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10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一)
总第(1)课时
复习内容:数数,数的顺序和数的分解。 复习目标: A类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10以内的数数,数的顺序,数的分解。 2、培养学生的认数、数数的能力。
3、在数、认、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数感。 B类
会数1——10的数。 C类
能参与教学活动即可。 复习重点:数的分成。
复习难点:结合情境图理解数序。 复习准备:卡片。 复习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导复习。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你能数一数吗?谁能试着倒着数。 谁能给他们排排队?
2、你还记得数的分成吗?谁能说一说。 二、重点指导、形成共识。 1、引导梳理
2的分成有几个?2能分成几和几? 3的分成有几个?3能分成几和几? 4的分成有几个?4能分成几和几?
… …
10的分成有几个?10能分成几和几? 2、寻找规律。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的分成有1个,3的分成有2个......10的分成有9个。以此类推数的分成的个数就是比这个数少一个。如:9的分成就是8个,比9少一个是8个。
3、从左边,把第6个□涂成红色,第8个涂黄色。 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知道左边在哪儿? 确定好左右后引导学生数出第6个和第8个。 学生独立涂色,后评价指导。 三、巩固练习:
完成书本第1页1、2、3、4题,教师指导订正。 四、小结:回顾本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 附:板书设计
1、2、3、4、5、6、7、8、9、10
第二课时 复习(二)
总第(2)课时
复习内容:10以内的加减计算、看图列式和认识图形。 复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熟练的进行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通过看图正确的列出算式。
2、培养学生正确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养成学生良好的看图、列式、计算的习惯。 复习重点:使学生学会看图的能力。
复习难点:会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 复习过程: 一回顾旧知。
1、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2、谁能说一说是什么样的?
3、数一数第4页第13题。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长方形,几个圆形。
学生都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重点指导、形成共识。
1、第2页第6题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先说图意。 2、左边有几只黄蝴蝶,右边有几只褐色的蝴蝶?问题是什么? 要求:一共有几只蝴蝶?怎样计算? 3、学生列出算式后集体订正。
4、第7题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先说图意。你是怎样知道一共有8条鱼的?问什么用减法做?
三、巩固练习: 第3页8、9、10题
四、小结: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第4页第11、12题。
第三课时 数 数
总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 2、使学生会数数量是11--20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正确的数数量是11--20的个数。 教学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10根小棒让学生数一数十几根?再出示10根小棒让学生数一数。
2、这些小棒都是十根,每次都数太麻烦,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只有一拿出来就知道是10根小棒呢?
3、教师把刚数好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再次问:这一捆是几根? 二、探究新知:
1、师:这一捆小棒是十根,一个十根,就是1个十。领学生说两遍。 2、教师把一捆小棒一侧,然后拿出一根小棒问:这是几根小棒?有几个一根呢?
2根、3根......是几个1根呢?
3、不够十根的小棒,我们就一根一根的数。
4、十根添上一根是十一根,学生说十一根。师边演示边说一个十和一个一是十一根。现在再添上一根是一个十和二个一是十二。学生说十二。
以此类推教学十三----十九。
5、现在有十九根小棒,再放上一根,再看右边是几根小棒,左边有几根?现在有几个十根?二个十是二十。
6、把左边的十根也捆起来合起来就是两捆。两捆是几个十根?二个十根是多少根?
三、巩固练习: 第7页1、2、3、4、5题 四、作业:从十一数到二十。
五、小结:这节课你又学了哪几个数?
第四课时 11-20数的组成
总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操作、思维、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
一、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讲要求: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
⑴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指一名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⑵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生交流师板书)
1捆是一个十,2捆是2个十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5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问: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板书:15。教师领读
(2)认识11和20
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问:11和20是由 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 20)同时领读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读儿歌
一个十,一个一,合在一起是11 一个十,二个一,合在一起是12 一个十,三个一,合在一起是13 一个十,四个一,合在一起是14 一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是15 一个十,六个一,合在一起是16 一个十,七个一,合在一起是17 一个十,八个一,合在一起是18 一个十,九个一,合在一起是19
二、巩固练习:
第8页练一练1、2、3题。 三、作业:
1、20里面有( )个十,10里面有( )个一。10个一是( 1个十6个一是( )。
2、15( )17( )( )( )。 3、17、16( )( )12( )。 4、读数:
20读作( ) 17读作( ) 18读作( ) 10读作( ) 15读作( ) 18读作( )
附: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就是一个十
2个十是20
11读作:十一 20读作:二十
)第五课时 11—20以内数写数
总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十位和个位” 教学准备:小棒若干,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数数。从10数到20. 从1数到20 从15数到20. 出示图片读出各数。
刚才我们复习了认识20以内数的读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看图写数。板书:写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数位表 十位 个位
师:这个表叫数位表.它可以帮助我们写数。上面标着数位的名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闪动)第二位呢?(十位闪动)写数的时候,如果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呢?(在十位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3个一就要在个位上写几?(在个位上写3)。
2、课件:出示第一幅图片。
请学生数一数图片或者教师手中小棒多少根? 学生个别数。 你猜对了吗? 小组讨论。
教师请小组说说自己组讨论的结果。
3、教师总结;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捆成一捆,一个十是()。一个一是()学生写出数11。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学生相互练习,请学生展演。在自己的桌子上摆一摆,并写出来。 出示依次图片并写出数来。
4、课件: 出示第二幅图片 指导学生认识计数器,并能说出计数单位个、十。
出示计数器看上面的珠子数出数来写出来。 学生个别写数。 你写对了吗? 学生讨论。
教师请小组说说自己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总结;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一个十,个位上五个珠子表示五个一,那么这个数就是15.写作:15. 出示依次图片并写出数来,
学生相互练习,请学生展演。在自己的桌子上摆一摆,并写出来。 总结:有一个十在十位上写一,有2个十位上的就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上就写几。
5、练习写数。 出示图片。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1 1 1 9 1 7 写作( ) 写作( ) 写作( ) 三、巩固练习。
用数字卡片摆出来下面各数。 15 19 17 11 20 13 12 18 16 3、从1练到20.
四、作业。 书第10页第2题。 五、总结品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写数。掌握了看图写数以及数位写数的方法。 附:板书设计:
认识11---20的数 写数
第六课时 数的顺序
总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的数数,知道数的顺序。 2、会区分基数和序数。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和认数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正确的数数,知道数的顺序。 2、会区分基数和序数。 教学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从11数到20。
2、出示;12、18、11、15说说这些书中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二、新课学习。
问:图上的数字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生齐读:0——20、20——0。
问:10的后面是多少? (悄悄地告诉同桌小朋友) 问:谁知道,排在15和17中间的是哪个数? 生A:16在15和17中间。 生B:我和她想的一样。
师:你们回答得非常准确,那么大家知道20前面一个数是多少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19) 三 巩固练习。
1、练一练1、2、3、4题。
2、从1到20,按顺序把点连起来。第15页练习一第13小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分组交流)
你认为这节课哪位同学表现的好?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五、作业。 第14页7、8、9. 附:板书设计
第七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
总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基本会说出谁比谁大,谁比谁小。 2、让学生理解大小的含义。 3、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基本会说出谁比谁大,谁比谁小。 2、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把十四、十六、十七写在纸上。 二、学习新知。
1、出示小棒。1捆小棒;1捆零1根。
说一说1捆小棒是多少?1捆零1根小棒是多少?
