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那么。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表达。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矢志不渝铸师魂。
自任教以来 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那么,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标准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发奋进取。
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表达。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3.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魅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开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4、学会宽容,敬业爱生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开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那么爱人之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
篇2
近段时间,响应上级立德树人,敬业爱生的学习号召,我认真地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以及其他的师德师风相关材料。虽说这样的学习年年都有,但每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认识。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事业任重道远,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肩负的职责与义务之沉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只为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在科技迅猛开展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推行了10年的今天,我们的身份应该由以前教员的单一角色转化为多重角色。课堂上,我们是师;课间时,我们是友;是帮他们排忧解难的父母,是翻开科技之门的钥匙,是生成的教材,是
教师的多重身份,对教师的品德修养、职业修养、知识结构、业务水平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使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标准变得尤为沉重,我们不仅得换角度思考,还得刷新固囿的陈陋眼光。
在边学习边反思中,我清楚地意识到,当好当前形势下的新型教师,随遇而安的态度不行,固步自封的态度不行,安分守己的态度也不行,光说不练的态度更不行。我们得顺应潮流,得紧随形势,得更新自我,得探索创新。
探索创新是此次学习中对我触动最深的一种感受。教材的更新需要我们探索创新,课堂角色的转换需要我们探索创新,信息技术的高端化需要我们探索创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运用需要我们探索创新,我们鼓励学生探索创新自己得先探索创新但是如何创新这还是一个有商榷须争议的科研话题。
教师也是科研工作者,通过此次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的科研工作更需要创新精神。
首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创新。科学的理论始终是前进的航标,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思路才符合客观规律,我们的工作才有成效。其次,在实践活动中创新。
课堂教学、听课评课、班级管理、常规检查等日常工作,都会给提供我们发现的契机,我们要善于利用创新空间,大胆设想,勇于探索,从而提高工作水平。再次,在调查根底上创新。创新不是异想天开,不是闭门造车,我们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工作部署同我们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加强调研,发现经验,发现典型,发现问题,寻找科学的措施和对策。
当然,探索创新对人的素质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它要求我们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意识和精神来源于我们队事业的热情和忠诚,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勇气和胆识,也向我们的能力和本领发起挑战。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需上下而求索,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定具备非凡的毅力和恒心,哪怕前路坎坷,哪怕荆棘挡道,依然不改艰辛前行的步伐。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篇3
立德树人表达了立德和树人的唯物辩证关系。立德强调的是道德养成,树人强调的是能力培养;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立德的目标。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着力培养信念坚决、勇于担当、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德育为先,坚决青年的理想信念。坚决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根本支柱和精神底色。青年大学生应当是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群体。但在现实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给青年大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造成一些青年大学生理想彷徨、信仰迷失,失去了追求梦想的信心,失去了为梦想而奋斗的动力。2021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
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我们要将立德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根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以中国梦鼓励青春梦,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荣耀使命。
责任为本,增强学生的担当意识。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开展的关键战略机遇期,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和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善于开拓的品格是新时期对优秀人才的根本素质要求。优秀的青年人才要具有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的情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责任感,更要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社会担当。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青年学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鼓励青年学生自觉将个人奋斗纳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能力为重,着眼人才的全面成长。指出,青年大学生要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锤炼高尚品格,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当前,高校要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入手,一要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弹钢琴,系统地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辩证关系,单独面对现实和未来,善于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要培养学习能力,包括选择、汲取新知识,分析整理并融会贯穿旧知识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和探索的能力。三要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物质和精神力量,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完成岗位职责赋予的任务,效劳经济社会开展。四要培养管理和沟通能力,让青年学子具备适应社会、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能够顺利地融入社会,在与他人沟通、交往、合作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总之,我们要让青年大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社会为平台,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