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角拍摄时由于镜头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其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的正常情况相似,被摄对象不易变形,使人感到平等、客观、公正、冷静、亲切,是拍摄人物近景和一般场景的最佳选择。
将摄像机与被摄物体保持在相同的水平线上进行拍摄,这是最标准的拍摄方式,也是最稳定构图。大多数画面应该在摄像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平摄自然景物时,地平线一般应避免平均分割画面的情况,因为那样做远近景将压缩在中间一条线上,画面显得平淡、呆板。
如果被拍摄的对象高度与摄像者的身高相当,那么摄像者的身体站直,把摄录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是最正确的做法。如果拍摄高于或低于这个高度的人或物,那么就应根据摄像对象适当调整高度,使摄像机与被摄者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二、仰角拍摄
仰角拍摄是摄像机低于被摄主体的水平线向上进行的拍摄。仰角拍摄由于镜头低于对象,产生从下往上、由低向高的仰视效果。仰望一个目标,观看者会觉得这个目标好像显得特别高大,不管这个目标是人还是景物。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这种技巧经常采用于想将建筑物等拍得高大一点或者将人物拍得威风一点的时候。
仰角度拍摄可降低地平线,使地平线处于画面下端或从下端出画,并除去所有背景特征,通常会出现以天空或某种特定景物为背景的画面,可以净化背景,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仰摄具有夸张感,能夸张被摄体的高度,利用贴近地面的仰摄,可夸张运动对象的腾空、跳跃等动作,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并产生比实际生活更强烈的感受。
当用低角度拍摄人物的时候,利用台式三脚架就比较方便。如果用带有彩色取景器或液晶显示屏的摄像机进行拍摄的时候,就可将彩色取景器竖起来或者将旋转式液晶显示屏调到面向上的位置,这样一来就能便于拍摄。
DV影片拍摄切换6大法则
1.与摄像机镜头方向相匹配
摄像机镜头的运动相当于画面的画框相对于被摄主体的外部运动,而被摄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连续变化的,是内部运动。若用一个连续的长镜头拍摄,则屏幕上很容易辨清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但用镜头语言来描述被摄主体,总是先将一个完整动作在时空上分解,然后通过片段组合连接的方法来反映。所
以在屏幕上,主体的运动在空间上会出现跳跃感。如果将不同侧面拍摄的画面组接在一起,屏幕上主体运动的方向还会出现混乱。为了避免这种混乱,摄像机机位必须遵守180°总角规则。即被摄主体运动时,必须将机位选在被摄主体假想运动轴线的同一侧,否则,就会出现“跳轴”。万一前期拍摄中出现这样的“跳轴”镜头,在后期编辑工作中必须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常用的校正方法如下:一是在两相反方向运动的画面中间,插入一个有运动方向改变动作或人物转身动作的画面,利用动势将运动轴转变过来;二是在两相反方向运动的画面中间,插入一个局部的特写或反映镜头的特写来暂时分散人的注意力,以减弱相反运动的冲突感;三是在两相反方向运动的画面中间,插入一个有纵深感运动的无方向性的中性镜头,也可减弱相反运动的冲突感;四是利用大全景模糊跳轴镜头或借助人物视线转移镜头,来过渡两相反运动方向的画面等。
2.与静态主体视线方向相匹配
