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作文1300字 加减人生
人生如何加减?人生加减法是什么?本文将生命比作一道算术题,得出结论是:“加法是一种成长,减法是一种成熟。”它们如同生命两个车轮,不可或缺。
许多人快到生命终结时候,为什么总是懊悔虚度了一生,总是假设如果再给他一次生命,他将如何如何?觉得自己不该失去很多,觉得人生还有潜力,只是加法做得不够。可是生命是一次单程不归旅程,没有后悔药!
那么人生“加法”是什么呢?是追求知识、成功、富贵、名利。而生活仿佛是一个容器,总想放很多东西进去来丰富我们人生,这并没有错,关键是你要放什么进去,要怎么放。记得有一篇叫《生命中大石头》文章,讲了一个如何管理时间小测验:
先把一堆拳头大小石块放进广口瓶,直到再也放不下。其实,还可以放砾石来填满石块间隙;还可以倒沙子来填充砾石间隙;甚至还可以把水倒进玻璃瓶……
可见时间是挤出来,而人潜力也是挖掘出来,所以人生需要加法。只要你努力,不自满,不自卑,给自己定个高一点目标,跳起来就能完成。信仰、学识、技能、事业,都是生命中大石头,趁着年轻力壮,早早地放进自己瓶里,然后再从容地去享受去游玩去消遣。如果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那么想装大石头就晚了,只能“老大徒伤悲”了。
但仔细想想,一辈子只是拼命地做“加法”,有了金钱,又要美女;有了豪宅,又要名车;有了地位,还要名声;生怕自己东西比别人少,没完没了,岂能不累?结果可能生活失调,精神崩溃,并不幸福。
读过一篇随笔《生活篓子》,很受启发:一个感觉生活沉重人去见智者,智者给他个篓子背在肩上,要他走一步捡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等那人走到终点,累得趴下。智者说,这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沉重道理。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而人一生,就是不断地往自己篓子里放东西过程。如果有了,就想更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只做加法就很悲哀,明智选择是做“减法”人生了。
远离名利、看淡成败、安于淡泊就是减法,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足、节制、感恩、惜福、避祸,说就是人生需要减法。
张良当年历尽艰辛帮刘邦夺天下,功高盖世,可他却毅然辞官不做,归隐山林,享受淡泊人生乐趣,得以安度晚年。而韩信也是战功赫赫,但他对人生期望值很高,拼搏于官场,最终却丢了性命。可见减法使人消灾。
生命是一道算术题,人一生不过三万个日子,活一天就会减少一天。功名和财富却随时间推移做着加法。可是有一天当这两条曲线交叉时,生命显示屏上就会出现零,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再多也都带不走。这就是生命算术公式,残酷而真实。
人生加法,给我们加入智慧光芒,加入品格力量,加入财富积累,加入亲情温馨,使人生更加丰盈。而人生减法,为我们减去多余物质,减去奢侈欲望,减去心灵负担,减去环境纷扰,合理安排人生进退取舍,使人生更健康。
因此,加法是一种成长,减法是一种成熟。
它们是生命中两个轮子,不可或缺。一个是孔子孟子“兼济天下”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一个是庄子老子“顺乎自然”内在修养和自我完善。加法减法并用,两个轮子齐转,生命之旅才会风光无限。
为爱留一个空房间
