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论文

2023-03-05 来源:意榕旅游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

践论文

目前,我国高校在教育实践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与差距,这使得关注和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必要。篇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思考》【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多的共通性,将二者相结合将有效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在当前大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单纯的是思想或者道德的问题,而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现实案例表明,对这些问题,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根本无法解决。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以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两个渠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还不够强,一些高校把已设计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最终将学生“塑造”成“理想的道德模型”和“社会的工具”,忽视了社

会思想的多元化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造成知与行、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另外,教育形式比较单调也是当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谈心、讲座、座谈会等无法从根本上打动学生,党团活动创新力度又不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欠佳,学生的思想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思想和心理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思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严重还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办法,其中最为核心的精神在于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从内心自觉接受教育,而这样的方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借鉴的。因此,应该改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心理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一二者的理论渊源相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这表明,二者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二 二者在内容上相关。康德说:“我们的一切认识从感性开始,进而到知性而终于理性。”心理健康教育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关注社会对学生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的要求,也需要关注学生基本的心理需求,心理

健康教育很好的补充了后者,并弥补了传统教育理念的不足。三二者在方法手段上互动。心理健康教育较之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方法上的优势,其通过共情,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通过排解、疏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为协助者,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接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论性较强,容易出现凌驾于实际生活空泛说教的现象,使学生谈“思想政治”色变,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心理疏导方法,可以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实效性。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措施一转变教育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调对社会的服从,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在很多人眼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单纯的从党、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和引导,社会至上是它的价值本位,而不是为了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从教育理念上要进行转变,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服务于社会,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观念上的结合。二了解学生心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压力:观念变革的压力、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同时,他们自身又存在五个方面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学好知识和提高素质的矛盾、自我发展和家长要求的矛盾、经济消费和经济能力的矛盾、性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矛盾。

这些都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了解的。大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的思想可塑性很强。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政治观、法制观的教育和引导,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使其从心理上产生认同和接受,并逐渐外化成行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从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因材施教,把育人工作真正做到每个大学生的心坎上。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结合。三提高教育者素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工作在第一线,是与学生最为直接的接触人,给他们补充心理学主要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医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可以正确认识、合理分析,找到恰当的办法,实现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从教育者自身的角度来看,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尤其是信任度的提升将极大促进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者上的结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适应时代的产物,二者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者上的结合,既有效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升华。目前,我国高校在教育实践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与差距,这使得关注和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必要。篇一《大学生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思考》【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多的共通性,将二者相结合将有效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在当前大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单纯的是思想或者道德的问题,而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现实案例表明,对这些问题,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根本无法解决。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以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两个渠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还不够强,一些高校把已设计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最终将学生“塑造”成“理想的道德模型”和“社会的工具”,忽视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造成知与行、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另外,教育形式比较单调也是当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谈心、讲座、座谈会等无法从根本上打动学生,党团活动创新力度又不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欠佳,学生的思想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思想和心理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思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严

重还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办法,其中最为核心的精神在于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从内心自觉接受教育,而这样的方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借鉴的。因此,应该改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心理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一二者的理论渊源相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这表明,二者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二二者在内容上相关。康德说:“我们的一切认识从感性开始,进而到知性而终于理性。”心理健康教育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关注社会对学生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的要求,也需要关注学生基本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补充了后者,并弥补了传统教育理念的不足。三二者在方法手段上互动。心理健康教育较之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方法上的优势,其通过共情,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通过排解、疏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为协助者,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接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论性较强,容易出现凌驾于实际生活空泛说教的现象,使学生谈“思想政治”色

变,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心理疏导方法,可以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实效性。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措施一转变教育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调对社会的服从,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在很多人眼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单纯的从党、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和引导,社会至上是它的价值本位,而不是为了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从教育理念上要进行转变,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服务于社会,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观念上的结合。二了解学生心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压力:观念变革的压力、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同时,他们自身又存在五个方面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学好知识和提高素质的矛盾、自我发展和家长要求的矛盾、经济消费和经济能力的矛盾、性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矛盾。这些都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了解的。大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的思想可塑性很强。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政治观、法制观的教育和引导,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使其从心理上产生认同和接受,并逐渐外化成行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从学生的

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因材施教,把育人工作真正做到每个大学生的心坎上。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结合。三提高教育者素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工作在第一线,是与学生最为直接的接触人,给他们补充心理学主要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医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可以正确认识、合理分析,找到恰当的办法,实现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从教育者自身的角度来看,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尤其是信任度的提升将极大促进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者上的结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适应时代的产物,二者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者上的结合,既有效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升华。目前,我国高校在教育实践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与差距,这使得关注和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必要。篇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思考》【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多的共通性,将二者相结合将有效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