画面中人在静态时的视向与前后画面中人或景物画面的动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主体在静态和动态时都保持一种设定方向的连续性,才能保证前后画面中主体动向和视向的一致性。在静态屏幕画面中虽没有动态画面中的动作轴线,但处于静态中的人物主体之间却存在着一条假想的关系轴线(与运动轴线不同,它始终是一条直线),摄像机只能在这条关系轴线同一侧180°的一个半圆内移动拍摄,否则,也会造成“跳轴”错误。这时前后画面上人物位置不仅相反,而且人的注视方向也会相反。为了保证前后两画面主体避免造成“跳轴”错误,应注意每个画面的起幅或落幅,特别是落幅主体的视向以及动作、位置一致。因为一个画面的结束就是下一画面的起始,若结束轴线与镜头开始不同,就要在镜头结束前从主体间重新设定一条新轴线。
3.与画面中主体动作相匹配
要达到被摄主体本身运动、摄像机的主观运动以及画面组接造成的主体运动的内在协调,关键是寻找主体动作最佳的组接点,即“接动作”。由于画面中一个完整的主体动作是被分解为一系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瞬间变化的动作片段后再组成的,所以组接时为了保证主体动作的连贯,固定镜头与固定镜头或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相同主体的相接,应根据“静接静”和“静动之间加过渡”的原则进行切换。例如,静接动时,由静到动的瞬间应接入一个运动镜头起始动作的静止画面(起幅)过渡,以保持主体由静到动的流畅转换。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相同主体的相接,应根据“动接动”的原则。动接动、静接静的组接点均不需起幅或落幅过渡。另外,还应注意各种运动镜头组接起来后,要尽量保持运动方向一致,和前后画面两种运动速度的和谐统一,以及掌握好由主体运动、镜头长短和组接形成的事件情节发展的轻重缓急,即节奏感。
4.与人们的生活逻辑相匹配
所谓生活逻辑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在时间、空间上连续的纵向关系和事物之间各种内在的横向逻辑关系,诸如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冲突关系、并列关系等。一是时间上要有连贯性,在表现动作或事件时,要把握其变化发展的时间进程安排有关镜头,让观众感受正确的时间概念。如表现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情景,第一个镜头是运动员在起跑线上各就各位:第二个镜头是特写,支撑在红色跑道上的运动员的双手:第三个镜头是特写,紧蹬在起跑器上的双脚:第四个镜头是发令枪举起:第五个镜头是运动员脸部,发令枪响,起跑;第六个镜头是跑道上激烈争夺;第七个镜头是冲刺。这7个镜头及连接反映了这一运动过程的时间进程。二空间上要有连贯性,事情发展要有同一空间,同一空间是指事件发生的特定空间范围,它是表现一个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事情和它们的活动,这种空间统一感主要是靠环境和参照物提供的。三是建立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事物之间往往具有某种关系,在编辑中交替表现两个或更多的注意中心时,应注意清楚地交代线索之间的联系或冲突。
5.与人们的思维逻辑相匹配
人们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赏艺术作品,都是使自身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有着特定的心理需求。通过对不同景别、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长度、不同速度、不同色调等各种画面镜头的叙事和表意;使人们产生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受和连续思维。镜头组接时可以任意伸缩镜头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剪切掉一些过场画面,但是要有助于突出主体,加强视觉感受和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不能影响人们对画面段落和场景所反映主题的理解和思维。否则,将出现视觉语言不完整、交待不清的错误。
6.与日常的艺术逻辑相匹配