10和11比较谁大谁小?10小,11大,我们就说10比11小,也可以说11比10大。
2、出示14根和13根小棒。说一说谁大,谁小? 学生说一说后教师检查每一个人学生看一看谁说的好。 三、巩固练习。 1、第十二页练一练。
第一题学生先尝试后教师再订正。
第二题教师先读题,让学生先找最小的是几,依次从小到大的排列。 2、找出数学书的第11页、12页、18页、19页。 四、作业。 第15页第12题。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八课时 10加几的加法
总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合作交流列出两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教学重、难点:看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讲述:小朋友,我是小精灵,今天是蓝猫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学生回答后出示以下复习题。
复习:1)卡片出示: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复习2):小精灵讲述:我带来了一束鲜花作为礼物,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学生分类)
8+1= 10+1= 2+6= 4+10= 7-3= 8+10= 7+3= 9+1= 10-8= 0+10= 0+7= 6-6= 6+10= 10+9= 4+10= 1+10= 0-0= 5-5= 3-0= 2+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的加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观察情境图:蓝猫的生日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蛋糕(电脑演示),仔细看一看,这些蛋糕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盒内的10个和盒外的5个),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2、探究算法
1)你能算出得数吗?请你在随堂本上试着写一写。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2)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小结: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法交换位置来算。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出示练一练1
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列出两个算式。做完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和第3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10+2= 9+10= 2+10= 10+9=
10+7= 8+10= 3、( )+6=16 ( )+1=11 ( )+5=15 10+( )=19 附:板书设计
10加几的加法 10+5= 5+10=
第九课时 十几加一位数
总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十几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3、养成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 7-3= 6-1= 4-3= 7-2= 0+6= 4+3= 0+9= 8-8= 10-10= 10+7= 9+10= 10-8= 10-9= 3+10= 7+10= 10-6= 17-10= 二、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天早上,二只松鼠提着一个篮子上山采松果,松鼠妈妈采了14个,松鼠宝宝采了3个,然后就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1、指名编故事。
2、有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指名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松鼠妈妈比松鼠宝宝多采多少个? (3)松鼠宝宝比松鼠妈妈少采多少个松果?
(4)松鼠宝宝还要采多少个才能和松鼠妈妈采的同样多?
3、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你的理由?还有谁能说?
(2)14+3=?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互说算法,然后指名说。 (3)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说14+3=?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第17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最后教师指名说算法。
2、第17 的第3题学生自由的完成。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1+2= 13+4= 14+1= 10+1= 10+7= 附:板书设计
十几加一位数
11 + 2 = 13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第十课时 十几减几
总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能列出两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教学重、难点:看一幅图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学生准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复习: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2、口算:
8+1= 10+1= 2+6= 4+10= 7-3= 8+10= 7+3= 9+1= 10-8= 0+10= 0+7= 6-6= 6+10= 10+9= 4+10= 1+10= 0-0= 5-5= 3-0= 2+0=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几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情境图:蓝猫的生日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蛋糕(电脑演示),仔细看一看,这些蛋糕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盒内的10个和盒外的4个)。
问:盒内和盒外一共有几个蛋糕?(14)吃掉了4个,还剩几个?你可以说出算式吗?学生思考后列式:14-4=?
2、探究算法
1)你能算出得数吗?请你在随堂本上试着写一写。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2)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小结: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小棒图来计算。
4、如果吃吊10个,还有几个?怎样列式? 三、巩固深化。 1、18页做一做1
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列出四个算式。做完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教师订正。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10+2= 9+10= 2+10= 10+9= 12-2= 19-9= 12-10= 19-10=
2、10+7= 14-4= 11-1= 15-5= 8+10= 20-10= 6+10= 17-10= 13-3= 12-10= 18-8= 16-10= 3、( )+6=16 ( )-1=10 18- ( )+5=15 14-( )=10 10+附: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的减法15-5= 15-10=
( )=10 ( )=19
辅读教材(50课时)
复 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情景中知道有、没有;大小、多少、上下、里外的概念。会辨别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
2、使学生知道上、下,里、外的位置关系。会辨别物体的位置。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知道上、下,里、外的位置关系。会辨别物体的位置。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进度:(5课时)
内容 有没有 大小 多少 上下 里外
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有 没有
总第(11)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在情景中理解有和没有的概念。
2、使学生会根据具体的情境区分有和没有。
3、能够听清老师的指令做出正确的选择,渗透对应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看图的良好习惯。
B类
会用符号表示有和没有。 C类
参与教学活动即可。 教学重点:
1、在情景中理解有和没有的概念。
2、使学生会根据具体的情境区分有和没有。 教学难点:
能够听清老师的指令做出正确的选择,渗透对应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看图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相应的物体。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教师握着两只手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哪只手里有东西?
2、教师不断变换手中的物品学生猜测后,教师伸出手验证。并让学生说一说哪只手游,那只手没有。教师揭示课题:有和没有。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学楼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这两幅图都画了些什么?学生说一说。A类生要说得具体一点。 2、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观察后指名回答。 生:一幅图的房前有人。一幅图的房前没有人。
我们在有人的图下面画“√”,没有人的图下面画“○”。教师示范后注意检查学生在书上做的情况。
三、练习:
出示两个盘子。一个有苹果,一个没有。 在有的下面画“√”,没有人的图下面画“○”。 四、作业:书第一页第1题。 附:板书设计
有 没有
第二课时 大 小
总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A标:
1、通过目测比较大小,知道什么大,什么小,感知大小的相对性。 2、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能与老师进行简单的沟通能力,能用自己的话描叙大小。
B标:能够初步感知大和小,能够参与课堂学习,跟着学,跟着说。 C标:不破坏课堂教学秩序,要求其能跟着学。
教学重点:通过目测比较大小,知道什么大,什么小,感知大小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中会正确的区分大小物品。 教学准备:大小不同的球和水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认识各种物品,叫出它们的名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大小不同的球。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2、教师示范找出大皮球和小皮球。 指名学生拿起大皮球或小皮球。
3、说一说哪种物品比哪种物品大?哪种物品比哪种物品小? 三、练习:
1、课本第1页上图把大的圈起来。 2、课本第1页下图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下面哪双袜子大,请指出来。
学生按要求依次完成习题,教师一旁巡回辅导。 穿插:听歌放松,活跃课堂,舒展身心。 4、说一说,哪只鸡大,哪只鸡小?
让学生比较大小,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物的大小。 说一说,什么大,什么小。(如图)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第1页第2题。
第三课时 多 少
总第(1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简单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多少的含义,会区分多少。 3、培养学生爱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中会正确的区分多少。
教学准备:苹果、梨、小猪、鸭子等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品大?哪些物品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4只猫和1只猴的图片。让学生比一比谁多,谁少? 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多少。 问:猫有几只?4只,就用4表示。 猴有几只?1只,就用1表示。
4只猫和1只猴比多少,1个对1个,猫有多余的。我们就说猫比猴多。 2、出示燕子和熊猫图。 问:燕子有几只?熊猫有几只?
燕子有2只用几来表示?熊猫有3只用几来表示? 2只燕子和3只猫比谁多?谁少?
