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23-07-30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 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处理好促进经济发展、调控空间资源与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关系; 1.5.2 加快天津区域都市化发展进程。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京津大都市圈中,对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要素市场进行全面接轨与整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1.5.3 突出\"海河\"和\"海岸带\"综合开发的龙头作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市服务功能,注重城市特色和文化品位,整体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1.5.4 树立城市经营理念,合理调控城市空间资源,统筹安排重大项目用地,适度超前建设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发挥重大项目的拉动和乘数效应;

1.5.5 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制定强制性规划措施,切实保护天津市现存的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遗产。

第二章 近期建设规划目标与策略

紧紧抓住城市快速发展的机遇,通过近五年的建设,提升天津城市综合实力和整体功能,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

近期采取\"优先主轴、拓展外围、扩充两翼、突出区县、有序保护\"的空间发展策略,形成\"海、山、水、田、城\"生态城市格局,建设布局合理、交通便捷、洁净舒适的街区环境,构筑\"走廊型\"都市整体框架,形成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绿色家园。 2.1 近期城市发展目标

2.1.1 全面实施天津市发展的五大战略举措,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

2.1.2 充分发挥天津城市的综合优势和潜力,基本建立与现代化大城市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体系,基本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

2.1.3 优化整合城市布局结构,近期优先建设津滨带状走廊,基本建成大天津空间格局; 2.1.4 初步形成海河两岸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的基本功能和风貌,发挥\"五举之首\"的作用;

2.1.5 基本建成以\"三港、两高、两快\"为核心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1.6 切实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加大环境建设的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

位,建设最适宜创业与居住的生态文化型城市;

2.1.7 实现区域空间整合与产业接轨,基本建成市域城镇空间合理布局体系; 2.1.8 实现\"环保创模\"和建设园林城市的目标。 2.2 近期建设规划指标体系

类别 序号 目标名称 单位 2001年统计2007年目标 数 1 2 经 济 发 展 4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研究与发展(R&D)支出占GDP比重 全市常住人口 城镇人口 市域城市化水平 % 31.3 40 3 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比重 亿元 美元 2022.6* 2180 3600 4600 % 46.6 53 5 % 1.51 2.2 6 社 会 8 发 展 9 10 7 万人 万人 % 1004.06 580 58.6 15.9 78.1 1060 700 >75.0 22.0 >80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平方米 信息化综合指数 % 11 恩格尔系数 适龄青年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比重 每千人拥有病床数 平均预期寿命 人均占有城市道路面积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居民住宅气化率 居民住宅热化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 % 40.1 32.0 12 % 40.82 >55.0 13 14 15 16 基 础 设 施 19 20 21 22 生 态 环 24 境 25 26 23 17 18 个 岁 平方米 4.56 75.95 8.7 > 5 .0 >76 9.78 650 9 8 .0 >89.0 >98.8 90.0 40.0 20.0 万标准箱 241 . 2 % % % % % % 平方米/人 分 % % 96.0 58.8 96.8 57.7 27.3* 16.2*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5.29* 12.5 城市环境综合指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78.5 63.0 >95.0 >90 85.0 >95.0 注:数字后标注\"*\"为2002年底统计数据。 注:数字后标注\"*\"为2002年底统计数据。

第三章 近期建设用地布局与建设时序

第一节 重点发展地区的确定与建设时序

3.1.1 天津城市轴向空间布局结构

3.1.1.1 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布局呈轴向、多边网络型结构; 3.1.1.2 构建京津走廊为核心的发展轴;

3.1.1.3 天津空间布局结构: 以京津发展轴为主轴的 \"一带两核三轴\"、倒\"天\"字型轴向组团型结构。其中:\"一带\"指沿武清、北辰、中心城区、东丽、塘沽方向发展的\"走廊型\"都市带;\"两核\"指中心城区与塘沽城区两个核心城区;\"三轴\"是指沿宁河、汉沽、塘沽、大港即海岸方向的发展次轴,以及沿蓟县、宝坻、北辰、中心城区、西青、静海沿市域南北方向和中心城区、西青沿津保高速公路方向的两条发展辅轴。 3.1.2 城市重点地区包括: \"一带、两翼、三城、四区\"

3.1.2.1 \"一带\"指包括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地区、海河下游两岸地区、塘沽城区、天津港以及西北部武清区城区在内的京津发展轴的核心区域;

3.1.2.2 \"两翼\"指以塘沽城区为轴心的南北沿海两翼。南翼指塘沽南部地区、大港以及大港油区的管理基地;北翼指汉沽、宁河芦台镇及其沿岸地区; 3.1.2.3 \"三城\"指宝坻、静海和蓟县三城区;

3.1.2.4 \"四区\"指四个重点保护和整治的生态区。一是指天津市蓟县北部京津\"后花园\"保护区;二是指永潮湿地生态保护区(即永定新河与潮白河之间的三角地区,包括七里海、

东丽湖、黄港水库一库和黄港水库二库、北塘水库等地区);三是指大团湿地生态保护区(指北大港水库和团泊洼水库等地区);四是指滨海度假与海岸湿地生态保护区。 3.1.3 空间发展策略与建设时序

3.1.3.1 优先主轴:北接东移,轴带发展。

优先发展包括武清城区、中心城区及紧邻组团、海河两岸地区、塘沽城区、天津港等以海河为主轴的\"走廊型\"中心城市。 3.1.3.2 拓展外围:依托主城,推进组团。

近期重点发展武清、杨柳青、大港、东丽湖、银河风景区、空港物流加工区、开发区西区等城市组团,积极发展王庆坨、双口、张窝与辛口等城镇。 3.1.3.3 扩充两翼:提升核心,策动两翼。

以天津港建设为核心,建设港口物流、港口贸易经济区,并使加工制造、旅游度假和滩涂湿地保护等协调发展。北翼重点发展芦台、汉沽经济开发区和北洋舰船军事主题公园,南翼重点发展散货物流中心、临港工业区、大港石化基地和海上新城等地区。 3.1.3.4 突出区县:发展城区,完善体系。

宝坻、静海、蓟县城区发展目标定位为中等城市,加大地区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宝坻温泉城、团泊洼生态风景区、大邱庄镇等重点地区以及各区县重点城镇,完善城镇体系布局。

3.1.3.5 有序保护:制定法规,注重措施。

重点保护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蓟县北部京津\"后花园\"、永潮湿地生态保护区、大团湿地生态保护区和海岸湿地型保护区等自然与历史文化保护区,完善保护规划和管理措施。

第二节 近期建设用地规划与布局

3.2.1 总体原则与思路

根据近期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重点保障和提供市政基础设施与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并通过对这类用地的开发建设,起到引导城市发展的作用。对于市场引导型的设施用地项目,通过对用地供应总量与布局的宏观调控,规范开发行为。同时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挖掘存量建设用地和废弃地的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土地利用的适应性。

3.2.2 建设用地总量预测与分布

3.2.2.1 中心城区近期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000-3300公顷。 3.2.2.2 外围组团近期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250-15400公顷。 3.2.2.3 滨海新区近期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240-18720公顷。 3.2.2.4 五区县近期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010-17180公顷。 3.2.3 近期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与布局

3.2.3.1 中心城区至塘沽城区:重点建设中心城区海河两岸服务型经济带、综合基础设施工程、公益性设施、生态型居住区、都市型工业园、四大风景区和植物园等;塘沽城区建设基础设施、开发区、保税区、临港工业区、天津港、散货物流中心、港口贸易经济区、森林公园、海水淡化基地等。规划用地规模13800-18020公顷。

