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摘要 ........................................................ 4 一、 石油行业概述 ............................................ 7 (1) .............................................................................................. 石油行
业分类 ............................................... 7 二、 石油行业特征 ........................................... 7
(1) 石油行业技术特征 ................................ 7 (2) 经济特征 ......................................... 9 (3) 高油价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 10
三、 国际石油行业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 ....................... 10
(1) 国际石油格局回顾 ............................... 10 (2) 国际石油市场发展趋势 .......................... 13
1. 国际石油价格大势渐成 ....................... 13 2. 未来石油资源的争夺态势 ..................... 14 3. 国际油价走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 16
四、 石油发展战略 ........................................... 17 (1) 我国石油资源现状 ............................... 17 (2) 石油行业发展总体战略 ........................... 18 (3) 我国石油发展态势 ............................... 20 五、 石油行业成长性分析 ................................... 21
(1)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 ........................... 21
(2) ............................................................................................. 目前我
过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 .......................... 22
(3) 我国化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23 (4) 我国石油化工的未来之路 ......................... ....................................................... 24
25
结语摘要
中国石油行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 业,在相关行业的需求带动下,面临着前所未有 的挑战和机遇,它的何去何从成为众所瞩目的焦 点。中国是世界上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之 一, 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为8220万桶/日,
比2003年增长3.2%,增加了 250万桶/日,其 中中国的增加量为83万桶/日,占世界的 33.2%。 从近期市场供需关系看,2004年新增 石油需求的75%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2005年新 增需求的近80%也将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而中 国在2004年和2005年新增石油需求中将起主要 作用,平均占30%勺份额。预计2005年中国炼 油能力和加工量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初步预
计,2005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 2.6亿〜2.7 亿吨。过去10年,中国成品油需求的增长速度 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保持一致;成品油消耗量 以约8.6 %的年增长率上升,成品油消费量也已 跃居世界第三位。据预测,在中国经济保持稳定 发展的背景下,成品油市场未来 10年内将以每 年4.5 %以上的速度增长。 2004年12月11日, 我国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允许外商设立合资企 业从事成品油的零售业务,到2006年12月11日 完全开放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中国成品油批发 市场对外资开放。届时,外资公司可在国内营建 油库、码头和销售网络。这意味着外资公司可以 大量销售自己生产的成品油,因此将对中石油、 中石化构成巨大冲击,而这也是两大巨头面临的 的最大挑战。 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石 化行业有关协会、及石油大学等专业研究单位等 提供的大量权威资料,结合我中心对行业内的企 业群体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采用定量及定 性的科学研究方法编写而成。报告对我国石油行 业的供给与需求、各子行业的发展状况、进出口 形势、消费与市场、竞争与发展机会、行业整合 状况、行业领先企业、行业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独 到的、深入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 行业发展趋势做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 预测,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以及捕捉投资机会提 供权威、充分、可靠的依据
