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术报告中的知识传播机理研究

2022-04-20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9期 No.9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年9月 Sep.2013 doi:10.3969/j.issn.1673—6060.2013.09.032 学术报告中的知识传播机理研究 孙育峰,李 为,郝四平 (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学术报告是实现知识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学术报告中的知识传播包含知识授体、知识受体和传 播环境三大要素,知识传播过程包括知识准备过程、知识流动过程、知识共享过程和知识创新四个环节。文章分析 了学术报告中知识传播机理,针对性地提出了学校管理学术报告的五项措施。 关键词:学术报告;知识传播;影响因素;机理 中图分类号-G3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060(2013)09—0128—05 学术报告一般以专业领域的前沿课题为报告题 流传播方法:农业经济社会的点对点传播方法、工业 目,反映了某专业领域的最新科研信息或前沿成果。 学科意识,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术修养。 经济社会的点对面传播方法和知识经济社会的点点 自由性和开放性发展,具有高度经济性、综合性和即 参加学术报告有助于研究生开拓学术视野,树立跨 交互传播方法,知识传播的特点从单向性向双向性、 生_3 J。陈则谦总结在知识管理领域研究人员倾向 目前学校多是临时性的学术报告,缺乏规划性,这就 时『造成学生“被报告”的局面,他们可能被迫参加不喜 于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对组织内成员问的知识传播 欢的学术报告,以致影响其参加学术报告的积极性。 进行分析,而其他领域里的研究人员往往把知识传 播视为某一类组织的特殊职能,如用动机理论、知识 势差理论、系统理论来解释知识传播动力现象 。 研究学术报告中的知识传播机理,理清事件背后知 识传播的影响因素和知识传播过程,出台相对应的 况具有积极作用。 一学术报告制度和对策,将对改善目前的学术报告状 陈红勤提出了学术网络社区的四个知识传播机理, 即知识建构机理、知识转移机理、知识共享机理和知 识创新机理,并分析了各个机理的影响因素 J。薛 玉总结出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有个人因素、组织因 、知识传播机理研究综述 徐剑虹将课堂教学传播系统的课前、课中和课 素(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能力和协调机制 后_一个阶段定义为三个相对平衡的子状态:作为知 等)、知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 。于丰园等分 识传播准备的传播输入状态、作为知识传播结果的 析了大学教师知识共享的特征有:交易性、传承性、 传播影响状态和作为传播具体实施的传播运行状 创新性、应用性和自由性,提出知识流是大学教师知 态,他分析了不同状态下师生自身条件对课堂知识 识共享的基础。建构大学教师发展知识流程模型, 传播的影响…。陈武引入知识势能与知识势差的概 认为知识流畅通无阻是完善知识共享机制的根本, 念来解释知识流动的机理和原因,并分别从知识授 受阻的机理和原因,他认为知识传播在静态中遵守 合理的知识共享机制是促进大学教师发展的有效途 体、知识受体和传播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知识传播 径 J。孙亚莉认为知识共享是学校知识管理的重要 手段和核心内容,并针对学校知识共享中存在的观 能量守恒定律,在动态中会发生能量增值 。洪晓 念上的误区、网络技术的障碍、体制措施的不当等种 提出了有效的促进管理的策略,包括营造知 楠等运用系统的动态原则分析了知识传播的三种主 种问题,收稿日期:2013—05—22 作者简介:孙育峰(1975一),男,河南偃师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生态方面的研究。 128 孙育峰,李为,郝四平:学术报告中的知识传播机理研究 第9期 识共享的文化环境、制定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建立 验与知识,具有较高的知识势差,就具备了对外知识 知识共享的信息网络、构建知识型学校组织结构 流出的能力 。 等 ]。不少学者对知识传播和知识共享的特点和方 专家和教授作为知识授体,他们的各种能力,在 法进行了研究,但在具体学术报告的应用上,未见有 组织或社会中给予知识授体的知识的认同度和满足 度,以及知识授体的知识传播意向、对知识的保护意 提供知识资源与时间 笔者拟对学术报告中的知识传播机理进行研 识和对知识受体的信任程度、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内容:一是分析学术报告中知 以支持知识传播的交易费用,以及知识的可靠性尚 明确的分析。 识传播的影响因素,包括知识授体、知识受体和传播 未确证等是知识传播与转移的重要制约因素 。 环境(硬环境和软环境);二是分析学术报告中知识 (二)知识受体 传播的四个过程,包括知识准备过程、知识流动过 程、知识共享过程和知识创新过程;三是针对学术报 告中知识传播的影响因素和过程,提出有价值的管 理对策。 