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与经济效益分析
2021-10-14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36卷,第4期 2 0 1 1年8月 公 路 工 程 Highway Engineering Vo1.36,No.4 Aug.,2 0 l 1 水泥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与经济效益分析 吴振亚,武和平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摘要]结合临长高速公路平江连接线改造工程,介绍了就地冷再生的施工技术原理和施工工艺,并分析了 水泥含量对基层强度的影响,最后还对经济效益进行了简单分析。结果表明,就地冷再生是一种非常适宜的道路 翻修改建方式。 [关键词]水泥就地冷再生;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U 416.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610(2011)04—0161—03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Cold In-Place Recycling Using Cement as Additive WU Zhenya.WU Heping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 nan 4101I4,China) [Key words]cold in—place recycling technology using cement as additive;asphalt pavement;con— struction technology;economic benefits 随着公路通车里程的逐渐增加和时间的推移, 我国早期建成的等级公路陆续进入大、中修期。传 统的铣刨再摊铺的方法,不仅造价昂贵,而且还会对 公路沿线的环境造成比较大的污染。而采用沥青再 生技术,可以利用旧路面材料,节约路用材料资源以 及减少大量废料的堆积。 改造工程来介绍冷再生的施工工艺。 2.1施工准备阶段 ①旧路面混合料分析。 在正式开工之前一般应选择100~300 m的路 段作为试验段,现场试验技术人员对破碎的混合料 做筛分试验,检查再生混合料的级配,确定是否符合 设计要求。如果级配不符合设计级配,应调整再生 机转子速度和行进速度,必要时应掺加新的骨料。 就本项目而言,选择100 m作为试验段,并对铣 1就地冷再生技术 就地冷再生技术就是在常温状态下利用冷再生 机将旧沥青路面和部分基层铣刨、破碎,通过对原有 骨料进行筛分试验确定是否需要添加新的骨料,然 后再加人一定比例的稳定剂和水充分拌合,最后碾 压成型作为新的基层或中、下面层的一种施工工艺。 刨料进行了筛分试验,筛分结果见表1。 表1 设计级配与级配范围 冷再生混合料层经过碾压达到设计压实度后, 必须进行养生后才能进行面层的摊铺。养生期由环 境温度、稳定剂种类等因素决定,水泥作为稳定剂的 情况下,一般养生7 d即可进行下道工序(面层摊 铺)施工,但需经过强度检验达到设计要求。 2 施工工艺 本文依托临(湘)长(沙)高速公路平江连接线 【收稿日期】2010-10-20 由表1可知本工程铣刨料的级配组成情况,满 足规范要求,因此无需添加新骨料。 水泥含量则应对混合料掺加不同剂量的水泥成 [作者简介】吴振亚(1987一),男,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路基路面研究。 l62 公路工程 36卷 型试件后,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 验规程>测定其7 d无侧限抗压强度来确定。 本项目采用水泥为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其 达不到设计要求。随着水泥添加量的增加,强度指 标呈线形增长;当水泥添加量达到5%以上时,混合 料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已达到设计要求。最终确 技术指标见表2。 定试验室最佳配合比为方案3,即水泥:铣刨料= 由表3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数据可知,水泥 5.5-100。 添加量为4.5%的冷再生混合料其无侧限抗压强度 表2 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指标 ②水泥摊铺。 对半幅路面进行再生施工要铣刨2次,第2次与第 预先撒布水泥应根据再生层的厚度和其含量来 1次重叠约0.2 m,以保证没有冷再生拌合遗漏。然 确定每平方米再生路面需要的水泥用量。此时应严 后,保湿稳压,平地机整平。 格控制交通,以免将撒布好的水泥带走影响水泥含 ②再生层整平碾压。 量以及造成的扬尘。水泥撤布完成后,原路面应无 在整平之前,采用振动压路机,前行时静压,后 空白地方,也元水泥集中地方。 退时强震,对冷再生机轮问松散的材料进行稳压,以 本工程以水泥为稳定剂,掺量5.5%,采用方格 达到相同的密度。随后采用平地机对冷再生混合料 网控制水泥用量,每格的宽度为4.6 nl,长度为 进行压实前整形。平地机跟随几名民工,对平地机 1.7 m,每格放四袋水泥,水泥摊铺用人工找平,保证 无法整平的部位进行人工整理。 水泥厚度均匀。 整平之后采用20 t单钢轮振动压路机低幅高 2.2冷再生施工阶段 频振动压实4遍,使再生后的路面下部结构密实。 ①基层冷再生破碎拌合。 最后采用18 t压路机对路面碾压4遍,使再生路面 对冷再生机进行设置,确定水的掺加量参数。 表面密实。此时采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密度,若未达 配备一名检测人员,随车检测铣刨深度和协调行进 到设计要求则继续碾压。 指挥。技术人员随车跟进,根据经验判断再生混合 ③养生。 料的含水量是否合适。