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运用现代化发展理念,将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使农业的发展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具备当代世界先进生产力水平的生态农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xx发[2016]1号)文件精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美丽,结合县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产业扶贫和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1.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品牌粮生产。一是实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行动和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建设,加快建成集中、连片、稳定的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二是鼓励农业生产者与粮食收购企业、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企业签订产销契
约,稳定优质专用品牌粮生产者的经营收益预期。三是各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粮食生产的项目资金优先向优质专用粮生产经营主体、粮食生态产业化示范主体倾斜,在降低农业生产者经营成本的同时,强化发展优质专用品牌粮生产的政策激励。2016年,力争全县粮食总产稳定在27亿斤以上,新增粮食绿色增产示范区(村、家庭农场)10个,订单式专用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面积达40万亩。
2.加快优质“菜篮子”基地建设。一是实施绿色果蔬增产攻关行动。通过建设蔬菜标准园、沿s307省道高效设施蔬菜园艺产业带和漆园(蔬果)示范区,推广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种植技术,大力种植设施蔬菜、养生蔬菜和特色蔬菜。二是开展绿色低碳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认真落实养殖企业用地政策,加大粮改饲扶持力度,支持发展草食性畜禽;在推广优良畜禽品种的同时,加强畜禽养殖过程中的疫病防控。2016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46万亩,新创绿色果蔬标准园5个、绿色水果种植面积达3万亩、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14万亩(新增2万亩);新建绿色低碳健康畜禽养殖示范场15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1%,肉蛋奶总产达11.5万吨。
3.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一是强化示范引领,加快中药
材新品种的引进和新技术的推广,积极扩大中药材的种植面积。二是培养与引进并举,加快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和营销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三是打造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沿涡河中药材种植优势产业带。2016年,力争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5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万亩。
4.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一是强化监管,增强责任意识。推行产地证明和追溯管理制度,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定期开展农药的使用、瘦肉精和兽用抗生素等违禁物质的使用、水产品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的专项整治行动,以及畜禽屠宰质量安全等农村食品安全治理行动,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监管;深入实施“主食厨房”和“放心粮油”工程。二是加快诚信体系建设,落实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和“问题农产品”有奖举报制度。2016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15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认证5个,建设1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场),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乡镇1-2个,建设农产品安全民生工程乡镇快检系统30个,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主要菜篮子产品的抽检合格率在98%以上,确保辖区内不发生重大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5.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一是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二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本增效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索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机融合,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积极引导农民使用加厚或可降解农膜。三是落实秸秆还田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离)田技术,实现全面禁烧和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2016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秸秆直接还田率达7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340万亩;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绿色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以上。
6.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一是根据区域环境容量调整畜禽养殖业布局的同时,落实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制度,严控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二是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推进秸秆饲料化应用,构筑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一方面重点支持大型沼气工程建设,推进规模畜禽养殖、沼气发电和农家肥积造的一体化;另一方面发挥
京徽蒙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推广“猪-沼-粮(菜、果、草)”、“牛粪-食用菌”、有机肥生产、林下放养等循环农业模式。2016年,完成涡河、茨淮新河等主要河段两岸防洪堤外500米内禁养区的划定工作;新增减排达标的规模畜禽养殖场15家;新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场、园、企业)2个,新培育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主体9个。
7.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一是加快农田节水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村集体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建小型水利工程。二是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精准补贴机制,逐步建立农业灌溉水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三是推广农艺节水保墒、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提升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2016年,力争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25万亩,比xx年提升十个百分点;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9。
三、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
8、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一是重点发展粮油、畜禽、健康养生、饮料、蔬果等食品的精深加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二是实施“小巨人”、龙头企业甲级队培育工程,通过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强指导与服务,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使其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三是规划建设
4.51平方公里的农产品(食品)加工园和325亩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招商,重点引进“长三角”都市化食品、“珠三角”饮料及调味品、福建沿海地区的休闲食品企业。2016年,力争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04亿元,年增速15%,其中食品工业产值达58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3家,其中,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29家、产值亿元以上食品加工企业13家、产值10亿元以上食品加工企业2家、产值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5家;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亿元以上,其中,新引进投资亿元以上且开工建设的食品加工项目2个,新引进投资2000万元以上且开工建设的“凤还巢”食品加工项目2个。
9.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认真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施用地、融资贷款等扶持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承担涉农项目,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二是多措并举,积极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创建活动,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培育现代新型青年农场主;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组织开展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类“甲级队”评选,以扶持和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为重点,培育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积极组建以龙
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三是合法有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管理与服务,做好工商资本租赁农户承包地的风险监管和防范;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巩固和完善“合同帮农”机制,积极为农民和涉农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同规范文本、纠纷调处等服务,切实保障土地流转各方的合法权益。2016年,全县力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100万亩,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250人,培育县级及以上示范合作社160家、示范家庭农场130家、合作社联合社2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累计达30个。
