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手术治疗肠瘘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手术治疗肠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4月到2014年5月间30例肠瘘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常规组,均为15例。常规组采用禁饮食、引流及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法,手术组采取临床手术,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经口饮食时间均要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肠瘘的治疗,采取早期手术是可行的,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实践意义深远。
【关键词】早期手术;肠瘘;疗效
肠瘘,是一种常见的普外科疾病,主要是因为肠管间、肠管与其他组织间产生病理性通道,使得肠内容物流出肠腔,造成腹腔感染、器官功能损坏、电解质紊乱等病理变化[1]。早期治疗主要通过引流、抗感染等方法进行治疗,若无法治愈则采取手术治疗,但是因病程的延误,大幅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2]。所以,进行早期手术治疗肠瘘是切实可行的。本文通过分析2012年4月到2014年5月间30例肠瘘患者的治疗,探讨早期手术治疗肠瘘的临床效果,报告正文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2年4月到2014年5月间30例肠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手术组,均为15例。所有患者经过CT检查、瘘口溢流液体及腹腔引流液的检查等,均符合肠瘘的临床诊断标准。常规组:男9例,女6例,年龄28到59岁,平均年龄(42.4±3.1)岁,结肠瘘7例,回结肠吻合瘘和十二指肠瘘各2例,小肠瘘4例;强化组:男10例,女5例,年龄27到57岁,平均年龄(40.1±2.7)岁,结肠瘘6例,回结肠吻合瘘4例,十二指肠瘘3例,小肠瘘2例。两组患者一般特征及病程等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常规组
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包括禁饮食、胃肠减压及引流等措施。如早期引流不顺畅,则可利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实行多处引流。负压引流则需要采取双套管,最大限度的将溢流出的肠容物引流出体外,引流管需放置于瘘口处。肠道功能未恢复则给予全面的营养支持,如功能正常小肠离瘘口距离在150cm以上,则可通过胃管、空肠插管等灌注营养流食,当瘘经产生内堵后则可恢复经口饮食。在引流中,如皮肤出现感染,则每日需要换药,可使用氧化锌软膏。
1.2.2手术组: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主要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并进行抗感染和全面的营养支持,待患者身体、病情处于稳定状态时进行剖腹探查术。具体操作:从延长的既有切口入腹腔,因是早期手术,腹腔内组织粘连比较容易分离,因此入腹腔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探清病变部位,并对腹腔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处理坏死组织,再用充足的生理盐水和甲硝锉液进行冲洗。再分部位进行手术:十二指肠瘘入腹后,分离粘连,先清除瘘口坏死组织,再修补瘘口,创口用空肠浆肌层覆盖,常规行胃肠和空肠造瘘;大小肠瘘采取结肠灌洗,清除肠道内容物,减少细菌,再应用吻合器进行肠吻合;回肠瘘在切除明显炎症部位,进行肠吻合。手术完成后,需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腹腔,并置入双套管进行负压引流,逐层缝合。在围手术期,需使用广谱抗生素,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调整药量,术前和术后的3到5d内可应用生长抑素,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
1.3统计处理
应用SPSS10.5软件对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t检验组建统计数据,P<0.05,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常规组:治愈11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治愈率为73.3%;手术组:14例治愈,自动出院1例,无死亡病例,治愈率93.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
2.2两组经口饮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手术组的经口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要比常规组要短,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具体如表1:
表1 两组经口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对比(d)
组别 例数 经口饮食时间 住院时间
常规组 15 37.4±2.8 65.4±4.1
手术组 15 13.2±2.6 27.3±3.2注:与常规组对比,P<0.05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手术组:1例切口感染,发生率6.7%;常规组:腹腔感染2例、消化系统并发症1例,发生率2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肠瘘是胃肠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发生于腹部手术之后[3]。肠瘘发生后,不仅有原发疾病引起的生理变化,还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感染及器官功能障碍等生理变化。通常情况下,位置、流量较高的肠瘘造成的生理变化更为突出,严重的会因器官衰竭造成死亡。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肠瘘的方法也有很大的进步,比如抗感染、营养支持、自身治疗及腹腔控制等方法,均对治疗肠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因肠瘘的类型多种多样,患者的病情具有个体化差异,因此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标准、统一的治疗方法[4]。
当前,肠瘘的早期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手术治療和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就是在患者住院之后,首先进行基础对症治疗,包括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抗感染等[5]。同时,给予营养支持,以确保患者的生存。在早期,因肠功能障碍,应该采集积极的全身营养模式,并给予低热量物质提供营养,并对溢流出的肠液进行负压引流,以恢复肠功能;另外,瘘口引流也极为重要,通过综合治疗让瘘口自愈。倘若自愈未实现,则会延长病程,大幅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所以,进行早期手术治疗肠瘘是有必要的。早期肠瘘采取手术治疗,不会对肠管浆膜产生损伤,由于早期腹腔内的粘连还未完全形成,容易分离开来,方便手术和清理。同时,也有利于瘘口吻合的愈合。虽然此时患者的肠吸收功能存在障碍,但其仍具备一定的免疫力和机体器官功能,可耐受手术治疗。肠瘘的早期手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患者在发生肠瘘后会出现感染及水电解质和酸碱会失衡,所以手术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调整治疗,包括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等,让患者进入相对稳定状态再实施手术。本研究中,采取手术治疗的手术组常规组的治愈率达到9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3.3%,且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6.7%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0.0%,差异显著,(P<0.05)。另外,手术组的经口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要比常规组要短。可以看出,早期手术治疗肠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并发症较少,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早期手术治疗肠瘘,是切实可行的,不但临床治疗效果确切良好,而且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大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鹏飞.早期手术治疗肠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3):180-181
[2]柯专.早期手术治疗肠瘘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9):1922[3]郅树升.早期手术在肠瘘患者临床中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7(5):129-130[4]魏丽,梁贤芳.肠瘘患者的治疗配合和综合护理[J].淮海医药.2013,31(1):83-84
[5]马德海,罗汝明,何剑.十二指肠急诊手术后并发肠瘘的原因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2,7(4):1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