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在当前大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单纯的是思想或者道德的问题,而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现实案例表明,对这些问题,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根本无法解决。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以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两个渠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还不够强,一些高校把已设计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最终将学生“塑造”成“理想的道德模型”和“社会的工具”,忽视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造成知与行、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另外,教育形式比较单调也是当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谈心、讲座、座谈会等无法从根本上打动学生,党团活动创新力度又不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欠佳,学生的思想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思想和心理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思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严重还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办法,其中最为核心的精神在于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从内心自觉接受教育,而这样的方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借鉴的。因此,应该改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心理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

可能性一二者的理论渊源相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这表明,二者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二二者在内容上相关。康德说:“我们的一切认识从感性开始,进而到知性而终于理性。”心理健康教育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关注社会对学生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的要求,也需要关注学生基本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补充了后者,并弥补了传统教育理念的不足。三二者在方法手段上互动。心理健康教育较之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方法上的优势,其通过共情,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通过排解、疏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为协助者,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接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论性较强,容易出现凌驾于实际生活空泛说教的现象,使学生谈“思想政治”色变,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心理疏导方法,可以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实效性。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措施一转变教育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调对社会的服从,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在很多人眼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单纯的从党、

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和引导,社会至上是它的价值本位,而不是为了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从教育理念上要进行转变,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服务于社会,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观念上的结合。二了解学生心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压力:观念变革的压力、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同时,他们自身又存在五个方面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学好知识和提高素质的矛盾、自我发展和家长要求的矛盾、经济消费和经济能力的矛盾、性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矛盾。这些都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了解的。大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的思想可塑性很强。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政治观、法制观的教育和引导,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使其从心理上产生认同和接受,并逐渐外化成行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从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因材施教,把育人工作真正做到每个大学生的心坎上。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结合。三提高教育者素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工作在第一线,是与学生最为直接的接触人,给他们补充心理学主要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医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他们可以正确认识、合理分析,找到恰当的办法,实现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从教育者自身的角度来看,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尤其是信任度的提升将极大促进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者上的结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适应时代的产物,二者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者上的结合,既有效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升华。目前,我国高校在教育实践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与差距,这使得关注和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必要。篇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思考》【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多的共通性,将二者相结合将有效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在当前大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单纯的是思想或者道德的问题,而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现实案例表明,对这些问题,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根本无法解决。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以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

必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两个渠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还不够强,一些高校把已设计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最终将学生“塑造”成“理想的道德模型”和“社会的工具”,忽视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造成知与行、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另外,教育形式比较单调也是当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谈心、讲座、座谈会等无法从根本上打动学生,党团活动创新力度又不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欠佳,学生的思想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思想和心理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思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严重还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办法,其中最为核心的精神在于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从内心自觉接受教育,而这样的方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借鉴的。因此,应该改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心理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一二者的理论渊源相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这表明,二者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二者在内容上相关。康德说:“我们的一切认识从感性开始,进而到知性而终于理性。”心理健康教育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关注社会对学生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的要求,也需要关注学生基本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补充了后者,并弥补了传统教育理念的不足。三二者在方法手段上互动。心理健康教育较之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方法上的优势,其通过共情,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通过排解、疏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为协助者,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接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论性较强,容易出现凌驾于实际生活空泛说教的现象,使学生谈“思想政治”色变,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心理疏导方法,可以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实效性。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措施一转变教育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调对社会的服从,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在很多人眼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单纯的从党、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和引导,社会至上是它的价值本位,而不是为了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从教育理念上要进行转变,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服务于社会,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观念上的结合。二了解学生心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压力:观念变革的压力、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同时,他们自身又存在五个方面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学好知识和提高素质的矛盾、自我发展和家长要求的矛盾、经济消费和经济能力的矛盾、性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矛盾。这些都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了解的。大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的思想可塑性很强。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政治观、法制观的教育和引导,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使其从心理上产生认同和接受,并逐渐外化成行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从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因材施教,把育人工作真正做到每个大学生的心坎上。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结合。三提高教育者素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工作在第一线,是与学生最为直接的接触人,给他们补充心理学主要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医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可以正确认识、合理分析,找到恰当的办法,实现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从教育者自身的角度来看,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尤其是信任度的提升将极大促进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者上的结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适应时代的产物,二者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者上的结合,既有效促进了思