二、学术报告中知识传播的影响因素 大学在教育和培训新的知识经济研究人员中起 着中心的作用,它不仅担负着对广大公民进行宽基 础教育的任务,担负着通过研究生的研究工作进行 高水平的知识经济研究人员的培训任务,而且还面 I临着如何吸引年轻一代对科学发生兴趣,从而使科 学知识能够顺利地实现可持续的代际传播的挑 战 J。学术报告在这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术报 告实际上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在这 个平台上,专家教授向研究生传播科学知识,在潜移 默化中吸引年轻一代投身某一专业领域,实现知识 的共享和知识的创新,实现知识在社会代际之间的 传播和扩散。 学术报告中的知识传播和知识流动存在着知识 授体(知识传播主体)和知识受体(知识接受主体), 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传播环境,否则学术报 告中的知识传播和流动难以实现。也可以说,知识 授体、知识受体和传播环境是学术报告中知识传播 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 (一)知识授体 在学术报告中,知识授体是作报告的专家和教 授。专家和教授一般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 研究或特长的人。由于不同个体在家庭环境、家庭 教育状况、先天智力水平、个人兴趣、后天勤奋程度、 个体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个体动机、个体成长的 外部环境、社会环境、受到正规教育的状况等方面都 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个体的学习能力与知识积累 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专家和学者具有专业化的特 征,他们因自己的独特经历而获取他人所没有的经 在学术报告中,知识受体是听报告的研究生。 研究生从本科阶段再一次进入高校,最重要的目的 是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现在我国高校基本上实行的 是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很多研究生入学后 就直接加入到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成为课题组 的成员,将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以科研为重心的机制既使学生学习了专业理论知 识,又亲身参与科研工作,熟悉科研规范和程序,从 而极大地锻炼了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但有一个 前提,是科研要建立在研究生的兴趣和爱好之上。 高校应充分发挥研究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鼓励学 生在本学科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现实条 件来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这样,已有的知识和信 息对研究生非常重要,能不能找到对自己科研发展 有用的信息,同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也就是作为知 识授体的准备情况。研究生需要接受新的知识来确 认自己的爱好,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用新的知识 来巩固自已的科研创新能力。 当然,知识受体的各种主体意识和能力,包括吸 收新知识的意愿和主动性,捕捉知识源的能力,对新 知识的洞察力、敏感性,对新知识的前瞻性和知识产 品的市场潜力等预见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等,都 会影响到知识传播和转移的效率。 (三)传播环境 从大的方面讲,知识的传播与流动还需要一定 的内、外部环境做支撑,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的 构建、相关法律体系如知识产权的进一步完善、社 会知识管理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等环境因 素。正是这种环境差异也使得知识传播和扩散的 速度和效率产生差异_】 。从学术报告的角度讲, 知识的传播环境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硬环境, 如学术报告厅的硬件设施(桌椅的舒适程度、多媒 体的效果等)、用于发布学术报告预告的设施(网 站、电子公告栏、纸质公告栏等);另一种是软环 】29 2013正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境,学校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术报告的激励与约 束措施、有无可持续的学术报告制度、学术报告有 无专人负责等。 1.硬环境学术报告厅的条件对学术报告中知 三、学术报告中知识传播的四个过程 与一般的大众传播相比,学术报告中的知识传 播不是简单的信息传播。