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
刘 宇,唐亚阳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410081)
摘要: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面临家庭供给能力弱化,政府供给不足,市场供给失灵等诸多困境,亟需进
行供给侧改革。这既是有效应对“银发浪潮”,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客观要求和关键举措,也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使然和应有之义。这就要求,变革供给理念,构建协同供给体系,优化供给结构,不断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关键词: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老龄化
F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8)06-082-08中图分类号: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便已经引起学界尤其是人口学有关研究者的
关注。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据权威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末,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008万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090万人,其中,占全国大陆总人口数的173%”,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明显快于或高于全国水[]因此,平”。不乏以养老服务供给为主要议题的研究成果。
[]探讨了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有学者系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我国养老服务政策,
[]分析了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发展的动力机制、[]也有学者研究养老服务务,实践逻辑和路径优化;
[]以及公司合作模式下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等问题;[]还有学供给与人口老龄化协调发展的演进逻辑,
[]多元主体合作供给、[]协同治理理论、[]农村民营养老机构服务供给者从养老服务结构新型城镇化、
[]农村养老服务结构性改革[]等维度对养老供给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等等。模式创新、
这些研究成果较好地把握了我国养老服务的基本现状、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较好的对策建议,为本文提供了借鉴。然而,在研究中存在重城镇而轻农村、重“体制内”而轻“体制外”、重低龄老人而轻高龄与失能老人等问题,因而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不足。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以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着力探讨农村养老服务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
①
1
2
3
4
5
6
8
9
10
11
12
二、当前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面临的困境
以家庭为主导,政府和市场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是我国农村老人养老服务供给的主要模
收稿日期:2018-01-2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AKS016);湖南省研究生创新项目(CX2016B096)作者简介:1983-)1964-)刘宇(,男,湖南新化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唐亚阳(,男,湖南武冈人,哲学博士,湖南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82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困境与出路
式。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农村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这一模式的弊端就开始显现甚至步入困境,无法发挥制度设计的预期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家庭供给能力弱化1)(物质供给不足。家庭供给是农村老人获取养老服务的主要甚至是唯一路径,其基础在家庭规模及家庭成员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收入水平。一般而言,家庭成员越多,家庭收入越稳定且越高,那么老人获取的养老资源和服务在量和质上就能获得满足。不过,农村家庭要迈向养老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和品质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从客观条件讲,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相比城镇居民而言,近年增速放缓,养老服务供给缺乏资金保障。以2015~2017年的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1422元、扣除价格因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则12363元、13422元,
62%、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缓慢,且波动较大。此外,国家统计局也对为75%、
2015~2017年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做了统计,3275元、3485元,分别为3072元、与上年相比增长率分
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增长同样缓慢,增长率则呈逐年下降趋势。另66%、64%。可见,别为72%、
