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小升初数学100题应用题专项训练试卷三含答案及精讲

2022-12-30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小升初数学100题应用题专项训练试卷三含答案及精讲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思维应用题(共100题,每题1分)

1.爱心小学六年级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赈灾捐款活动.一班48人,共捐款268元;二班50人,共捐款297元;三班46人,平均每人捐款6.5元.六年级同学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2.有一块三角形麦地,底长250米,高是84米,每平方米可收小麦0.07吨,这块麦地可收小麦多少吨?

3.实验小学食堂10月份其中三天用去大米的数量分别是160千克、162千克、159千克,那么学校食堂11月份(按22天计算)要准备大约多少千克的大米?

4.铺一条5/8千米长的路,修了3天后已修的是剩下的40%,3天共修多少千米?

5.修筑一条公路,甲队平均每天修0.24千米,乙队平均每天修的是甲队的1.5倍,若两队同修一个月(按30天计算),一共可修路多少千米?

6.某校参加军训队列表演比赛,组织一个方阵队伍.如果每班60人,这个方阵最多要有4个班的同学参加,如果每班70人,这个方阵至少要有3个班的同学参加.那么组成这个方阵的人数应为多少人.

7.为庆祝元旦,学校门口挂了37个彩色气球.已知开头和结尾各挂一个红气球,中间每2个红气球间有3个黄气球.这串气球共有多少个红气球?

8.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在甲车离A地30千米处与乙车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分别到达A、B两地后又立即返回,途中在离B地21千米处,甲车又与乙车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

9.商店运来苹果和梨各12筐,共1080千克,已知苹果每筐重48千克,梨每筐重多少千克?

10.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2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快6千米,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11.一件衣服降价10%后是36元,这件衣服原价是多少元?

12.小刚的储蓄罐里有 2 分和 5 分硬币 70 枚,小刚数了一下,一共有

194 分,求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13.食堂运进面粉150千克,运进的大米比面粉的2倍还多30千克.运进面粉和大米共多少千克?

14.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上学,如果他每分钟走60米,上课要迟到4分钟;如果他每分钟走80米就可早到3分钟.小明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15.从昆明到富宁有460千米,甲、乙两辆车从早上8:30同时相对开出,到下午2:15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6.五年级1班七名学生的跳远成绩分别为:3.06米、2.90米、2.74米、3.52米、2.83米、2.89米、2.78米.这七名学生的平均跳远成绩是多少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17.某车间有三个小组,甲组生产了120个零件,乙组生产的零件数是甲组的5/4,丙组生产的零件数是乙组的5/6.丙组生产了多少个零件?

18.六年级一班同学不足40人,打扫除时,1/5的同学去清理花园,1/7的同学去帮助低年级小同学.六年级一班有35名学生.

19.某校六年级有学生312人,其中女生占5/12,女生有多少人?

20.工厂计划生产一批手表,计划每天生产300只,20天完成,实际上每天生产450只.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请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21.广大附小学六年级买回141本《黄冈小状元》分给三个班的同学,每人一本,1班与2班的人数比是3:4,3班与2班的人数比是3:5,求1、2、3班各有多少人?

22.从甲地到乙地的每趟运输价格如下:3吨卡车100元;5吨卡车140元。现有30吨货物要从甲地运到乙地,应该怎样合理安排车辆?

23.甲、乙两个粮仓现有大米袋数的比是5:3,如果从甲仓运出180袋大米到乙仓,那么两个粮仓大米袋数相等,甲、乙两个粮仓一共有大米多少袋?

24.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开出3小时与甲车相遇,相遇时,乙车行驶了全程的5/12 .东、西两地相距多千米?

25.甲数的3.75倍等于乙数的15倍,已知乙数是0.8,甲数是多少?

26.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东站45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东侧9千米处相遇.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27.一块长方形的地,长75米,宽30米,用1/1000的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长画多少厘米,宽画多少厘米.

28.同学们乘车去春游,四年级去76人,五年级去98人,共付870元车费,平均每人应付车费多少元?

29.电视机厂一、二、三车间共有工人360人,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多12人,第三车间比第二车间少18人,第二车间有工人多少人.

30.甲乙两数的差是108.9,若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与乙数恰好相等,那么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31.仓库运来含水量99%的一种水果2000千克,一星期后再测发现含水量降低了,变为98%,现在这批水果总质量是多少千克.

32.5个工人6天修路900米,平均每个工人每天修路多少米?(两种分步写小标题解答.)

33.某校开展义务劳动搬砖,五年级有237人,六年级有263人.每人搬12块,两个年级的学生共搬砖多少块?

34.化工厂每天用煤1.3吨,比计划每天多用0.1吨,那么原计划65天用的煤,实际能用多少天?

35.回收1千克废纸,可生产0.8千克的再生纸,四年级一共有125人,如果每人回收1.5千克废纸,四年级回收的废纸可生产多少千克再生纸?

36.某机器厂计划30天里完成10800台机床,由于改进技术,每天比原计划多制造180台,这样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37.甲、乙、丙三人共看同一本书,三人所看书的平均页数为120页,已知甲、乙、丙所看页数比为3:5:4,三人各看多少页?

38.仓库内有一批存货,第一天运出1/3,第二天运进4000吨,这时仓库的货物正好是原来的75%,第一天运出货物多少吨?

39.甲、乙两只小船在静水中速度分别为每小时12千米和每小时16千米,两船同时从相距168千米的上、下游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如果同向而行,甲船在前,乙船在后,几小时乙船追上甲船?

40.“十一期间”,几名游客合租一辆车去东湖游玩,每人需分摊16元,出发时,又有2人加入,结果每人少分摊4元,原来有几名游客去东湖游玩.

41.甲、乙、丙三人分113个苹果,如果把甲分得的个数减去5,乙分得的个数减去24,丙把分得的个数送给别人一半后,三人的苹果个数就相同.三人原来各分得多少个?

42.五年级有250人,星期一有10人没有到校,星期一的出勤率是多少?

43.养鸡场有公鸡56只,母鸡比公鸡的130倍还多15只,养鸡场共有鸡多少只?

44.甲、乙、丙三人的年龄之和是64岁,乙、丙、丁三人的年龄之和是36岁,甲、丁二人的年龄之和是乙、丙二人年龄之和的2倍,他们四个人的年龄之和是多少岁?

45.小亮到少年宫的距离是2198米,他骑一辆车轮外直径约是70厘米的自行车去少年宫。如果车轮每分钟转100圈,小亮骑这辆车去少年宫需要多少分?

46.甲、乙两地相距156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下坡而行,5.2小时到达乙地,又从乙地沿原路上坡返回甲地,比去时多用了2.6小时,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47.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两城相向行驶6小时后可在途中某处相遇.甲车因途中发生故障抛描,修理2.5小时后才继续行驶.因此,从出发到相遇经过7.5小时.那么,甲车从A城到B城共有多少小时.