一、 石油行业概述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石油工业取得了 巨大进步,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到 目前为止,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近海海 域发现了 688个油气田,形成了六大油气区,建 成了大庆、胜利、辽河、新疆、四川、长庆、渤 海和南海等24个油气生产基地。全国原油产量 从1949年的12.1万吨增至2000年1.6亿吨, 列世界第5位;2000年天然气产量277亿立方 米,列世界第15位。目前,石油全行业形成了 油气勘探、开发、设计、施工、科研和技术服务 配套的工业体系。
(1)石油行业分类
石油行业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下游产 业链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具有非常鲜明的产业链 结构和产业链信息传递效应。其中,上游从事的 业务包括原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中游主要 是油气的存储与运输,下游则涵盖炼油、化工、 天然气加工等流程型业务及加油站零售等产品 配送、销售型业务。通常情况下,将以石油和天 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 工工业称为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化工业),而 其余统称为石油工业。国家发改委按照该分类分 别制定了石油工业“十五”规划和石化工业
“十五”规划两个与石油行业相关的规划。
二、 石油行业特征 (1)石油行业技术特征
石油工业是一个高风险、技术密集型的行
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市场竞争 日 益加剧的新形势下,企业为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竞争力,更加注重科技战略,突出强调技 术 的价值在于应用而不仅仅是创新和拥有, 在 重视科技领先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实用性, 从而导致研发工作的指导思想发生重大转 变, 由传统的学科导向转向了当前的问题导 向, 并由此引发研发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 概 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创新模式 的变化 以市场为导向 在技术创新战略 上,突出强调把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实现首 次商业化应用看作是一个 整体,强调市场和 获得商业效益是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 标准。用问题导向和市场导 向的研究替代了 学科导向和公司决定的研究,使科技研发与市 场、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实 现了企业研发战 略与经营发展战略的一致化和一体化。②研发 课题的变化一一注重实用性 许多研究机 构、 油公司和服务公司科研开发课题的选定更 加注重实用性, 不再进行高投入、高风险、 低回报的研究项目,逐渐减少基于产生技术突破 的基础性的长期研究项目,将研发重点放在能 够满足客户需求、能够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的短期 研究项目上,以降低风险、 节约成本、提高资 本运营效益。③ 研究内涵的变化一一重视人力 资源和科技规划、管理研究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 市场环境中,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合理的科研 规划、科学的科技管 理在企业运营中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各企业把人力资源开发、科研 规划、科技管理纳 入研究范畴。 重视人才培 养,缩短培养周期,建立有效的科技人才激 励机制; 重视市场研究, 强调科研规划的合 理性和科技管理的科学性。④科研形式的变化 ――国际化与合作研究 世界大油公司和服务 公司认识
到与学术机构信息交流的重要性及密
切合作的必要性, 纷 纷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大 学和研究机构附近建立独立的研究中心, 注重 技术协作和技术研究联 盟, 普遍采取了既满 足彼此需求又节约成本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合 作研究形式, 使石油科技 研究走向国际 化、 合作化的道路越来越宽广、 深入, 更 加贴近市场, 对市场的反应更加敏捷、 快速。
(2)经济特征