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升华。目前,我国高校在教育实践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与差距,这使得关注和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必要。篇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思考》【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多的共通性,将二者相结合将有效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在当前大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单纯的是思想或者道德的问题,而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现实案例表明,对这些问题,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根本无法解决。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以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两个渠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还不够强,一些高校把已设计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最终将学生“塑造”成“理想的道德模型”和“社会的工具”,忽视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造成知与行、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另外,教育形式比较单调也是当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

题。谈心、讲座、座谈会等无法从根本上打动学生,党团活动创新力度又不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欠佳,学生的思想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思想和心理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思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严重还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办法,其中最为核心的精神在于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从内心自觉接受教育,而这样的方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借鉴的。因此,应该改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心理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一二者的理论渊源相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这表明,二者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二二者在内容上相关。康德说:“我们的一切认识从感性开始,进而到知性而终于理性。”心理健康教育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关注社会对学生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的要求,也需要关注学生基本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补充了后者,并弥补了传统教育理念的不足。三二者在方法手段上互动。心理健康教育较之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方法上的优

势,其通过共情,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通过排解、疏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为协助者,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接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论性较强,容易出现凌驾于实际生活空泛说教的现象,使学生谈“思想政治”色变,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心理疏导方法,可以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实效性。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措施一转变教育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调对社会的服从,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在很多人眼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单纯的从党、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和引导,社会至上是它的价值本位,而不是为了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从教育理念上要进行转变,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服务于社会,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观念上的结合。二了解学生心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压力:观念变革的压力、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同时,他们自身又存在五个方面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学好知识和提高素质的矛盾、自我发展和家长要求的矛盾、经济消费和经济能力的矛盾、性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矛盾。这些都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了解的。大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的思想可塑性很强。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对

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政治观、法制观的教育和引导,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使其从心理上产生认同和接受,并逐渐外化成行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从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因材施教,把育人工作真正做到每个大学生的心坎上。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结合。三提高教育者素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工作在第一线,是与学生最为直接的接触人,给他们补充心理学主要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医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可以正确认识、合理分析,找到恰当的办法,实现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从教育者自身的角度来看,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尤其是信任度的提升将极大促进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者上的结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适应时代的产物,二者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者上的结合,既有效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升华。目前,我国高校在教育实践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与差距,这使得关注和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必要。篇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思考》【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多的共通性,将二者相结合将有效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在当前大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单纯的是思想或者道德的问题,而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现实案例表明,对这些问题,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根本无法解决。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以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两个渠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还不够强,一些高校把已设计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最终将学生“塑造”成“理想的道德模型”和“社会的工具”,忽视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造成知与行、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另外,教育形式比较单调也是当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谈心、讲座、座谈会等无法从根本上打动学生,党团活动创新力度又不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欠佳,学生的思想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思想和心理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思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严重还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办法,其中最为核心的精神在于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从

内心自觉接受教育,而这样的方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借鉴的。因此,应该改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心理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一二者的理论渊源相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这表明,二者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二二者在内容上相关。康德说:“我们的一切认识从感性开始,进而到知性而终于理性。”心理健康教育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关注社会对学生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的要求,也需要关注学生基本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补充了后者,并弥补了传统教育理念的不足。三二者在方法手段上互动。心理健康教育较之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方法上的优势,其通过共情,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通过排解、疏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为协助者,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接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论性较强,容易出现凌驾于实际生活空泛说教的现象,使学生谈“思想政治”色变,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心理疏导方法,可以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使思想政治工作

更具有实效性。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措施一转变教育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调对社会的服从,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在很多人眼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单纯的从党、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和引导,社会至上是它的价值本位,而不是为了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从教育理念上要进行转变,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服务于社会,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观念上的结合。二了解学生心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压力:观念变革的压力、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同时,他们自身又存在五个方面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学好知识和提高素质的矛盾、自我发展和家长要求的矛盾、经济消费和经济能力的矛盾、性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矛盾。这些都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了解的。大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的思想可塑性很强。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政治观、法制观的教育和引导,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使其从心理上产生认同和接受,并逐渐外化成行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从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因材施教,把育人工作真正做到每个大学生的心坎上。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

容上的结合。三提高教育者素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工作在第一线,是与学生最为直接的接触人,给他们补充心理学主要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医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可以正确认识、合理分析,找到恰当的办法,实现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从教育者自身的角度来看,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尤其是信任度的提升将极大促进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者上的结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适应时代的产物,二者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者上的结合,既有效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升华。目前,我国高校在教育实践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与差距,这使得关注和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必要。篇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思考》【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多的共通性,将二者相结合将有效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在当前大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单纯的是思想或者道德的问题,而是