48.有一个修路队,要修一段路,每天修180米,预计40天可以完成. 现在要提前15天修好,每天应该修多少米?

49.小华体重原来是45千克,由于生病减轻了10%;病好后,他坚持体育锻炼,又增加了10%,现在体重和原来相比是增重还是减轻了?

50.食堂第一次买来面粉80千克,第二次买来面粉110千克,第二次比第一次多付42元,两次买面粉共付多少钱?

51.甲、乙两地相距532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了152千米.用这样的速度行驶,这辆汽车还需要多少小时到达乙地?

52.某工程队修一段路,已修长度与未修长度之比为3:4,如果再修50米,正好修了一半,这段路全长多少米?

53.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45%,第二天修了全长的2/5.(1)两天共修了510米,这段路全长几米?(2)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30米,这段路全长几米?(3)还剩90米未修,这段路全长几米?

54.师徒两人共加工一批零件,师傅先做6天,再由徒弟做3天,则可完成任务;如果师傅先做5天,再由徒弟做5天也可以完成任务.已知徒弟每天做48个零件.那么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55.一块梯形麦田,上底长100米,下底长250米,高是120米,如果每平方米施化肥0.15千克,这块地应施化肥多少千克?

56.某玩具车间15天做了750个皮卡丘.照这样计算,一个月(按30天计算)可以做多少个皮卡丘?

57.一桶油,连桶共重138.4千克,用去一半后,剩下的油连桶重75.5千克,油桶重多少千克?

58.某厂五月份上半月生产的机器台数完成了全月计划的45%,下半月生产了312台,结果这个月超产了10%,上半月生产了多少台?

59.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丙队单独

做24天完成,甲乙丙三队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60.甲乙两队同铺一条长200千米的公路,25天完成.已知甲队每天铺4.2千米,乙队每天铺多少千米?

61.A、B两地相距864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相对开出,6.4小时两辆汽车在途中相遇,已知乙车每小时行87.5千米,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62.一桶汽油第一天用去了它的2/7,第二天用去了47.5千克,这时桶里还剩17.5千克.这桶汽油原来有多少千克?

63.有一块三角形花生地,底长148米,高23米,平均每平方米收花生1.6千克.这块地一共能收花生多少千克?

64.同学们做操,每行12人,可以站80行.如果每行站16人,可以站多少行?(用比例知识解)

65.一辆小客车大约能坐28人,一辆火车能坐的人数大约是一辆小客车的62倍.先估计这辆火车大约能坐多少人,再计算.

66.两地间的公路长324千米.甲、乙两人骑摩托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对

开出.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的速度是甲的4/5.经过多少小时两人相遇?

67.一块棉花地3亩,产皮棉210千克,另一块比它多2亩,平均每亩产皮棉68千克,两块地平均每亩产多少千克?

68.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加油站沿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2千米,经过多少分钟后两车相距34千米?

69.图书馆有500本故事书,放假前借给四年级137本,又借给五年级186本,剩下的借给六年级3个班,六年级平均每个班借了多少本?

70.五年级举行数学竞赛,共 10 个赛题,每做对一题得 8 分,错一题倒扣 5 分,张华全部解答,但只得 41 分,他做对多少题.

71.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甲走90米,乙走75米,丙走60米.甲、丙从某长街的西头、乙从该长街的东头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相遇后恰好4分钟乙、丙相遇,那麽这条长街的长度是多少米?

72.有甲乙两个仓库,第一仓库有存粮260吨,第二仓库的存粮比第一仓库的2倍少50吨,第二仓库存粮有多少吨?

73.一个花圃共有4块地,每块地有71行,每行种69棵花苗,这个花圃大约能培育多少棵花苗?

74.甲、乙两地相距182千米.一辆旅游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驶52千米;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行驶56千米.哪辆车先到?先到多少时间?

75.有一块底为5.2米,高为1.6米的三角形地面铺木地板,每平方米需要95元,铺完这块地需要多少元?

76.三年级三个班一共有142名同学,一班有46人,二班和三班人数相等,二班、三班各有多少人?

77.甲、乙两仓库共存有92吨肥料,从甲仓库运走28吨后,乙仓库的肥料吨数比甲仓库的4倍少6吨,两仓库原来各有肥料多少吨?

78.一个工人3天完成一批零件,第一天完成总数的1/4,第2天完成总数的1/3,第3天完成25个.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79.甲仓库存粮130吨,乙仓库存粮80吨。现在又有60吨粮食需运入,问甲、乙两仓库各运进多少吨,才能使甲仓的粮食为乙仓粮食的2倍?

80.甲、乙两车从A、B两城同时相对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5千米,经过4.5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81.甲乙两人上午7时从A地到B地,甲每小时比乙快8千米,上午11时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24千米处与乙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2.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6.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3.7千米,那么2.5时后两车相遇,两地间相距多少千米?

83.甲、乙、丙三人的钱数各不相同,甲最多,他拿出一些给乙和丙,使乙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乙的最多;乙拿出一些给甲和丙,使甲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丙的最多;丙又拿出一些给甲和乙,使他们的钱数各增加两倍,结果三人的钱数一样多.如果他们三人共有81元,则三人原有的钱数分别是多少元.

84.有10根钢管,6根长的,4根短的,把长的锯成四段,把短的锯成三段,一共要锯多少次?

85.小明早晨上学,出门向西走300米,再向南走200米,就到学校了.今

天早晨小明向西走到300米处,想起忘带数学书了,又回家拿,再去学校,这时他上学一共走了多少米?

86.国庆节学校按一红两绿两黄一蓝的顺序在操场上挂气球,一共挂了38个气球,问第30个是什么颜色?绿色的气球一共挂了多少个.

87.一项工程,甲独做要30天,乙独做的时间比甲少1/3.现在两人合作,最后几天乙没有参加,结果用了18天才完成任务,乙休息了几天?

88.化肥厂买来一批煤,一辆汽车5运来这批煤的3/8.照这样计算,8次运来这批煤的几分之几?

89.王老师带了71.2元去文具店,用29.2元买了3支钢笔,剩下的钱准备买7元一本的日记本.王老师可以买几本这样的日记本?

90.五年级三个班进行队列比赛,一班有36人,二班有42人,三班有48人,如果每排人数必须相同,每排最多排多少人?每班能排多少排?

91.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73.25米,宽比长少21.45米,请你算一算,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92.在一个周长62米的长方形花坛四周铺上一条1米宽的小路,已知花

坛的长是17米。(1)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如果用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路,这条小路一共需要多少块地砖?

93.用一块长5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瓷砖,铺一个正方形的教室地面,这个教室地面的边长是多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

94.三年级学生在植树节参加植树,女生有56人,男生64人,如果每4名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多少组?