一方面,从家庭支出结构分析看,房产购置、子女教育、医疗等领域占据了农村家庭消费的核心领域,而老人养老资源和养老服务的供给日趋边缘化。(2)日常生活照料乏力。受观念和经济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居家养老是农村老人最为青睐的养老方式。它不仅能使老人获得养老生活所需的物质保障,而且还能获得家庭成员悉心的生活照料。可是,居家养老方式的比较优势,是建立在以下两方面前提之上的:一方面,在家庭规模上,家庭成员数量越多,照料老人的日常生活就越有主体和时间层面的保障,反之,则相反;另一方面,在家庭成员流动性上,家庭成员流动性越弱,表明老人同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时间就越长,家庭成员就能及时感知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老人居家养老的满意度就越高。而今,居家养老模式并不能很好地发挥预期功能。主要原因有:一方面,老人同子女等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情形日趋减少。家庭子女婚后多数选择“自立门户”,且多数选择在城镇购置房产居住,或另选宅基地建筑新屋居住,从而在空间上拉开了老人同子女间的距离,致使子女客观上无法及时照应老人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家庭日趋小型化,致使家庭成员数目锐减,老人生活照料也日趋面临挑战。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31人,(情感慰藉功能长期被忽视。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家庭成员频频流动现象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3)常态,不论城镇还是农村,以一方独居或两位老人居住为主要特质的空巢家庭并不鲜见。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空巢老年人比例占老年人口总量的513%,其中农村为
。还有些省份的情形更不容乐观。譬如,地处我国中部的湖南省,到2015年底,湖南省“有空巢517%”
老人62012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914%,城乡老年人空巢率为5326%,比全国高出139个百分点”。农村空巢家庭现象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是城乡差别导致的农村青年劳动力向城镇单向转移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主要表征。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往往承受着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双重贫困。据一项入户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在农村老人中,“仅有145%的老人依靠
[]多数农村老人从事农业劳动,子女供养获取生活来源”,经济收入不稳定,生活水平低。在农闲时节,
基本是串门度日,相比城镇老人看报、绘画、养花甚至上老年大学,农村老人则孤寂清苦。2.政府供给不足
政府供给是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是,政府角色定位和履职“缺位”,影响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的有效运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财政供给不足。政府供给不足,首推财政投入不足。一方面供给总量不足。究其原因,其一,在
②
③
④
12
83
年第6期
思想认识上,政府有关部门错误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养老服务供给主要责任在家庭和市场,而非政府;其二,若将国家财政预算比喻为一块蛋糕,那么经济、国防、科技等领域分走蛋糕的绝大部分,用于养老事业发展的比例很少,且蛋糕体量同发达国家相比也比较小。另一方面供给结构不均衡,城乡不均衡,重城镇轻农村,城镇老人养老保障水平远高于农村老人养老保障水平。此外,财政投入还存在重“体制内”而轻“体制外”的现象,体制内外奉行“一国两制”。(2)政策供给不足。政策是推动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重要支撑,但是,政府政策供给不足:一方面,政策供给主动性不强,政府有关部门未及时制定有效应对老龄化浪潮冲击,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另一方面,政策供给系统性不足,已有政策碎片化问题突出,缺乏系统性和协同性,没有把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置于历史和现实,置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置于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全局的整体视角下。部门化政策不仅站位有待提高、视野有待开拓,而且还存有部门利益固化,政策普惠面窄,甚至是口惠而实不至。此外,政策操作性不足。由于政策制定预见性、专业性、系统性不足,给政策实施造成了一定障碍,未能增强农村老人“获得感”和幸福指数。(3)人才供给不足。护理走出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老人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农村老龄事业发展的“短板”。一方面,人才总量供给不足。以高龄老人养老为例,高龄人口已成为我国老龄人口中增速最快的人群。
[]由于年龄增长、目前全国高龄人口至少在2500万人以上。身体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测算,
机能的下降,这些高龄老人自我照料能力也逐年下降,因而他们都是护理服务的刚需群体。但是,在高龄老人养老服务需求问题上,目前护理人员专业化人才的供给同高龄老人的服务需求,存在很大的矛盾。另一方面,护理人才专业化水平不高。由于行业归属感弱、社会认同度和收入待遇低,医学、心理、营养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大多流向医院和医药公司,很少从事养老服务工作。这就形成了我国养老机构里的各项工作人员,以中老年妇女和初高中学历居多的现象,只能向老人提供饮食起居等技术含量低的服务,而不能提供更具专业水准的服务。
3.市场供给失灵除了家庭、政府之外,市场也是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但是,市场并非万能,也存在失灵现象,主要是下面几点。(市场供给主体行为遵循成本-利润原则,即利润越高、成本越低,市场主体参与积极就越大,供1)
给产品及服务的积极性就越大。在我国,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的土地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建设成本、运营管理成本及其它各类成本都比较高,且养老服务及其产品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而使得养老服务行业的利润低,企业参与养老服务供给的内在动力就不足,致使养老服务从质和量两方面都无法有效满足农村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农村老人的有效需求不足。就意愿而言,每个老人尤其是高龄、失能老人都有服务需求,但是,2)
老年人群体是一个比较贫困且容易发生贫困的群体。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程度影响了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以及社会观念对老年人的歧视,特别是对老年妇女的歧视对待加速
[]由于购买能力限制,农村老人有效需求不足,即面对市场供给的养老服务,农村了老年人的贫困化”。
老人买不起,原因是养老服务及其产品的价格超出了农村老人的承受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受传统养老观念和自我养老储蓄不足的影响,农村老人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更具普遍性。农村养老服务市场的开发和健康发展,不能忽略这一群体,而专注于少部分体制内的精英人士和富裕人群。
2018
13
14
