定作文能力结构的不应该是写作的过程(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而应该是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年龄特点。(4)科际联系型。有些学者认为,决定作文训练的序列的,首先应该是作文内容,必须根据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作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而且应该成为加深理解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培养高尚情感和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

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与训练形式 ①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是具有具体形象性和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因此,发展低年级儿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的最佳的作文训练形式是创造型的想象作文。②小学 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趋向平衡。其重要标志是观察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此阶段应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的语言功能。 ③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在于抽象概念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这为他们进行各种实用作文的训练提供了充分的思维能力保证。必须教会他们写各种实用作文,并初步学习运用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及非语言(如身势、面部表情等)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它体现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认知能力及情感态度的融合。口语交际能力包括主体(交谈双方)、客体(语言的内容)和语言(语音、语义、语法的获得)三个因素。 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语意教学是让学生理解和表达口语意义的教学。语意教学的本质就是在正确理解语义的基础上,把握句子的焦点,并能够通过推论理解交际对象的言外之意。语意教学的重点在停顿、逻辑重音、语调及语速教学上。 口头语境包括口头言辞语境和现实语境两部分。口头言辞语境教学指的是口头语篇教学,包括对话语篇教学和独白语篇教学。现实语境指的是伴随语境、情景语境和背景语境。

口语交际①主线序列 。根据学生言语交际功能及思维发展的规律,结合学生各个年龄段的主导活动确定主线序列。把言语交际的七种功能中除工具功能外的其他六种功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在低、中、高三个阶段进行不同重点的训练和培养。 口语交际 ②辅线序列 。语意教学低年段强调语音、停顿教学;中年段强调逻辑重音的教学;高年段强调语调、语速的教学。 言辞语境教学,对话语篇和独白语篇并重;教学情境各年段也有不同的训练要求和重点。口语交际③处理好两个关系 。主体直进与螺旋式上升的关系。 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①教材设计策略 在教材设计方面,要注意课本和辅助教材双线并进,多样呈现和语言知识、交际知识两类知识并重。②动机激发策略 根据需要理论来看,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源于以下需要:言语交往需要;言语的求知需要;言语的启智需要;言语审美需要。在动机激发方面,要注意创设真实情境,选择开放性内容,涉及挑战性任务,让学生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③情境创设策略 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主体的亲历性,二是环境的真实性。语文教学必须为主体真实的言语活动提供同样真实的言语环境。 要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就需要将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口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 ④多课型并进策略 在教学途径方面,要注意独立课型教学,阅读、作文等其他课型教学以及活动课型教学三线并进。口语交际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活动。 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①关注的重点不同。听说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教学更为关注学生语境适应能力的培养。 ②教学活动开展的凭借不同。听说教学借助非交际的活动开展教学,而口语交际则借助交际活动开展教学。 无论是从活动性质、动机、目的,还是从活动内容与形式的不同侧重、教师的作用、教材的作用来看,借助非交际活动进行教学的听说教学与借助交际活动开展教学的口语交际教学都有着鲜明的差异。 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 。口语交际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构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有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有助于书面交际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 3)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国外口语交际教学的特色 1)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关注口语交际的社会性内涵,重视学生口语交际策略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重视媒体运用及学习的综合性。 3)在教学评价上,重视过程评价。 各年段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低年段 第一,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情境。 第二,加强示范,做好引导。 第三,重视交际习惯的培养。 2)中年段 第一,选择贴近生活的交际内容,构建良好的交际氛围。 第二,呈现多样化情境,锻炼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灵活交际的能力。 第三,重视体态语的教学,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 3)高年段 第一,拓展学生交际的时空,关注社会,贴近生活,在真实的社会交往中开展交际。 第二,增强学生交际的目的意识、对象意识以及效率意识。综合性学习的任务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第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第三,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第一,增强思想教育的形象性。第二,增强文化教育的广博性和亲和力。第三,增强情感教育的渗透性。第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性。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1)个性化教学策略。指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生的智力、心理结构特征及个人的兴趣、动机和要求上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新精神。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应该特别注意采用专题作业的方法。2)兴趣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学方法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运用自己的智力强项来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实施

兴趣性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游戏式学习。3)开放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实施综合性学习,要做到教学时间开放;教学空间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组织形式开放;教学评价开放。 实施开放性策略,除了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还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师资资源。其中“学徒制”是实施开放性策略的一个重要方法。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低年级学生学习成果宜用口头或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述;中年级学生的学习成果宜用书面与口头结合的方式表述;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成果宜用活动计划、活动总结、专题演讲和简单的研究报告来表述。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三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分别提出了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第一学段: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的热情。第二学段:培养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与关注。培养学生通过活动学会合作。第三学段: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或大众传媒内容中热点问题的关注,并通过讨论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继续培养合作精神。(2)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一学段:对周围事物和大自然,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能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问题。第二学段: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能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第三学段:能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能对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进行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3)知识与能力目标。第一学段: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结合校园、社区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第二学段: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能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第三学段: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对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能对周围生活或大众传媒内容中的热点问题作专题演讲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性,在于指出只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教育,几乎每个人所有的各种智能特别是其中的特殊才能,均能得到高度的发展,而且远超出我们所预期的境界。这种多元智能的理论主张完全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内涵,其目标是真正根据人的个别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多元智能理论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综合性学习的意义1)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沟通课内外联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整体优化。2)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3)综合性学习涉及面广,吸纳的信息量大,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高,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

如何制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计划1)要按学段或学年来制定(至少要按学期来制订)。2)一般采用“主题学习”的形式,每项主题学习一般包含几次学习活动。3)学习的主题可以来源于教材,但更要采纳学生的建议。4)主题学习要根据课程标准对各学段提出的教学目标,确定比较明确的教学要求,尤其要确定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以及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要求。5)主题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尽量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6)主题学习可按学校组织,也可按年级和班级组织。

国外开设综合性课程的特点及近年来我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的主要形态 英国主要集中在社会研究和设计学习等方面;法国设计了一类“综合学习”的课程,有“技术实践”、“动手做”等方式;美国各州都设计了具体的、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新加坡教育部自 1987 年起,开始试行的“思考”课程;日本设立“综合学习时间”,使日本中小学课程结构由“必修学科”、“道德”、“特别活动”三个板块,变成了由“必修学科”、“道德”、“特别活动”和“综合学习时间”构成的四个板块。 以上各国的综合性课程尽管名称各异、结构和内容也不尽相同,其价值取向和宗旨却有共同之处,即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团结合作,强调学习和生活的密切结合。

我国近年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方面,所进行的探索主要形态有以下几种:① 开发教材内容,组织综合性学习。② 进行学科整合,组织综合性学习。③ 选择合适的主题,组织综合性学习。④ 结合社团活动,组织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能力的含义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及非语言(如身势、面部表情等)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它体现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认知能力及情感态度的融合。

口语交际能力包括主体(交谈双方)、客体(语言的内容)和语言(语音、语义、语法的获得)三个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组成部分,并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目标。

语文教学各组成部分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突出重点,讲究方法,全面而综合地进行。

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是在评价内容上突出能力考核,在评价方法上做到灵活多样,在成绩使用上强调个人的纵向比较和与教学目标的具体比较。

改革应遵循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个别差异性原则、多主体参与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书面考试过程应包括决定:考试目的、制定考试大纲、编制双向细目表、编拟试题、组合成卷、试测、施行及评分、分析考试结果、解释分数等这些步骤

所谓的“双向”是指测验的具体知识和能力水平。 “知识”是指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内容,“能力”是指通过语文教学在认知和行为上要达到的目标。编制双向细目表就是根据各种语文知识、能力的重要程度分配题目和分数。

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呢? (1) 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 这个过程包括:①列要点。先要认真分析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找出来。然后列出其中重点,通常是把新授的、经过一定训练的内容,作为测验重点。②定比例,即确定每一类要点应占的分数比例。 按照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应该从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进行试卷编制的纵向设计,按不同学段确定这五个方面分数比例。

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 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这个过程包括: ①将能力要求从左到右逐步列出,这张表列出了五项: 识记 - 理解 - 运用 - 分析 - 综合 也有人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简化为三项: 识记 - 理解 - 运用 、积累 - 理解 - 运用 ②参照本次评价目标分配分数。低年级识记分数比例应高一些,随着年级升高,运用分比例逐步提高,识记分数比例逐步降低。 3)将双向设计合计总分,根据各知识点的内容进行调整。 表现性评价方式:测验、口头表述、模拟表现、实验、作品、项目以及成长记录袋等 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成长记录袋具有如下功能: ①使学生参与评价,成为评价过程的主体; ②使学生、家长和教师形成对学生进步的新看法; ③促进教师对表现性评价的重视; ④便于向家长展示,给家长会提供学生进步的具体证据;⑤将教学重点集中在重要的表现活动上; ⑥有助于找出课程需要改进的方面; ⑦提供诊断用的特殊作品或成果; ⑧可供汇编累积起来的学生学习证据和案例。

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衡量学生语文水准,评定语文教学效果;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语文教学工作。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的作用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其主要作用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是否有进步、有无学习的困难。诊断性评价是针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内容或知能上的障碍作进一步诊断,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形成性评价则侧重所教过的内容,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的潜质。所获信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采取恰当的调适措施。形成性评价可以迅速找出简单的困难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严重的困难则留待诊断性评价的分析与处理。

语文教学各组成部分的评价方法 1.书面考试(纸笔测验)。规范的书面考试过程应包括决定:考试目的、制定考试大纲、编制双向细目表、编拟试题、组合成卷、试测、施行及评分、分析考试结果、解释分数等步骤。要学会编制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和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的“双向细目表”。 这是书面考试科学命题的关键环节。2.表现性评价。表现性任务的评价——真实性评价,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他们语文学习成就,是一种语文学习成就的真实评价。包括结构性表现测验、口头表述、模拟表现、实验、作品、项目以及成长记录袋等常用的表现性评价方式。

要真正发挥 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1)坚持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而且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 的发展。• 从评价内容和评价领域突出语文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注重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关注评价主体,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提倡家长参与评价活动。

语文教学各组成部分的评价要求与方法1)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评价。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 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与写字评价定位在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 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并且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2)阅读评价。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 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阅读速度。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3)口语交际能力评价。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主要方法有 复述法、问答法、辨析法、情境法等。(4)习作评价。习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习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常用方法有:多方评分法;分项评定法;九堆评分法;参照量表法;整体评价法 。(5)综合性学习评价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着眼点主要在: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是:最大限度避免将分数功能绝对化,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充分利用语文评价的反馈信息,调节语文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改革考试内容,注重语文能力的全面评价。2)改革评价方法,注重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3)在成绩的使用上,要强调个人的纵向比较,与教学目标的具体比较,少与他人作横向比较。4)提高命题人员的综合评价能力。

语文教学研究设计的五个环节(1)选择研究课题(2)文献检索(3)确定研究假设4)制订研究方案5)形成研究计划。选择研究课题包括 ①从教育教学理念发展中形成课题②在教学研究的空白点处确定课题③在语文教学的困惑与矛盾中挖掘课题④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发现研究课题⑤从招标课题中获取选题

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指从众多的文献中查找和获取所需信息。可以通过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种途径进行类型。文献检索不仅是研究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

确定研究假设 假设指的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个好的研究假设,是探讨教学问题,发现教学规律,形成教学理论的前提,是教学研究的核心。一个规范表述的假设的标准是:说明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表述语义是明确的、可操作的;必须是陈述句,不能是疑问句。

制订研究方案包括①明确研究对象 - ――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所要研究对象的所有个体单位所构成的全体。样本指的是研究中采用的基本单位,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②选择研究方法。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研究方法,在实际的教学研究中,往往是多种方法并用。③确定行动规划。

形成研究计划。研究计划包括: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有何成效。

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五种方法是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课堂观察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

语文教学调查研究指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观察、调查表、问卷等形式,收集语文教学问题的资料,对语文教学现状作出科学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构想的研究方法。语文课堂观察研究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从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指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行动研究指社会情境中的参与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合作进行的有系统的研究。 语文教学实验的设计实验设计指实验研究的思维架构和范型。

按照分组情况,教学实验可分为单组设计、等组设计、固定组设计和轮组设计。

按自变量的多少,语文教学实验可分为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随着教育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多因素设计成了教育实验研究的一种新趋势。

按照研究的目的,语文教学实验研究又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和验证性研究。

语文教学调查研究的问卷设计: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①提好问题,即:对课题进行分析,提出理论假设;将假设中概念具体化,分析概念中包含的变量;确定衡量变量的指标;根据指标编制问题。 ②确定问题的形式采用开放式还是封闭式、半封闭式。③ 考虑问题的提出符合合理、科学、艺术的标准,并安排好问题的顺序。

观察研究和一般的观察的区别是事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并且制定好计划,观察结束后,要及时对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且以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呈现。

常用的语文课堂观察记录方法有编码体系、记号体系、等级量表、描述体系、图式记录和工艺学记录等。其中登级量表是常用的一种。 语文课堂观察研究的基本步骤是:1)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和次数;其次要确定观察的中心;再次要设计和选择记录的方式和工具。2)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3)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

个案研究 1)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主要针对在语文学习上存在困难的个别的学生,或者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习。2)教学的典型个案研究。语文教学典型个案研究大多指对某一教师的课堂教学作系统、具体细致的微观剖析。

行动研究 动研究指社会情境中的参与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合作进行的有系统的研究。在语文教学行动研究中,语文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在研究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

行动研究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语文教学研究成果表达1)语文教学实验报告。一般由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附录七部分组成。 2)语文教学个案研究报告。个案研究报告主要以叙事的方式对研究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一般包括六个部分:① 问题的提出。②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③ 研究的背景知识。④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⑤ 研究的结果。⑥ 对研究结果的检验。

语文教学实验报告撰写中应注意的问题:①重点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教学实验报告的价值有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方法的科学性,一个是结果的可靠性。 ②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语文教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语文教学领域内的现象进行研究,以探索和认识语文教学的规律。它不仅推进语文教学理论建设,指导语文教学实践,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师素养,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语文教学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理念、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及师生发展问题等几个方面。

语文教学研究设计包括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文献检索、确立研究假设、拟订行动方案、撰写研究计划等五个基本环节。 语文教学研究成果可以以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

制订研究方案主要包括明确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制订工作规划等内容。①明确研究对象­――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所要研究对象的所有个体单位所构成的全体。总体的大小由课题的内涵决定,如要研究三年级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那么校所有的三年级学生构成了研究的总体。 样本指的是研究中采用的基本单位,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在教学研究中我们通常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样本来做研究,然后将研究结论推广到总体中去。样本达到或超过30为大样本,低于30为小样本。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一般采用大样本,在实验研究和观察研究中一般采用小样本。抽样的方法很多,主要分为两类即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按比例抽样及整群抽样等。非概率抽样常用的为偶然抽样、质量抽样及定标抽样等。②选择研究方法。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研究方法,如果研究教与学的态度,可用调查法。如果研究的是教与学的行为,可用观察法。如果想了解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可用实验法。事实上在实际得教学研究中,很难单纯地使用一种研究方法,往往是多种方法并用。关于研究