2只燕子和3只猫一个对一个,燕子还差1只。我们就说燕子比猫少。 三、练习:
1、螃蟹和小猪比谁多,在多的后面划“√”。 2、鸭和鱼比谁多,谁少,在少的后面划“○”。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第2页第3题。 附:板书设计
多 少
第四课时 上 下
总第(14)课时
教学目标:
1、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空间关系,会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智障儿童的空间感知能力,养成摆放物体有序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分辨上下位置关系,并能描述物体的上下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情境表演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茶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听故事,然后提问。
故事:小狗和小熊玩了一天后回屋休息,小狗抢先躺在了下铺。并说“我累了,不想往上爬,你上去吧。”小熊便说:“这是我的铺,你上去。再说,我这么胖,怎么爬上去?”小狗还是不听,最后小熊只好艰难地爬上了上铺。
提问:
A、小狗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小熊最后睡在了哪里?(上铺) 三、新授: 1、认读上下。
教师领读上下,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2、认识上下。
学生举例说说自己身边有哪些上下,如;宿舍的上下床、自己的头和脚天上的太阳和地上的小花小草等。
3、区别上下。
投影教材P2页老师引导学生说说各个物品的上下分别有什么。 4、动手摆一摆上下。
(1)学生按要求将笔摆在书上、书下。
四、巩固练习: 做上下的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拍拍手,向上看一看,向下望一望。 五、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空间关系,要会用上面、下面方位词表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附:板书设计
上 下
第五课时 里面 外面
总第(15)课时
教学目标: A标:
1、通过情景知道里外,感知里外的相对性。
2、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能与老师进行简单的沟通能力,能用自己的话描叙里外。
B标:能够初步感知里和外,能够参与课堂学习,跟着学,跟着说。 C标:不破坏课堂教学秩序,要求其能跟着学。 教学重点:通过情景物品的里外,感知里外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中会正确的区分物品的里外。 教学准备:文具盒、杯子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情境导入。
小猫和小狗一起去森林里玩,他们玩累了,小狗回到房子里睡觉,小猫在房子的外面吃食物。
提问:谁在房子的里面?(小狗) 谁在房子的里面?(小猫) 教师揭示课题:里面 外面。 三、新课学习。
1、教师领读里、外。
2、问:在房子里面的是谁?在房子外面的是谁?指名说一说。要求A类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B类学生尽可能地说一句完整的话。
3、学生举例说说自己身边物品的里外。如;文具盒的里外、衣服的里外、桌子的里外等。
四、巩固练习。 教材第3页第5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按要求完成任务。
给房子里面的动物画“√”。给房子外面的动物画 “○” 五、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 附:板书设计
里 外
数 前 概 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情景中知道快慢、远近、厚薄、轻重、高矮的概念。会辨别两个物体的快慢、远近、厚薄、轻重、高矮。
2、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些物体需要配对使用,渗透一一对应的关系。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会辨别两个物体的快慢、远近、厚薄、轻重、高矮。
2、物体配对渗透一一对应的关系。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进度安排:(共24课时)
教学内容 快慢 远近 综合练习(一) 厚薄 长短 轻重 综合练习(二) 高矮 配对 综合练习(三)
课时 3 3 2 3 2 3 2 2 2 2
第一课时 快 慢(一)
总第(16)课时
教学目标:
A类生:理解“快慢”的意义,正确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会用 含“快慢”的句子表达和按要求做动作。
B类生:初步理解“快慢”的意义,能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学会用 “快慢”表达。
C类生:能参与教学活动,基本会说“快慢” 教学重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难点:理解“快慢”的意义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注意动作迅速,站姿端正,声音整齐、响亮) 2、同学点名(A、B类各一名同学)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两位同学跑步比赛视频,引出“快慢”,要求说“×××快、×××慢”
2、板书“快慢”,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
3、说一说谁跑的快,谁跑得慢?
4、组织学生排队。到操场两人一组进行比赛。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谁快?谁慢?
三、巩固练习
1、跳绳比赛。说一说谁快,谁慢? 2、走路比赛。说一说谁快,谁慢?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回家观察哪些物体跑得快,哪些物体跑得慢? 附:板书设计
快 慢
第二课时 快 慢(二)
总第(17)课时
教学内容:上海教育出版社《实用数学》第二册第4页练一练1、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理解“快慢”的意义,初步掌握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2、学会用 “快慢”表达。发展学生观察、判断能力和言语能力。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A类生:理解“快慢”的意义,正确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会用 含“快慢”的句子表达和按要求做动作。
B类生:初步理解“快慢”的意义,能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学会用 “快慢”表达。
C类生:能参与教学活动,基本会说“快慢” 教学重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难点:理解“快慢”的意义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注意动作迅速,站姿端正,声音整齐、响亮) 2、同学点名(A、B类各一名同学) 二、情境导入
1,、观察两位同学跑步比赛视频,引出“快慢”,要求说“×××快、×××慢”
2、板书“快慢”,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 三、讲解新授
1、结合以上视频师生讨论怎样判断“×××快、×××慢” 教师指出前面的快,后面的慢
2、观察课件(各种动物的跑或走比赛),判断哪个快,哪个慢 3、出示第4页主题图,观察图片信息 4、判断哪个快,哪个慢
5、师生讨论怎样判断运动的快慢 四、巩固练习
1、请两位同学演示走,比较快慢,学生判断,讨论为什么
2、出示第4页练一练第1题(先判断,再说说为什么,利用图上的信息) 3、出示第4页练一练第2题(先判断,再说说为什么,利用图上的信息,A类生用句子表达)
五、小结评价。(略) 附:板书设计: 快 慢
第三课时 快 慢(三)
总第(18)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通过练习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快慢”的意义,初步掌握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2、学会用 “快慢”表达。发展学生观察、判断能力和言语能力。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B类
初步掌握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C类
能参与教学活动即可。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 “快慢”表达。发展学生观察、判断能力和言语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老师喊“起立、坐下”看学生中谁的反应快,谁的反应慢? 对表现好的给与肯定和表扬。 二、指导练习:
(一)说一说哪个小朋友游得快,哪个小朋友游得慢? 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这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2、哪个小朋友游得快,哪个小朋友游得慢? 3、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教师小结;穿红衣服的小朋友有的快,是因为他离终点最近。 (二)走路快,还是骑车快。 1、观察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
2、问:哪个小朋友走得快,那个小朋友走得慢? 3、学生讨论交流后给快的画“√”,慢的画“○”。
4、教师引导总结:跑在前面的就快,跑在后面的就慢。 三、巩固练习:
说一说你家到学校是远是近? 四、作业:
在书上完成第5页的作业。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慢
快
第四课时 远 近(一)
总第(19)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理解“远近”的意义,初步掌握一个物体离另一个物体的远和近,会估计物体的远近。
2、学会用 “远近”表达。发展学生观察、判断能力和言语能力。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B类
初步感知一个物体离另一个物体的远和近,会估计物体的远近。 C类:
能参与教学活动即可。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 “远近”表达。发展学生观察、判断能力和言语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尝试感受物体的远近。 二、出示情境图:
1、引导学生看情景图问:这是什么地方?(厕所),这两个人干什么去的?
2、哪个人离厕所近,哪个人离厕所远?
3、你是怎样知道的?(A类生要求表达清楚,B类生说清想表达的意思即可。)
学生说清楚后,教师板书:远 近 4、引导学生读远近。 三、活动:
1、离老师近点,离老师远点。
2、离自己的桌子进店,离自己的桌子远点。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设计
远 近
第五课时 远 近(二)
总第(20)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远近”的意义,初步掌握一个物体离另一个物体的远和近,会估计物体的远近。
2、学会用 “远近”表达。发展学生观察、判断能力和言语能力。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B类
会判断物体的远近。 C类 参与即可。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 “远近”表达。发展学生观察、判断能力和言语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尝试感受物体的远近。 二、出示情境图:
1、引导学生看情景图问: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她离抽水桶和水斗哪个近,哪个远?
2、学生自己试着说一说。
3、问:你是怎样知道的?(A类生要求表达清楚,B类生说清想表达的意思即可。)
三、听口令做动作:
1、离水桶近点,离乔青青远点。 2、离讲台近点,离自己的桌子远点。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设计
远 近
第六课时 远 近(三)
总第(2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远近”的意义,初步掌握一个物体离另一个物体的远和近,会估计物体的远近。
2、会用 “远近”表达。发展学生观察、判断能力和言语能力。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 “远近”表达。发展学生观察、判断能力和言语能力。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起立、坐下。练习学生的反应。 二、出示课本第7页的练习:
1、引导学生看第2题情景图问:这个小朋友在哪里?(家门前),在她的家附近有什么?(学校和商店)
⑴仔细观察他到学校和商店的距离,哪个近?哪个远?