刚上班,一个客户就打来电话,说我们公司替他刚装修完房子不合格,叫我去看一下。我向老总汇报后,立即带了几个弟兄,到了指定地点。路上,我详细问了负责人,负责人说装修工人都是按要求完工,咱们公司装修技术一流,不会有什么失误。
到了客户小区,刚下车,就看到他在不远处着急地踱来踱去,见到我,他赶忙迎过来,向我说明情况。客户说我们没按要求装,把房间装成了浴室。我纳闷,上楼一看,才发现,他说房间果然装成了浴室,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按他说,装成房间,也不合适,空间不够。
进一步了解才知道,装成浴室是他妻子主意,他此前交代过一次,但他妻子执意要装成浴室,我们公司装修期间,他到外地了,所以我们就按他妻子主意装了。我们把情况说明后,他露出了一丝歉意。沉思了一会,他又转过身对我说:“主管,你看能不能改过来,我还是想装成房间。”
我劝他说装成房间会显小,他却依然要装。我只好按他要求,安排兄弟们重装。兄弟们干活时候,他带着我看了他新房,160平米,宽敞明亮,舒适大方,我转了一圈,发现他这么大房间,卫生间却只有一个,其他全是房间,既然有这么多房间,为何还要把浴室位置也装成房间呢,我很好奇,就问他。
他呵呵地笑了笑,然后带着我,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指给我看,比如他和妻子,孩子,父母,我想了想,一家人房间都有了,那么新装房间又给谁呢。客户走到阳台上,递给我一支烟,然后给我讲起他经历。
他说他从小生活在农村,17岁时来到这个城市闯荡,经过二十几年奋斗,他终于开了自己小店,买了自己房子,客户感慨地说,他刚到城市时,曾经因为没地方住而露宿街头,后来还是一个老乡收留了自己,两个人挤在火车站工地上一个小帐篷里,他才熬过了那段艰辛日子。
这段经历,他一直记在心里,并发誓有一天如果自己在城市有房子了,一定尽量去
帮助那些像他一样在城市打拼却没有住所人。而他要求重装这个房间,就是给这些人留。他还说他已经联系好一个外地来打工小伙,等装修好了,小伙就可以搬进来了。
我问,那如果这些人在这里住着一直不走怎么办。客户笑了笑说,不会,他知道,身在异乡人,寄人篱下感觉,他相信一旦这些人稳定了就会搬出去。而他那个房间就做他们中转站,暂时落脚之处。
临走时,我答应他以最快速度将房间装好,并不需要加装修费了,他连声说谢谢。上车后,我看见他连忙给谁打电话,脸上洋溢着笑容。这个老实男人,打拼成功后,绝没有一点傲气,还热心地去帮助别人。
我想,他留不是一个房间,而是人间大爱。
关于梦想作文800字 在满天云朵远去那边
你有梦想过:有一天飞过这样黄昏天空吗?四下无人寂静里,悲哀爬满了胸膛,细枝末节地渗透在每一次漫长呼吸里。而自己却依然囚禁在父母身旁象牙塔里。
你有想象过:到满天云朵远去那边吗?无数漫漫长路,无数灰蓝清晨,窒息着雾气里寒冷,感受着微茫雾气。
我十四岁,像一个长长晦涩梦。或者说是一道长长单调走廊,而我既不是尘埃,也不是流沙,我仅仅是一个依偎在笼中折断翅膀小鸟。我害怕迷惘细节,单调曲折,不可捉摸远去。因为我早已习惯了依赖。
曾经我有一个美丽梦想,我要飞过满天云朵那边去看初升太阳,洒下它光辉。
在那边,是海么?
是一场惊涛骇浪,把我吞没在无声世界里海么?而那里热度又将我推向不堪境地,我胆小,没有勇气去仰望灯火照明星空,所以我不敢飞,不敢去幻想,依然缩着自己身子。可艾青《我爱这片土地》中鸟让我身后是坚强映照,虽然我折断了翅膀,可我也要吮吸着自己痛,忍受着磨难,高傲目望远方。
在那边,是山么?
是阻碍我坚强信念,只能用双脚前行山么?看着山高大,山巍巍,我似乎变得渺小,之前害怕却奇迹般消逝了,因为我知道不管是山还是海,总有胜利等待着我,总会有微笑一直陪伴,在告别过漫长时日之后,是我们盛大归来。
在那边,是路么?