方法接下来再具体介绍。③确定行动规划。行动规划即划分工作阶段与程序,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分配每一阶段研究的工作时间,确立研究的组织形式、人员分工、经费预算及成果形式等。

研究计划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研究什么,主要指研究的内容、范围、对象和方法,研究的问题与假设,研究变量及操作性定义;第二,为什么研究,主要指研究的意义、动机和研究目标;第三,如何研究,主要指研究的方法、程序和资源配置;第四,有何成效,主要指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语文教学调查研究指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观察、调查表、问卷等形式,收集语文教学问题的资料,对语文教学现状作出科学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构想的研究方法。语文课堂观察研究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从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指社会情境中的参与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合作进行的有系统的研究。在语文教学行动研究中,语文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在研究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

语文教学中的个案研究主要有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和教学典型个案研究两大类。1.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主要针对在语文学习上存在困难的个别的学生,或者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习。对特殊学生个案研究,在确定对象以后,先要收集研究对象的资料包括个人的概况,特殊的行为,性格、健康状况、学校生活、社会活动等等,了解家庭史与父母情况等等;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研究对象作出诊断与假设;再提出解决方案,实施指导,指导过程中还需不断进行评价,修正方案,使之适应个别需要;最后形成结论,撰写个案研究报告。2.教学的典型个案研究。语文教学典型个案研究大多指对某一教师的课堂教学作系统、具体细致的微观剖析,了解师生行为的典型特征,以探明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以促使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某一教师培养的学生习惯特别好,什么原因呢,可以作为个案进行研究。总之、个案研究应该先收集这位教师个人的情况,行为习惯、性格爱好,思想品格等等;然后对其课堂教学的行为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观察这位教师与一般教师教学行为的区别,他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哪些策略,与其他教师进行比较研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从学生方面获得有用的信息;然后讲观察整理的材料进行分析统计,初步得出结论;还要对初步结论进行跟踪研究,检证其有效性。最后形成结论,撰写个案研究报告。

行动研究指社会情境中的参与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合作进行的有系统的研究。在语文教学行动研究中,语文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在研究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

行动研究可以是个体研究或小组研究,几名语文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共同对教学 中的某个问题开展研究。也可以是群体研究,由语文教师、校行政领导、专业科研人员组成一支研究队伍,对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的某些重大问题展开研究。比如语文考试改革就是一项群体研究。又比如针对如何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可以进行小组研究。

行动研究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简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含义?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教化学生为本,在当前它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涵盖了思想性(政治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性(古今中外先进 文化的丰富内涵)、审美性(对自然美和道德美的欣赏)、发展性(发展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能力)、创造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也就是全面提高 人的素养。

如何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的语文学习空间;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汉语拼音教学策略包括哪些内容?拼音教学策略包括: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通过编儿童故事的方式学习拼音,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等。

如何理解语感的内涵?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包括形象感、意蕴感、情味感和节奏感。

谈谈你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在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每个时期都有反映时代特征的基本理念:六十年代 ----加强双基;七、八十年代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九十年代 ----素质教育;新世纪 -----语文综合素养。;20世纪60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90代 以后,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既然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语文教育就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它是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 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 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中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 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 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哪些新理念?你如何理解这些理念的内涵?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中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 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 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课程标准概括了语文课程的三大特点: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①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强调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③提倡平等交流,教学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鼓励伙伴合作学习。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体系

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教育资源取之不尽,教育环境得天独厚。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具体论述识字教学的策略。(识字策略包括: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简化字形记忆的心理过程,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等。

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的策略指识字教学要在注意音、形、义紧密结合的前提下,根据生字的特点和儿童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进行教学。

简化字形记忆心理过程的策略指根据汉字本身的字形规律开展识字教学,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识字负担,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指根据汉字音、形、义三者统一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积极活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提高认识生字效率。

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的策略指针对汉字往往一词多义的特点,在字义教学中,对字义应以讲清课文中的意思为主,对于学生常用到的、易理解的其他意思 可以讲;少用到的、不易理解的一般不讲。同时,关于生字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组词法,不是所有生字都一定要去组词,如果构词率不高或者学生不常用的字就不必组 词,否则将会浪费教学时间。

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这一策略要求学生掌握三套识字工具:即汉语拼音,了解汉字笔画、笔顺等知识,查字典。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三套工具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发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提高识字速度。

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的策略重在提高儿童学习识字的兴趣,要注意不要片面地运用游戏识字,要落实到教学上来,不要将之流为表面形式。) 举例论述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前提下,主张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自己发现问题, 然后通过对文本的钻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查找相关资料、收集信息等途径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探 究:“赤壁之战东吴大败曹军,谁该记头功?”初步阅读后,学生一致认为该归黄盖。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黄盖的功劳来,记在作业本上,然后交流,在交流 中,学生发现黄盖的功能都与周瑜有关,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周瑜的功劳,经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学习一致的看法是赤壁之战周瑜、黄盖都立了大功。

加强语言实践的策略精髓在于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具体说来就是多读;感悟、积累和运用。阅读教学的开放,主要做法是“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具体说来有这些做法:努力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善于利用信息技术。

班级作文教学情况分析具体措施:1、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训练,多给他们听、说的机会,如复述故事、演讲、讲故事等。2、落实一些背诵任务,做到目标明确,并及时检查效果。3、充实学生课余生活,新闻记者一些课外书,并做好摘记工作,丰富语汇适时做好交流。4、抓好作文、日记训练,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简述在小学阶段学生语言交际功能及思维活动的发展各呈现什么年龄特征?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是由各年龄段的主导活动所决定,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主要从事读、写、算入门活动和游戏活动,主要发展初步地概括、传递信息和 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中年级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读、写、算活动,发展比较系统地概括、传递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高年级学生主要从事人际交往活 动,发展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如何理解口语交际的含义?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及非语言(如身势、面部表情等)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它体现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认知能力及情感态度的融合。

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依据是什么?言语功能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应当成为我们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根本依据,或者将其称之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也应当成为我们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重要的依据,或者将其称之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辅线。怎样才能成功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1)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2)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3)设计挑战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4)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哪些功能?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衡量学生语文水准,评定语文教学效果;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语文教学工作。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这一作文教学策略的理解和应用。当 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不了解作文的社会作用,对作文不感兴趣是作文教学质量长期不能提高的关键,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首要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作 文动机。一、激发社会动机: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从课本或教学参考书上找些现成的题目让学生写人、记事和写物,并不说明作文的实际效果,结果学生 只能为分数而写作,这样做,他们的需要的层次是低的,而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作文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的需要。二、遵循“从动机走向目的” 的心理学规律,科学的训练过程应该是教师通过生动的谈话或创设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认识、交往或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表达需要,然后因势利导地和学生一起确 立作文题目和要求,让他们充满情趣地进行写作。

举例论述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的区别?口语交际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活动。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①关注的重点不同。听说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即训练学生正确地发音,正确地选择词语,说出语法正确的完整的话来。口语交际教学更为关注学生 语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即训练

学生根据对象和情境,抓住话语主旨,推断他人的立场、观点和意图,恰当使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采用多效策略,解决交际中出现 的问题,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②教学活动开展的凭借不同。听说教学借助非交际的活动开展教学,而口语交际则借助交际活动开展教学。。从以上对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的区别的分析,我们应该理解:无论是从活动性质、动机、目的,还是从活动内容与形式的不同侧重、教师的作用、教材的作用 来看,借助非交际活动进行教学的听说教学与借助交际活动开展教学的口语交际教学都有着鲜明的差异,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和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由着重要的意义。

你如何认识综合性学习的意义?请论述。一、打 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实践活动。以体验学习和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因此,课堂教学和 课外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两翼”,两者相辅相成,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综合性学习有别于“大一 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如在教学《传说》,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家乡美丽的传说,对家乡产生不同程度的自豪感,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交谈、了解了更多的家乡传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三、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既要充分地发挥好指导作用,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虚心向小学生学习,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主题性”的综合性学习,就是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现实生活的需要选择一定的主题,在不同学段根据学生的情感、认知、语言发展规律、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

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及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它体现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认知能力及情感态度的融合

简述在小学阶段学生语言交际功能及思维活动的发展各呈现出什么年龄特征: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即主要依赖事务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他们的彼此关系来进行思维,而不是主要依靠对事物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思维。中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和抽象趋向平衡,即一方面,学生的思维仍然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另一方面,他们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高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怎样才能成功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第一,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第二,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第三,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第四,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哪些功能?答:语文课程评价具有衡量学生语文素养,评定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具有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的作用;具有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教学工作的作用。

应如何正确理解语文课程评价策略?语文教学评价就是对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价值判断。其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视为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组成部分的理念,并倡导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反映了我国对小学语文学习教学评价认识水平的提升,同时开拓了语文教学评价实践研究的新领域。

结合实际具体论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策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生的智力、心理结构特征及个人的兴趣、动机和要求上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新精神。在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中,应该特别注意采用专题作业的方法,即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向学生布置一些专题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智力类型和特征。通过展示、交流,使学生逐渐获得进行专题作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的能力等。由于专题活动常常是跨学科性的,在它的实施过程中能涉及较多的智力活动类型,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所学会的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将来能够适应真实的社会生活。

一个规范表述的假设,应当具有以下标准:说明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表述语义是明确的、可操作的;必须是陈述句,不能是疑问句。

变量:指不同个体具有的不同价值和条件。变量是一个与常量相对应的概念。 常量指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特征或条件,可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指引起或发展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在语文教学研究中主要指语文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发生的变化。

因变量:指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产生的效应,是研究者要测定的假定的结果变量。在语文教学研究中通常指通过研究,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提高,品德及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等。

自变量和因变量形成因果关系。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无关变量: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网上作业小学教育(本)

1、简述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2. 语文课程有哪些功能?其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包括工具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 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涵盖哪些主要内容?

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的一般认识能力;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它涵盖了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与其它课程相区别的特点,也是绝对不容许忽视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请结合实际。

5. 简述语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6. 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努力体现出语文的实践性特点。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范和在实践中体验,不需要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知识。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重视个性差异,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7.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首先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语文课程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语文学习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往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同时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一方面要看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决不是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语文课程中的教育要因势利导,要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贯穿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中。

8. 比较并简述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历年的语文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主要在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上有进一步深化。两者的重要区别具体表现如下:(1)更加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综合性学习”就突出地体现了这种思想。此外,还特别而具体地强调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2)更加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学习体验 从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的理念出发,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发展置于课程的核心,十分关注学生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如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中,醒目地增加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维度,使得语文课程从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两大目标维度改变为三大目标维度,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更加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这种影响决不仅仅限于思想品德方面,仅以“思想性”是无法完全涵盖这种丰富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以“人文性”取代了原大纲中的“思想性”,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要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4)更加关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连贯性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实施的建议。在课程目标中把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分别提出了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这样的结构组合,既能够反映语文课程阶段性,又能够加强其一致性与连贯性,对落实语文课程总目标是非常有利的。

9. 如何理解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而不是长期以来所认为的语文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具体来说,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后者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等。

10. 谈谈你对多渠道开发并利用母语学习课程资源的认识。

(1)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2)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语文能力,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4)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将富于生命活力的环境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5)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第二次教学研究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分析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以下二题中选择一题作答)

1. 识字教学案例

阅读并分析下面的识字教学案例,并回答问题:

问题1:这个教师的教学主要运用了什么教学策略?运用得是否合理,为什么? (30分) 问题2.这个教学片断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特点?(60分) 表达和字数10分。

识字教学片断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中,《识字四》有这样四组词: 观察 采集 昆虫 田野 树林 花丛 螳螂 蚂蚁 蟋蟀 蝴蝶 天牛 蜻蜓

一位教师在教这一课时有这样一组镜头: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树林、花丛是属于植物类的。

师: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小朋友再仔细观察这些生字,你还能发现—— 生:我发现第三、第四行的字都带“虫” 字。 生:不对,“牛”字不带“虫”字。 师:真好!除了“天牛”,其它的字都带有“虫”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因为它们都属于昆虫。

师:真棒!咱们现在来玩个猜字游戏,好吗? 生:(兴奋地)好! (课件出示小篆“虫”、“牛”)

师:咱们现在看到的这两个字是古汉字,古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猜猜看,这两个古汉字会是什么字呢?

生:右边一个是“牛”字。 师:为什么?

生:因为“牛”字的上半部很像牛角。(有的学生边说边用手在头上比划出牛角的模样。) 师:好,我们来看看谜底。

(在篆书“牛”字旁边出现了它的楷书和一张笑脸,学生们一齐欢呼起来。) 生:左边一个我猜是“虫”字。 生:是“虫”字。一定是“虫”字! 师:凭什么说它是“虫”字呢? 生:它很像一条长蛇。

(在这个字的篆书旁边出现了它的楷书。学生们再次欢呼。)

师:恭喜大家都猜对了。小朋友知道吗?古代蛇就叫长虫,写成这个样子。现在“虫”指的是昆虫。不少古汉字就是这样根据物体的样子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给我们留下了世上独一无二的汉字。

2. 阅读教学案例

阅读下面的阅读教学案例,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并回答问题: 问题1:这个案例突出地体现了新课程什么样的思想?(30分) 问题2: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值得赞赏和借鉴的特色?(60分) 表达和字数10分。 《苦柚》教学片段

(教师在执教《苦柚》的过程中,设计了请学生夸一夸小姑娘的环节,这时,却出现了下面一个意外的小插曲) ……

师:伯父被小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打动了,掏出一百元钱给小姑娘,但小姑娘是怎样做的呢? 生1:小姑娘头也不回地走了。 师:周围的人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生2:他们发出了啧啧的称赞声。

师:大家设身处地地想想,周围的人会怎样称赞小姑娘呢?你也能夸一夸她吗? 生3:这个小姑娘真不错,是个好孩子。 生4:世上多些这样的孩子该多好啊!

生5:这个小女孩是我们的骄傲,学习的榜样! 师:讲的好,还有吗?

生6:她可真是一心为别人着想啊! 生7:(犹豫地举起手,又放下,再举起手来。)老师,我认为在我们身边没有像小姑娘这样卖东西的人了。如果一个人出去卖东西,肯定是为了赚钱,伯父给她一百元钱,做生意的谁会有钱不要呢? 生8:(马上站起来。)老师,我认为小姑娘可以收下这一百元钱。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议论纷纷。) 师:(犹豫了一下,笑着说)现在,如果你是这个小姑娘,你会怎样做呢?同意小姑娘做法的同学站到左边来,同意小姑娘收下一百元的站到右边来。

孩子们略微思考后,分左右两边站好,但明显可以看出赞成小姑娘做法的同学占大多数。

师:让我们来开个小小辩论会,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看看小姑娘到底该不该收这一百元,好吗? 生:(齐)好!