⑵ 你是怎样知道的?(A类生要求表达清楚,B类生说清想表达的意思即可。)
2、第3题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请你在离大人近的小朋友下面画“√”,远的小朋友下面画“○”。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7页第4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见课本第7页3、4题) 附:板书设计
远 近
第七课时 综合练习(一)1
总第(22)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远近”快慢的意义,初步掌握一个物体离另一个物体的远和近,会估计物体的远近。初步掌握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2、会用 “远近”“快慢”表达。发展学生观察、判断能力和言语能力。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B类
会判断物体的快慢。 C类
能参与教学活动即可。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写数字看谁写得快,谁写得慢。 二、练习:
1、教师出示老奶奶和小孩子的图片。
①问:图中有哪些人?谁能模仿一下老奶奶走路是什么样子的?小孩子走路什么样的?
②请每个同学模仿一遍。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他们在走路的时候谁走的慢,谁走得快?为什么? ④请你在快的人下面画画“√”,慢的人下面画“○”。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游戏活动:
①老师和小孩比谁快谁慢? ②同学和同学比谁快谁慢?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见课本第8页1、2题) 附:板书设计
快 慢
第八课时 综合练习(一)2
总第(23)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远近”快慢的意义,初步掌握一个物体离另一个物体的远和近,会估计物体的远近。初步掌握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2、会用 “远近”“快慢”表达。发展学生观察、判断能力和言语能力。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B类
会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C类
能参与教学活动即可。
教学重难点:会根据物体之间的距离估计物体的远近。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写数字1——20看谁写得快,谁写得慢。 二、练习:
1、教师出示第四题的图片。 ①老师讲情景故事:小猪迷路了。
②小猪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该从哪一条路回家最近?你能帮帮他吗? ③同学们思考,并和同学一起进行交流。 ④指名交流。让A类生说一说为什么? ⑤在近的路旁画“√”。 2、体验活动:
亲身体验3条路的远近。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见课本第9页3、4题) 附:板书设计
远 近
第九课时 厚 薄
总第(24)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通过情景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厚薄”的意义,初步感知物体的厚与薄。 2、会用 “厚薄”表达。发展学生观察、判断能力和言语能力。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知道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 B类
初步感知物体的厚与薄。 C类
能参与教学活动即可。
教学重难点:感知物体的厚与薄,知道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
教学准备: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年有四季。分别是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会穿不同的衣服。说一说每个季节都穿什么?
二、目测
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呢(薄)
2、出示木板
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 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
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这块木板厚的?(用眼睛看)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3、出示书
师:那请你们再来说说这两本书谁厚谁薄?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 4、出示鞋盒
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什么办法?
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三、触摸
1、教师出示围巾
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
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 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
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 2、教师请学生上来摸,上来区分。
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 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
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 篮子里的东西,
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
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 四、小结:
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附:板书设计
厚 薄
第十课时 厚 薄
总第(25)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通过两个物体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厚薄”的意义,初步感知物体的厚与薄。
2、会用 “厚薄”表达。发展学生观察、判断能力和言语能力。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知道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 B类
初步感知物体的厚与薄。知道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 C类
能参与教学活动即可。
教学重难点:感知物体的厚与薄,知道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 教学准备:木板,书,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课。 (一)比较两个物体。
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 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
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
师:真棒,你的办法真好,是把两块肥皂,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师:咦,那里又有一块肥皂,跟这里的肥皂比是厚的还是薄的啊? 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讲述比较厚和比较薄的方法。 2、出示饼干盒。
师:现在的这三盒饼干谁最厚谁最薄,请你也来比一比。 师: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
小结:对于有些物体厚薄不明显的,我们可以用并放比较的方法。 (二)超市
1、出示不同厚薄的东西。
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并放比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货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原来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东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区,
饮料区,食品区,玩具区。等一下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 到他们的家,然后再进行比较,你可以从厚到薄,也可以从薄到厚的 给他们排排队。
2、检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这一组,这是最薄的,这是最厚的,教师依次检验。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种办法去比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四、寻找,操作。
师:我们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比厚薄,那现在我们就到教室里去比一比。
附:板书设计
厚 薄
第十课时 厚 薄
总第(26)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厚薄”的意义,初步感知物体的厚与薄。 2、会用 “厚薄”表达。发展学生观察、判断能力和言语能力。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知道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 B类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知道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 C类
能参与教学活动即可。
教学重难点:感知物体的厚与薄,知道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 教学准备:木板,书,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课。 (一)游戏活动:
1、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物体放在桌子上。
把学生的眼睛蒙上。听到老师的口令,学生做出相应的反应。 如:找出厚的物品。
2、教师指名学生示范。分层活动。 三、巩固练习: 10页练一练1、2题。
四、作业:第10页练一练3、4题。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设计
厚 薄
第十一课时 长 短
总第(27)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 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B类
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 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C类:
能参与教学活动即可。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准备:
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 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第13页1、2题。 附:板书设计
长 短
第十二课时 长 短
总第(28)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使学生知道长短的含义。
2、通过实际事物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长短的含义,会找出生活中长、短的例子。
3、培养学生观察的好习惯。 B类
通过实际事物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长短的含义,会找出生活中长、短的例子。
C类
能参与教学活动即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会辨别长、短。 教学准备:衣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
1、☆☆☆☆☆ ____和____同样多 ○○○○○ 2、手指游戏:
我出3,3和几同样多;我出1,1和几同样多;我出4,4和几同样多。 二、新课:
1、教师出示衣服:
问:这是什么?你怎样知道它是长袖还是短袖?(引出:长短) 学生就讨论交流。 汇报结果。 2、动手操作:
①让学生拿出拿出长袖和短袖。比较哪个长一些 ②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③汇报交流。教师总结:不管怎样比都要把一端对齐。 3、比赛游戏:
听老师命令拿出红纸条或黄纸条。速度由快到慢,教师喊预备----开始,学生做出相应的反应。
让生拿出红纸条、绿纸条、白纸条比较哪根最长,哪根最短? 三、练习:
分层指导第14页龙舟图和铅笔图。让学生比较谁长,谁短? 四、作业
课本1、2、 3、4题完成在书上。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设计
长
短
第十三课时 轻 重
总第(29)课时
教学目标: A类生: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加罚学生的兴趣 B类生:
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C类生:
能参与教学活动即可。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
(一)游戏:教师介绍游戏: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如果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
(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三)小结: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 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1、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2、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3、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4、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 5、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 四、小结:
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上得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你觉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又有那些进步?这节课咱们班谁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
附:板书设计
轻 重
第十四课时 轻 重
总第(30)课时
教学目标: A类生: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借助工具确定物体的轻重。
2、鼓励学生积极想办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增强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意识。 B类生:
会看图判断物体的轻重。 C类生:
能参与教学活动即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感知“轻”、“重”的含义,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懂得比较轻重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书本、石子、棉花、大象、小狗、小鸟、天平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初步感知轻重,学会“看一看”的比较轻重的方法 。
1、播放动物园里动物活动的录象,引出轻重的话题 。提问:哪一些动物重? 哪一些动物轻?
2、总结:以上方法为“看一看”比较轻重的方法 。 3、提问:谁还能说出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 (1)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发现相关数学信息。 (2)出示一包棉花和一块石子 。
(3)学生进一步感知通过物体外形感知轻重的方法 。 二 、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一)学会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轻重。
1、请认为棉花重的同学举手?请认为石子重的同学举手?大家判断的为什么不一样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2、教师小结:棉花和石子用眼睛看,不能精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可以比较出谁轻谁重。
板书:用“掂一掂”比较轻重
(二)学会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轻重。
1、出示重量接近的1个胡萝卜和1个马铃薯(土豆)。 2、猜一猜:谁轻谁重?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方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一些方法?
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胡萝卜和马铃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谁轻谁重吗?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6、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胡萝卜和马铃薯谁轻谁重时,我们发现要想精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方法。
7、出示文具盒和计算书。
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再掂一掂、称一称。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得出:讲桌上的文具盒比计算书重。得出:课桌上文具盒比计算书轻。 学生实验,交流讨论 ,猜测结果。
汇报交流,充分听取同学想出的不同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
(三)看一看:观察图片判断大象、小狗、小鸟谁最轻?谁最重?初步理解重量的传递性。
三、巩固练习,深化熟悉。
1、比一比,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2、说一说,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谁最重?谁最轻?为什么?