石油具有明显的金融属性和国际属性, 石 油企业对汇率的依存度也特别高, 货币价格变 动将对石油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 石油行业是 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无论是生产性投入或是大宗 商品贸易, 都需要大量的资 金支持。 我国 石油石化行业在经历1998年的重组以后,打破 了上下游分割的行业性垄断,组 建了中国石油 和中国石化两个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 团, 加上原有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 司(主要 从事海上勘探开采,近两年才开始发展下游加工 行业)和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主 要从事石 化产品进出口业务),初步形成了我国石油石化 行业的竞争格局。但是,这并不等 于国内市场 形成了有效竞争。我国三大石油集团或公司基本 上是按地域来组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和下游 批发市场也是按地区划分的。在石油勘探开发 环节,三大集团或公司“划地域而治” ,除了 三家大型石 油公司外,还有一些小型地方企 业。 成品油的批发环节实行严格的进入管
制,中国石油集团和中国石化集团拥有成品油 批发权,并被授权制订批发企业布局规划,报 国家经贸委审批。从1999年起,两大集团公 司以 外的合格成品油批发企业可由两大集团 依法采取划转、联
营、参股、收购等方式进行重
组。 由此可见, 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市场 组织特点是:资源和市场的区域性分割与局部 过 度竞争并存。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 因,首先是人为的资源和市场区域分割增加了 企业的竞 争成本。其次是政府指导定价扭曲了 市场价格信号,缺乏石油市场机制。再次是批发 市场的 人为垄断(国内油品批发市场以两大石 油公司为主,油品进口以三家大型国有公司为 主)。 四 是有关市场秩序的法律不健全,缺
少独立的市场监管机构,在某种程度上授予大企 业集团行 使政府职能。 由于我国没有反垄断 法和独立的石油天然气市场监管机构, 不敢也 不能在石油天然气行业放开竞争。
(3)高油价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是油价上涨的最大受益 者, 而相关能源行业如煤炭、 电力等等行业 也会由于能源的替代作用而受益; 下游的加工 和消费行业由于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提 高, 加之转嫁能力弱, 利润受到比较大的影 响:石油炼制、化纤制造业、塑料加工 业、 橡胶制品业、建材业等行业转嫁能力弱、 高油价打击较大;交通运输行业、航空等服务业 等可以利用价格调节手段转嫁成本、 但总体效益 下滑;汽车生产企业由于产品销售构成负面影 响,所以盈利水平下降。
三、国际石油行业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 (1)国际石油格局回顾
在中东、里海--中亚、非洲和远东等地区,
能源消费大国为掌握全球石油资源的控制权, 保 障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展开了激烈争夺。 (1)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现代石油工业 诞生后的前100年,美国和前苏联左右着世界 石油形势,其中美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自1859 年钻成第一口工业油井以来,美国石油工业发展 迅速,石油产量不断增加,1954年全美石油产 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60%以上,1960年也高达 33%达到3.3亿吨。这期间,美国石油不仅做 到自给自足,还大量出口。 (2) 20世纪70年 代--80年代 随着世界石油工业飞速发展,中东 石油产量迅速增加,1960年其产量占世界总产 量的26% 约为 2.8 亿吨,至U 1972 年则 上升为 35%达9亿吨,超过美国和前苏联产 量之和(8.5 亿吨,其中美国为 4.9 亿吨), 成为世界最大产油区,改变了长期以来美国主导 的世界石油 格局,石油中心移到中东。 随着 中东石油战略地位日益提高,中东国家与西方爆 发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最激烈的石油 资源争夺。 一方面中东国家驱逐了几乎所有西方石油公司, 实现了石油生产的国有化,并联 合委内瑞拉等 产油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OPEC ,统一石油生产与出口政策, 并分 别于 1973 年和 1979 年对西方国家实施 石油制裁,引发了严重的石油危机;另一方面, 西方国家于1974年在巴黎成立国际能源机构
(IEA),协调其石油进口,建立了石油战略 储 备体系,应对可能爆发的石油危机,并 于80年代通过降低石油需求对欧佩克进行 了价格报复。80年代末,欧佩克与西方两极 对抗的世界石油格局基本形成。( 3) 20世 纪90年代至今在石油生产与供应方面,欧 佩克石油产量持续增加, 其石油出口量超过世 界出口总量的 60%另外,俄罗斯、非洲等非