电视镜头的组接是以视觉语言的蒙太奇表现形式作为切入点的制作过程。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制作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叙事,而且是为了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表达主题内容所需要的某种意境和情感,即表意功能。例如镜头越来越短,切换越来越快,可以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两组镜头的频繁切换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等。
数码影片制作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两个影片制作就掌握其中的奥妙,只要多练多用,必能熟练掌握其中的奥妙。
家用DV特效拍摄漫谈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有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想为家人、孩子、朋友拍摄一些别致的或者有纪念意义的动态节目,为生活增添一些不一样的乐趣。但苦于没有专业的视频设备来达到这一愿望。
随着家用数码摄像机的飞速普及,为让一般人士实现上述愿望提供了可能,不过,当你辛辛苦苦拍完一部作品,却和专业制作的影视剧、艺术片对比中,发现自己的节目缺乏那些多样的特级效果和转场效果,毫无别致之处可言,不由得会让人觉得白辛苦的一场,但却又心有不甘。 [发表评论]
幸好,如今的各大品牌家用数码摄像机中均内置了多种多样的特级效果和转场效果,以供用户作拍摄时选择使用,即使我们无法掌握功能强大的视频后期处理软件也没有问题,因为使用这些内置特效就已经可以达到相当不错的视频效果。
事实上,各品牌摄像机特效功能虽然称法不同,但最终所实现的效果基本上都大同小异,这里以几种主要效果来做一些简单介绍。
一、视频特效
1、单色特效
基本上机器自带的单色效果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黑白色,一种是褐色,类似于老电影效果,一般来表现怀旧,沉重的感觉。
相对彩色世界的五颜六色,黑白则展示出了另一个魅力色彩,而一般来说,黑白相对于彩色的出挑,则更显示出凝重的色彩,另外的拍摄中有时候用褐色效果怀旧一下,反而也会有种独特魅力。
2、彩色特效
说彩色特效未免有点牵强,可是除此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形容词了,看看图2的三幅图片,第一幅是色彩和亮度反转的效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底片或负片效果,这种用法一般比较少见,比如说在一些电影中表现惊险的感觉,在一些学生自拍的惊险片中常常用来模拟非正常人看到的世界,第二幅是素描效果,相对于第一幅来说,它的使用范围稍微宽一些,一个可以用来表现一些童话色彩的地方,(草地、森林、树木、湖泊等)比较浪漫,多用于拍摄一些情景剧中和真实景物做淡入淡出交替,让人有梦幻色彩,第三幅则是卡通片效果,其用法跟第二幅有一些类似,要特别指出的是,用这些方法拍摄人物的脸,出来的效果肯定不会很好,而且用起来会让人感觉作者水平比较业余,所以只建议大家用此种特效来拍摄一些简单的小线条的建筑物或是灯塔。
3、其他特效
除了以上两种主要的视频特效外,家用数码摄像机还具有一种其他的视频特效,比如动画叠加静像功能,可以让动态视频和静态图片之间互相叠加并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 ,固定间隔时间的静像拍摄,可以让一盘磁带使用很长时间用于拍摄植物的生长和观察小动物之用,动画替换静像较亮区,有点类似于我们的抠像效果,当然质量要有所差别,它是抠除了静态画面中颜色较亮地方,对背景质量要求高,拖拽,类似于残影效果,这在早期香港一些武打片中经常可以看到此镜头的运用,老电影则是单色的画面的基础上再加点频闪效果酷似年代久远而导致的胶片质量降低现象,从而让人中在观看老电影的感觉。
二、转场特效
1、渐变(由暗变亮/由亮变暗)
