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综合环境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主要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1.3 事件分级
结合《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中规定的事件分级、本单位实际、预警分级和响应分级,确定本单位事件分级,并明确分级指标。
1.4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范围,以及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
1.5 工作原则
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原则。 1.6 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简要介绍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应急预案体系,可辅以关系图表示。
企业内部应急预案是以企业为实施主体的应急预案。应明确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之间(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以及与其他类型应急预案(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消防应急预案等)之间的关系。
企业外部应急预案是与企业内部应急预案相关,但不以企业为实施主体的应急预案。应明确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与所在地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工业园区、集团公司等的环境应急预案之间的关系。
企业应急预案应统筹考虑与内部、外部各应急预案的衔接性,并通过演练巩固、完善应急联动机制。
2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 内部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企业可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和处置等进行统一指挥协调。明确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应职责。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现场应急指挥部可由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兼任,也可由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其现场指挥部的组成。
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应急组织机构设置相应的应急响应工作组,并明确各组的工作任务
和职责。
对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工段或部门,需明确该工段或部门的负责人为现场应急负责人,负责事发时的先期处置。各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在启动应急预案时,随时待命。
企业具有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时,明确其在应急组织机构中的职能。企业具有相应环境监测能力时,应建立应急监测组;涉及化学品危害较大、处置复杂、专业性强的,可建立专家组。
说明各级应急指挥之间的关系,明确协调机制、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等响应程序。
应急组织机构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成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应作为预案附件,如有变动及时更新。
2.2 外部指挥与协调
企业建立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统筹配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队伍、装备和物资,共享区域应急资源,提高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参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规定,企业设置专人负责联络汇报,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处置工作。
3 预防与预警
企业应加强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目标监控,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1 预防
简要列出企业采取的预防措施及落实情况,如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点岗位巡检制度、重要设施(包括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报警、监控等)检测维护制度、环境风险评估制度、日常监测制度、应急培训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供给制度和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应急演练制度等。相关文件可作为预案附件。
3.2 预警 3.2.1 预警条件
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发布预警的条件。
有条件的企业可在关键岗位、重点工段或环境风险目标处设置监控和预警装置,设置预警阈值,与企业的应急平台联网,构建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网络,实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快速、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报送,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和辅助手段。
(1)气象部门等通知有极端天气发生或其他地质灾害预警时;
(2)环境风险防控设施或污染处理设施异常,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
(3)通过对主要工段和生产系统各环节监控,发现生产指标、参数及状态等偏离正常值时;
(4)被监控物质的浓度等指标超过预警系统设置阈值时; (5)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可能次生突发环境事件时。 3.2.2 预警措施
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发布预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企业必须组织相关部门对可能造成事故的源头进行排查,封闭可能受到危害的场所,准备应急物资和设备,应急响应中心进入备战状态。
3.2.3 预警解除 4 应急处置 4.1 先期处置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有效先期措施来防止污染物的扩散,如明确切断污染源的基本方案、明确污水排放口和雨水排放口的应急阀门开合等。
4.2 响应分级
企业根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企业对事件的可控能力,结合事件分级,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响应