是崎岖,挫折路么?盘山艰难,满路荆棘,或许会刺伤我身体,或许会磨练我意志,或许让我汗流满面,或许会让我泪水盈眶,可我必须要坚强,要勇敢。因为,胜利目光,无尚荣耀和我不能飞却一直背着希望希翼都需要我顽强。
在满天云朵远去那边,我相信我会看见萤光虫向夜晚告别,一圈又一圈飞舞。那是如蜻蜓般五彩斑斓东西曾开出最美姿态,是美好而又温暖结束。
无论世界多么寂静,
无论世界多么深灰,
无论世界多么单调,
我一定会飞去那边!
总有一封信作文
文/郑雨心【福州一中高二】
参加作文比赛,被要求将稿件邮寄到某报社,于是我生平第一次到邮局去寄信。
周末,邮局里人并不多,也许向来不多吧。第一次寄信,我多少有些激动,小心翼翼地填写每一项信息,轻轻涂抹糨糊,把封口牢牢按紧。反复检查了几遍,才走到邮筒前,把信投进了不见光小缝。听到“嗒”一声,我知道我信已经坐上了长途列车,等待一次次迁移,朝着设定好目地前进。我感觉到,一种埋藏心中情思或想法正承载于这薄薄一封信上,漂入茫茫人海。
对信初有印象是在还没上学年纪。我跟着外婆在农村度过了幼年时光,由此见识了不少“外地口音”。外婆出租房子给外来打工人住,每逢年关或重大节日,家里桌案上便累起满满一沓信。不时听见外婆招呼路过租户来取信。拿到那轻薄一页纸,租户们反应总是激动,有人大笑着与同伴嚷嚷,有人面露难色,有人一溜烟儿冲出了大院……我惊异于这些“白纸”神奇力量,便问外婆:“那是什么东西?”外婆只是淡淡地回答:“信。”没几天,桌案上信都消失了,却总还有人来问,有时我便会学着外婆那淡淡语气说:“发完了。”而后便见那些求信人垂头离开。
初中时候,对信有了更深认识。语文课上学过一篇叫《信客》散文,记得一上课,老师便开始解释何为“信客”——“在不同地区间送信或包裹人”;在余秋雨笔下,信客成了不同文化间桥梁与奉献者。不同文化,可以指不同观念、意识,甚至等级,而书信,便跟着这些信客足迹,穿越时空阻隔,沟通信之抬头与末尾心灵。记得文中老信客说过:“这乡间绝不能没有信客!”从他话里,我感觉到信,连同送信人都曾经是我们人生旅途中那样重要角色,是他们,沟通了千千万万条心之激流。
初中时候曾与几位密友用“书信”形式谈心、讲闲话,虽然天天见面,但对于彼此通信仍有万分期待与忐忑。也许,文字表达比语言更具力量,少年时许多琐事我早已忘
却,但每当翻看那一封封没有邮戳、从未“寄出”信时,烂漫与单纯味道总能湿润我眼角。一封信,承载远不止那简简单单几行字句,万千深情都在揭开信封、展开信纸一瞬倾泻。
思绪迂回,我仍凝神于那投信黑缝,仿佛透过它,我能窥视到天之涯、海之角,能深入一颗久久不能接近心,能寻觅到期盼多年知己……可同时,也能看见在城市角落里伫立着数不清生了锈、变了形邮筒。那深黑缝该有多长时间未被人凝视了?我想,每个人心中总有一封信等待着被投递,穿越那条条缝隙,延伸信客足迹。
评语
作者以一次寄信经历作为写作背景,由投信“缝”引发了联想。文中列举了三个与”信”有关经历,联想到自己从小到大对于“信”认识变化与深入。如今网络时代,越来越少人选择用书信形式沟通交流,但作者认为,一纸信笺拥有着网络、移动通讯所不具备撼人力量。一字一句、字里行间真情流露,远比键盘与语言更能倾注情感。在物质繁盛今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回归心灵途径,而书信,这种最古老沟通方式最能给我们帮助。全文文辞质朴动人,结构严谨,文末引人深思,给人遐想之空间。
(唐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