三、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深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啃下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的“硬骨头”,补上农村养
84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困境与出路
老服务供给短板,增强农村老人获得感和养老幸福指数,实现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目标,是有效应对农村“银发浪潮”的现实要求,也是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关键一招,更是党执政为民的宗旨使然和内在要求。
银发浪潮”的现实要求1.有效应对农村“
“银发浪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然而,正如一枚硬币两面一样,“银发浪潮”的出现,也带来诸多需要正视的社会问题。一方面,“银发浪潮”速
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度快。据统计,我国老龄人口,“预计到2020年,
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可能进一步加深”。可见,我国老龄化速度来势凶猛,情势实在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准备不足。就养老服务供给而言,乃是碎片化的供给方式,家庭、政府和市场是“各用各的锅,各炒各的菜”,未能形成供给合力,低层次和重复性供给问题突出。此外,我国养老服务市场正处于培育阶段,现有养老服务供给对象是小众型的精英化老年朋友,而对大众化的养老服务供给,因为利润和风险因素的制约,则关注不够。2.提升农村老人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关键举措现行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同计划经济、城乡分割等因素密切关联,是特定历史与经济条件的产物,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支撑现行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石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城乡分割转向城乡融合,家庭成员尤其是年轻成员通过升学、就业、婚姻等方式融入城市,使农村出现以土地荒废、老人独居等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社会“空心化”现象,养老服务供给的主体保障功能日趋下降。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成员的“孝意识”日渐弱化。家庭成员彰显的是自我意识和利己风格,多数婚后选择“自立门户”,对父母赡养仅是每月提供一定数量的谷物或货币,且重幼儿轻老人,对老人关注度不够,更有甚者还让自己成为“啃老族”。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方能建立与当今农村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相适应的供给体系,才能向农村老人提供更加多元且更显人文关怀的养老服务。3.政府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目的在整合供给资源、优化供给路径,不断满足农村老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政府的有力领导和深度参与。究其原因,一方面,政府是改革主心骨,同时也是改革对象。从主导者看,养老产品不同于其它商品,具有较强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且老年群体消费意愿低,购买力弱,无法有效吸引生产要素向养老服务市场集聚,老年朋友养老需求无法获得充分回应。这就需要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积极主动作为,弥补市场失灵问题。从改革对象看,政府是“革命对象”。政府自我革命的态度,是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剂”和“润滑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政府执政的根本价值取向。
⑤
四、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选择
变革供给理念理念指导行动,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首要一步是变革理念,解决和提高思想认识问题。(1)人本理念,即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站在人民立场上,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就要求,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要有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能想农村老人之所想,急农村老人之所急,理解农村老人需求,乐做、善做倾听者,既提供物质保障,也给予精神慰藉;要做有“心”人,不忘改革初心,坚定改革信心,同时还要有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恒心,真正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1.
85
年第6期
2)(公平与效率并重理念。维护公平正义,是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基本价值准则。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既要遵循效率和效益原则,又不能摒弃公平和公正的价值底线。这就要求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摒弃重城市轻农村理念,正视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在顶层设计上,加大对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打破体制内外差别,提高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覆盖面,确保应供尽供,同时根据物价等因素,增加农村老人生活补助额度,缩小体制内外农村老人生活水平差距。当然,效率与公平并不矛盾,强调公平也绝非意味不要效率。要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供给效率,及时回应农村老人需求,多措并举,不断改进供给方式,提升供给水平和质量。(3)系统理念。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涉及历史与现实、城镇与农村、家庭与政府、经济与社会、当前与长远等各个方面,因而须强化系统思维、整体思维,增强供给侧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困境问题,根在“三农”问题。因此,要将此问题置于“三农问题”的整体中思考。其一,要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地推动农村城镇化,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协同发展,农村老人养老服务供给困境方能从根上消除。其二,要把改革置于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障事业的整体中审视,既要重视政府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比较优势;既要考虑当前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也要考虑保障和供给的可持续性。其三,要把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置于老龄事业发展的整体中考量,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城镇与乡村等各种关系。2.构建多元协同供给体系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并非是对当下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的简单否定,而是在现行基础上,深化改革、兴利除弊,实现“的协同效应。1+1>2”1)提升家庭供给能力。家庭供给优势,仍要充分彰显。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一项重要任务(
