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1、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2、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
3、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涂鸦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4、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装饰、再现和表现三个阶段。
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3、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4、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5、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美术作品、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6、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发展和儿童美术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状况、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2、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后发展的目标。
3、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纯度、明度。
4、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黄色。
二、选择题:
1、美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弗兰兹•西泽克。
4、1923年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1、《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2、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三个阶段。 3、遮挡式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1、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对话。
2、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临摹画、命题画、意愿画。 3、命题画可分为物体画和情节画。 4、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完形性、主动性。
1、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点?(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2、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以下哪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感情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创造性成长、美感成长)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答:(1)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教育取向为主)
(2)美术取向为主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幼儿阶段是实施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答:(1)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常用的有图片,实物和师生具体操作的物质材料,如美术作品,实物教具,步骤图和示意图,演示和辅导等,还有电脑控制的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幻灯和摄像等。
(2)合理使用社会美术教育资源。各级举办的美术训练班,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环保等都可以作为资源积极使用。
3、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是什么?
答;一种倾向是重“艺”的美术教育。主要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授受式。另一种倾向是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身上,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1、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答: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简化,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全简洁的(或好的)的倾向。儿童画大多是二维的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以简洁为准。
2、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反应”说。
答:陈鹤琴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接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列举了许多事例来说明他的观点,例如小孩有时在户外看见一个只羊在草地上吃草或是一个个人牵着一头牛,回来后,他会把看到的画出来。图画是小孩子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因为他的词汇量很少,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他所看见的、所听见的以及他自己所想的。小孩子受了外界事物刺激,一定要反应,于是就用图画拉表达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这是小孩子喜欢画图的主要原因。
3、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
答: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认为有其合理之处。根据他的理论,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央视十分简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在早期,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在儿童知觉中,人体的各部分尚未分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所画的圆形的象征意义才越来越狭窄,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特定的还以。3-4岁的幼儿一般都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i些部位和器官,会在别人所画的人物中找出这些部位和器官。儿童会用圆形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的各个部位,类似“蝌蚪”的形状。
1、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
答:(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2、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原则。
答:(1)审美性原则。在教学中,应以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为主,应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应注意审美环境的创设,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和创
造,审美情感的陶冶等。
(2)创造性原则。在教学中,应发挥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以其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为主要目标。
(3)实践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3、简述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 答:幼儿命题画要有三个条件。
一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二是图画形象基本是画过的;
三是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4、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答: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 二是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和运用;
三是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1、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
答: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估。在评价方法上,我们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估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噶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幼儿,在幼儿面漆那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得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2、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应注意那些方面?
答:第一,幼儿画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幼儿的绘画能力要配合他的身心发展,两者才能得以平衡发展。
第 二 ,幼 儿 画 要 能 表 达 出 内 心 心 象 ,并 能 宣 泄 个 人 情 感 。 第 三 ,幼 儿 画 要 能 发 挥 幼 儿 的 个 性 ,要 有 自 我 的 表 现 。 第 四 ,幼 儿 画 要 能 表 现 出 绘 画 材 料 的 特 征 。 第 五 ,幼 儿 画 做 平 ,要 和 画 纸 的 大 小相称。
3、如何利用色彩的基本特点进行日常教学? 答:色 彩 都 有 其 色 相 、明 度 、纯 度 这 三 个 特 性 。色 相 就 是 色 彩 的 名 称 ,如 黄 色 、红 色 等 ;明 度 是 指 色彩的相对亮度;纯度是指色彩的相对纯净度。这种色彩的基本特性也就是涂料色彩的基本特性。像是幼儿首先是识别色彩喽,但是要求画面好看、色彩丰富就一定离不开对比色的运用,必须要控制好纯度。
四、论述题:
1、谈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答:(1)为学前儿童提高自我表达和交流的工具。顺应儿童,促进发展,注重过程,激发影响。在学习中让儿童自由流露,充分表达,得到熏陶。
(2)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去感受,形成表象,加工改造,融入想象,大胆创造。
(3)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引导儿童用手,眼,脑去想象,加工,理解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达,树立审美观点,丰富审美感情,发展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4)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美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的能力。美术教育能促使人全面,和谐的发展。
(5)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包含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影响作用。要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学前儿童术作品去影响社会文化氛围,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
2、试论当代美国及日本的儿童美术教育有何倾向?