3、延伸,讲解故事《笨驴》,并升华知识点 。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5页第1题。完成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轻 重
第十五课时 轻 重
总第(31)课时
教学目标: A类生: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物体的轻重。
2、能对物体的轻重做出正确的判断,发展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想办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增强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意识。 B类生: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物体的轻重。
2、能对物体的轻重做出正确的判断,发展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 C类生:
能参与教学活动即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感知“轻”、“重”的含义,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懂得比较轻重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交流。 二、学习新课:
1、课本16页第2题。哪边轻,哪边重,在轻的动物一边画“√”。 出示猫妈妈和小猫压跷跷板的主题图
问:你认为哪个重,哪个轻?为什么是猫妈妈重?学生交流讨论。 请在轻的一边画“√”。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气球和足球比轻重。 你知道哪个轻,哪个重? 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
3、请你比较后在轻的物体下面画“√”,重的物体下面画“○”。 三、巩固练习:
16页第3题老师念题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后完成在书上。 四、小结:通过练习你学会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轻 重
第十六课时 综合练习(二)1
总第(32)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厚薄、长短等物体。会分辨物体厚薄、长短。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B类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厚薄、长短等物体。会分辨物体厚薄、长短。 C类
能参与活动即可。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厚薄、长短等物体。会分辨物体厚薄、长短。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木块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知:
1、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概念?
厚薄、长短。轻重。
2、出示两块木板。
你知道这两块木板哪块厚,哪块薄?你是怎样知道的? 交流汇报。我是比的,我是看的。 3、比较橡皮和直尺。哪个长?
在短的物体旁边画“√”,在长的物体旁边画“○”。 三、练习:
1、17页第1题老师念题。学生独立完成。 2、老师集体订正。进行评价。 四、作业:学生完成在书上。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设计
厚薄 长短
第十七课时 综合练习(二)2
总第(33)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轻重。会分辨物体哪个轻,哪个重。 2、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轻重。 3、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B类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轻重。会分辨物体哪个轻,哪个重。 C类
能参与活动即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轻重。会分辨物体哪个轻,哪个重。 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轻重。 教学准备:电视和手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今天几月几日?星期几? 2、你有几个同学? 二、新课学习:
1、出示电视和手机的图片。
问:比一比它们哪个重?为什么电视重? 2、18页第4题学生独立进行比较。 然后教师检查。
3、指导B类生在书上画“√”或“○”。 三、作业:
学生完成书上练习二的3、4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设计
轻 重
第十八课时 高矮
总第(34)课时
教学目标: A标:
1、使学生知道高矮的含义。
2、通过实际事物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高矮的含义,会找出生活中高矮的例子。
3、培养学生观察的好习惯。
B标:能够初步感知高和矮,能够参与课堂学习,跟着学,跟着说。 C标:不破坏课堂教学秩序,要求其能跟着学。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生活中会辨认高矮,并会用正确的方法比高矮。 教学准备:不同高矮的杯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有一天,哥哥和弟弟争论不休,哥哥说:“我是哥哥,我比你高。”弟弟说:“我是弟弟,我比你长得快,我比你高。”哥哥和弟弟到底谁高,该怎么办呢?(比高矮)
二、新课学习: 1、实验验证:
哥哥和弟弟站在平地上比高矮。 注意:脚跟对脚跟,身体站直。 看一看到底谁高? 2、游戏:
①指两名学生比高矮。说一说谁高,谁矮? ②指三名学生比高矮。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 ③全班同学从矮到高排队,说一说谁最矮,谁最高? ④全班同学从高到矮排队,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 三、练习:
分层指导第8页三组图片,说一说每组图中谁高,谁矮? 四、作业:
说一说教室里的东西,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十九课时 高矮
总第(35)课时
教学目标: A标: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能与老师进行简单的沟通能力,能用自己的话描叙高矮。
B标:能够初步感知高和矮,能够参与课堂学习,跟着学,跟着说。 C标:不破坏课堂教学秩序,要求其能跟着学。
教学重点: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能与老师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能用自己的语言描叙高矮。
教学过程: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 1、比较学生的高矮。
(1)这是谁?我们仔细观察,比一比,谁高?谁矮?板书课题:高——矮 (2)教师和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反复比一比,说一说,谁高?谁矮? (3)小游戏:身高高的同学站在高字下,矮的同学站在矮字下。 2、比较水瓶和杯子的高矮。
(1)出示事物,引导学生观察,比一比,说一说谁高谁矮。 (2)学生和老师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进行语言训练。 二、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1、依次出示插图,比一比,说一说,谁高谁矮。 2、学生按要求依次完成习题,教师一旁巡回辅导。 3、穿插:听歌放松,活跃课堂,舒展身心。
4、排队游戏:把学生分成两组,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好队。比一比,看谁排的又好又快。
4、比较事物的高矮。
让学生比较具体事物的高矮,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物的高矮。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 ? (高—矮) 反复认读。 五、布置作业
A标学生:描红高、矮两字; B标学生:描红高字; C标学生:写1、2、3。
第二十课时 配对
总第(36)课时
教学目标: A类生
1、使学生通过情景体验配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让学生知道哪些物体能配对使用。 3、向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关系。 B类生
1、让学生知道哪些物体能配对使用。 2、向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关系。 C类生
参见活动即可。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判断哪些物体能配对使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吃饭要用到碗,光有碗能吃饭吗?还需要什么?
筷子和碗要相互配合我们才能吃到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配对。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向筷子和碗配合使用的例子还很多。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2、学生举例。教师指导纠正。 3、出示课件欣赏学生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阅读书中教材说一说谁和谁配对。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设计
配对
第二十一课时 配对
总第(37)课时
教学目标: A类生
1、使学生通过情景体验配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让学生知道哪些物体能配对使用。 3、向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关系。 B类生
1、让学生知道哪些物体能配对使用。 2、向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关系。 C类生
参见活动即可。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判断哪些物体能配对使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
说谜语:十个小朋友,五个在左,五个在右,十个小朋友,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猜猜是什么?(手)
二、学习新课:
1、小朋友们真聪明, 不过,这双手呀,本领也很大的,在生活中经常一双手配合使用帮助我们做事情。
2、今天老师请大家来夸夸自己的小手,说说你的这双小手能做什么?引导他想想手的用处,答案越多越好。(请个别A类生讲述)
3、总结:你们的小手本领真大,能做这么多的事情,真了不起!,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会用勺子,会穿裤子,会穿衣服,会穿鞋子,会画画,会用剪刀,还会做游戏。等我们小朋友再长大一些,小手会做更多的事情的。这双小小手,它会帮我们做许许多多的事,没有它可不行!
三、巩固:
咱们的小手都这么能干,用一首儿歌来夸夸我们的小手,好不好? 1、听录音(竖起我们的小耳朵,听听录音,而儿歌里都说了什么了?) 2、师示范(小朋友们想不想,学习这首儿歌? ————那小朋友们都静静地听老师说一遍!看谁听的最认真)
3、学生随学
小朋友一起跟老师做,好不好?老师说一句,小朋友说一句。 4、师生表演
我有一双小小手, 一共十个手指头。 有了一双小小手, 能洗脸来能漱口, 会穿衣,会梳头, 自己事情自己做。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设计
配对
一我有一双小小手, 一共十个手指头。 有了一双小小手, 能洗脸来能漱口, 会穿衣,会梳头, 自己事情自己做 双小小手, 一共十个手指头。 有我了一双小小手, 能洗脸来能漱口, 会穿衣,会梳头, 自己事情自己做。 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一双小小手 有了一双小小手, 能洗脸来能漱口,
第二十二课时 综合练习(三) 总第(38)课时
教学目标: A类生
1、体验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排列。 2、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排列的结果。 B类生
会判断谁高谁矮即可。 C类生 参与即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讲述,能清楚地讲述并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难点:
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排列的结果。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
师:你家里有几口人?爸爸妈妈和宝宝一样高吗? 2.游戏:比高矮。
(1)爸爸妈妈和宝宝比高矮。提问:爸爸、妈妈宝宝三人谁最高?谁最矮?引导学生学说“高的,矮的,最矮的”。
(2)请小朋友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给三个人排队。 (3)换一个宝宝再次与爸爸妈妈比高矮。 3.学生做相关练习。
(1)翻开书,仔细观察图上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2)鼓励学生相互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4、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5、作业:书中综合练习(三)第1题。
第二十三课时 综合练习(三) 总第(39)课时
教学目标: A类生
1、体验从高到矮。知道物体怎样配对。 2、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排列的结果。 3、渗透一一对应的关系。 B类生
会判断谁高谁矮,知道物体的配对。 C类生 参与即可。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哪些物体能配对。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课。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毛线,毛衣针;茶壶,碗;桌子,凳子;扫帚,簸箕。 A、B类生说一说这些物品是什么?