欧佩克石油产量和储量不断增加。非欧佩克产量 的增加使得世界石油供应趋于多元化,在一定 程度上削弱了欧佩克对国际石油市场中的调控 作用。 在石油消费与需求方面近 10年亚太 地区新型工业化国家石油消费急剧攀升, 进口量 不 断增加,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市场的“新生力 量”。其中,我国石油消费量成为仅次于美 国、 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其中 约 30%依靠进口,为世界十大原油进口国之 一。 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石油工业迅速发展, 石油产量、储量持续增长,供需大体平衡。 但 石油作为战略资源却始终与国际政治、 经济、外 交甚至战争紧密相连,在全球化、多极化的迅 速发展中,世界石油格局逐渐趋于多极化和复杂 化。 (4)2004 年国际石油情况 2004 年 年初以来,国际原油市场笼罩在供求紧张的阴影 之下,油价一度出现的螺旋式大 幅攀升牵动了 世界各国经济决策层的神经。市场分析家们认为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明年油价上涨的 压力有望得到缓解。2004年1月20日,纽约市 场原油价格超过每桶 36美元,创以往 10个 月以来最高纪录。5月10日,油价突破40美元, 形成今年第一个上涨高峰。 8月中下旬,油价 向50美元冲刺,形成第二个上涨高峰,并 于9月27日突破每桶 50美元大关。
10月22日和27日,油价更两次突破每桶55美 元。之后油价出现回落,并持续至今。但总体说 来,油价上涨是今年国际能 源市场的主旋律。 今年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市场对原油需求不 断增加。9月份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5佩 克)多次提高石油产量,并创造了 10月份日 产 3061万桶的 25年来最高纪录。尽管如 此,油价上涨仍无法抑制,而欧佩克剩余生产能 力已接近极限。这一情况导致市场信心受到重 挫。美林证券高级能源分
析师米切尔• 罗斯曼
指出,90 年代初欧佩克剩余生产能力为每 天 700万桶,目前只有 100万桶,只及 全球石油日需求量的 1%多一点,从而形成市场 的\"结构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突发性事件 往往导致油价大涨,因为市场担心一旦供应链的 某一环节哪怕 临时中断,欧佩克也无法弥补原 油供应的缺口。 进入11月份以来,国际油价开 始下行。 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是三个因素阻止 了油价走高:一、美国国内原油库存不断增长; 二、布什大选获胜后市场部分资金从能源市场转 向股市,油价\"泡沫\"的形成机制被削弱;三、 有迹象显示美国和世界经济增长正在放慢 ,这有 助于舒缓油市供需矛盾。这种情况下,各种突 发性事件往往导致油价大涨,因为市场担心一旦 供应链的某一环节哪怕 临时中断,欧佩克也无 法弥补原油供应的缺口。 进入11月份以来 国际油价开始下行。 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是三 个因素阻止了油价走高:一、美国国内原油库 存不断增长;二、布什大选获胜后市场部分资金 从能源市场转向股市,油价\"泡沫\"的形成机制 被削弱;三、有迹象显示美国和世界经济增长正 在放慢,这有助于舒 缓油市供需矛盾。
(2)国际石油市场发展趋势
1. 国际石油价格大势渐成
尽管全球石油供需关系仍然维持“脆弱平 衡”,但从中长期来看,国际油价回落之势 已 然大体形成。 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出现 回落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内原油库存大幅增加和 墨西哥湾的原油生产逐渐恢复等, 这些因素减 轻了市场对原油供应可能出现短缺的担心。 国际
能源机构认为,除非发生不可预测的重大事 件,否则世界石油市场的紧张态势有望继续趋 于缓和。 不过,抬升油价的各种短期因素并未 消失,而且会在近期对市场情绪造成严重影响。 美军在费卢杰与伊拉克武装人员展开激战,伊 拉克境内爆炸袭击事件不断发生,再加上巴勒 斯 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于巴黎时 间11日凌晨在巴黎逝世,都令市场极度关注 中东局 势的进展情况。 另外,非洲最大原油 生产国和世界第六大原油出口国尼日利亚的全 国总工会 举行全国大罢工,将停止尼日利亚的 原油出口。此外,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案件悬 而未决,同样会给原油市场带来极大变数。
2. 未来石油资源的争夺态势
21世纪,资源取代意识形态成为新世纪 国
际争夺与控制的焦点。随着各国把石油 资源 安全确定为本国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 未来全球 石油资源争夺将愈演愈烈,中东、非洲、拉美及 里海--中亚和远东等地区的石油资源将成为争 夺的热点。中东地区:截止 2001年底,中东剩 余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5%由于勘探的不 断深入,极有可能上升到 70%--75%随着世界 经济发展,石油需求持续攀升,世界将更加依赖 中东石油,中东作为世界石油生产中心的战略地 位更加重要。这决定了中东将成为 21世纪石油 资源争夺最重要地区。美国“倒萨”战争的胜利 为美国重新控制中东石油资源奠定了基础。 借助 于这场战争,美国不仅控制了伊拉克石油资源, 排挤了俄、法、德等国家在伊拉克的石油利益, 而且通过 扶持亲美政权,控制中东的石油资 源,逐步将其纳入美国的战略利益范围, 实现其 全球石油战略,从而为达到独霸全
球、建立单极 世界提供坚实的能源安全保障。由于萨达姆政权