3.2.3.2 外围地区:重点建设八个外围组团、武清城区、西部双口镇和张家窝及王庆坨镇;东部空港物流加工区、东丽开发区、海河下游工业区、华明镇、东丽湖及开发区西区;南部的小站镇和八里台镇以及大港城区和油田基地、汉沽和宁河芦台镇为重点建设区。规划用地规模19450-27750公顷。

3.2.3.3 其它地区:主要包括静海、宝坻、蓟县三城区以及大邱庄镇和团泊洼风景区南部、宝坻温泉花园城、知识森林岛等重点地区。规划用地规模8250-11330公顷。 3.2.4 近期建设用地规划导则

3.2.4.1 基础设施及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用地 1.道路交通设施用地

道路交通设施用地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对外交通设施用地及公路交通设施和公交设施用地、公路货运、长途客运、汽车维修等用地。

规模与布局方向:近期道路交通设施规划用地控制在1390--1990公顷。其中:中心城区150-200公顷,塘沽城区150-200公顷;大港城区及油田基地80-100公顷,汉沽和宁河地区60-80公顷;北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武清城区120-150公顷,双街组团30-50公顷和小淀组团30-50公顷;西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杨柳青40-60公顷,辛口40-60公顷,中北镇30-50公顷,张窝40-60公顷,王庆坨30-50公顷;中心城区到塘沽城区之间海河两岸地区的土地利用规模400-500公顷(主要包括空港物流加工区、东丽开发区、东丽湖、开发区西区、华明镇和海河下游工业区等地区);其它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静海80-100公顷,宝坻130-150公顷,蓟县100-140公顷。主要建设京津第二高速公路、丹拉支线、津蓟、津晋、京沪、国道112线天津段等高速公路,建设中心城区外围公路环外环和高速公路环线、黄万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中心城区南站异地兴建、机场扩建、天津港、塘沽中环路和外环路等一批重点工程。 2.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供水设施、排水设施、电力设施、邮政设施、通信设施、燃气设施、供热设施等用地。

规模与布局方向:近期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用地控制在770-1070公顷。其中:中心城区40-60公顷,塘沽城区100-160公顷;大港城区及油田基地70-100公顷,汉沽和宁河地区50-80公顷;北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武清城区60-80公顷,双街组团10-15公顷以及小淀组团10-15公顷;西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20-30公顷;中心城区到塘沽城区之间海河两岸地区主要包括空港物流加工区、东丽开发区、东丽湖、开发区西区、华明镇和海河下游工业区,用地规模200-330公顷;其它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静海30-40公顷,宝坻40-60公顷和蓟县80-100公顷。主要建设引水工程、海水淡化处理厂、崔家码头水厂、大港水厂、北仓污水处理厂、临港工业区水厂、东郊污泥处置厂、双林污水处理厂、北仓污水处理厂及500千伏和220千伏电网站等重点工程。 3.文教体卫设施用地

规模与布局方向:近期公益性公共设施规划用地规模为1880--2270公顷。其中:中心城区(含第三高教区)500-600公顷,塘沽城区200-240公顷;南翼大港城区及油田基地200-250公顷,北翼汉沽和宁河地区为180-200公顷;北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武清城区40-60公顷、双街组团5-10公顷,小淀组团5-10公顷;西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60-80公顷;中心城区到塘沽城区之间海河两岸地区主要包括空港物流加工区、

东丽开发区、东丽湖、开发区西区、华明新镇和海河下游工业区,土地利用规模380-420公顷;其它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静海120-150公顷,宝坻180-250公顷,蓟县160-200公顷。主要建设项目包括:音乐厅、博物馆、第三高教区、塘沽高教区、大港教育园区、全市高等教育和中小学布局调整、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各区县体育、文化、卫生、教育和福利设施等重点项目。 4.公共绿地及城市广场用地

规模与布局方向:近期绿化规划用地总量控制在6600--7810公顷。其中:中心城区2350-2420公顷,塘沽城区1400-1600公顷;南翼大港城区及油田基地600-700公顷,北翼汉沽和宁河地区为500-700公顷;北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武清城区400-500公顷,双街组团30-50公顷,小淀组团40-60公顷;西部地区杨柳青土地利用规模200-300公顷;中心城区到塘沽城区之间海河两岸地区主要包括空港物流加工区、东丽开发区、东丽湖、开发区新区、华明镇和海河下游工业区,总用地规模500-600公顷;其它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静海80-120公顷,宝坻100-180公顷,蓟县400-500公顷。建设中心城区内梅江南风景区,侯台风景区,柳林风景区,植物园,靶档公园和友谊广场等,继续建设外环线内外侧绿化带,实施绿色家园工程,启动外围风景区的前期,东部地区东丽湖风景区,塘沽森林公园和海河公园,汉沽舰船军事主题公园,泰达体育场,武清城市广场以及城市道路、桥梁、河流、铁路两侧绿化等重大建设工程。 3.2.4.2 商业类型建设用地 1.商品住宅用地

规模与布局方向:近期居住用地规划规模控制在5000--6310公顷。其中:中心城区1500-1800公顷,塘沽城区500-700公顷;南翼大港城区及油田基地为300-360公顷,北翼汉沽和宁河地区为200-320公顷;北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武清城区200-260公顷,双街组团40-60公顷,小淀组团40-60公顷;杨柳青用地规模80-150公顷;中心城区到塘沽城区之间海河两岸地区主要包括空港保税加工区、东丽开发区、东丽湖、开发区西区、华明镇和海河下游工业区,土地利用规模1100-1500公顷;其它地区别为静海60-80公顷,宝坻80-100公顷,蓟县160-200公顷。中心城区主要建设梅江南居住区、双林居住区、西横堤居住区,铁东居住区、北运河两岸地区、宜兴埠地区、改造老城厢、小王庄、尖山等地区,建设空港物流区、东丽湖地区、外围组团内的居住小区等。 危旧房改造在结合我市提前完成危陋平房改造的基础上,继续拆除城区内危旧房

屋,同时加大对成片危旧房以及城中村的改造力度。目前中心城区待改造用地为800-1000公顷,通过土地整理,拟每年选择250-350公顷用地进行改造。部分作为安居工程。

2.商务办公、商业贸易用地

规划布局:以建设海河两岸服务型经济带为契机,发挥商业设施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的作用。拉动周边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构建六大商品集散中心。 规模与布局方向:近期商务办公、会展业、商业城、旅馆业规划用地规模控制在3250--4500公顷。其中:中心城区1250-1800公顷,塘沽城区160-200公顷;南翼大港城区及油田基地100-140公顷,北翼汉沽和宁河地区60-80公顷;北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武清城区160-180公顷,北辰地区100-150公顷;西部杨柳青30-40公顷;中心城区到塘沽城区之间海河两岸地区主要包括空港保税加工区、东丽开发区、东丽湖、开发区西区、华明镇和海河下游工业区,土地利用规模1150-1700公顷;其它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静海40-50公顷,宝坻40-60公顷,蓟县80-100公顷。近期商务办公、商业、旅馆业用地的利用以海河两岸地区为主发展服务业,在全市建设专业性批发市场,主要集中在对外交通的出入口地区。重点建设项目包括西站物流中心、唐口物流中心、天津市会展中心、开发区会展中心、北辰物流中心和北辰家世界物流中心等项目。 3.其它招标拍卖用地