师提问:这些物品怎样搭配使用?A、B类生尝试着说一说、议一议。 教师利用课件把桌子和凳子放在一起,问;谁和谁配对? (桌子和凳子) 谁和谁也能配对?
学生说后教师指名B类生再说一遍。 三、巩固练习:
22页第2题。学生做在书上,教师指导订正。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设计
配对练习
认 数
教学目标: A、B类生
1、使学生会认识4、5、6三个数。会写数字4、5、6。 2、会把物体与相应的数字对应起来。 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数习惯。 C类生 参与即可。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会认识4、5、6三个数。会写数字4、5、6。 2、会把物体与相应的数字对应起来。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进度(共21课时)
教学内容 认数4 认数5 认数6 综合练习四 复习
教学课时 4课时 4课时 3课时 3课时 7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4 总第(40)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一类生
能够正确的 认识并书写数字“4” ,能根据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熟练的找出代表 4 的物体数量。
二类生
能够认识数字 4,并能根 据老师的要求选出四个物体,初步学会书写数字“4”。
三类生 参与即可。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把具体的实物和 抽象的数字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思考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学生对数字的理解掌握程度上有较大的不足, 和对数 字学习的兴趣不高这两方面,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让学生能 理解数字 4 的含义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字的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 意识。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初步学会描写 4。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数字乐园。首先,我们一 起来唱一唱《数字歌》。
二、导入新课:
1、兴趣导入:老师听说数字乐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想知道 它是谁吗?(生:想)
2、引出课题:这位新朋友非常调皮,想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 它躲在了气球中,我们要用弓箭把气球射破才能和这位新朋友 见面。(出示幻灯片,用弓箭射气球,出现 4.)
三、讲授新课:
(一)认识数字 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4. 我们的数字歌中唱到 4 像什么?(生:4 像红旗迎风飘),我们一起 在计数器上数一数 4。 想一想,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数字?
1、复习数字“1、2、3”和所对应小动物的数量,然后再出现 4 只相同的小动物让学生按顺序读,认识数字“4” 。
2、幻灯片分别出示小虫子、花朵、小青蛙的图片,让学生一个一 个的数,引导学生认识数字 4 的概念。
我们的新朋友看到大家学习的这么努力,夸奖大家是聪明的小朋友,它非常喜欢大家,要和大家一起玩游戏。
1、数一数。从小木棒中数出 4 根;从一堆彩色扣子中数出 4个交给老师。
2、动物园。到动物园数出数量是 4 的小动物。 3、连一连。把水果和对应的数字连到一起。 (二)数4的书写:
认识了数字4,我们还要会写它,这样我们的新朋友才会更高兴。 幻灯片出示flash 动画的笔画演示,教师与学生一同数笔画,让学生认真观察书写顺序,初步认识 4 的写法。
发给学生临摹纸,学生临摹数字 4。
比一比看谁写得好,让每位学生上黑板板书写出 4,并给与小贴纸的奖励。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学的真棒,我们的新朋友 4 高兴的要和大家一起唱歌、跳舞。 同学们和老师也加入到跳舞的行列,一起来做手指操《小鸡吃米》 。 五、布置作业:
一类生:在练习本上写两行数字“4” ,练习用小物体代表数字。 二类生:能在生活实际中找出代表数字 “4”的物体。在练习本上描写数字“4”两行。
附:板书设计:
认数 4
第二课时 认识4 总第(4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类生
点数4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认识数字 1、2、3、4,知道其实际意义。 二类生
能够数出1- 4,并能根 据老师的要求选出四个物体,初步学会书写数字“4”。
三类生 参与即可。 教学重难点:
从手口一致地点数到目测点数4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课件、每人一套数字卡片和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1、认读数字 1 启发学生观察课件 1,手口一致地点数,说说图上有几只鸭子,并同 时认识数字“1” 。
2、认读数字 2、3、4 依次观察课件 2、3、4,学习方法同上。 3、游戏“看物拍手” 教师任意出示课件图片,让学生根据图上鸭子、鸟儿、蜜蜂、羊儿的数量,做相应次数的拍手。
4、游戏“听音举卡片” 教师敲铃,学生根据次数举出相应的实物卡片,并把实物卡片按 1— —4的顺序摆好,在实物卡片下面摆上相应的数字卡片,让学生知道 数量为 1、2、3、4 的物品,分别可以用数字 1、2、3、4 表示。
5、学生收好卡片,活动结束。 6、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7、作业:写数字4. 附:板书设计
认识数字4
第三课时 比较4以内数的多少 总第(4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类生
点数4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会比较4以内数的多少。 二类生
能够数出1- 4,并能根据老师的要求选出相应的物体,学会书写数字“4”。
三类生 参与即可。
教学重难点:点数4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会比较4以内数的多少。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数到4,从4数到1。 2、教师拿出物体学生说出相应的数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4个三角形。3个圆形。引导学生数出相应的数量。 谁能说一说它们谁多谁少?学生自由发挥。 2、指名学生说是怎样比较的? 3、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方法。 三角形比圆形多。 4、动手操作。
拿出2个三角形,4个圆形,指导学生摆一摆。说一说。谁多谁少。 要重视二、三类生的辅导。 三、巩固练习: 25页第5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附:板书设计
三角形比圆形多
第四课时 4的认识综合练习 总第(43)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认识4.培养学生学会物体与数字一一对应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学会物体与数字一一对应的关系。 教学准备:试题。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做试题幷巡视检查。(A类生独立完成,B类生指导完成)
1、
( ) ( ) ( )
2、 画一画,根据数字画图。
3 2
( ) ( )
4 1
( ) ( )
3、涂一涂(涂4个)
(1)
(2)
(3)涂2个
4、老师报数,学生做与数字相应的动作。
第五课时 5的认识 总第(44)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5 教学目标: A类
1、使学生能正确的数出量是5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5 2、使学生了解5以内数的顺序,会用数个数的方法点数。 3、培养学生数感。 B类
能正确的数出量是5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5. C类
参与教学即可。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5以内数的顺序,会用数个数的方法点数。 2、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数量4的物品,让学生回答:这是几个? 2、教师板书数字4,问学生这个数读几?4 3、在小黑板田字格上练习写数字4 二、新授
1、教师出示4个梨子,问学生有几个梨子? 学生回答
教师再添上一个,问梨子变成几个?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数字5
2、教师出示星星图片,问学生是什么?有几个? 学生回答
教师再添加上一张,问学生现在有几个?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板书:5
3、教师带学生观察教科书,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物品都有多少?
