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德育对策思考

2021-06-03 来源:意榕旅游网
策,以充分适应并有效利用新媒体环境,引导大学 生健康成长。 模式。近些年来,许多高校亦已就此展开有益的探 讨。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改革的速 度远远跟不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步伐,特别是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远离学生、实效性不强 实世界,也包括新媒体虚拟世界。高校德育工作必 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有效的解决。高校仍存在教 须树立“虚实结合”的德育工作理念,既重视在现 学模式单一落后的问题,教师课堂讲授灌输式多、 结论型多、问题型少,封闭性多、发散性 实世界对大学生开展教育引导,也重视在新媒体虚 参与式少,拟世界对大学生开展教育引导。树立“虚实结合” 少,重分数多、重能力少,重书本知识多、重实践训 的德育工作理念,应该避免两类思想误区:一是无 练少。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并非朝夕之功,却又刻 视新媒体虚拟世界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仍 不容缓。应充分意识到,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 将高校德育工作局限于现实世界之中。当前.受限 是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于思想观念、新媒体使用技术及德育工作制度等方 我们须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 面的原因.有的高校德育工作者有意无意地回避新 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要 媒体虚拟世界的德育工作。二是为提高工作效率. 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 节约育人成本.有的高校德育工作者将几乎所有的 来,教学方式方法应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 德育工作都放到新媒体虚拟世界中开展。忽视了现 教学规律、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实践中努力创 实世界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应当认识到,这两种 新,形成对话式、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互动式等 德育工作理念都是片面的。在当下,新媒体虚拟世 切合新媒体时代的课堂教学模式。l2] 界同现实环境已经交融一体,难以割舍,我们只有 (四)提高新媒体道德自律 新媒体道德自律是指新媒体使用主体在道德 树立“虚实结合”的德育工作理念,才能有效实现 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律令面前的能动性,它在意识层面包括主体意识、 (二)加强核心价值观引领 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在实践层面包括自我约束、 新媒体环境是一个全球化、开放性的环境。多 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等。新媒体虚拟环境具有开 共享性等特征,使得现实社会中的监 元文化价值观在此交流、交融、交锋,并推动着人们 放性、隐蔽性、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生成。在新媒体环境下,如果社 督、制约与评价等道德他律作用消失殆尽.这对使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主动占领大学生的头脑,不充 用者的道德自律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令人忧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熟的过程中,道德自 分发挥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向作用,那么各类 虑的是,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就必然会占领大学生的头脑 律能力不足,容易发生符号语言与情感冷漠、人格 并误导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 分裂、网络不道德行为等新媒体“异化”问题。那 新媒体环境下应如何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 主义建设的后备人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么,要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能 观的认同与践行状况.既关系其健康成长。也关系 能力呢?我们以为,社会发展走向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那么。在新 力,就必须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规范性与多样性、 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以何种途径引 虚拟性与现实性等相统一的原则,大力加强大学生 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呢?我们认为,其途径主要包 “慎独”精神培育,不断健全新媒体道德规范和法 括:推进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 律监督体系,同时培育健康的新媒体虚拟社会  育话语体系转换:营造健康的网上、网下文化氛围; 文化。建立新媒体治理体系,完善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 (一)树立“虚实结合”德育理念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活动场域不仅包括现 制度:引导大学生开展新媒体热点问题讨论。并组 织校内外相关公益实践活动;利用新媒体发掘、表 彰和推广大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壮大新媒体虚拟 空间正能量:与上级主管部门、社会相关企事业单 位进行整体联动,加强校园新媒体的队伍建设、平 台建设、用户管理等,让虚拟空间成为激发正能量 的坚固阵地。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面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深刻变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应与时俱进,改革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304. [2]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文献选编1949--2008[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8:216. [3] 陆海霞,张莉.推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思 想工作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4(31):l3—15. [4] 史志明.新媒体视域下“9O后”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J].教育观察,2013(31):80—82.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