95.仓库中大米的数量是面粉的4倍,如果每天从仓库中运出面粉10吨,运出大米35.2吨,多少天后大米还剩下72吨而面粉运完?

96.一辆客车从甲城开往乙城,8小时到达;一辆货车从乙城开往甲城,10小时到达.辆车同时由两城相向开出,6小时后他们相距112千米.甲乙两城间的公路长是多少千米?

97.张、王、李三人.都要从甲地到乙地.张全程骑车,在张出发45分钟后,王、李坐公共汽车前往乙地,但中途汽车要在丙地停留30分钟.当汽车到达丙地时李立即下车,改骑自行车,(车速与张相同),这时张已骑了27千米,当张到达丙地时,汽车刚好启动,当王到达乙地时,李还要骑1/3小时,张离乙地还有15千米.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98.甲、乙两辆汽车从相距255千米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的速度是45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他们几小时后相遇?

99.有甲、乙、丙三人,甲的年龄除以乙的年龄等于2,丙的年龄除以甲的年龄等于4,丙比乙大56岁,问三人的年龄和为多少?

100.甲车间的工人是乙车间的2/5,后来甲车间增加20人,乙车间减少35人,这样甲车间的人数就是乙车间的7/9,现在甲、乙这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1.解:(6.5×46+268+297)÷(48+50+46), =(299+268+297)÷144, =864÷144, =6(元); 答:六年级同学平均每人捐款6元. 分析:先根据“平均每人捐款的钱数×人数=总钱数”求出三班捐款总数,进而把三个班的捐款总钱数相加,求出六年级捐款总钱数,进而根据“捐款总钱数÷总人数=平均每人捐款钱数”进行解答即可.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每人捐款的钱数、人数、捐款总钱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2.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计算出这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然后用每平方米可收小麦的重量乘以小麦地的面积,即可求出这块麦地

可收小麦多少吨,解答即可. 解答 解:250×84÷2 =21000÷2 =10500(平方米) 10500×0.07=735(吨) 答:这块麦地可收小麦735吨.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计算出小麦地的面积,进而根据每平方米收小麦的重量、小麦地的面积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

3.分析:先求出平均每天的大米的用量,再乘上11月份的天数,就是要准备的大米的重量.据此解答. 解答:解:(160+162+159)÷3×22, =481÷3×22, ≈480÷3×22, =3500(千克). 答:大约要准备3500千克大米.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求平均数,根据乘法的意义解答问题,以及估算的能力.

4.分析:把剩下的工作量看作单位“1”,即剩下工作量的(1+40%)是5/8千米,根据“对应数÷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求出剩下的工作量,进而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解:5/8÷(1+40%)×40%, =5/28(千米); 答:3天共修5/28千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单位“1”,根据“对应数÷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求出剩下的工作量,进而解决问题.

5.分析:首先求出乙队每天修多少千米,再根据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工作量,据此列式解答. 解答:解:乙队每天修:0.24×1.5=0.36(千米), (0.24+0.36)×30, =18(千米), 答:一共可修路18千米.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根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6.分析:(1)如果每班60人,至少要4个班,是240人,这意思是3个班不够,就是说180人不够;180人<方阵人数<240人; (2)如果每班70人,至少是3个班,是210人,也同样说明是两个班不够,就是说140人是不够的;140人<方阵人数<210人;解上面两个就是:180人<方阵人数<210人 (3)方阵总人数=每边人数×每边人数,所以方阵总人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由此即可解答. 解答:解:如果每班60人:60×3=180(人),60×4=240(人),由此可得:180人<方阵人数<240人; 如果每班70人:70×2=140(人),70×3=210(人),由此可得:140人<方阵人数<210人; 所以方阵的总人数应为:180人<方阵人数<210人, 方阵总人数=每边人数×每边人数,所以方阵总人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180与210之间的完全平方数是142=196, 答:这个方阵中的总人数是196人. 点评:此题考查了方阵问题中总点数=每边点数×每边点数的灵活应用,这里得出方阵总人数的取值范围是关键. 7.答案:10个

8.分析:第一次相遇时,两车共行了AB两地的距离,其中A地出发的甲行了30千米;即每行一个AB两地的距离,A地出发的甲车就行30千米,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共行了AB两地距离的3倍,则A地出发的甲车行了30×3=90千米;这时甲行了一个单程多21千米,故全程是90-21=69千米. 解答:解:30×3-21, =90-21, =69(千米). 答:A、B两城相距69千米. 点评:抓住每行一个AB两地的距离,A地出发的甲车就行30千米这个重点进行解答是完成本题关键.

9.分析:先根据重量=筐数×每筐重量,求出苹果重量,再根据梨的重量=总重量-苹果重量,求出梨的重量,最后根据梨每筐重量=梨重量÷筐数即可解答. 解答:解:(1080-12×48)÷12, =(1080-576)÷12, =504÷12, =42(千克), 答:梨每筐重42千克. 点评:求出梨的重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行程问题 分析: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先求出速度和,再根据和差公式求解. 解答: 解:(528÷3-6)÷2 =(176+6)÷2 =182÷2 =91(千米) 528÷3-91 =176-91 =85(千米) 答:甲车每小时行91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5千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相遇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和=总路程÷相遇时间,求出速度和,再根据两车的速度之间的关系运用和差公式求解.

11.分析 把这件衣服的原价看成单位“1”,现价是原价的(1-10%),它对应的数量是36元,由此用除法求出原价. 解答 解:36÷(1-10%) =36÷90% =40(元) 答:这件衣服原价是40元. 点评 本题先找出单位“1”,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

12.分析:假设全是2分的硬币,则70枚一共是2×70=140分,这比已知的194分少194-140=54分,因为一枚5分的硬币比2分的硬币5-2=3分,所以5分的硬币有:54÷3=18枚,则2分的有70-18=52枚. 解答:解:假设全是2分的硬币: 2×70=140(分), 194-140=54(分), 则5分的硬币有: 54÷(5-2), =54÷3, =18(枚), 则2分的硬币有:70-18=52(枚), 答:2分的有52枚,5分的有18枚. 点评:此题问题原型是鸡兔同笼问题,采用假设法即可解答.

13.分析:先依据“运进的大米的重量=面粉的重量×2+30”求出运进的大米的重量,再据加法的意义即可得解. 解答:解:150×2+30+150, =330+150, =480(千克); 答:运进面粉和大米共480千克. 点评:求出运进的大米的重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分析:根据“每分钟走60米,上课就要迟到4分钟;如果每分钟走80米,就可以比上课时间早到3分钟到校”可知:路程相差

60×4+80×3=480米,速度相差80-60=20米;则小军明家到学校的准时时间为480÷20=24分钟;继而根据“如果每分钟走60米,上课就要迟到4分钟”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60×4+80×3)÷(80-60), =(240+240)÷20, =480÷20, =24(分钟), 60×(24+4), =60×28, =1680(千米). 答:小明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680千米. 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盈亏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找出数量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

15.分析 先求出相遇时间,即14时15分-8时30分=5时45分=5(3/4)小时,再依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再根据乙车速度=两车速度和-甲车速度即可解答. 解答 解:下午2:15就是14时15分, 14时15分-8时30分=5时45分=5(3/4)小时, 460÷5(3/4)-50 =80-50 =30(千米) 答:乙车每小时行驶30千米.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等量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求出两车的速度和.