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现实案例表明,对这些问题,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根本无法解决。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以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两个渠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还不够强,一些高校把已设计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最终将学生“塑造”成“理想的道德模型”和“社会的工具”,忽视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造成知与行、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另外,教育形式比较单调也是当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谈心、讲座、座谈会等无法从根本上打动学生,党团活动创新力度又不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欠佳,学生的思想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思想和心理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思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严重还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办法,其中最为核心的精神在于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从内心自觉接受教育,而这样的方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借鉴的。因此,应该改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心理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一二者的理论渊源相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理论

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这表明,二者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二二者在内容上相关。康德说:“我们的一切认识从感性开始,进而到知性而终于理性。”心理健康教育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关注社会对学生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的要求,也需要关注学生基本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补充了后者,并弥补了传统教育理念的不足。三二者在方法手段上互动。心理健康教育较之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方法上的优势,其通过共情,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通过排解、疏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为协助者,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接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论性较强,容易出现凌驾于实际生活空泛说教的现象,使学生谈“思想政治”色变,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心理疏导方法,可以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实效性。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措施一转变教育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调对社会的服从,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在很多人眼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单纯的从党、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和引导,社会至上是它的价值本位,而不是为了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因此,思想政治

教育者从教育理念上要进行转变,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服务于社会,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观念上的结合。二了解学生心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压力:观念变革的压力、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同时,他们自身又存在五个方面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学好知识和提高素质的矛盾、自我发展和家长要求的矛盾、经济消费和经济能力的矛盾、性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矛盾。这些都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了解的。大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的思想可塑性很强。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政治观、法制观的教育和引导,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使其从心理上产生认同和接受,并逐渐外化成行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从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因材施教,把育人工作真正做到每个大学生的心坎上。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结合。三提高教育者素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工作在第一线,是与学生最为直接的接触人,给他们补充心理学主要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医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可以正确认识、合理分析,找到恰当的办法,实现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从教育者自身的角度来看,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尤其是信任度的提升将极大促进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者上的结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适应时代的产物,二者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者上的结合,既有效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升华。目前,我国高校在教育实践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与差距,这使得关注和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必要。篇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思考》【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多的共通性,将二者相结合将有效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在当前大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单纯的是思想或者道德的问题,而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现实案例表明,对这些问题,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根本无法解决。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以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两个渠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还不

够强,一些高校把已设计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最终将学生“塑造”成“理想的道德模型”和“社会的工具”,忽视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造成知与行、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另外,教育形式比较单调也是当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谈心、讲座、座谈会等无法从根本上打动学生,党团活动创新力度又不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欠佳,学生的思想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思想和心理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思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严重还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办法,其中最为核心的精神在于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从内心自觉接受教育,而这样的方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借鉴的。因此,应该改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心理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一二者的理论渊源相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这表明,二者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二二者在内容上相关。康德说:“我们的一切认识从感性开始,进而到知性而终于理性。”心理健康教育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而思想政

治教育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关注社会对学生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的要求,也需要关注学生基本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补充了后者,并弥补了传统教育理念的不足。三二者在方法手段上互动。心理健康教育较之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方法上的优势,其通过共情,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通过排解、疏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为协助者,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接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论性较强,容易出现凌驾于实际生活空泛说教的现象,使学生谈“思想政治”色变,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心理疏导方法,可以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实效性。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措施一转变教育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调对社会的服从,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在很多人眼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单纯的从党、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和引导,社会至上是它的价值本位,而不是为了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从教育理念上要进行转变,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服务于社会,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观念上的结合。二了解学生心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压力:观念变革的压力、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同时,他们自身又存在五个方面的矛盾: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学好知识和提高素质的矛盾、自我发展和家长要求的矛盾、经济消费和经济能力的矛盾、性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矛盾。这些都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了解的。大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的思想可塑性很强。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政治观、法制观的教育和引导,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使其从心理上产生认同和接受,并逐渐外化成行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从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因材施教,把育人工作真正做到每个大学生的心坎上。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结合。三提高教育者素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工作在第一线,是与学生最为直接的接触人,给他们补充心理学主要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医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可以正确认识、合理分析,找到恰当的办法,实现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从教育者自身的角度来看,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尤其是信任度的提升将极大促进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者上的结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适应时代的产物,二者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者上的结合,既有效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升华。目前,我国高校在教育实践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