分级。
4.3 应急响应程序 4.3.1 内部接警与上报
明确企业内部突发事件信息接警与上报责任人、报告程序、时间和内容要求。企业现场当班人员发现异常或事故,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时,应立即报告当班组长、部门领导,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4.3.2 外部信息报告与通报
明确企业外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责任人、报告程序、时间和内容要求,掌握最坏情况下可能影响范围内环境状况和单位、人群分布及其通讯方式等。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向事发地县级环保部门报告,向可能受污染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通报。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中列为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应在1小时内向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报告。
4.3.3 启动应急响应
企业应急指挥中心接警后,及时调度指挥,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通知应急响应中心各成员进行应急处置。
4.3.4 应急监测
企业应根据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可能产生污染物种类和
性质以及自身监测能力,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配置必要的监测设备、器材和环境监测人员。
(1)明确应急监测方案;
(2)明确污染物现场、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和标准; (3)明确现场监测与实验室监测所采用的仪器、药剂等; (4)明确环境风险受体的监测项目、布点和频次; (5)明确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6)明确内部、外部应急监测分工;
(7)明确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耗材、试剂等日常管理要求。
4.4 应急处置
企业事业单位应针对本单位环境风险源种类、性质,结合具体设备/装置、生产工段、储运系统等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可以调动的应急资源,进行情景模拟与假设,分别制定总体应急处置方案(可通过综合环境应急预案或专项环境应急预案来规定)和重点岗位现场处置方案(通过重点岗位现场处置预案来规定),对所涉及应急的各相关人员预先做出具体安排。
应急处置方案需明确应急响应程序,落实执行人员、具体措施、所需应急物资、注意事项及时间要求,即要求做到“谁
负责,做什么,怎么做”。
4.4.1 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及时切断污染源的程序与措施;
(2)分析污染物可能造成对外环境的污染途径,明确防止污染物扩散的程序、措施及相关设施使用方法,特别是为防止消防水和泄漏物通过清净下水系统或雨水系统进入外环境及公共排水设施等关键环节的程序与措施;
① 通过源头控制,启动截流措施、事故排水收集措施减少污染物外排数量和速度;
② 启动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雨水系统防控措施及时切断、分流无污染的水流,减少事故产生的污水量;
③ 启动应急排污泵、生产废水系统防控措施等及时转移、处理事故排水;
④ 关闭总排口,并采取围堵措施,防止污染物进入外环境,减少污染事件影响区域和范围。
(3)如事故污水不能控制在厂区内,需及时报告所在地县级环保部门,请求支援。
4.4.2 大气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迅速切断污染源的程序与措施; (2)明确防止污染物扩散的程序与措施;
①启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紧急处置装置,如吸附、水解、喷淋等;
②划定可能受影响区域和最短响应时间; (3)人员防护、隔离、疏散措施:
①明确不同情况下的现场处置人员须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
②确定不同情况下的危险区、安全区、现场隔离区; ③设置人员撤离、疏散路线;
④及时向政府报告,并通报下风向可能受影响居民和企业。 4.4.3 其他类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针对不同污染物(包括伴生/次生污染),制定减轻与消除污染物的技术方案;
(2)明确应急防护措施、所需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 (3)明确应急使用的药剂及工具(可获得性说明)。 4.4.4 明确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供应程序 (1)明确应急救援的调集方式与负责人员; (2)应急物资数量、位置,以及可获得的方式。 4.4.5 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 4.5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依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
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
4.6 配合有关部门应急响应
明确当政府及有关部门介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过程时,企业的配合措施,包括配合人员、技术支持、应急装备和物资保障使用等。
5 应急终止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程序。
应急行动结束后,落实现场保护、清洁净化等工作需要的设备工具和物资,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进行妥善安排。
应急终止后,通知企业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危险已解除,完成应急处理情况的上报与发布,并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方案。
6 后期处置 6.1 善后处置
应急终止后对现场污染物进行后续处理,对应急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恢复企业设备(施)的正常运转,进行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逐步恢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提出应急终止后进行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及损失赔偿等善后工作内容。
6.2 评估与总结
应急终止后企业应组织内部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做出评估,编制应急总结报告,提出修订应急预案建议。
7 应急保障 7.1 人力资源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7.2 资金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7.3 物资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7.4 医疗卫生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医疗急救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7.5 交通运输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的管理制度、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7.6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本单位应急指挥人员、应急小组,以及与应急工作相
