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题

2020-11-24 来源:意榕旅游网
,.

21.《桃花源记》练习题

1.本文作者 是 时期著名诗人。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屋舍俨然( ) .....来此绝境( )咸来问讯( )处处志之(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4.用原文语句作答:

①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②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③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④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⑤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

6.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7.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8.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4分)

9.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

2004衢州市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①便要还家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③遂与外人间隔 ④咸来问讯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 ... 21.下面句子有三处省略,请用序号标出来,并对应写出省略的内容。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22.你认为桃花源人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你喜欢这种生活吗?为什么?

2004荆门市

6.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

B.水皆缥碧:青白色 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 窥谷忘反:同“反”,.....返回

C.有时见日:同“现” 互相轩邈:高大 横柯上蔽:树木 ....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负势竞上:凭依 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7.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

8.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 的思想,

,.

他的诗《饮酒》(之五)中“ , ”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9.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 水 的特点,反映出作

者 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

2004长春市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屋舍俨然( ) ②阡陌交通( ) ....

③寻向所志( ) ④寻病终( ) .

12.陶渊明在封建文人中属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哪方面行为最能表现他这一性格特征?

1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14.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

15.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

,.

2004肇庆市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4.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2005资阳市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 )

18.各用一句话说说甲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1)甲段的主要内容是 19.此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文表达的是 2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05深圳市

,.

3.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 5.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明清时代的四大古典名著更是不朽的丰碑。请你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和作者的名字。

作品《 》 作者 2006温州

19、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 )——( ) 20、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⑴悉如外人( ) ⑵便要还家(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2、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

23.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06苏州

6.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7. 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 A. 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答: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答: 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答: 2006长春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 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 ③ 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

1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

,.

而来,意思是 。

1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006黔东南州

1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 (2)便要还家: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006天门(副卷)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1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B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C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六则)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

13阅读选文,说说“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4选文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它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

2006徐州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 (4)皆叹惋: ..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B.①问今是何世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

10.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2006包头市(课改卷)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 户:

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是 。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

11、《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时特意“处处志之”,而后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这是为什么? 2006上海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________

6.第①段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场景,表现他们________的心情。(用文中的话回答) 2006安徽非课改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17.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007海南省

19.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xiǎn) B.便舍船(shè)

C.屋舍俨然(yǎn) D.其中往来种作(zhǒng)

2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

(1)落英缤纷 .. (2)缘溪行 . (3)渔人甚异之 . (4)初极狭,才通人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2.综合第②文段中的内容,请简要回答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 2007新疆乌鲁木齐

1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 .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B.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 属.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未果,寻病终.

安陵君其许寡人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18.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19. 填空。

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__________的世外桃源。从“_____”一句可看出,桃花源中人不愿外界打扰,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 20. 文中最后写剂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07云南省 (课)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渔人甚异之 异: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007北京市 四、文言文阅读

1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良田 C、问讯

无论 间隔

B、绝境 D、交通

问津 妻子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便要还家 . (2)欣然规往

要:________________ 规:___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

(1)才通人 (2)便扶向路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重庆市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10、“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 11、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 2008甘肃省金昌市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10.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

,.

2008上海市

5.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 6.第①段作者描写了桃花源中的人们的生活场景,可以想见他们当时的心情是____的。

(将节选文字中的关键字组成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语来回答)(2分) 2008雅安市

29、在括号里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将它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便要.还家( ) ②诣.太守,说如此( ) 。

30、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3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2、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答: 2008湛江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

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 (2) 21.在陶渊明的眼里,“桃花源”为什么是理想社会?用自己的话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说明。(2 分)

答: 2008河池

5.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 俨 yǎn 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②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既出,得其船: ..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2008兰州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豁然开朗 豁然: .. (2)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

15.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答: 16.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3分)

答: 2008雅安市:

29、在括号里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将它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

①便要还家( ) . ②诣太守,说如此( ) 。 .30、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3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2、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答: 2009广东汕头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3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

____;(2)_______;(3)_______。(6分) 2009娄底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问/今是何世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

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

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 2009广东茂名

8.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悉如外人(熟悉)

,.

C.便要还家(邀请)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010四川省成都市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 ..

交通:交错相通 延:邀请 足:值得 志:记住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处处志之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忘路之远近 .

B.见渔人,乃大惊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其如土石何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2010·湖北省襄樊市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阡陌交通( ) (2)欣然规往( )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 D、设酒杀鸡作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

14.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

15.“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201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 (2)向:

8.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填序号)

,.

① 其中往来种作 ② 见渔人,乃大惊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 ③ 既出,得其船 ④ 设酒杀鸡作食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9.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极狭,才通人。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0.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2010吉林省长春市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桑竹之属( ) .③便要还家( .

②阡陌交通( ..④怡然自乐( ..

) )

11.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

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

12.渔人穿过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

13.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亦真亦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14.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

,.

15、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1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2011年福建泉州

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便舍船 太丘舍去 ..B.欲穷其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属也 ..D.问今是何世 斯是陋室 ..3.翻译句子。(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4.本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道家思想,请选择其中一“家”作简要说明。(4分)

5.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说一说桃源人为什么“叹惋”?(2分)

6.离开桃花源时渔人“处处志之”,再来寻找的人划“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分) 2011年大理

,.

12.选段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

成语是 ,源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

。(2分)

世界的一个成语是

13.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所向往的是怎样的一种理想社会?(3分)

14.渔人把桃花源中的秘密告诉了外人,对此你有何看法?

15. 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A. 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答: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答: 2009广东汕头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 2.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

(1)_______;(2)_______;(3)_______。(6分) 2009娄底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问/今是何世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

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

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

答: 5.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悉如外人(熟悉)

C.便要还家(邀请)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6.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