生左,我们同意小姑娘的做法,这样更能体现出小姑娘是个诚实、善良的人。

生右:既然伯父是归国华侨,那么他一定很有钱,而小姑娘还在读书,就要出来卖柚子,这说明小姑娘家里一定很穷,她完全可以收下这一百元钱作为她的学费。

生左:如果小姑娘收下了这一百元钱,不证明她是个贪小便宜的人吗?

生右:我认为不,小姑娘出来卖柚子,有可能她妈妈正生病,卧床不起呢?如果这一百元钱刚好能给小姑娘的妈妈治病,难道说小姑娘是个贪小便宜的人吗?

生左:如果小姑娘下次又出来卖柚子,她虽然还是告诉别人这柚子个儿大,但里面的肉不多,而且味道有点苦,别人假如也被她的诚实所打动,买下她的柚子,那她心里会不会想,这次别人又会给我一百元钱呢?

生右:我认为小姑娘可以看买柚子的人的情况,如果他有钱,可以收下这一百元钱,然后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不是更好吗? ……

(在辩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从左边跑到右边,或从右边跑到左边,自然地又开始辩论……) 师:(小结)刚才的辩论会可以说是精彩极了,大家唇枪舌战,谁也不让谁,到底小姑娘该不该收这一百元钱呢?我认为,小姑娘不收这一百元钱的做法更好一点。作为一个学生,我们不应该贪小便宜,这是一个人最根本的品质问题。如果你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可以通过其他的办法来解决困难呀!相信小姑娘的诚实、善良,也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她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答案提示及评分标准案例

1.答案提示:问题1:主要运用了“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的教学策略。(10分)在这堂课的这个教学片断中运用此策略是合理而有效的,因为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尚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用“猜字”游戏可以利用儿童不随意注意的规律来刺激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10分)同时在初学生字阶段,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儿童迅速熟悉生字,巩固识字效果。(10分)问题2:主要特点:第一,自觉地体现了汉字的文化性。由汉字组成的汉语系统是宝贵的文化宝库,识字教学的任务不光是教会认字,识字的过程应该成为文化积累的过程。出示两个字的篆书,不仅有助于学生抓住字形特点识字,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之情。(20分)第二,具有趣味性。“猜字”游戏的引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调动并保持学习积极性,同时猜字的过程需要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归类、联想等积极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开发孩子的识字潜能。(20分)第三,具有审美性。游戏使情绪变得轻松,篆字优美生动的字形启迪想象,而好奇心的满足、成功的愉悦、教师积极的评价都使得学习过程变得趣味盎然。(20分)表达规范;(5分)字数达到600字。(5分)注:答出大致要点即可,不必要求表述与提示完全一致。

2、案例2:答案提示:问题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个案例中教师没有一味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走,而是随着学生的质疑,敏锐而不失实机地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思辩,学生们积极思考,学得很主动,收获的是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答出以上要点20分,能够结合案例进行具体分析10分)问题2: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不压制不同意见,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15分)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思维。(15分)教师注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

力,既落实阅读课的任务,又注重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5分)(能够举出案例中的例子进行具体分析15分)表达规范;(5分)字数达到600字。(5分)注:答出大致要点即可,不必要求表述与提示完全一致。评分标准60分以下:不能根据要求进行分析,观点不明确,表达混乱,字数不够60分(含)—74分(含):基本能根据要求进行一定分析,观点不够明确,表达不够准确,字数达到要求75分(含)—84分(含):能根据要求进行比较具体的分析,观点较明确,表达清晰,字数达到要求85分(含)—100分:根据要求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观点明确,表达准确、清晰、流畅,字数达到要求。

第三次教学研究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设计教案(简案)(以下二题中选择一题作答)

1.根据小学四年级的作文教学目标,设计一份小学四年级的观察作文课简明教案,时间为一课时。 要求:第一,至少必须有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第二,字数不少于500字。

2.根据小学二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设计一份小学二年级的口语交际课简明教案,时间为一课时。 要求:第一,至少必须有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第二,字数不少于500字。

评分标准60分以下: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清楚,教学环节不具体,表达不规范60分(含)—74分(含):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不够清楚,教学环节不够具体,表达比较规范75分(含)—84分(含):教学目标比较明确,教学内容清楚,教学环节比较具体,表达规范85分(含)—100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楚,教学环节具体合理,表达规范

第四次教学研究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一、 简答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在中年级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语言功能的依据是什么?

中年级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语言功能,既顺应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需要。(4分)首先,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儿童“虚构”,而且要教会他们表达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当儿童已经初步具备在头脑中产生表象和安排表象结构的心理机制,其观察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就必须根据作文教学的性质、任务,教会他们通过观察去准确地摄取周围世界各种真实的形象,并用文字把由这些形象产生的表象和真实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3分)其次,中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用文字概括和交流周围世界比较复杂的信息,即掌握“构段”的基本思路。学生通过写观察作文能比较顺利地掌握“构段”的基本功。因为语言的条理性是观察的周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的具体体现,边观察边思考,有助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阅读作文训练体系包括哪几个类型? 包括:(1)摘录精彩的句段。这类训练主要是为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它是必备的作文的前奏。(2)根据原文编写故事。这类训练通过让学生联想,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3)写出文章提要。让学生掌握作者写作思路,从中学习表达方法,并发展抽象思维能力。(4)写心得体会。即把阅读后的收获感想写下来,这是阅读作文的重要训练形式。以上四点各2。5分。

3.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开发创造潜能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意识和逐步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2分)应该实现两个“贯穿”:第一,贯穿在整个小学作文教学序列之中,即和各学段语言交际功能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重点紧密结合;(4分)第

二,贯穿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即和命题、取材、指导、评价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4分)

4. 简述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和辅线

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是言语功能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这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根本依据。(3分)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表明,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如何运用口头语言准确、恰当、得体地完成各类言语功能,而完成各类言语功能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是密切不可分的。(2分)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辅线是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这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重要依据。(3分)因为如何将教学内容系统地、有层次地、有步骤地展现出来,是口语交际教学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2分)

5. 应该怎样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

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以上四点各2。5分。

6. 应该如何制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计划?

第一, 要按学段或学年来制定(至少要按学期来制订)。(1。5分)第二,一般采用“主题学习”的形式(也可称“问题学习”或“项目学习”),每项主题学习一般包含几次学习活动。(2分)第三,学习的主题可以来源于教材,但更要采纳学生的建议。(1。5分)第四,主题学习要根据课程标准对各学段提出的教学目标,确定比较明确的教学要求,尤其要确定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以及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要求。(2分)第五,主题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尽量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1。5分)第六,主题学习可按学校组织,也可按年级和班级组织。(1。5分)

7. 英、法、美、新、日等国开设的综合性课程有哪些共同的价值取向?

这些国家开设的综合性课程尽管名称各异、结构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它们的价值取向和宗旨却有共同之处,即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分)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团结合作,(3分)强调学习和生活的密切结合。(3分)

8.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其主要作用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是否有进步、有无学习的困难。(4分)诊断性评价是针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内容或知能上的障碍作进一步诊断,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3分)形成性评价则侧重所教过的内容,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的潜质。所获信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采取恰当的调适措施。形成性评价可以迅速找出简单的困难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严重的困难则留待诊断性评价的分析与处理。(3分)

9. 简述编制双向细目表的操作步骤?

首先,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3分)其次,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3分)再次,将双向设计合计总分,根据各知识点的内容进行再分配。(4分)

10.哪些问题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教学理念问题;(2分)课程问题;(1。5分)教学组织形式问题;(1。5分)教学方法问题;(2分)教学评价问题;(1。5分)师生的发展问题。(1。5分)

第五次教学研究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围绕下面的话题参加网上讨论:

话题: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深入研究过课堂教学,他曾就课堂交流说过这样一句话:“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这个观点对我们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交流有什么启示?请发表你的看法。

讨论内容 要求:第一,在考核时间内登陆电大在线,从首页进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网络课程,围绕上面的话题到“热点讨论”栏目发帖;第二,每个学生有效帖不少于2帖;第三,每帖除标题外,正文字数不少于100字;第四,围绕主题发言,观点要明确,表达应规范。

评分标准:

60分以下:不能围绕主题开展讨论,观点不明确,表达混乱,帖数、字数不够 60分(含)—74分(含):基本能围绕主题开展讨论,观点不够明确,表达不够准确,帖数与字数达到要求 75分(含)—84分(含):能围绕主题开展讨论,观点较明确,表达清晰,帖数与字数均达到要求

85分(含)—100分: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讨论,观点明确有新意,表达流畅清晰,帖数与字数达到要求。

元和小学红十字新会员代表发言稿

朱丹娴

同学们,今天我们迎来了我校红十字会新会员的入会仪式,此时此刻,我和每一位同学一样,既感到十分激动,又为自己终于成为一名红十字会员而倍感自豪。

起初,懵懵懂懂的我和许多同学一样,以为“红十字”只是和医院有关,红十字会只是专门从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人道救援组织,印象最深刻的或许就是在战火硝烟的白衣天使如何营救奄奄一息倍受枪林弹雨侵害的伤员。

当我从红十字宣传员那里了解了红十字的基本知识之后,我才体会到了红十字的更多内涵。一百多年来,由亨利杜南先生树立的红十字旗帜跨越了种族、疆域、信仰和时空,飘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飘扬在水火横行的灾区,飘扬在渴望帮助的人们心里,深受人们的崇敬与爱戴。一百多年来,国际红十字运动因“关爱生命,倡导和平”的宗旨,得到了全人类的认同和信赖。因为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人道主义组织,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甚至不同宗教已经取得了共识的呼唤。

同学们,今天当我举起右手,站在白底红十字前庄严宣誓的时候,一种神圣的、快乐的感觉袭遍了我的全身。因为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十字少年,我将用我的实际行动去实践红十字精神。也许,我将为饥饿的小鸟送上一撮栗米;也许,我将给流泪的眼睛送上一方毛巾……因为我知道——如果你认为帮助别人是自己应该做的,那么,博爱、奉献的精神会在你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同学们,让我们向亨利杜南先生学习,学习他那无私奉献、关爱别人的精神吧。我相信,我们会时刻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因为,红十字的旗帜将在我们的心中永远飘扬!

红十字会入会仪式上的发言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世界上有一面旗帜,不分国籍、不分种族,哪里出现天灾人祸、哪里出现危害人类共同利益的事件,哪里就有一面旗帜高高飘扬。这面旗帜就是“红十字”会旗。

“红十字会”是一个国际性组织,与联合国、国际奥委会并列为国际三大组织之一。全世界170多个国家有红十字会,会员总数3亿人。中国红十字会有13万基层组织,1900多万会员,其中青少年会员960万人。

“红十字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千百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战争和灾难的陪伴下,一步步走向文明与昌盛,人类为了减轻战乱、天灾、人祸而进行的拼搏和抗争从没有停止过。红十字会所信奉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加入到红十字组织中来,关心自身和别人的健康,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思想,发扬团结互助的友爱精神,承担起未来公民应该承担的义务,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让我们成为中国红十字会强有力的后备军。

同学们,“红十字”是崇高的,“红十字”是福泽全民的,做好这项工作,我们责无旁贷。希望每个红十字会员能做到“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使红十字奉献、博爱的精神在我校发扬广大。

同学们,大声回答,你们愿意吗?

红十字会旗虽然不是天天飘扬在旗杆上,但我们要让她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中。为此,我提议:今天让我们全校师生同时举起右手,站在红十字前庄严宣誓:

我志愿加入中国红十字会,自觉遵守《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坚持弘扬红十字运动的人道宗旨,为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尊严,促进友谊、合作与和平,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用真情和爱心凝聚起周围的人,为了家乡美好的明天共同奋斗。

红十字发言稿

红十字会是志愿的救护、救济团体,在世界上被认为是一个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非政治、非宗教的人道主义团体。初创时旨在在战时照顾伤员,后成为一般地预防灾难、救济难民的机构。

每年的5月8日为世界红十字日,这是1948年国际红十字会第二十届理事会确定的。 我们学校为了纪念世界红十字日,特地确定这次升旗校会的主题是“人道、博爱、奉献”。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沐浴在真正的爱之中,从小有伟大的母爱所笼罩;长大后渐渐被友谊之爱、师生之爱、社会之爱所推动、所鼓舞。而我们也需要用自己的爱去回报我们周围的人和这个社会。古话说:“人定胜天”,面对自然的力量人类的生命却是如此脆弱。发生在我国的5.12地震和玉树地震就是明显的例子。当这场悲剧已经发生,时间结局已不可挽回。当我们面对灾难,不是后悔,也来不及后悔。我们所要做的是把我们的爱心付于行动,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获得帮助。而今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灾区的人们正在重建着自己的家园。爱就是这么简单却又伟大。让我们用一颗赤诚的爱心,去抚慰一颗颗受伤的心灵,去托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人道、博爱、奉献”这面旗帜的指引下,用自己生命的光和热,温暖千千万万的人,就像一颗颗平凡的石子砌成万丈高山,一滴滴水珠汇成浩瀚的海洋。一颗颗爱心牵挽在一起,就会擎起快乐幸福的晴空,一份份善举聚集在一起,就会让所有的困难逃遁无形。让我们伸出热情友爱的双手,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让红十字的光辉映照得更高更远! 我相信每一个有爱心的人都是天使,每个人都可以搭起播洒仁爱的桥梁,每个人都能成为传承仁爱的纽带,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就在我们的眼前。

2010年5月8日

试卷代号:1180 座位号区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2010年1月

一、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10分,共40 分)

1.怎样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注重哪些主要方面? 3.简答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重点是什么?应从哪几方面来进行评价? ┌──┬───┐ │得分│评卷人│ ├──┼───┤ │ │ │ └──┴───┘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18分,共36分) 举例论述阅读教学基本型模式的几个阶段及基本任务。

结合实际深人谈谈你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理解。 ┌──┬───┐ │得分│评卷人│ ├──┼───┤ │ │ │ └──┴───┘

三、分析题(运用相关理论,对所给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4分) 分析下面的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下面作文教学案例的主要教学环节。<8分)

2.具体分析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教学的重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16分)

1096

一堂写作指导课 (上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莫泊桑吗? (很多同学举手) 生:他是法国作家。

生:他是《羊脂球》的作者,还写过《项链》。

师:(惊喜地问)看来同学们的阅读面非常广。这些文章都读过吗?写得好不好? 生:写得很感人。 生:很好……

师:那么,大家知道这位伟大的作家是怎样学习写作的吗? 生:不知道。(用渴望的眼神看着老师)

师:看来,大家不是很清楚。那么就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莫泊桑学习写作的故事吧。希望 大家听了以后能有所收获。

(同学们都坐好准备认真听讲故事)

师:莫泊桑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拜了一位师傅,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大作家福娄拜。 他学习很刻苦,总是不停地进行写作,然后交给老师看。但是每次都是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 归。

(讲到这里,看到同学们不以为然的样子,老师顿了顿)

师:从大家的表情上肯定可以猜出你们是认为他的文章写得不好。可是我认为还是有一 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生:坚持不懈。

师:对。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有一次,他把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文章拿给福娄拜 看,满心以为这次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可是出乎意料,老师才看了几眼,就随手把他的文章丢 在一旁。莫泊桑非常生气,就大声对老师说:“你为什么总是看也不看我的文章就把它扔到一 旁?’’