此方法是电影或电视机中开始和结束画面时最常用的。即通常开始的片头放映完后,画面不是直接进入主题而是有一个变暗的过程,然后再由暗变亮,这种方法可以给观众一个适应的时间,告诉他们正片即将开始了,而到了场景片断末尾处也不会突然停止马上进入新的主题,而是画面渐渐变黑暗示观众该场景结束了,然后新的场景仍是由黑渐亮……
渐变的处理让观众不会觉得很突兀,能够对主题的开始结束做到心中有数,而且会你的片子看上去更富有逻辑性和完整性。
2、叠画转场
这种方法是片子中的两个不相干的镜头衔接最好办法,此法只能用与淡入。前面一段画面将到结尾处逐渐变得透明,变得段落画面渐渐显现并最终取代,在以前的一些表现风景的片中,经常可以看到此镜头的运用,与此相同的还有早期的 MTV也多用此法表现。这种方法往往比较柔和,让人有一种很舒缓的感觉(如下图)。但是叠画并不是万能的,也不能不管什么场合都用它来衔接,否则会跟全片的基调冲突,比如快节奏的运动场合或者需要快速剪接的场景,此时叠画就无能为力了。
3、划像转场
此方法也一般只用于淡入。新的画面从上面画面的片尾中部出现并向两侧覆盖老画面。形状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圆形、星形、三角形……这个方法一般是为了表现转场的多样性,在一些娱乐节目里有时候为了体现出轻松、活泼的气氛会采用此法(如下图)。
我们一般可以在家庭式的MTV中采用,但是不提倡在纪录片或者剧情片中使用此法,因为会显得戏谑和不专业。
4、白闪
相对于黑色画面的淡入和淡出,白色画面的淡出淡入主要用于片中而且时间较短,对此有个形象的称呼——白闪。白闪在拍摄中可以说是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一些做概念片或是实验片和剧情片的朋友特别喜欢用它。白闪可以表现出很多的特点,譬如失去记忆后的画面,或者是述说过去的事情或是被击打后看不见得场景等都可以用白闪来过渡(如下图)。当然,通常伴随白闪还要很急促的很尖锐的一声鸣响(例如唰),这样使得观众更便于理解剧情,台湾的一些偶像剧里每次白闪一出现,那你就可以猜到,肯定又是某主角在回忆过去了。
5.另外还有转场效果,跟上面的用法大同小异,在此就不费笔墨了,只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肯定会发现自己机器上更多的妙用,如下图即为马赛克效果。
需要特别注意是,数码摄像机内制特效虽然种类繁多,但由于新闻和纪实类节目发生时效性和突发性,所以一般不提倡此类节目中使用任何特效,保持这些节目的客观性是最重要的。所以特殊效果更多用于增
加拍摄的娱乐而又有关拍摄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既不建议同一个场景内使用特效,也不建议一部片子中特效使用的次数过于频繁或者过过于多样化。
对于初学者拍摄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开始拍摄第一个镜头时应该使用广角方式,这样画面稳定,且不会因变焦出现模糊的现象,容易让别人了解画面中的整体环境,接下来再拍摄主题这样会更容易突出主题。
2、在需要时才变焦,过多使用变焦镜头会令观众难于了解画面,具备恰当的理由时才使用变焦,并习惯在变焦前先定镜(固定在某一位置镜头5秒)。
3、保持数码摄像机处于水平状况,这样的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类保持平衡。
4、切勿过分移动数码摄像机,许多初用者都习惯将数码摄像机过分移动,这些会使图象产生振动,重放时会令观众头昏眼花,其实,稳定拍摄是优秀录像的基础。
5、拍摄另一镜头前,请先停留5秒为方便观众了解画面,转拍另一场面前也让镜头停留5秒的时间,但若是拍摄同一主体太长,录像易于流于呆滞和沉闷,所以勿拍时间太长或太短的镜。
如何使用DV摄像机在夜晚拍摄
一些人可能认为在弱光环境或者天黑以后拍摄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 光的不足可以允许你创造出一个有艺术感的、仿佛浸泡在虚光里的景物。 以下是关于晚上摄像的6条小贴士和2条注意事项。
贴士1: 用广角镜头底座。用镜头稍短的一端在微弱光线下拍摄效果较好。 域的深度(即你的清晰的拍摄的数量(或深度) ) 和比宽角度焦距更好的真切的镜头碎裂; 当你推镜头时, 特别是在弱光中,要想将光线完全集中于你拍摄的物体是很困难的。 比较好的做法是保持宽度并且移近你的摄像机。 你可以节省2或3 f的停顿从而获得增加并获得更清楚,更少粗纹的影像。
