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24-01-31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09-2013年海南省高考试题题研究

语文

一、现代文及古诗文

题号

知识考点对重要概念

考查等级A

B理解识理运记解用

理运解用理解理运解用理运解用识理运记解用

理运解用理运解用识记

C

题型

所属知识

分值难度

1或句子的理

解筛选整合信

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实词理解

选择题现代文阅读3B

2

选择题现代文阅读3A

3

选择题现代文阅读3B

4

选择题文言文阅读

3A

5

筛选信息对文章内容

选择题文言文阅读

3B

6

的概括分析能力文言文翻译语言、情感、内容、手法语言、情感、内容、手法64篇必背课

选择题文言文阅读3C

7

主观题文言文阅读10B

8

主观题古诗阅读5C

9

主观题古诗阅读名篇名句默

66

CA

10

主观题

现代文阅读:三个小题均设置错项为答案,第一小题一般考查对重要概念或句子的理解,第二小题为筛选整合信息,第三小题为分析各概括作者观点态度,不排除有些选项仍具有推断意味。专

文言文阅读:实词理解,筛选信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古代诗歌阅读:考查要求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题翻译两题,分值等同,选句多是简洁明快的短句子。命

题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涵盖语言、情感、规内容、手法四大方面。律

名篇名句的默写:2009—2013年海南省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名言名

及句默写,总共考查了15篇诗文,唐宋诗文是考查的重点对象,孟子、难荀子、论语也是考察的重点,《荀子劝学》在2010年和2013年都涉及度到。从考查作品的篇目、体裁或年代角度分析,唐宋诗文为主,先秦要两汉为辅的格局始终是考查的总体趋势。且先秦两汉考查以散文为主,求唐代考查以诗歌为主,也有唐代散文,宋代考查以宋词为主。元明清

诗文和现当代诗文在高考中很少涉及。

现代文阅读:各专题教学建议及措施

1.学会快速的遵路阅读。2.2.明确整体和局部的关系。3.3.透视题干的重点和考点。4.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5.善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6.识破干扰项的各种手法。文言文阅读:

1、通过平时对课本上文言文的精讲、精读、精析,积累文言词汇,熟

悉通假字、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文四大句式。

2、通过有针对性的适量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和训练,提升学生文言文的

迁移能力,

真正达到功夫在课内,运用在课外的目的。

3、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方法,训练学生抓得分点的能力。古代诗歌阅读:1、要注意整体鉴赏题。2、复习要全面。3.要强化答题规范意识。4、注重训练质量。名篇名句的默写:

1、鉴于命题形式的特点,在复习时不能仅仅只对古诗文死记硬背,还要进一步加强对诗文内在具体内容的理解、培养领悟与迁移能力。

2、由于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在高中课本古诗文篇目为主的基础上,少量选取初中古诗文篇目中的名言名句进行考查。因此学生应适当复习初中学习过的名篇名句,初中高中的知识一起抓,为古诗文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3、在熟悉的基础上,要抓住命题规律进行复习。海南省近5年语文名篇名句的默写非常广,没有集中的趋势,因此我们要对各类作品都要熟悉,做到备考时广撒网,应试时不漏网。

二、文学类文本及实用类文本

题号1

知识考点对小说主题的的理解筛选整合人

考查等级A

B理解识理运记解用

理运解用

C

题型

所属知识

链文史类文本阅读文史类文本阅读文史类文本阅读

分值难度

选择题5B

2物语言的信

息分析小说人物的性格特

问答题3A

3

问答题3B

点分析作者创4

作的思想情

1

对人物事迹方面的理解对文章内容2

的概括理解对文中关键3

句的理解分

4各专题命题规律及难度要求

理解人物的精神实质

文史类文本阅读(25分):

所选材料均为小说类.均为4个小题,第1小题为多项选择题型,主要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及小说情节的理解而设置.其余均为问答题型;第2小题一般考查对小说人物语言的理解;第3小题主演考察人物的的性格理解;第4小题针对的是对作者在小说中的思想感情,还有小说的创作意图展开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所选材料都是有关人物类的记叙散文.同样为4个小题,第一小题为多项选择题型,着重针对文中人物事迹方面的理解;其余三个小题均为问答题型,主要就个人在阅读中对文中人物事迹的理解,考点涵盖语言、情感、内容、手法等方面。