(老师看同学们听得人神,立刻停了下来)

生:(着急地追问)老师,接下去怎么样?他老师怎么说的?

师:福娄拜对他说:“你的文章我看了两句就知道下面要说什么,这样的文章我已经看过上 千篇了。你应该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莫泊桑问:“那我怎样才能看到呢?’’福娄拜说:“你去第 九大街,在第二个十字路口向右拐,看看路口右边的第一个人是谁?’’ 生:(非常惊讶)啊—

1097

师:很奇怪吧?他的老师竟然让他这样去观察。莫泊桑边走边想:“老师怎么叫我去这个 地方?难道他每次写作都是这样观察的吗?”当他来到路口,远远地看到有一个老妇人坐在地

上,他立即掉头回来了,告诉福娄拜说:“是一个老太婆。”福娄拜摇摇头说,“你看到的别人也能 看到,你再去瞧瞧。”他于是再一次来到路口,这次他走得更近一些,回来后报告说才那个老太 婆很脏,满脸灰尘,头发乱得像鸡窝。”福娄拜面露微笑说:“这次有进步。但你看到的还是别人 也能看到的。你应该用你的第三只眼去看,看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东西。”莫泊桑第三次来到 那个路口,他这次看得非常仔细认真。观察了一会儿,然后何来对老师说:“老师,我看到了。 那个老太婆的鼻子是世界上最整脚的木匠随便拿了一块木头削了一块安在她脸上的。” 生:最整脚?(许多学生露出疑惑的表情)

师:世界上最整脚的木匠会是怎么样的呢、? 生:(纷纷发言)技术最差的。

师:技术已经最差了,还是随便拿个木头削一块安在脸上,那将是什么样子呢? 生:不堪人目的。 生:很丑的。

师:同学们能够对老妇人的鼻子有这样的看法,是通过莫泊桑的语言得来的、莫泊桑有没 有说老妇人很丑呢?显然没有。正是他用非常形象的语言抓住了人物最主要的特点来描写, 不写全貌,只写了鼻子,所以把人物丑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比又写下巴又写眼睛面面俱 到要好得多。所以,他的老师高兴地说:“你今天的作业完成得很好,可以得满分了。明天你再 来。”那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觉得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呢? 生:要抓住事物或人物的特点来写。 生:还要仔细观察。 生:切入点要小。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体会都是我们通过这个故事得来的。莫泊桑为我们树立了榜 样。今天老师想告诉大家的就是怎样观察和怎样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我想大家已经明白了: 要进行实地的、仔细的观察,还要抓住事物的某一特点,以小见大地写出事物的特征。 (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领会和赞同)

师:好,今天我们就要让同学们来说说“这就是我”,如果让你来尝试向别人介绍自己,你想 怎样说呢?要试着说出特点,说得与众不同·现在大家就开始写你的自我介绍吧。

(思考几分钟后,学生们纷纷开始写作,大家很好地完成了自我介绍,其间老师指导学生进 行了评议) 1098

试卷代号:118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1月、 一、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怎样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_-

答:交际是人类特有的解决社会联系任务的活动,实现交际的工具有多种,但最重要、最有 效、使用最广泛最方便的工具是语文。(2分)这种重要的工具性质表现在外延上,指语文贯穿 在人类的一切交际活动中;(3分)从内涵看,则指语文实现着人类交际的各种重要的功能,主 要包括:概括和传递信息的功能;自我表现的功能;根据不同的对象施加影响的功能;自我教育 的功能;创新功能。(5分)

2.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注重哪些主要方面?

答:首先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语文课程蕴涵丰 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潜移默化中 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5分)

同时要注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这种培养。一方面要看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 度、价值观决不是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是教学括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语文 课程中的教育要因势利导,要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贯穿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 中。(5分)

3。简答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5分)而言语是在 特定的言语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对语言的使用,语言存在子言语之中。(5分)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重点是什么?应从哪几方面来进行评价?

答: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4分)它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参与提出目标;(1分)学生自己制定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1分)学生

1099

积极参与与他人的合作;(1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1分)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 我监控,(1分)并参与教学评价过程。(1分)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18分,共36分)

1.举例论述阅读教学基本型模式的几个阶段及基本任务。 答:

(1)创设情境,自读自悟。这是阅读教学的开始阶段,其基本任务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画 或多媒体课件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再现表象或形成新表象,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体 验,产生强烈的愿望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3.-5分)

(2)读读议议,披文人情。这个阶段是比较深人的阅读阶段,其基本任务是进人课文局部, 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作比较深人的领会。(3.5分)

(3)质疑间难,合作探究。这个阶段是最深人的阅读阶段,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学生质疑问 难以及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作更加 深人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0.5分)

(4)联系生活,积累运用。这个阶段是阅读教学的总结、运用和拓展阶段,其基本任务在于 联系生活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达到积淀语感,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和提高语文基本素养的目 的。(3.5分)

举例恰当4分。

2.结合实际深人谈谈你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理解。

答: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应特别注 意学生的智力、心理结构特征及个人的兴趣、动机和要求上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新精神。(5分)在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中,应该特别注意 采用专题作业的方法,即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向学生布置一些专题作 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智力类型和特征。通过展示、交流,使学生逐渐获 得进行专题作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的能力等。<5分)由于专题活动常常是跨学科 性的,在它的实施过程中能涉及较多的智力活动类型,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所学会的知识与技 能,使他们将来能够适应真实的社会生活。(5分) 结合实际论述3分。 1100

三、分析题t运用相关理论,对所给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4分) 1.分析下面作文教学案例的主要教学环节。(8分) 答:主要环节

(1)谈话交流,创设氛围 (2)故事设疑,巧妙激趣 (3)抓住重点,指导教学 (4)动笔写作,落实训练 以上每小点各2分。

2.具体分析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教学的重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16分) 答:

(1)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掌握“抓住特征”的写作手法。(4分)教师巧妙 地利用莫泊桑拜师学习写作的曲折经历,启发指导学生领悟应该在观察中注意抓住对象的特 征。教师指导的重点放在集中观察对象最突出的外形特征,以及指导学生学习运用“以小见 大”的表述方法,以“强化”典型表象,写出事物的个性特征。(6分)

(2)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在观察中抓住特征的知识,因为小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而是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创设了一个引人人胜的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 境一般,借助对故事体验和感悟来自己领悟并获取写作的成功经验,教师只是“顺水推舟”,这 比单纯的知识讲解和直接灌输要高明,因而也更有效。(6分) 1101

试卷代号:1180 座位号口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2009年1月

┌──┬─┬─┬─┬──┐

│题号│ │ │ │总分│ ├──┼─┼─┼─┼──┤

│分数│ │ │ │ │ └──┴─┴─┴─┴──┘ ┌──┬───┐ │得分│评卷人│ ├──┼───┤ │ │ │ └──┴───┘

一、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10分,共40分) 主要的写字教学策略包括哪些?

2.为什么在中年级应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的语言功能? 3.当前小学语文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4.关于事实的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哪些类别?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i9分,共36分) 如何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变化的实质? 2.具体论述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1096

┌──┬───┐ │得分│评卷人│ ├──┼───┤ │ │ │ └──┴───┘

三、分析题(运用相关理论,对所给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4分) 分析下面的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下面的《草船借箭》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有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根据设计者的设计理 念,分析各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什么?(9分)

2.该教学方案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结合方案中的教学流程设计进行具体分析。(15分) 《草船借箭》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 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 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教学流程 一、通读课文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 值。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

教师引人:“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一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 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指名口答:这时候 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是一种怎样的 心情?”(“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鲁肃会大吃一

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

“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 我在三天以前就已料到。)

1097

“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2.“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 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 子?”(指名口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 三大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 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好像写得有点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 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 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议论。)

3.“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 葛亮!”(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三、回读课文

在读好周瑜的一声长叹之后,教师对研读的策略做如下概括:“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 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 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的内容,看看你们还 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

1.以“识人心”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I)“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指名口答:①诸葛 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②曹操在 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 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伙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 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 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 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 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

(2)“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 1098

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 流。)

学生交流例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向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 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引导学生 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

2.以“懂地利”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引导学生找出:(1)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 曹军水寨去受箭。<2)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20多里, 追也来不及了。)

讨论:诸葛亮是怎样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 1099

试卷代号:118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名)

2009年1月 一、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主要的写字教学策略包括哪些?

答:重视培养习惯;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写字基本功的训练;重视示范和指导;坚 持持之以恒的训练。 以上五点各2分。

2.为什么在中年级应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的语言功能?

答:这既是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需要。(4分)首先, 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儿童“虚构”,而且要教会他们表达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当儿童已 经初步具备在头脑中产生表象和安排表象结构的心理机制,其观察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 时,就必须根据作文教学的性质、任务,教会他们通过观察去准确地摄取周围世界各种真实的 形象,并用文字把由这些形象产生的表象和真实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3分)其次,中年级的 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用文字概括和交流周围世界比较复杂的信息,即掌握“构段”的基本思路。 学生通过写观察作文能比较顺利地掌握“构段”的基本功。(3分) 3.当前小学语文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答:应最大限度避免将分数功能的绝对化,(3分)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 功能,(4分)充分利用语文评价的反馈信息,调节语文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分) 4.关于事实的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哪些类别?

答:主要包括语文教学观察报告、语文教学调查报告、语文教学测量报告、语文教学实验报 告、语文教学经验总结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

以上第一点、第二点各2分,其余四点各I. j-分。 1100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如何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变化的实质?

答: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实质上体现了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认识 的变化。(3分)课程研究和教学研究是各有侧重的。从研究范围看,课程理论是侧重于研究 课程设计、编制和课程改革的学问;而教学理论是指导课堂实践的学问;(3分)从研究视角看, “课程”是从课程研制者的角度看问题,而把教学看成是课程实施,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研究视 角,“教学”是从教师的角度看问题,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3分)从研究的主体对象 看,研究课程强调的是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范围(知识或活动经验),而研究教学强调的则是教师 的行为(教授、对话、导学)。(3分)

但是,课程与教学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两者之间却存在着相互依存甚至很多方 面相互交叉的密切联系,在教学领域里表现出来的许多问题,往往不是简单的教学问题,而是 范围更大的课程问题。(3分)教学改革的成功依赖于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需要广大教育工 作者不断强化课程意识。也即站在课程的立场理解教学改革,那么教学过程就不仅仅是一个 纯粹的学习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3分) 2.具体论述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答:首先,根据卡纳尔和斯温对语言能力的定义,语言能力即是语言获得能力,包括语音获 得、语义获得和语法获得,是通过学习,实现语言系统的内化过程,其结果表现为能发出一定意 义的音,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能说出结构正确的句子。(4分)而言语交际能力不是指语言获 得,不是指识字能力、解词能力、造句能力以及通过发音,能说出一个词的意思和说出结构完整 的句子,而是指通过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4分)

其次,语言能力只包含主体与语言两个因素,言语交际能力则包括主体、客体及语言三个 因素。这里的主体指的是言语的活动者,包括言语活动的发出者和言语活动的接受者,客体指 的是言语的内容。(5分)语言能力处理的是主体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语言关系在主 体身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而言语交际能力则处理的是主体与语言、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主 体与语言关系,主体与客体关系在主体身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言语交 际能力内在地包含了语言能力(5分)

1101

三、分析题(运用相关理论,对所给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4分) 分析下而的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下面的《草船借箭》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有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根据设计者的设计理 念,分析各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什么?(9分)

2.该教学方案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结合方案中的教学流程设计进行具体分析。

1.答:第一个环节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3分) 第二个环节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3分) 第三个环节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3分)

2.答:本案设计的最大特色是寓学生的主动研究于语文学习活动之中,以研究性阅读实现 学生的主动发展。(4分)

在初读到位的基础上,直入研读专题:“神机妙算”,以此突出重点,集中了“研究”主题,并 借此辐射全文,收以一当十之效,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 的传统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分)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又充分体 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引导学生基于对文本重点句的仔细品 读、咀嚼和分析,揣摩和深人理解人物心理和形象,从根本上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式,充满了人文情怀。(4分)

结合实际分析3分。

注:答出大致要点即可,不必要求表述完全一致。 1102

试卷代号:1180 座位号口…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2009年7月

┌──┬─┬─┬─┬──┐

│题号│ │ │ │总分│ ├──┼─┼─┼─┼──┤

│分数│ │ │ │ │ └──┴─┴─┴─┴──┘ ┌──┬───┐ │得分│评卷人│ ├──┼───┤ │ │ │ └──┴───┘

一、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涵盖哪些主要内容?

2.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3.阅读作文训练体系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4.关于事实的研究报告有哪些主要特点?

(15分)

┌──┬───┐ │得分│评卷人│ ├──┼───┤ │ │ │ └──┴───┘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18分,共36分) 1.联系实际谈谈应如何有效地开发并利用好母语学习的课程资源? 2.我国古代阅读教学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为什么? ┌──┬───┐ │得分│评卷人│ ├──┼───┤ │ │ │ └──┴───┘

三、分析题(运用相关理论,对所给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4分) 分析下面的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语文课程新理念,举例分析这堂阅读课的主要教学特色。(16分) 2.具体分析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是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评价的?(8分) 1064

《四季》教学案例

上课了,学生的桌上摆着一幅幅稚气而充满童趣的画。年轻的老师微笑着对同学们说: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回家每个同学都画了自己喜欢的季节。我们办个画展好吗?”学生们兴 奋地异口同声赞同。这个提议是每个同学都没有料到的。随之,老师请同学们贴完自己的画, 再给旁边的同学讲一讲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还注意听其它小伙伴说话。学生奔向自己 喜欢的季节的画栏,选个位置,把画贴上去,还和旁边的同学说。大部分学生已经做完了,有个 小男孩,最后才在老师的帮助下贴上自己的画,老师拉着他的手,耐心地听他讲:“我喜欢秋天, 秋天有很多落叶。”老师轻抚着他的肩,眼睛里流露出满意的神色,并没有因为他最后完成而放 弃鼓励。

“哪个同学愿意说一说?”老师选了喜欢不同季节的学生。每个学生说完,老师都送上一句 鼓励的话,“听,他说得多么清楚。”“你说话声音真洪亮!”

