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之中重。近两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加大了对阅读能力考查的力度,阅读试题在试卷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一章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能熟练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这是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呢?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地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
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1.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句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不准确。
2.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
能力的有效方法。
3.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由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二、重视阅读方法的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及阅读效益,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还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要求他们做摘录,写随笔,写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在班上交流评比,提高阅读效益,努力将学生对文化经典及文学名著的阅读由随意性、消遣性提升到有计划的研讨积累性阅读和品味鉴赏层面来,让学生真正读有所获。
阅读他人的文章,除了从中领悟深刻道理,人间真情外,还要关注其写作技巧,诸如立意、选材、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等。如在学生《背影》一文中,我指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立意: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儿子对父亲的深切怀念;选材:抓住人物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背影”组织材料;结构: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语言:质朴淡笔写 真情等。顺时给学生出了一道作文题——“我忘不了你的( )”要求学生学习《背影》的写法,进行仿作,结果,这次习作大获成功,有的写《我忘不了你的身影》,有的写《我忘不了你的眼神》,有的写《我忘不了你的笑容》,还有的写《我忘不了你
的白发》……文章情真意切,圆润丰满,感人肺腑,从选材到立意,从语言到结构,都上了一个层次,有了一个飞跃。 三、教师应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茫茫书海,学生要自主地去阅读通常是有很大的难度,而且想要通过这样的阅读取得一定成效也是有难度的。课外书籍那么多,要怎样去选择,学生不太会去选择,不能有效地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就需要老师给予一定指导。通常在新学年或新学期开始阅读课之前采用。它主要是在学生读书的方法、书的选择、阅读的深入、读以致用等方面进行指导。例如方法指导就是很重要的环节。语文教育家袁哲先生在他的《国语读法教学原论》一书中说过:“读书的目的在获得书中的意义、思想,读法的目的在获得书义之方法。”读法教学的意义,系根据一系列的目标、目的、遵循最经济的途径,助成读解文章的能力。”这些论述都明确指出语文老师的任务不是限于教学生去读解一篇篇范文,而在于指导学生掌握多种适合目的的读书方法,从而使学生学而有法,学而得法,达到生动、主动地学的境界。
四、让学生自己以探索的形式进行课外阅读
就是给学生布置一个研究任务,进行主动学习的一个课外任务。这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整理资料,整理撰写文章等一系列的过程,而这也是做学问的过程。例如我在教高二的时候我就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的一项课后任务:同学们都下去写关于《三国演义》的启示,要求1500字以上,可查资料。男生去选择其中的主
要的男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可写人才观、战争观、谋略观、朋友观之类。女生写关于其中主要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对比,可写她们的爱情观、人生观,也可写她们的人生悲剧性,尤其是貂蝉、孙尚香等。
总而言之,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读物的不同,学生的兴趣不同,所进行的方法也就不同。我们应该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在语文课外阅读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