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元旦,心里开始希冀着终于要过年了。春节,承载着中国人民无数美好的向往,团圆、丰收、喜庆,一派欢天喜地充斥华夏大地。
还记得,小时候是最喜欢过年的,漂亮的新衣、多样的糖果、绚丽的烟火、美味的年夜饭,还有长辈的压岁钱,都是儿幼时对过年的翘首企盼。尤其是在村子里,浓郁的年味无时无刻不再提醒人们,春节要来了。
在腊月里,家家户户烹羊宰牛,为过年的吃食做着储备。孩子们还在念叨着“23,糖瓜粘”时,不知不觉得就忙碌到了小年,祭拜灶王爷,扫尘,吃灶糖后,便开始一天一天的数着大年三十。
时间推移,人们的生活好了,新鲜的肉食蔬菜随时能买到,商场里漂亮的衣服不断上新,哪里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可还是觉得年味淡了。鸽子窝般的高楼阻挡了拜年的脚步,流水的祝福在短信、微信中传来传去毫无新意,空气质量、安全隐患熄灭了夜晚的烟花炮竹,西方节日的冲击分散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年”的声音小了,“年”的味道淡了,“年”的期盼少了。
年确实变了,以前的东西只剩下怀念,如今过年只觉得是又送走了一段光阴。其实,细细寻味,年的味道其实还在。那便是游子对回家的期待,亲人对团圆的向往,无论何时都不会变。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我们对家的眷恋、对年味的追寻,应该是所有中国人不变的情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