根据市场需要,除上述招标拍卖用地以外,近期需要招标拍卖的其它用地主要包括加油站用地和城区的停车场用地。用地规模200-300公顷。 4.产业用地

规模与布局方向:近期大型产业(主要指工业)规划用地规模控制在25200--33200公顷。其中:中心城区1200-1300公顷,塘沽城区5500-6800公顷;南翼大港城区及油田基地400-600公顷,北翼汉沽和宁河地区为1500-1700公顷,北部武清城区1800-2000公顷,北辰地区900-1300公顷;西部地区包括杨柳青、辛口镇、中北镇、张窝和王庆坨等为1000-1200公顷;中心城区到塘沽城区之间海河两岸地区主要包括空港物流加工区、东丽开发区、东丽湖、开发区西区、华明镇和海河下游工业区,用地规模9000-13000公顷;其它地区主要包括静海1500-1800公顷,宝坻2000-2700公顷,蓟县600-800公顷。主要包括中心城区都市工业园区、外围组团、外围高新技术产业区、天津港、空港

物流加工区、开发区西区、临港工业区、港口贸易经济区和重点中心城镇的建设项目用地。按照集约利用土地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统一规划布局,适当控制乡、镇、村分散工业开发小区的建设,集中于乡镇工业园区。 3.2.4.3 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建设用地

规模与布局方向:近期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建设规划用地规模控制在280--350公顷。其中:中心城区80-100公顷,塘沽城区40-50公顷;南翼大港城区及油田基地、北翼汉沽和宁河芦台地区、北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心城区到塘沽城区之间海河两岸地区,用地规模80-100公顷;其它地区包括静海、宝坻和蓟县城区,用地控制80-100公顷。

第四章 近期建设专项规划

第一节 道路交通建设规划

4.1.1 道路交通建设目标

4.1.1.1 基本建成以京津\"双中心\"交通枢纽为布局结构的综合运输体系。

4.1.1.2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速建设轨道交通和快速通道,构建以常规公交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层次城市客运体系。 4.1.2 对外交通建设规划

4.1.2.1 港口。到200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将分别达到1.95亿吨和650万标准箱。建设重点主要包括东突堤北侧改扩建集装箱码头工程、20万吨级航道工程、大型原油码头、南疆20万吨级通用散货泊位、北大防波堤工程、南疆散货物流中心、集装箱物流中心、北疆港池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南疆12号20万吨级专业化散货泊位、北港池集装箱码头二期和外海20-30万吨级原油码头十大工程。除此以外,还必须加快

港外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建成与天津港现代化国际大港相适应的、完备的集疏运体系。 4.1.2.2 铁路重点工程项目包括建设京津塘城际客运专线、津秦城际客运专线、黄万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地方铁路改扩建工程项目、津霸线至周芦线联络线项目、蓟港铁路扩能工程和京沪线电气化改造以及京山线电气化改造等项目。研究天津港通往西部的通道建设。4.1.2.3 公路建设\"高速公路骨架、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三个层次的路网,初步实现\"15,60,90\"的时空通达目标。重点工程包括建设京津第二高速公路、丹拉支线、津蓟、津晋、京沪、国道112线天津段等高速公路,建设中心城区外围公路环外环和高速公路环线等。

4.1.2.4 继续实施天津市政府和交通部联合批准的天津公路主枢纽布局规划中的项目,实现和全国公路运输联网。

4.1.2.5 建设国际旅客辅助枢纽和货运中枢相结合的大型国际机场。2005年新建10万平方米侯机楼,新建一条跑道,年吞吐能力达到1500万人次,货邮量吞吐能力达到65万吨。机场用地面积将从目前6.5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平方公里。 4.1.3 城市道路交通建设规划

4.1.3.1地铁一号线、津滨快轨已进入工程实施阶段,预计2005年底1号线建成通车,2006年津滨快轨延伸至中心广场,形成中心城区南北客运主干线和连接津滨间的快速通道。2007年前全线建设2号线、3号线,建成中心城区内轨道系统主骨架,并进行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4.1.3.2 2007年基本建成\"两环、两横、两纵、两条连络线\"的快速路系统,快速路总规模216公里(包括外环线)。快速路的建设从新快速环作为起步工程,到2007年完成145公里快速路网建设。

4.1.3.3 2007年前全面完成海河两岸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4.1.3.4 整合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道路交通联系,改造津塘公路、津汉公路、津沽公路等道路为市区道路。

4.1.3.5 中心城区主要道路、桥梁包括打通新通道43处;疏通咽喉路段12处;交叉口渠化、横断面改造28项;人行过街通道8处;社会停车场13处(各类建设项目均需按新制定的《天津市各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标准》配套建设停车场)。

4.1.3.6 塘沽城区完成环线、滨海大道以及轻轨建设项目。

4.1.3.7 理顺公交线网结构,为全面实施线网优化打下基础,配套建设公交枢纽,继续结合道路改造实施干道沿线非港湾式公交车站改造工程等。

第二节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规划

4.2.1 水源工程规划

4.2.1.1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作为继引滦工程之后天津城市供水的第二水源;合理利用当地地表水资源;合理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改善地下水环境;开发利用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再生水资源;发挥区域水资源优势,基本解决本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国家安排,实施南水北调的有关工程,规划建设相应水库及输水配套等工程;实施北水南调东线工程、中小型蓄水工程;有计划地开发北部全淡水区地下水和中南部浅层淡水及微咸水,完成西龙虎峪、宁河北、武清北地下水源地的开发建设;在滨海地区,充分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新建和扩建大港、塘沽、汉沽、开发区海水利用工程;建设再生水回用农业、工业、市政等用水工程。

4.2.1.2 \"引滦入津\"是目前天津城市供水比较稳定、可靠的供水工程,为了保障城市安全供水,充分发挥工程效益,需要对该工程进行完善配套。完成天津市引滦入津水源保护工程及完善配套工程,防治饮用水源水质恶化;建设尔王庄至市区输水暗渠、尔王庄水库增容扩建工程。

4.2.1.3 节水工程以科技为先导,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节水型服务业,积极开发再生水资源和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扩大使用范围,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做好水环境的保护工作,把天津市建设成为节水型城市。重点实施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农业节水工程。 4.2.2 供水工程建设规划

4.2.2.1 完成新开河水厂、芥园水厂、凌庄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以及水厂排水、排泥工程。

4.2.2.2 新建崔家码头水厂、改造芥园水厂。

4.2.2.3 配合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的进程,建设输配水管网工程。

4.2.2.4 建设市区水厂向杨柳青、东丽区、东丽湖、静海、辛口、王稳庄等地区供水工程。

4.2.2.5 宜兴埠水源泵站-西河沉淀池Φ2500水源管道复线工程和新开河水厂第四干管工程的北段工程。

4.2.2.6 建设引滦入汉二期工程。扩建塘沽水源四厂、五厂。建设大港水厂、油田水厂扩建工程。建设开发区水厂扩建工程。新建临港工业区水厂。

4.2.2.7 配合新建、扩建水厂、新区开发及旧区改造,建设相应的水源管道及输配水管网工程等。

4.2.3 排水工程建设规划

4.2.3.1 建成区补缺配套,包括东南郊一带排水、程林庄上杭路一带排水、复康路以南排水等。

4.2.3.2 污水、污泥处理厂工程,包括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扩建,新建咸阳路污水处理厂、北仓污水处理厂、双林污水处理厂,新建东郊污泥处置场。

