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居民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基于家庭背景的比较

2020-11-12 来源:意榕旅游网
社会经纬

居民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

——基于家庭背景的比较

李晓敏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男女平等不再仅仅是一个口号与愿望,逐渐成为现实,权利的平等是否一定等于机会上的平等?其中男女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就是很重要的内容。本文基于2006年全国综合社会问卷调查数据,针对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对家庭背景因素进行系统描述与分析,并得出结论:户籍、家庭子女数、父亲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以及职业地位对男性与女性的教育获得产生了不同的显著影响,相对男性来讲,女性教育获得会受到家庭出身条件更多的限制,更依赖家庭的支持来获得高水平的教育。

关键词:教育获得 󰀁性别差异 家庭背景DOI: 10.16722/j.issn.1674-537X.2017.03.062一、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目的

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民主化的原则之一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教育公平体现在不同方面,本研究所关注的是教育的性别差异。当代中国,男女之间的教育获得仍然存在差异。现今越来越多的女性读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并且学历越来越高,但是最后在教育回报和阶层地位的获得上还是存在不平等现象。

本研究的目的是想要根据数据调查资料,从家庭背景与制度因素方面入手,分析出不同年代居民教育获得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试图以此来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有哪些不平等现象。

二、理论思路

布迪厄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提出了“文化资本”的概念,其主要有三大形态,即身体化形态、客观形态和制度化形态。“文化资本”的获取方式通常有继承和获得两种。

分层的教育系统中,文化资本方面的阶级差异影响着教育成就,文化的知识与风格作为社会不平等的载体而起作用,首先与阶级背景相关的文化资本使学生分层,父母掌握的所在阶层的文化背景都会影响孩子的文化资本,语言、掌握模式以及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语言都影响孩子以后在教育系统内的位置;其次,文化资本被制度认可后变成了一种资格,如文凭是可以用时间、精力和金钱获得然后与高地位、高收入的职业加以交换,所以遗传下来的文化资本就通过教育系统的分层影响到了社会分层中去。

三、研究假设

本文所做的研究就是考查分析家庭背景因素对于男性和女

性教育获得的影响。在了解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1、将年代时段分为:1949年—1982年(其中经历了十年“文革”),1983--1991年,1992年至今。这样划分的依据是:1983年开始国家正式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性别观念开始改变;1992年中国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假设从第一个年代到第三个年代,教育获得存在性别差异,由最初的男性教育获得占优势渐趋平等。

2、家庭背景因素中,父亲职业地位、父亲学历、父亲的政治成分,对个体教育获得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即:父亲职业地位高,女性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父亲学历越高,女性受教育水平也高;父亲是党员身份,女性与男性的受教育水平差距较小。

3、家庭子女数越多,和男性比较,女性的受教育机会越少。4、户籍制度对个体教育获得存在影响,但是不存在性别差异,即:不论男性女性,城市户口的人都比农村户口的人受教育机会多。

四、数据、变量、模型及分析(一)研究数据来源及可靠性评估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是200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开展的全国综合社会问卷调查,调查涵盖了国内大部分省市地区,并且分城市样本和农村样本进行资料数据的收集,样本代表性比较好;数据资料通过结构式问卷的方式进行收集,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访员进行问卷的填写,资料数据的质量得到了保证。样本总量为10151,数据内容涉及个人情况、工作经历、工作情况、婚姻家庭及家庭社会经济活动、态度、意识、认同与行为评价等各方面详细内容。

(二)资料数据分析方法

本研究总体上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根据2006年CGSS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设置自变量和应变量,运用多种描述统计方法对变量进行描述,采用OLS回归模型分析的方法讨论在不同年代背景家庭因素对男性与女性的教育获得的影响。在定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用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三)数据分析过程1、变量说明及描述统计

我们将受教育年限作为因变量,性别作为控制变量,家庭背景因素和出生年代作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

1712017年第3期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社会经纬

表1 性别变量频数分布表频率有效男女合计4685546610151百分比46.253.8100.0有效百分比46.253.8100.0累积百分比46.2100.0从数据分析可知,不同的受教育水平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最高受教育水平中,“小学及以下”占比重最大,而男性则是初中水平比重较大;相比较来看,女性接受的最高受教育水平呈递减趋势,男性则不完全是,初中水平占最大比重;且初中以上教育水平阶段,每一个阶段男性受教育比重都大于女性;但随着受教育水平的升高,男女之间的差距变小。

(2)家庭背景因素及出生年代对个体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五、结论与讨论

出生年代分组3582.716c2.0002、结果分析

(1)出生年代、性别与受教育水平

表2 非参数卡方检验A1.󰀁被访者性别卡方df渐近显著性60.089a1.000教育最高水平5755.332b5.000(一)研究结论

对家庭背景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家庭背景因素对男性与女性教育获得的影响在不同的因素层面具有不同的影响表现。父亲的文化程度与政治面貌对男性教育获得的影响要大于对女性的影响;而父亲的职业地位、家庭子女数对女性教育获得的影响大于对男性的影响,父亲的职业地位会影响到家庭的经济收入,而家庭子女数量也会制约一个家庭的经济支配状况;户籍身份对女性教育获得的影响略大于男性,差异微小,基本验证了研究假设。

从以上研究发现中可知,一个女性如果家庭出生条件好,其家庭资本对她教育获得的正面影响并不一定大于同类背景的男性,而如果女性家庭出生条件不好,其家庭资本对她的教育获得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同类背景的男性。这也意味着,女性教育获得会更容易受到家庭因素的限制,而男性受家庭不利因素的制约较小,较容易冲破家庭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另外,数据研究发现,出生年代背景对女性教育获得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这也表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进步,女性地位得到提高,女性群体的受教育机会也随之增多,教育地位亦越来越高。

(二)讨论与不足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知,女性的教育地位整体上得到了提升,但是家庭条件有限(如贫困地区的农村家庭)的女性,在教育获得的过程中还是受到了诸多阻碍,不仅有外部条件的限制,女性对自身教育地位获得的观念也是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效的社会政策来鼓励与支持贫困家庭或弱势群体家庭的女性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孙远太.文化资本与不平等的代际传递——上海居民初中以上教育获得[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2).

[2]洪岩璧.族群与教育不平等——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教育获得的一项实证研究[J].社会,2010(2).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表3 教育获得影响因素分析

模型1

男性

模型2女性

模型3全部样本

父亲教育水平(参照组:文盲)

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

.152(.126).886***(.129)1.982***(.156)2.228***(.231)3.530***(.205).226*(.112)

-.496**(.192).399*(.181)1.453***(.197)1.266***(.244)2.668***(.227).647***(.117)

-.197(.108).447***(.104)1.514***(.121)1.501***(.164)2.859***(.149).481***(.082)

父亲职业地位(参照组:不担任任何层次的管理职务)担任管理职

父亲政治成分(参照组:非党员)

党员

.661***(.177)

.146(.140)

.172(.110)

户籍(参照组:城市户口)

农业户口家庭子女数

-2.172***(.093)-.147***(.024)

-2.501***(.100)-.353***(.026)

-2.374***(.069)-.270***(.018)

出生年代(参照组:1965年之前出生)

1966-1984

年1985年后常数项R方

1.390***(.091)1.679***(.178)9.177***(.160).372

1.458***(.097)2.250***(.192)9.736***(.212).366

1.374***(.067)1.948***(.132)9.688***(.127).353

显著水平***󰀁≤.001;**≤.01;*≤.05;表中括号内数据为标准误差。

经卡方检验可知,渐进显著性水平较高,样本具有代表性。

2017年第3期

172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