教师充分赞扬了学生的画展和交谈,接着说:“同学们的画好,而且说的话清楚。要是我们 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自己的画多好啊!”顿了片刻,老师又说:“我们继续学习《四季》这篇课 文。”

学生大声地读起课文来。接下来,老师请一个学生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他读得怎 么样。有的同学说他字音准确,有的说声音响亮,还有的说他读的雪人很神气。老师随即引导 学生:“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季节读出喜欢的感情呢?’’学生们高声地读起来,兴致很高。

老师请学生逐个读给大家听,读完,又引导学生评一评。“你体会到他的喜爱的感情了 吗?”有学生说:“体会到了。”老师接着问:“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学生们积极地把自己的发 现告诉大家。老师再问:“你能像他那样读一读吗?’’学生们在朗读中感悟着语言,提升着感情。 老师又说道:“同学们学习的收获真大。大家还想用什么方式来读?”有的学生说:“我想自

己读。”有的说:“我们小组可以分季节读。”“我们想表演。”于是,学生们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起来。老师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位女同学被请到台前富有感情地朗读起来。有表演欲 望的一组同学来到前面,看着屏幕上的课文表演起来,表演雪人的男孩子大肚子一挺,引来了 孩子们开心的笑声。

“同学们能背一背课文吗?”老师提出了挑战。 “能!”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 1065

“如果你背下来了,就奖励自己一个金话筒。”老师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了春天画面的动

画,学生们自由地背起来,有的还边背诵边表演。背完,学生们高兴地在自己的书页上画下了 小话筒。

“读课文,你有什么发现?’’老师在屏幕上出示略去了画面的课文。不知道老师想做什么? 教室里沉静了几秒钟。有学生举起了手。 “我发现每个小1写一个季节。”

似乎启发了其他学生的发现。“我发现春天写了草芽。”老师引导着:“夏天写·…””、“你还 发现什么?”学生们的发现似乎陷人了一个圈子。

老师说:“请女同学读每小节的第一行,男同学读后两行。” 学生们边读边思考着。“我发现草芽是尖尖的,荷叶是圆圆的。” “谷穗呢?”

“弯弯。”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看来,学生们对课文的语言已经有所领悟了。 “雪人不一样,他大肚子一挺。”老师补充道:“是的。这几句都写他们怎么样?” “我发现都写了‘他……说”,。有学生回答。 老师说:“对!很好。”

又有学生说:“我还发现第三行都有‘我是’”。

老师满意地说:“对,写出了是什么季节。同学们的发现真多。”

接着,老师问:“你能仿照课文,说说你的画吗?再去画展看看你们的画。” 学生们纷纷下位子,边看边说。

有同学早已高高地举起了手:“落叶飘飘,他对大地说:‘我是秋天。”,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老师送给他一枚书签。学生们跃跃欲试。

又有同学说:“西瓜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老师分别请创作“四季”的学生合作朗读新的“四季诗”,学生们满有诗人的味道。

快下课了,老师说:“老师送给每个同学的书签上都有一首描写四季的诗歌。下课后,同学 们可以互相读一读,还可以再去创作自己新的四季诗。” 学生们在愉悦中,在渴望中结束了这堂课。 1066

“如果你背下来了,就奖励自己一个金话筒。”老师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了春天画面的动 画,学生们自由地背起来,有的还边背诵边表演。背完,学生们高兴地在自己的书页上画下了 小话筒。

“读课文,你有什么发现?’’老师在屏幕上出示略去了画面的课文。不知道老师想做什么? 教室里沉静了几秒钟。有学生举起了手。 “我发现每个小1写一个季节。”

似乎启发了其他学生的发现。“我发现春天写了草芽。”老师引导着:“夏天写·…””、“你还 发现什么?”学生们的发现似乎陷人了一个圈子。

老师说:“请女同学读每小节的第一行,男同学读后两行。” 学生们边读边思考着。“我发现草芽是尖尖的,荷叶是圆圆的。” “谷穗呢?”

“弯弯。”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看来,学生们对课文的语言已经有所领悟了。 “雪人不一样,他大肚子一挺。”老师补充道:“是的。这几句都写他们怎么样?” “我发现都写了‘他……说”,。有学生回答。 老师说:“对!很好。”

又有学生说:“我还发现第三行都有‘我是’”。

老师满意地说:“对,写出了是什么季节。同学们的发现真多。”

接着,老师问:“你能仿照课文,说说你的画吗?再去画展看看你们的画。” 学生们纷纷下位子,边看边说。

有同学早已高高地举起了手:“落叶飘飘,他对大地说:‘我是秋天。”,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老师送给他一枚书签。学生们跃跃欲试。

又有同学说:“西瓜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老师分别请创作“四季”的学生合作朗读新的“四季诗”,学生们满有诗人的味道。

快下课了,老师说:“老师送给每个同学的书签上都有一首描写四季的诗歌。下课后,同学 们可以互相读一读,还可以再去创作自己新的四季诗。” 学生们在愉悦中,在渴望中结束了这堂课。 1066

试卷代号:118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9年7月 一、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涵盖哪些主要内容?

答: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的一般认识能力;培养以理解语 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 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以上第一点、第二点各2分,其余四点各1.5分。 2.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答: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 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努力体现出语文 的实践性特点。(3分)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2分)

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学生掌 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范和在实践中体验犷不需要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 知识。(3分)

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重视个性差异,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 得到发展。(2分)

3.阅读作文训练体系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包括:(1)摘录精彩的句段。这类训练主要是为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它是 必备的作文的前奏。

(2)根据原文编写故事。这类训练通过让学生联想,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3)写出文章提要。让学生掌握作者写作思路,从中学习表达方法,并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1067

(4)写心得体会。即把阅读后的收获感想写下来,这是阅读作文的重要训练形式。 以上四点各2.5分。

4.关于事实的研究报告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关于事实的研究报告主要特点是:第一,观察、测量、调查、以及实验中获得的第一手材 料是报告的基础和主要内容;(4分)第二,报告须详细说明研究过程与方法,包括研究设计的 思路,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工具的选择,研究方法的使用,研究程序的展开等等。(4分)这类 报告既要求事实材料具体、又要求客观地呈现研究过程和方法。(2分)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18分,共36分) 1.联系实际谈谈应如何有效地开发并利用好母语学习的课程资源?

答:(1)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 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 理教材。(4分)

(2)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实践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语文能

力,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3分)

(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3分)

(4)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将富于生命活力的环境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 感,促进学生的发展。(2分)

(5)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2分) 联系实际论述4分。

2.我国古代阅读教学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为什么?

答:古代阅读教学主要经验有:熟读成诵;学思结合;博览群书。(3分)

朗读符合儿童言语发展的年龄特点。由于儿童内部言语尚未充分发展,大声朗读有助于 注意力的稳定。同时,通过朗读把无声的书面言语转换成了有声的口头言语,这个过程必然有 思维的参与,这样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通过熟读把不熟悉的文字符号变成已经熟悉了的口 语,朗读就成为理解书面言语的中介。多朗读有助于记忆。儿童记忆能力较强,思维能力处于 发展阶段,相对较弱,所以在这个阶段,让儿童多诵读一些名篇,可以“不求甚解”,有些较深的 1068

意义可以留待阅历增长后逐步感悟。把一些名篇熟读成诵,能帮学生打好精神的底色,终身受 用。(5分)

学思结合指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这是因为阅读中从表层到深层的理解,只有通过思 维才能实现。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从产生疑问开始的,思考才能产生疑 问,才会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正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在某种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 更重要。(5分)

博览群书对儿童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广义的学习角度看,博览可使学生扩大知 识面,有助于促使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结构的重新组合。从而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 对于当今需要跨学科学习来说更是非常重要。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博览有助于吸收、积累词 汇和句式,了解和借鉴多种语言风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5分) 三、分析题(运用相关理论,对所给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4分) 分析下面的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语文课程新理念,举例分析这堂阅读课的主要教学特色。(16分) 2.具体分析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是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评价的?(8分)

1.答:①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人课堂,建立语文学习与儿童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得有趣, 学得有效。(用自己的画办画展;画自己喜欢的季节;说喜欢的原因;给自己的画创作诗歌等。)

②善于利用多种形式激发阅读热情,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加深对语言形式和内容的感 悟。(齐读;指名读;分别读;汇报读;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读等)(3分)

③重视心理需要的驱动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愉悦和满足。(“要是能用诗一般的 语言描绘自己的画该多好啊”;自己选择读课文的方式;学习课文后自己创作诗歌等)(3分)

④较成功地尝试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欣赏别人;品读课文语言;发现课文的 语言表达形式;发现和表现自己的感悟等。)(3分) 每个小点能举例分析各加1分,共4分。

2.答:教师综合运用不同评价手段,鼓励学生身心愉悦地学习。(4分)如:教师的口头鼓 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1分)引导学生正面评议同学的朗读;(1分)让学生自我奖励“金话筒”; (1分)送小书签等。(1分)

注:答出大致要点即可,不必要求表述完全一致。 试卷代号:1180 座位号口…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2008年1月

┌──┬─┬─┬─┬──┐

(3分)

│题号│ │ │ │总分│ ├──┼─┼─┼─┼──┤

│分数│ │ │ │ │ └──┴─┴─┴─┴──┘ ┌──┬───┐ │得分│评卷人│ ├──┼───┤ │ │ │ └──┴───┘

一、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10分,共40 分)

1.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2.为什么应该重视写字教学?

3.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进行人际交往的经验?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重点是什么?应从哪几方面来进行评价? ┌──┬───┐ │得分│评卷人│ ├──┼───┤ │ │ │ └──┴───┘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18分,共36分)

1.举例论述阅读教学中运用“注重人文熏陶”的教学策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结合实际具体论述构建[f=1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依据。

三、分析题(运用相关理论,对所给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4分)

(1)分析下面的案例,该教学设计在情境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方面给予我们哪 些重要启示?(18分)

(约教学设计的主要特色是什么?(6分) 1()64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人新课

如果有人来到我们家乡,问我们这里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准备怎么介绍?

美丽的家乡仅是我们祖国秀丽河山的一角,在祖国的大地上有许多名山大川。你们去过 哪些名山大川?没去过听说过的也行。

你们听说过桂林吗?(指地图)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你们中有人去过吗?桂林山水比 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名山大川更有一番独特的美。所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 么意思?(板书:甲)是第一位的,超过其它的。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二、描述,带人情境

1.桂林山水这么美,你们想去游览一番吗?那现在就让我们作一次假想旅行。我们坐上 飞机,很快就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看--一- 2.出示图画(插图或放大插图)

3.现在老师给你们作导游,来介绍桂林山水。 三、范读课文

四、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概括出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学生一讨论后板书:

山水山水山水 总~分~总 五、讲读课文

讲读课文第二小节。

1观察图画。我们先看看漓江的水。漓江的水怎么美?

2.教学“观赏”。刚才我们愉快地观看,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可以用什么词?(欣赏)还有 呢?(观赏)“观赏”的“赏”就是“欣赏”我们常常说“欣赏美景”、“‘欣赏音乐”,一可以是“看”,也 可以是不用眼睛看。而“观赏”一定要“看”,这个词中,哪个字包含了看的意思?(观)我们就不 能说“观赏音乐’。 3.自学。

4.指导。小朋友自学课文,一定要学会抓住最主要的。漓江的水怎么美?把主要特点抓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5.为了让学生体会句式的整齐、排比的作用,组织安排一系列训练。

“漓汀一的水,静、清、绿”,!司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_什么联结的词儿。就可组成句 J'_ .,例句:

漓江的水既静又清还很绿。 漓江的水不但静而清还很绿。 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_清还很绿。 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指点:其实这一句就是这一个小节的概括。这样概括地写一句,能使i卖者感受到漓江的美

1()6弓

吗?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 漓江的水静静的。 漓江的水清清的。 漓江的水绿绿的。

指点:词语一重叠,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

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应该怎样组织排列?例句: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书上就是用感叹句。这样写,语气是加强了一些,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 绿得怎么样,读者能感受到吗?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指点:漓江的三个特点,都在感叹句后面补充说明了。补充说明都是用“得”。指名读。指 导朗读。

“真静—啊”,轻轻地拖长声音,给人静的感觉。

“真清啊”,声音稍稍提高些,但又读得很轻,好象看到“江底的沙石”。 “真绿啊”,声音响些,饱满些,给人明快的感觉。 齐读。

指点:这样写就很具体了,而且给我们美的感觉。

6.理解“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启发想象:漓江江畔,有好 些小船正等着我们,老师和你们一起乘着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上,这就叫“荡舟漓江”。我 们眯着眼,看着这图画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么静。体会一下“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是 什么情景。

一起轻轻地哼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看哪些同学仿佛真的到了漓江。 听着音乐观察、想象片刻。

你们还记得表示水流的声音的词吗? (潺潺、涂涂、哗哗、叮咚叮咚)

听一听,你们听见了漓江水流动的哗哗的声音吗?听到叮咚叮咚的流水声吗? 看一看,你们看见了漓江水在流动吗?

听不到,看不到,好静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你只觉得船在向前移。

7.你们往下看,仿佛看到了什么?

8。现在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该多绿啊!(引导看图)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 V翠”就是绿色的玉石,这块玉石上有斑点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无暇”,指点:“瑕”是玉 上的斑点。)

9。老师、学生轮读这三句话,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10.读了以后更觉漓江美,文章也写得美,所以我们爱读。如果还是这些内容,老师把它 重新排列一下,效果会怎么样呢?你们体会一下。 老师读另外组成的句式不整齐的一段话: 1066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看得 见。漓江的水绿得非常可爱,简直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我们再一齐把课文上的句子读一读,大家比一比,想一想有什么不同。

这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 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齐读。(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 比句的作用。) 11.讲分号。

这三个分句是并列的,所以中间用分号,停顿和句号差不多。 12.指点烘托的手法。

第二小节一开始,如果就说“漓江的水真静啊”,不是和第一小节联系得很紧密吗,为什么 要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 “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

两者都很美。然后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起什么作用?想一想和中心有什么关系? (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 突出了哪一个字?(“甲”)

指导读。重点在哪儿?(“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揭示层次:先说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再说漓江的水怎么美,写出漓江水的特点。 齐读第一、第二小节。 板书:

桂林山水甲天下 静 水清得

绿 六、语言训练

出示:“我爱长江、西湖和家乡的小河”。谁能把这个句子改成排比句。 第一步(不加附加成分)如:

我爱长江,我爱西湖,我更爱家乡的小河。 第二步(加修饰语)如:

我爱浩荡的长江,我爱明镜般的西湖,我更爱家乡弯弯曲曲的小河。 一七、学生自学第三小节

桂林的山怎么美呢?同学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

(要求边读边做下列符号:表示疑问的加下划线,分层次用双竖线,重要词语下面加点,好 词佳句用波浪线)

(指名一学生在抄好这一段课文的黑板上做记号) 作业:布置学生找排比句。

1067

试卷代号:118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8年1月

一、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答: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 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努力体现出语文 的实践性特点。<2分)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3分)

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学生掌 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范和在实践中体验,不需要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 知识。<3分)

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重视个性差异,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 得到发展。(2分)

2.为什么应该重视写字教学?

答:(1)写字教学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写字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影响。 (3)写字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写字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 (5)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 以上五点各2分。

3.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进行人际交往的经验?

