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岭,贺超,朱永凯,贾英男
1.3.2 课外阅读行为。分别询问调查对象在工作日以及休息日,
【摘要】课外阅读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现场调查
分析社交媒体的使用对大学生课外阅读行为的影响,以便为高校科学使用社交媒体促进大学生学习提供依据。分析结果显示:从阅读内容来看,社交媒体的使用与大学生娱乐性阅读和学术性阅读均呈正相关,进行纸质版学术性阅读、电子版学术性阅读、纸质版娱乐性阅读、电子版娱乐性阅读的时间,每个问题均设置:没有、0~1 h、2~3 h、4~5 h、6~7 h、8~9 h,10~11 h和≥12 h 8个选项,但与后者相关性更强;从阅读载体来看,社交媒体的使用与大学生传统阅读和电子阅读均呈正相关,但与后者的关联性更强。提示高校要注重研究如何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有机结合,如何组织大学生进行在线学习,从而使社交媒体成为高等教育的有利工具。【关键词】社交媒体;高等教育;大学生;课外阅读;行为;现场调查【中国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码】1004-6763(2019)08-0020-03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9.08.010
社交媒体是基于Web 2.0技术的新媒体形态,是指社会化媒体或社会性媒体,包括QQ、微博、微信、Facebook等[1]。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的MOOC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2],对人们的阅读、学习和社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截止2018年6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数量达1.72亿[3]。课外阅读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大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再受时间、空间、载体的限制,社交媒体无疑是最佳的阅读平台,为大学生的阅读开创了无限的空间[4]。有研究显示在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更加碎片化[4-6],但未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与阅读习惯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为此,本研究通过横断面调查分析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强度与大学生阅读内容和阅读载体之间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复旦大学本科生中进行抽样,于2018年5—7月分别在文科、理科和医科的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50名学生,接受问卷调查。1.2 调查方法
通过辅导员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同学自行填写的方法进行调。1.3 相关定义
1.3.1 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主要从好友数量、工作日使用时间和休息日使用时间3个方面进行评价[7]。每个方面均使用1个得分在1~10的Likert-10条目进行评价,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3个方面在社交媒体使用强度的权重,将3个方面的得分合并为1个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得分,得分越高使用强度越强。对本研究样本而言,好友数量、工作日使用时间和休息日使用时间所占权重分别为29.5%、34.9%和35.6%。
作者简介:高俊岭(1976-),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健康教育与健康
促进研究。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与健康教育教研室,上海 200032
分别赋值为0~7分。然后通过不同的组合,分别从阅读内容和阅读载体两个方面对阅读习惯进行评价。阅读内容分为学术性阅读和娱乐性阅读;阅读载体分为传统阅读和电子阅读。考虑到学生在工作日和休息日拥有的空余时间不同,同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每个问题的权重(表1),然后将每个评价维度的4个问题合并为一个得分。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 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应用R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广义线性模型,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31份。一般情况详见(表2)。
2.2 大学生阅读习惯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不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得分越高,学术性阅读得分越高(P<0.001),娱乐性阅读得分越高(P<0.001),见(表2);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得分为第四分位数者,传统阅读的得分也较高(P<0.001),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得分越高电子阅读的得分越高(P<0.001),见(表2)。2.3 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与阅读习惯的关系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了一般人口学特征后,与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为第一四分位数的学生相比,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为第二到第四分位数的同学的学术性阅读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3CI:0.04~0.42)、0.24(95%CI:0.04~0.44)和0.46(95%CI:0.26~0.66);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为第四分位数的同学的娱乐性阅读得分比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为第一四分位数的学生高0.34分(95%CI:0.19~0.49);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为第四分位数的同学的传统阅读得分比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为第一四分位数的学生高0.27分(95%CI:0.12~0.42);与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为第一四分位数的学生相比,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为第二到第四分位数的同学的电子阅读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6(95%CI:0.07~0.45)、0.35CI:0.15~0.55)和0.70(95%CI:0.50~0.90),见(表3)。3 讨论
