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流的人格风范与艺术再现——魏了翁寿词述评
2021-04-22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28卷第4期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8月 Vo1.28,No.4 Journal of Xihua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s) Aug.2009 ・文学研究・ 和而不流的人格风范与艺术再现 ——魏了翁寿词述评 张帆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摘要:南宋理学大师魏了翁的寿词创作数量堪称历代词人寿词之最。对此,前人颇为不解。本文通过对魏 了翁生平的简要梳理及其寿词创作的分类研究,认为其寿词创作与其“和而不流”的君子风范、孝悌仁爱的理学精 神、积极有为的生命意识息息相关,既是魏了翁坚持守望儒家传统“以和为贵”的社会风尚的艺术再现,又是南宋文 人士大夫世俗生活的形象反映。 关键词:魏了翁;寿词;和而不流;人格风范;艺术再现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05(2009)04—0022—05 Personality Style and Art Reproduction with Harmony but Distinctness -Commentary on Wei Liaoweng’s Works of Longevity Blessing ZHANG Fan (School ofHumanities,Xihua Unwemi ̄,Chengdu,Sichuan,610039,China) Abstract:Southern Song Dynasty's Neo・・Confucianist Wei Haoweng created more works of longevity blessing than any other Ci writ・・ el-s,which left the previous researchers confused.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mentary summary of Wei Liaoweng's life,classiifes rosear- ches on his works of longeviyt blessing,and then proposes that his creation on works of longevity blessing is closely interrelated to his gentlemanly demeanor of harmony but distinctness,his Neo-Confucian spirit of filial piety and active Life Consciousness.It is not only the art reproduction of Wei Liaoweng's persistence of traditional Confucius social climate“Harmony is most precious”,but also the im- age reflection of scholar・bureaucrat’S everyday life in South Song. Key words:Wei Liaoweng;works of longevity blessing;harmony but distinctness;personality style;art reproduction 寿诗寿词的创作在我国虽然历史悠久,但因其 可以看到魏了翁的寿词主要有寿友、寿亲和自寿三 很强的针对性,内容终不外乎为寿主祝寿称颂、为生 大类,而这都体现了魏了翁的人格风范与其寿词创 13聚会增添喜庆的氛围,难免单调与重复。