信息是零碎的、不稳定的, 识传播的效果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重要影响。大小 而知识是结构化的,具有可持续性和可扩允性。个 上,讲究适中,容纳人数过多,影响报告人与研究生 人获取知识时,知识并非以现成和包装好的形式出 的双向交流;容纳人数过小,研究生参与数量过少, 现,而是在其文化氛围内通过参与文化交流和互动 会影响报告人的心理作用。照明环境上要摆脱课堂 构建知识¨ 。学术报告是一种学术交流,是一种双 确保 讲授的明亮,注重投影机的使用对照明的要求。椅 向的过程,需要知识授体和知识受体共同努力,子要有靠背和扶手,软硬程度适中,最好能有小小的 桌板,便于听众记录一些感兴趣的东西。学术报告 厅的布局也很重要,尽量不要采用开会和课堂教学 的布局,将报告人融人到研究生之间,尽量拉近他们 之间的距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报告如果采 用PPT的幻灯片形式,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设备,会 对听众从视觉角度产生重要影响。 在学术报告预告的发布上,除了传统的在公告 栏上张贴纸质的布告外,还可采用电子式的LED显 示屏,后者的显示效果明显好于前者,会更吸引研究 生前去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报告会。随着社会的发 展,网络的便捷性和迅速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果能在学校的主页上建立学术报告预告专栏,提 前发布学术报告的消息,把学术报告的详细情况公 布,给研究生提供一些参加学术报告的准备和要求, 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2.软环境软环境是相对于硬环境而言的,关 于学术报告的一些制度和措施也会影响学术报告活 动开展的效果。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学术报告对 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学术修养有 益,那么,就应有具体的制度和措施来保证研究生受 到学术报告的熏陶。 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探讨。一是从报告人角 度,学校应有导师作报告的激励与约束措施,从知识 来源上把关,做到尽可能多的知识储备;二是从研究 生角度,学校也应有鼓励和吸引研究生参与学术报 告的激励与约束措施,如将参加学术报告计入研究 生培养的必修环节,并计一定学分等;三是从组织者 角度,学校应制定出可持续的学术报告制度方案,包 括学术报告预告发布制度,学术报告专人负责制度, 学术报告录像的收集制度等。 学术报告的软环境和硬环境搞好了,就可以营 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生的学术修养。 1 30 双方都能理解。所以,学术报告中的知识传播不仅仅 是一个单向的信息传播过程,应包括知识准备过程、 知识流动过程、知识共享过程和知识创新四个过程。 (一)知识准备过程 知识准备过程包括确定学术报告的内容和形 式、对学术报告的对象情况了解程度和确定学术报 告进行的方式。 学术报告的形式可分为三类:鸟瞰型的over. view、专题型的presentation和讨论型的talk。Over view一般指由举办单位特邀的知名专家(尤其是院 士)的报告。报告人一般会对某个学科分支或专门 话题做全面的总结和综述,报告内容侧重于纲要性 的、趋势性的描述和分析;Presentation是指报告人对 某一个范围较小的专门性话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描 述。报告内容通常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或动 机;问题的归纳与表述;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结果;结 果分析等。Talk一般出现在专题性的workshop或课 题组的seminar上,形式不那么正式,论述不一定完 整,结果经常有不确定性,会上经常有激烈的争辩和 讨论。 报告人要对学术报告的知识授体充分了解。要 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博士与硕士、学 术型与专业型)的差别,充分考虑研究生当前的知识 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研究生年轻人的心理去准备 学术报告,做到心中有数。 学术报告进行的方式应该是双向交流的,不能 采取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方式,要留下充足的时间与 研究生进行交流,交流的越深入,学术报告的效果越 好。“没有愚蠢的问题,不提问题才愚蠢”,因此,提 前考虑和思考研究生可能的问题也很重要。 (二)知识流动过程 学术报告中,知识的流动应该是双向的。一方 面体现在知识势能高的授体向知识势能低的受体讲 解知识与信息,专家利用自身积累的专业优势向研 孙育峰,李为,郝四平:学术报告中的知识传播机理研究 第9期 究生阐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报告人谈及的多 半是新鲜出炉的成果,有时会谈到今后继续工作的 上升为确定的、能够表达的显性知识的过程;③组合 化(Combination):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即将各种 设想。