学生观察,引出数字5 三、课堂练习
1、教师讲解数字5的写法:5像一杆秤,和数字3的写法有些像,也只占田字格的一半
2、学生练习,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 四、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写数字5五行。 附:板书设计
5的认识
第六课时 5的认识 总第(45)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引导学生认识数字“5”,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目测等正确感知 5 以内的数量,巩固对 5 以内数字的认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B类
引导学生认识数字“5”,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C类
参与教学即可。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一一对应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动物园”幻灯片若干张,数字卡片若干张。 学具:塑料水果若干、玩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集体尝试活动设置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动物园好不好?(好)去动物园得坐两次车,先乘火车,然后再坐汽车才可以到达,小朋友们你们说远不远?那我们现在一起去动物园吧!出示幻灯片(二),到达“动物园” 。
尝试一:分别出示幻灯片(三)、(四)(五)、(六) ,请学生目测 动物数量,巩固对数字“1”“3”“2”“4”的认识。
师:我们到了××馆,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请小朋友从小盘内试着取出相应的数字。
尝试二:
出示幻灯片(七), 请学生目测动物数量,认识数字“5”。
师: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5”)“5像什么呢?”请小朋友找出数字“5”,集体认读数字“5” 。
请学生讨论讲述“5”还可以表示什么?分别出示幻灯片(九)(十)(十一),进一步理解数字5的含义。
尝试三:出示幻灯片(十二),目测各种东西的数量。 二、小组活动
1.用手指表示数字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 些本领?(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 1、2、3、4、5 吗? 教师出示不同个数的实物,让学生点数,并用手指比划 1、2、3、4、 5 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手势。
教师说出数字,学生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学生担任小老师。 2.游戏;看实物出手指。
教师拿出相应数量的塑料水果,让学生点数,说出数量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三、轻松一刻《5 只小猴吃香蕉》 四、活动延伸
在学生园内寻找自己认识的数字宝宝! 2 3 4 5 附:板书设计
5的认识
第七课时 5和4的比较 总第(46)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知道5的形成,实际意义,5里面有5个1。 2、观察比较 4、5 两数关系。 3、正确点数1——5,正确认读 5。 B类
知道5的形成,实际意义,5里面有5个1。 C类
参与教学即可。
教学重难点:正确点数 1——5,正确认读5。 教学准备:5 朵绒红花和4只蝴蝶。 教学过程: 一、学习5的形成。
(1)出示4朵花摆成一排,点数确定数目后,出示数字4表示4朵花(再添 上一朵)
(2)问:4 个添上1是5,出示数字5表示5朵花。 问:5是怎样来的?(4 添上1是5)
(3)再用手遮住4朵花后,添上1朵花,问这是几朵花?一共5朵花,5去掉 1是几?(5去掉1是4),又问4添上1是几?(4 添上1是5)
二、掌握5的实际意义: 1、点数 1——5 说出总数。
2、5表示5朵花,让学生读5,总结,5 用来表示数量是5的任何东西。 3、5可以用来表示什么?(5个皮球、5辆汽车、5本书等)总结:5表示任 何数量是5的东西。
4、寻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的数是可以用5来表示? 5、用5说一句话。 三、比较4、5两数的关系。 1、出示4只蝴蝶,对应在花上。
问:有多少蝴蝶飞来了?(4 只)出示数字 4.
2、4 只蝴蝶与 5 朵花比,谁多谁少?多多少?少多少?(4只蝴蝶比5朵花 少 1, 5朵花比4只蝴蝶多1)。
3、问:4比5少多少?5比4 多多少?
4、问:比5少1的数是什么数?什么数比4多1?
5、教师问比5少1的,学生说是4,教师说比4多1的,学生说是5. 四、练习。 27页3、4、5题。 五、作业。 完成书中练习。 附:板书设计
5和4的比较 5比4多。4比5少。
第八课时 5的认识练习 总第(47)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数字5,会读、会写数字5。 2、培养学生观察、数数的能力。。 3、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数感。 B类
认识数字5,会读、会写数字5。会把食物和数字进行一一对应。 C类
参与教学即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数字5,会读、会写数字5。 2、培养学生观察、数数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棒、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数5以内的数。顺着数,倒着数。 二、指导练习: 1、数一数、写一写。
问;图上画了些什么?都有几个?学生独立数一数。 2、指名数一数。完成书上填空。 引导学生检查。
3、出示数字卡片学生认读。
4、动手操作:扳手指数数。拿相应的小棒。 三、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 四、作业:
27页4、5题。学生完成在书上。
第九课时 6的认识 总第(48)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能一个一个的数,熟练地数出6。 2、会用6表示物体的个数,初步学会书写6。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引导学生表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6、渗透尊敬老师、讲卫生爱干净等方面的思想与情感教育。 B类
能一个一个的数,熟练地数出6。会用6表示物体的个数,初步学会书写6。
C类 参与即可。 教学重点:
认识数字6,能一个一个地数出6。 教学难点:一个一个地数出6。 教学准备: 挂图、数字卡片、哨子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神奇的手指》小小智慧树开场歌曲 谈话激趣,复习旧知
手指可真神奇,我们要爱护我们的手指,讲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这样你的手指会更加干净、漂亮。
复习认识数字1、2、3、4、5.
(1)让我们一起来数手指,看看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1—5。(教师与孩子共同数手指)
(2)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
(3)出示苹果树挂图,让学生数一数树上有几个苹果?
今天,青青草原的喜洋洋,带我们来参观苹果园。苹果成熟了,你们能帮喜洋洋数一数,这棵树上一共有几个苹果吗?(全班一起数一遍,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数一遍。边数边比手指。如果这个孩子不会数,请全班帮帮他!)
二、导入新课
1、孩子们数得真好,苹果树都开心地又结了一个苹果(课件再显示一个苹果),你知道现在苹果树上一共有几个苹果吗?
2、XX真厉害,知道5个再添上一个就是6个。(手指出示5+1=6)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的数字——6。(板书课题:6的认识)
三、认识数6
1、数数1—6(1分钟)
让我们再数一遍,树上有几个苹果:1、2、3、4、5、6。(边数边贴出数字1—5)
2、6的读法
5添上1就是6,树上有6个苹果,就用数字6来表示。(贴上 6) 指着6,跟老师读3遍。
3、看图和实物数数。
刚才我们一起帮喜洋洋数出了树上有6个苹果,你还会数别的东西吗? (1)看图数数:6个哨子;6只蝴蝶。(数完后,让孩子跟读:6个xx) (2)数实物
1)从学具盒内数出6根小棒。(师巡视)数一数,看看是不是6根小棒。 数得真好,你能用这6根小棒摆一个图形吗?(生摆,师巡视)把你摆的图形摆到黑板上。(用到磁性教具)
大家看看,他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 6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xxxx。
用6根小棒还可以摆出很多种图形,大家课后可以再去摆一摆。 4、翻牌游戏。
大家的表现真好,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翻牌游戏。 5、6的写法。
(1)你觉得6像什么呢?
真有想象力!瞧,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显示哨子)它长得可真像6!(课件把哨子与6放一起作比较,幻化效果)
6像哨子嘟嘟响。(多读几遍)
(2)师示范写数字“6”,讲清格式、笔画、笔顺。 (3)书空
请孩子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书空,写6。(边写边读6)把手指放在桌子上写一写6。
(4)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6”,师巡视指导。你会用铅笔在本子上写6吗?
(不会用铅笔的孩子另外处理:给6涂上颜色)
孩子们写得真好,都能得到一朵红花。现在我们把铅笔、本子先收起来。 6、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数字,它是——6。不论是6个苹果、6个哨子,还是6只蝴蝶,只要他们的数量是6,就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四、巩固练习 1.认读数字1—6。
请大家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从1开始数,1、2、3、4、5,再加上1个手指就是6。跟老师说6!(两只手顿一顿)
2.看图说话练习。
大家看看,图上的这两个小学生在做什么啊?(向老师敬礼)他们可真有礼貌,我们也要做有礼貌的好孩子!