所以,一 作的密切联系。 般文人都无兴趣广泛涉猎,文学史上也少有佳作。 一、直朝立道与“和而不流’’的君子风 而南宋寿词仓q作之多,却是文学史上一道特殊的风 范——寿友词 景。南宋理学大师魏了翁现存词186首,寿词就有 生于四川蒲江的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101首,占全部词作的53.4%,对此,前人颇有微词, 也曾经是南宋后期政坛上比较重要的人物,为官直 李调元在《雨村词话》卷三中云:“宣和而后,士大夫 言敢谏。《宋史》本传载:“庆元五年,登进士第,时 争为献寿之词,连篇累牍,无谓极矣。吾蜀魏了翁华 方讳言道学,了翁策及之。”“韩佗胄用事,谋开边以 甫为宋名臣,乃词非寿不作,虽《花庵》选人数首,吾 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而魏了翁则主张内修 终不敢取。”¨¨ 巧为此,笔者将其词根据祝寿对象的 强国并大胆进言:“以至于策出,众大惊。”心]1踟不 不同做了一个大致的分类,从这种分类研究中我们 收稿日期:2009—01—02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魏了翁寿词”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07207019)。 作者简介:张帆(1955一),女。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第4期 张帆:和而不流的人格风范与艺术再现——魏了翁寿词述评 逢迎权奸、不与权奸为伍,也是魏了翁为官的原则, 《宋史》本传又载:后韩佗胄以误国诛,“朝廷收召诸 贤,了翁预焉,会史弥远人相专国事,了翁察其所为, 力辞召命,丁生父忧,解官心丧,筑室白鹤山 下……”[2】I嬲不与世沉浮是魏了翁的人格魅力, 但另一方面,一代大儒魏了翁又努力倡导理学的权 威,先秦儒家所积极倡导的“君子和而不流”-3 J1 的 人格精神,温柔敦厚的人生态度,也是他身体力行的 椿。用舍关时运,一片老臣心。 词中寿主刘光祖为宋代名臣,宁宗初年曾为御 史,与魏了翁相近的是刘光祖为官亦正派,前人对其 品格评价极高,《宋史》本传日:“刘光祖盛名与《涪 州学记》并传穹壤,世之人何惮而不为君子 也!”[2】卷3 刘光祖晚年退居蜀中,魏了翁为这位前 辈学者作了不少的寿词。宋人沈义父《乐府指迷》 说:“寿曲最难作,切宜戒‘寿酒’、‘寿香’、‘老人 理学风范。 首先是学术师承的多元化。魏了翁自幼研读 《二程遗书》、《伊川易传》,是程颢、程颐洛学的重要 传人,又长期在四川从事学术活动,深受苏洵、苏轼、 苏辙三父子蜀学的影响,以二程为代表的洛学以儒 家伦理为本位,三苏蜀学则更多地受到佛、道宗教思 想的影响,魏了翁则以理学思想为本吸取三苏的某 些思想。把蜀、洛两地的学术统一到孔孟儒学为本 源的义理之学的轨道上来,成了会同蜀、洛的代表人 物之一。其次是他不囿于门户之限的学术活动。与 魏了翁同时代的理学人物,大都为朱熹、陆九渊两家 的后学弟子,他们基本上是各自墨守师说,相互排斥 诋毁。就连与魏了翁齐名的理学大师真德秀,也是 严守朱熹门户。魏了翁对此则表现出平和、友善的 气度。他不但与朱熹后学辅广、李方子、度正、曹彦 约等人交往密切,与陆九渊后学陆持之、叶元老、袁 甫等人也有密切的联系与学术交往。其三是魏了翁 一生乐于会友,早在他26岁担任学官时,就“获四 方之士而取师友”。在四jiI做官期间,所到之处积 极从事讲学活动,广结天下文士,又分别在四川的蒲 江和当时的荆湖北路的靖州(今属湖南)创办了两 所著名的鹤山书院,授徒讲学著述,交游甚众。