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2021-02-02
来源:意榕旅游网
正是因为制度性分割因素的存在,我 国劳动力市场上出现大学毕业生总量上稀 不同劳动力市场条件下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缺与结构性过剩并存的现象,这意味着当 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并非就业难,而是择业 难(赖德胜、孟大虎等,2008),毕业生如 果在就业过程中“先就业,后择业”,譬如 选择去中西部农村地区或者降低就业期望 值先行就业,就业空间将很广阔。但是大 量毕业生在暂时无法找到不低于就业期望 ■ 李志德 、2(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武汉430072 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 ◆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缺乏有效的工资调整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完全竞争和存 机制。Freeman运用这一分析范式较好地 在制度性分割两种不同劳动力市场条 解释了欧美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 件的对比分析,认为在劳动力市场制 度性分割条件下,当毕业生暂时无法 情况的长期变化(Freeman R B,1975 l。 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时,由于信 不过,“供给一需求”分析范式由于建立在 号成本和高流动成本的影响,“先就 完全竞争、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假定基础之 业,后择业”不符合毕业生利益最大化 上,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非竞争性因素的 需求,自愿性失业是约束条件下的最 优选择。文章认为,需要通过改革缺乏 影响,就发展中国家而言还忽视了二元经 效率的制度安排来培育市场机制,尽 济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Lewis,W 可能消除人为的、制度性的市场分割, Arthur,1954;Tpdaro,Mrchael,1969), 逐步建立一个统一的、富有弹性、竞争 因而对现实缺乏足够的解释力。 性的劳动力市场。 在批评“供给一需求”分析范式的基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 自 愿性失业 础上,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因素逐渐 受到重视。克拉克・科尔首先将劳动力市 劳动力市场不同条件下就业 场划分为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 问题概述 场,认为现实中的工资差别是劳动力市场 分割的结果,从而较早提出了有关劳动力 如果对大学生规模进行总量分析,由 市场分割(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于我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和高等教育 LMS)的思想。多林格尔(P.B.Doeringer) 入学率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部分 和皮奥利(M.J.Piore)在对波士顿低工 发展中国家,加上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区 资群体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元劳 域增长极带动的多层次经济发展为大学毕 动力市场理论模型,根据工资水平、工作 业生就业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因此, 条件、稳定性、培训和升迁机会等差异将 大学生依然是稀缺人力资源。然而,与劳 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 动力市场上大学毕业生供给量逐年上升形 劳动力市场,他们认为二者之间不仅存在 成反差的是,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持续降 差异,还存在严重的流动壁垒,尤其是由 低,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有效需求滞后于 次要劳动力市场向主要劳动力市场流动的 毕业生的供给,不均衡的人才结构性分布 可能性很小。赖德胜等在运用市场分割框 凸显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架对我国劳动力市场进行分析时发现,与 关于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失业)的研 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因经济内生性因素形成 究,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供给一需求”分析 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不同,市场机制尚不成 范式一直居于主流,认为凭借工资水平的 熟的转型经济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主要因外 灵活调整机制,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会实 生的制度造成分割,就我国劳动力市场而 现均衡,劳动力市场将自动出清。他们承认 言,则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 劳动力市场有时也会失灵,不过认为市场 门之间以及正式劳动力市场与从属劳动力 之所以出现失业现象,主要是缘于因工会 市场之间的分割(赖德胜、孟大虎等, 垄断、信息不完全等造成的工资刚性,致使 2008 o 值的工作时,往往放弃低于期望值的就业 机会,选择自愿性失业毕业生作为一理性 个体,对于就业选择会进行成本收益比较, 其放弃“先就业,后择业”而选择自愿性 失业的行为并非是盲目的,而是约束条件 下的最优选择,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这种 约束条件,包括个人、家庭、朋辈群体的 示范等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以劳动力市场 分割为主要特征的外在制度因素。 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条件下 的毕业生就业 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力市场是统一的 和完全竞争的市场,工资具有无限弹性, 可以自由调节劳动力的供求,而且劳动力 的供给取决于对收入与休闲的权衡,劳动 力的需求取决于雇佣劳动力的边际成本 (MRC)与边际收益(MRP)的均衡点。新 古典经济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古 典经济学关于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假 设,但是仍然假定市场主体都是追求利润 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的理性行为者,工资 可以使劳动力的供求实现平衡。fR)n劳动 力市场上毕业生供给大于需求,工资水平 将趋于下降,从而使作为劳动力的毕业生 使用成本下降,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增 加,而由于毕业生的劳动收益率在降低, 这个时候毕业生个人会倾向于选择更多的 闲暇,因此劳动力市场上毕业生的供给随 之减少。相反,如果劳动力市场上毕业生 供给小于需求,则会导致工资水平的上 升,并迫使对作为劳动力的毕业生需求减 少和毕业生供给增加,最后使供给和需求 重新达到均衡。 如图1所示,D是毕业生需求曲线,S 是毕业生供给曲线。假如实际市场工资率 位于w ,这时毕业生供给量为S ,而需求 量为D ,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在这种情况 下,劳动力市场上的毕业生工资率会产生 一种向下的压力,即新增的毕业生愿意接 受较低的工资来获得就业岗位,而厂商即 便提供较低的工资也能雇佣到自己所需要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19 W 响;因为分割的原因,A、B市场存在不同 的劳动力供求均衡。 