答:教师经常根据形势确定一些带综合性的教学主题,让学生自己组织主题活动,在活动 1068

中主动积累人际交往经验,学写各类实用性的作文;(5分)二是根据具体情况随机确定单项的 人际交往活动,让学生写作文。(5分)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重点是什么?应从哪几方面来进行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2分)它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学生参与提出目标;(2分)学生自己制定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2分)学生积极 参与与他人的合作;(1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人;(1分)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 控,(1分)并参与教学评价过程。(1分)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18分,共36分)

1.举例论述阅读教学中运用“注重人文熏陶”的教学策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1)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熏陶是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精神 领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不能指望立竿见影、一蹦而就。 (2)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既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有个性的体验和感 悟,同时也要清楚地意识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社会所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 穿其中。

(3)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 必须十分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使学生在接触文本的过程 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人格的提升。

(4)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要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 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5)让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决不能游离于语文之外。 以上五点各3分。举例论述3分。

2.结合实际具体论述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依据。

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是言语功能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这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 列的根本依据。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表明,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如何运用「1头语 言准确、恰当、得体地完成各类言语功能,而完成各类言语功能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是密切不 可分的。(6分)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辅线是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这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 列的重要依据。因为如何将教学内容系统地、有层次地、有步骤地展现出来,是口语交际教学 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6分) 结合实际进行论述6分。

I()69

三、分析题(运用相关理论,对所给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4分)

(1)分析下面的案例,该教学设计在情境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方面给予我们哪 些重要启示?(18分)

①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要凭借与课文情境一致的充满人文情怀的语文实 践活动。(4分)

②教学情境的设置应该与课文内容特色相一致,如此才能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感的培养。

(3分) ③设计精当的、基于课文开展的语文训练是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有 效途径。(4分)

④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情绪的感化,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多种感官的体验,是推动学生深人 阅读理解的法宝。(3分)

能够结合案例进行具体分析4分。 (2)教学设计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模拟旅游,还原生活,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构共建。(6分) 注:答出大致要点即可,不必要求表述完全一致。

1070 1069

试卷代号:1180 座位号[工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2008年7月

┌──┬─┬─┬─┬──┐

│题号│ │ │ │总分│ ├──┼─┼─┼─┼──┤

│分数│ │ │ │ │ └──┴─┴─┴─┴──┘ ┌──┬───┐ │得分│评卷人│ ├──┼───┤ │ │ │ └──┴───┘

一、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10分,共40 分)

1.如何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

2.你如何认识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要求和写字教学目标方面作出的改进? 3.如何才能成功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动机?

4.中年级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作文形式来进行思维能力训练?为什么? ┌──┬───┐

│得分│评卷人│ ├──┼───┤ │ │ │ └──┴───┘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18分,共36分) 举例论述接受美学为阅读教学提供了什么主要启示?

结合作文教学现状,具体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说”对于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启示。 ┌──┬───┐ │得分│评卷人│ ├──┼───┤ │ │ │ └──┴───┘

三、分析题(运用相关理论,对所给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4分) 阅读并分析下面的案例,回答如下问题: (1)分析教学流程。(8分)

(2)教学具有什么突出一特色?在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如何才能收取实效方面,这位教师对 学生的指导给予我们哪些主要启发?(16分)

1091

一位学生关于《西门豹》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记录

1.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我知道了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就在第一课时教学即将结束时,老师要求我 们大伙儿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填写了一份《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 原因的调查报告》,我感到很有意思,很想上第二节课时到台上去展示。

2.一个同学在台上宣读了他的调查结果,我觉得还不完整,所以举手作了补充。我觉得 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 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老师 说我读书很仔细,但希望我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我很得意地告诉他:天灾 人祸。

3,老师给我们作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 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我和我的同学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有的说:“如果他是贪官的话,也会与巫婆、官绅一起骗老百姓的钱。”有的说:“可能会派兵把巫 婆、官绅抓起来杀了。”正当大家觉得爽快的时候,老师反问我们,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派 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是这样做的吗?西门豹为什么不这样做?你觉得 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4.我很想一下子把西门豹的做法的妙处告诉老师,但不知道从哪里说起。想开始研究, 又不知从何下手。于是老师指导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着重研究西门豹是怎么说、怎 么做的。然后多读课文,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

5。接下去老师就对我们说: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读一读,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 流。我跟我的小组成员一起商量了近十分钟。

6.在汇报研究结果的时候,同学们都非常踊跃,谈了自己的看法。我是抓住“这样说来, 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这一句来体会的,西门豹说 “送送新娘”其实是送巫婆上西天,送新娘回家,他是一语双关。

7,我最喜欢在语文课上读课文,老师好像知道我的心思,他要求我们自己体会西门豹说 的话,反复读一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我的同学读了“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 烦你去催一催吧”这一句,大家都觉得读得不错。不过我觉得“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这半句还可 以读得再急一些,而“麻烦”一词要读得客气点,虽然西门豹的心里是要严惩官绅头子,但要不

露声色。 1092

8.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了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 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

这时候,老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了一段话:课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 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

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 几句。)

9.课文快学完了,老师作了总结。在总结中,老师强调了西门豹运用自己的智慧消除了 天灾人祸。正当我们准备下课的时候,出乎意料,老师又问我们:课文学完了,你们还有什么问 题?于是同学们又提出了一些问题。 1093

试卷代号:118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8年7月

一、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如何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

语文课程具有发展功能,包括培养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注意、观察、想 象、记忆在内);(2分)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2分)培养互助合作 学好语文的能力;(1分)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2分)培养发现问题和 研究问题的能力;(2分)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分)

2。你如何认识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要求和写字教学目标方面作出的改进?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教学要求简化为“认识”和“会写”,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 强认字,降低难度。(1分)过去是识写同步,识多少字写多少字,现改为“识多写少”;(1分)对 “写字有一定速度”,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1分)还首次提出写字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汉 字的优美”这一审美要求。(1分)

这样的改进,降低了难度,主要突出了“了解字义”,强调在读写中运用。因为理解“字义” 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有些字要求小学生能完全弄懂弄明白是不切合实际的。(2分)

识字要求分“认识”和“会写”两类,对要求“会写”的字,从“四会”调整为“二会”,“识多写 少”形式上看要求降低了,但识字教学质量会更好。可以加快学生识字进程,既符合语文教学 规律,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规律,给教师们创造了灵活的教学空间。(2分)

对写字速度提出量化指标体现了时代的要求,而要求写字教学应使学生“体会汉字的优 美”则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内涵在写字教学中的具体体现。(2分) 3.如何才能成功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动机?

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 1094

生的求知需要;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 需要。(以上四点各2. 5分)

4.中年级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作文形式来进行思维能力训练?为什么?

在中年级应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发展儿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 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3分)

(1)小学中年级学生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趋向平衡。学生观察能力 的发展是他们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中年级,学生观察的目 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都有较大的增长。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思维符 合此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3分)

(2)对中年级学生进行观察作文训练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需要。首先,小学作文教学

不仅要教会儿童“虚构”,而且要教会他们写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当儿童观察能力已经发展 到一定水平时,就必须根据作文教学的性质、任务,教会他们通过观察去准确地摄取周围世界 各种真实的形象,并用文字把由这些形象产生的表象和真实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2分)其 次,中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用文字概括和交流周围世界比较复杂的信息,即掌握“构段”的 基本思路。学生通过写观察作文能比较顺利地掌握“构段”的基本功。(2分)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18分,共36分) 1.举例论述接受美学为阅读教学提供了什么主要启示?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是作家的 创作意识和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阅读不是读者单纯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 是读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读者的这种主体能动作用不仅表现为认真的态度、专注的精神,而且 要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地对文本进行预测、体验和推论。(2分)接受美学还认 为,文学作品和科学著作不同,它使用的是一种描述性语言,具有“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 白”。它们构成了作品的“召唤结构”,召唤读者以“阅读期待”去发挥想象力,填补空白,进行再 创造。(2分)

接受美学理论特别强调读者的主动参与和主体能动作用,为我们认识阅读理解的过程提 供了全新的视角。可以对阅读理解的过程作如下认识:它是一个预测--一体验-一一推论的积

极活动过程,即读者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如上下文、句子间的因果关系等,利用已有的生活经 验和语言知识,对读物的内容预先进行猜测,随后加以证实或否定,从而理解文本。(3分)阅

1095

读中的情感体验主要做法包括情境体验和移情体验,情境体验是让学生从亲历真实的生活情 境或创设的情境中,有所感悟,情感有所激荡;移情体验是读者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 迁移到作品中人物的身上,进行一种替代性体验,由于学生的个体条件不同,每位学生的体验 都是独特的,阅读成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得到充分尊重。(3分)推理是指读物提供 的信息除了字面直接显示的以外,常常还有一些意思没有直接说出来。而这些深层信息需要 读者通过推理去获得。运用推论,可以填补课文中常常会出现的“空白”和“跳跃”,小学生用自 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来进行推想、填补,这样的过程同时也是重要的阅读技能,在阅读过 程中凭借文本提供的信息和已有经验推理,不仅可以获取课文没有直接提供我们的信息,而且 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3分) 举例恰当、论述具体5分。

2.结合作文教学现状,具体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说”对于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启示。 答:目前中小学生普遍不了解作文的社会效用,对作文不感兴趣,成为开展作文教学的第 一道难题。所以首要的工作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尤其是社会性动机。(3分)

一般地说,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马 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概括出人的发展七种水平的需要,按其重要性,从低级到高级排列成下面 七个层次:(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 认知的需要。(6)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5分)他认为这七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

升的系列,要形成高一级的需要,必须先适当满足比其低一级的需要。前六级水平的需要相继 得到了满足,自我实现的趋势才能达到顶点。(2分)

“需要层次说”为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的社会性动机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当前作文 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根据需要层次说,作文教学不应该停留在简单地激发学生低层次 需要的水平(比如单纯的物质奖励),而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的需要,以使学生产生 强有力、持续性的作文动机。这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4分) 联系实际进行论述4分。

三、分析题(运用相关理论,对所给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4分) (1)从学习记录中可以看出教学具体流程如下: ①提出问题。

②将问题讨论引向深人。

1096

读中的情感体验主要做法包括情境体验和移情体验,情境体验是让学生从亲历真实的生活情 境或创设的情境中,有所感悟,情感有所激荡;移情体验是读者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 迁移到作品中人物的身上,进行一种替代性体验,由于学生的个体条件不同,每位学生的体验 都是独特的,阅读成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得到充分尊重。(3分)推理是指读物提供 的信息除了字面直接显示的以外,常常还有一些意思没有直接说出来。而这些深层信息需要 读者通过推理去获得。运用推论,可以填补课文中常常会出现的“空白”和“跳跃”,小学生用自 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来进行推想、填补,这样的过程同时也是重要的阅读技能,在阅读过 程中凭借文本提供的信息和已有经验推理,不仅可以获取课文没有直接提供我们的信息,而且 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3分) 举例恰当、论述具体5分。

2.结合作文教学现状,具体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说”对于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启示。 答:目前中小学生普遍不了解作文的社会效用,对作文不感兴趣,成为开展作文教学的第 一道难题。所以首要的工作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尤其是社会性动机。(3分)

一般地说,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马 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概括出人的发展七种水平的需要,按其重要性,从低级到高级排列成下面 七个层次:(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 认知的需要。(6)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5分)他认为这七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

升的系列,要形成高一级的需要,必须先适当满足比其低一级的需要。前六级水平的需要相继 得到了满足,自我实现的趋势才能达到顶点。(2分)

“需要层次说”为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的社会性动机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当前作文 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根据需要层次说,作文教学不应该停留在简单地激发学生低层次 需要的水平(比如单纯的物质奖励),而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的需要,以使学生产生 强有力、持续性的作文动机。这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4分) 联系实际进行论述4分。

三、分析题(运用相关理论,对所给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4分) (1)从学习记录中可以看出教学具体流程如下: ①提出问题。

②将问题讨论引向深人。 1096

试卷代号:1180 座位号巨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教专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2007年1月

┌──┬─┬─┬─┬──┐

│题号│ │ │ │总分│ ├──┼─┼─┼─┼──┤

│分数│ │ │ │ │ └──┴─┴─┴─┴──┘ ┌──┬───┐ │得分│评卷人│ ├──┼───┤ │ │ │ └──┴───┘

一、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10分.共40 分)

2 3 特点。 4

.如何理解“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理念? .简述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

.概略总结建国以后特别是1978年来我国对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的各种探索的主要 如何评价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 │得分│评卷人│ ├──┼───┤ │ │ │ └──┴───┘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18分,共36分)

1.联系自身教学实践,论述你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策略“加强语言实践”的认识。 2.具体论述写字教学的策略。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写字效率的体会。 ┌──┬───┐ │得分│评卷人│ ├──┼───┤ │ │ │ └──┴───┘

三、分析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从一开始对口语交际丝毫没有兴趣,到后来的“欲罢不能”,转折点 是什么?这个转折点的出现为什么会唤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呢?(18分) 1104

2.这个案例中教师的行为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f>分) 教学案例:

一堂口语交际课

h口语交际课是件令人头疼的事。哪位毕业班的老师愿意“浪费”一节课去上考试不考的 内容,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呢?今天这节口语课我也打算像往常一样,匆匆讲二一讲,然后就 ;汽紧时间进行其他训练

_1二课了。我说:“同学们,咱们这节课先来看一下这次门语交际ft内容。’‘

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地默默看着。有些同学看完了就在那儿干其他事情,显然fj语交际课 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意思。为了启发学生,我说:“我们从电,视里常常可以看到拿话筒的记 者,美国`9. 11'恐怖事件是记者给我们发回的报道;现在首都,j匕京正在召开党的‘一仁六友’.来 自各国的一千多名记者正在进行采访报道。记者这个职业多光荣l呀、你们谁愿意长大了当一 名记者呢?”

沉默了一会儿,有几位同学举起了手。我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好。现在咱们模拟- 下,试着当一回小一记者。”

教室里又安静下来,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发言。为了抓紧时间,我说:“那就先来采访我吧, 你们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我发现前排一位小男孩看着我,那眼神告诉我他想发言我高兴地说:“好,请你来,,. riJ他 站起来,半天不说话,显然他不知道怎样开头同学们都被他的样子.履笑了一我这才沈然大 悟,原来还没有给学生讲清如何采访,如何说开场白呢这都是没有一认真‘准备造成的

我马_L给同学们做了一个采访示范,模拟采访了、一个同学。我把一张报纸卷成一个小话 简,态度十分认真、诚恳地问:“你好,我是电视台的记者,清问这位小朋友,你能告诉我你最喜 欢__{二什么课吗?”

学生回答:“当然是体育课了。”

我又追问:“请问,你对你们学校课外活动有什么看法?” 学生很遗憾地说:“我们学校没有什么课外活动。”

我又说:“那你能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谈一下你的一点希望吗?”

