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社会热点关注的行为研究

2021-03-31 来源:意榕旅游网
昆想政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 对社会热点关注的行为研究 蔡炫,黎银娟,王通,王志昊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41)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为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供便利的条件,然而其当前存在的风险与缺陷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 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特点及其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关于引导大学生 正确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热点;关注特点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10—0025—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为我们 带来讯息偃捷的同时也将风险与挑战留给了全社 会。 ”……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 敏感一度和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大量学生通过新媒体 关注社会热点,其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和良莠不齐的网 络信息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 究通过对广州部分高校145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 调查,对他们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的行为特点进行研究,主要从大学生对热点问题关注 的类型偏好、关注频率、关注动机、关注态度等多方面 收集信息。 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特点 (一)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类型的关注偏好于娱乐类 一、和社会民生类问题 关注社会热点的行为动机有助于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 动态和为教育引导提供方向。在调查关注社会热点的 的项目中,超过一半的大学生的动机在于了解社会动 态、增长个人见识(约53%),有39%的学生认为关注社 会热点可以丰富课余生活,这两部分属于自我提升型 价值观,一方面,大学生通过手机媒体平台关注各类热 点,审视社会热点并在朋友圈中发表个人见解,这是他 们表达思想和诉求的主阵地,在这过程中他们表达个 人情感,相互交流,甚至将社会热点作为平时各大朋友 群中交友聊天的谈资;另一方面,青年学生在关注和跟 踪社会热点的过程中,了解社会、接触社会,体验社会, 能为以后就业和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准备。 (三)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频率较高而关注深 度较浅 当前新媒体格局下,各大媒体平台间的竞争激烈, 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追求眼球效应已成为各大 媒体的首要目标,他们往往发布各种娱乐新闻或夸张 3卜 o oⅢ Q一 ∞ 的社会民生类标题作为头条来吸引浏览者的眼球。90 后大学生渴求个性独立、追求时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 更愿意在众多关注社会热点类型中首选娱乐类和社会 民生类问题。网络上曾一度热传《姚贝娜之死与张万 年之殇》的文章,将一位战功累累的将军与一个歌手的 死讯在社会上所引起的影响作了对比,这从侧面反映 出当前年轻人更偏好娱乐类信息。调查显示,有37% 的学生喜欢浏览娱乐新闻,紧随其后的是社会民生类 (32%)和时政类(23%),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范围 较局限,广度不够。 (二)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动机集中于增长个人 见识和丰富课余生活 一切行为背后都有其深层次的动机,研究大学生 青年大学生群体是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活跃分 子,近七成的学生会经常关注社会热点,其中大部分每 天都有关注的习惯,关注频率较高,只有很少部分学生 偶尔关注,甚至不关注。在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可以 通过手机、互联网的渠道获得,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学 校已建成全覆盖或局部公共无线网络,学生随时关注 社会热点已越来越便利。 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仅停留在“大概了解”和 顺手转发的程度(约74%),部分会继续追踪和关注事 件的动态并有所思考,真正深人了解或付诸行动的学 生少之又少。部分学生经常通过关注朋友圈、浏览网 页等方式来关注社会热点,与其说是关注,不如说他们 是一群“阅标题党”,只有当新闻的标题或图片令他们 感兴趣的时候才会进一步点击关注,关注的深度仅停 留在最表层。而往往通过这一类方式传播的社会热点 收稿日期:2015—07—04 作者简介:蔡炫(1983一),女,广东汕头人,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改冶锌 导员,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黎银娟(1993一), 女,r'-N ̄I'q.L,华南农业大学 学-生;王通(1993一),男,河南南阳人,华南农业大学 学-生;王志昊(1994一),男,河南郑州人,华 ; 南农业大学 。 。 3 卜 Z l 愿想政治 宣传思想和舆论引导的主要方法,构筑校方媒体、学生 组织媒体、自媒体。 ” 相结合的三级新媒体服务体 系,搭建学校、教师、学生多方互动和沟通的桥梁。校 方可利用新媒体解读国家政策、文件精神和学校有关 做法等,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国家时政要闻、政策 0 0 0 ~ ∞ 都会在“标题党”的加工下让新闻事件偏离事实,对大 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带来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必要}生认同感高 大学生是一个半社会型群体,他们不仅要学习新 的知识和掌握各种专业技能,还需要提高思想意识和 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为今后踏入社会做好充分准 文件等相关新闻信息的窗口。学生组织媒体是由学校 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共同构建的新媒体平台, 备。他们需要时刻了解社会行情,关注社会动态和各 类焦点,逐渐调整自身去适应社会。