与巴 蜀及川籍学者如李心传、度正、范荪、宇文绍节、张忠 恕、虞刚简、刘光祖、李从周等人相互论学与交 往。 交游广自然唱酬无数,为朋友祝寿庆生创作 寿诗寿词自然也是其中的重要活动。因此,尽管南 宋为皇帝和达官贵人祝寿庆生活动频繁,寿圣寿官 词流行,在魏了翁101首寿词却基本没有寿圣词,也 很少对高官贵胄刻意谀美的寿官词,而大都为寿友 词。《鹤山集》中八首寿刘光祖词、五首寿李壁词以 及与其他朋友唱和的词作,都是他与志同道合的朋 友互通殷勤的心声。如《水调歌头・刘左史光祖生 日庆八十》: 山岳会元气,初度首王春。扶持许大穹壤, 全德付耆英。二万九千日力,四百八旬甲子,酿 此杰魁人。玉剑卧霜斗,金锁掣天扃。 学 宗师,人气脉,国精神。不应闲处袖手,试与入 经纶。磊落蟠溪感遇,迢递彭笺岁月,远到漆园 星’、‘千春’、‘百岁’之类,须打破旧曲规模,只形容 当人事业才能,隐然有祝颂之意方好。” 此词虽未 能完全免去祝寿称颂之俗,但他在词中对这位老者 颂扬的同时,还希望他像姜尚那样出任贤臣,像彭祖 那样高寿,像大椿那样常青,为国家苍生永保赤诚, 词人强烈的济世精神使其词格高出了流俗!又如 《水调歌头・李参政壁生日》: 宇宙一大物,掌握付诸人。人心不满方寸, 块北浩无垠。或者寒蝉自比,不尔秃犀贻笑,龊 龊竞何成?胡不引贤者,相与共弥纶。 未 如何,尝试使,问苍昊。四时迭起代谢,有屈岂 无伸。昨夜伶伦声里,一气排阴直上,阳德与时 新。道长自今日,持此庆生申。 这是为西蜀丹棱人李壁所作。李壁曾在开禧初 年奉旨出使金国,大义凛然,慷慨陈辞,不辱民族气 节,令金人叹服。次年,弹劾奸臣秦桧,讨伐金国奏 章被皇上获准,进阶权礼部尚书,后任参知政事兼同 知枢密院事。此词对李壁削秩罢祠之事深表不平, 但作者以天道周而复始、四时代谢的变易观念看待 政治命运并安慰友人,认为贤者亦有曲伸起伏。所 谓“伶伦”是传说中黄帝的乐官,曾制乐律,李壁生 日在十一月二十四日,阳气回升,词人用伶伦乐律含 蓄地暗示阴气排除,春回大地,预示政局将发生变 化,李壁有重新执政的希望,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 谊,又有对政局变化的期待,其境界自然也比一般寿 词庆生逸乐高出了许多。 除与刘光祖、李壁等至交以寿词互通情谊之外, 为其他朋友及其亲眷的庆生活动助兴添雅也是魏了 翁所擅,如《水调歌头・张致政口口生日》所描写的 寿筵场面:“一样金章紫服,一样朱颜绿发,翁季俨 相望。……玉生烟,兰竞秀,彩成行”;《临江仙・张 邛州师夔生日》:“浩荡春风生玉树,蒸成满院芬芳” 等等,看似俗气的喜庆描写,却是当时寿筵场面的真 实场景。还有如《水调歌头・杨崇庆熹生日》、《木 兰花慢・孙靖州应龙生日八月八日》、《水调歌头・ 赵运判师奶生日》、《鹧鸪天・靖州江通判埙生日》、 《水调歌头・吴制置猎生日》、《虞美人・邓悴子美 生日》等等,都真实地记录着他喜为同僚、朋友甚至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朋友亲眷作寿词的爱好,这些词虽非都是精品,但它 发挥着为朋友寿祝活动助兴添雅、聊佐清欢的娱乐 功能,也艺术地再现了词人“君子和而不流”,广泛 交游的精神风貌。 暮雨收尘马,薰风起箨龙。夜凉人锁武成 宫。却忆亲旁、寿饼荐油葱。 逐彩云东。 谁锡诗人类, 应唏颖谷封。儿行虽远母心通。触拨今宵、梦 二、孝悌仁爱的理学精神——寿亲词 除寿友词外,寿亲词在魏了翁寿词中也有不小 作者由自己过去为母亲献油葱寿饼,联想到 的比重,单是与“叔母”寿诞有关的词就有2O余首 之多,所谓“叔母”,其实是魏了翁的生母。 从这些 “纯孝”颖考叔为其母留肉羹,孝道与仁爱溢于言 表,正可谓“文皆是从道中流出”,“有那情性,方有 那词气声音”。 寿亲词中我们随处可以领悟到理学大师以孝悌仁爱 为核心的儒家风范。 魏了翁一生以推崇理学、树立理学权威为己任。 