尽管学生有些紧张,但谈得很好。我俩的表演,如同催化剂,有些同学在下面跃跃欲试了。 我马上说:“现在你们同桌先互相采访一下。”

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了。有的学生握着小拳头,伸长胳膊当话筒,有的学生把书本卷起来 当话筒,你采访我,我采访你,个个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快乐。 “你好,我是海南电视台记者……” “你好,我是凤凰电视台记者……” “你好,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

这声音此起彼伏,像开了锅。教室这么乱,我还有些不太适应,我马上拍了一下桌子,大声 说:“好了,停下来!”同学们转过脸来看着我,很不情愿地停下了自己的“采访”工作。 我说:“现在请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谁愿意?” 1105

4.学生}.与提出目标;<2分)学生自己制定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cz分)学生积极参 与与他人的合作;<1.5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人;(l.i:分)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 监控,并参与教学评价过程。<3分)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 18分,共36分)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而不是靠讲解和接受语文知

识。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语文实践主要是多读,以及在多读的基础上的感悟、积F3运用。}, 分)

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实 现。阅读教学要求真务实,必须坚持以读为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学生的课堂阅读时 间和阅读质量,读思结合。多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3分)

阅读教学要让小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增强形象

感受,减少理性分析,适当地创设情境,通过品读和想像、联想,有助于学生在斗:脑山冉现形象 r:;分)

从重理解到重积累,是我国中小学阅读教学观念的一大转变。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

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很难立竿见影,-- 而就。重积累.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 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多读多背,允许他们随着阅历的增长去逐步加深感悟。同时还要引 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另外,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复述、组织形式多样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各 种练习,也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3分)

运用语言的实践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扩展阅读是阅读能力的运用。要 加强读写结合和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综合运用训练。<3分) 联系实际3分。

2.主要的写字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五种:重视培养习惯(3分);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2.5分)重视写字基本功的训练;(2.5分)重视示范和指导;(2.5分)坚持持之以恒的训练。 (z.J分)

结合自身实践论述J分。 11}}卷代号:118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教专业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c}o}年 t月

一、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 io分,共40分)

1,这一理念基于现代阅读学中的对话理论。(1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过程中作者与读者

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

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2分)将“对话理论”延伸到语文教学之中,主要意义在于强调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3分)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对话和交流 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教学应该成为师生思想感情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4分)

2.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

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 自然资源的总和,而不是长期以来所认为的语文教材是唯一的 课程资源。(4分)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须在整 合和优化课程结构、开发课程资源上下功夫。(2分)具体来说,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 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 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后者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 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4分)

3.注意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例如先放后收的训练和读写结合的训

练);(3分)注意吸收现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将发展语言同发展思维(包括形象思维 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例如作文分步训练和作文素描训练);(4分)开始运用系统方法分析问

题,既博采众长,又创造自己的特色,并且注意把训练计划细目化,实现训练项目的可操作化。 (3分)

1107“老师,我来!” “我来!老师!”

竟有一半学生抢着表演,连平时上课爱说话、爱捣蛋的学生也把手举得高高的,真难得。 我得优先考虑他们。我请了两个同学上台表演。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两位同学不好意思地走上台来,进行采访表演。尽管问的问题有些幼稚可笑,但态度却那 么认真,我的心为之一动,平时怎么没有发现他们呢?

他们表演完了,我下意识地看看表,时间已过了一半了,于是我说:“这次口G;.r7.交际课就 卜- 到这儿。接下来我们做综合练习,看看昨天那几个病句 ”

学生一听,满脸不高兴。有一位大胆的学生说:“老师,我们还想采访。” “我们也想。” “我也想。”

我有点无奈。明天就要期中考试了,有儿个病句学生还没搞懂。该怎么办?看着学生那 期待的目光,我不忍心剥夺他们难得一次的“说话”机会呀! “好,咱们继续采访。”我下决心说。

“耶!”学生伸出食指和中指,模仿“幸运52”主持人李咏的动作,完全放松了,胆一子也大了 采访热烈地继续着。

一个孩子站起来,满脸严肃,态度认真地问我:., 老师,我是《火X报》的一记者,清问你校六 年级突然取消晚修,这是为什么?”

我不禁一怔,好尖锐的问题。 我回答得很含糊

另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我是海南电视台的记者,我想请X老师谈谈你对这件事的 看法 。”

将了我一军。正当我考虑如何回答时,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请问火老师,如果不 't一晚自 习,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考不上重点中学怎么办?”

正当大家嚷着要去校长办公室采访校长时,叮铃铃,下课铃响了。 1106分析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转折点是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模拟记者采访的情境。(4分)这个情境的设计取得好

的效果,是因为:首先,教师选择的是贴近学生生活内容的形式;(5分)第二,在具体的交际情 境中进行教学活动;(4分)第三,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5分)

2.教师以一名与学生平等融洽的交流者身份参与口语交际,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往,促 成了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效应,实现了师生之间关系的升华。(6分) 注:答出大致要点即可,不必要求表述完全一致。

1109

得 分 评卷人 三、分析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语文新课标的有关精神,举例分析这堂阅读课的主要特色。<16分) 2.结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谈谈这位教师是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L8分) 《四季》教学案例

上课了,学生的桌上摆着一幅幅稚气而充满童趣的画。年轻的老师微笑着对同学们说: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回家每个同学都画了自己喜欢的季节。我们办个画展好吗?”学生们兴 奋地异口同声赞同。这个提议是每个同学都没有料到的。随之,老师请同学们贴完 自己的画, 再给旁边的同学讲一讲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还注意听其它小伙伴说话。学生奔向自己 喜欢的季节的画栏,选个位置,把画贴上去,还和旁边的同学说。大部分学生已经做完了,有个 小男孩,最后才在老师的帮助下贴上自己的画,老师拉着他的手,耐心地听他讲:“我喜欢秋天, 秋天有很多落叶。”老师轻抚着他的肩,眼睛里流露出满意的神色,并没有因为他最后完成而放 弃鼓励。

“哪个同学愿意说一说?”老师选了喜欢不同季节的学生。每个学生说完,老师都送上一句 鼓励的话,“听,他说得多么清楚。”“你说话声音真洪亮!”

教师充分赞扬了学生的画展和交谈,接着说:“同学们的画好,而且说的话清楚。要是我们 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自己的画多好啊!,,顿了片刻,老师又说:“我们继续学习《四季》这篇课 文 。”

学生大声地读起课文来。接下来,老师请一个学生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他读得怎 么样。有的同学说他字音准确,有的说声音响亮,还有的说他读的雪人很神气。老师随即引导 学生:“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季节读出喜欢的感情呢?”学生们高声地读起来,兴致很高。 老师请学生逐个读给大家听,读完,又引导学生评一评。“你体会到他的喜爱的感情了

吗?”有学生说:“体会到了。”老师接着问:“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学生们积极地把自己的发 现告诉大家。老师再问:“你能像他那样读一读吗?”学生们在朗读中感悟着语言,提升着感情。 老师又说道:“同学们学习的收获真大。大家还想用什么方式来读?”有的学生说:“我想自

己读。”有的说:“我们小组可以分季节读。”“我们想表演。”于是,学生们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起来。老师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位女同学被请到台前富有感情地朗读起来。有表演欲 望的一组同学来到前面,看着屏幕上的课文表演起来,表演雪人的男孩子大肚子一挺,引来了 孩子们开心的笑声。

“同学们能背一背课文吗?”老师提出了挑战。 “能!”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

“如果你背下来了,就奖励自己一个金话筒。”老师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了春天画面的动 1076试卷代号:118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教专业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7年 7月

一、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 10分。共40分)

1.语文基本素养就是指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能 力、方法和习惯,<6分)指学生应具备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4分) 2.1)写字教学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分) 2)写字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影响。(2分) 3)写字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分) 4)写字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2分) 5)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2分)

3.这些国家开设的综合性课程尽管名称各异,结构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它们的价值取

向和宗旨却有共同之处,(1分)即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分)重视学生的 主动探究和团结合作,(3分)强调学习和生活的密切结合。(3分)

4.教育教学理念发展带来的新课题;(2分)语文教学理论研究中的空白点;<2分)语文教

学实践中的困惑与矛盾;(2分)在观察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时发现的问题;<2分)从各种信息交 流中发现课题;(1分)从招标课题中获取选题。(1分)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 18分,共36分)

1.对中年级儿童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其语言功能,既是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

规律,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需要。(2分)首先,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儿童“虚构”,而 且要教会他们表达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当儿童已经初步具备在头脑中产生表象和安排表象

1078画,学生们自由地背起来,有的还边背诵边表演。背完,学生们高兴地在 自己的书页上画下了 小话筒。

“读课文,你有什么发现?”老师在屏幕上出示略去了画面的课文。不知道老师想做什么? 教室里沉静了几秒钟。有学生举起了手。 “我发现每个小节写一个季节。”

似乎启发了其他学生的发现。“我发现春天写了草芽。”老师引导着:“夏天写 ”、“你还 发现什么?”学生们的发现似乎陷人了一个圈子。

老师说:“请女同学读每小节的第一行,男同学读后两行。”

学生们边读边思考着。“我发现草芽是尖尖的,荷叶是圆圆的。” “谷穗呢?”

“弯弯。”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看来,学生们对课文的语言已经有所领悟了。 “雪人不一样,他大肚子一挺。”老师补充道:“是的。这几句都写他们怎么样?” “我发现都写了‘他 说”,。有学生回答。 老师说:“对!很好。”

又有学生说:“我还发现第三行都有‘我是’”。

老师满意地说:“对,写出了是什么季节。同学们的发现真多。”

接着,老师问:“你能仿照课文,说说你的画吗?再去画展看看你们的画。” 学生们纷纷下位子,边看边说。

有同学早已高高地举起了手:“落叶飘飘,他对大地说:‘我是秋天。”,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老师送给他一枚书签。学生们跃跃欲试。

又有同学说:“西瓜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老师分别请创作“四季”的学生合作朗读新的“四季诗”,学生们满有诗人的味道。

快下课了,老师说:“老师送给每个同学的书签上都有一首描写四季的诗歌。下课后,同学 们可以互相读一读,还可以再去创作自己新的四季诗。” 学生们在愉悦中,在渴望中结束了这堂课。 1077试卷代号:1180 座位号巨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教专业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试题 2007年 7月 题 号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 io分,共40 分)

.简答语文基本素养的内涵。 2.为什么应该重视写字教学?

英、法、美、新、日等国开设的综合性课程有哪些共同之处? 简述选择语文研究课题的途径。 得 分 评卷人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 18分,共36分)

.举例论述在中年级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的语言功能的必要性。

具体论述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策略。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其中一种策略的 理解。

1075结构的心理机制,其观察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就必须根据作文教学的性质、任务,教会 他们通过观察去准确地摄取周围世界各种真实的形象,并用文字把由这些形象产生的表象和 真实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5分)其次,中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用文字概括和交流周围 世界比较复杂的信息,即掌握“构段”的基本思路。学生通过写观察作文能比较顺利地掌握“构 段”的基本功。因为语言的条理性是观察的周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的具体体现,边观察边思 考,有助于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5分) 举例论述6分。

2.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教材设计、动机激发、情境创设和教学途径几方面。(2

分)口语交际的教材结构采用课本和辅助教材相结合的“双线式设计”,并且注意采用多样化的 呈现方式,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两类知识并重。(3分)动机激发通过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 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设计挑战性任 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3分)情境创设指提 供真实的言语交际环境,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促使言语主体形成言语积淀。要创 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就需要将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人课堂,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 通,变课堂为口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3分)教学途径包括独立口语交际课教学、其他课型中 的口语交际教学、作文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等。(3分) 结合自身实际论述 4分。 三、分析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①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了生动的课程资源。(用 自己的画办画展;画自己喜欢的季节; 说喜欢的原因;给自己的画创作诗歌等。)(4分)

②重视心理需要的驱动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和满足。(“要是能用诗一般的语言 描绘自己的画该多好啊”;自己选择读课文的方式;学习课文后自己创作诗歌等)(4分)

③较成功地尝试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欣赏别人;品读课文语言;发现课文的 1079语言表达形式;发现和表现自己的感悟等。)(4分)

④综合运用不同评价手段,鼓励学生身心愉悦地学习。(教师的口头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 合;引导学生正面评议同学的朗读;让学生自我奖励“金话筒”;送小书签等)(4分)

2.利用画展建立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同时画展也为理解课文创设了情境。(2分)利

用多种形式激发阅读热情,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加深对语言形式和内容的感悟;(3分)很 好发挥了课文作为“例子”的作用,把课文学习作为积累语文素养的过程。(3分) 注:答出大致要点即可,不必要求表述完全一致。 1080 :118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 小学教育专业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6年 1月

一、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每空2分,共10分) 1.国文

2.体会汉字的优美 3.唐代

4.选拔 诊断

二、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 8分,共 32分)

1.读者要知道这些书面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读者要熟悉语言组合的规则;读者要有一定

的知识和经验;读者具有一定的认知策略。(以上4点各2分)

2.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及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3

分)它体现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认知能力及情感态度的融合。(5个点各 1分) 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是 这个基本特点的内涵之一。(2分)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

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 达形式。(3分)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 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 不能偏重某一方面。(3分)

4.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教学要求由以往的“四会”一 一会读、会写、会讲、会用,调整为会

读、会写、了解意思、能在读写中运用,这种调整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认字,降低难 度的精神。(3分)这样可以加快学生识字进程,既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 识规律,给教师们创造了灵活的教学空间。<5分)

三、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 18分,共 36分)

1.首先,从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来看,是具有具体形象性和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

可能性。也就是说,儿童此时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关系 1261卷人

四、分析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这位教师采用动态漫画光盘来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对我们理解课程 标准“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精神有何启示?<10分)

2.在这堂课中,教师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教师的教学体现出什么样的特色?<12分) 教学案例:

“我们不想下课!”