工作时冷再生机至少配备2 冷再生层碾压检测合格后,采用养生膜进行覆 台洒水车保证拌合用水。在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停机 盖养生,水泥稳定剂再生养生期一般为7 d。养生 现象,若停机时间超过了水泥初凝时间,再生机再次 期间,设置道路标志、标牌等措施,除洒水车(限速 施工时,必须将整个再生机退至再生过的路段 30 kin/h)外严格断绝交通,以防车辆对再生层造成 1.5 in距离,并重新撒布水泥。 不必要的损坏。 考虑到水泥凝结时间的因素,每次再生长度不 能过长,可保持在100 m左右,然后再生机组退至起 3试验路主要技术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点,进行另一幅破碎拌合。 试验路铺筑完毕,对路基进行了一些路用指标 冷再生施工时考虑到纵向接缝的问题,一般破 的检测,具体包括:压实度和平整度检测,养生7 d 碎时要与上次有一定的重复,以本项目为例,路面宽 后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其检测结果分别见表4、表 度9 m,半幅宽4.5 m,冷再生机作业面宽2.44 m, 5和表6。 第4期 吴振亚,等:水泥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与经济效益分析 163 表4基层压实度抽检结果 程而言,全线总长8.9 km,冷再生施工长度5.5 km, 传统铺筑水稳基层长度3.4 km。两单位最后基本 同时完工,说明冷再生工艺要比传统铺筑水稳基层 工艺工期可以缩短60%。 4.2社会效益分析 ①冷再生基层工艺充分利用了旧沥青混合料 及基层材料,解决了公路翻修时大量废料对环境的 影响,同时通过减少石料的开采,能够有效地保护林 桩号 总尺数 不合格尺数 平整度均值/ram合格率/% 编号 桩号 芯样厚度/cm 抗压强度/MPa 通过对再生基层的钻芯取样,其芯样完整、密 实,且厚度均达到设计要求。从检测数据看,再生后 的压实度、平整度和强度均达到设计指标,满足路面 基层的总体要求。 4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 4.1经济效益分析 冷再生工艺相对于传统的铺筑半刚性基层工艺 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可以从降低成本和缩短施工 工期来体现。 ①施工工艺简单,降低了成本。 就地冷再生对材料是就地取材,省去了原材料 的采购、加工和运输等一大堆环节,简化了施工工 序。 就地冷再生的成本费主要是机械费、添加剂费 用和人工费,相对于铺筑半刚性基层来讲主要节省 了以下费用:旧路面的铣刨及废料的运输费用、铺筑 基层的原材料费用以及缩短工期带来的直接经济效 益。根据再生层的厚度不同,一般可节省投资20% ~45%。 ②生产效率高,缩短施工工期。 就地冷再生可以一次性的完成铣刨、拌合及摊 铺,从而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就本工 地,保护生态环境。属于环保型工程项目。 ②冷再生施工时可以半幅施工,半幅通车,且 工期较短,对交通影响较小。 5 结语 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在国外已经相对成熟,但 在国内利用原基层掺加水泥添加剂就地再生可供借 鉴的施工经验还不多,本工程采取了就地冷再生的 施工方法,并在实际的施工中取得了成功,该技术的 推广应用,为旧路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但在实 际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 究,相信在广大公路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该项技术 会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JTC F41—2008,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s]. [2] 曾梦澜,肖 杰,吴超凡,等.冷再生沥青混合料RAP含量对使 用性能的影响[J].中南公路工程[J],2007,(1). [3] 陈拴发,陈华鑫,郑木莲.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杨修志,张胜,等.旧路面材料冷拌再生基层施工工艺与质 量控制[J].公路,2004.(2). [5] 贾淑俊.沥青路面冷再生工艺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 硕士论文,2007. [6] 马君毅.冷再生旧沥青路面材料在基层中的应用研究[D].长 安大学硕士论文,2005. [7] 拾方冶,马卫民.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 出版社,2006,145—198. [8]倪小军,陈仕周,凌天清,等.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综述[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5. [9] 美国沥青再生协会.美国沥青再生指南[M].深圳海川公司科 技有限公司,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10] 黄晓明,赵永利,江 臣,等.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实验分析 [J].岩土工程学报,2001.4. [11] 周爱成,李字峙,黄一平,等.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及应用[J]. 国外建材科技,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