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而阅读教学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使学生的自身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提高自身思维能力,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有的职责。
一、身心投入,培养学生的美的感知力。
审美感知是指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学生的感觉是学生感官对文本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是一切阅读活动的心理基础。如果在文本阅读活动中,学生感觉迟钝,就无法完成对美的感知。而知觉是感官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情感体验。学生在语文阅读时,必须全身心的投入,用心去品味问题创设的意境,才能真正感知到美的存在。例如《桂林山水》,如果不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全方位的去感受桂林山与水的美,是不能感受到文中创设的桂林山的奇、秀、险,桂林水的静、清、绿,更感受不到作者对祖国河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在阅读中学会全方位去品味文本塑造的美之存在。全身心进入到文本创设的意境氛围之中,充分感受意境中美之存在,不断丰富学生自身的审美感知素养。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感知能力.随着学生的审美感知力的不断提高,才能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去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积累,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不断激发自己的审美情感需要,又进一步进入的新的审美阅读之中去丰富积累美的认知。从而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进入到一个感受美,接受美育的良性循环过程中。
另外,学生的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不仅是在引导学生品评阅读文本材料,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之中课堂之中拓展开去。在生活实践中去感受品味美之存在。文学形象与文学美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处处有美的存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和心灵去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更利于学生对美的感受经验的积累.
二、敏捷的思维。
一个小学生只有阅读积累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判断、概括、顿悟、应变等能力。思维也就是智慧。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生成性。教学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预测,尤其我们主张“以学论教”,“顺学而教”,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阅读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从文本中提出问题,从多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还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书。
让学生自己从阅读中找出问题答案,从而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预先设计开发性预习作业:“走进朱自清”————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哪些生活经历?他有哪些重要作品等等.学生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就会深入了解朱自清的身平经历、个人思想。了解到朱自清不接受美国救济粮而饿死就会被他伟大的人格与崇高的民族气节所感染,根据问题去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从中受到教育。只有充分阅读才能提高一个人的思维敏捷,反过来又能使人更流利更顺畅的去阅读.这也是拓展阅读的目的所在。
阅读课文教材,它有丰富的内容,是学生扩展视野、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信息资源,是增长知识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着重训练学生运用语文的阅读能
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扩大阅读量,并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书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阅读能了解前人的智慧,充实自己的大脑,提高自己的能力。
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所以我们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技能,那么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