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与差距,这使得关注和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必要。篇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思考》【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多的共通性,将二者相结合将有效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在当前大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单纯的是思想或者道德的问题,而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现实案例表明,对这些问题,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根本无法解决。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以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两个渠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还不够强,一些高校把已设计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最终将学生“塑造”成“理想的道德模型”和“社会的工具”,忽视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造成知与行、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另外,教育形式比较单调也是当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谈心、讲座、座谈会等无法从根本上打动学生,党团活动创新力度又不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欠佳,

学生的思想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思想和心理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思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严重还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办法,其中最为核心的精神在于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从内心自觉接受教育,而这样的方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借鉴的。因此,应该改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心理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一二者的理论渊源相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这表明,二者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二二者在内容上相关。康德说:“我们的一切认识从感性开始,进而到知性而终于理性。”心理健康教育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关注社会对学生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的要求,也需要关注学生基本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补充了后者,并弥补了传统教育理念的不足。三二者在方法手段上互动。心理健康教育较之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方法上的优势,其通过共情,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通过排解、疏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为协助者,学生可以充分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接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论性较强,容易出现凌驾于实际生活空泛说教的现象,使学生谈“思想政治”色变,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心理疏导方法,可以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实效性。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措施一转变教育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调对社会的服从,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在很多人眼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单纯的从党、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和引导,社会至上是它的价值本位,而不是为了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从教育理念上要进行转变,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服务于社会,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观念上的结合。二了解学生心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压力:观念变革的压力、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同时,他们自身又存在五个方面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学好知识和提高素质的矛盾、自我发展和家长要求的矛盾、经济消费和经济能力的矛盾、性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矛盾。这些都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了解的。大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的思想可塑性很强。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政治观、法制观的教育和引导,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使其从心理

上产生认同和接受,并逐渐外化成行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从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因材施教,把育人工作真正做到每个大学生的心坎上。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结合。三提高教育者素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工作在第一线,是与学生最为直接的接触人,给他们补充心理学主要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医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可以正确认识、合理分析,找到恰当的办法,实现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从教育者自身的角度来看,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尤其是信任度的提升将极大促进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者上的结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适应时代的产物,二者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者上的结合,既有效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升华。

目前,我国高校在教育实践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与差距,这使得关注和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必要。 篇一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思考》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

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多的共通性,将二者相结合将有效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在当前大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单纯的是思想或者道德的问题,而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现实案例表明,对这些问题,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根本无法解决。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以增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两个渠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从目前情况来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还不够强,一些高校把已设计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最终将学生“塑造”成“理想的道德模型”和“社会的工具”,忽视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造成知与行、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另外,教育形式比较单调也是当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谈心、讲座、座谈会等无法从根本上打动学生,党团活动创新力度又不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欠佳,学生的思想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而思想和心理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思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严重还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办法,其中最为核心的精神在于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从内心自觉接受教育,而这样的方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借鉴的。因此,应该改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心理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 一二者的理论渊源相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这表明,二者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二者在内容上相关。康德说:“我们的一切认识从感性开始,进而到知性而终于理性。”心理健康教育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关注社会对学生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的要求,也需要关注学生基本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补充了后者,并弥补了传统教育理念的不足。 三二者在方法手段上互动。心理健康教育较之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方法上的优势,其通过共情,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通过排解、疏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为协助者,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接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论性

较强,容易出现凌驾于实际生活空泛说教的现象,使学生谈“思想政治”色变,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心理疏导方法,可以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实效性。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措施 一转变教育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调对社会的服从,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在很多人眼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单纯的从党、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和引导,社会至上是它的价值本位,而不是为了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从教育理念上要进行转变,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服务于社会,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观念上的结合。

二了解学生心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压力:观念变革的压力、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同时,他们自身又存在五个方面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学好知识和提高素质的矛盾、自我发展和家长要求的矛盾、经济消费和经济能力的矛盾、性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矛盾。这些都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了解的。大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的思想可塑性很强。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政治观、法制观的教育和引导,探索大

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使其从心理上产生认同和接受,并逐渐外化成行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从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因材施教,把育人工作真正做到每个大学生的心坎上。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结合。

三提高教育者素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工作在第一线,是与学生最为直接的接触人,给他们补充心理学主要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医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可以正确认识、合理分析,找到恰当的办法,实现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从教育者自身的角度来看,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尤其是信任度的提升将极大促进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者上的结合。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适应时代的产物,二者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者上的结合,既有效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升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