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7.7 科学技术保障
建立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及时为应急处置行动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7.8 其他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 8 监督管理 8.1 应急预案演练
应明确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演习和训练的内容、范围、频次等,并进行演练过程的记录和演习的评价、总结与追踪。
8.2 宣教培训
依据对企业员工能力的评估结果和周边工厂企业、社区和村落人员素质分析结果,制定宣教培训计划,明确应急救援人员、企业普通员工、应急指挥人员、运输司机、监测人员、以及外部公众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并对应急培训进行考核。
8.3 责任与奖惩
明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与应急行动过程中相关人员的奖励、处罚和责任追究的条件和内容。
9 附则
9.1 名词术语
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 9.2 预案解释
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9.3 修订情况
说明本预案修订的时间、过程和内容,明确预案的报备部门,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9.4 实施日期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 10 附件
10.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本单位实际,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和其他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的要求,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明确本单位环境危险源、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敏感点的情况,编制本企业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的差距分析,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确定以及制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实施计划等。环评中已有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可在专章内容的基础
上进行补充。应明确以下内容:
(1)突发环境事件危险源辨识结果,明确本单位环境危险源的种类、性质、特点,以及本单位存放数量和分布,分析预测其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概率及事件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伴生、次生污染。
(2)正常工况下与非正常工况下,如爆炸、井喷、火灾、泄漏等状态下产生、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与浓度,及其对人、动植物等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和严重程度。
(3)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与浓度,及其对人、动植物等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和严重程度。
(4)暴雨初期,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下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说明,包括可能产生、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与浓度,及其对人、动植物等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和严重程度。
(5)测算需要建设的车间事故废水收集池和厂区事故应急池的最小容积。
(6)运输或输送过程中可能泄漏危险物质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分析。
(7)根据污染物可能波及范围和环境敏感点的距离,预测不同环境敏感点可能出现污染物的浓度值、变化趋势及污染程
度,确定保护级别。重点预测对水源地和居民集中区的影响情况。
(8)突发环境事件产生污染物造成跨界(省、市、县等)环境影响的说明。
(9)尾矿库、贮灰库、渣场等如发生垮坝、溢坝、坝体缺口、渗漏时,对下游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以及主要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或海洋及饮用水源地取水口的环境安全分析。
(10)突发环境事件可能产生污染物的相关环境安全标准、限值和最高允许浓度。
10.2 企业内部应急人员的职责、姓名、电话清单和外部联系单位、人员及电话;
10.3 信息接收、处理、上报等标准化格式文本; 10.4 厂区地理位置图(标明本单位坐标及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
10.5 厂区平面布置图(标明主要生产设施、危险源、应急设施(备)、事故应急池分布情况);
10.6 雨水、污水管网图(标明事故导流沟/管、清静下水切换阀门及其他应急切换阀门和抽水泵的位置);
10.7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流程图; 10.8 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10.9 各种制度、程序、方案等;
10.10 预案编制人员清单,包括参与编制人员姓名、所在单位、联系电话、职务/职称、专业类别等;
10.11 其他。
XX车间(岗位)现场处置预案
针对企业危险性较大的具体的重点工作岗位分别编制现场处置预案。现场处置预案要做到制度上墙、卡片式管理,明确该岗位的应急响应程序、执行人员、具体措施、所需应急物资、注意事项及时间要求,即“谁负责,做什么,怎么做”。
1 危险性分析
针对具体的重点工作岗位,进行危险性分析,明确具体危险源及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特征、危害程度以及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前可能出现的征兆等。
2 信息报告
包括上报程序、方式、责任人、联系电话等。 3 应急处置措施
根据本岗位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等情况,从操作措施、先期救护、物资调用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应急处置措施。
4 注意事项
列出本岗位现场应急的注意事项,如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应急人员必须穿防化服、现场应急小组需至少一名监护人等,以及相关应急设备(施)的操作注意事项等。