4.2.3.3 二级河道治理工程,重点治理大沽排污河、外环河、月牙河、四化河、陈台子排水河、北塘排水河、护仓河、长泰河、南运河等,治理后的二级河道与一级河道贯通,提高河湖水系的景观和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及雨、洪水调控功能。

4.2.3.4 结合旧区改造,同步完成排水配套工程,主要涉及南市片、城厢片、西于庄片等;配合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的进程,对两岸合流制排水系统采取科学、合理的改造措施以减轻对海河的污染。积水点改造工程,重点改造旱桥西站一带和西南楼地区。 4.2.3.5 污水处理厂处理水再利用工程,包括纪庄子、咸阳路、东丽、北仓、双林污水处理厂污水再生回用工程、瑞景居住区污水再生回用工程等。污水再生回用工程用于生态景观、绿化环保、工业循环用水等。

4.2.3.6 结合新区建设完成排水配套工程,主要涉及梅江居住区、万松居住区、西横堤居住区等。

4.2.3.7 建设塘沽、汉沽、保税区、大港、大港油田污水处理厂。

4.2.3.8 在新四区及各区县,结合城市建设,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水再生回用工程及雨污水管道工程。

4.2.3.9 配合新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建设相应的污水再生回用工程及雨污水管道工程。 4.2.4 电力工程建设规划

4.2.4.1 结合迎奥运及天津市\"蓝天工程\"计划的实施,安排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改善城市环境项目5项。一是陈塘庄热电厂扩建一台100兆瓦供热机组,向市中心供热250万平方米,预计2004年投产;二是杨柳青电厂扩建2X300兆瓦,对外供热800万平方米,解决天津西部供热问题,预计2007年投产;三是军粮城电厂扩建2X300兆瓦,实现供热800万平方米,解决天津东部供热问题,预计\"十一五\"末期投产。\"十五\"期间进行项目的前期工作;四是天津市东北郊地区建设一座30万千瓦等级燃气热电厂,争取2010年以前开工,2010年或以后投产,解决天津市东北部热电联产空白区供热问题;五是北塘电厂30万千瓦燃气机组,2010年以后投产。

4.2.4.2 建设桃花寺抽水蓄能电站4台15万千瓦水力发电机组,在\"十五\"期间进行前期工作,\"十一五\"期间建设,\"十二五\"投产。

4.2.4.3 西电东送项目1项,山西神头二电厂二期2台50万千瓦燃煤机组计划2005、2006年投产。

4.2.4.4 大型火力发电项目主要包括大港电厂2台32万千瓦烧油机组改烧煤机组,2004、2005 年投产。大港二站2台100万千瓦机组,在\"十五\"期间进行前期工作,建设力争\"十一五\"期间建设,\"十二五\"投产。

4.2.4.5 500千伏电网近期建设主要包括2004年吴庄扩建一组500千伏主变,容量801兆伏安;2006年新建东郊站,投产一组500千伏主变,容量1000兆伏安。

4.2.4.6 220千伏电网近期建设主要包括扩建白庙、芥园道、屈店、昆纬路等10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建茶淀、潘庄、大孟庄、临港、大寺、胡张庄、延寿里、梅江、黄岩路、东兴(增兴窑)、西横堤、娄山道、复康路、空港物流、中心庄、开发新区、堤头、津南、万年桥、凌庄子等27座220千伏变电站。

4.2.4.7 近期新扩建110千伏项目28座:分别位于空港物流加工区、宁河任凤、开发西区、天津港、滨海中心庄等地区。同时配套建设35千伏变电站。

4.2.5 通信工程建设规划

4.2.5.1 天津电信市话程控交换扩容180万门,天津电信市话局房屋土建工程,天津电信市话管网及光纤传输网建设。

4.2.5.2 移动通讯局通讯网扩容工程,移动交换机扩容175万户,建设移动通讯局通讯网本地光缆传输系统。

4.2.5.3 联通GSM移动通信网扩容53万门,联通计划建设CDMA网络容量80万门。 4.2.5.4天津电信长途交换机扩容1.4万路端,天津电信数据网扩建1万端口,天津电信Internet/IP电话建设工程。 4.2.6 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规划

4.2.6.1 建设天津影视城(天津影视派拉蒙主题公园)、天津音像资料新馆、天津广播大厦、广播电视新闻中心二期工程、新建广播电视报社及印刷厂、天津影视制作基地等工程项目。

4.2.7 燃气工程建设规划

4.2.7.1 高压管线建设包括陕气二期、外环线北半环、滨海、静海、津汉公路、茶金路、杨村-宝坻等输气干线工程及用户支线工程。

4.2.7.2 储配站近期将陆续启动津东储配站、杨嘴等储配站,规划储气能力95万立方米。 4.2.7.3 结合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空港物流加工区等规划区的发展建设完善中压管道。

4.2.7.4 建设燃气区域冷热联供中心。

4.2.7.5 建设燃气调压站包括高-高压调压站4座、高-中压调压站25座、民用区域(中-低压)调压站100座。

4.2.7.6 建设燃气服务设施包括燃气分公司、营业所、服务站、客户服务中心、燃气管理培训中心、燃气调度集控中心、抢修基地等。

4.2.7.7 其它项目包括气源转换工程、蓝天工程、汽车加气站等。 4.2.8 供热工程建设规划

4.2.8.1 陈塘庄热电厂二期扩建和杨柳青热电厂的以大代小工程及军粮城电厂改造工程;现有热电厂联网工程;梅江西线供热工程。 4.2.8.2 新建、扩建大型区域锅炉房。 4.2.8.3 滨海新区新建、扩建锅炉房。

第三节 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规划

4.3.1 文化设施建设规划 4.3.1.1 重点建设海河文化带。

4.3.1.2 建设图书馆、音乐厅、博物馆、音像资料馆、艺术中心、地热中心、美术馆、歌剧院等文化设施。加快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建成市民文化广场、青少年宫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实施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第四工人文化宫。 4.3.1.3 建设完善社区文化设施 4.3.2 体育设施建设规划

4.3.2.1 建成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4.3.2.2 完善及扩建原有的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场、高尔夫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

4.3.2.3整合建设各类体育场馆。 4.3.3 医疗卫生设施建设规划

4.3.3.1 将医大总医院、一中心医院、中医学院一附院建成天津市三个医学中心,成为辐射我国北方,具有国际水平的设施完善、管理现代、服务一流的医学中心。 4.3.3.2 建设5个区域性医疗中心。根据我市市区新的规划布局,建设城东(三中心医院)、城西(人民医院)、城南(医大二院)、城北(四中心医院)和滨海新区(待定)5个区域性医疗中心。区域性医疗中心是具有较强技术优势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是规划区域内的医疗、教学、科研中心。

4.3.3.3 建设全国一流水平的5个诊疗中心:在中医一附院建设针灸中心、在肿瘤医院建设乳腺癌防治中心、在血液病医院建设血液病防治中心、在南开医院建设中西医结合胆胰病治疗中心、在一中心医院建设器官移植中心。

4.3.3.4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达标建设。加快建设9个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站。

4.3.3.5 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指挥系统,结合规划选址建设市级传染病医院。 4.3.4 教育科研设施建设规划

4.3.4.1 近期完善中心城区高教区,重点建设第三高教区的天津理工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积极建设滨海新区高教区。

4.3.4.2 中心城区第三高教区北侧用地发展天津市城建学院、天津农学院、中医学院、天津市招生考试中心。完善北侧的天津市城市建设学院、天津市招生考试中心,农学院北面的发展用地作为中医学院新校区。南侧用地作为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学院和天津工业大学三所院校新校区的发展用地。重点发展南侧的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学院和天津工业大学新校区。