研究生通过学术报告这种方式可以迅速获得 显性知识经过个体或组织融会贯通,从而升华产生 某一领域最丰富鲜活的信息,比本人查阅多少篇论 新的显性知识;④内部化(Internalization):从显性知 文的效果要好得多。另一方面,报告人通过作学术 识到隐性知识,指个体或组织吸收新的显性知识并  报告,也会获得一定知识。包括准备过程中加深对 将其内化为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 。研究内容的理解、讨论过程中启发自身的思维和自 之所以受大家欢迎,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oral pres- 学术报告中,专家将自己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 知识转化的社会化和外部化过程。研究生通过吸收 身对表达的训练。大家都有印象,一些知名的专家 和隐性知识)通过整理,向研究生进行传达,实现了 entation的本事通常极好,恰当的口头表述、引人人 胜的起转承合、幽默恢谐的语言,这也是他们长期通 过作报告知识积累的结果。 (三)知识共享过程 学术报告是知识共享的一条重要途径,知识共 享的过程本身即为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学术报告中 的知识共享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过程: 1.知识转移报告人将自身拥有的知识通过学 术报告这种方式,向研究生进行讲解,以点对面这种 途径向研究生进行共享,是知识从个体所有向群体 所有的转变过程。 2.知识学习 研究生通过学术报告,明白专家 的报告内容,包括方法、事实和结论,对某一专业领 域的新知识有了初步和前沿的了解,实现了知识学 习的过程。 3.知识交易 知识的有用性和稀缺性使其拥有 者可以用来交易。在学术报告中,由学校出面组织, 通过不同的激励方式保证了学术报告的进行。学术 报告顺利进行的过程就是知识交易的过程。 学术报告中除了显性知识的共享,还有隐性知 识的共享。显性知识例如PPT中所列举的文本和信 息,隐性知识是指不能清楚表达出来的、存在于人们 头脑中的、只能通过行动来表示的知识,经验类知识 是隐性知识的重要部分。学术报告中,通过双向交 流勾通的方式,通过知识授体和知识受体双方的默 契配合,报告人的隐』生知识也会向研究生发生流动, 这在于研究生对学术报告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四)知识创新过程 Nonaka和Takeuchi(1995年)提出了知识创新 的通用模型(SECI模型),提出了知识转化的四种形 式:①社会化(Socialization):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 识,即通过交流、共享经验使隐性知识汇聚融合产生 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②外部化(Externalization):从 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即把难以公式化的隐性知识 专家的知识,结合自身的知识积累(包括显性知识和 隐性知识),初步掌握某一领域的科学知识,对自己 以后在该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实现知识的组合化 和内部化过程。 知识的创新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螺旋上 升的运动过程,持续的学术报告,再加上研究生日常 的实验、试验和研究,就会实现知识在代际之间的转 移和创新,实现科学的传播和社会的进步。 四、问题与讨论 在学术报告知识传播的四个过程中,知识授体、 知识受体和传播环境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术报 告是知识传播的盛宴,要想组织好学术报告,实现知 识传播的真正目的,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进行讨论。 (一)报告人的选择 知识授体的权威性是学术报告进行的前提。报 告人应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对专业领域掌握充分,水 平高,具有高的知识势能。在学术报告的预告上,清 楚介绍报告人的基本情况、研究方向、专业成绩,列 上有关报告内容的参考书目和文章很重要。提前让 研究生了解报告人的学术背景、专长、学术成就、治 学特点,让研究生提前“认识”和“接触”报告人,也 是学术报告成功的关键。 (二)研究生的准备 研究生准备得越充分,知识的传播效率越高,研 究生所接受到的知识才会越持久。研究生通过学术 报告的预告,最好带着问题去听报告,例如,想为自 己拓展什么样的知识范围、向报告人当堂提出何种 问题、报告后如何请教报告人等等。 研究生还要用正确的心态参加学术报告。以享 受科学知识的心态,抱着对比提高、增进知识的意 图,怀着热情,积极参与学术报告,把自己置身其中, 融人报告会的环境和氛围,积极思索,大胆发问,以 求提高自身学术素养。 