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主体结构试题6

2022-06-21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主体结构试题六

一、概念题(20分)

1、混凝土强度检测同一检测批

2、预制构件的结构性能检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 3、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测区强度换算值 4、荷载效应

5、混凝土内部钢筋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检测方法

二、填空题(10分)

1、观测裂缝宽度的仪表,其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 mm,误差≤ mm。 2、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采用重物的重力作为荷载时,对于吸水性重物,使用过程中应有防止这些重物 变化的措施,并应在试验结束后立即抽样复查 。

3、检测时应确保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 或 周期内,并处于 。仪器设备的精度应满足 的要求。

4、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按批抽样检测时,单个构件测区数量不得少于 个,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 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 米,且不宜小于 米。测区应选在构件的两个 上且应 分布,在构件的 部位及 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 ,测区的面积宜控制在 以内。

5、检测单位应有固定的 、健全的 和相应的 。

三、判断题(10分)

1、混凝土回弹仪在钢砧上的率定值在80±2时,则说明回弹仪完全正常,不需要检定。( )

2、建筑结构检测对于通用的检测项目,应选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于有地区特点的检测项目,可选用地方标准。( )

3、贯入深度测量表由百分表改制而成,应按计量仪器要求进行管理。( )

4、原位轴压法属原位测试砌体抗压强度方法,测试结果除能反映砖和砂浆的强度外,还反映了砌筑质量对砌体抗压强度的影响,因此原位轴压法测试结果综合反映了砌体的抗压、抗剪等性能。( )

5、非破损检测方法因对被检测结构无损伤,适用于大量结构构件、大面积检测,因此检测时应优先选用非破损检测方法。( )

四、选择题(10)

1、后置埋件力学性能现场检测,设备的测力系统整机误差不得超过全量程的( ),

且应具有峰值贮存功能。

A、±1.5% B、±2.0% C、±3.0%

2、支墩和地基应有足够刚度,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总压缩变形不宜超过试验结构构件挠度的( )。

A、1/10 B、1/5 C、1/3

3、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J14-026-2004)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时,混凝土抗压强度范围是( )。

A、10~50MPa B、0~60MPa C、10~60MPa

4、检测钢筋间距时,应将连续相邻的被测钢筋一一标出,不得遗漏,并不宜少于( )根钢筋,然后量测第一根钢筋和最后一根钢筋的轴线距离,并计算其间隔数。

A、5 B、7 C、10

5、《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强度技术规程》(DBJ14-031-2004),按批抽样检测时,同一检测批砂浆强度推定值应为( )。

A、最小测区砂浆强度换算值 B、测区砂浆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 C、A、B中的较小值

五、简答题(20分)

1、预制混凝土构件结构性能检验,采用各种重物产生的重力作试验荷载时,重物应满足哪些规定?

2、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检测混凝土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何时需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

3、简述建筑结构检测工作程序。

4、混凝土回弹仪在什么情况下应送进行校准或技术性能测试?

六、计算题(30分)

1、某烧结普通砖砌体结构住宅楼主体施工完毕,建设单位要求检测一层砌筑砂浆强度,现场调查,砌筑砂浆为混合砂浆,设计强度等级为M7.5,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R3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砂,自然养护,龄期4个月,层高为3300mm。为减少对结构损伤,确定采用回弹法检测。

(1)检测

此工程一层作为一个检测批,墙体总数为52个,按规程4.1.3条抽测构件最小数量为20个,随机抽测20个墙体,每个墙体布置1个测区。

(2)原始记录

G0.995=3.001、G0.975=2.709;G0.995=2.968、G0.975=2.681。具体数据略。当n=20时,当n=19时,

(3)计算砌筑砂浆强度。

表1 回弹法检测砌筑砂浆强度计算

测区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5.07 20 测区强度换算值(MPa) 4.24 5.63 5.00 4.61 5.92 4.13 3.78 5.21 6.15 测区编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测区强度换算值(MPa) 5.56 5.07 6.00 5.56 6.46 8.55 6.54 6.31 6.87 10.92 换算值平均值(MPa) 换算值标准差(MPa) 变异系数 Gn= 'Gn= 判断是否剔除异常值 强度推定值(MPa) 2、某工程一块混凝土现浇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自

然养护,因怀疑混凝土强度,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其混凝土强度。

(1)检测

按规程要求选择测区,在板底面均匀布置10个测区,测区长和宽均为0.2m。回弹仪垂直向上检测现浇板底面,记录回弹值。再对测区进行超声检测,测量各测区的声速值。然后在测区处钻取小孔测量测区处的板厚及板底面碳化深度值。