他不仅大力赞颂朱熹,称“朱子之功不在孟子下”, 将朱熹理学著作刊之于蜀,在家乡蒲江创建了著名 的鹤山书院,开门传授程朱理学,还坚持不懈地要求 统治者为理学祖师爷周敦颐、程颢、程颐赐爵进谥。 正因为魏了翁的一再奏请和朝臣真德秀等人的有力 支持,嘉定十三年(1220)宁宗准其奏,并向全国褒 扬了周、程开创理学的功绩,崇尚理学之风很快在全 国各地兴起。以理学形态出现的新儒学,不仅成为 南宋后期在意识形态中居于支配地位的官方哲学, 也一直为后世的统治阶级所尊崇。这虽然与魏了翁 等人的努力倡导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它自身的理论 价值,在于弘扬古代儒家精神,将它置于封建社会思 想界至高无上的位置,也是统治者稳定社会的政治 需要。如其中的“孝悌仁爱”既是传统儒家思想的 核心,又是南宋新理学努力倡导的社会风范。《中 庸》强调:“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 爱自己的亲 人是出发点,“爱亲则方其爱人”。以魏了翁为代表 的鹤山学派更是强调真知笃行互相促进,“交进互 益”。因此,在生活中努力践行“孝悌仁爱”的社会 风尚并有意识的文学创作也是魏了翁的一大特征。 在魏了翁101首寿词中基本没有寿圣词,也很少对 高官贵胄刻意的谀美,但有大量的寿亲词,从这些寿 亲词中我们不难看到理学家所追求的家族的和谐与 紊隋体验。如《小重山・叔母生日,每岁兄弟多以 校试,莫遂彩衣团栾之乐,今岁复尔,良以缺然,小词 寄五兄代劝》: 养得儿男百不中。年年随举子,踏春风。 寿觞庭院燕泥融。将雏处,长是半西东。 移孝便为忠。儿行虽在远,母心同。若将一念 答天公。归来拜,也胜橘双红。 这是嘉定十年三月,魏了翁生母(词题中的叔 母)谯氏生日,词人因校试缺席,专门写词为母亲祝 寿,并寄词给五兄,请他代自己为母亲敬酒,理学家 魏了翁对“孝”周到的礼数由此可见一斑。又如《南 柯子・即席次韵张太傅为叔母生日赋》: 值得注意的是,在魏了翁为生母而作的寿词中, 除为数不多的为母亲祈福祝寿外,更多的是记载母 亲生日时家族和朋友的聚会。如《水调歌头・叔母 生日同家人劝酒》、《小重山・叔母生日同官载酒用 去年词韵》、《谒金门・次韵虞万州刚筒以谒金门曲 为叔母寿》、《玉楼春・同官载酒为叔母寿次韵为谢 时自潼过遂》、《洞仙歌・和虞万州刚简所惠叔母生 日词韵》等等,都分别以一个个生活细节记载了词 人与家族的亲亲和睦、孝悌仁爱。更难能可贵的是 魏了翁不仅为母亲作了不少的寿词,在当时那个女 性社会地位普遍低下的大背景中,还有2首寿妻词 和l0首为朋友女眷所作的寿词,如《鹧鸪天・又次 韵为妇安人生日》、《念奴娇・刘左史光祖夫人生 日》、《临江仙・张静甫之母夫人生日》等等,在这些 为朋友亲眷所作的寿词中,也始终贯穿着孝悌仁爱 的理学精神。如《醉落魄・任隆庆之母正月十一日 生隆庆十三日生日》: 无边春色。试从汉谕堂边觅。儿前上寿孙 扶掖。九十娘娘,身是五朝客。 眼前富贵 浑闲历。个中真乐天然的。儿孙强劝持余沥。 娘道休休,明日儿生日。 在对寿诞场景寻常文字的描绘中,充溢着儿子对 母亲真挚的孝顺之情,以及娘对儿无限的怜爱。这些 生动鲜活母慈子孝的生活画面,不是比生硬的伦理道 德说教更有感染力吗?从这个意义上讲,努力倡导理 学精神并强调真知笃行互相促进的魏了翁有意识地 大量创作寿词的动机就应该是不言自喻的了。 三、积极有为的生命意识与行藏在我的 达观统一——自寿词 魏了翁寿词的第三大类是自寿词。虽然词人作 自寿词在南宋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但魏了翁有自 寿词15首,其数量也是两宋词人中最多的。在这些 自寿词中,我们仍能读出作者积极有为的生命意识 与“和而不流”的辩证统一。 魏了翁走的也是一条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文人之 路。