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老戏》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11-08 来源:意榕旅游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达成各题。

老戏 岳阳·梅实

儿时的记忆中, 我们梅家大屋那六百多人丁的屋场, 房屋最

好的当推祖堂屋。它从脚至顶,清一色的火砖。这砖头是 经人仔细精选后在青石板上磨过的,接缝处也不挂泥灰,而是用的糯米粉拌石膏,墙面平平坦整,标标直直,既美丽又坚固,即便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月,也绝不怕阶级仇敌

“挖墙脚”的。

祖堂屋对门是戏台。 戏台由四根巨大的楠木柱子撑着, 台顶

系盔顶构造,盖墨绿色琉璃瓦,屋檐四角各配一只振翅欲 飞的凤凰,下面吊着铜铃,风起处,铜铃叮当,传去好远好

远。

连年过节,锣鼓一响,这里就成了北京的王府井、长沙的天心阁,上屋里、下屋里,潘、卢、程、肖、李,男女老小,

各色人等,从四周八方涌来,看梅家的戏班唱戏。

梅家有个呱呱叫的戏班, 这是梅姓家族的一大光荣。 那年

头,在临湘路南一带,只需你提及是梅家的人,人家就会对 你刮目相待,就会夸你梅家的戏怎样怎样唱得好,唱得妙,那情况,真有点当年湖南人在外提及毛主席的同乡而受人盲

目尊崇那滋味。

我父亲和叔父都是戏班子里的角色。

父亲是坐后台的, 司

鼓、敲锣、操胡琴、吹唢呐都是他的拿手戏。他平常不苟言笑,甚至看起来有点木讷,一旦坐到台上,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吹拉弹唱、样样皆精。我叔父其实我不叫他叔父,叫细爷。细爷在戏班里当班主。他唱老生,常在台上摇头、甩一尺多长的“胡须”,抖手,而后一声“呀呀呸!”喊得那屋梁上的扬尘直往下掉,喊得你栾心①直跳。细爷可不像此刻有些演员,台演出英豪,台下是狗熊,他在台登台下都是正人君子。他一世只读《三国演义》一部书,也最最崇敬那摇鹅毛扇的孔明诸葛亮,他在戏班子里威望颇高。除了父亲和细爷,还有三名主要演员:花旦兴福、小生巨民、丑角忠和。花旦兴福平常看起来眯眼睛,龅牙齿,那样子实在让人不敢奉承,可他若将锦缎一披,凤冠一戴,莲步一扭,水袖一甩,实在婀娜多姿,楚楚感人,常令那些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二吊子们眼睛瞪得比牛眼睛还大。如遇喜庆玩采莲船,他就饰演蚌壳精,相同妖冶感人。小生巨民生得秀外慧中,一表人材,且唱做俱佳,逗人喜欢。与花旦兴福恰好相反,丑角忠和平常白白皙净,一经袍笏登场,则奇丑非常,令人捧腹。梅家戏班里除了这几根台柱,剩下就是跑龙套喊“呵啊”的了。

据老班祖辈们讲,梅家的戏班建立于本世纪四十年月早期。解放四十多年来,经历了两起两落。五十年月,从初级社到高级社到人民公社,五谷丰收,百业兴盛,戏班子进入

鼎盛期间,每年从大年三十开始,向来唱到桐子开花、麻鞭水响,待新谷入仓,八月中秋一到,一声呵嗬又开了锣,有的要唱到腊月二十四老鼠子嫁女才结束。三年困难期间,人饿得一个个直不起腰,谁还居心思看戏,这戏就衰下来了,接着十年混乱,老戏被看作封资修批评,一律禁演。不得登台唱了,戏班里的人喉咙发痒,就经常偷着拱到我家来,父亲抄起他自制的胡琴,嘎咂嘎咂,他们就开腔:“在家中啊请过了,母亲严亲哪嘛唉 ”这时,我娘老是一边骂他们呷多了,健翻了蔸②,一边泡芝麻豆子茶他们喝,而后端把小凳,坐在一旁纳着鞋底,听得津津乐道。

我但是怎么也听不出味儿来。 戏班子红火那阵, 父亲经常夜晚驮起我去看他们的戏,什么《送别》 、《寻夫》,什么《朱买臣卖柴》、《杀狗劝夫》,我全看不懂,看着看着就倒在戏

台旯旮里睡着了,独一使我不困且迄今未敢忘掉的是那出《大悲塘沐浴》 ,也不知何因何敌,那演员哀哀切切唱过一阵后,竟上起吊来,而后那舌头伸出老长,那眼瞪得老大,而后有人拿过一把旧油纸喷上“洋油”,点上火,那蓝色的火焰腾地而起,而后听到台下有人惊呼