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使用社交媒体使用的主力军,也对其阅读习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超过90%的大学生通过微博和微信进行个人表达或浏览阅读[8]。每天进行1~3 h纸质阅读的大学生比
(95%(95%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8月 第33卷 第8期 21
表1 各个问题的权重
阅读内容学术性阅读工作日纸质版学术性阅读电子版学术性阅读纸质版娱乐性阅读电子版娱乐性阅读纸质版学术性阅读电子版学术性阅读纸质版娱乐性阅读电子版娱乐性阅读
0.310.21--0.310.17--娱乐性阅读--0.330.18--0.330.17
阅读载体传统阅读0.25-0.28-0.21-0.27-电子阅读-0.31-0.21-0.31-0.17
休息日
表2 大学生阅读习惯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例(%)合计性别 男 女民族
汉族 其他生源地 城市 村镇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五年级专业
艺术文史类 理工类 经济管理类 生物医学类社交媒体使用强度 第一四分位数 第二四分位数 第三四分位数 第四四分位数
731(100.0)331(45.3)400(54.7)652(89.2)79(10.8)581(79.5)150(20.5)235(32.1)260(35.6)99(13.5)137(18.7)198(27.1)169(23.1)26(3.6)338(46.2)182(24.9)203(27.8)163(22.3)183(25.0)
学术性阅读-±s)(分,x1.86±0.971.78±0.65*1.93±0.891.86±0.971.85±0.941.92±0.97**1.63±0.931.70±0.742.05±1.051.87±0.731.77±0.642.03±0.89**2.08±0.892.14±0.831.63±0.571.63±0.89**1.84±0.831.88±0.902.11±0.86
娱乐性阅读-±s)(分,x1.24±0.761.19±0.791.28±0.731.25±0.761.17±0.741.27±0.78*1.12±0.641.38±0.81*1.28±0.591.03±0.821.08±0.841.55±0.72**1.39±0.781.20±0.550.98±0.451.10±0.63**1.18±0.651.21±0.701.48±0.66
传统阅读-±s)(分,x1.43±0.751.38±0.791.47±0.721.44±0.741.40±0.811.48±0.75*1.27±0.741.48±0.71*1.50±0.681.33±0.831.29±0.851.65±0.65**1.61±0.661.41±0.771.22±0.791.32±0.67**1.43±0.691.37±0.691.61±0.60
电子阅读-±s)(分,x2.59±1.032.47±1.05*2.70±1.002.60±1.032.52±1.052.65±1.02*2.37±1.062.53±0.872.77±1.032.40±1.132.49±1.172.94±0.82**2.80±0.953.04±1.352.25±1.052.24±0.93**2.50±0.852.63±0.983.01±1.20
注:组间比较:*P<0.05;**P<0.001
表3 社交媒体使用与大学生课外阅读特征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学术性阅读回归系数(95%CI)社交媒体使用强度 第一四分位数 第二四分位数 第三四分位数 第四四分位数
0
0.23(0.04,0.42)0.24(0.04,0.44)0.46(0.26,0.66)
娱乐性阅读 传统阅读回归系数(95%CI)P值0
0.12(-0.02,0.27)0.05(-0.10,0.21)0.27(0.12,0.42)
-0.0960.498<0.001
电子阅读回归系数(95%CI)P值0
0.26(0.07,0.45)0.35(0.15,0.55)0.70(0.50,0.90)
-0.0080.001<0.001
P值-0.0160.018<0.001
回归系数(95%CI)P值0
0.08(-0.06,0.22)0.11(-0.04,0.27)0.34(0.19,0.49)
-0.2790.147<0.001
例为40%,而进行1~3 h电子阅读的大学生比例为51%[9]。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电子阅读的强度高于传统阅读,进一步证实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大学生阅读习惯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线课程的不断发展[10],将给高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也对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已有研究结果显示:社交媒体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加社会支持、缓解学习压力,从而促进学习者的正式和非正式学习[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从阅读内容来看,尽管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和学术性阅读和娱乐性阅读均呈正相关,但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和学术性阅读的关联性更强;从阅读载体来看,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与传统阅读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与电子阅读的相关性
更强。社交媒体使用之所以能促进学术性阅读的原因除了增加交流沟通、社会支持和缓解学习压力外[11-12],还可能与高校利用在线课程进行教学、发放电子阅读材料等因素有关。
总之,本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可以促进大学生课外阅读,特别是电子阅读习惯,提示高校要注重研究如何将教学内容和方式与社交媒体进行科学有机结合、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有机结合,如何组织大学生进行在线学习,从而使社交媒体成为高等教育的有利工具。
参考文献
[1] 曹博林. 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22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August. 2019, Vol. 33, No.865-69.
陈肖庚,王顶明. 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5-1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北京: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8.
吴伟,李金慧.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分析[J]. 教育界,2016(36):106-107.
崔浩,柯宁,赵恩瑜. 新媒体时代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群体阅读习惯的影响——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J]. 学园,2015(2):5-6.梅秀秀,秦萍,李雪琛.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及阅读推广研究[J]. 情报探索,2016(4):62-66.
