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说课(精品3篇)

2023-07-04 来源:意榕旅游网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说课(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说课第1篇】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瞳瞳”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节日情景?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节,激趣导入

通过课件先后出示三幅图,图中提供了节日的习俗,让学生看图猜猜是什么节日,重点了解春节的习俗,也解决了课后的练习。再引入新课《元日》。

二、分散识字,降低难度

本课打破以往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的习惯,将识字分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识字让学生在古诗中寻找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以小组的方式学习,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总结识字的方法。

第二部分识字是在了解诗意后,读成语来识字。 三、资料分享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四、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3.交流、评议、完善。

师: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幸福,那就是——

4.练习说话。

师: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

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师: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师: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来吗?

师: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听,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是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下面请大家继续用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

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符”。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吗?(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 五、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1.师: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2.师: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3.师: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

写作背景: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

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

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他还期望什么呢?

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指导朗读。

六、拓展补充、素养提升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出示《梅花》 板书设计 元日

解诗题 放爆竹 读诗文 喝屠苏

明诗意 迎红日 悟诗情 换新符 《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实行变法初期所作,是古往今来流传甚广的描写“春节”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几个意向生动的表现了当时人们过春节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也寄托了诗人对变法成功的美好期许。 根据文本及内容特点,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孩子走进文本,抓住几个关键的意向来理解前两句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边读边悟,结合想象感受当时的热闹、喜庆与祥和。并总结学习方法,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后两句,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在有着深刻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古诗是中华文化长河中最灿烂的瑰宝之一,最后的作业布置也是紧扣“古诗”:品读经典古诗,感受文化魅力。 本节课教学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元日》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诵的诗歌,我先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对联,例如:“又是一年春早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可以把学生带入到那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当中,再适当的引导学生联系联春的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气氛。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人们的头脑中总是会浮现出许许多多的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炮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教师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他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学生们畅所欲言。生动的生活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感受到那份欢乐,并很好地理解诗词,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学生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在教学“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时,许多的同学都明不明白“屠苏”是什么?大部分人都认为这里的“屠苏”肯定是一个地名。面对学生的这个回答,教师可以随势导入对“屠苏”一词的理解,告诉学生,“屠苏”是一种草名,因这种草泡制的酒,称之为屠苏酒。古代的习俗是每年元日,一家老小都要在一起饮屠苏酒,庆贺新春,学生在理解这个词语之后,也就掌握了这句诗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说课第2篇】 《元日》说课稿

修文中心校褚西联校 郝国蓉

我今天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元日》的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元日》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首诗,作者王安石在诗中通过“放爆竹”、“屠苏酒”、“换桃符”以及送暖的红日等新年特有的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的欢快和万象更新的情景。结句“总把新

桃换旧符”既是当时的风俗习惯,又寓含了除旧布新的意思。王安石既是诗人也是政治家,他的不少描景绘物的诗都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这首诗就是通过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写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

四年级的学生仍旧是对显性的画面感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会将读诗时的画面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来理解,进而能够感受到诗中洋溢着的欢快气氛。而对王安石的执政理念,很多学生是无法理解的,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学情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我制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的三个生字,理解“爆竹、屠苏、桃符”等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2、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读诗,并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描述的画面和古诗表达的情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感受祖国的风俗美。

其中教学目标1是本课的重点,教学目标3是本课的难点。 本课的教学1课时完成,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准备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走进古诗的世界,我打破过去一句一句讲解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诗,自己去解决诗中的生字,自己去找诗的节奏、韵味,在教学中通过多层次的吟诵、多层次地问、

拎出一条主线等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表达的情感在学生的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光如此,课外知识拓展让学生走出课本。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整堂课以问为针、以读为线,力求创建语感共生的课堂。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未有曲调先有情”要让学生走进诗的情境,就要先调动他的生活体验,唤醒他的情感积累,为此,我用一组春节喜庆的画面,让学生自由谈春节的习俗,进而引发质疑,距今一千多年的宋朝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出示课题后,围绕课题进行质疑,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铺垫。 (二)民主导学

遵循两个任务,分别是“明诗意、诵诗文”和“赏诗画、悟诗情”让学生由表及里地走进古诗。

首先是初读有韵,让学生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画出停顿线读出节奏、找出韵脚读出韵味,明白词意了解诗意,三个环节向学生提出了朗读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其次是巧问促悟,“再读古诗,发挥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古人过春节的哪些画面?”让学生把抽象的诗句想象成一幅幅画面,在教学第一幅画面时,我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过年的时候是什么时间放的鞭炮?为什么要放鞭炮?让学生知道放鞭炮是为了辞旧迎新,去灾辟邪。在教学第二幅图时,鼓励学生想象人们在饮屠苏酒时会说什么?