调查显示,“关注 社会热点问题是必要的”观点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大学 生认为从自身向社会型角色转变的意义上说,关注社 会热点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调查也反映出其关注的 深度仍然较浅,社会赋予他们强烈的时代紧迫感和高 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们非常必要增强与时俱进的主流 意识,通过关注社会热点,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 提高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大学生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辨析能力有待 提升 数字技术引领下的新媒体“井喷式”的发展为新闻 容量提供了无限空间,传播覆盖范围更广泛,可其也对 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带来了巨大 的挑战。由于目前在网络上发布新闻的主体背景复 杂,内容形式多元,而管理手段又相对滞后,导致一些 网络流言盛行,出现混淆视听的假新闻和包装夸大三 俗文化等现象,这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心理 素质的提高造成消极影响。当前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 题关注度大多停留浅层次,往往未经深入思考便作出 评论和转发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实信息的 传播,对网络不良舆论的煽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此,大学生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辨析能力有待进 一步提升,在关注的同时多加以思考,鉴别新闻或评论 的实质,判断其即将产生的后果,对破坏社会稳定的不 实新闻或非主流的观点不转发和不评论。 (三)大学生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理性程度亟需 加强 当代大学生情感丰富,个性突出,容易因事物的发 展而产生情绪性的变化。他们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 同时,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深入的鉴别能力,在对社 会事件的起因及背景作深刻了解之前,便对事件结果 加以评论甚至做出激烈的行为。尤其在涉及敏感政治 事件或重大国际矛盾时,部分大学生过于激动,过度使 用爱国情感,参与上街游行示威甚至做出打砸商家等 违法行为。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期,存在部分 社会矛盾,在这过程中境外敌对势力和国内反动势力 往往趁虚而入,利用年轻人的满腔热情煽动和制造各 类事件,给国家和社会增加不稳定因素。而虽然大学 生的主流思想是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但思想过于单纯, 理性程度不足,便容易误中他人圈套,激化社会矛盾。 因此,大学生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理陛程度亟需加强。 三、关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建议 (一)构建新媒体服务体系,开辟学校宣传思想新 阵地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关注社会 热点问题已成为大趋势,未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 领域的广泛运用也是必然的。学校可利用新媒体作为 馨世醑 在学生权益维护、校园活动报道和校内谣言的澄清等 方面通过精美的图文编辑吸引学生浏览阅读,在丰富 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起到传递正能量、提高学生认 知事物的能力和引导其树立正确“三观”的作用。而自 媒体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表言论、表达观点的平 台,学校教师和辅导员可以通过该平台及时把握学生 的思想动态,参与他们的互动讨论,积极地给予学生正 确的思想引导,甚至在必要时可以进行及时的危机干预。 (二)将热点融入活动,鼓励社会实践,提供多渠道 的疏导通道 目前大学生接触社会热点多以网络的方式,而这 不是唯一的方式,可通过让学生参加校园活动和投身 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认识社会。与 其在每一个敏感话题出现时再关注学生舆论动态,不 如主动出击,给予及时的疏导,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 问题融入到日常的学生活动当中,可结合社会热点话 题开展各类型的座谈会、辩论赛,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 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面对面 畅所欲言的场所。活动过程中,主办方可将事先收集 到的与该话题相关的真相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和探讨。 同时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活动,发动学生参加各类公益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工 作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升甄别能力和独立思考的 能力,形成理性的逻辑思维方式,增强社会责任感,完 善自身综合素质。 (三)学生党员保持正确网络舆论导向,让网络文 明宣传成为习惯 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具有较高觉 悟的学生群体,可充分发挥其在校青年学生的先锋模 范带头作用,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志愿服务热情,带头 倡导加入网络文明宣传志愿者的队伍中,共同努力,积 极营造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在积极关注社会热点的 同时,学生党员和网络文明宣传员应针对一些积极的、 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帖子进行转发、跟帖,组织和动 员身边同学传递正能量,让网络文明宣传成为一种习 惯,营造和谐有序的舆论环境。当在网络上发现一些 不良传言或者影响社会稳定的评论,他们需在不转发 不灌水的情况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同学中做好 解释澄清和稳定同学情绪的工作,并及时将情况告知 辅导员,协商做好进一步的预防和干预工作,避免部分 学生因一时冲动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桂钰涵.新媒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互联 网为例[J].今传媒,2014,(4). [2]蔡华健,刘尧飞.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关 注倾向调查分析叨.高等农业教育,2015,(1). 『责任编辑:褚永慧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