4.3.4.3 建设塘沽高教区:塘沽分区位于塘沽区京津塘高速公路南侧、津滨高速公路北侧,紧临塘沽城区是今后天津市普通高等教育东移的重点发展区。充分依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港、滨海新区的优势,积极发展滨海新区高教区。规划主要作为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和新建院校发展用地,形成重点大学为主,理、工、文、经济、外贸等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区。

4.3.4.4 建设大港教育园区和宝坻教育基地。

4.3.4.5 重点对中小学用地布局与规模进行调整。建成南开中学、耀华中学等第一批示范校。加快建设河西第四中学、河东四十五中学、民族中学等第二批示范校。在全市建设一批模范小学。

第四节 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4.4.1 总体布局与指导思想

4.4.1.1 构建以中心城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为核心,北部蓟县京津\"后花园\",永潮湿地生态保护区、大团湿地生态保护区,东部沿海古海岸、滩涂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4.4.1.2 在城市的发展中求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推陈出新,形成新时期城市文化特色,把天津建成现代化国际历史文化名城。

4.4.1.3 重点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和有特色的历史街区,继续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 4.4.1.4 注重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4.4.1.5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4.4.2 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划

4.4.2.1 在中心城区内划出15个风貌保护(街)区,并分别提出保护要求,划定保护范围。保护区总面积949.4公顷。 4.4.2.2 近期保护具体措施与政策

1、初步形成国家、市、区县三级文物保护体系。

2、规划确定近期内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上文物保护、地下考古发掘、博物馆事业发展、文物市场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3、调查登记我市文物古迹的保存状况。

4、初步建立文物法规体系。要陆续制定和颁布实施《天津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天津市馆藏文物管理规定》、《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巡视检查报告制度暂行规定》、《天津市文物建筑修缮工程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为本市文物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5、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

6、不断加大文物建筑保护和修缮力度。对文物保护单位内居民分别实施搬迁、环

境整治和文物建筑修缮工程。并对濒危文物保护建筑进行抢险、修缮工作,确保无险情,无重大隐患。

7、成片保护文化保护区和埋藏区。

8、进一步发展文物监管物品市场和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

9、完成由十五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为主体的历史风貌保护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4.2.3 历史风貌保护区一览表详见说明。 4.4.3 主要文物保护单位

4.4.3.1 天津市域范围内登记在册的全国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2处,文物点299处,合计517处。近期完成国家级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其中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要完成50%。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物保护政策,探索与危旧房改造结合、产权置换、使用单位及居民参与等新的方式,拓宽保护途径。

4.4.3.2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序号 1 2 3 名称 独乐寺 大沽口炮台 望海楼教堂 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 时代 辽 1858-1900 年 1870-1900 年 地址 蓟县城内西大街 塘沽区大沽口海河南岸 河北区狮子林桥口 红桥区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 18 号 建设时间 2003 年 2003 年 2003 年 4 1900 年 2003 年 5 南开学校旧址 1913-1917 年 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 广东会馆 天津劝业场 南开区南开四马路 2004 年 6 清末至民国 和平区解放北路 199 号 2003 年 7 8

清 1928 年 南开区南门里大街 和平区和平路 290 号 2004 年 2004 年 4.4.3.3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详见说明。 4.4.4 自然保护区规划

4.4.4.1 天津市现有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市级自然保护区,三个区县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到2007年,建设蓟县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宝坻青龙湾固沙林自然保护区,并扩大八仙山自然保护区和盘山自然保护区的规模。 4.4.4.2 天津市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和森林公园近期建设项目一览表详见说明。 4.4.5 湿地保护规划

4.4.5.1 根据现状特点和规模,湿地保护级别划分为三级,一级保护湿地主要指具有突出特色和规模较大的成片湿地、输水河道和泄洪河道,二级湿地主要指各区县中型水库和排沥河道和重点湿地附近的水面,三级保护湿地主要指小型人工湿地。一级保护湿地主要有:于桥水库;七里海;东丽湖;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天津大港古泻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二级保护湿地主要有:大黄铺苇区;尔王庄水库;黄港一库;黄港二库;北塘水库;营城水库;鸭淀水库;八里台水库;官港湖;钱圈水库;沙井子水库;李二湾水库。另外,重点湿地附近的水面也确定为二级湿地。其余为三级保护湿地。

4.4.5.2 湿地保护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4.4.5.3 河道两侧保护区范围为:行洪河道和饮水河道两侧控制宽度各为500米。排沥河道两侧控制宽度各为200米。

4.4.5.4 湿地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

1.七里海湿地

为使七里海湿地恢复原有特色,发挥其特有的职能,到2005年,重点恢复建设西七里海湿地部分,将其建成原始生态区,保持原始风貌,内部不搞建设,外部建设环海简易公路,在封闭性管理不破坏原始风貌的条件下,适度发展旅游设施。与此同时,完成保护区湿地资源的调查、整理等工作,为建设生态环境教育培训基地奠定基础。 2006至2010年,完善西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区各项设施建设,恢复建设东七里海湿地,规划期末,七里海湿地将建成国际海洋与地质学术交流的基地、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洋地质科研基地、湿地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基地和生态旅游度假区。 2.团泊湖湿地及鸟类自然保护区

到2005年,健全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基本完成保护区管理及保护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管理、设施和设备,制定保护区管理条例、法规,培养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初步建成全市鸟类繁育、孵化基地。

2006至2010年,全部实现规划目标,建成集保护、科研、宣教、游览为一体的天津及华北地区鸟类保护基地。

为搞好鸟类保护和科研宣教工作,履行保护区工作职能,为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在实验区范围内建设珍禽孵化中心、救护基地、珍贵鱼种繁育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和基因库等。 3.于桥水库

到2005年,完成保护区管理机构及保护区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源保护机制,在严格保护原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制定该保护区的相关管理条例及法规。为保护水质不被污染,在缓冲区内严格控制建设并大量种植各种树种。2006至2010年,重点发展以淡水鱼类为主的养殖业。广阔的水域有利于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生长,是野生的野鸭、大雁、天鹅及各种鱼类和两栖动物的良库区。

4.天津大港古泻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到2005年,建立以北大港水库为中心,辐射官港森林公园、钱圈水库、沙井子水库的天津大港古泄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完善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各种法规,

以保证规划建设的实施。

2006至2010年,将李二湾水库划入保护区范围内,将天津大港古泄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研水平,增加对外交流,使之与国际接轨。

通过湿地保护规划,使大港古泄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形成集蓄水、渔业开发、芦苇生产、自然生态保护和旅游为一体的湿地生态系统。在重点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严禁建工厂,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使保护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5.东丽湖自然保护区

到2005年,东丽湖自然保护区需完善管理机构,制定保护区管理条例、法规,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开发一些与之相配套的旅游项目,使东丽湖自然保护区在近期内形成规模。

2006至2010年,加强旅游设施的开发建设,改善周围环境,在规划期内,将东丽湖自然保护区建成以养殖及水上活动为主、旅游服务设施相对齐全、市政配套设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 4.4.5.4 保护措施与政策

1.建立市级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

2.完成国家级以及市级保护区、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 3.编制保护规划、制订保护政策,并进行公示,扩大影响制约力;4.不断加大文物建筑保护和修缮力度。进行文物保护单位内居民搬迁、环境整治和文物建筑修缮等工程。并对濒危文物保护建筑进行抢险、修缮工作,确保无险情或重大隐患;