1 3】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三)学术报告的规模 研究,对应提出了几个方面的管理措施,包括正确选 学术报告人的规模要适度,一般控制在60人以 择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人,提前预告学术报告的有关 内,有时间来保障双向交流的开展,学术报告的效果 校或全院的研究生参与一场学术报告,不仅不能保 证学术报告的效果,反而带来负面的影响。要从研 参考文献: 究生自身需要的角度出发,调动其自身的积极性,这 是研究生成才的关键。 (四)学术报告的预告 学术报告要提前告知研究生,通过纸质的或电 [1]徐剑虹.课堂教学知识传播模型的建构[J].电化教育研 究,2011(06):38—43. 内容,学校出台有关学术报告的制度等等,以期推动 才会好。学术报告应避免大规模,不要动辄组织全 学术报告活动的科学开展。 [2]陈武.知识传播机理的物理学视角探讨——从知识势 差的角度来解释知识流动[J].科技和产业,2010,10 (1):110—113. 子的形式,在学校宣传,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尽量 吸引研究生自觉和自愿地参加学术报告。学校要尽 量利用网络手段,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学术报告专栏, 预告学术报告,以方便研究生提前做好准备。 (五)学术报告的制度 [3]洪晓楠,任秋霏.知识传播方法的系统探索[J]。系统科 学学报,2007,15(1):37—44. [4]陈则谦.知识传播及其动力机制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 述[J].情报杂志,2011,30(3):131—138. [5]陈红勤.学术网络社区的知识传播机理研究[J].咸宁学 院学报,2010,30(10):120—122. 学校应建立有关学术报告的制度,包括明确定 期的固定学术报告和不定期的临时学术报告的负责 单位和负责人,公布学术报告对应的联系人和联系 [6]薛玉,贾云萍.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探究[J].北京服 装学院学报,2011,31(1):77—83. [7]于丰园,韦斯明.基于知识流的大学教师知识共享研 究[J].情报杂志,2011,30(1):150—154. [8]孙亚莉.促进知识共享的学校管理策略[J].福建教育学 院学报,2009(5):67—70. [9]冯鹏志.论知识创新的社会运行机制[J].山东科技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17—22. [10]刘丽萍.知识转移过程的运行机制与隐性知识转移机理 研究[J].哲学动态,2004(9):13~17. 电话,制定学术报告的激励和约束制度等等,使学术 报告活动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 提高研究生的学术修养。 五、结论 学术报告是实现知识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 径,在高校里面对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素养有着重要 作用。学术报告中的知识传播包含知识授体、知识 准备过程、知识流动过程、知识共享过程和知识创新 四个过程。文章通过对学术报告中知识传播机理的 [11]联合国粮食及其农业组织.信息与知识共享[M].罗 马,2010. 受体和传播环境三大要素,知识传播过程包括知识 [12]刘珂.基于SECI模型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 究[J].时代教育,2011(6):74—75. (责任编辑:刘爱琴)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in Academic Report Sun Yufeng,Li Wei,Hao Siping (The Graduate Schoo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AcademiC report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achieve knowledge dissemination.Knowledge dissemination of academic repo ̄includes three aspects:knowledge of donor,receptor and the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environ- ment.Knowledge dissemination process include knowledge flows,knowledge sharing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The articl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f academic report managem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knowledge transfer. Key words:Academic repoa;knowledge dissemination;influencing factor;mechanism 1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