从而体会“暖”字的运用,知道身体之暖和心灵之暖的深刻内涵;教学第三幅画面时结合王安石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产生意境上的共鸣。第四幅画面更是这样,先安排读文中插图上的春联,了解这副春联所表达的祝愿,然后出示三幅春联,让学生送给合适的人,进而明白春联的作用。在此时再次安排作者的背景简介,让诗人除旧布新的决心得以体现,学生得以明了。 (三)检测导结

投影出示描绘春节场景的其他诗句,要求学生读通读顺,再交流从这些诗句中都可以看出古人在过春节时的习俗。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以及本课的教学流程, 板书如下: 元 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饮屠苏 瞳瞳日 换桃符

心系百姓、除旧布新、一心为民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说课第3篇】 《元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 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抒发了作者革新政 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 ,描写人们 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 ,写旭日的光辉 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 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 ,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 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 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 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 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 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 色调明朗, 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 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二、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试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 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 以学生自身的个性、 生活背景、 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 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

面和诗人的感 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 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 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读准“爆、屠、曈、符”的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本 诗,并能背诵。

2、通过讨论及合作交流,学会“屠苏、曈曈日、桃符”等生词,理解诗意,渗 透学习古诗的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诗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 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同学们,放鞭炮啦,你们开心吗?你们在什么时候放鞭炮呢?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年已有四千年历史,在距今 1000 年左右 的宋朝,人们把春节叫元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古诗《元日》 板 书课题。 看见元日我就想到“元旦”一词, [出示:元旦 ]平时我们所说的“新年”一般有 两个时间,你知道分别是指什么时候吗? [出示:元旦:阳历 1 月 1 日;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这里的

“元”是什么意思? [ 出示:元:第一、起始。 ] 元旦就是阳历的第一天,春节就是农历的第一天。 春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在这天(教师课件出示: ) 《元日》这首诗给我们描绘的就是在距今 1000 年左右的宋朝,人们欢度春节的 情景,让我们一起欢快地再读一次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准古诗。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把整首诗读通、读顺。

(2)、边读边把不懂的字或词用圈圈起来。 (3)、通过自己的朗读,试着把节律画出来。 2、师生交流反馈

(1)、齐读古诗,抽生读古诗。 (2)、不懂的字和词有哪些? (3)、教师出示节律

(三)读古诗,知大意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能够把诗读正确流畅了,请同学们看一看插图, 人们都在干什么?当时人们心情怎样?这一次带上你的表情读, 齐读,表扬有表 情的同学,让他读。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诗中向我们描绘了古人过新年时的哪几幅画面? 放爆竹 喝屠苏酒 迎红日 换桃符

1、放爆竹 你从哪一句诗中听到的燃放爆竹? (引)除夕夜的爆竹声,哪一时刻最响?为什么? 那一时刻,新旧更 替,这个“除”的意思就是更换(板书)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 去了,

新的一年来到了, 人们放爆竹就是为了辞旧迎新。 怎么能不快乐呢?这句 该怎么读呢?指导朗读。 ( 1)、你觉得怎么读好? (2)、教师指导

(3)、学生范读 这一夜,到处都是“咚咚锵锵” 、“噼噼啪啪”的声音,多么热闹啊!谁 来读?(出示放爆竹的和声音) 五彩缤纷的烟火升上了天空,像五颜六色的菊花在绽放,同学们的心情怎 样?谁来读? 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 情景中,你的心情如何?谁来读? 是啊!一年之首,万象更新,多喜庆啊! (齐读)

2、饮屠苏: 春节这天你会吃什么好吃的?心情如何?会说什么?交流 你知道什么是屠苏酒吗? 介绍古人喝酒的风俗。

这可不是一般的酒, 它不是除夕之夜, 人们将最新鲜的屠苏草进入酒中, 大年初 一大早取出来,一家人欢聚一堂, (出示)迎着那和煦的春风,品这新年的 第一口酒,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按照第一句方法,可以怎么读?

年青人喝着屠苏酒,想到来年风润雨顺,五笔丰登,不禁吟道: 老年人喝着屠苏酒,想到来年身体健康,儿孙满堂,不禁吟道: 孩子们喝着屠苏酒,想到来年学习进步,快乐成长,不禁吟道: 看,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 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 所以暖字应该怎么读?谁想来吟一吟这句诗?

3、迎红日 过渡,诗人沐浴着柔和的春风,借着馨香的酒意,喜气洋洋走出家门,他看见了 什么? 理解曈曈日

初升的太阳把它的明亮耀眼的光辉洒向千家万户, 人们都出门来迎接朝阳, 多么 喜庆,多么吉祥,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朗读指导,训练。 4、 换新桃符。

师出示(桃符 ) 桃符:在桃木板上写上神灵的名字,悬挂门旁,用来压邪。 后来,演变成春联。,古人把旧的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桃符。如今我仿佛看到 了人们引春联时开心的情景, 这句诗的意思是拿新门神换旧门神, 又可以说用新 春联换旧春联, 老师带来了几副春联, 人们这一举动有什么含意吗? (除旧迎新, 表达祝福 )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

师:新的一年,新的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年中,你希望什么呢?带者你的愿望 读。

师:请同学们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在小组里 练习,请一名生讲。

师:理解了诗意,我想你的感受肯定不一样了, 谁来带着着你的感受读这首诗呢? (1-2 个)

(四)、介绍诗人,领悟情感 孩子们,王安石笔下的元日不仅仅是一幅节日风俗图,此时他已度过了人生中 第四十九个元日,每一次都是这样,为什么偏偏在这年写下 《元日》呢? 《元 日》这首诗是

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一首著名诗作。 这首诗描写新 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他希望老百姓每天能像过年一样幸福, 让我们一起把他的美好愿望读出来。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 在王安石的眼里, 声声爆竹是那么悦耳, 扑面而来的春 风夜充满了暖意, 连刚拿出的屠苏酒也有了阵阵暖意, 一切都是美好的, 一起齐 背古诗。 (五)重点词理解 暖字理解 课件出示

(六)拓展 除了元日,还有许多优秀的古诗,出示,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试试,看能不能和作 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体会到他诗中景心中情?

出示课件,生读,交流

.甲午元旦(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