5、切实解决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投入问题,建立经费主渠道,增加政府投资力度; 6、建立保护区有效运营管理机构。

第五节 城市绿地与广场建设规划

4.5.1 近期建设规划目标

4.5.1.1 结合天津市委\"三步走\"战略和\"让天津绿起来\"的号召,我市确定了建设绿色天津的奋斗目标。到2007年,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在市中心区要进一步挖掘潜力,尤其要结合海河综合开发改造,二级河道综合治理,城市道路的新建、拓宽和改造,扩大绿地面积,提高绿化水平,形成新的绿色景观。区县政府所在地在新城区建设中,要留足绿化用地。力争使新城区的绿化覆盖率有一个较大提高。并坚持城市绿化和郊区造林双管齐下,确保绿化目标的完成。 4.5.2 规划总体布局

4.5.2.1 在整个市域范围内形成海、山、水、田、城相互协调的生态系统,构建以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大型公园为主体的生态空间构架。中心城区以八个风景区和外环绿化带、道路绿化带、河流两侧绿化带与城市文化广场绿化相结合,辅以建筑群的内部绿化,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2006年完成绿色家园工程。

4.5.2.2 中心城市外围建设城市生态保护圈;在中心城区西北建设防风林带,西南以水面、绿地和农田形成新鲜空气通道;在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以海河为风景轴线,外环线绿化带为生态调节区,各大型风景区和主要河道、道路干线绿化带为生态廊道,与多种类型公共绿地构成多功能立体化的绿地系统。形成由大地绿化、城镇绿化和庭园绿化所构成的点线面结合、高低错落的绿化网络,更好地发挥调节城市空气、温度,美化城市景观和提供娱乐、休闲综合场所的综合功效。 4.5.3 中心城区绿化工程

4.5.3.1 中心城区到2004年规划实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到2007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

4.5.3.2 公共绿地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友谊广场和\"二园四区\"绿化工程。即建设植物园、靶档公园,以及梅江南、侯台、柳林、屈家淀四个风景区。 4.5.3.3 重点建设市民广场及沿海河两岸绿地、广场工程。

4.5.3.4 道路系统绿化工程包括43条路沿线绿化,总长约171公里,沿线绿化面积约300公顷。主要是张贵庄路、普济河东道、卫国道、复康路、程林庄路、芥园西道。 4.5.3.5 河流系统绿化工程包括12条河流沿线绿化。 4.5.3.6 铁路沿线绿化工程包括64条铁路沿线绿化。

4.5.4 滨海新区绿化工程

4.5.4.1 在滨海新区建设森林公园、海河外滩花园广场、香蕉岛公园、响螺湾公园和滨海防护林工程。 4.5.5 区县绿化工程

4.5.5.1 到2004年,环外七个区规划绿地面积约371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约1224公顷,居住区绿化约126公顷。环外七个建成区绿化覆盖总面积约8096公顷,绿化覆盖率可达到35.18%。到2007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4.5.6 项目实施策略

4.5.6.1 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城市。

4.5.6.2 加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合理植物群落。 4.5.6.3 提高植物配置水平,体现城市地域人文特色。

4.5.6.4 市级重点项目以政府投资为主,采取土地租赁、划拨方式,组织实施开发。 4.5.6.5 区级绿地建设,采取区政府、企业、个人等多种投资、建设方式,区政府重点负责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化的建设;居住区绿化应由开发单位投资建设,对于住宅建筑已完成。但尚未实施环境建设的要按照规划,限期完成绿化建设。单位附属绿地,要由企事业单位本身完成。

第六节 城市环境建设规划

4.6.1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4.6.1.1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2005年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的天数大于80%。

4.6.1.2 水环境保护目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6%以上;2005年全市COD排放总量控制在16.0万吨,比2000年实际排放总量减少10%;2005年,总氮、总磷入海总量分别控制在1.54万吨和630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4%以上;国家考核的49个水质监测断面中,33个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功能类别标准; 做好南水北调沿线区域

的污染防治工作; 有效削减入海河流、 直排口、城市混合排放口的污染物入海总量,COD入海总量控制在16万吨; 建立近岸海域船舶溢油应急处理系统;初步建成沿海防护林体系;初步控制近岸海域环境严重污染和滨海地区生态破坏的趋势,并要求所有污染源必须实现全面达标排放。

4.6.1.3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目标:200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垃圾袋装化覆盖率达80%。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控制在15万吨,比2000年实际排放量减少10%。 4.6.1.4 声环境保护目标:中心市区区域环境噪声不超过55分贝(A),交通噪声干线不超过68.5分贝(A);滨海新区区域环境噪声不超过57分贝(A),交通噪声不超过68分贝(A)。城市区域噪声达标区面积覆盖率达到70%以上,基本解决固定声源扰民问题。 4.6.1.5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农村森林覆盖率达到17.6%;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44673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2.13%;建设生态示范区(县)4个,创建生态乡(镇)5个,生态村50个;创建环保模范城镇10个;建设农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1个。

4.6.1.6 污染控制与城市环境建设目标:全市热化率大于75%;全市居民燃气气化率大于95%(中心城区居民燃气气化率大于98%);建成区雨水管道服务率大于58%,建成区污水管道服务率大于67%;汽车尾气达标率大于85%。 4.6.2 城市整片街区近期综合整治规划

4.6.2.1 推广\"五大道\"模式,按街区进行整体环境营造设计,有计划地进行各类重点街区的综合整治,实施\"标志街区\"工程和\"花园街区\"工程;如天津礼堂街区、泛五大道街区、小白楼街区、水上公园街区、海河节点各街区、各区重点街区等。 4.6.3 河湖水系近期建设规划

4.6.3.1 中心城区2003年治理月牙河(二期工程)、四化河。 4.6.3.2 2003至2004年治理北塘排污河、外环河和陈台子排污河。

4.6.3.3 2003至2005年治理护仓河、永定新河、海河干流、独流减河、蓟运河。 4.6.3.4 2005至2007年重点治理大沽排污河、长泰河、南运河、潮白新河和北运河等河道。

4.6.3.5 到2007年底,完成中心城区内的一级河道、二级河道、污水河道和农业排灌河道全部治理工程。 4.6.4 市容环境秩序整治

4.6.4.1 2003至2007年,安排整治、建设项目5项:建设24处综合执法中队管理用房、城市环境秩序管理指挥系统;对中心城区内铁路沿线客运线42公里,货运线34.2公里环境秩序综合治理;围绕入市口、14条放射线结合部地区20处点位进行综合治理。 4.6.5 夜景灯光工程规划

4.6.5.1 近期夜景灯光建设重点是构筑水绕城转景观体系;平面夜景灯光景观体系;立体夜景灯光景观体系;风貌建筑夜景灯光景观体系等。

4.6.5.2 近期建设项目有海河风景轴线夜景灯光建设;天塔观景平台等6大景区夜景灯光建设。

4.6.6 综合环境管理

4.6.6.1 2003至2007年环境景观建设项目有9项。中心城区内150条主干道路,15片重点繁华地区,14条放射线两侧建筑综合整修;南半环、西北半环等快速路两侧建筑综合整修;风貌保护区一些标志性建筑综合整修;地铁1、2、3号线和轻轨两侧建筑物综合整修;外环线以内76公里铁路沿线两侧建筑立面综合整修;海河开发范围内道路两侧建筑物综合整修;二级河道两侧建筑进行综合整修;体育中心10平方公里以内建筑物综合整修;对拓宽道路卡口改造两侧建筑物综合整修。 4.6.6.2 加强管理体制的建设,完善相应的法规的修订工作。

