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要有点波澜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体会叙事时波澜起伏的效果。 2、学习一些写出事情波折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讲练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美与丑。 教学重难点:学习一些写出事情波折的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方法指点。 一、导入新课
相传清朝纪晓岚给一位同僚的老母亲题诗祝寿,劈头就是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此句一出,在座的人全都大惊失色。纪晓岚不慌不忙,笔锋一转写下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大伙听了转惊为喜。不料纪晓岚接着又冒出一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大家的脸色煞时都吓白了。就在众人忐忑不安之际,纪晓岚说出了第四句:“盗得蟠桃庆寿辰。”刹那间,人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同学们想想,这首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妙的效果呢?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波澜起伏,吊足胃口。 二、事时为什么要波澜起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要有起伏、有曲折、有变化,让人觉得结局既在情理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如果平铺直叙,见头知尾,则索然无趣,寡淡如白开水。文章的这种起伏变化,我们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叫做波澜。尤其是叙事性的文章,我们要尽可能地写出事件的波澜。 叙述有变化、形式不单调的做法被称为掀起波澜。“波澜”是个比喻性的说法。掀起波澜,就是使结构曲折,情节引人。风平浪静与波涌浪翻的水面,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写出让人感兴趣,喜欢看的好文章呢?
三、怎样写出事情的波澜? 1、 运用抑扬法
先利用假象、造成误会,随着叙事的深入才让读者明白真相。这就是“抑扬法”。 抑扬,就是“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的简称。
县长的笔记本(2003年)
辉在局里干了十多年,因为和领导没交情,至今连个小科长还没有混上。前几天,他听说从外地调来一个新县长,一打听,是自己的老乡,爹还说,岂止是老乡,咱跟他有亲戚,你叫他大姑夫呢!
辉和爹径直到县政府大院,认了这门亲戚。临了,县长高兴地把他俩送到大门外,还说,等家搬来后,请他们有空常到家里坐坐。
过些天,县长的家搬来了。辉买点豌豆,蒸些豌豆糕,来到了县长家。县长和老伴正在吃饭,辉拿来豌豆糕,她一下吃了三个。从此,辉成了县长家的常客,大姑很高兴,有一天对辉说:好好干,以后让你大姑夫给你说句话。辉感激地说,先
1
谢谢大姑。县长笑笑,没言语。
有一天,县长到局里来检查工作,把几个局长忙坏了,又是准备汇报材料,又是买水果安排饭。辉的任务是给县长倒水。他本以为县长能跟自己打个招呼,可县长对他连声也没吱。给县长汇报完了,局长就说,县长是第一次来我局检查指导工作,中午就别走了,我都安排好了,就在这儿吃个便饭吧!县长说,下午我还要到市里去呢。哎呀!县长像是想起了什么,叫住了正要往出走的辉,哎,小辉哪,我还有个笔记本忘拿来了,你替我跑一趟!县长边说边掏出了钥匙,我的笔记本在我办公桌中间的抽屉里,坐我的车去给我取来!在场的人都楞住了。几个局长像看天外来客似的瞅着辉。辉也感到很吃惊。县长的秘书就在身边,县长都没用他。这一定是私人笔记!辉答应一声,从容地从县长手里接过钥匙,转身出去了。其他人谁也没有动地方,跟县长一起坐在那儿共同等着辉。县长跟局长闲谈着,但对辉的事,一字未提。辉在县长的办公桌里找到了那个笔记本。下楼时,他随便翻了一下,里面竟一个字也没有!辉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过了半个月,辉就被局人盯着的位子,哪轮得着我呢!