的垮台,俄、法、德等国在伊拉克数百亿美元的 债务和石油合同完全可能失效,但他们不会甘心 损失,必将利用各种机会,角逐伊拉克乃至中东 利益。同时,亚太新型工业化国家也将全力参与 中东石油竞争,以保障本国石油供应。因此,随 着“新伊拉克”的诞生和各能源大国的全力角 逐,加之伊拉克和中东地区对英美的抵触情绪, 中东石油资源的争夺将越来越复杂、 激烈和扑朔 迷离。 非洲地区:近几年,非洲石油发展迅速, 已引起世界高度关注。截止2001年底,非洲 剩 余石油可采储量占世界的 7.3%,石油产量为世 界总产量的 10.3%,其中 70%以上出口,对于 谋求石油进口多元化的美国、亚太等石油消费国 家和地区来说,非洲是比较理想的地区。 在布 什新能源政策中,美国将尼日利亚和安哥拉列为 同南非一样重要的3个非洲国家,并宣布要重新 启动美国--非洲经济贸易合作论坛及能源部长 会议,加速向非洲渗透。然而,非洲长期以来属 法国利益范围,这决定了非洲也将成为石油资源 争夺的热点地区。拉美地区: 委内瑞拉是美国 等能耗大国在拉美地区进行石油资源争夺的主 要目标。委内瑞拉石油资源丰富,截 止2001年底,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占世界总量 的7.4%,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大国之一。由于 地缘等因素,美国一直致力于在委内瑞拉建立亲 美政权,以保障“石油后院”的稳定。 2001年,委内瑞拉对美国原油出口量超 过 1 亿吨,约为美国同年总进口 量 的20%委内瑞拉石油生产直接关系到美国石 油消费。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介入并加 大 在该地区的石油勘探,使拉美地区石油资源争夺 日益激烈。 里海--中亚地区:该区石油资源丰
富,总储量达 900-2000 亿桶(美国能源 部2000年估 算),有“第二中东”之称。
近几年,美国等西方国家、俄罗斯、中亚及周边 国家为控制该 地区油气资源的生产与运 输, 展开了激烈竞争。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顺 利进入里海--中亚地区,填补了前苏联解体后留 下的权力真空,削弱了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和 石油利益。我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也加大了 对该地区的渗透。 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 内, 我国加强了与中亚四国的能源合作, 土库 曼斯坦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签订了建设输气管线 的有关协议,伊朗与巴基斯坦、印度也草签了协 议,拟建伊朗到印度的输气管线。该区地丰富的 石油资源极其重 要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将长期 成为世界能源争夺的热点地区另外, 在远东,美 国、日本和中国等为控制该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 展开了激烈争夺。日本试图拦截俄罗斯输往我国 的石油管线, 美国计划修建输往摩尔曼斯克港
的石油管线。预计,为争夺远东油气资源的主导 权所展开的竞争也将日益激烈。 在南中国海, 周边国家为争夺该 海域丰富油气资源而引发 的争端将长期存在。未来世界石油供需总体供 大于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爆发严重石油危机 的可能性减小,但石油供需形势将继续受战 争、政治波动及国际投机资本等非市场因素影响 而不断出现剧烈动荡,各能源大国为保障本国 能源安全对全球石油资源的争夺将日益激烈。 总 体看来, 未来全球性石油资源争夺主要集中在 中东、里海、远东、拉美及非洲等地区,并以中 东石油 竞争为主要舞台,逐步形成以美国为主 导、俄罗斯、亚太地区及欧洲等多种力量交合的 复杂竞争态势。
3. 国际油价走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在全球原油需求大大超出预期、地缘政治风 险加剧和投机炒作三大因素的影 响下,国际油 价已经偏离了一般均衡增长轨道,出现了非理性 上涨。国际油价的飙升给世界 乃至我国经济带 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004年国际油价具有涨 幅高、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以至于有人认为全球 已进入高油价时代,每桶低于20美元甚至30美 元的低油价一去不复返 了 目前,我国已进入 重化工业阶段,制造业快速发展使得对石油等能 源消费急剧增加,石油进口逐年攀升,对外依存 度不断加大。因此,毫无疑问,高油价对我国经 济运行和居民生 活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一方 面, 2004年不断飙升的国际油价将增加外汇支 出、加大企业成本、增加居民消费支出,对我国 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根据宏观经济多 部门模型测算,2004年国际油价上涨将导致我 国GDP增速放缓约 0.4 个百分点。另一方 面,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抬升国内能源价格, 并使以石油为能源或原材料的相关行业的价格 上扬,形成新的涨价因素。因此,从长期来看, 应积极实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保障我国 经济健康发展。具体来看,一是积极推进走出 去市场多兀化;二是加快推进石油战略储备建 设;三是将节约能 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 四是加快国内油品定价市场化步伐; 五是利用 部分国债资金开发 利用新能源。以减缓油价对 通胀的压力,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发展。
四、石油发展战略 (1) 我国石油资源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呈高速发展之势,能源需 求量大增,导致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石油市场 开
