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汉诗中的认知转喻及其翻译

2021-01-26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3年第2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NO.2。2O13 (总第174期) Journal 0{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Total NO.174 古汉诗中的认知转喻及其翻译 武 宁 (遵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遵义563099) [摘 要] 转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普遍存在于诗歌语言之中。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转喻理 论出发,分析古汉诗中转喻的认知机制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强调译者应正确识别原诗中认知转喻机 制,成功传递其真正内涵,以便实现诗歌翻译的交际目的。 [关键词]认知转喻;古汉诗;翻译 [中图分类号]HO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31003—6121(2013)o2一o113一o3 转喻既是传统修辞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又是当今 性上的一种替代关系。源域之所以能够代替目标域, 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核心术语。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 是因为它代表了目标域的某一特征,一提及这一特 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现象,是人们感知事物,认识 征,听话人就能推断出源域的实际所指。E6] 世界,进行思考和推理的思维工具。[13翻译是一种认 二、古汉诗中的认知转喻与翻译 知活动,转喻翻译应该以转喻产生的认知理据及其意 (一)古汉诗中的认知转喻 义建构的认知机制分析为依归,进而运用相应的翻译 1.源域与目标域之间具有包含关系的转喻 策略。『2 本文试图在已有转喻翻译研究的基础上,从 源域为目标域的次域的转喻 这类转喻通常表 认知语言学转喻理论的角度探讨中国古诗词中的转 现为构成事物的某一部分、某种材料指代事物整体, 喻理解和翻译问题。 或某一事件的子事件指代整个事件以及范畴的成员 一、认知转喻 指代整个范畴等。例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转喻同隐喻一样,是人们重要的认知工具和思维 酒旗风。”(杜牧《江南春》)“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 模式。不过认知语言学家首先关注的是隐喻问题,对 山枉断肠。”(李白《清平调》)诗中的“酒旗”指的是酒 转喻的研究相对薄弱,直到上世纪9O年代末,转喻才 店门口悬挂着的旗子,用以替代酒店,源域“酒旗”为 开始真正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成为认知语言学关注的 目标域“酒店”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次域,这里用部分 焦点。转喻是用比较凸显的、易于感知的、容易辨认 指代整体。“红艳”指代“红色的牡丹花”,颜色只是 和记忆的部分替代整体或邻近部分,或以具有完形感 “花”这一范畴的特征之一,这里用范畴成员转指范畴 知的整体替代其他部分的认知过程。就认知转喻的 整体。 结构而言,可以从主域与次域、源域与目标域四个要 源域为目标域的主域的转喻 这类转喻由事物 素来分析其构成情况。L5 主域通常表现为一个矩阵域 整体转指事物的组成部分或构成材料,或者整个事件 (matrix domain),由多个次域构成,次域为主域的构 指代其子事件,以及范畴指代其成员等。例如,“寒雨 成部分。换言之,主域亦即“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 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次域则为“完形整体”的“部分”,主域和次域的关系也 渐》)“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0”(王维《过香积寺》) 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源域指用于指代的概念实 “吴”即古代的吴国,转指当时该国的地名“镇江”,此 体,目标域则是被指代的概念实体,从语言表达形式 处源域“吴国”为目标域“镇江”的主域。在构成转喻 上看,转喻的目标域从不出现。束定芳将源域和目标 中,物体也可以转指材料,用“钟”转指由钟这一物体 域分别称作喻体和本体,并指出转喻和隐喻的根本差 发出来的“钟声”,源域“钟”为目标域“钟声”的主域。 异,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存在某种相似关系,而 2.源域与目标域之间不具包含关系的转喻 转喻的源域(喻体)和目标域(本体)之间是基于相邻 这类转喻的源域与目标域之间互不包含,两者之 [收稿日期]2012一10—17 [作者简介] ̄(1980一),男,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言、文化与翻译研究。 2013年第2期 (总第174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O.2,2013 Total NO.174 间没有主次之分,没有整体与部分之分。目标域与源 域分别代表参与事件的各个方面或实体,包括参与事 件的参与者、工具、目的、原因、结果以及事件发生的 地点等,而这些实体之间相互转指就形成该类转喻。 例如,“木兰之橙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李白《江 上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前一句属于工具转喻, “玉箫金管”是乐器,替代吹奏玉箫金管的“歌妓”,此 处以工具转指使用工具的人。后一句用“杯”转指“杯 中的酒”,以容器替代容器里的内容,属于容器转喻。 转喻中的源域如“玉箫金管”、“杯”与其对应的目标域 “吹奏玉箫金管的歌妓”、“杯中的酒”之间不存在包含 关系,它们只是充当参与事件的各个实体。 (二)古汉诗中认知转喻的翻译策略 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 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过程,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 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中映射转述出来, 在译文中应着力传递原语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 和认知世界。[2 作为人类的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转 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中通过一个实体认知另 一相关实体的心理过程,由此,转喻的翻译就不能仅 仅停留在以传统修辞学为基础的语言符号的转换层 面,还应从认知的视角来探讨其产生的心理基础,译 者应根据转喻的心理运作机制确定相应的翻译策略。 1.以目标语中对应的源域翻译 人类的认知思维以及语言概念和意义的识解都 是来源于对客观外界的感知和经验,翻译是基于其上 的认知活动,也具有体验性。口 人类同处一个地球,具 有相同或相似的自然环境;同时人们的生理结构相 同,具有相同的感知器官,因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 验势必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这种现象在语言中的重 要体现就是不同语言之间往往存在相同或相似的转 喻表达方式,诗歌中的转喻表达也不例外。在古汉诗 转喻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直接运用目标语中对应转 喻的源域替换源语中转喻的源域,从而实现转喻认知 机制的对等激活。 