是提升家庭供给能力。这就要求,一方面,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立体种田,发展规模农业,把种植规模和效益结合起来,提高土地对家庭收入的贡献比重。要加强对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男性给予驾驶、钳工、泥工、木工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对女性给予婴儿看护、老人护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同时基层政府要主动同县、市级人社部门、企业对接,收集就业信息,当好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组织员、联络员和推销员。要鼓励和支持有志有技的返乡青年,自主创业、组团创业,以创业实现和带动就业,进而充实农村老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队伍。另一方面,须提升家庭成员专业护理技能。家庭养老服务供给,须以“孝道”为基础,专业护理理念和技术为保障。这就要求,弘扬孝文化,“激活”“孝意识”。要发挥报纸、广播电视、微博、微信朋友圈和各类公众号,宣传百姓身边的孝人物,讲好孝故事,夯实伦理基石;要在全社会鼓励和倡导年轻人婚后与老人共同居住,给予老人及时温馨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通过政府财政专项支出、统筹购买服务,非政府组织具体实施方式,设立专职护理员岗位,择优聘请子女照料70岁及以上老人,或60岁及以上的生活无法自理老人的日常起居,并给予当地人均工资水平的30%~40%的货币补贴;要经常组织留守妇女学习老年心理、护理、急救等基础技能,确保家庭子女掌握基本护理技能。(2)完善政府供给内容体系。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发展情势和具体改革,都要求政府通过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发挥“主心骨”作用。首先,要加大财政供给。及时足额的财政供给,是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有效推进的必要条件。政府应做好财政预算支出的结构性增减,即要多减公务接待、办公费用及其它不必要支出,把减掉份额增加到民生尤其是养老保障领域,提高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补贴额度。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投入,整合公立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在保证服务质量和水平前提下,增加床位数,吸引经济条件尚可的农村老人入住。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广泛吸引和借助社会资本力量,来提高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水平。
2018
86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困境与出路
其次,要加大政策供给。政策具有指引、规范和激励功能,是政府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方式。在就业政策上,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开发各类公益岗位,妥善安置技能水平低、受教育水平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组织农村留守妇女经过家政培训后,从事老年人口的照料服务工作。鼓励家政、护理等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养老院等机构就业,并给予适当经济补助和职称评定优先政策。在融资政策上,经金融监管等有关部门审批后发行农村老人养老债券,或通过民政部门发行农村老人养老福利彩票,还可鼓励当地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企业主共同设立农村老人养老互助基金,把所筹资金专款用于农村老龄事业发展。再次,要加大人才供给。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中的最大短板,既有资金匮乏问题,也有专业人才不足问题。为此,政府要重视职业教育,在中等职业院校中开设有关专业,培养掌握养老服务技能的专业人才,及时供给养老服务市场。政府还需重视养老服务高端人才的培养和有效供给。鼓励、扶持地方应用型大学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与养老服务有关的家政服务、心理疏导、营养保障、健康管理等高层次的专业化人才,也需鼓励民办机构开展养老护理专业人才方面的培训。(3)增强市场供给可及性。市场是老人获取养老服务的重要路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发挥市场作用,让市场为老人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服务,为此,必须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要科学处理中低端和高端服务的关系。市场主体在市场中的地位是平等的,然而,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是以其购买能力为前提的,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的老人,能否在市场中享受平等地位,关键看其购买力。我国农村人口至今还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而我国农村老人自我养老储蓄不足,购买力不强,无法从市场获取养老服务及其产品,但是这一群体又离不开市场供给的服务。这就需要在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中,正视市场供给同农村老人购买力低之间的矛盾。解决思路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经济手段对市场所供给的养老服务、养老产品进行价格指导,禁止产品服务售价超出政府指导价,同时对相关服务和产品给予价格补贴,使企业在出售时降价供给。当然,政府也可从准入审批、税收优惠、银行信贷等方面,引导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企业,根据老人购买能力、消费意愿,主攻针对性强的养老服务,进而扩大农村养老市场供给服务的可及性。另一方面,要丰富养老服务种类和品质。在我国,中高端层次的养老服务已有发展,但这只能满足小部分老人养老需求,而大部分中低端养老服务供给,发展还比较迟滞。此外,市场供给服务及产品,在类别和品质层面也有待丰富和提高。具体而言,在类别上有待丰富。目前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只是低技术含量的生活照料服务,老人更为期待的精神层面、心理层面、文化层面和情感层面的服务供给匮乏。因此,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要引导企业根据农村老人的需求,强化养老服务供给的针对性。3.优化供给结构