直到七十年月末八十年月初, 被监禁了十几年的老戏终于开禁了。这时,梅家老戏班的戏子们固然都还健在,可一个

个驼了背, 掉了门牙, 脸上充满了沟沟岔岔。 他们不论这些,壮心不已,偏要在垂暮之年露几手看看。戏台上,又响起了

铿锵的锣鼓声,人们也潮水般从四周八方涌来

可没过多久, 这般高潮冷却了。 不是上头来了禁演的红头文件,也不是老戏子们唱戏不用心,更不是看戏的人冒钱冒时间,重点是,人们的文化素质提升了,娱乐的名堂多了,要求更高了。老戏子们也曾试图来一番改革,比方,你七老八十岁的,嘴巴不关风,眼皮打不开,谁爱看你那干茄子老相?此刻美丽妹子各处是,便想挑几个年青男女前来接班,

可找谁谁不干。 他们说, 到渔潭、 长安搞副业, 略微吃点亏,用点心计,一天就要赚个十块八块的,唱戏划不来。

无能为力花落去。 老戏子们只能到家里抱孙孙, 到园里布菜去了。

伯牙抚琴遇知己, 不遇知己不抚琴。 我父亲的那把破胡琴送给了一位盲人,父亲说,把给他还可讨碗饭吃。

只有那戏台仍孤零零地立在那边, 那四根楠木柱子早被白蚁掏空了,连细伢子玩捉迷藏都不敢上去。

(选自梅实散文集《旧事悠悠》 ,有删减改)

(注)①栾心,临湘方言,指心脏。②健翻了蔸,临湘方言,指精力旺盛,嬉戏个不断。

96.以下对文真有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剖析鉴赏,不正确的

一项为哪一项

A.文本开篇描绘坚固的祖堂屋、魄力的戏台,与结尾孤零

零的戏台、被白蚁掏空的楠木柱子形成对照,委宛委宛地寄

寓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B.“我娘老是一边骂他们呷多了,健翻了兜,一边泡芝麻

豆子茶他们喝”这一细节描绘特别生动地表现出母亲泼辣、

朴素、和善的性格特点。

C.“伯牙抚琴遇知己,不遇知己不抚琴”,写出了父亲对

老戏无人赏识的伤感,也写出了作者对老戏这一传统文化在

时代潮流中被吞没的惋惜。

D.文本语言拥有浓烈的乡老气味,风趣风趣,但在调皮戏

谑的背后又有一种苦涩感引人沉思,堪称“浅笑的泪”,深

深感动了读者。

97.“胡琴”与老戏相伴相生,在文本中共出现三次,请分

别剖析“胡琴”在文中的作用。

98.有人评论梅实先生的散文“于乡情乡恋中见人生社

会”,请联合文本赏析这—特点。

【答案】

96. D

97.( 1)第一处写“胡琴”,写出了父亲的身份,写出了父

亲的多才多艺, 也表现了他对老戏的热爱; ( 2)第二处写“胡

琴”,表现父亲对老戏的宠爱,对艺术的执着;

( 3)第三处

写“胡琴”,表现了父亲对老戏走向衰败的无奈与惋惜,也 表现了父亲的朴素。 (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亦可作更深

层的解读:( 1)第一处“胡琴”是乡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

—个重要载体,也承载着乡村生活的快乐;

( 2)第二处“胡

琴”除了表现父亲对老戏的宠爱,对艺术的执着,也表现它 是困难光阴中的希望; ( 3)第三处写“胡琴”,写父辈们与

这类传统精神文化生活的辞别,意味着这类文化方式的终

结。

98.( 1)作者充满感情描绘故土乡村的农民和老戏,以小看

角显现大世界。 (2)老戏的兴衰既是故土的文化兴衰史,也

是新中国社会发展的投影。 五十年月, 五谷丰收, 百业兴盛,

老戏进入鼎盛期; 三年困难期间, 百业凋敝, 百姓食不充饥,

老戏无人光临;十年混乱,戏曲当成封资修遭批评;七八十

年月,受市场经济冲击,老戏这类传统文化衰灭。

( 3)老戏

折射出乡村农民的人生追乞降生计状态。父亲多才多艺,平 时不苟言笑,戏台上却运用自如;叔父品德正直,台登台下

都是正人君子;花旦、小生、丑角技艺高明;整个戏班子成

员晚年壮心,想方法谋出路,但当改革失败,老戏绚烂不再

时,也能坦率接受,平心静气持续有滋有味地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