W 毕业生进入A市场,意味着可以获得 较高的分割性收益,这种分割性收益是以 各种形式的福利待遇或社会地位等形式存 在的,而如果进入B市场,则无法获得分 割性收益,因此作为“理性人”的毕业生, 选择进入A市场符合利益最大化目标。 毕业生进入A市场,一般有如下三种 0 Dt QU S, Q 不同路径:路径1:一步到位,直接进入A 图1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中毕业生的供求均衡 市场;路径2:先进入B市场,再择机进入 的毕业生。这样,经过一个短暂的调整过 A市场;路径3:放弃在B市场的就业机会, 程后,工资率会降低到W 的水平,从而实 进行等待或工作搜寻,择机进入A市场。 现毕业生供求的均衡。同样,如果市场工 以上三种路径,路径1显然是最优选 资率低于W ,则因为毕业生供不应求,会 择。但在短期内A市场就业岗位容量有限或 使工资趋于上升,一直上升到W 的水平。 者毕业生与A市场就业岗位不匹配等情况 这样,只要工资率是可调的,市场上毕业 下,毕业生将一时难以进入A市场, ̄k,B-,t路 生的供求都会在相应的水平上实现均衡, 径2与路径3哪个选择更符合毕业生利益最 从而实现劳动力市场出清。 大化呢?如果仅仅从短期收入来看,路径2 在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条件下,由于 比路径3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因此路径2优 工资率对毕业生供需的灵敏反映和调节, 于路径3。但这种分析忽略了路径2与路径 一个劳动力市场是充分流动和竞争的,毕 3对毕业生进入A市场的可能性差异。 业生选择自愿性失业并不能带来额外利 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毕业 润,却丧失了如果选择工作则可以获得的 生与雇主之间的博弈过程,由于在毕业生 工资收入,从这个意义上看,自愿性失业 与雇主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毕业生具有 并不符合毕业生利益最大化目标。 对自身的信息优势,而雇主处于信息劣势, 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条件 因此,一方面,毕业生通过发送文凭、技能、 下的毕业生就业 工作经历等有利信号使自己“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雇主则需要对毕业生发送的信 劳动力市场分割是指由于经济内生因 号进行甄别和筛选。在毕业生其他条件相 素或者政治、经济等外在制度因素的制 同的情况下,是否有在B市场的工作经历, 约,使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具有 对于毕业生进入A市场可以起到信号的作 不同特征和不同运行规则的领域,不同的 用,雇主有理由相信,宁愿留在A市场失业 领域在工资决定机制、工作稳定性、劳动 也不到B市场寻找工作的劳动者生产效率 者获得提升的机会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较高,而B市场的求职者生产效率较低,因 而且劳动者很难在不同的市场之间流动。 此,在B市场工作的毕业生更加难以进入A 对大多数成熟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来说, 市场。 ̄k,tl-,毕业生即使有幸能离开B市场 因经济内生因素形成的主要和次要劳动力 进入A市场,也面临与B市场雇主的解约成 市场是最主要的分割形式,但对市场机制 本,包括可能存在的违约金、若干年内禁止 不成熟的转型经济国家来说,则主要是制 从事同业竞争的限制以及从原先单位的其 度性分割。本文根据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定 他退出成本。综上分析,在毕业生难以一步 义和特征,对劳动力市场作出如下假定: 到位直接进入A市场的情况下,先进入B市 劳动力市场是由两个不同类型的单一 场工作虽然能使毕业生获得一定的收入, 市场A与B组成,其中A市场在工资水平、 但进入B市场工作不利于毕业生向A市场 工作的稳定性、工作条件和职业发展前景 流动,相反,自愿性失业有利于毕业生择机 等方面显著性优于B市场;B市场接近完全 进入A市场,因此更加符合毕业生约束条件 竞争,基本上没有进入壁垒,劳动力由A 下的利益最大化选择。 市场向B市场流动比较容易,相反,A市场 存在很强的进入壁垒,劳动力由B市场向 结论与建议 、A市场流动成本很高;A、B市场的差别主 如果劳动力市场不存在流动性障碍 要缘于制度性分割,忽略其他因素的影 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 20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Ol0年23期 毕业生会先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等 有合适的机会再转移到主要劳动力市场。 但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及其所导致的高 流动成本,加上在追求劳动力市场分割性 收益动力的驱使下,毕业生不惜暂时失业 也要想方设法留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 这说明在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的约束条 件下,“先就业,后择业”并不符合毕业生 的最大化利益目标。为此,需要通过改革 缺乏效率的制度安排来培育市场机制,尽 可能地消除人为的、制度性的市场分割, 逐步建立一个统一的、更加具有弹性的、 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 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 题,当前重点是培育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 场化机制,减少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消 除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在经济运行 过程中,市场机制将是劳动力资源配置最 有效的力量,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应 主要限制在市场失灵的领域。 其次,政府要推动现有制度变迁,打 破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壁垒,建立富有弹性 和竞争性的统一劳动力市场。与西方成熟 市场经济国家不同,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 主要表现为制度性分割,因此,解决问题 的关键在于推动现有制度变迁,减少劳动 力市场的制度交易成本。 最后,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尤 其要完善小城镇和农村公共资源建设,缩 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区域分割。当前,大 学毕业生之所以不愿意前往农村地区就 业,除了不尽合理的就业心态等因素外, 城乡之间包括劳动力、资本等在内的资源 配置上存在严重的制度性分割是主要根 源。因此,要拓展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解 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除了进一步挖掘 城市就业机会外,重点需要完善小城镇和 农村地区劳动力市场环境的建设,辅之以 配套性激励政策,进一步缩小农村与城市 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区域分割。 1.赖德胜,孟大虎等.中国大学毕业 生失业问题研究【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 出版社。2008 2.赖德胜.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制度分 析U】.宏观经济,g-f.,2003(7) 3.2 0 o 4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 ——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IJ 中 国大学生就业,2005(7) 4.吴克明,赖德胜.大学生自愿性失 业的经济学分析U].高等教育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