(2)原始记录见表2。试计算混凝土强度。

表2 回 弹 法 检 测 原 始 记 录

施工单位 某建筑公司 编 号 构件名称 测区 1 2 3 4 5 6 1 40 38 40 36 38 42 2 42 40 36 42 40 44 3 40 42 38 40 38 38 4 44 38 44 38 36 42 5 38 36 44 36 40 38 工程名称 某工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 生产日期 2005年7月 碳化深度 16 dm(mm) 38 1.0 40 1.0 40 1.0 40 1.0 44 1.0 38 1.0 回 弹 值 Ri 6 36 44 42 40 44 38 7 40 42 44 46 42 42 8 36 40 40 44 38 38 9 38 44 42 40 40 44 10 40 38 44 38 42 38 11 40 44 46 42 44 36 12 42 46 38 38 48 38 13 38 36 33 38 42 40 14 36 40 36 38 38 48 15 33 44 38 38 40 46 一层 2-3×A-B 现浇板 7 8 9 10 测面状态 40 38 40 36 38 40 40 38 44 38 44 36 36 36 40 38 40 44 38 44 44 40 46 42 38 36 48 48 44 40 44 46 40 44 42 48 38 40 48 38 46 38 44 40 38 48 42 38 42 30 36 38 44 40 38 38 48 48 38 38 38 38 38 40 1.0 1.0 1.0 1.0 侧面、顶面、底面、干、潮湿、光洁、粗糙 测试角度 水平、向上90°、向下 表3 超 声 法 检 测 原 始 记 录 表 施工单位 构件 名称 某建筑公司 测区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30.0 31.0 30.0 31.0 32.0 33.0 32.0 32.0 32.0 31.0 29.5 29.5 31.0 31.0 31.0 32.0 32.0 32.0 33.0 31.0 工程名称 某工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 生产日期 2005年7月 测 距 (mm) 31.0 32.0 31.0 30.0 32.0 31.0 31.0 31.5 32.0 32.0 NM-3A 31.0 31.0 31.0 29.5 31.0 32.0 31.0 33.0 32.0 31.0 仪器状态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正常 测点声时值(s) 29.5 29.0 31.5 31.0 31.0 32.0 32.0 32.0 33.0 32.0 仪器型号 一层 2-3×A-B 现浇板 测面状态 侧面对测、非侧面对测 (3)计算 表4 超 声 回 弹 检 测 计 算 表

测区编号 项目 测区回弹平均值 角度修正值 角度修正后 浇注面修正值 浇注面修正后平均回弹值 碳化深度度值dm(mm) 测区声速值(km/s) 检测面修正后 测区声速值(km/s) 测区强度换算值(MPa) 1.0 1.0 n1 2 3 1.0 4 1.0 5 1.0 6 1.0 7 1.0 8 1.0 9 1.0 10 1.0 强度计算(MPa) mfccui1cfcu,in= sfccu(fi1nccu,i)2n(mfc)2cu= n1  强度推定值(MPa) fcu,min fcu,e

