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9.《桃花源记》课时作业2

2023-12-30 来源:意榕旅游网


9.《桃花源记》(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体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基础积累】

1.翻译句子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 ; , ; , ; ,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 ,

(5)表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这一儒家思想的句是: ,

(6)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 ,

【课内巩固】 1.文章可以用五个情节加以概括,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忽逢桃花林→ →进入桃花源→ →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3.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的情节是否多余?

4.《桃花源记》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

法?

【课外拓展】

下面是从《桃花源诗》中节录的诗句,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路荒暧交通④,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释:①肆:致力。②艺:种植。③靡:没有。④暧:遮蔽。⑤俎豆:祭器。)

1.解释下列词语

(1)日入从所憩( ) (2)童孺纵歌行 ( )

(3)斑白欢游诣( ) (4)怡然有余乐 ( )

2.翻译句子

(1)相命肆农耕。

(2)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9.《桃花源记》(第二课时)之教师版

班级: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体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基础积累】

1.翻译句子

(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渔人)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那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他们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2.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表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这一儒家思想的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课内巩固】

1.文章可以用五个情节加以概括,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忽逢桃花林→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 再寻桃花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①渔人“具言”的内容是桃花源外社会的状况:朝代不断更替,战争连年不断,赋税徭役繁重,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灾难深重。

②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安定、富足,所以桃花源中的人们感慨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社会如此动乱、黑暗;人们生活困苦不堪。对遭受战争祸害的百姓深表同情。

3.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的情节是否多余?

不多余。刘子骥是晋朝真实的历史人物,写他寻找桃花源,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成分,增添了文章的曲折变化。同时,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没有成功,又对桃花源的美好意境做了进一步的渲染与补充,这也暗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留给世人永远的期盼与无尽的神往。

4.《桃花源记》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又是作者隐逸,没有战乱、反对战争的愿望,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但这在当时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那里没有压迫,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彼此和睦相处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作者明写桃花源,暗里却在讥讽现实,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课外拓展】

下面是从《桃花源诗》中节录的诗句,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路荒暧交通④,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释:①肆:致力。②艺:种植。③靡:没有。④暧:遮蔽。⑤俎豆:祭器。)

1、解释下列词语

(1)日入从所憩( 休息 ) (2)童孺纵歌行 ( 小孩 )

(3)斑白欢游诣( 到···去 ) (4)怡然有余乐 (高兴的样子 )

2、翻译句子

(1)相命肆农耕。 桃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

(2)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春天养蚕,丝尽归己;秋天庄稼熟了,也不用缴纳租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