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值
1、单项选择题(20题,共20分);2、多项选择题(5题,共15分);判断题(10题,共10分);4、简答题(5题,共25分);5、材料分析和论述题(3题,共30分)
(二)重点章节:第一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十二章
(三)重点问题:
1、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P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
1
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这个“承”和“进”,主要就体现在以上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上。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活的灵魂和历史地位 P9-P15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一理论,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
2
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原则,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提出和总结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
(3)、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4)、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5)、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如何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
2、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3、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所确立的马
3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P53
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P66-P67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5、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改革开放论
4
P113-P114 P130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以下的10点都是小点来的。(可以写其中的一两点) 1、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路线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问题: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3、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问题: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动力问题: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
大力发展生产力,就成为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对外开放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是我们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前提和保证。
8、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我国实行分“三步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第一步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达到小康,第三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9、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0、关于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创造性构想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其内涵是
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
6
位。
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紫色部分最好写一点点)
意义:(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论:
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意义: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6、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P122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7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8、如何正确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P136
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有坚实基础。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P178课后思考题) P144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10、如何理解“一国两制”的内容和意义 P187-P189
8
基本内容:(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低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2)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3)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1、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P123-P12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
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2、如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P250-P251
(1)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开拓前进的基础,
9
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
(2) 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实现党的宗旨的本质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转变执政方式的必然要求; (3) 建设创新型政党,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是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基本要求,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是主要任务 学习是基础,服务是目的,创新是动力。
各类题型
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 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3. 两大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4.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
10
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5.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7.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9.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10.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11. 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12.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上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1
14. 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强调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1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6.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7.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18.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19. 1953年,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 “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
12
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1. 多选: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3.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4.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
25. 党的十三大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6. 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2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28.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9. 改革的性质: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一样,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3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
13
划与市场的关系
31.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特点 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33. 2012年,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34.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5. 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3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37.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14
38.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
39.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持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40.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41.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
15
力。
42.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43.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4.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人们互相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4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必要性。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生产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46.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新认识。(2)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47. 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
16
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8. 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政体。 4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5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1.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2.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3.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54.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55. 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6.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维护宪法法律
17
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
三是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四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五是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5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58. 马克思指导思想描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59.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6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和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8
社会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美好社会状态的一种描绘,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
61. 【如何正确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体系了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思想。
62. 1981年9月,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63.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64. 【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1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 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65.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这一重要地位,决定了知识分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特殊重要作用。
66. 人才是第一资源,全党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
67.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
19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68. 社会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69.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70. 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正规化是军队建设的重要基础。 71. 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72.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73.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4.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为什么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呢?
这是因为“两”关系: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75.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的建设面
20
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1:执政考验2:改革开放实验3:市场经济考验4:外部环境考验5:精神懈怠和危机 6:能力不足的危险7:脱了群众的危险8:消极腐败的危险。
76.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
21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