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 1.1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 (4) 1.1.1 项目建设目标 (4) 1.1.2 项目建设内容 (4) 1.2 编制依据 (5)
1.3 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6) 1.3.1 社会问题分析 (6) 1.3.2 政务目标分析 (8)
1.4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11) 1.4.1 用户角色分析 (11) 1.4.2 业务功能分析 (12) 1.4.3 业务流程 (14) 1.4.4 业务量分析 (14) 1.5 信息量分析和预测 (15) 1.5.1 存储量分析 (15) 1.5.2 处理量分析 (19) 1.5.3 网络流量分析 (20)
1.6 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20) 1.6.1 系统功能指标 (20) 1.6.2 系统性能指标 (22)
1.7 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22) 1.7.1 现状 (22) 1.7.2 差距 (23)
1.8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 第二章总体建设方案 (26) 2.1 建设原则 (26)
2.1.1 统一性原则 (26) 2.1.2 可靠性原则 (26)
2.1.3可伸缩和可扩展性原则 (26) 2.1.4 开放性原则 (27) 2.1.5 安全性原则 (27) 2.1.6 高效性原则 (27) 2.1.7 友好性原则 (27) 2.1.8 可管理易维护性 (28)
2.2 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28) 2.3 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29) 2.4 总体设计方案 (30) 2.4.1 基础设施层 (32) 2.4.2 信息资源层 (33) 2.4.3 应用支撑层 (34) 2.4.4 应用层 (34) 2.4.5 服务层 (34) 2.4.6 安全保障体系 (34) 2.4.7 标准规范体系 (35) 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 (36) 3.1 标准规范建设 (36) 3.1.1 管理制度建设 (36) 3.1.2 标准规范建设 (40) 3.1.3 数据标准建设 (43) 3.1.4 标准规范索引 (46)
3.2 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47) 3.2.1 信息资源规划 (47) 3.2.2 数据中心建设 (53) 3.3 门户系统建设 (69) 3.3.1 信息资源政务门户 (69)
3.3.2 信息资源开放门户 (73) 3.4 应用系统建设 (74) 3.4.1 数据汇聚平台 (74) 3.4.2 数据治理平台 (89) 3.4.3 数据运营平台 (102) 3.4.4 数据应用平台 (104)
3.5 四大基础数据库管理平台 (108) 3.5.1 人口库 (108) 3.5.2 法人库 (111) 3.5.3 经济库 (114) 3.5.4 地理库 (115)
3.6 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116) 3.6.1 统一用户管理 (116) 3.6.2 统一应用管理 (120) 3.6.3 统一服务管理 (121) 3.6.4 统一消息服务 (123) 3.6.5 统一日志服务 (124) 3.7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24) 3.7.1 建设目标 (124) 3.7.2 安全体系架构 (125) 3.7.3 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125) 3.7.4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133)
3.8 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136) 3.8.1 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 (136) 3.8.2 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137) 第四章效益分析 (138) 4.1 经济效益 (138) 4.2 社会效益 (140)
第五章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42) 5.1 风险识别和分析 (142)
5.1.1 组织风险 (142) 5.1.2 管理风险 (142) 5.1.3 业务风险 (142) 5.1.4 技术风险 (142) 5.2 风险对策和管理 (143) 5.2.1 组织风险防范对策 (143) 5.2.2 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143) 5.2.3 业务风险防范对策 (144) 5.2.4 技术风险防范对策 (144)
第一章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 1.1.1 项目建设目标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项目建设目标是,依托统一的“云”数据中心建设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集中机关各部门业务应用进行,制定相关的数据规范和信息交换标准,使机关各部门业务系统依托统一的开放平台进行开发建设。确保部门之间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依据。1.1.2 项目建设内容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项目建设内容包含:一套标准规范、两个数据门户、四大应用平台、四大基础数据库和一个应用支撑平台。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一个应用支撑平台
为了对需要调用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信息资源的政府部门应用系统进行有效管理,面向各类电子政务应用,规划建设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统一标准规范,通过用户管理、应用管理、服务管理等核心组件,可以对接入系统有效管理、实现统一认证及单点登录、统一消息服务。
2、两个数据门户
针对政府部门用户建设信息资源政务门户,针对企业、公众用户建设信息资源开放门户。
3、四大应用系统
建设承载电子政务公共数据汇聚平台、数据治理平台、数据运营平台和数据应用平台。
4、四大基础数据库
通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梳理,制定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库、入库和管理规则,建立四大基础数据库管理平台,提供基础库内容管理、数据处理、共享和应用功能。
四大基础数据库包括人口库、法人库、经济库和地理库。 5、一套标准规范
形成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管理制度、标准规范、数据标准等。 1.2 编制依据
1、中办、国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2、国办《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3、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4、《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5、《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 6、《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12〕1202号);
7、《GB/T 21063-2007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8、《GB/T 21062-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9、《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10、《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1.3 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1.3.1 社会问题分析