其生平事迹大致为:少好学习,为后来的发展打 下了坚实的思想与文学基础。年十五著《韩愈论》, 第4期 张帆:和而不流的人格风范与艺术再现——魏了翁寿词述评 二十二岁(宁宗庆元五年)登进士第,授剑南西川节 度判官厅公事。开禧初,以武学博士对策谏开边事, 御史徐相劾其狂妄,遂辞去。筑室白鹤山下,聚徒讲 学。嘉定四年(1211)擢潼川路提点刑狱,十年迁直 秘阁,知泸州、潼JlI,十五年召入朝,为兵部郎中,兼 国史院编修,后二年迁秘书监。遭弹劾降三官。理 宗亲政,召还,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俄兼吏部尚 书。以资政殿学士致仕。此外,魏了翁一生著述丰 富,《宋史》本传谓“所著有《鹤山集》、《九经要义》、 《周易集义》、《易举隅》、《周礼并田园说》、《古今 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纵观其一生,既是 早年得志,又颇有政绩与学术造诣,但身处南宋偏安 王朝,又直言敢谏,也不乏仕途的坎坷与曲折。自我 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壮志难酬的矛盾在其寿词尤其是 自寿词中也有集中而明确的反映,归纳起来,大致有 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积极有为的生命意识与渴望建功立业的雄 心壮志,如《贺新郎・生日谢寓公载酒》: 只记年来时节。又三年、朱炜过了,恰如时 霎。独立薰风苍凉外,笑傍环湖花月。多少事、 欲拈还辍。扶木之阴三千丈,远茫茫、无计推华 发。容易过,三十八。 此身待向清尊说。 似江头、泛乎不系,扁舟一叶。将我东西南北 去,都任长年旋折。风不定、川云如撇。惟有君 恩浑未报,又故山、猿鹤催归切。将进酒,缓歌 阕。 岁月流逝,漂无定所,让人迷茫,但更令人忧虑 的却是君恩未报,壮志未酬。《满江红・和李参政 壁惠生日》也同样寄托了作者欲为国效力,又在深 层的岁月蹉跎的叹息中表现自我生命价值难以实现 的苦衷:“商古道,谁俦匹。评今士,谁钧敌。向平 舟问雁,久间霜翮。枰上举棋元不定,磨边旋蚁何曾 息。傥天公、有意要平治,饶华发。” 其次是对生命短促的感慨。茫芒宇宙与个人的 生命相比,人生何其短暂,然而脆弱的人心必须面对 寿命不永的现实。因此,生命苦短几乎成了历代文 人咏叹的常见主题,魏了翁诗词很少伤春悲秋,但个 人的生日正好为作者提供了一个审视自我生命价 值,为“自我身心内外”的矛盾提供一个展示与求得 平衡的机会。如《蝶恋花・和费五九丈口口见惠生 13韵》: 早岁腾身跻辇路。秋月春风,只作浑闲度。 手挟雷公驱电母,袖中双剑蛟龙舞。 如此 壮心空浪许。四十明朝,忍把流年数。又过一 番生日去,寿觞羞对亲朋举。 “手挟雷公驱电母,袖中双剑蛟龙舞。”词中对 自己的才华充满了高度自信,但四十年岁月似水, “如此壮心空浪许”!在至爱亲朋面前,词人一剖心 扉——“寿觞羞对亲朋举”!这沉痛的生命感慨既 是对个人的,也代表了南宋那个特定时代,身处半壁 江山的文人们共有的心态。《木兰花慢・生日谢寄 居见任官载酒三十七岁》亦有类似的感慨:“怕年来 年去,渐雅志、易华颠。叹梦里青藜,间边银信,望外 朱幡。”《南乡子・和黄侍郎畴若见贻生IS韵》更是 充满生命的落寞:“万里载浮名。忆昔从容下帝京。 冉冉七年如昨梦,分明。……细数当时同省士,皆 卿。落落韵阳独九龄。” 其三是超越世俗、行藏在我的达观与自适。一 个完美的人格是需要自省更是需要自我调适的,而 文人往往是在艺术与审美中完成的。所谓“兴于 诗,立于礼,成于乐”,人格才能完善。有关个人生 命价值的思考和人生的定位,更是每一个人和谐自 我内外与身心的重要因素,作为理学家的魏了翁,虽 不似李白苏轼那样乐观旷达,但也表现了他比较超 脱的人生境界和行藏在我的达观与自适。如《洞庭 春色・生日谢同官六月八日》: 四十之年,头颅如此,岂不自知。