理解理运解用理运解用

文史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择题3A

问答题3

B

问答题3C

各专题教学建议及措施

无论是文史类文本阅读,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我们都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强化快速阅读的基本技能,特别是要帮助学生注意阅读中对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学会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善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

同时,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加大阅读的训练量,反复熟悉阅读方面的常态化题型,更为重要的是要强化答题规范意识。

三、语言文字应用1、成语

考查等级A

B

CD

题号13

知识考点

题型选择选择选择选择选择

所属知识链

分值3分

难度

成语使用题(09年)成语、熟语

13

成语使用题(10年)

D

成语、熟语3分

13

成语使用题(11年)

D

成语、熟语3分

13

成语使用题(12年)

D

成语、熟语3分

13

成语使用题(13年)

D

成语、熟语3分

各专题命题规律及难度要求

成语使用要点

①考查重点为成语,多是较常用的成语,少有过于浅白或艰偏的;②偶或也考查某些常用熟语,包括俗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③考试中,快速聚焦于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成语正误的依据;④备考复习中进一步充实积累,纠正望文生义、偏解语素等毛病。

成语近五年的海南卷成语题型变化不大,都是在较为常用的成语

中补充一些不常见的成语。比如今年的芝兰玉树、闻过则喜。因此,今年的备考还是重在加强学生的成语积累,在背诵常用易错成语的基础上,补充一些少见的成语。

成语作为汉语中极富特色和表现力的固定短语,浩如烟海;高考成语命题选材又只能是挂一漏万。研究高考成语命题走向和命题角度,制定相应的复习策略,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便十分必要。各专题教学建议及措施

一、命题走向

历年高考都把成语列为必考内容,从1997年起成语考查从内容到形式才固定下来。

1、题型设计由综合到单一

1997年以前的高考成语命题有成语填空、成语释义、成语结构、成语使用等多种形式,1997年起,便固定为四选一形式即选出\"使用恰当的一项\"。

2、命题选材由课本转向课外

1987年和1990年全国卷所考成语全部出自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部分,这种命题选材方式是由知识考查这种命题宗旨所决定的。随着考试年份内容

附加意义

词典意义

适用范围

感情色彩

类别'97

莘莘学子万人空巷望其项背火中取栗

美轮美奂炙手可热一劳永逸

左右逢源安步当车车水马龙偃旗息鼓

8

汗牛充栋洗心革面

蓬荜生辉雨后春笋有口皆碑

8

2趋之若鹜

'98'99'00'01'02小计

处心积虑

命题向重能力考查的转变,命题选材全部出自课外,即报刊、电视、日常生活中常见而容易用错又常常用错的那些成语。3、考查的对象由重字典意义转向字典意义和附加意义并重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词语包括成语的意义包括词典意义和附加意义;所谓词典意义,又名字面意义、固定意义,即这个成语的原本意义;所谓附加意义,包括这个成语的感情色彩和具体的适用范围,它是成语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渐固定下来的意义,但这种意义隐于具体运用中而没标在词典上。

1997年前,考题侧重考查词典意义,是一种静态考查,1997年起既考查词典意义又考查附加意义,词典意义的考查也是放在具体语境中,这是一种动态考查。

2002年出现了一道词语释义题,涉及到成语,究其实它考查汉语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兼及古今汉语,不是考查考生对词语的死记硬背。

二、备考策略

根据先前分析,成语备考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可能多地掌握成语

一定的词汇量当是做好成语题的前提;中国成语浩如烟海,考生复习任务又重,所以有必要寻找一些小窍门来更多地掌握成语,如化整为零,少记但坚持每天都记;建立专门的成语本来反复识记等。2、要全面掌握成语意义

高考成语题重点考查成语词典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及该成语适用范围。因此不仅要弄清楚成语各语素含义,从整体上把握成语含义,而且还要掌握附加意义尤其是成语的适用范围。值得一提的是深深玩味词典所提供的例句是准确把握该成语整体意义和使用范围的重要途径。3、强化正确使用成语意识