16.分析 求这七名学生的平均跳远成绩是多少,根据平均数的求法,用所有数据相加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可;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

果数据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解答即可. 解答 解:平均数:(3.06+2.90+2.74+3.52+2.83+2.89+2.78)÷7 =20.72÷7 =2.96(米) 将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3.52、3.06、2.90、2.89、2.83、2.78、2.74,所以中位数是2.89. 答:这七名学生的平均跳远成绩是2.96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89. 点评 此题考查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意义和求解方法,按照各自的方法分别求出即可.

17.分析:甲组生产了120个零件,乙组生产的零件数是甲组的5/4,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乙组生产了120×5/4个,又丙组生产的零件数是乙组的5/6,则丙组生产了120×5/4×5/6个. 解答:解:120×5/4×5/6=125(个) 答:丙组生产了125个.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清两个不同的单位“1”,已知单位“1”的量,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18.分析:根据题意求出5和7的公倍数,看看5和7的公倍数中的哪个数小于40,此数就是要求的答案. 解答:解:因为5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5×7=35,而35<40, 所以六年级一班有35人; 答:六年级一班有35人; 点评:本题主要是灵活利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9.分析 根据题意,要求女生有多少人,即求312人的5/12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312乘以5/12即可. 解答 解:312×5/12=130(人) 答:女生有130人.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乘法的意义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题中的等量关系. 20.分析:根据题意,工厂计划生产的手表总量一定,每天生产手表的数

量和生产天数成反比例,由此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设x天才能完成任务, 450x=300×20, 450x=6000, x=40/3; 答:40/3天可以完成任务.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题意,根据每天生产手表的数量和生产天数成反比例,列式解答即可.

21.1班:2班=3:4, 因为3班:2班=3:5,所以2班:3班=5:3, 所以1班:2班:3班=15:20:12; 15+20+12=47, 1班:141×15/47=45(人), 2班:141×20/47=60(人), 3班:141×12/47=36(人), 答:1、2、3班各有45人、60人、36人.

22.考点:最优化问题 专题:优化问题 分析:大卡车每吨的运费是:140÷5=28元;小车每吨的运费是:100÷3=33(1/3)元;所以尽量租用大车.30÷5=6(辆);这时最合算,据此解答. 解答: 解:5吨大卡车每吨的运费是:140÷5=28(元) 3吨小车每吨的运费是:100÷3=33(1/3)元 28<33(1/3) 所以尽量租用大车. 30÷5=6(辆) 共需运费:140×6=840(元) 答:租6辆5吨大卡车最合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运用统筹法解决问题.此题告诉学生掌握了统筹法,对于进行合理调度,是十分有效的.

23.分析 根据“从甲仓运180袋大米到乙仓,则两仓大米袋数相等”,知道原来甲仓比乙仓多(180×2),再根据“甲、乙两仓现有大米袋数比是5:3,”知道甲、乙两仓分别占两仓总数的5/(5+3)、3/(5+3),最后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 解:(180×2)÷[5/(5+3)-3/(5+3)] =1440(袋), 答:甲、乙两个粮仓一共有大米1440袋.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找准对应量,

列式解答即可.

24.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甲车与乙车相遇时,甲车行的路程,再除以它对应的分率(1-5/12),就是两地间的路程. 解答:解:56×3÷(1-5/12), =56×3×12/7, =288(千米). 答:东、西两地相距288千米.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求出甲车行的路程,再求它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式解答.

25.分析:由题意可知:甲数×3.75=乙数×15,则甲数=乙数×15÷3.75,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0.8×15÷3.75, =12÷3.75, =3.2; 答:甲数是3.2. 点评:由题意得出“甲数×3.75=乙数×15”,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第一次相遇时,两车共行了1个全程,其中第一辆车(从东站出发的那辆)行了45千米.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共行了3个全程,其中第一辆车共行了45×3=135千米.这时第一辆车已从越过中点开出了9千米,就是说第一辆车的行程减去9千米就是1个半全程,据此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45×3-9)÷1.5, =126÷1.5, =84(千米); 答:两车相距84千米.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就不能再按平常的思维去找路程、时间和速度,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来算了.这是一道技巧性比较强的题目,解答的关键是想第二次相遇时从东站出发的车走了全程的几倍来考虑就可以了.

27.分析: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实际长度和比例尺已知,依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得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解答:解:因为75米=7500厘米,30米=3000厘米, 则7500×1/1000=7.5(厘米),

3000×1/1000=3(厘米); 答:长应画7.5厘米,宽画3厘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8.分析:先算出四、五年级共去了多少人,然后用总车费除以总人数就是平均每人应付的车费. 解答:解:①四、五年级一共去的人数: 76+98=174(人); ②平均每人应付的车费: 870÷174=5(元). 答:平均每人应付车费5元. 点评: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29.分析:根据题意,此题等量关系式为:“第一车间的人数+第二车间的人数+第三车间的人数=360”,再根据“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多12人,第三车间比第二车间少18人”,设第二车间有工人x人,则第一车间有工人x+12人,第三车间有工人x-18人;由此列出方程即可解答. 解答:解:设第二车间有工人x人,则第一车间有工人x+12人,第三车间有工人x-18人,由题意得: (x+12)+x(+x-18)=360, 3x-6=360, 3x=366, x=122. 答:第二车间有工人122人. 点评:此题考查列方程解答含有三个未知数的应用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设一个未知数为x,另两个未知数分别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来,列并解方程即可.

30.分析:将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正好与乙数相等,说明甲数是乙数的10倍,设乙数为x,则甲数为10x,由此可得,10x-x=108.9,解此方程即可求出甲乙两数,进而求出两数的和. 解答:设乙数为x,则甲数为10x,由此可得, 10x-x=108.9 9x=108.9, x=12.1; 则乙数为:

12.1×10=121, 两数和为:121+12.1=133.1;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健是明确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即将这个数缩小10倍.

31.分析 先把原来水果的总重量看成单位“1”,含水量是99%,那么干水果的重量就是总重量的(1-99%),由此用乘法求出干水果的重量;然后再把后来水果的总重量看成单位“1”,它的(1-98%)对应的数量是干水果的重量,再用除法求出现在水果的总重量即可. 解答 解:2000×(1-99%) =20(千克); 20÷(1-98%), =1000(千克); 答:现这批水果的总重量是1000千克. 点评 解答此题关键是抓住不变的干水果的重量,找出两个不同的单位“1”,把干水果的重量作为中间量进行求解.