第七节 城市环卫设施建设规划

4.7.1 近期建设规划目标

4.7.1.1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道路机扫率达到60%;垃圾压缩运输率达到90%;道路面积水洗率达到60%;公厕水冲率达到95%。

4.7.1.2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建筑渣土填埋场、西三合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临

时卸地关闭修复工程。小淀垃圾处理场、贯庄垃圾处理场(二期)、双港垃圾焚烧发电厂、青光垃圾综合处理场、徐庄垃圾中转站;更新购置环卫专用车辆;新建、改建公厕;更新购置废物箱和环卫班队点等。

第八节 城市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规划

4.8.1 防震减灾工程建设规划

4.8.1.1 近期主要完成重点工程的抗震加固,基本消除生命线系统要害部门、重点工矿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灾害隐患。同时完善与防震减灾工作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地下隐伏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分工作,不断强化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结合绿化广场建设防震减灾疏散路线及场地,强化新建工程的抗震设计与施工管理,杜绝灾害隐患。 4.8.2 人防工程建设规划

4.8.2.1 在全市18个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规划完善建设人防指挥系统,在外围组团和中心城镇分别完善建设一处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以上的地下指挥所。 4.8.3 消防工程建设规划

4.8.3.1 近期规划建设消防站:中心城区20个,滨海城区8个,外围组团4个,县城根据其发展规模,按照城市消防标准设置。

4.8.3.2 塘沽城区、大港城区和杨村各建二级指挥中心1个,每个指挥中心配建1个急救中心、仓库及修理所,占地2公倾左右。 4.8.4 防洪工程建设规划

4.8.4.1 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以及水利部 《关于天津城市防洪规划的批复》(水规[1993]285号),天津市城市防洪标准2020年规划目标为200年一遇。 4.8.4.2 城市防洪规划区按200年一遇标准设防。

4.8.4.3 区县城区按50年一遇标准设防,根据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严格按照标准建设防洪设施。

第五章 近期建设项目整合与项目计划

第一节 项目整合

5.1.1 实施六大战略性\"聚焦\"工程 5.1.1.1 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 近期建设规划主要内容

1.中心城区内重点实施\"四路二桥一线\"工程,同时启动中心城区内海河沿线地块的开发建设。

(1)四路:五马路-三条石横街、海河东路、海河西路和台儿庄路; (2)二桥:慈海桥和大沽桥; (3)一线:津滨轻轨二期工程;

2.到2007年中心城区内海河两岸十大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水体治理工程、环境艺术工程、通航工程、公共建筑工程、整修工程、堤岸工程、灯光工程和绿化工程)建设初具规模,海河两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基本完成。

3.2004年开始进行海河下游两岸综合开发改造,重点建设两岸基础设施。 5.1.1.2 海洋经济与滨海新区建设 九大重点工程群 1.天津港十大建设工程; 2.港口贸易经济区建设工程; 3.开发区西区建设工程; 4.空港物流加工区建设工程; 5.疏港通道和海滨大道建设工程; 6.临港工业区以及90万吨乙烯建设工程;

7.北洋舰船主题公园建设工程; 8.海上新城起步建设工程; 9.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工程。 5.1.1.3 发展区县经济 近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1.重点建设各区县政府所在地城区,加快城镇体系建设,近期把各区县城区建成中等城市;

2.完善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体系;

3.建设各区县工业园区、公益性公共设施和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 4.加快\"迁村并点\"建设重点城镇,完成区县城区城中村改造。 5.1.1.4 \"三港、两高、两快\" 1.建设海港、空港和信息港。 2.建设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系统; 3.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与快速路网系统; 4.建设重点市政公用设施; 5.1.1.5 环境综合治理 1.完成环保创模工程;

2.完成绿色家园工程和建设园林城市目标;

3.完成夜景灯光、河道治理、环境秩序综合治理等工程; 5.1.1.6 京津联动

1.建设京津塘第二高速公路; 2.建设京津塘城际客运专线;

3.迎接奥运会,建设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4.建设区域性基础设施,基本建立市域城镇体系。

第二节 项目计划

5.2.1 项目计划

5.2.1.1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道路交通建设项目

近期计划:道路交通建设项目39大项,约580小项,投资约1100亿元;2003至2004年建设项目34大项,约280小项,投资约320亿元。

项目分布:以中心城区至塘沽城区为主。其中:中心城区投资约580亿元,占该项总投资52.7%;塘沽城区投资约220亿元,占该项总投资20%;两者合计占总投资72.7%。 年度计划:每年安排近100个项目,投资约320亿元。

建设要点:海河两岸32条路和12座桥,快速路系统,地铁2、3号线,环外环和港口设施等。

2.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

近期计划: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52大项,约220小项,投资约452亿元。 项目分布:以中心城区至塘沽城区为主,其它地区为辅。 年度计划:年均安排80项工程,投资约180亿元。

建设要点: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水源、供水 、排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燃气和供热八 大专项工程项目。其中:水源工程包括节水工程和开源工程等,投资约65亿元;供水工程投资约38亿元;排水工程投资约90亿元;电力工程投资约55亿元;通信工程投资约108亿元;广播电视工程投资约62亿元;燃气工程投资约34亿元和供热工程投资约22亿元。 5.2.1.2 公益性服务设施项目

1.2003至2007年新建项目85项,投资规模约162亿元。

2.2003至004年新建项目68项,投资规模约110亿元。 5.2.1.3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城市环境建设项目包括河湖水系、绿色家园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绿色家园工程(包括绿化广场),计划投资140亿元;

2.2003至2007年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项目29项,投资规模约20亿元; 3.2003至2004年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项目14项,投资规模约11亿元。 5.2.1.4 环境保护工程项目

1.2003至2005年,提出大气、水、海洋、固体废物、生态等环境保护及综合整治项目148项, 估算投资533亿元。

2.环卫工程设施建设项目13项,投资约13亿元。 5.2.1.5 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

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主要包括风貌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建设。2003至2007年保护与建设项目163项,投资规模约190亿元。 5.2.1.6 危旧房屋改造

市内六区危旧房屋经大规模改造后,零星小片危旧房屋占地面积1363公顷,未拆迁房屋占地面积941公顷,建筑面积约580万平方米,预计拆迁投资约250亿元。计划三年全部完成危旧房屋改造,年均拆迁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5.2.1.7 城市发展区建设项目82项,投资180亿元。 5.2.2 项目库

项目库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名称、选址意向、占地面积和实施计划等。详见下表示例:

天津市2003-2007年医疗卫生用地近期建设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选址意占地面积 实施计划 向 (公顷) (年限) 待定 6 2003 2004 备注 中医药研究院集团 安定医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心、预防医学研究所 天津医院 胸科医院 5.2.3 综合分析

待定 2 . 67 待定 2 . 71 2004 待定 6 . 67 待定 5 . 67 2004 2004 5.2.3.1 近期基础设施、公益性设施及保护类建设项目共1560项,投资约2950亿元。其中都市区建设项目1216项,占项目总数的78%,投资2680亿元,占总投资额的90%;城市发展区建设项目344项,占项目总数的22%,投资约295亿元,占总投资额的10%。 5.2.3.2 在近期投资建设的1560个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00项,投资1552亿元;公益性建设项目85项,投资162亿元;综合整治和保护性项目367项,投资900亿元。按投资方向分析可以看出,近期建设主要以基础设施、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为主,占全部投资项目的57%,占投资总额的58%。