高考命题选材已由课本上的\"死\"东西转向课外\"活\"的材料,即转向社会上常见且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考生一方面严格要求说话作文中要正确使用成语,如不把握便去努力弄明白,另一方面留心留意报刊上所读、电视上所看、同学们所谈当中出现的成语,尤其是自己所感觉\"不妥\"的成语绝对不要放过。这样既增加了词汇量,又能及时帮自己全面得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病句

考查等级A

B

C

题号

知识考点(凌)

题型选择题

所属知识链主宾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宾语残

分值

难度

14病句辨析题(09年)

理应解用

3分

句式杂糅

选择题

(结构混乱)、宾语残缺、并列不当(不合逻辑)动兵搭配不

理应解用

选择题

当、主语残缺、句式杂糅(结构混乱)

选择题

成分赘余、主宾搭配不当、语序不

当暗中更换主语(结构胡选择题

乱)、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主语不明(表意不明)

3分3分3分3分

14病句辨析题(10年)

理应解用

14病句辨析题(11年)

14病句辨析题(12年)

理应解用

14病句辨析题(13年)

理应解用

辨析病句要点:各专题命题规律及难度要求

①考查重点是感知语病,而不是病句类型辨别和修改语病;②分辨病句类型和修改,是感知语病的辅助,而不是替代;③备考中要坚持默读语句,在感性认知基础上做理性判断;④考试中,首先要默读语句,聚焦于疑窦点,认定语病点。

病句辨析题的题型有如下几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从近五年的语文高考试题看,对于病句的考察,出现频率最高的病句类型是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或赘余。这两种类型的病句,在近五年的语文高考试题中,他们均出现了四次,也就是说五年的语文高考试题,有四年的病句题都涉及这两种题型;出现频率居第二的是结构混乱这种类型的病句,在近五年的语文高考试题中,它出现了3次;出现频率居第三的是语序不当,在近五年的语文高考试题中,它出现了2次;出现频率最低的是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着两种类型的病句,在近五年的语文高考试题中,它们只出现了1次。

通过对近五年高考病句命题情况的分析,我们已经很清楚地发现了高考命题者在病句题方面的一些命题规律,对于出现频率高的病句:搭各专题教学建议及措施

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多下功夫。不论是高一、高二或高三,教学中都要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因为病句这种题型不论在哪个年级的考试中都会出现,所以只要遇到这种题,我们就要细心指导,相信多接触几个例子,学生定能较好地理解。在讲这种题时,除了多举几个实例让学生多领悟外,我们还可向学生强调一下容易让我们出错的病句,让他么加强记忆。另外,还可让学生熟记一些容易出错的词语或句式,如成分残缺或赘余,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残缺或赘余,要是学生能熟记,对于判别病句就很有帮助;而结构混乱这种类型的病句,它有容易造成结构混乱的句式,若让学生熟记,对分析病句也是很有利的。当然,在特别关注这几种病句的同时,我们也得关注其它类型的病句,虽说它们出现的频率没那么高,但也是要考的,所以也得兼顾。

3、语言表达连贯

考查等级A

B

CCC

题号15

知识考点

题型选择选择选择选择选择

所属知识链语言表达连

贯语言表达连

贯语言表达连

贯语言表达连

贯语言表达连

分值3分

难度

语言连贯题(09年)0.43

15语言连贯题(10年)3分0.40

15语言连贯题(11年)C3分0.42

15语言连贯题(12年)C3分0.39

15语言连贯题(13年)一、语言连贯要点:

C3分0.45

各专题命题规律及难度要求

①考查重点是语句的衔接,可能采用不同题型,不要受题型变化干扰;②语言连贯的原则:共同的话题,合理的句序,语句间的衔接和呼应;③备考中要坚持认知语言为主,方法为辅,不宜用方法代替认知语言;④考试中要关注句号,聚焦重要信息及重要信息间的关系,快速判断。二、命题特点:

语言表达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是语文高考的重点。连贯是语言表达的标准之一,是在规范的基础上对语言的运用提出的更高要求,连贯不但在第ⅰ卷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第ⅱ卷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写句子等都涉及连贯的知识。语言连贯属于修辞范畴,语言连贯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更强、更高级的语言能力。共有两种题型,一种排序,一种是语句复位。三、考题类型及题型