Ellison N B,Steinfield C,Lampe C. The benefits of Facebook “friends:” Social capital and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sites[J].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010,12(4):1143-1168.
王磊,于傲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新旧媒体阅读习惯的调查研究[J]. 出版广角,2015(3):110-112.
任艳霞,卜琳琳,刘海昕. 高校大学生阅读方式与习惯模式的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9):158-160.
王文礼. 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 江苏高教,2013(2):53-57.
Greenhow C. Online social networks and learning[J]. On the Horizon,2011,19(1):4-12.
Veletsianos G,Navarrete C. Online social networks as formal learning environments:Learner experiences and activities[J].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2012,13(1):144-166.
[收稿日期:2019-04-0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数字化虚拟定位在正畸托槽粘结训练中的应用
贺永春▲,纪俐彣,陈凤山
托盘将定位好的托槽粘结到口内牙齿。间接粘结具有托槽定位准
【摘要】目的 应用数字化虚拟定位技术,对学生托槽粘结定位训练的准确性进行客观量化评估。方法 通过数字化扫描及3D打印,制作训练用模型。学生完成托槽粘结定位训练后,重新进行扫描获得带有托槽的数字化模型。通过计算机软件辅助虚拟测量定位系统,对托槽位置进行测量评估。结果 数字化虚拟定位评估直观、量化反映了学生在托槽粘结定位中存在的误差。通过带教老师的分析,指导学生再次进行重复粘结定位训练,极大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结论 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对学生托槽粘结定位的准确性进行客观的量化评估,避免了带教老师目测评估的主观误差,促进临床教学质量和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数字化模型;托槽定位;粘结训练;3D打印;3shape分析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中国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码】1004-6763(2019)08-0022-03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9.08.011
确、椅旁操作时间短的特点,但相对繁琐的转移托盘制作过程、技工室耗时和技术成本高使其发展相对受阻[4-5]。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为了最大化减少人为误差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成为了牙科研究的焦点[6]。随着计算机三维数字化技术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借助数字化软件虚拟托槽定位,应用3D打印技术直接生产转移托盘,使得计算机辅助的间接粘结技术操作流程得到极大简化,精确度显著提高[7]。但受数字化设备软、硬件条件限制及成本投入影响,数字化间接粘结技术目前尚无法在正畸临床普遍开展。因此,提高临床医师托槽直接粘结定位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 应用基础
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托槽的准确定位,因此托槽的粘结定位训练也是正畸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培训的重要内容。通常在石膏模型上进行模拟粘结训练,使托槽几何中心与临床冠中心吻合,并与牙体长轴方向一致。完成后由带教老师进行目测评估,指导学生对定位不理想的托槽进行重新粘结。虽然可以借助测量尺进行误差的量化评估,但精度较差。由于模型无法显示牙根的空间位置,托槽近远中轴向的倾斜度定位只能凭主观经验判断。
目前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得的三维牙根影像与口内或模型扫描获得的牙冠数字化模型已能够实现整合、配准[8-10]。在此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软件工具建立每个牙位的临床冠中心定位坐标轴,通过导入厂商提供的托槽尺寸数据,将托槽与牙齿基于临床冠中心进行拟合,从而实现精准的虚拟托槽定位。软件同时还可生成每个牙位托槽的三维空间位置数值列表[11-12]。国内学者万贤凤等[13]研究比较了托槽在数字化牙颌模型上的位置与转移至初始石膏模型上的位置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者有高度一致性,为数字化虚拟托槽定位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1 应用背景
托槽的粘结是固定正畸矫治技术的重要临床步骤,托槽定位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牙齿排齐的效果。在患者牙齿上直接目测定位粘结托槽,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普遍采用的方式。这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椅旁操作时间,而且因为牙冠解剖形态变异和定位误差,对于没有经验的临床医师用直接法很难一次性获得理想的托槽定位[1]。有学者对直接粘结托槽的定位准确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托槽放置的高度及轴倾角都有显著差异。即便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在排除隔湿控制、视野困难等干扰因素后,仍不能避免粘结时的误差[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72年Silveman提出了间接粘结的概念[3]。首先在患者牙齿石膏模型上粘结托槽,再通过转移基金项目:同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1504104044)作者简介:贺永春(1975-),男,主治医师,讲师,研究方向:口腔正畸学。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上海 200072▲通信作者:贺永春,E-mail: 42350376@qq.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