第三节 城市建设年度计划

5.3.1 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5.3.1.1 基础设施及公益性公共设施项目用地 1.市政基础设施用地

根据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和发展方向,通过政府对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有效引

导城市的发展方向,调控房地产市场,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在550至880公顷。 (1)道路交通设施用地

供应总量及方向:2003至2004年,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用地总量控制在400至600公顷。主要建设南环渤海铁路津冀段、京沪高速铁路、南站异地兴建、津蓟高速公路、双港公路、机场扩建、天津港等一批重点工程。 (2)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供应总量及方向:2003至2004年,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在150至280公顷。主要建设引水工程、海水淡化水厂、临港工业区水厂、东郊污泥处置厂等重点工程。 2.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 (1)文教体卫设施用地

供应量及方向:2003至2004年,计划供应公益事业用地1200至1500公顷。主要建设项目包括:第三高教区、示范中学、塘沽高教区、派拉蒙主题公园等重点地区的建设项目。

(2)公共绿地及城市广场用地

供应总量及方向:2003至2004年,供应绿化用地总量控制在1800至2000公顷。继续建设外环线绿化带、卫南洼风景区、柳林风景区和侯台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区重大园林绿化建设工程。 5.3.1.2 商业类型项目用地 1.招标拍卖用地

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制定年度供应计划,逐步将政府储备的经营性用地投向房地产市场。近期政府投向市场的经营性用地年度总量控制在850至1350公顷。 (1) 商品住宅用地

供应总量及方向:2003至2004年,计划供应居住用地控制在800至1000公顷。主要发展中心城区外围地区居住区,包括空港物流加工区、东丽湖地区、组团地区的居住小区的建设。

(2) 商务办公、商业、旅馆业用地

供应总量及方向:2003至2004年,计划供应商务办公、会展业、商业城、旅馆业用地总量控制在250至460公顷。商务办公、商业、旅馆业用地的供应以海河两岸地区为主,市级专业性批发市场用地,重点集中在主要对外交通的出入口地区。 (3) 其他招标拍卖用地

根据市场需要,除上述招标拍卖用地以外,近期需要招标拍卖的其它用地主要包括加油站用地和旧城区的停车场用地,供地100至190公顷。 2.产业用地

供应量及方向:2003至2004年,大型产业用地计划控制在1800至2600公顷,主要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区、都市工业园区、天津港、空港物流加工区、开发区西区、临港工业区等重点工程。同时重点支持中心城镇的建设。 5.3.1.3 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建设用地

供应量及方向:2003至2004年,行政办公用地总量控制在60至80公顷。 5.3.2 海河两岸\"四二一六\"工程;

5.3.2.1 重点实施\"四路二桥一线\"工程,同时启动中心城区海河沿线地块的开发建设。 5.3.3 道路交通工程项目

5.3.3.1 新建和拓宽改造25条路和10座桥梁。改造中环线复康路、西湖道等15个路口、道路拓宽工程,拓宽改造张贵庄路、黑牛城道、昆仑路、金钟河大街、咸阳路、海河东路、海河西路和海河大桥、慈海桥、大沽桥、子牙河桥、金钟河大街立交桥。 5.3.3.2 续建地铁一号线,着手实施地铁二号线、三号线前期工作。

5.3.3.3 加快津蓟高速和丹拉公路支线天津南段的建设进度,年底达到通车条件。建设京沪正线(天津段)和津晋公路(天津西段)。 5.3.4 绿化工程

5.3.4.1 完成430万平方米的小区黄土不见天工程,新增绿化面积700万平方米,启动植物园和两个大型风景区的建设,建成堆山公园一期工程。 5.3.5 灯光工程

5.3.5.1 建成外环线路灯工程,全部完成三年路灯建设改造任务,对外环线以内的大型桥梁进行灯光装饰美化,完成中心城区夜景灯光\"双百工程\"及6大灯光景区建设任务等。

5.3.5.2 配合河道与道路景观工程,对月牙河二期、四化河两侧建筑、东南半环、张贵庄路、金钟河大街和芥园道两侧实施综合整修。 5.3.6 住宅建设工程

5.3.6.1 加快结构调整和住宅产业化步伐,保持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房地产施工面积1850万平方米以上,竣工面积700万平方米以上,拆除危陋房屋200万平方米以上。 5.3.7 市政公用工程

5.3.7.1 建设滨海、市区北半环天然气干线,静海天然气输配工程,更新改造燃气旧管网100公里。

5.3.7.2 续建并完成杨柳青、东丽湖、静海等自来水管线工程,更新自来水管网50公里。着手建设崔家码头水厂,改造芥园水厂,建设芥园、凌庄子、新开河3个自来水厂的污泥处理项目。建设东丽、咸阳路、北仓中水利用工程项目。

5.3.7.3 续建纪庄子、咸阳路和北仓3个污水处理厂。建设芥园西道、复康路以南和东南郊一带排水工程。

5.3.7.4 加快环境工程建设,建成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完成贯庄垃圾处理厂二期工程,基本建成静海、子牙环保产业园区第七类废物拆解基地,建设西三合垃圾填埋场。 5.3.7.5 完成月牙河二期改造和四化河、北塘排污河治理工程,按照通航要求改造8座二级河道上的桥梁,建设水上公园与天塔湖水面连通工程。

5.3.7.6 新增供热面积480万平方米,加大10吨以下燃煤锅炉的并网力度。

第六章 近期建设规划实施政策建议

6.1 制订天津区域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

6.1.1 整合京津都市圈中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和要素市场,明确将天津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特别是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工业研发制造中心和枢纽港口城市的发展目标。

6.1.2 近期优先进行中心城市区的一体化建设;外围地区重点发展武清、大港、宝坻、静海四个中心城市,整合芦台和汉沽两个城区,将蓟县城区发展成以旅游为特色的中等城市,基本建立市域城镇体系布局框架。 6.2 创新土地管理机制

6.2.1 土地管理要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逐步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土地供应实现从增量为主向盘活存量、控制增量的转变; 6.2.2 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土地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积极营造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市场环境,充分依靠市场机制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

6.2.3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

6.2.4 发挥土地综合效益,促进土地合理利用,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资源和资产保障。

6.3 制订建设投资政策

6.3.1 对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公共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应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大胆探索新型融资模式,加大利用国外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和国际直接融资的力度,建立投资基金和创业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向能源工程、污水处理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等投资,逐步建立起一个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投融资机制。 6.4 制订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6.4.1 建立健全保护法规体系,理顺关系,健全管理机构,严格审批手续程序,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完善规划体系,加强强制性规划内容及实施管理的力度。 6.5 制订\"区域导向型\"大都市交通与基础设施布局与实施政策

6.5.1 编制以中心城市为主体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制订相应的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发展政策,编制\"天津市道路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6.6 加强规划编制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近期建设规划实施跟踪研究机制

6.6.1 近期应尽快开展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天津城市规划编制体系,进一步明确天津城市发展方向、规划布局、建设时序以及空间开发政策,引导城市向轴向组团式发展。 6.6.2 确立近期建设规划的法律地位,使经过人民政府批准的近期建设规划成为各级政府、各部门与社会共同行动的纲领性政策文件。

6.6.3 加强近期建设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有序安排重大建设项目,通过用地总量的宏观调控引导与制约用地需求,合理调控城市的发展速度与方向,使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实施与管理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七章 附则

1.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项目库和规划图纸四部分组成,规划文本、项目库与规划图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本规划由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