海南省的语言表达五年都考连贯,所选语段侧重于议论类语段和说

明类语段,侧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对语义的理解分析。变化不大。1、客观选择题:①选择句子连贯的项②定位选句③定句选位④选择排序正确的项2、主观表述题:①给多个句子排序

②找出并修改不协调连贯的句子③补写衔接、过渡的句子④排序、修改、补写的综合型走势:

1、单一型转向混合型2、客观性转向主观型语言连贯解题方法归纳:

一、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各专题教学建议及措施

语句排序既考查语句间的连贯,又考查对多个语言单位的排序组合;这种排序组合,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内容、写作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二、语言连贯解题方法

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统一、语序合理和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三个方面。

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话题要统一:即上下文的陈述对象一致。

文段的陈述对象是固定明确的,文段是以它为中心展开叙述的。解题时,必须紧紧围绕叙述对象,把握文段的叙述角度,并由此选取正确合理的表达方式。

方法一:对象(角度)一致

<二>顺序要合理

a、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说明,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按各句陈述内容的时间先后作为排列顺序。这主要用在记叙或说明性的文字中。

b、空间顺序:由远到近、由高到低。或从上到下,从或左到右,或从外到内排列句子。

c、逻辑顺序: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等。方法二:内容合乎事理例:<三>语言要衔接、呼应1.前后排序要照应2.句式要一致3.问答要一致方法三:前后对称照应4.总起与分承要照应5.词语要照应6.情境氛围要一致

7.句式要对称,音节要协调。音节匀整和谐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对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对称和谐。方法五:音节匀整和谐

8.为使衔接紧密,可用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方法六:巧借顶真反复

语境类和非语境类连贯解题方法解题方法指导

从命题的基本形式看,语句排序题型又可分语境类和非语境类两种。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各类排序题的连缀技巧分别予以说明。(一)非语境类

这类排序题由于没有语境设置,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了。但作为排序训练的基础,我们

必须认真掌握好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技巧。一般说来,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

1.把握基本内容。首先应对所有语句进行总体分析,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能表明层次的语句。

2.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3.连缀排列顺序。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4.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二)语境类

这类排序题由于增设了语境,因此,在排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整个语境谐调的考查。从命题的形式上看,这类题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设置语境,即提供出具体的上下文;一类是间接设置语境,即按特定的要求调整语序。这两类题从具体操作上又有所不同。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就其连缀的基本技巧分别予以说明。

1.直接设置语境类由于设置了具体语境,这类调整语序的题目在具体完成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与上下文的衔接问题。否则,即使内部排序得当,也会因与上下文衔接不当而功亏一篑。一般来说,解答这类题需按三步进行,即内部连缀排序,分析整体语境,审察调整确定。

(1)内部连缀排序。首先对需要排序的各句进行分析,依照前文对“非语境类”排序的有关方法,对语句进行初步排序。

(2)分析整体语境。内部连缀排序,只是对需排序语句的初步层次性整理,是否合理并符合要求,还要看一看上下文的语境,分析整个语段的基本内容、层次顺序、观点倾向等。

(3)审察调整确定。在对整体语境把握的基础上,贯通总体思路,理顺语段层次。经过审读分析,可最后确定。2.间接设置语境类

此类题虽然无具体的语境设置,但是有明确的要求限制,因而,排序之前应当首先考虑到这些要求,然后再进行排序。小结:

辨别语句是否连贯,要注意以下三点:1、理解句意。在一个语段中,要看句与句的现有关系是否成立,怎样调整才更加顺畅;2、话题必须一致,否则主语变换多,句子便不连贯;3、要注意分析语言的表达特点,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然后考虑衔接问题。

4、语言表达得体

考查等级ABC

题号161616161617

知识考点语言得体题(09年)语言得体题(10年)语言得体题(11年)语言得体题(12年)语言得体题(13年)仿用句式题(09年)