例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译文.A lonely sail,a distant speck and the end of the skyey blue, And all one saw was the Yangtze River into the 一1 1 4一 heavens rolls.[ ] 例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 《将进酒》) 译文.A good life means enjoying it while you can’ And never facing the moon with your gold cup empty.[ ]。 例1用“帆”转指“船”,以部分代替整体,“帆”为 源域,而“船”为目标域。英语译文也采用与之相对应 的源域“sail”译出,转指英语中的目标域“boat”。例2 “樽”为转喻的源域,用以替代目标域“酒”,这是一个 容器转喻,以容器转指所装的内容。英语译文选择相 同的源域“cup”来替代目标域“wine”。这表明中西方 对这个转喻具有相同的认知方式,直接对译不会影响 目标语读者对译文的理解,译文读者也会产生与原文 读者相同的心理联想。 2.以原诗“源域+目标域”或“源域+注释”的移 植方式翻译 在古汉诗英译转换过程中,对于民族文化色彩较 浓的认知转喻,翻译时既要保留原文的民族文化特 征,又能为英语读者所理解,如采用直译的方式,英语 读者难以重构相似的转喻认知机制。遇到这种情况, 可以采用移植源语中的“源域+目标域”或“源域+注 释”的翻译策略,帮助译语读者理解原语中转喻的意 义。 例3.双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 《古柏行》) 译文.The smooth and hoary trunk is thick for forty arms to span around. Its dark green leaves wave in the sky two thou— sand feet beyond.[I5]‘ ’ 例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 龄《出塞》) 译文.If the Winged General of Dragon City were there, No Hu horse could ever cross Yinshan. Notas:the Winged General of Dragon City refers to Li Guang,a brilliant commander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I8] 例3以颜色转指树叶,转喻的源域为“黛色”,目 标域为“树叶”。英译文采用了“源域+目标域”(dark 2Ol3年第2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NO.2。2Ol3 (总第174期) 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Total NO.174 green+leaves)的翻译方式,便于译文读者理解原诗 替代“词人丈夫”,用“秦楼”指代“词人住所”。英译文 转喻的真正含义。例4用“龙城飞将”(李广)替代“骁 从整个译文的连贯呼应出发,直接译出转喻的目标 勇将领”,如不加注,英语读者很难理解中国古代文化 域,将“武陵人”译为“you”,“秦楼”译作“my bower”, 中的这一特有现象,为了避免译语读者因文化差异产 犹如跟离去的丈夫之间的心理对话,口吻亲切自然。 生误解,采用“源域+目标域”或“源域+注释”不失为 三、结语 一种有效的翻译手段,达到向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目 转喻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一种基本模式,也是诗 的。 歌语言的重要建构方式之一。在古汉诗英译转换过 3.舍弃源域,以原文目标域译出 程中,译者应正确识解原诗中认知转喻机制,同时考 作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产物之一,语言也具有 虑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成功传 主观性和差异性,不同民族,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文 递原诗转喻的真正内涵,从而实现诗歌翻译的交际目 化传统以及民族心理不同,语言表达也有较大差异。 的。 就诗歌中的认知转喻而言,汉语中的某些认知转喻在 [参考文献] 目的语中并没有对应的转喻表达形式。此时可以放 [1]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ea— 弃原诗中转喻的源域,直接将其目标域翻译出来。 go/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37—40. 例5.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沈俭 Ez]t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口].中国翻译,2005(5):17. 期《独不见》) E33张志慧.奥巴马获胜演讲中转喻的鳃读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 译,2009(2):52—55. 译文.In her room scented doth a young wife E4I邓国栋.转喻认知机制及其翻译策略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 dwell, 报,2007(1):75-77. Where swallows mate on beams of tortoise shel1. E51李勇忠.语言结构的转喻认知理据CJ].外国语,2005(6):41. 例6.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李清照《凤凰台 E6]束定芳.隐喻和换喻的差别与联系[J].外国语,2004(3):28. 上忆吹箫》) [73任治稷,余正.从诗到诗——中国古诗词英译[M].北京:外语 译文.Far,far away you pass your days,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My bower here is drowned in haze.[。] E8]韩启毅.汉英借代辞格的理解及翻译[J].襄樊学院学报,2000 (1):70. 例5中的“卢家少妇”为转指用法,并非实指诗中 [9]顾正阳.古诗词中借代辞格的英译l-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名叫莫愁的女子,而是用特定人物替代“年轻女子”。 2004(oo)1 211. 英译文直接将转喻的目标域“a young wife”译出,简 [责任编辑]琳莉 单明了,避免误解。例6中有两个转喻,以“武陵人” Metonymy in Chinese Ancient Poems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WU N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Guizhou Zunyi 563099,China) Abstract:As an key term and hot topic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t present time,metonymy,which also exists in poetic lan— guage,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gnitive and thinking mode.This paper aims to analyse metonymy operation in Chinese ancient poems and put forwar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metonymy theory of CL,claiming that it is important for translators to understand correctly and reproduce its really meaning in target poems to achieve the communica— tive purpose of poetry translation. Key words;metonymy;Chinese ancient poems;transl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