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成品油及石油制品的 消费增长速度变快,石油炼制产能和产量也有较 大提升,原油的进口规模更是令人惊叹,,消费 量、炼制产量和产能、成品油产量、进口量的变 化,将我国的石油行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 新高潮。据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国内原油产 量、原油和全部石油产品净进口量首次突破 5亿 吨,达到5.03亿吨,较上年增5.6%,其中原油 产量达到2.07亿吨,增长1.9%;全年成品油产 量则为2.82亿吨,增长5.5%;石油净进口量为 2.96亿吨,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升至60%这个数 字说明在紧迫的市场需求压力下,我国对进口石 油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高。
(2) 石油行业发展总体战略
加强国内、开拓海外、油气并举、节约优先、 建立储备\"是严序朝总结的我国石油的总 体战 略。 加强国内, 就是继续发挥国内油气资源 的基础性保障作用,继续加大新区新领域的勘 探 力度,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加快难动用储量 的动用程度,保持国内石油储量的持续稳定。 这 是保障国家石油安全最基础、最重要的一 条。开拓海外,将国家石油战略置于全球大背景 下,积极参与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建立多元 化 的油气进口渠道、运输通道和基础设施,形成和 利用国外油气资源相适应的贸易、投资、设施、 政策体系。我国石油企业1993年开始走出去, 现在在海外已经建立了一批具有一定 规模的 石油生产基地,去年我国在海外的作业油田产量 已经达到了 3000万吨以上。中石油已制定了自 己的战略目标:2020年成为跨国集团,国内产 油1亿吨,保持在目前的水平,国外油田产 量1亿吨,然后通过发展国际贸易,每年从国外 进口石油 1亿吨,3个1亿吨来保障国家石
油安全的需要。油气并举,即加快国内天然气勘 探开发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适时引进液化天然 气和管 道天然气,保障国内日益增长的用气需 要。节约优先,是国家对石油发展战略确定的一 项基本国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 高 效节油型产业,有效控制交通运输业用油量的增 长,提高石油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替代石 油进 度,严格控制不合理用油,推动石油资源的回收 利用,建立节约优先的经济体系和消费 模式。 建立储备,即逐步建立以国家储备为主、 机构储 备为辅的石油储备,建立具有一定规模 的石油 资源储备和期货价格储备,逐步形成石油储备、 资源储备和价格储备相结合的石油储备战略。
2004年,国际油价的飙升、国内能源的紧张,这 一切都使得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中国 , 将石油安全视为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话题。 上 至政府下至企业,都在积极寻求与各国的能源合 作,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积极开展能源外 交。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非洲三国,建立 国际能源合作,寻求油气资源成为此行的重要课 题。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首次访问俄罗斯, 中俄两国总理签署联合公报,双方协议加强在石 油和天然气方面的合作,包括 同意争取增加经 铁路输入中国的石油总量,俄方表示将积极考虑 石油管道通往中国。11月,胡锦涛主席的拉 美之行其能源外交色彩更加浓重。 中国国家领 导人将携能源合作的话题出席 APEC会议,并 且出访与中国有着紧密能源合作关系并极有可 能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的拉美 四国。 而这次 出访甚至直接带上了来自中石油、 中石化、中海 油这三大石油公司的高管同行。对于中国几大石 油公司而言,今年也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一方面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历史和国家的使命 ,另 一方面努力完善自身产业链,提高在国际能源市
场的竞争力,则成为当务之急。中石油正在执行 的44个海外石油投资项目,分布于世界4大洲 18个国家。统计 显示,中石油海外原油作业产 量达到 2548 万吨,获得权益原油产 量1304万吨,天然气作业产 量19.2亿立 方米,获权益产量 13.9亿立方米。 中石化今 年成功进军伊朗,被获准参与伊朗亚达瓦兰油田 的勘探开发,同时中国将在未来25年里,每年从 伊朗购买1000万吨液化天然气。 这一举动引 起全球的关注,被认为将使中国石油全球战略布 局更趋合理。中海油通过海外并购获得了良好业 绩。目前它已经成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 商。 随着中国石油消费量及对外依存度的与日
俱增,可以预见,建立全球石油安全战略将 成 为中国政府及相关企业在未来几年以及中 长期的重要任务之一。
(3)我国石油发展态势
2004年1月8 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 集团公 司在北京签署框架协议,共同商定对中国航空油 料总公司进行公司化改制,组成由中 国航油控 股,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参股的有限责 任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航油的合作标志着 继民航六大骨干企业集团重组与民航总局脱钩 后,民航系统企业开始走出民航,面向市场化发 展。也是在我国对 WTO承诺到来时,面对今年 底将放开成品油零售市场,2006年底将放开 成品油批发市场的新局面,我国石油巨头联手 增 强竞争力的措施之一。 中航油目前在国内