题型所属知识链分值难度5分5分5分5分5分6分

E表达语言文字运用E表达语言文字运用E表达语言文字运用E表达语言文字运用E表达语言文字运用E表达语言文字运用

17171717

仿用句式题(10年)仿用句式题(11年)仿用句式题(12年)图文转换题(13年)语言表达要点

E表达语言文字运用E表达语言文字运用E表达语言文字运用E表达语言文字运用

6分6分6分6分

①语言表达题目是典型的读、写结合的题目,既考查吸纳能力,也考查释放能力;

②语言表达题目是确切与发散相结合的题目:或有精确的答案,或有明晰的标准;

各专题命题规律及难度要求

③备考时要自觉利用语言表达题目强化读写意识,辐射到阅读和写作的广阔领域;

④考试中,要特别注意审读题目要求,答题时要落实题目要求并组织好答题语言。

第16题:2009年考查语言文字应用考点“病句辨析——修改”,2010年、2012年、2013考查“补写内容”,2011年考查“长短句转换——长句改写成几个短句”;

第17题:2009、2010、2011、2012连续四年考查语言文字应用考点“仿写”,2013年考查考点“图文转换”。

海南考试大纲中语言文字应用第16、17题考点共6个,这五年来考查涉及比较全面,共5个考点。其中“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未涉及。

各专题教学建议及措施

建议:对于语言文字应用第16、17题的教学,要全面、不遗漏考点,逐一复习。尤其是这五年来未考查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措施:讲、练结合。讲典型题型,多做练习,做题要多思考解题思路,规律。

5、作文

考查等级A

B

C

题号六

知识考点(马)题型所属知识链汉语综合表达

运用汉语综合表达运用汉语综合表达运用

分值难度

写作(09年)表达60分

六写作(10年)表达表达

60分

六写作(11年)60分

六写作(12年)

表达汉语综合表达运用

60分

六写作(13年)

表达汉语综合表达运用

60分

高一的作文是学习记叙文的写法,到了高二规定议论文要过关,高三的备考复习中我们可以集中以议论文的写作体裁为指导方向,结合大家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高考作文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多重样式,下面提供几种供大家参考:

全国新课改后独立命题的省份有海南、宁夏三个,我们在复习时要参考这几个省份的命题要求。收集了近5年的广东、海南、宁夏高考作文题,我把我的看法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高考作文题型无外乎那么几种,一为命题,二为半命题,三为话题,四为材料加话题,还有一种各专题命题规律及难度要求

就是一直以来都被大家忽视的新材料作文,其他几种作文题型我就不再加以论述,特别来分析一下今年第一次在我们广东高考命题中出现的新材料作文。

1、要点并列式(横式结构)

并列式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也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使文章呈现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并列式的各个分论点,看起来好像是各自独立的,但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最后往往还要总括起来,回应论题。例如2006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愿景——永远的希望,永远的目标》,全文采用并列式结构,每段均以“我不知道……但愿景……我……”为基本句式,将饱蘸生活体验的的苦辣酸甜注入字里行间,把对明天成败得失的关注与期盼,化作了人生竞技征程上的一个个驿站,读来朗朗上口,语势一气贯通,情感极为充沛,颇具形式感。

2、.逐层渐进式(纵式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揭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析透彻,说理深刻。一般说来,纵式结构就是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模式。如鲁迅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从追悼会写起,然后叙及对刘和珍过去的印象,她被害的经过,她和战友之死的影响、作

者的评价等,虽夹叙夹议,但全文以“三•一八”惨案作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作者对烈士们的怀念和讴歌,是以纵式结构为框架。又如汉司马迁《史记》中的鸿门宴一段,以宴会前、宴会上和宴会后的整个过程为序,写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等完整情节。

3、.对照式(双面式):文章的几个层次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通过不同意义层次的对比、强调来证明论点(或表现主题)。这种体式若运用得当,情节会跌宕起伏,人物会丰满鲜活,主题会深刻突出。例如2005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执子与通子》,处处将“执子”与“通子”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选择形成对比,用对比贯穿全篇,最后以“执子们执著着他们的执著,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不论圆滑避世、明哲保身,还是棱角分明,坚守信仰,他们都成为了中华万代的不朽财富”作结,在分别充分肯定了“执子”与“通子”的价值后,得出“历览前贤,如果我们拥有了执子的执著与通子的包容,该会有另一种更美的圆形吧”,至此,文章在对比后达到圆融通达、收放自如的境界,十分完美。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平均分37.8分,比往年低。很多人问,为什么低?这确实值得分析思考。各专题教学建议及措施