答:美国的倾向:把艺术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认为艺术的益处,一在个人,二在社会,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创造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详细地阐述了这个观点。
日本的倾向:认为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活动,赋予幼儿自我表现以很高的价值,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具体表现在外在和内化来年两个不同的领域,应把培养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放在首位,注重选择是适应学前儿童心智横长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在造型表现上推行了一种基本的指导方法,分为形象思维,技巧运作和传达内心活动三个节。
1、试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
答: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包含八种: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博物学家智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其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语言智能,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智能的定义和评估必须情景化,也离不开文化背景,也有差异。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确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注重个性和法杖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尊重学生智能结构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2、试述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的特点。 答:儿童对色彩的选择是循序渐进的。3个 月 的 婴 儿 能 分 辨 红 ,黄 ,蓝 ,绿 等 4种基本色;3岁—4岁的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等6种颜色的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100%。在颜色的细微区别能力在4岁后逐渐发展。4岁前,幼儿可分辨基本色;4岁后,幼儿渐渐能区别颜色的深浅和色调倾向。 儿童对色彩的描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涂抹阶段。4岁前,儿童摆弄画笔,用颜色涂涂抹抹,幼儿在探索和认识色彩。初期一般单色,什么颜色都行;渐渐的,幼儿对一两种色彩产生了喜爱或讨厌的情感,开始跟更多地选用他们喜欢的色彩,而拒绝选用不喜欢的色
彩,画中出现的大都是是他们喜欢的色彩。
第二:装 饰 阶 段。经过第一阶段后,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于是,他们对色彩产生极大热情,喜欢的色彩随之增加。在他们喜欢的色彩中又扩充进了橙,粉,天蓝,草绿色等不喜欢的色彩也多起来,扩大到 深 蓝 ,棕 ,灰 ,土 黄 等 色 。他们画中的色彩也多起来了,幼 儿 把 自 己 认 识 和 掌 握 的 色 彩 到处运用,画面五彩缤纷,有了明显的装饰性。幼儿对色彩的美感取决于各种色彩的知觉特征与个人性格特 征 之 间 的 关 联 。他 们 喜 欢 比 较 温 暖 明 快 的 红 ,橙 ,黄 和 绿 ,而 不 喜 欢 黑 ,灰 ,棕 等 色 ,这与 幼 儿 活泼旺盛的生命力相一致。此时,也有的幼儿开始将色彩同他们对事物的情感联系起来。
第三:再现和表现阶段。大约在幼儿末期,一些幼儿有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例如:画熊猫有黑 和 白 色 ,画 小 鸡 用 黄 色 ,他 们 意 识 到 ,不 这 样 用 色 ,不 这 样 赋 色 ,就 画 不 像 了。同 时,并 不 影 响 表 现 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幼儿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赋色。
3、举例说明儿童画的透视及空间表现是如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答:幼儿在变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统 为 一 形 。最 初 ,幼 儿 画 出 的 形 象 不 但 方 向 感 差 ,而且 没 有 深 度 感 。幼儿观 察 事 物 后 ,再用与视觉感念等同的形状或线条将其再现。例如,用一个圆形代表人的头部,缺乏各个面的深度。
第二:正侧面同在。渐渐的,幼儿意识到了物体的各个面,希 望 画 得 更 完整 。于是,他 们 把 物 体 的 正 面 ,侧 面 ,甚 至 是 背 面 都 并 列 在 画 面 上 。这种方式虽然表现出物体的各个面,但形象的立体感含混不清。
第三:单一面。为了避免正侧面同在造成表现上的模糊性,最求明确性,幼儿开始放弃力求完整表现的企图,舍弃其他的面,只表现一个角度看物体时所见的单一面。例如,他们画的人物有各个形状的面,但是缺乏立体感。
第四,多面变形。这是幼儿尝试将前几个阶段的表现方式结合起来产生的。
1、你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
答: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作用:帮助低年龄段的幼儿了解和掌握归纳形体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图形表达能力,在临摹中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使幼儿更快地获得成就感。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的美 好 事 物 ,幼 儿 所 熟 悉 和 感 兴 趣 的 ,有 一 定 的 代 表 性 ,并 能 联 想 开 去 。方 法 :利 用 教 材,多 次 观 察,反复描绘,循序渐进。
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答: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以下几个层次:
描述阶段:对作品的第一形象是单纯的视觉快乐,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要做好准备工作,注 意 联 系 幼 儿 的 生 活 经 验 ,针 对 作 品 ,教 师 要 注 意 恰 当 描 述 ,对主题,形象,材料等方面作出较为详尽的描述,让幼儿充分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
形式分析阶段:引导幼儿分析视觉对象之间的关系。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对 称 ,均 衡 ,节 奏 ,韵 律 ,变 化 ,统 一 等 构 成 原 理 的 运 用。
引导幼儿探讨一件美术作所蕴涵的内在意义,帮助幼儿把握具象的艺术形式再
现的东西,或抽象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情感,情调,意义或意味。
评价阶段:评价美术作品不是重点,引导幼儿能够对优秀的美术作品说出自己的喜欢之处,或是吸收作品的某些方面,进行自己的创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