贴士2: 避免移动。同样的原因,避免移动你也可以做好。当你通过推镜头增加焦距时, 你实际上大大减少了进入相机的光的数量。与其靠前推镜头,不如维持宽的焦距并推近你的照相机靠近物体。
贴士3: 手动调焦。自动调焦镜头在黑暗中拍摄时容易出错, 这样一来你的照相机的自动聚集的功能失灵,只能依靠手动调焦。 你通常会推进镜头,在物体上找到焦点, 然后拉镜头到你想得到的取景上(在这个里,假设最宽的角度焦距是可能的) 开始你的拍摄。
贴士4: 创造光池。使全部夜景变亮也许困难,但是我们也不需要这样。不必变亮全部景色,但你可以将光聚集到一个小范围内从而得到良好的拍摄效果。这高度戏剧性的技术能为你的拍摄对象提供特别的环境,使它能自由进出这个环境;并且能安排一个更大的拍摄以为拍摄和行与行之间的传递提供一个战略性的区域。 当创造光池时,要注意明亮区域和黑暗的区域之间的对比, 并且使用这附加的对比提高你的拍摄质量。 注意不要湮没拍摄范围周围的任何光亮, 但是尽量使你创造的光池的水平与其他光区的一般水平想适应。 这样,你就可以突出你所拍摄的物体但同时也使背景可见。
一个显著的主光, 也许没有补光或北京轮廓光, 将创造出十分戏剧性的拍摄, 但是它可以创造出很多对比。 在你的光池中加上扩散效果将在某中程度上散布了这个光池, 但是减少了对比并且你将有更多机会匹配四周的光的水平。 你可能也想要将光反射出去。
在有些情况下, 你可能想要完全抛弃背景, 将你 的相片设置得比光池稍宽,这样其边缘就溶进了黑色的背景里。
贴士5: 匹配四周的来源。凝胶体是一种奇妙的方法,它能使你的光具有一个特别的属性从而能够更符合你想要创造的那种环境和感觉。 不管你是要模拟街灯的冰蓝色的光池,还是窗户里橘黄色温暖的灯光,或者是汽车前等的白色强光,你都可以通过凝胶体的混合来达到这样的效果。
贴士6: 实体论。当在弱光中拍摄时, 你的图片的质量也许不如你理想中那样完美, 但请记住戏剧效果的提升远远超过了质量上的损失。 而且,被拍摄的时间和主题本身才是最主要的,录音和实际的视频质量并不能产生多大的影响。
提醒1: 闪光灯的好与坏。你也许觉得照相机顶部的闪光灯是你在黑暗中进行拍摄需要的全部装备。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仪器在同一个电池上运作,发挥作为你的照相机的功能;它们通常没有足够的力量作到夜间拍摄和做一些几英尺外值得注意的任何东西。无论如何,当用于与其他灯的连接时,或者你拍摄的是一场采访时,它是很有用的
对于新闻类型的采访,你的摄象机灯足够照明。被摄的人离摄象机很近,而且没有特定安排的情节。 由于这类光可能相当强烈, 事先应将一小片漫射材料置于灯前。
记住,摄象机灯是摄像机的一部分并且随摄像机一起移动。 这使得它在拍摄中起不到多大作用。还要记住,这灯比摄象机本身更耗电。
提醒2: 镜头闪光。注意,当一些游移光在镜头中存在并发生作用,镜头在夜间容易折光, 有时会达不到期望的效果。通常你可以通过移动你的固定照明器材(背景轮廓光通常是罪魁祸首),或者在你的摄像机上面盖一个镜头遮光罩来遮蔽镜头,这样就可以将这类折光减到最小。
提醒3:为了得到的付出。如果你有一部高档摄象机,它可以通过电子增益,大大提高微弱电信号的转换率,可以使得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几倍(三倍以上),这样就可以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摄影。但是有一个负面影响就是颗粒。
随着增益的增长(增长3分贝等于一光圈系数),这样就会形成颗粒。这一影响在9分贝以上的水平表现得十分很明显,但是有时它意味着有图像和没图像的差别。 这些颗粒能被有时可以用来提升画面的感觉, 但是这种方法要少用,因为这种效果通常是非常柔和,有时在焦距之外。
当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夜间拍摄通常发生在这个时候), 你会知道在弱光中拍摄相当有益。 当然, 当你看到这样一组画面:诗人在烛光中伴着合唱和舞蹈朗诵诗歌的时候,在黑暗中看得并不清楚, 你会知道,真正创造出这样美丽的画面的是你所看不见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