正东家尼 父,叹无闻日,鄹人孟子,不动心时。顾我未能 真自信,算三十九年浑是非。随禄仕,便加齐卿 相,于我何为。 人问郁蒸难耐,谁借我五万 蒲葵。上玉台百尺,天连野口,口楼千里,江射 晴晖。此意分明谁与会,但时把瑶笙和月吹。 吾归矣,有鸿相与和,鹤自由飞。 上片结句“随禄仕,便加齐卿相,于我何为。”有对功 名利禄的淡泊与轻视,才有“吾归矣,有鸿相与和, 鹤自由飞。”的向往,既是作者心向往之的境界,也 是魏了翁遭遇政界坎坷后在教学与学术研究中调适 自我的真实写照。 《满江红・和李提刑 见贻生13 韵》也有类似的心境:“宇宙中间,还独笑、谁疏谁 密。正从容行处,山停川溢。钟鼎勒铭模物象,山林 赐路开行荜。要不如、胸次只熙熙,无今昔。” 在为亲朋好友所作的寿词中,魏了翁也不时将 这种超然的心境传达给亲友。如《玉楼春・同官载 酒为叔母寿次韵为谢时自潼过遂》云:“人生岂必高 官贵。愿长对、诗书习气。”《满江红・李参政壁生 日》云“用舍行藏皆有命,时来将相还须做。且闲 中、袖手阅时人,摩今古。”《水调歌头・高嘉定生13 和所惠韵》云:“谁识书生心事,各要济时行已,肯顾 利名场。用我吾所欲,不用亦何伤。”等等都是在积 极用世的前提下保持着那份超然与洒脱。还有如 “佩珑璁,冠昱炝,组蝉联。眼前富贵余事,所乐不 存焉。闻道汉家子政,博考兰台载籍,胸次著千年。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篮 会有太一老,同结海山缘。”(《水调歌头・赵运判师 怪癖,也损害了词的艺术性。但总的说来,魏了翁的 奶生El》)华贵的配饰与不断的加冕,在词人看来都 不过“眼前富贵余事”,不是快乐的源泉,要象汉家 子政那样,博考兰台典籍,达到“胸次著千年”,与太 老,同结海山缘,才是理想的境界。词中让我们看 一到魏了翁对自我心性的修养已有历代儒者安贫乐道 的风范。另有如“富贵姑勿道,难得此芬芳。”(《水 调歌头-安大使丙生El》)等等都是在祝寿庆生的 寿词不仅传世最多,而且以艺术的形式从一个个细 节折射出词人在理学的孝悌仁爱中调适自己,在日 常生活中,在与同僚、朋友和亲人的祝寿庆生的活动 中,享受着世俗人生轻松惬意的乐趣;也形象地展示 着他坚持守望儒家传统的“以和为贵”的社会风尚 及君子“和而不流”的人格精神;通过这些寿词我们 还能够看到他周围的士人重要的生活侧面。就艺术 场合表现对功名富贵的超脱,既表现了他卓而不群、 而言,其存在是多元的,寿词尽管只是一个简单的祝 和而不流的人生境界,又使其词跳出了一般寿词喜 寿庆生活动的记载,词人却能在唱出友情、唱出和谐 庆与逢迎的窠臼。 的同时表现丰厚的含蕴,也是不容我们简单否定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魏了翁寿词的内容是复杂 的,作为南宋后期的政治家、理学家他也不得不应付 参考文献: 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不免对同仁、亲友称诩夸耀 [1]李调元.雨村词话[z]//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 溢美之词。甚至还有以经义人词的严重弊病,如 1986. 《木兰花慢・孙靖州应龙生日》中“数重卦三三,后 [2]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礼记・中庸[M]//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2. 天八八,来El千千。”《鹧鸪天・范静州(良辅)生El [4]彭东焕.魏了翁年谱[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十月二十一日。二十三日交十一月节》中的“三三 【5]张炎,沈义父.词源注・乐府指迷[M].夏承焘校注.