农村老人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应精准把握老人需求结构,在此基础上既供给普适性服务,也供给个性化服务。目前,则应侧重于老人共性需求的供给,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是医养结合问题。增强医疗服务普惠性,是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必须啃下的“硬骨头”。要通过普惠式医疗服务供给,逐步解决农村老人畏病不医、因病返贫问题。首先,加强农村老人日常健康管理,依托村干部入户摸底,精准掌握老人既往病史等各项情况。要根据地域情况,由县、乡、村三级按照60%、30%、10%的分担比例,每年给予农村老人一次免费体检,在此基础上,逐户建档,加强老人健康管理。要引导低龄老人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利用农贸集市等公共场所有效开展养老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教育,引导农村群众尤其是老人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手抓有效预防,一手抓及时治疗。其次,要增强医疗服务可及性。要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发挥村卫生室在村民保健问题上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帮扶合作,卫生院医生与县里名医结对,从医疗设备、医疗技术两方面提升乡镇卫生
87
年第6期
院功能。最后,要彰显医疗服务公益性。要利用农贸集市等公共场所开展义诊活动,将送医送健康和名医坐诊活动定期化、制度化,等等。
其二是精神慰藉问题。精神慰藉问题是养老服务供给中的难点和重点。破解这一问题,必须打造专业化人才与家庭成员有效供给的“组合拳”。除了要发挥专业化人才的专业化供给,更要重视子女等家庭成员在老人精神慰藉服务中的比较优势。首先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要通过深化农村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尤其是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同步增长,实现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家”。其次,要培育农村老人“抱团”养老意识,增强自我供给意识和能力。引导农村老人彼此守望相助。将下山脱贫和整村搬迁结合起来,统一新农房规划与兴建,推动农村城镇化,为农村老人相互交流消除空间障碍。充分利用村办公大楼、村便民服务中心、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辟老年活动室,解决老人社交无场所问题,满足老人社交需求。
2018
注 释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①引自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②2015~2017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率,引自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年份统计公报。
引自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公报数据。③2015年~2017年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及增长率,
2015年度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④数据引自湖南省老龄办2016年9月公布的《
2017〕13号《国务院关于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⑤数据引自国发〔
参考文献
[1]2016:48.赵秋成.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2018(3)117-123.[李文君.2011-2017年中国养老服务政策研究[J].吉安: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3]林宝.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重点任务与改革思路[J].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1-16.4]2017(1)96-103.[黄闯.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发展的动力机制、实践逻辑和路径优化[J].武汉:学习与实践,:5]2017(1)137-[武萍,周卉.养老服务供给与人口老龄化协调发展的演进逻辑及实证检验[J].西宁:青海社会科学,:
6]2017(6)170-172.[杨珂.公私合作模式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路径探析[J].南宁:改革与战略,:7]2018(1)99-101.[李金娟.新发展理念视域下养老服务结构供给侧改革探析[J].呼和浩特:北方经济,:8]2018(1)44-49.[徐克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养老供给模式研究[J].上海:上海保险,:9]2017(2)96-100.[王晓亚.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之合作供给策略探究[J].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秦智颖,李振军.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研究———基于协同治理理论视角的分析[J].北京:中国集体经济,2017(1)13-14.:11]2017[杨瀚轩.乡村民营养老院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研究———基于安徽怀宁、霍邱的调查[J].武汉:农村经济与科技,11)218-223.(:[李俏,许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研究理路与实现方式[J].兰州:西北人口,:12]2017(5)51-57.[康越,李丹.我国高龄老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市高龄老人养老服务体系为例[J].成都:西南民族大学13]
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9.[14]何燕华,蒋新苗.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权利保护的困境及逻辑进路[J].长沙:湖湘论坛,2016(1):110.
144.
责任编辑:黎贵才
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