一天,逛电脑城时,我发现了一张内容为德国漫画大师 卜劳恩作品的光盘。在这张光盘

中,卜劳恩的名作《父与子》系列漫画中的一部分经典作品被制作成了动态漫画,在原来静态漫 画的基础上加上了人物的动作,并配上了音响效果,变成了“动画片”,这使得漫画更加生动有 趣,也更容易理解。出于职业的习惯,我想这张光盘如果拿给孩子们看,他们一定会非常喜欢。 我决定将它带到课堂上,与孩子们一起分享。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动态漫画的作用呢?就这样放给孩子们看,一定能博得他 们许多笑声,但在语文课上,孩子们笑过以后,更应该收获的还是语文素养的提高。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二年级学段的目标要求孩子们能“完整地讲述小故事”,在我们 使用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第五单元的“语文天地”中,安排了看 漫画讲故事的内容。如果用动态漫画来代替教科书上的静态漫画,孩子们一定会更有兴趣看, 更有兴趣讲。

从众多的作品中,我选出了“绘画的局限”这组作品,这则漫画的大意是:儿子打球时,不小

心打碎了镜子,为了不被父亲发现,它敲掉了所有的玻璃,在镜子后的墙上画上了父亲的画像, 最后还是被父亲识破秘密。它符合二年级孩子的欣赏兴趣,而且有许多想像和创造的空间。 我将这节课设计了三个环节:看漫画— 讲故事— 演故事。

上课了,随着我手中鼠标的点击,孩子们眼睛齐刷刷地盯住了屏幕。我首先向孩子们介绍

了漫画的作者 卜劳恩,虽然只是短短的两句话,但这也许能成为他们认识并了解这位伟大画家 的开端。

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想像人物的心理上。我可以根据需要,点击任意 一个画面让它重新播放,比看书本上的画面方便多了。

有趣的情节、滑稽的动作深深地把孩子们吸引住了,整堂课他们看得仔细,讲得精彩,演得 投人。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当我问:“你们觉得看漫画讲好故事 的诀窍是什么?”孩子们都说得好极了: “要仔细观察里面的人物在干什么。”

“要把他心里想的说出来。” “要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人物。” “要进人角色。”

最后的几分钟,作为“奖励”,我把另外的几幅漫画作品播放给孩子们看。下课铃响了,我 宣布下课,可他们没有一个想离开教室,一些孩子大声喊起来:“老师,我们不想下课!” 试想,如果我照本宣科,用教科书上的漫画来上这堂课,会有这样的效果吗? 1260小学教育专业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试题 2006年 1月 题 号 四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每空2分,共 10分)

1.1912年至1913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新的学制系统,史称《壬子癸丑学制》,取消中小学 的读经课,使中小学语文课程趋一,称之为“_ ”。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提出写字教学中要让学生“ 这一审美要求。

3.我国比较正规的写字教材是从_ 开始出现的。

4.当前小学语文评价改革的重点是应最大限度避免将分数功能绝对化,淡化评价的 _ 功能,强化评价的_ 功能,充分利用语文评价的反馈信息,调节语文教学行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得 分 评卷人

二、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 8分,共 32 分 )

1.读者实现有效阅读需要哪些条件? 2.简答口语交际能力的含义。

3.如何理解语文课程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关系?

4.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简化识字教学要求的目的是什么? 得 分 评卷人

三、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 18分,共36分)

1.举例论述为什么说创造型的想象作文是低年级儿童的最佳作文训练形式 2.结合实际论述“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12几9要依靠对事物的内化本质或关系的理解,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他们

开展形象思维活动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想象,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6分)其次,从低年级学生学写作文的特殊心理规律来看,产生文章思 想内容能力的心理机制是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活动,包括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确定 表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积极地变换表象的结构。因此,发展低年级儿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 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的最佳的作文训练形式是创造型的想象作文。(6分) 举例论述 6分。

2.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沟通课内外联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

动整体优化;(5分)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 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C5分)综合性 学习涉及面广,吸纳的信息量大,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高,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5分) 结合实际3分。 四、分析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个案例生动地体现了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特征,它不仅对知识技能作出了一定的要

求,同时要求教与学的方式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除了用好教科书之外,还要注重教科书之外 教学资源的选取,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和时间。(5分)教师主动选取动态漫画光盘取代教

科书上的静态漫画来进人课堂教学,表明教师开始形成了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意识,认识到了 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成为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力量。<5分)

2.教师比较恰当地发挥了引导学习的作用(如简要介绍作者、指导观察、引导学生总结 “诀窍”等)。<4分)

教学特色主要表现为:选取动画片光盘来教学符合孩子们的兴趣和心理需要,多媒体的优

势符合儿童的欣赏习惯和能力,成功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 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5分)教师注意了发展性评价,用多放一段动画片来“奖励”孩子们的 优秀表现,对于鼓励孩子们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3分) 注:答出大致要点即可,不必要求表述完全一致。 1262 118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 小教专业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6年 7月

一、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每空2分,共10分) 1. 1978 2.综合运用

3.语用知识 情感态度 4.西周

二、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 8分,共 32分)

1.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3分)语文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2.5 分)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2.5分)

Z.(1)摘录精彩的句段。这类训练主要是为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它是必备的 作文的前奏。

<2)根据原文编写故事。这类训练通过让学生联想,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3)写出文章提要。让学生掌握作者写作思路,从中学习表达方法,并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4)写心得体会。即把阅读后的收获感想写下来,这是阅读作文的重要训练形式。 以上 4点各 2分。

3.打破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沟通课内外联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

整体优化;(3分)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 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3分)综合性学 习涉及面广,吸纳的信息量大,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高,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2分) 4.最大限度避免将分数功能绝对化,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2分)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 (2分)充分利用语文评价的反馈信息,调节语文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分) 1260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一块小黑板,在小组里合作学习。有疑难先在小

组里互相帮助,能在小组里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在全班解决。如果整个组都不懂的问题、字词 就写在小黑板上,让全班同学一起解决。经过几分钟的小组学习,很快整篇课文的难点全部集 中在“无边无际”、“说大话”、“井沿”这三个词语上,特别是集中在“说大话”这个词语上。一个 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说大话的意思,打个比方说,前天,我妈妈答应带我去‘沃尔 玛’,可是到了昨天,我妈妈却说没有时间,她这就是说大话。”他的话刚说完,孩子们就议论开 了,并且激烈地争论起来。另一个小男孩马上站起来说:“老师,他说得不对,他的意思是撒谎 的意思,说大话的意思并不是撒谎。你看课文中,青蛙并没有说小鸟是撒谎,只是说小鸟说得 有一点夸张,天没有那么大,被小鸟说得那么大。”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说:“我同意刚才同学说 的,说大话的意思是夸大原来的意思来骗人。”

孩子们学完课文之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文、背诵课文,我制作了本课的动画片,让学生 来给课文配音朗读。在熟背课文之后,一个学生提出:“老师,我能不能不按照课文中的话,用 自己的话来给课文配音。”我点点头,同学们顿时热情高涨。下面是其中一组的配音:

学生甲:小鸟,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学生乙:我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在天上飞了一天一夜,足足有一百多公里,我累得不行 了。现在,我又渴又饿,下来找点水喝。

学生甲:小鸟,你别骗人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我才不会相信你呢。 学生乙:朋友,你弄错了,外面的天空无边无际,很大很大,我真的不骗你。

学生甲: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每天都看见天,它只有井口那么大,你别骗人了,我一定不 会弄错的。

学牛乙:朋友,你真的弄错了,如果你不相信你就坐在我的背上,我带你出来看看吧! 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我问孩子们:“这个成语批评了生活中的哪一种人呢?”一个小女孩

站起来说:“这个故事批评了像井底之蛙一样,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人。”课后,我布置 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帮帮这只小青蛙,想一想,小青蛙从井里出来以后,看见了什么?会发生什 么故事?让他们去续编故事。

1259二、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8分,共32 分)

1.简述语文教材的功能。 2.阅读作文包括哪些类型?

3.为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 4.当前小学语文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得 分 评卷人

三、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 18分,共36分)

1.我国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识字教学策略主要有哪些?举例论述其中一种识字教 学策略的特点。

2.结合实际例子具体论述口语交际教学“动机激发”策略。 得 分 评卷人 四、分析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具体分析该案例最突出的体现了哪些新的课程理念?<12分) 2.从教与学两方面来看,该案例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10分) 教学案例: 《坐井观天》

上课之前,为了让学生了解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人们一个小小的道理,我布置了课前 收集有关动物成语的预习作业,并要求作好交流准备。上课铃声响过,大家纷纷举手,迫不及 待地想要把自己收集的成语告诉同学们。一个小男孩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地说: “我来,我来!”第一个发言的机会就给了他。只见他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我知道了 ‘狼心狗肺’这个成语,这个成语是说一个人特别的坏,就象长了狼的心,狗的肺一样。”“哈哈 ”同学们笑了,我也笑了,整个课堂充满了欢乐。其他同学纷纷发言。有的说:“我知道了 ‘狐假虎威’ ”,有的说:“我知道了‘与虎谋皮’ ”,还有的说:“我知道了‘一人得道,鸡犬 升天 ’ ”

孩子们了解了每个成语故事都会说明一个小小的道理后,就带着课本的疑问进人了课文 1258小教专业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试题 Zoos年 7月 题 号 四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每空2分,共 10分)

1. 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第一次提出了“基础训练”的概念。

2.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

能力,即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3.口语 交 际 能 力 体 现 了语 言知 识、文 化 知识、 、认 知 能 力 及 的融合。

4.从 开始出现的“六书”理论,支撑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小学识字教学,并在现代 继续发挥着作用。

1257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 18分,共 36分)

1.识字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六种: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简化字形记忆的心理

过程;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 寓识字于游戏之中。(以上 6点各 2分) 举例论述 6分。

2.动机激发策略:通过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3分)选择

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3分)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3 分)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3分) 结合实际举例6分。 四、分析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该案例从教师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组织实施的过程,到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对课文的朗

读和理解的学习思路和方法,都鲜明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6分)同时借助这种学习方式,将语文学习辐射到更宽广的生活中,激发出学生学习的 兴趣和创造的欲望,让开放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得到了落实。(6分)

2.还原了学生的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尊重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 自 己的需要来学习。(5分)教师较好地理解和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定位,与学生平 等交流的同时,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感悟课文。<5分) 注:答出大致要点即可,不必要求表述完全一致。 1261 118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 小学教育专业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5年 7月

一、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每空 2分,共 10分) .工具 教育 发展 .描述体系 等级量表

二、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8分,共32分)

1.语文基本素养就是指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能 力、方法和习惯,(5分)指学生应具备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3分)

2.过去是识写同步,识多少字写多少字,现改为“识多写少,;}(3分)对“写字有一定速度”, 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3分)首次提出写字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汉字的优美”这一审美要 求。(2分)

3.读者要知道这些书面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读者要熟悉语言组合的规则;读者要有一定 的知识和经验;读者具有一定的认知策略。(以上4点各2分)

4.有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3分)有助于书面交际能力

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3分)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2分)

三、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开发创造潜能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包括创造性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激发创造意识和逐步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如主动、好奇、自信心、独立性、变通性、独

创性等)。<3分)

首先,培育创造力的要求应贯穿在作文教学序列之中。比如低年级作文教学着重发展学

生初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中年级作文教学着 重发展学生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高 1397你表示祝贺,祝你学习进步!” 生4:“谢谢你!” 生 5:“再见!” 生 4:“再见!”

(教室里响起了掌声。顿时,课堂热闹非凡。) 生6;“喂,你好。你是小亮吗?” 生7;“我就是。”

生6;“今天是你的生日,在你过生日的日子里,我代表我们全组同学向你表示祝贺!” 生 7;“谢谢i;

生6:“不客气。再见!” 生 7;“再见!”

(同学们一对接一对地参加表演,小朋友们深深地陶醉了。可是有位女同学始终未敢参

与,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鼓励下,终于拿起了话筒同好朋友“小亮”通话。刚开始这位同学心 情有些紧张,说话不连贯,经老师一再鼓励,方大胆与“小亮”通了电话,全体师生都为她鼓掌。 课后,小朋友们高兴地说:“老师,这节课我玩得真开心哪!’), 1396卷人

四、分析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分析其主要教学环节。(12分) 2.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体现了什么特点?(10分) 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打电话》教学实录 师:小朋友,你们谁家有电话呢?请举手。 (十几位小朋友举起了手。)

师:谁打过电话?请说说你是怎么打电话的好吗?下面请打过电话的小朋友告诉大家,希 望大家注意听。 师:请你先讲。

生 1:那天,我大舅来电话,找我妈有事。妈妈跟大舅说话后,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也跟 大舅说几句话好吗?”妈妈把话筒给了我。我把话筒放在耳边,就听到大舅的说话声:“你是淳 淳吗?”我高兴地说:“是我。”“你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过年我就奖励你。”我说:“我记住 了 。”

师:很好,谁还能说一说?

生2:星期天,我正在做作业,电话铃响了,是爸爸来电话了。嘱咐我在家听妈妈的话,在 学校听老师的话。

生3:我看见我妈妈跟小姨通电话。妈妈先拨通了号码,然后拿起话筒:“喂,你是秀丽吗? 请你有时间到我家来玩吧!”小姨说:“姐姐,下星期我一定去。再见!”“再见’! (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踊跃发言。)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得很好。那么,打电话应该注意什么呢?听老师给大家说说。 (教师在前边小朋友介绍的实例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打电话应注意的问题。)

师:小朋友,我们今天来玩打电话游戏。跟谁玩呢?不是爸爸妈妈,更不是叔叔阿姨,而是 给你的好朋友小亮打电话。为什么要打电话呢?因为今天是小亮的生日,你要通过电话来表 达对朋友小亮的生日祝福。请小朋友注意,通话时要热情大方,用礼貌语言,并且语言要简洁 明了。讲话时要面带微笑,声音不要过高。不要忘了开头问好,结束说再见。小朋友,打电话 时注意的问题,记住了吗? 生:(齐)记住了。

师:好,下面我们开始玩打电话的游戏。 师:小朋友请观看这两位同学的表演。 (生4表演王小亮,生5表演小亮的朋友)

生 5;(拿起话筒用手比划一下,表示拨通了电话)“喂,你好!我是你的好朋友,今天是你 1395小学教育专业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试题 2005年 7月 题 号 四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缤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每空2分.共10分)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包括 功能、 功能和 功能。

.语文 课 堂 观察 中常用 的记 录方 法 有编 码体 系、记号 体 系、 、叙述体系、图式记录和工艺学记录等。其中 等 级 量 表、 是常用的评

议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得 分 评卷人

二、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8分,井32 分)

.语文基本素养指什么?

.与以往的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在写字教学目标方面有哪些改进? .简述读者实现有效阅读的条件。 .简答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 得 分 评卷人

三、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 18分,共 36分) .举例论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如何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怎样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 能?

1394着重发展学生个别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思维能 力。<5分)

第二,培育创造力的要求应贯穿在作文教学过程之中,和命题、取材、指导、评价等各个环 节紧密结合。包括: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由命题,半命题,假想性命题,过渡 性命题。作文指导要求开阔学生思路,让学生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写作中选材求异、体裁求 异、立意求异、结构求异、遣词造句求异。作文评改要求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自我修改或互 改。 (5分)

举例论述5分。

2.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认为,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内涵和意义在于更好地促进学 生语文学习的发展。这是新的语文课程评价观所凸显的价值取向。(4分)

要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首先应坚持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

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而且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 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3分)第二,从评价内容和评价领域突出语文 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3分)第三,注重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和灵活性。<3分)第四,关 注评价主体,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提倡让学生家 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3分) 论述具体 2分。 四、分析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主要有以下教学环节:①激发兴趣,引人正题。②初步了解打电话的知识。③创设情

景,让学生体验打电话的乐趣。④模拟表演,品味成功的喜悦。(以上4点每点3分,共 12分) 2.主要有两大特点:①创设情景,模拟表演,成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学得主动、生动,

兴致盎然。(5分)②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人人动手、动脑、动口,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思 维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了合作意识,初步了解了打电话的知识,综合素质得以提高。<5分) 注:答出大致要点即可,不必要求表述完全一致。 13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