北京:人 律瑁”、“九九玄经”,《临江仙・杜安人生日》中的 民文学出版社。1963. “)k/k.号佳辰”等等都受到前人指谪。此外,还有一 [6]谢桃坊.魏了翁词编年考[c]//国学研究第六卷.北京:北京大 些怪癖的文句出现在其寿词中,如《满江红・刘左 学出版社,1999. 史光祖生日正月十日》中云:“与我言兮虽我愿,不 [7]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8]黎靖德.朱子语类[M].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 吾以也吾常足。”《水调歌头・李提刑冲佑 生Et》 [责任编辑刘瑜] 云:“于公元只余事,所乐不存焉。”等等,不仅寓意 £ ’ , 口 ‘ ’ ~ 。, 0 ’ 、 (上接第l3页) 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得失是非焉有里碍。”-4j93 宋绍 影响。 昙《五家正宗赞》卷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尼姑无著 出家前,宗呆让她住在方丈,道颜予以指责。宗杲 参考文献: 说:“彼虽妇人,大有长处。”并逼道颜去见无著。道 [1](宋)释祖咏.大慧普觉禅师年谱[Z]//吴洪泽,尹波主编.宋 颜到帐前,见无著寸丝不持,仰卧于床,师指日:“者 人年谱丛刊(第七册).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这)里是什么去处?”著日:“三世诸佛、六代祖师、 [2]潘桂明.中国居士佛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天下老和尚,皆从此出!”师日:“还许老僧人否?”著 [3] (宋)绍隆.圆悟佛果禅师语录[g]//大正藏47册.台北:台湾 日:“者里不度驴度马。”道颜无语,悻悻而出。宗杲 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1990. 问他有何感受,道颜答:“珊瑚枕上两行泪,半是思 [4](宋)蕴闻.大慧普觉掸师语录[Z]//大正藏47册.台北:台湾 君半恨君。”宗杲说:“只者一转语,报佛恩足矣。”【9】 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1990. 在这里,宗杲并不在意无著一丝无挂是否有失礼义 [5] (宋)宗杲.宗门武库[g]//禅宗语录辑要.上海:上海古籍出 廉耻,他关心的是其弟子道颜面对这种世俗情况的 版社。1993. 反映。当道颜说出二句艳诗时,宗杲认为道颜已经 【6](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1984. 开悟了。可见在宗呆眼里,在世俗中是完全可以悟 [7] (宋)颐藏主.古尊宿语录卷I ̄I-.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住洞山语 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4. 道的。 [8](宋)延寿.宗镜录[z]//大正藏48册.台北:台湾财团法人佛 总之,宗杲深得克勤禅学思想真旨,着意加以革 陀教育基金会,1990. 新和发展。其倡导的士大夫禅学渗透到了社会生活 [9] (宋)绍昙.五家正宗赞卷二[z]//续藏经78册.上海:上海商 的各个方面,不仅对禅学普世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 务印书馆,1925. 用,而且对宋及宋以后士大夫的文化品格有巨大的 [责任编辑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