注: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山东地区测强曲线

cfcu,i0.0072Rm,i1.258vi2.632100.0154dm,i

附录E 非水平方向检测时回弹值的修正值

表E 非水平方向检测时回弹值的修正值 检 测 角 度  向 上 向 下 Ra60 45 30 -30 -45 -60 R 90 20 -6.0 -5.0 -4.0 -3.0 +2.5 +3.0 +3.5 21 -5.9 -4.9 -4.0 -3.0 +2.5 +3.0 +3.5 22 -5.8 -4.8 -3.9 -2.9 +2.4 +2.9 +3.4 23 -5.7 -4.7 -3.9 -2.9 +2.4 +2.9 +3.4 24 -5.6 -4.6 -3.8 -2.8 +2.3 +2.8 +3.3 25 -5.5 -4.5 -3.8 -2.8 +2.3 +2.8 +3.3 26 -5.4 -4.4 -3.7 -2.7 +2.2 +2.7 +3.2 27 -5.3 -4.3 -3.7 -2.7 +2.2 +2.7 +3.2 28 -5.2 -4.2 -3.6 -2.6 +2.1 +2.6 +3.1 29 -5.1 -4.1 -3.6 -2.6 +2.1 +2.6 +3.1 30 -5.0 -4.0 -3.5 -2.5 +2.0 +2.5 +3.0 31 -4.9 -4.0 -3.5 -2.5 +2.0 +2.5 +3.0 32 -4.8 -3.9 -3.4 -2.4 +1.9 +2.4 +2.9 33 -4.7 -3.9 -3.4 -2.4 +1.9 +2.4 +2.9 34 -4.6 -3.8 -3.3 -2.3 +1.8 +2.3 +2.8 35 -4.5 -3.8 -3.3 -2.3 +1.8 +2.3 +2.8 36 -4.4 -3.7 -3.2 -2.2 +1.7 +2.2 +2.7 37 -4.3 -3.7 -3.2 -2.2 +1.7 +2.2 +2.7 38 -4.2 -3.6 -3.1 -2.1 +1.6 +2.1 +2.6 39 -4.1 -3.6 -3.1 -2.1 +1.6 +2.1 +2.6 40 -4.0 -3.5 -3.0 -2.0 +1.5 +2.0 +2.5 41 -4.0 -3.5 -3.0 -2.0 +1.5 +2.0 +2.5 42 -3.9 -3.4 -2.9 -1.9 +1.4 +1.9 +2.4 43 -3.9 -3.4 -2.9 -1.9 +1.4 +1.9 +2.4 44 -3.8 -3.3 -2.8 -1.8 +1.3 +1.8 +2.3 45 -3.8 -3.3 -2.8 -1.8 +1.3 +1.8 +2.3 46 -3.7 -3.2 -2.7 -1.7 +1.2 +1.7 +2.2 47 -3.7 -3.2 -2.7 -1.7 +1.2 +1.7 +2.2 48 -3.6 -3.1 -2.6 -1.6 +1.1 +1.6 +2.1 49 -3.6 -3.1 -2.6 -1.6 +1.1 +1.6 +2.1 50 -3.5 -3.0 -2.5 -1.5 +1.0 +1.5 +2.0 51 -3.5 -3.0 -2.5 -1.5 +1.0 +1.5 +2.0 52 -3.4 -2.9 -2.4 -1.4 +0.9 +1.4 +1.9 53 -3.4 -2.9 -2.4 -1.4 +0.9 +1.4 +1.9 54 -3.4 -2.9 -2.4 -1.4 +0.9 +1.4 +1.9 55 -3.3 -2.8 -2.3 -1.3 +0.8 +1.3 +1.8 56 -3.3 -2.8 -2.3 -1.3 +0.8 +1.3 +1.8 注:①Rm小于20或大于56时,均分别按20或56查表; ②表中未列入的相应于Rm的修正值可用内插法求得,精确至0.1。

-90 +4.0 +4.0 +3.9 +3.9 +3.8 +3.8 +3.7 +3.7 +3.6 +3.6 +3.5 +3.5 +3.4 +3.4 +3.3 +3.3 +3.2 +3.2 +3.1 +3.1 +3.0 +3.0 +2.9 +2.9 +2.8 +2.8 +2.7 +2.7 +2.6 +2.6 +2.5 +2.5 +2.4 +2.4 +2.4 +2.3 +2.3

附录F 不同浇注面上回弹值的修正值

表F 不同浇注面上回弹值的修正值 Rm 顶面修正值(Rta) 底面修正值(Rba) 20 +2.5 -3.0 21 +2.4 -2.9 22 +2.3 -2.8 23 +2.2 -2.7 24 +2.1 -2.6 25 +2.0 -2.5 26 +1.9 -2.4 27 +1.8 -2.3 28 +1.7 -2.2 29 +1.6 -2.1 30 +1.5 -2.0 31 +1.4 -1.9 32 +1.3 -1.8 33 +1.2 -1.7 34 +1.1 -1.6 35 +1.0 -1.5 36 +0.9 -1.4 37 +0.8 -1.3 38 +0.7 -1.2 39 +0.6 -1.1 40 +0.5 -1.0 41 +0.4 -0.9 42 +0.3 -0.8 43 +0.2 -0.7 44 +0.1 -0.6 45 0 -0.5 46 0 -0.4 47 0 -0.3 48 0 -0.2 49 0 -0.1 50 0 0 注:①Rm小于20或大于50时,均分别按20或50查表; ②表中有关混凝土浇注顶面的修正系数,是指一般原浆抹面的修正值;

③表中有关混凝土浇注底面的修正系数,是指构件底面与侧面采用同一类模板在正常浇注情况下的

修正值;

④表中未列入的相应于Rm的Rta或Rba值,可用内插法求得,精确至0.1; ⑤非水平方向检测时,用角度修正后的R代替Rm查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