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研究

2021-08-06 来源:意榕旅游网
IT大视野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研究

邓士婷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对 366 名大学生施测,探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结果显示:手机依赖总分平均分为( 42.81±9.59)分,

手机依赖的比例达到43% 。除了男女在低效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得分显著大于女生外,在不同的人口学变量上大学生在手机依赖总分和各维度上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字:大学生 手机依赖

所谓手机依赖主要是呈现一种强迫的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下会不受控制的长时间使用手机,从而危害到其身心健康并且造成社会功能的损害。前人研究发现,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手机依赖较为严重的话会对其生理、心理造成较深影响,而且还会损害他们的社会功能,最终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近几年研究还发现,大学手机依赖现象有愈加严重的趋势,已经严重影响他们的个体发展。那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个实证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是当务之急的。一、研究方法采用LEUNG等编写的手机成瘾量表。手机成瘾量表分为戒断性、失控性、低效性和逃避性四个维度。共17个项目,采用5点评分,最后总分越高则说明手机依赖程度越高,反之亦然。且只要被试在17个题目中有任意8个以上问题的答案是是的话(即答案是选择总是、经常、有时三者之一),我们可以定义此被试为手机依赖者。本次研究采用班级集体施测的方式在福建某高职院校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366份。手机成瘾问卷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1。在此次研究中,克朗巴哈系数为0.88。为检测由于采用集体问卷施测而引起共同方法偏差的可能性,采用了单因素因子分析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共有9个因子未旋转生成,而且其中第一个因子解释了37.9%的方差变异(小于40%),说明此次研究中最后收集到的数据中共同方法偏差不严重。最后采用了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量表数据处理、分析。主要的分析方法时描述性统计和单因素因子分析等。二、研究结果与分析(一)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施测最初发放手机依赖问卷395份,剔除无效问卷29份,最终有效问卷共计366份,回收率达到了 92. 7%。女生225人,男生141人;工学专业97人,医学类专业183人,教育学类专业86人;大一学生210人,大二学生85人,大三学生71人。(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特点结果统计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总分平均42.81±9.59分,检出率为43%。男女生在低效性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除此之外,男女生、各专业、各年级的大学生在各维度以及手机依赖的总分上没有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专业、年级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维 度

失控性低效性逃避性戒断性总分性别

17.01±5.027.32±2.497.55±2.2611.54±2.7442.51±9.52女16.34±4.566.75±2.407.75±2.8111.53±3.3542.38±9.65T检验 1.2912.133*-0.739 0.428 1.205工学

16.78±4.997.38±2.547.65±2.6811.59±2.5443.48±9.08专业医学类

16.54±4.866.87±2.547.95±2.9611.69±3.0443.03±10.24教育学类16.39±4.316.79±2.317.19±2.6211.27±3.0641.61±8.73F检验0.2711.6782.098 0.679 0.959一年级16.84±4.817.02±2.517.91±2.9211.60±2.8443.38±9.87年级

二年级

16.68±4.336.96±2.317.75±2.7611.43±2.9742.82±8.85三年级15.77±4.956.87±2.696.99±2.7911.58±3.1641.17±10.03

F检验

1.358

0.119

2.866

0.1189

1.376

***:p<0.001 **:p<0.01 *:p<0.05三、讨论通过本研究结果我们发现手机依赖情况在大学生群体当中比较普遍,将近一半的学生可以诊断为手机依赖。这个结果比李雅鑫等针对本科生手机依赖情况做的调查结果高出许多。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平均分为42.81分,也高于前人研究的结果,与这一两年研究成果的结果相近,这个可以说明近年来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愈加严重。四、启示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很多新生一入学带到学校的必需设备从电脑转变成了ipad或者苹果手机等高功能性的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方面携带,需要时随时可用的各种设备。特别是近两年随着4G网络的不管完善和收费不断降低,学生使用手机的成本越来越低,使用的频率也就越来越高。在校园中,哪怕是课堂上,也会发现,很多学生几乎无法离开手机,甚至出现了“手机强迫症”,手机依赖逐渐有了网络成瘾的特点,逐渐取代网络成瘾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业成绩、个人成长、身心发展的一个最严重的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并且给高校管理者的管理和任课带来极大的挑战。大学生从高度管理的学校和高度监督的家庭离开来到相对自由,需要个人自律的大学生,他们比成长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时期更不容易摆脱诱惑,更容易沉溺于手机带来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无法自拔。很多学生还反映自己内心是想要认真学习,对得起自己的,但是一拿到手机就没办法控制了,单凭自己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再加上,我国大部分高校严进宽出,学生发现只需要临时抱抱佛脚也不会太影响他们拿到毕业生,更可以心安理得得玩手机了。学生的这种心态也给所有的高校管理者和任课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本次研究结果加上前人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是必须要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了。如何通过一定的方法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情况是所有高校工作者未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参考文献[1]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2)[2]张茜,张岩,吴敏.大学生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3]张岩,陆梦颖,韩鹏.大学生适应性与手机互联网依赖的关系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10)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职学生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编号:JZ181011作者简介邓士婷(1985.07-),女,汉族,福建省永安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数码世界 P.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