32.分析:此题用两种方法解答: (1)先求5个工人每天修路多少米,再求平均每个工人每天修路多少米. (2)先求每个工人6天修路多少米,再求平均每个工人每天修路多少米. 解答:解:(1)5个工人每天修路:900÷6=150(米); 每个工人每天修路:150÷5=30(米) 答:平均每个工人每天修路30米. (2)每个工人6天修路:900÷5=180(米), 每个工人每天修路:180÷6=30(米) 答:平均每个工人每天修路30米.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分析 先根据加法意义求出五六年级共有多少人,然后用每人搬砖的块数乘以五六年级共有的人数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 解:12×(237+263) =12×500 =6000(块) 答:两个年级的学生共搬砖6000块.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整数乘法意义:求几个相同的加数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理解运用情况.

34.分析:先求出计划每天用煤重量,再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求出这批煤的总重量,最后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即可解答. 解答:解:(1.3-0.1)×65÷1.3, =1.2×65÷1.3, =78÷1.3, =60(天), 答:实际能用60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总量之间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5.分析:根据题意,可用125乘1.5计算出四年级全级收废纸的重量,然后再乘0.8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125×1.5×0.8 =187.5×0.8, =150(千克), 答:回收的废纸可生产150千克再生纸. 点评:求出四年级全级学生共收集废纸的重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6.分析:先求出计划每天的产量,然后求出实际每天的产量,用总产量除以实际每天的产量就是实际用的天数,然后用计划的天数除以实际的天数就是提前的时间. 解答:解:10800÷30+180, =360+180, =540(台); 30-10800÷540, =30-20, =10(天); 答:这样可以提前10天完成任务. 点评:此题利用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求解,解答题时要弄清题目中的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选用正确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37.分析:由“三人所看书的平均页数为120页”可知三人共看360页,由“甲、乙、丙所看页数比为3:5:4”求出每人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几分之几,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 解答:解:3+5+4=12 120×3=360(页) 甲:360×3/12=90(页) 乙:360×5/12=150(页) 丙:360×4/12=120(页) 答:甲看90页、乙看150页、丙看120页.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两个数的比(三个数的比),两个

数的和(三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三个数),用按比例分配解答. 38.答案: 解析: 4000×(75%-2/3)×1/3=16000

39.【答案】6小时;42小时 【解析】 此题为水中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甲、乙两船一个顺流,一个逆流,那么它们的速度和为甲、乙两只小船在静水中速度的和,而水中的追击问题不论两船同向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速度差均为甲、乙两只小船在静水中速度的差,因此用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相遇时间:168÷(12+16)=6(小时) 追及时间:168÷(16-12)=42(小时) 答:6小时相遇;42小时乙船追上甲船。

40.分析 原来每人分摊16元,后来每人少分摊了4元,也就是后来每人分摊16-4=12元,增加的2人一共分摊了12×2=24元,也就是原来的人数一共少分摊了24元,用少分摊的总钱数钱数除以每人少分摊的4元,就是原来的人数. 解答 解:(16-4)×2 =12×2 =24(元) 24÷4=6(人) 答:原来有 6名游客去东湖游玩. 点评 解决本题关键是明确,增加2人分摊的钱数,就是原来的人数分摊的总钱数,进而根据数量=总价÷单价求解.

41.分析:根据题干,设三人的苹果个数相等时是x个,则甲分得x+5个,乙分得x+24个,丙分得2x个,又因为三个人分得的苹果总数是113,据此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解答:解:设三人的苹果个数相等时是x个,则甲分得x+5个,乙分得x+24个,丙分得2x个,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x+5+x+24+2x=113 4x+29=113 4x=84 x=21 所以甲:21+5=26(个) 乙:21+24=45(个) 丙:21×2=42(个) 答:甲乙丙各分得26个、45

个、42个.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设出三人苹果数相等时为x,从而得出甲乙丙各自分得的苹果数,再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42.分析 出勤率是指出勤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先求出出勤人数,然后用出勤人数除以总人数乘上100%即可. 解答 解:(250-10)÷250×100% =240÷250×100% =96%. 答:出勤率是96%. 点评 此题属于百分率问题,计算的结果最大值为100%,都是用一部分数量(或全部数量)除以全部数量乘百分之百,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43.答案: 解析: 7351只

44.考点:年龄问题 专题:年龄问题 分析:由题意,可设甲、乙、丙、丁四人的年龄分别为a岁、b岁、c岁、d岁,根据“甲、乙、丙三人的年龄之和是64岁,乙、丙、丁三人的年龄之和是36岁,甲、丁二人的年龄之和是乙、丙二人年龄之和的2倍,”列出算式求解即可. 解答: 解:设甲、乙、丙、丁四人的年龄分别为a岁、b岁、c岁、d岁, a+b+c=64 (1) b+c+d=36 (2) (1)+(2)=a+2(b+c)+d=100 因为a+d=2(b+c) 所以a+d=50 b+c=25 a+b+c+d=75 答:他们四个人的年龄之和是75岁. 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设出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式的变换得出四人的年龄和.

45.【答案】10分钟 【解析】 70厘米=0.7米 2198÷(3.14×0.7×100) =2198÷219.8 =10(分钟)

46.解:156×2÷(5.2+5.2+2.6) =312÷13 =24(千米/时) 答: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24千米/时.

47.分析:因为甲车行驶了7.5-2.5=5小时,乙行驶了7.5小时.甲车比

实际少行1小时,乙车比实际多行1.5小时.所以甲车行1小时的路程,乙车需行1.5小时.乙车行7.5小时的路程,甲车需行5小时.所以,甲车从A城到B城共用5+2.5+5=12.5(小时). 解答:解:两车相遇时,甲车实际行驶7.5-2.5=5小时,乙车实际行驶7.5小时, 与计划的6小时相遇比较,甲车少行1小时,乙车多行1.5小时, 也就是说甲车行1小时的路程,乙车需行1.5小时, 进一步推知,乙车行7.5小时的路程,甲车需行5小时, 所以,甲车从A城到B城共.5+5=10(小时), 加上修车耽搁的2.5小时, 共用10+2.5=12.5小时; 故答案为:12.5. 点评:此题属于发车间隔问题,关键要有已知条件推出乙车行7.5小时的路程,甲车需行5小时.