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理论上我国数据资源储量极为丰富,但大部分政府数据(例如:交通、社保、税收等),属于结构化数据,距离海量(volume)、速度(velocity)和多样性(variety)的3V属性还
有一定距离,但从战略角度而言差距并不大。
从数据规模来说,政府拥有国内最为庞大的数据储量。政府数据广泛存储于各地、各级政府机关院所等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系
统甚至不同网络环境中,海量超脱于地理空间的政府数据亟待存储与处理。
从数据来源来说,由于各行业、各地采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不统一。传统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仅为满足特定功能而生,数据结构差异性大,大量数据存放于历史遗留应用中,委办局间碎片化、零散化、低效率的数据交互和分析普遍存在,导致政府数据来源极为复杂。
从数据质量和价值来说,企业的数据种类单一化程度较高,而政府数据涉及工商、税务、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数据种类繁
多,事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质量较高,数据的潜在价值十分可观。
如上所述,政府数据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数据规模大、数据来源和结构复杂、数据价值高但利用率低。
政府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资源使用情况,政府开支情况,土地交易和管理情况,这些将不仅强化政府责任,提升治理能力,还能提高资金支出效率,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选择。
1、政府数据体量越来越大
截至2014 年,中国共有664 个城市,2852 个行政县,40446 个行政乡。当前,中国中央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电子政务覆盖率已经达到70%。据粗略估算,全国政府大数据加起来相当于数百个阿里巴巴的体量。而随着硬件技术的进步,对于数据采集精度、采集频率、数据存储等能力在增强,使得数据规模仍有提升空间,近几年数据中心的新建和扩容呈现井喷式的发展,这是以硬件基础设施带动的变革,促使软件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数据体量的增长,大数据处理、大数据应用分析的门槛将会逐渐提高。
2、多部门协作成为常态化
复杂的城市治理问题,对跨部门的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个别部门间存在的职责交叉分散、协调运行不畅等问题。随着“大部制”完善,建立健全了部门间协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多个部
门、一个政府”目标。随着部门与部门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政府数据跨部门共享共用已不再是亮点和创新,建立常态化共享机制成为政府大数据建设的入门。
3、国家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
由于时间和技术的局限性,以往国家治理基本是政府下达指令、向下逐层执行的“开环过程”。如今随着互联网发展,人民对于政府的期望越来越高,国家不仅要在政策出台前广泛征求、准确把握民意;出台后还需要获得执行反馈,并适时调整,政府治理变为下达指令—执行—反馈的“闭环过程”,需要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国家治理过程之中。无论是社会自治还是合作共建,政府数据共享开放都是大前提。
4、社会普遍开始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
数据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随着全球各地用户信息安全事件频出,让人们开始感受到“数据”与生活接触如此紧密,数据泄露可以对个人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不仅是公民个人的责任,对采集数据和共享数据的政府单位,也有义务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此过程中,政策、技术、意识缺一不可。需严格依照相关规范文件,将安全运营意识渗透到政府数据开放中。
1.3.2 政务目标分析
1、实现政务公开,打造透明政府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促进政府和公众互动,让政务透明,帮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和解决社会难题,大数据时代下,政府是整合开放的平台,是一个大数据共享平台,它建立了公众与政府间的沟通渠道,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利用其开展民意调查,通过在线交互让民众成为政务流程的节点,透明政务,让公众参与到政策制定与执行、效果评估和监督之中,使民众参政议政成为可能。大数据推进政府信息资源进一步开放,政府信息开发利用效率倍增,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实现数据融合,打造智慧政府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真正跨越了政府内部协同的鸿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其一,政府内部协同除思想理念上的障碍外,技术上也存在一定障碍,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跨越系统、跨越平台、跨越数据结构的政府将在技术上使政府内部纵向、横向部门得以流畅协同。其二,由于利用大数据技术,数据获取、处理及分析响应时间大幅减少,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政府开支。例如,政府利用大数据对社会人群进行细分,对不同人群进行针对性服务和政策施行。
3、实现科学决策,打造责任政府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高政府预测预警能力以及应急响应能力,越来越多的政府摈弃经验和直觉,依赖电子政务的数据和分析进行决策。现在大数据又超越了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不但是对大数据分析挖掘,对言论、图
表等都可以进行深度挖掘、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深入及广泛应用会给政府带来科学和精准的决策支持。
4、为**电子政务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信息资源存储中心 对各部门的共享交换的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和应用,建设集约化的数据资源存储中心,从而避免了各部门重复建设工作;同时提高数据安全方面的建设,从硬件设备、网络、信息资源、应用系统、管理平台、数据库等方面的全面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并根据用户的不同访问需求、防止恶意入侵、病毒防护、分区域的安全设计,并在应用服务上提供安全检测服务。
5、为**电子政务提供一个高效的应用服务平台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的建设,为政府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和服务提供手段,通过对相关的基础信息、业务信息、服务信息进行管理,实现**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的信息管理和服务功能。城市级交换共享平台则对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提供交换共享支撑,以提高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通过整合各部门数据信息,建设基础信息库,并提供对外服务,实现**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的服务功能。
6、为**电子政务提供一个长效和可维护的信息服务体系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的建设要对**电子政务体系提供长久的服务,因此在管理和运维上必需配备相应的支撑。这一方面取决于管理制度的完善、管理手段的完备和对管理本身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人员的配备和运维体系的建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