10.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程序规范、监管到位的购买服务流程。按照“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一是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优先承担涉农项目,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订单生产等社会化服务。二是支持大中型种业企业、供销社联合社、粮食等大宗农产品收储和加工企业以及专业营销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农业的“种、收、烘、储、加”等环节,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代烘代储、品牌策划、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社会化服务。三是
整合公益性和社会化农业服务资源,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相互融合和优势互补,提升我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整体水平。2016年,力争全县规范化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达18家、日服务能力在500亩以上的植保组织达50个、日服务能力在千亩以上的植保组织达30个,建设三农服务中心2个。
11.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一是实施农产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在产地自建储运、保鲜、配送等基础设施,完善农产品“冷链”运输系统。二是在加快县乡农贸市场建设的同时,支持淘宝等电子商务企业打造农村电商网络体系。三是积极推广农超对接、农校对接、订单购销等新型营销模式,借助“xx菜大师”在线销售平台,实现蔬菜等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直供直销。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邮乐农品、聚农e购、阿里巴巴“xx馆”等电商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网上销售,同时,充分发挥xx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同步推进。2016年,新建或改造县乡农贸市场1个以上;引导电商龙头企业建设村级服务站25个以上,入驻阿里巴巴“xx馆”企业达30家,新建或改造40个“新网工程”农家店,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额5亿元。
12.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一是实施“绿色xx农”品牌培
育计划,重点培育特色果蔬、畜禽产品、特种杂粮、大宗农产品品牌。二是扩大五洲牛肉、xx黄牛、黄淮白山羊、优质专用粮等区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品牌价值和社会公信力。三是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经营主体,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名牌农产品。2016年,力争新创著名商标1个、驰名商标1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创建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8个。
13.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依托县内丰富的农业资源、自然风光、文化资源,结合美好乡村规划,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借转补、财政贴息、政策性担保、产业投资资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大的农业休闲旅游项目。一是重点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突破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用地约束和基础设施瓶颈。二是鼓励社会资本进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示范点,结合本地的传统特色农业资源,开发果蔬采摘、传统农事劳动体验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三是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水面等各种资源,通过组建休闲农业旅游合作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2016年,新增市级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
在双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核心区规划建设5000亩水果采摘园。
四、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14.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通畅、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建设目标,整合项目资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积极实施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措施,培肥地力,提高土地内在质量,增强防灾抗灾能力。二是坚持“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建立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规范、良性运行,持久发挥功效。2016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9.38万亩,新增耕地0.4万亩。
15.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一是扩大开发性金融支持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范围,推进中小河流的治理。二是认真实施“5588”行动计划,改造提升小型水利工程,加强“平原水库”建设。二是深化小型水利工程建管体制机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支持和引导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建设和管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2016年,力争改造小型泵站340千瓦、新建加固小型
水闸15座,改造中小罐区1.6万亩、扩挖塘坝 265 面、清淤河沟 65条,新打和修复机电井 0.354万眼,改造末级渠系7.5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
16.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一是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重点推进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食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二是扩大大田作物物联网监测覆盖面,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化和自动化水平。三是以“农机通”远程控制平台、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远程信息化监测系统为重点,建立完善农机作业质量监控与生产调度管理系统,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四是完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传播设施,全方位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2016年,新建农业物联网示范点5个,主导产业大田监测覆盖率达4%,示范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使用农业物联网的比率达10%;建设履行乡镇权责清单的县级气象服务平台1个、乡镇和村气象服务终端40个、农村气象灾害自动监测站6个、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和示范村各2个。
17.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一是认真组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积极与xx农大等科研院校开展技术联盟合作,按照推广专业化、服务综合化、功能多样化的定位,构建“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合作社+科
技示范户”的成果快速转化机制。二是加大科技示范户培育力度,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建设粮食(专用)、蔬菜、中药材、休闲观光等农业科技示范园。三是积极培育大型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进现代种业发展。2016年,启动建设20个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实现每个乡镇300亩以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农业科技示范户(企业)2160户。
18.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是制定适应不同作物和农艺标准的机械作业规范和技术路线,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创建。二是大力发展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的农业作业机械,推动机械化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延伸。三是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支持农机联合社重组。2016年,在国家补贴30%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再各补贴15%,鼓励农机购置,力争农机总动力达到255.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以上。
五、统筹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协同服务好“三农”发展
19.实施精准扶贫计划。一是以扶贫开发“四项清单”为主抓手,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按照“对象精准、项目精准、资金精准、措施精准、包保精准、脱贫精准”的原则,建立
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实行台账管理,严防“数字脱贫”和“被脱贫”。二是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项目,建设一批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选准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就地扶贫模式,通过“辐射带动一批”、“鼓励发展一批”等方式,实现贫困户的“真脱贫”和“脱真贫”。2016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全部集中在贫困村实施,完成 60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道路硬化升级、电网改造和4g网络覆盖工程;力争建设惠及10个贫困村、600个贫困户光伏发电项目,完成 800 个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确保年内贫困村出列40个、脱贫1.86万人,力争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
20.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一是按照“由点到面”战略转换要求,围绕 “田园城市、美丽集镇、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完善集镇、中心村和整治村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增彩、增绿、增果”工程。二是建立健全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巩固农村清洁工程和“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成果,实现清洁工程“六无”达标。三是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切实抓好已建成中心村的维护、巩固和提升工作,同时注重对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四是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并将农村道路养护资金逐步纳入县财政预算。2016年,新增成片人工林3万亩、农田林网20万亩,建设绿色长廊120公里,