航空煤油市场上只是扮演一个中间商的角色, 中 航油既没有控制中石化、中石油等上游资源,也 没有控制航空公司等下游资源,航油市场完全开
放之后,不仅采 油、 炼油等上游企业可以抛 开中航油, 连航空公司等终端市场也可以甩开 中航油直接与其它航油供应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这对中航油显然不利。因而,中航油现在与中石 化、中石油签署战略合作关系,三家企业共同或 参股或控股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有利于提升中航 油的竞争力, 至少, 中航油已经与航油的供 应商 ----- 上游 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
系,航油市场开放之后,三家国内油业巨头将强 强联手,共同应 对国外航油企业的竞争。
五、石油行业成长性分析
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 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认真分析我国石油化工行 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持我国石油化工 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趋势、确定行业发展规划, 有利于应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能源形势, 有利 于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1)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
石油化工工业是能源工业及基础原材料工 业,是生产油品、农用化学品、有机和无机基本 原料、合成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等多类产品 的重要行业,为国民经济各领域提供能源和基础 原材料及配套产品,在经济建设、国防事业和人 民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建国以来,特 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 取得了巨大成就,具备了相当规模和基础,形成 了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化学矿山、 化学肥料、无机 化学品、纯碱、氯碱、基本有 机原料、农药、染料、涂料、精细化学品、橡胶 加工、化工新材料等主要行业,有两万七千多家 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组
成、可生产四万多种产品、 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的工业体系。
2009 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6.63万亿元,占国 内工业总产值的13.2 %。2010年我国原油加工 能力达到5亿吨/年,实际加工能力达到4.23亿 吨。乙烯生产能力达到1400万吨/年,实际生产 1419万吨。目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总产值仅次 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化 工大国。
(2) 目前我过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
原油资源短缺是我国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最大 挑战。目前我国原油可开采量212亿吨,占探明 率的39%但原油品味在不断下降,进口依存度 不断加大。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由 2002年的 27.1 %上升到2009年的51.3 % ,预计到 2020 年对外依存度将可能超过 60%。2011年 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震荡剧烈,三地原油价格振 幅均超过30%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 126 日的原油期货均价 98.47美元/桶,最高价 115.11美元/桶,最低价83.85美元/桶,振幅 34.2%。布伦特(BRENT 125日的均价原油期货 均价110.83美元/桶,最高价126.99美元/桶, 最低价92.52美元/桶,振幅36.48%。欧佩克
(OPEC—揽子价格(128日)均价106.7美元 /桶,最高价120.91美元/桶,最低价89.81美 元/桶,振幅34.62%。受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禾I」 比亚供应减少导致全球原油供应紧张;全球经济 复苏等乐观因素影响,国际石油价格从年初到 4 月初,承接2010年底以来的上涨趋势,WTI价 格一度突破115美元/桶BREN则接近127美元/ 桶。6月底国际能源署(IEA)意外宣布释放6000 万桶战略储备,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 WTI和
BREN价格分别一度回落至90美元/桶和110美 元/桶附近。国际油价的波动、原油品味的降低 和原
