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2022-04-15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5年4月 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 April,2015 No.2 Ser.No.328 第2期总第328期 新 常态下内蒙 古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郜俊 ,安静赜 010050; 010070) (1.内蒙古纳顺装备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2.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摘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内蒙古不仅意味着新挑战,更蕴藏扩展有效需求、产业优化升级、转变 发展方式、扩大开放合作、释放市场活力等发展的新机遇。面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加快培育新的增长 点,通过结构性改革寻找内蒙古经济增长新动力,促进内蒙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内蒙古;经济发展;机遇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573(2O15)02—0026—03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对我国发展阶段 性特征的必然反映,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对于我区而言,新常态不仅意味着新挑战,更蕴 藏着发展的新机遇。经济发展进人新常态,没 资产投资增速开始放缓。但与发达地区相比, 我区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晚,城乡基础设施发展 滞后,生态环境保护、民生社会事业欠账较多, 优势产业精深加工有很大成长空间,这些都对 投资有实际而巨大的需求。特别是在基础设施 领域,内蒙古高等级铁路、公路网的密度远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能源外送通道严重滞后,基础设 施投资仍有较大的投资潜力。与此同时,一些 有改变我区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 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我区经济发展总体 向好的基本面。我们一定要坚持发展,主动作 为,善于发现和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加快培 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 会大量涌现,投资需求还存在进一步扩展的空 间。适应新常态下投资需求的新变化,国家投 育新的增长点,促进内蒙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扩展有效需求新机遇 多年来,投资需求始终是拉动内蒙古经济 增长的主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 一资方向转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健康养老、民生 社会等领域,以及国家定向加大中西部地区交 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今后内蒙古保持足够的 投资规模和速度的有利条件仍然较多。只要着 力优化投资结构,创新投融资方式,投资将继续 直保持在8O 以上。在经历了30多年高强 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产能 过剩矛盾突出,房地产整体供大于求,我区固定 收稿日期:2015—03—10 作者简介:郜俊(1961一),男,内蒙古纳顺装备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安静赜(1965一),男,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 26 ・ 对新常态下的内蒙古经济发挥关键作用。消费 需求方面,新常态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 本结束,对汽车、房地产的市场需求从十年多的 持续扩张期进入相对平稳增长期,经济增长面 景广阔。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看,经济发展 新常态催生一系列的新产业新需求,传统产业 供给过剩,新兴产业方兴未艾。随着我国东部 发达地区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增大,土地、劳动 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的日益趋紧,企业生产 运营成本的不断攀升,为我区发挥资源、区位、 成本、政策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高水 平产业转移,把具有良好基础的装备制造、云计 算、稀土材料、电子制造、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 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带来重大机遇。从服务业方 面看,我区服务业规模小、层次低,发展空间巨 大。现在我国一般工业品供应充足甚至过剩, 但服务业许多领域却供不应求。只要加大政策 I临的需求约束进一步强化。但个性化、多样化 消费渐成主流,新型消费方式和消费业态不断 涌现,对我区消费提质升级形成有力支撑。随 着国家出台的扩大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消费、休 闲旅游消费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以及消费基 础设施和消费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只要我们更 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满足人 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要,我区的消费 规模必将逐步扩大,消费潜力就会进一步释放, 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前景更为广阔,使消费继 支持力度,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电子 商务等产业完全可以成为新的增长点。 三、转变发展方式新机遇 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二、产业优化升级新机遇 多年来,能源、冶金等传统产业始终是支撑 内蒙古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经济减速换 挡,能源、冶金、建材、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开始 面临市场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双重挑战。然 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同时也为我区产业转 型升级提供了“倒逼机制”,为我区发展资源深 加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创造了难 多年来,内蒙古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劳 动力、资源、资本和土地等传统要素投入、通过 数量扩张实现的。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 少,人口抚养比逐步提高,储蓄率和投资率逐步 下降,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必须实现要素转 换和升级,使经济增长更多建立在全要素生产 率提高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随着要素 得机遇。从资源型产业看,我区不仅煤炭资源 丰富,而且有比较丰富的油气资源;不仅传统常 规能源资源富集,而且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 可再生能源。