(-)从得分数据看平均分低的原因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51分至60分的作文仅有0. 9%,高分段作文太少,与合理的高分分布占10%-15%,相距很远。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0分至20分的作文高到3%,低分作文太多。一字未写的0分作文竟有1917篇,多得出奇(缺考另算)。1-10分的作文8274篇,比往年多了很多。11-20分的作文34593篇,占2.3%,为新课标考试以来之最。20分以下的作文,主要是没写完。因为写够 800字的文章,即使在四类评分,也可超出20分;况且内容判“偏离题意”(四类)的,表达也可依据实际水平在三等评分,得分就肯定不止20分了。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21分至30分作文占11.8%,这个分数段的文章主要是内容偏离题意或基本符合题意;表达水平较差,结构混乱,语无伦次,语病较多,或书写难以辨识。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31-40分作文占 45.81%,这个分数段的文章,是接近及格线左右的文章,这个分数段比例大于下一个分数段比例,不理想。这个分数段与上几个分数段相加,显示不及格的文章约占40%。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41分至50分作文占39. 12%,比例少于上一个分数段,不理想。

(二 )从评分细则看平均分低的原因

考生作文得分偏低,是不是把握评分标准严了呢?细分析,2012年作文评分把握适度,并没有比去年严。2012年作文评卷依然执行与 2011年完全相同的“等级评分标准”。2012年作文评卷一再强调“稳定”意识,一再强调题型变化,一再强调重视考生应试实际水平。

三、2013年作文命题趋势分析

2007年课改开始广东就一直提醒大家在平时复习备考时,多关注海南宁夏卷,但是我们一直也只是处于一个摸索阶段,特别是近几年的疏忽所以导致大家都没有对新材料作文有过多的关注。我认为在复习备考时,要把新材料作文作为备考的重点,命题作文、话题加材料作文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老题型,最重要的是去年用了新材料作文,今年会不会继续以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出现这是我们值得关注的一个焦点。6、语言文字运用题研究小结:A、海南高考语文备考策略与答题策略

(1)语用主观题部分要精选各类题型,力求让学生见多然后识广,以此加强备考。

(2)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概括信息类,二是句子仿写类,三是图文转换类,四是语段的修改和变换类,五是其他类如致谢词,推广语、对联、解说等,每种精选少量真题,领悟其真谛,有针对性地训练即可。

(3)训练选材尽量取自“当下”。

“网络”“报刊”“电视”等鲜活素材皆可取,如新华网“图表”“视点”、人民网“读书”“网友说话”“文化”、中青在线“点评”、南方周末的“视点”和“天下”等栏目,均可以作为取材的资源宝库。

(4)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以前的高考真题进行备考,改变重视文学阅读轻视应用文阅读的局面,带领学生扩大应用文的阅读量.

“语言文字运用”题由于形式灵活自由,创新度高,容易出彩,成为了试卷改革的“试验田”,因而,很受高考命题人的青睐,每年也都有一些“靓题”出现。从这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看,“语言文字运用”题是整个高考语文试卷中时代感最强、变化最繁妙、样式最灵转的一道风景,堪称传说中的“百变神偷”,尤其是新课标题。因此,语言文字运用题像“风向标”一样,引得老师和考生竞折腰,对这个版块可谓情有独钟。

B、海南高考语文备考策略与答题策略(写作题)

通过对近五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分析,我认为2013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依然延续前几年的特点。以材料作文为主,所给材料应该关注现实生活,体现价值引领。也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写作的愿望。基于此,我提出如下对策:

(1)加强材料作文审题指导和训练。指导学生怎样阅读材料,怎样提炼中心论点,有哪些方法。交给学生不同材料的审题方法。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给学生材料作文的文章结构方法,供学生写作参考。如“引——议——联——结”。

(4)平时多展示优秀作文并加强写作训练,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谋篇布局的方法;学会议论文多角度多层面论证问题的方法。

(5)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