教师明确:文章成功地运用了抑扬法,引发了读者的兴趣。辉认县长这门亲戚,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做“官”,县长夫人也对辉说以后让你大姑夫给你说句话,而县长只是笑笑没言语。这就在读者心中留下了美好的一面。县长来局里检查工作,这可是个好机会,可是对辉连声都没吱,更让人觉得县长的公正廉明。而县长在那个特定时刻让小辉拿那个空无一字的笔记本,则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让人看清了他认识事物凭情感,任用干部凭亲情的本来面目。 2 、制造悬念法
在写复杂记叙文时恰当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能够使读者产生一种对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紧张的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写作时可抓住读者的这种心理,在文章开头或情节展开的关键时刻运用各种手段造成神秘感,比如“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先写结局后叙过程,先写问题(事件)暂时后交代为什么(背景介绍),或者借助间接描写,或“犹抱琵琶半遮面”,等等,就会让读者产生一种非看下去不可的强烈冲动,从而获得引人人胜的效果。
人间“大爱”
沧桑几许,人生几何,在爱与恨的抉择中,有一种爱叫做\"人间大爱\"。重于山,浓于血。 -------题记
村里人都说他俩是双胞胎,可他却看不出一点眉目,一高一低,一黑一白,难道双胞胎会如此不相像?这个大问号整整在他的脑海里游荡了十五个年头。他和哥哥都在村里上初中,学习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父亲因为重病,早早地撒手而去,母亲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为生活奔忙着,日子艰辛,但却甜蜜。 转眼间,他与哥哥都初中毕业了,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兄弟俩上高中的昂贵费用,母亲咬咬牙告诉他俩:\"我们家只能供得起一人读书,而另一个必须跟着村里人下矿挖煤。\"看着母亲眼里莹莹的泪光,兄弟俩狠狠地点了点头,似乎一场命运的赌注就要开始,因为从小到大,无论大事小事只能满足一个人的时候,母亲都会用抓阄的办法决定,他明白,母亲真的很无奈。
这天早上,母亲小心翼翼地拿出每次抓阄都要用的那个土瓦罐,轻轻地擦拭着上面的灰尘,兄弟俩默默地注视着,过了一会儿,母亲淡淡地说:“这次让弟弟先抓吧,
2
绿豆是去下矿,红豆是去上学。无论谁抓了绿豆,都不能怨恨。”
他颤颤地把手伸进瓦罐,犹豫地在里面摸索着,轻轻地抬起头,注视着母亲似乎就要淌出泪水的双眼,这种感觉是他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的。激动,胆怯,矛盾,无奈。他闭上眼睛咬咬牙,抽出了手。绿豆,竟然是绿豆。他疯狂地喊:\"不!不!\"他像一只刚被放出笼子的野兽,高高地举起放在床上的那个神圣的瓦罐,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碎片和那另一颗豆犹如烟火般四射开来。母亲惊慌地呆立着,因为兄弟俩谁也没有想到剩下的一颗豆还是绿色的。他狠狠地看着母亲,满腔的怒火灼伤着母亲的心。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带上行囊离开了家,从此再也没有音讯。母亲病重的那年捎口信给他,让他回家,他冷漠地回答,他早已没有母亲,没有家。那个人留下信,说是母亲给他的,他不屑地将信压在箱底整整三年。
在一次无意地整理中,他发现了那封信,让他震惊而又无法原谅自己的是,母亲在信中告诉他:\"其实,哥哥是捡来的。\"
教师明确:这篇文章通过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文章前后照应,环环相扣,情节曲折,富于变换。 3、铺陈误会法
就是利用人物间的一次或多次误会,并且又不急于解释,于是一波连一波,推进事件矛盾复杂变化,造成情节的不断展开,最后误会解除。有时还可以是一个误会刚刚消除,一个新的误会又产生,而且误会之间都有前因后果的联系,形成连环误会。误会法的巧妙运用,使文章如山上看山,一峰背后又耸一峰,美不胜收。 ?!