附件2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估要点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会议评估和现场核查的方式进行审查。
1 评估小组组成人员
由企业事业单位领导组织,成立应急预案评估小组,明确参加评估的单位或人员,参加人员根据应急预案涉及范围和重要程度确定。通常情况评估小组人员组成如下:环境应急预案涉及的相关部门应急管理人员2人以上、相关行业协会代表2人以上、相邻重点风险源单位代表2人以上、周边社区(乡、镇)代表2人以上,以及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专家3人以上(“以上”含本数)。
属于省级备案管理的,应从省级环境应急专家库中选取5名以上专家组成专家组;属于市、县级备案管理的,应从市级以上环境应急专家库中选取3名以上专家组成专家组。涉及特殊评估事项时,可临时选聘其他相关专家。专家组设组长一名,主要负责召集专家组成员讨论被评审的评估项目,综合专家组成员意见,形成最终论证结果。
属于省、市级备案管理的,评估专家名单需经当地设区市级环保部门或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资格审查并出
具审核意见;属于县级备案管理的,评估专家名单需经当地县(市)区级环保部门资格审查并出具审核意见(见附1)。
2 评估程序
环境应急预案评估采取会议评估和现场核查相结合的方式。
2.1 评估准备
(1)成立应急预案评估小组,明确参加评估的单位或人员; (2)通知参加评估的单位或人员具体评估时间; (3)将被评估的应急预案在评估前送达参加评估的单位或人员。
2.2 现场核查与会议评估 (1)参会人员签到(见附2);
(2)介绍应急预案评估人员构成,推选会议评估小组组长; (3)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或部门向评估人员介绍应急预案编制或修订情况;
(4)评估专家根据预案内容,结合现场核查情况,从基本要素完整性、内容格式规范性、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与相关预案的衔接性五个方面对企业环境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填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专家评估意见表(见附3),提出修改和建设性意见;
(5)评估小组根据预案编制情况和现场核查情况展开讨论,形成书面评估意见(见附4)。
2.3 意见处理
评估总分低于65分或“应急预案的实用性”中各单项评分低于5分的(“低于”含本数),不能通过评估,必须重新进行修订后再次进行评估;对通过评估的预案,企业事业单位应按照评估意见进行修订或完善,并将修订或完善后的预案和修订情况说明报专家组组长审核,经审核通过的,由专家组组长签字确认通过评估。通过评估后的预案应在规定时限内按要求报相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附1
环境应急预案评估专家申请表
单位名称 法定 代表人 联系电话 单位地址 评 估 小 组 专 家 名 单 经办人 传 真 姓 名 单 位 职务/ 职称 专业类别 所属 专家库 (省级/市级/临时选聘) 联系 电话 经审查,你单位报送的专家名单符合规定要求,同意以上人员组成专家组,负责你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评估工作。 (盖 章) 年 月 日 附2
环境应急预案评估会议签到单
相关部门应急管理人员 姓 名 单 位 职务/职称 签 名 姓 名 单 位 相关行业协会代表 职务/职称 签 名 姓 名 单 位 相邻重点风险源单位代表 职务/职称 签 名 姓 名 单 位 周边社区(乡、镇)代表 职务/职称 签 名 姓 名 单 位 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专家 职务/职称 签 名 附3
注:可根据情况自行加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专家评估意见表
预案名称: 版 本 号: 编制单位: 专家姓名: 职务/职称: 单 位: 电话/传真: 电子邮箱:
评估日期: 年 月 日
现场核查情况 风险评估情况与实际情况的相符性 预案中基本情况 环境风险源 周边环境 环境敏感点 实际情况 落实情况 预案中环境风险防范设施的落实情况 预案中环境风险防范设施 (包括风险源监测监控预警设施、应急池、 收集池、围堰、应急阀门、导流沟/管等设施) 预案中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包括防渗、雨污分流、危废转移等) 预案中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落实情况 预案中应急保障措施 (包括救援队伍、专家队伍、应急装备、救援物资、通信设备等) 预案中应急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 落实情况 基本要素完整性 评估指标 编制目的 编制依据 总则 事件分级 适用范围 工作原则 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内部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外部指挥与协调 预防措施 预防与预警 预警 应急处置 预警条件 预警措施 预警解除 先期处置 达成或具备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响应分级 内部接警与上报 外部信息报告与通报 应急响应程序 启动应急响应 应急监测 切断污染源的程序与措施 水环境应急处置(*)□ 防止污染物扩散的程序、措施及相关设施使用方法 事故污水不能控制在厂区内时报告所在地环保部门请求支援的措施 切断污染源的程序与措施 气环境应急处置(*)□ 防止污染物扩散的程序与措施 人员防护、隔离、疏散措施 针对不同污染物(包括伴生/次生污染),制定减轻与消除污染物的技术方案 明确应急防护措施、所需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 明确应急使用的药剂及工具(可获得性说明) 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供应程序 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配合有关部门应急响应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其他环境应急处置(*)□ 基本要素完整性 评估指标 应急终止 后期处置 应急终止的条件、程序 善后处置 评估与总结 人力资源保障 资金保障 物资保障 应急保障 医疗卫生保障 交通运输保障 通信保障 科技支撑 应急预案演练 监督管理 宣教培训 责任与奖惩 达成或具备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名词术语 附则 预案解释 修订情况 实施日期 危险源辨识及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分析 周边环境状况和环境敏感点情况 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分析 事故应急池最小容积测算 环境风险等级确定 相关单位和人员通讯录 附件 标准化格式文本 厂区地理位置图(标明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 厂区平面布置图(标明主要生产设施、危险源、应急设施(备)、事故应急池分布情况) 雨水、污水管网图(标明事故导流沟/管、清静下水切换阀门及其他应急切换阀门和抽水泵的位置) 应急处置流程图 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各种制度、程序和方案等 预案编制人员清单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Y/N 基本要素完整性 XX车间(岗位)现场处置预案 评估指标 危险性分析 明确具体危险源及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特征、危害程度以及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前可能出现的征兆等。