48.分析:要求实际每天应该修多少米,需知道这段路的总米数与实际用的天数,这两条信息都不知道,都需要先求出,由此找出条件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解答:解:180×40÷(40-15), =7200÷25, =288(米). 答:每天应该修288米. 点评:解答这类问题一般从问题出发,一步步找到要求的问题与所需的条件,再由条件回到问题即可列式解决. 49.分析:先把原来的体重看做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生病减轻了10%,也就是相当于原来体重的(1-10%);再根据“病好后,又增加了10%”,是把病好后的体重看做单位“1”,单位“1”的量已经求出,进而用乘法计算求出现在的体重;然后与原来的体重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解答:解:病好时的体重: 45×(1-10%), =45×0.9, =40.5(千克); 现在的体重: 40.5×(1+10%), =40.5×1.1, =44.55(千克); 因为44.55千克<45千克, 所以现在体重和原来相比减轻了. 点评:

此题属于百分数的实际应用,解决关键是先把原来的体重看作“1”,求出病好时的体重;再把病好时的体重看作“1”,求得现在的体重;进而比较得出答案.

50.答案: 解析: 266元

51.分析 要求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还需要几小时才能到达,应先求出剩余路程以及这辆汽车的速度.根据题意,剩余路程为(532-152)千米,速度为每小时152÷2千米,那么还需要的时间为:(532-152)÷(152÷2),解决问题. 解答 解:(532-152)÷(152÷2) =380÷76 =5(小时) 答:这辆汽车还需要5小时到达乙地. 点评 运用了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52.解答 解:50÷[1/2-3/(3+4)]=700(米), 答:这段路全长700米. 53.分析 (1)把全长看成单位“1”,两天一共修了全长的(45%+2/5),它对应的数量是510米,由此用除法求出全长; (2)把全长看成单位“1”,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了全长的(45%-2/5)它对应的数量是30米,由此用除法求出全长; (3)把全长看成单位“1”,剩下的长度占全长的(1-45%-2/5)它对应的数量是90米,由此用除法求出全长. 解答 解:(1)510÷(45%+2/5) =510÷85% =600(米) 答:这段路全长600米.( 2)30÷(45%-2/5) =30÷5% =600(米) 答:这段路全长600米. (3)90÷(1-45%-2/5) =90÷15% =600(米) 答:这段路全长600米. 点评 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单位“1”,并找出单位“1”的百分之几对应的数量,用除法就可以求出单位“1”的量.

54.分析:由“师傅先做6天,再由徒弟做3天,则可完成任务;如果师

傅先做5天,再由徒弟做5天也可以完成任务”可知,师傅少做一天,徒弟要做两天,所以说师傅一天做的零件个数是徒弟2天的零件个数.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48×2×6+48×3, =576+144, =720(个); 答:这批零件共有720个.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

55.分析:先依据梯形的面积公式求出这块麦田的面积,再乘每平方米施肥的重量,即可得解. 解答:解:(100+250)×120÷2×0.15 =350×120÷2×0.15 =21000×0.15 =3150(千克) 答:这块地应施化肥3150千克.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56.分析:先计算出每天做多少个皮卡丘,再乘30,即可得解. 解答:解:750÷15×30, =50×30, =1500(个); 答:一个月(按30天计算)可以做1500个皮卡丘. 点评:先计算出每天做多少个皮卡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7.考点:整数、小数复合应用题 专题:简单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 分析:连桶共重138.4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还有75.5千克,则油的一半重138.4-75.5=62.9千克,根据乘法的意义,原有油62.9×2=125.8千克.然后用总重量减去油重,就是油桶重,解决问题. 解答: 解:(138.4-75.5)×2 =62.9×2 =125.8(千克) 138.4-125.8=12.6(千克) 答:油桶重12.6千克. 点评:首先根据减法的意义求出油的一半的重量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58.分析 把原计划生产的台数看成单位“1”,全月一共生产了计划的(1+10%),那么下半月就生产了计划的(1+10%-45%),它对应的数

量是312台,由此用除法求出计划加工的台数,进而求出上半月生产了多少台. 解答 解:312÷(1-45%+10%) =312÷65% =480(台), 480×45%=216(台); 答:上半月生产了216台. 点评 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单位“1”,并找出单位“1”的百分之几对应的数量,用除法就可以求出单位“1”的量.

59.分析 首先根据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分别用1除以甲队、乙队、丙队单独做需要的时间,求出甲乙丙三队的工作效率各是多少;然后根据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用1除以三队的工作效率之和,求出甲乙丙三队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即可. 解答 解:1÷(1/20+1/30+1/24) =1÷1/8 =8(天) 答:甲乙丙三队合做,8天可以完成.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工程问题的应用,对此类问题要注意把握住基本关系,即: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甲乙丙三队的工作效率之和是多少.

60.分析 由“甲、乙两队共同修筑一条长200km的公路,25天完成”,可求得两队的工作效率,然后减去甲队的工作效率,就是乙队每天修多少千米. 解答 解:200÷25-4.2 =8-4.2 =3.8(千米) 答:乙队每天修3.8千米. 点评 此题运用了关系式: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1.分析:先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再减乙车的速度即可解答. 解答:解:864÷6.4-87.5, =135-87.5, =47.5(千米), 答:甲车每小时行47.5千米. 点评:求出两车的速度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2.答案:91千克

63.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计算出三角形花生地的面积,然后用“每平方米收花生的重量×花生地的面积”解答即可. 解答:解:1.6×(148×23÷2) =1.6×1702 =2723.2(千克); 答:这块地一共可以收花生2723.2千克.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花生地的面积,进而根据“每平方米收花生的重量×花生地的面积”解答.

64.分析:因每行的人数×行数=总人数,总人数一定,所以每行的人数和每行站的人数成反比例关系,据此可列方程解答. 解答:解:每行站16人,可以站x行,根据题意得 16x=12×80, x=960÷16, x=60; 答:可以站60行. 点评:本题的重点是先判断两种量成什么关系,再列方程进行解答.

65.分析:一辆小客车大约能坐28人,一辆火车能坐的人数大约是一辆小客车的62倍,那么一辆火车能坐的人数大约是28人的62倍,即28×62,把28看作30,62看作60,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解答:解:28×62≈1800(人); 28×62=1736(人). 答:这辆火车大约能坐1800人,这辆火车能坐1736人. 点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这个数,用另一个数乘上倍数.