油的持续供应直接影响到石油化工行业的 发展,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 提升 油品质量、实现清洁生产、满足环保要求,减排 二氧化碳是我国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第二大挑 战。目前我国汽油硫含量控制在 350ppm柴油 硫含量控制在550ppm市场上实际销售的柴油 硫含量可能达到2000ppm许多发达国家油品硫 含量均控制在10ppm以下。相比之下,在技术和 环保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油品国4标准硫 含量为50ppm这也是我国石化行业在“十二 五”期间的奋斗目标。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 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 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 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这些都对 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另外,我
国以石脑油为原料的乙烯产品与中东、美国等以 廉价的天然气制乙烯是缺乏竞争优势的。
(3) 我国化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以我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现快 速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石 油需求快速上升。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需要更多 石油来满足能源的供应,预计 2050年世界人口 将达到90亿左右。一个人平均一生要吃 551kg、 穿
290kg、行3838kg、住3790kg石油。石油基 燃料将仍是主要的交通运输燃料,未来30-40年 难以实现大规模替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 展,以石油为原料的合成材料将继续被广泛使 用。以石油为初始原料的三大合成材料的需求将 继续增长。总而言之,未来世界的石油需求会不 断增大。未来世界的石油供应形势却不容乐观。
石油产量存在峰值,不可能永远随需求增长而增 长。石油形成理论告诉人类地下的石油资源量是 有限的。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 4138亿吨,已开 采1344亿吨,占可开采储量的1/3。世界石油 勘探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全球 90%勺油田已进 入成熟期。美国的石油产量峰值在1971年达到, 从80年代开始,美国本土石油的开采量开始大 于发现量。预计全球石油产量峰值将会在 2010 年一2030年达到,这将是人类必须要面对的一 个现实问题。
(4) 我国石油化工的未来之路
东部成熟探区油气的精细勘探度;加强西部 深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寻找大型油气藏;加强海 域油气藏的勘探,尤其是南海北部深水区天然气 的勘探;适度加快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步伐。 发展成熟油区及特殊油气藏开发技术,提高油藏 采收率;研发适用于低品位、高含硫气藏开采技 术,提高天然气资源采收率。充分合理地利用宝 贵的石油资源,实现运输燃料的收率最大化。运 用“分子炼油”的概念,创新炼油工艺和催化 剂,改进工艺和催化剂,提升油渣的开发能力。 提升运输燃料质量,推进炼油产品的结构调整。 燃料污染排放属于高度分散污染源,很难处理。 提高汽柴油质量,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环保问题。 发展柴油轿车,降低柴油硫含量,提升发动机性 能,也将是一个发展方向。适度发展甲醇制烯烃, 实现石化原料多元化。适度发展煤制油,减少原 油的国外依存度。与此同时,煤制油用水量大, 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多难题。 重视馏分油蒸汽裂解制乙烯的副产品的充分作 用。提高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的性能,实现材料使用减量化。创新 工艺技术,节能减排,减少炼油及石
化行业的三 废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重点开发脱硫、降低烯 烃、提高辛烷值等技术,并重视技术的优化组合, 突破10-20 项清洁油品 关键技术,开发出符 合未来国V汽油车和柴油车排放标准的清洁 汽、柴油生产成套技术,实现清洁燃料生产。整 体达到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 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石油石化
工业的发展既存在许多 有利的条件和优势,也有许多挑战
和 不足,我们要通过不断提高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 核心竞争力,加大对西部和海上油气勘探 开发的力度,充分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加大科技 投入,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拓 展发展领域,强化资源优势,实施强强联合战略, 实现互利双赢,促进共同发展等一系列 举措加快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我国石油化工行 业一定能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更大 的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