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进一步 深化,国家治理雾霾力度不断加大,以及我国能 源需求结构加速升级,在对燃煤需求减少的同 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 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 新引擎。当今世界新能源技术、机器人技术、人 工智能、3D打印和新材料等技术正在引发一场 新的工业革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 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生产和生活 方式,催生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业态、新商业模 式,内蒙古在新一轮产业分工中迎来产业链向 中高端迈进的历史机遇。国内自主创新步伐不 时,对清洁能源需求却急剧增长,为我区清洁电 力、天然气、煤制油、煤制气等清洁能源和新能 源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钢 铁、有色金属产能过剩,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 的进一步推进,市场对优质钢、特种钢、稀土钢 断加快,一些新兴产业发展或传统产业改造方 面的关键技术,如能源运输中的特高压技术、微 风发电并网技术、现代煤化工生产转换技术等 方面,已经实现重要突破并有部分技术进入应 用环节。随着全球一体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和终端有色金属产品仍然有着较大的市场需 求。此外,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公众健康和 公共安全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绿色、元公害的 安全食品已经是广大老百姓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的最大诉求。内蒙古农牧业资源丰富且具有绿 色无污染的优势,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 ・ 纵深推进以及伴随的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动进 一步加速,为我区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和新兴 产业领域谋求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27 ・ 实现“弯道赶超”提供了机会,必将有助于内蒙 古加快要素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从要素转 向创新驱动的轨道。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 土地、水、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 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高消 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方式也已难以为继。 人民群众对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放心的食品 国家战略的巨大支撑。特别是在中蒙俄经济走 廊建设中,我区与周边省区相比,具有产业比较 优势、资源禀赋优势,能源、电力、化工和建材等 传统特色产业具有发展潜力,也具有离消费市 场近、运输成本低的竞争优势,完全可以把我区 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特色产业支点, 对于我区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 力的沿边经济带形成巨大推动。同时,我区作 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成员、京津冀地区的重 要腹地,与京津冀地区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存在 着紧密的分工合作关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是实施,也为内蒙古承接先进产业转移、内部产 业结构优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遇。 五、释放市场活力新机遇 多年来,内蒙古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国 的追求和需要越来越迫切,要求我们必须顺应 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有效约束开 发行为,这为我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提供了机遇。 四、扩大开放合作新机遇 多年来,对外贸易规模小、开放层次低,始 终是内蒙古的一个“短板”。适应经济发展进入 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全球经济和地 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着眼构建对外开放和 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出了实施“一带一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构想。内蒙古内部毗邻 八省区,外接蒙古俄罗斯,处于我国向北开放的 战略前沿,具有对外开放、对内合作的独特优 势,这些战略的深入实施必将进一步提升内蒙 古的区域价值,给内蒙古开放合作带来重大机 遇。目前我区被国家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 设范围,中蒙俄已就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达成 共识,满洲里、二连浩特被批准设立为国家重点 开发开放实验区,将进一步促进与俄罗斯、蒙古 国和中亚的互联互通以及深度合作,满洲里、二 连浩特、甘其毛都、策克等地方的通道经济、资 源合作加工区、跨境合作区建设等都具有我国 参考文献: 有大企业带动实现的。与发达地区相比,非公 经济、中小微企业发展不够,导致经济增长的活 力动力不足。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个性化、多 样化消费成为主流,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 化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中小微企业作用更加 凸显,将成为市场经济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 与此相适应,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也 正在发生新变化,通过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 绑”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十八大以来,国 务院连续出台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取消和 下放审批权限、推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强化财 税金融支持等改革措施,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 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必将释放更大的市场活 力,形成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1]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EM].中信出版社,2Ol2. E2]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中国经济新常态EM-1.北京:人民出版社,2o14. E33陈昌盛.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N].光明日报,2o15—1—27. E4]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内新广图准字(2o15)第2号. Es-I安静赜.适应新常态,通过结构性改革寻找内蒙古经济增长新动力EJ].前沿,2o15(1). (责任编辑:王利)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