、 包括上报程序、方式、责任人、联系电话等 根据本岗位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等情况,从操作措施、先期救护、物资调用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应急处置措施 列出本岗位现场应急的注意事项,如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应急人员必须穿防化服、现场应急小组需至少一名监护人等,以及相关应急设备(施)的操作注意事项等 (此项设两个分值:0和30,要素不全得0分,要素完整得30分。) 达成或具备 Y/N 信息报告 Y/N 应急处置措施 Y/N 注意事项 Y/N 评分 内容格式规范性 评估指标 结构规范 规范要件完整 条文内容、体系符合逻辑规范 用词准确、严密、通俗 分值 1 2 1 1 评分 评分 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评估指标 基本情况(环境风险源、周边环境及环境敏感点情况)与实际情况的相符性 环境风险防范设施(风险源监测监控预警设施、应急池、收集池、围堰、应急阀门、导流沟/管等设施)的落实情况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防渗、雨污分流、危废转移等)的落实情况 应急处置措施实用性 应急保障措施(救援队伍、专家队伍、应急装备、救援物资、通信设备等)的落实情况 分值 5 评分 10 10 10 10 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 评估指标 人力资源保障 资金保障 物资保障 医疗卫生保障 交通运输保障 通信保障 科技支撑 分值 3 2 3 1 1 3 2 评分 与相关预案的衔接性 评估指标 能够与其他相关预案中相应的内容环节衔接 分值 5 总 分 100 意见与建议 注:1.基本要素不齐全的,“基本要素完整性”评分为0,必须经修订完善后重新进行评估; 2.“*”项目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由专家确定是否为基本要素,确定为基本要素的,请在“□”内打√;
3.不同的现场处置预案应在表内增加相应评估内容,分别评估;
4.“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应结合环境应急预案现场核查意见进行评分; 5.现场核查意见表可根据实际情况加页填写。
附4
XX公司(园区)环境应急预案评估意见
评 估 意 见 (应明确写明是否要重新组织评估,是否要修订完善。) 评估专家组组长签字: (评估意见可加附页) 年 月 日 附件3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封面及相关要求
应急预案编号:
□□□(此处填写单位全称)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版 本 号 实施日期
应急预案封面编制及文本字体要求及说明
一、封面字体要求
1.应急预案编号(此项由受理备案登记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填写,企业不要填)4号字 黑体。
2.预案名称:小1号字 方正小标宋简体。
3.编制单位(指预案文本编制具体牵头部门)、版本号(本单位自行编号)、实施日期(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法人批准签字为准):4号字 黑体。
二、纸张要求
封面:豆青色、A4纸;文本:白色、A4纸。 三、装订要求:
左侧、活页装订。按照封面、批准页、目录、预案内容、附件、评估专家申请表、评估会议签到单、专家评估意见表、综合评估意见、修订说明、专家确认意见、备案申请表、环保主管部门审核意见的顺序,合订。
四、批准页
环境应急预案必须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方可发布实施。 五、目次
应急预案应设置目次,目次所列内容及次序如下:
-----章的编号、标题。如,1总则、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等。 -----带有标题的条的编号、标题。如,2.1领导机构。
-----附件,用序号标明其顺序。 如,附件1、附件2等,附件标题要写明。 -----批准页。 例: 目 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以下略)
六、文本字体 宋体、小4号字。 七、文本页码 用阿拉伯数字标清
附件4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 行业类型 联系人 传 真 单位地址 资产总额 从业人数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万元 人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现将我单位编制的: 等预案报上,请予备案。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附件5 环保部门环境应急预案审核意见表
单位名称 预案名称 版 本 号 审核单位 审 核 人 联系电话 审核日期 传 真 行业类型 经形式审查,该单位上报的:(预案名称、版本号),申报材料齐全,符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第十条规定,且按要求通过专家评估,建议予以备案。 (盖 章) 年 月 日 附件6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
备案编号:
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单位地址 经办人 传 真 你单位上报的: 经形式审查,符合要求,予以备案。 (盖 章) 年 月 日 注: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编号由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年份和流水序号组成。
附件7
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受理通知书
〔年度〕编号
:
年 月 日,我局(中心)收到你单位报送的以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申请材料:
1.预案名称、版本号; 2.主要负责人签署实施文件; 3.环境应急预案评估专家申请表; 4. 环境应急预案评估会议签到单; 5.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专家评估意见表; 6. 环境应急预案评估意见; 7. 修订说明及专家确认意见;
8.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9. 设区市级环保主管部门或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出具的审核意见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现予受理。
( 盖 章 ) 年 月 日
附件8
环境应急预案备案补正告知书
〔年度〕编号
:
你(单位)申请的 ,经审查,以下方面不符合要求,请补正后提交。
1. 2. 3. ……
( 盖年 章 )
月日
附件9
环境应急预案备案退件通知书
〔年度〕编号
:
经初步审查,你单位报送的:(预案名称)(版本号: )中,存在以下问题:
1. 2. 3. ……
不符合环境应急预案备案有关要求,不予备案。 请你单位修订完善通过评估后重新报送备案。
(公 章) 年 月 日
附件10
福建省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编号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 2013年5月14日印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