赵老师清了清嗓子说道:“进来,以后要注意。”赵老师接着又说了起来:“今天早上我从咱们班的信箱里看到这样一封信,是给孟云同学写的,寄信人地址是„本班‟。像这样的信我已经看到四封,没盖邮戳。这前三封信一直扣留在我这,没交给孟云同学。这四封信笔迹相同,显然是出自一人之手。这想大家一定知道这是什么信。同学们呀,考上这所重点中学不容易呀,家长对你们抱有多大的希望啊,你们可不能这么小就……现在请这个人自觉站起来。”接着下面一阵窃窃私语。
“老师,你这样做是不礼貌的,是违法行为!”王宇站起来。“那么你说应该怎么办?”“把信还给孟云。”“坐下!”赵老师没有再和他讲下去。“一定是王宇干的!”有一个人小声嘀咕道。
“好了,总之我希望那个人自觉站起来,当着大家的面承认错误,我就不追究了。孟云一向成绩拔尖,若是发生那样的事情,会影响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我请那个人自觉地站起来。”“不要侮辱别人!”孟云哭着站了起来,“请把信还给我!”“孟云,老师知道你是个好学生,不要难为情,这--你也不知道要发生这样的事情。” “是我写的!”一个响亮的声音盖住了窃窃私语。大家迅速把目光都投向了他--秦锐。“请把信还给孟云,你没有权利扣留别人的信件,这是极不道德的!”老师被这几句话惊呆了。他茫然若失地看着秦锐,秦锐像一头被激怒了的狮子,眼睛中似乎还含着泪花。
秦锐一个箭步跨过去,夺过老师手中的信,用力拆开其中的一封大声读道:“谢谢你的关心,孟云同学。你说给我补课,好意我领了,但是我没有心思补课。说实话,我受不了,受不了……受不了,这突发的事。我的爸爸,他……”他哽咽了,没
3
有往下读,迅速地收起书包,搭在肩上一溜烟跑了,只有那四封信平静地躺在桌上。
教师明确:赵老师在本班信箱看到写给本班成绩拨尖的女生孟云的四封笔迹相同的信之后,便误认为是本班的某男生在追求其女,在班上大肆渲染此事,使误会进一步加深,最后秦锐当众朗读信件,真相才大白。本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误会法,使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4、设计巧合法
记叙文或小说中的“巧合”,是指文章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或事件通过时空发展转换,而发生巧遇或相同,这些“巧合”往往使文章情节进一步向前发展,或出现意料不到的结局等,从而更加波澜起状,跌宕多姿。 德军剩下来的东西 (片段)
战争结束了。他回到了从德军手里夺回来的故乡。他匆忙地在路灯昏黄的街上走着。一个女人捉住他的手,用吃醉了酒似的口气和他讲:“到哪儿去?是不是上我那里?”他笑笑,说:“不。不上你那里——我找我的情妇。”他回头看了女人一下。他们两个人走到路灯下。
女人突然嚷了起来:“啊!”他也不由得抓住了女人的肩头,迎着灯光。他的手指嵌进了女人的肉里。他们的眼睛闪着光,他喊着:“约安!”把女人抱起来了。
教师明确:一个落泊女人在街上拉客,拉的竟是自己的恋人!她该是怎样的羞愧难当,痛苦万分啊!读者不能不思考起来:侵略者剩下来的是些什么东西?文章正是运用了合乎事理的巧合,收到了巨大的艺术力量,震憾了每一个读者。
小结:兴波澜的手法还有很多,短短的一节课老师无法跟你们讲到讲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写作和阅读经验想想,还有哪些? 明确: 巧设伏笔 制造麻烦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写作实践。 作文题:续写这则故事:
很久以前,在很远的地方,有个老头儿同他的老伴儿一起住在森林的尽头。老头儿心地善良,身边养了一只麻雀。老头儿把它看做是宠物,每天从早到晚同这只小鸟一起玩耍。他一边唱着歌,一边用自己盘中的粮食喂着小鸟。而老太婆却没完没了地发着牢骚,抱怨说:“这个小东西真是太吵了!吃这么多!屋子都让它糟蹋了!”尽管她说得都不是事实,老太婆还是抱怨着这个世界上的每件事情。
这天,老头到地里干活去了。老太婆去洗衣房调粉浆,调好粉浆去取衣服,回来之后,发现粉浆不见了,于是就诅咒着、抱怨着。
小麻雀飞下来,说:“抱歉,是我吃了你的粉浆,我以为是给我做的饭呢。” 老太婆听到后勃然大怒。“屋子里的所有东西你都吃!”她诅咒着小麻雀,说了许多脏话。一气之下,她用一只手抓住可怜的小麻雀,用另一只手握住剪刀,然后将小麻雀的舌头割了下来。“我看你没有舌头还怎么吃!”老太婆叫喊着,“没有舌头还怎么高兴地叽叽喳喳!”
可怜的小鸟痛苦的呻吟着,飞走了。 晚上,老头儿回到家中……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