这些戴红领巾的学生有几个?一起数一数。(师带着学生数)(有5个学生)还有几个老师?(1个)
5添上1就是——6!(让学生跟读)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数字6,5添上1就是6,数量是6的物品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下节课我们还将根据点子图继续巩固数字1—6。 大家的表现都很好,要记得把获得的小红花带回班级贴到评比栏上。
第十课时 6以内数的顺序 总第(49)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使学生能掌握6以内数的顺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有序地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3、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讲礼貌的思想品德教育。 B类
使学生能掌握6以内数的顺序。 C类 参与即可。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掌握6以内数的顺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有序地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直尺图、点子图、方块图、小棒、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旧知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瞧,它是谁?(电脑演示)出现可爱的动物“狗点点”及带来的数字娃娃,这些数字娃娃依次出示,并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出示练习认数、读数。
2、复习旧知:瞧,这些数字娃娃多粗心呀!连队伍都没有排好,谁能帮他们从小到大排排队?引导学生复习认读数及5以内数的排列。
3、出现数字“6”:这个数字娃娃你认识吗?是几呀?今天我们就来和它作朋友,今天继续学习6的认识。(板书课题:6的认识)
二、观察思考 探究新知
1、我们已经能准确数出数量是6的物体了,现在请你从学具盒中数出6根小棒,一边拿,一边数,完成后师生共同摆放六边形,教师及时巡视指导.然后尽量使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发做思维的训练,任意用六根小棒摆放图形,及时用实物投影反馈,把较好的图形呈现于学生面前,并请学生口述想法。
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6来表示? 教师小结:不论是6节课,6个人,还是6只蜜蜂……只要他们的数量是6,就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2、计数器演示。
请一位学生上台拨出5颗珠子,要求边拨边数,然后仔细观察,又添上了一颗珠子,现在有几颗珠子了?同学之间互相讨论:6是怎样得来的?拨去一颗,还有几颗?再拨上一颗呢?
学生动手操作具体学会5添上1就是6. 3、认识6以内数的顺序。
(1)我们接着学习在尺子上表示数的顺序,(出示直尺图),请学生回答“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请学生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读出0~5这些数。
(2)学生在直尺上找一找,6应该排在哪里? 请学生把0~6这些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读一读. (3)练习。
学生大声地读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写数字6,按从小到大排列1——6。 附:板书设计
6以内数的顺序
第十一课时 6以内数的练习 总第(50)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使学生正确的、熟练地掌握6以内数的顺序,知道6以内物体的数量。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渗透一一对应的关系。 B类
会一一对应的数出6以内物体的数量。 C类 参与即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正确的、熟练地掌握6以内数的顺序,知道6以内物体的数量。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1、游戏。
教师说数字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如:老师说6,生敲6下桌子。 2、连一连。 29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订正指导。尤其是对B类生的指导。 3、第3题。
学生先摆一摆再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4、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5、作业:
课本29页第四题。
第十二课时 综合练习(四)1 总第(51)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使学生能再次了解0-6数字的意义,能正确分辨出数字代表的含义。 B类
能正确的数出1——6的数。 C类 参与即可。
教学重难点:能一一对应的把物体和数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逐一把0-5数字讲解一边,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内容 2、教师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纠正 二、练习
1、数一数,填一填
三个茄子, 三个萝卜, 两个辣椒, 一根黄瓜 ()个茄子 ()个辣椒 ()根黄瓜 ()个萝卜 图形看一看
四个正方形 五个三角形 四个大圆 五个小圆 三根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个大圆 ()个小圆 ()根长方形 学生分别作习题,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 2、读一读
1 2 3 4 5 0 5 3 1 2 0 4
教师先带学生朗读一遍,再逐一点名,学生站起来读书。 3、先用小棍摆一摆,再填一填
( )根 ( )根 ( )根 教师带学生数一数,先做一遍,再让学生自己做一做 4、连一连
两朵花 一朵花 四朵花 五朵花 三朵花 1 2 3 4 5 教师先做示范,学生模仿 三、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十三课时 综合练习(四)2 总第(52)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使学生能再次了解0-6数字的意义,能正确分辨出数字代表的含义。会比较物体的多少。
B类
能正确的数出1——6的数。 C类 参与即可。
教学重难点:能一一对应的把物体和数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把0-5的数字板书,带学生朗读,加深印象2、教师带学生书写,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写法 二、做练习 1、比一比
三个空心圆 四个黄色三角形 四个红心圆 五个绿色三角形 红心比( )多 绿色比( )多 四个红星 五个正方形 三个黄星 三个圆 黄星比( )少 圆比( )少 2、从左往右数
第( )个 第( )个 第( )个 第( 3、写一写 从0-6各写一行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 第( )个
第十四课时 综合练习(四)3 总第(53)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使学生通过画一画、数一数、连一连加深学生对0-6数字的理解,会比较物体的多少。
2、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 B类
能正确的数出1——6的数。 C类 参与即可。
教学重难点: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 教学过程: 一、数数练习。
引导孩子一边扳手指,一边数数。 二、指导练习。
1、30页第1题。数一数,圈一圈,连一连。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A类生独立完成。指导B类生逐题完成。 集体订正。
2、第2题。数一数,画一画,写一写。
引导学生数物体。根据物体的数量涂圈。在写出物体的数量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31页3、4题。 四、作业。
31页5、6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十五课时 复习(一) 总第(54)课时
做题要求:
A类生教师念一遍题后,独立完成。 B类生教师念一题指导做一题。 C类生不做。 一、看图写数
二、数数在 内画○计数
2.数一数,照样子用 画一画。
房子: 树: 车:
鸭子: 玉米: 辣椒: 蝴蝶:
第十六课时 复习(二) 总第(55)课时
一、数一数,在横线上画出相应的“○”。
你家里有几口人? ( ) 今年你几岁了? ( )
你这一小组有几个同学? ( ) 你书包里有几本书? ( ) 你喜欢上的课有几节? ( ) 二、连一连。 1.
2.
第十七课时 复习(三) 总第(56)课时
1、数一数,在○里涂色。
○○○○○ ○○○○○
○○○○○ ○○○○○
○○○○○ ○○○○○
○○○○○ ○○○○○
2、这些食物该分给谁才合适呢?把它们用线连一连。
3、在○里填上“>”或“<”(5分) 10 ○ 8 5 ○ 10
0 ○ 10 2 ○ 1
9 ○ 5 6 ○ 10
4 ○ 7
8 ○ 9
第十八课时 复习(四) 总第(57)课时
一、比长短。 1.长√,短○。□□
2.最长√,最短○。□□
二、比高矮。 1.最高√,最矮○。□□
2.重的画“√”轻的画“○”。 □□
三、比远近。
1.小蚂蚁回家,走哪条路最近,在□里画“√”。
2.在最长的后面的“□”里画“√”。
第十九课时 复习(五) 总第(58)课时
一、多√□,少○□ 。
□ □ 二、比一比,大√□,小○。□
□ □ 三、比一比,厚的画√□,薄的画○。□
□
□ □
四、比一比在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第二十课时 复习(六) 总第(59)课时
一、看图写数。
( )
( ) ( ) ( )
二、画一画,看数接着画。
( )
( ) ( )
( ) ( ) ( )
三、填空。
1 4 8 四、按顺序连一连,看看像什么?
第二十一课时 复习(七) 总第(60)课时
一、想一想,□里可以画几朵 。
< <
二、想想、填填。
(1)一共有( )个运动员在跑步。 (2)( )号运动员跑得最快。 (3)( )号运动员跑得最慢。
三、比一比。
1、在最大的动物下画√,最小的动物下画○
2、轻的画√,重的画○。
( ) ( ) ( )
( (
) )
3、在最高的下面画“√”,最矮的下面画“○”。
( ) ( ) ( ) ( )
四、请在☆的上面画△,下面画○
☆ 五、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小兔( )
小狗( ) 小熊(六、比多少。
□□□ ○○○○○○○
△△△△△△△△△
1、_______比_______少,______比_______多。
2、○比□多 ,□比△少 。
3、○与□合起来是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