其中,森林长廊30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森林村庄9个;完成7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及2个市级美丽示范集镇的建设任务;高标准完成xx年度8个省级中心村和2016年度1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新建污水处理设施达标村8个,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4.75万人;启动实施954.44公里的农村公路畅通工程。
21.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一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落实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材、补助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费和生活费等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进农村薄弱学校和村小的改造工程;加大对乡村教师的生活补贴力度,积极为农村学校补充优质教师。二是深化农村医疗体制改革,提升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筹资机制,同步提高人均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同时持续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进一步提高医保的实际报销水平;开展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创建活动,积极化解贫困村所在的村卫室建设债务;加强农村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行动,提供乡村个性化健康服务;全面完成“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整合,增强农村的妇幼计生服务能力。三是完善农村的社会服务体
系,提升特定人群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水平。实施农村“三留守”人群的生活帮扶、心理抚慰等社会关爱行动;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残疾人康复、供养托养等设施建设;落实临时救助制度,完善重特大疾病的医疗救助体系,保障农村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启动全民参保计划、建筑业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实现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全覆盖”。四是建立健全农村的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等公共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互联互通和全覆盖。2016年,全部免除农村贫困家庭的高中学生学杂费;力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缴费额达207.27万元、参续保率达100%;农村低保标准提高25%以上,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10%以上;提高计生特扶对象、失独家庭的扶助标准,在原有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1000元;建设5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六、加强党的领导,深化农村改革
22.强化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一是县乡主要负责人要主抓农业,通过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把握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顺应农民所盼、群众所求,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二是把粮食安全、绿色发展、农村综合改革、农产品食品安全、产业扶贫等工作,纳入政绩考核范围,
作为考核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指标,压实工作责任。三是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主抓农村脱贫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网格化管理以及驻村工作队制度,强化监督和问责,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农村干部的重要参考。
2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10月底前高标准完成省级验收。二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通畅”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对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股权量化,尝试推行“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股份合作新模式;大力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领办生产型或服务型农民合作社等途径,开拓物业经济、服务经济、资源经济等市场业务;整合县乡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积极盘活农村的各项集体资产。三是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降低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鼓励国有、股份制金融机构拓展涉农业务,同时支持徽商银行、村镇银行在农村增设支行,改善农村地区的存取款、贷款等基本金融服务,努力实现涉农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支持涉农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分类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农
业信贷担保机构,加快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创新农业贷款抵押模式,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四是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维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户诚信信息采集率,实施“诚信乡镇、诚信乡村、诚信农户”的评比活动,提高群众的诚信意识;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切实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开展农村居民金融风险知识的普及活动,提升金融消费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五是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业经营风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积极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稳步扩大“小额贷款保证”的保险业务规模。六是深化小型农田水利管护和林权制度改革,加快乡镇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七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鼓励农村剩余人口向城镇转移。2016年,设立500万元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补偿基金,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全面完成全县所有乡镇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改革任务。
24.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一是遵循公共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原则,县财政每年预算内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三农”发展,逐年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财政支持,确保力度不减、总额增加。二
是认真落实中央、省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三是利用国家专项建设资金,加快扶贫、水利、农村产业融合、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三农”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同时,整合其他财政涉农项目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功能、杠杆作用和聚集效应,吸引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等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模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确保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25.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二是坚持和完善基层党建季度督查调度制度,按照“一好四强”标准,选优配强乡镇党委书记。三是实施百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评选、千名后备干部培养、万名“五星级”党员争创计划,以及大学生村官、村“第一书记”和“领头雁”培养工程,选好、用好、管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四是通过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干部任村“第一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兼任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待遇等方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农民工聚居地发展党员,建立基层党组织。六是加大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管力度,切
实转变基层干部作风,加大对农民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监督审查力度,重点查处土地征收、涉农资金、扶贫开发、“三资”管理等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等侵犯农民群众权益的问题,以及不作为和乱作为等问题。
26.创新乡村治理机制。一是加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健全务实高效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监督机构,提升基层政府服务农村居民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完善多元共治的农村社区治理结构,通过依法开展村民自治实践,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三是增强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依法打击农村的违法犯罪行为。健全乡村法律援助制度,实施法律顾问进乡村活动;加强对重点地区和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严打整治;深入开展“无命案”乡、“无刑事案件”村和平安乡村创建活动。
27.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农民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加强普法宣传和诚信教育,倡导契约精神,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三是积极弘扬“文明乡风”、“优良家风”和“乡贤文化”,定期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的创建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四是定期组织道德模范和“xx好
人”的评选活动,在农村举办道德模范和“xx好人”的先进事迹基层宣讲会,传递人人争当道德模范、争做“xx好人”的社会正能量。五是依法打击农村的邪教势力,破除农村封建迷信,营造风清气正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加强政策宣传。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细化考评方案,于年中和年末开展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于年终兑现绩效考评奖励,确保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