66.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行程问题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乙车的速度,即可求出两车的速度和,然后根据关系式: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解决问题. 解答: 解:324÷(45+45×4/5) =324÷(45+36) =324÷81 =4(小时) 答:经过4小时两人相遇. 点评:此题运用了关系式:路

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67.分析:由题意可知:另一块地的亩数为3+2=5亩,另一块地的产量为68×5=340千克,再用两块地的总产量除以两块地的总亩数,就是两块地的平均产量. 解答:解:[210+(3+2)×68]÷(3+3+2), =(210+340)÷8, =550÷8, =68.75(千克); 答:两块地平均每亩产68.75千克. 点评:求出另一块地的亩数和产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8.分析:依据时间=路程÷速度即可解答. 解答:解:34÷(36+32)×60, =34÷68×60, =0.5×60, =30(分钟), 答:经过30分钟后两车相距34千米. 点评:等量关系式:时间=路程÷速度是解答本题的依据. 69.分析 用总本数减去四年级和五年级借的数量,求出剩下的数量,除以六年级的班数3,平均每班借多少本. 解答 解:(500-137-186)÷3 =(363-186)÷3 =177÷3 =59(本); 答:平均每班借59本. 点评 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求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70.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假设小宇10道题全做对,可以得分10×8=80(分),比实际得分41分多80-41=39(分),这多得的39分,是把其中做错的题换成做对的题而得到的,因每做对一题得8分,每做错一题倒扣5分,可知做错的题换成做对的题实际上是每道题多得5+8=13(分),用多出的分数除以13就可以得出错题的道数,再根据题意解答即可. 解答:解:假设小宇做对10题,最终得分10×8=80(分), 比实际得分41分多80-41=39(分), 错题39÷(5+8)=3(题), 对题10-3=7(题); 答:他做对了7题. 点评:根据题意,根据假设法,比较容易计算出结果.

71.分析:甲、乙相遇后4分钟乙、丙相遇,说明甲、乙相遇时乙、丙还差4分钟的路程,即还差4×(75+60)=540米;而这540米也是甲、乙相遇时间里甲、丙的路程差,根据路程÷速度差=时间可知甲、乙相遇时间=540÷(90-60)=18分钟,所以长街长=18×(90+75)=2970米. 解答:解:相遇时甲丙相距:4×(75+60)=540(米); 甲乙的相遇时间为:540÷(90-60)=18(分钟); 长街长为:18×(90+75)=2970(米). 答:这条长街的长度是2970米. 点评:由甲乙相遇后乙丙的相遇时间求出甲乙相遇时甲丙相距的路程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72.分析 由“第二仓库的存粮比第一仓库的2倍少50吨”知,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先求出第一仓库的2倍是多少吨,然后再根据减法的意义用第一仓库的2倍的吨数减去50吨,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260×2-50 =520-50 =470(吨) 答:第二仓库存粮有470吨.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先求出第一仓库存粮的2倍是多少吨,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73.分析:先求出71行能种多少棵花苗,也就是一块地能种的棵数,然后再乘4就是4块地能种的棵数,运用估算的方法求解. 解答:解:69×71×4, ≈70×70×4, =4900×4, =19600(棵); 答:这个花圃大约能培育19600棵花苗. 点评:本题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求解;注意估算时把因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计算. 74.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分别求出旅游车和小轿车所用的时间,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182÷52=3.5(小时), 182÷56=3.25(小时), 3.5-3.25=0.25(小时); 答:小轿车先到,先到0.25小时. 点

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75.解:5.2×1.6÷2×95 =4.16×95 =395.2(元). 答:铺完这块地需要395.2元.

76.分析 根据题干,先求出二班和三班的人数之和是142-46=96人,因为二班和三班的人数相等,再除以2即可解答. 解答 解:(142-46)÷2 =96÷2 =48(人); 答:二班和三班各有48人. 点评 此题属于整数的混合应用题,做题时应认真分析,弄懂题意,即可得出结论. 77.分析:根据题意,甲仓库运走28吨后,乙仓库的肥料吨数比甲仓库的4倍少6吨,如果乙仓库加上6吨,正好是甲仓库的4吨,这时它们的和是92-28+6=70吨,由和倍公式求出这时甲仓库的吨数,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解答:解: 甲运走后剩余:(92-28+6)÷(4+1)=14(吨); 甲仓库原来有:14+28=42(吨); 乙仓库原来有:92-42=50(吨). 答:两仓库原来各有肥料42吨、50吨. 点评:关键是求出乙是甲的4倍时,它们的和是多少,然后再根据和倍公式进一步解答.

78.解答:解:25÷(1-1/4-1/3) =25÷5/12, =60(个). 答:这批零件共有60个.

79.【答案】甲:50吨 乙:10吨 【解析】略

80.分析:已知经过4.5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要求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应先求出两车的速度和.根据题意,甲乙两车的速度和为每小时75.5+65.5=141(千米),然后乘相遇时间即可. 解答:解:(75.5+65.5)×4.5, =141×4.5, =634.5(千米); 答:A、B两城相距634.5千米. 点

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先求出两车的速度和,然后根据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解决问题.

81.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行程问题 分析:从上午7时到11时共4个小时,返回时距B地24千米和乙相遇,说明相遇时甲比乙多行驶了48千米,每小时比乙快8千米,说明甲行驶了48÷8=6小时,从而可知甲到B地后反过来又行了2小时,从而可求甲的速度为24÷2=12千米每小时,从而可求全程为:12×4=48千米. 解答: 解:11-7=4(小时) 24×2÷8=6(小时) 24÷(6-4) =24÷2 =12(千米) 12×4=48(千米) 答:AB两地相距48千米.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相遇时甲比乙多行驶了8千米,根据已知可以求出甲行驶的时间,此题辅助画图方便理解.

82.分析 根据题意,两车的速度为每小时46.3+43.7=90(千米),又知两车经过5小时相遇,根据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那么两地相距90×2.5千米,解决问题. 解答 解:(46.3+43.7)×2.5 =90×2.5 =225(千米) 答:两地间相距225千米. 点评 先求出两车的速度和,然后根据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解决问题.

83.分析:无论每个人的钱数怎么变化,但总钱数不变,是81元,最后每人钱数相等,即每人81÷3=27(元),从这个结果出发,向前推导,增加2倍的意思是指现在是原来的3倍,列表如下: 甲 乙 丙 丙给甲、乙后 27 27 27 乙给甲、丙后 9 9 63 甲给乙、丙后 3 57 21 初始情况 55 19 7 解答:解:(1)丙给甲、乙后:81÷3=27(元) 甲:27元,乙27元,丙27元; (2)乙给甲、丙后(丙给甲、乙前): 甲:27÷3=9

(元) 乙:27÷3=9(元), 丙:27-9=18(元)27+18×2=63(元); (3)甲给乙、丙后(甲给乙、丙前): 甲:9÷3=3(元) 丙:63÷3=21(元) 乙:9-3=6(元),63-21=42(元)42+6+9=57(元); (4)初始情况(甲给乙、丙前) 乙:57÷3=19(元), 丙21÷3=7(元), 甲:57-19=38(元),21-7=14(元),3+38+14=55(元) 答:三人原有的钱数分别是:甲55元,乙19元,丙7元. 点评:本题需要逆着思考,从最后的结果向前根据数量关系,求出上一步的结果,一步步的推,进而求解. 84.分析:把长的锯成4段,需要锯4-1次,再乘6求出锯6根长钢管需要的次数;把短的锯成3段,需要锯3-1次,再乘4求出锯4根短钢管需要的次数;由此求出一共锯的次数. 解答:解:(4-1)×6+(3-1)×4, =3×6+2×4, =18+8, =26(次), 答:一共需要26次. 点评:抓住锯木头问题中:锯的次数=锯成的段数-1,即可解决问题. 85.分析:由题意可知:300米的路程,小明走了两次,即为300×2=600米,再加上向南的200米,即可得解. 解答:解:300×2+200, =600+200, =800(米), 答:这时他上学一共走了800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300米的路程,小明走了两次.

