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科学、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直接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先导化合物:具有特定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可作为结构修饰和结构改造的模型,从而获得预期药理作用的药物。发现途径和方法:从天然产物得到;以现有药物作为先导化合物;用活性内源性物质作;利用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得到;利用计算机进行靶向筛选得到。优化方法:采用生物电子等排体进行替换、前药设计、软药设计、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新化学实体(NCE)在以前文献中为未报道过,并且能以安全、有效的方式治疗疾病的新化合物。
新药发现:靶分子的确定和选择,靶分子的优化,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ADME: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化学物既定理化性质。
脂水分配系数:药物在正辛醇中和水中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值。P=Co/Cw。
亲水:扩散至血液体液 亲脂:通过生物膜 立体化学作用:几何异构,光学异构,构象异构
优势构象:分子势能最低的构象。 未必未药效构象,与受体作用实际构象。
药效构象:药物与受体作用是所采取的实际构象。
构象等效性:药物分子的基本结构不同,但可能会以相同的作用机制引起相同的药理或毒理作用,这是由于它们具有共同的构象,即构象等效性。
代谢拮抗: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结构有某种相似度的化合物,使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性或干扰基本代谢物被利用,或掺入生物大分子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影响细胞生长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计算功能,全方位的逻辑制断功能,一目了然的图形显示功能,将量子化学、分子力学、药物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图形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交叉,从药物分子的作用机制入手进行药物设计。
生物靶点:能够与药物分子结合并产生药理效应的生物大分子 受体、酶、离子通道、核酸
生物电子等排体:具有相似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基团或取代基产生的大致相似、相关或相反的生物活性的一种物质。
如果药物经过化学结构修饰后得到的化合物,在体外没有或很少有活性在生物体或人体内通过酶的作用又转化为原来的药物而发挥药效时,称原来的药物为母体药物,修饰后得到的化合物为前体药物,简称前药。
载体前药:活性化合物与通常是亲脂性起运输作用的结构部分暂时性结合,在适当时候,通过简单的水解作用裂解掉起运输作用的载体。 生物前体:不是活性化合物和载体暂时性结合,而是活性成分本身分
子结构改变的结果。通过结构修饰可以产生作为代谢酶底物的新化合物,其代谢产物就是所期待的活性化合物。
前药研究的目的:– 增加药物的代谢稳定性;– 干扰转运特点,使药物定向靶细胞,提高作用选择性;– 消除药物的副作用或毒性以及不适气味;– 改变溶解度以适应剂型的需要。
软药容易代谢失活的药物; 使药物在完成治疗作用后,按预先规定的代谢途
径和可以控制的速率分解、失活并迅速排出体外。
硬药:含有多种药理活性的结构特征,在形式上不会经过药物代谢或化学转化。
设计与发现新药:1、寻找与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2、先导化合物的修饰。
首关效应:口服药物在到达作用部位时,首先要经过胃肠道的消化酶及胃肠道壁和肝脏中存在的药物代谢酶的代谢去活化作用。
药物代谢(在酶的作用下将药物转变成极性分子,再通过人体的正常系统排出体外):第Ⅰ相 生物转化-官能团化反应、第Ⅱ相生物转化:结合反应
药物潜伏化:通过对生物活性化合物的修饰形成新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在体内酶的作用下释放出母体化合物而发挥作用
非特异性结构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类型的关系较少,主要受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特异性结构药物通过与酶活受体的相互作用儿发挥药效,药物结构上细微改变会影响药效。(激素类)
单胺氧化酶是人体内的一种酶,其能降解 NE、5- HT、DA 等生物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阻止单胺氧化酶的降解作用,而使突触间隙中NE 、5 - HTDA等有效的递质水平增高,发挥治疗作用。
5- 羟色胺(5-HT) 重摄取抑制剂抑制神经细胞对5 - HT 的重摄取,提高其在突触间隙中
的浓度,改善病人的低落情绪。
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神经突触前端NE的重摄取,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
局部麻醉药:在局部使用时能够可逆性阻断周围神经冲动,从局部向大脑传递的药物。
五原子规则:在季铵氮原子和乙酰基末端氢原子之间,以不超过五个原子的距离,才能获得最大拟胆碱活性。
NO供体药物是指能在体内释放外源性NO分子的药物。NO又称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它是一种活性很强的气体小分子,能有效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NO供体药物是临床上治疗心绞痛的主要药物。 药物纯度:反映药物的外在质量,主要考虑药物的含量与杂质。通用名:一个药物一个,不受专利保护。商品名:针对上市药物而言,受行政或法律保护。化学名:反映药物化学性质。
镇痛药:作用于中枢伸进系统,选择性抑制痛觉但并不影响意识,也不干扰神经冲动传导的药物。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其局部反应为红、肿、热、痛。其全身反应为发热、白细胞增多。 解热镇痛药:能降低超过正常体温温度的药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