86.分析 1红2绿2黄1蓝,把6个气球看成一组,先求出30个里面有多少这样的一组,再根据余数的情况推算第30个气球的颜色; 求出38里面有多少个这样的一组,以及还余几,再根据每组有2个绿色的气球,以及余下数中绿色气球的个数进行求解. 解答 解:1+2+2+1=6(个); 30÷6=5(组); 没有余数,那么第30个气球就和第6个气球的颜色相同是蓝色的; 38÷6=6(组)…2(个); 余下2个中有1个是绿色的

气球; 6×2+1=13(个); 答:第30个是蓝颜色,绿色的气球一共挂了13个. 点评 解决这类问题往往是把重复出现的部分看成一组,先找出排列的周期性规律,再根据规律求解.

87.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乙独做所需的时间(20天),然后把这项工程看作单位“1”,则甲、乙的工作效率即可求出.再根据甲的工作时间(18天),求出甲所完成的工作量以及乙所做的工作量.最后再根据乙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求出工作时间,用18天减去乙的工作时间即为乙休息的时间. 解答:解:乙独做所需的时间是: 30×(1-1/3), =20(天); 乙休息的时间是: 18-(1-1/30×18)÷1/20, =18-8, =10(天). 答:乙休息了10天. 点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求乙的工作效率及工作量,重点是求乙的工作时间.

88.分析:根据题意,一辆汽车5运来这批煤的3/8,然后再乘8即可得到8次运来这批煤的几分之几,列式解答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3/8÷5×8 =3/8×1/5×8 =3/5(吨); 答:8次运来这批煤的3/5.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一辆车一次运多少,然后再乘8即可. 89.分析:共带了71.2元,用29.2元买了3支钢笔,则还剩下71.2-29.2元,剩下的钱准备买7元一本的日记本,则用剩下的钱数除以日记本的单价即得可以买几本这样的日记本. 解答:解:(71.2-29.2)÷7 =42÷7, =6(本); 答:王老师可以买6本这样的日记本. 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买了3支钢笔共用了29.2元,而不是每支钢笔的价钱是29.2元. 90.分析:根据题意明白:如果每排人数必须相同,每排最多排的人数为36、42与48的最大公因数,即三个数的公有质因数连乘积是最大公因

数;进而求出每班的排数. 解答:解:36=2×2×3×3, 42=2×3×7, 48=2×2×2×2×3, 所以36、42与4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所以每排最多排6人; 36÷6=6(排), 42÷6=7(排), 48÷6=8(排), 答:每排最多排6人;一班能排6排,二班能排7排,三班能排8排. 点评:本题主要是利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1.解:73.25×21.45≈3794(平方米)

92.【答案】(1)66平方米 (2)1650块 【解析】 (1)根据宽=周长÷2-长,先求出花坛的宽,代入数据即可求出这个长方形花坛的面积;再求出大长方形的长和宽,根据大长方形的面积-花坛的面积=小路的面积,带入数据计算即可解答; (2)根据(1)中求出的小路的面积,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求出每块地砖的面积,然后统一单位,再用小路的面积除以地砖的面积即可求解。 (1)62÷2-17 =31-17 =14(米) 17×14=238(平方米) (17+1+1)×(14+1+1) =19×16 =304(平方米) 304-238=66(平方米) 答:小路的面积是66平方米。 (2)2×2=4(平方分米) 66平方米=6600平方分米 6600÷4=1650(块) 答:这条小路一共需要1650块地砖。

93.分析:把50和30分别分解质因数,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即为这个正方形地面的边长;求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先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正方形教室的面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长方形瓷砖的面积,然后用教室面积除以长方形瓷砖的面积即可. 解答:解:50=2×5×5,30=2×3×5, 50、30的最小公倍数2×3×5×5=150, 即边长是150厘米, 需要:(150×150)÷(50×30), =22500÷1500, =15

(块); 答:这个教室地面的边长是150厘米,需要15块这样的方砖.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每个数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小公倍数,数字大的可以用短除解答;用到的知识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94.考点:整数、小数复合应用题 专题:简单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 分析:我们把男女生的人数加在一起,再除以4就是分成的组数. 解答: 解:(56+64)÷4 =120÷4 =30(组) 答:一共可以分30组. 点评:本题运用“总人数÷每组的人数=组数”进行解答即可.

95.解答:解:设面粉有x吨,大米的重量是4x吨,由题意列方程得 4x-35.2×x/10=72, x=150, 把x=150代入x/10=15; 答:15天后大米还剩下72吨而面粉运完.

96.解答:解:112÷[(1/8×6+1/10×6)-1], =280(千米); 答:甲乙两城间的公路长是280千米.

97.解答: 解:骑车的速度: 15÷(1/2+1/3)=18(千米) 45分=3/4小时,30分=1/2小时 汽车从甲地到丙地的时间为: 27÷18-3/4 =3/4(小时) 汽车的速度为: (27+18×1/2)÷3/4 =48(千米) 王从丙地倒乙地的时间为: 18×(1/2+1/3)÷(48-18) =1/2(小时) 甲乙两地的距离为: 18×(1/2+1/2)+27+15 =18+27+15 =6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

98.【答案】3小时 【解析】 255÷(45+40) =255÷85 =3(小时) 答:他们3小时后相遇.

99.【答案】88岁 【解析】根据题意,甲的年龄除以乙的年龄等于2,

可得甲的年龄是乙的2倍;丙的年龄除以甲的年龄等于4,可得丙的年龄是甲的4倍,由此可得丙的年龄是乙的2×4=8倍;又丙比乙大56岁,根据差倍公式可以求出乙和丙的年龄,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解:根据题意可得: 丙的年龄是乙的:2×4=8; 由差倍公式可得: 乙的年龄是:56÷(8-1)=8(岁); 丙的年龄是:8×8=64(岁); 甲的年龄是:8×2=16(岁); 三人的年龄和是:16+8+64=88(岁); 答:三人的年龄和为88岁。

100.设现在乙车间的人数是x人,则现在甲车间的人数是(7/9)x人,根据题意,得: (7/9)x-20=(x+35)×2/5, x=90 甲车间人数:(7/9)x=90×7/9=70. 答:现在甲车间有70人,乙车间有90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