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电视节目利用新媒体技术与受众进行沟通的分析

2022-04-29 来源:意榕旅游网


电视节目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与受 众进行沟通及分析

姓名:刘媛媛 班级:08广告本科班 学号:200810040005 课程名称:广告媒体研究 指导老师:孔紫君

电视节目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与受众进行沟通及分析

电视是当前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的主要媒体,电视节目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其经济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发挥。一段时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运用新媒体开展互动,强化节目和观众的沟通。如让观众通过手机短信、网络BBS等途径即时参与到节目中来,在在传统媒体愈来愈受到网络等新兴媒体挑战的今天,传统媒体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来扩大影响,这是权宜之计,还是长期行为?此类互动方式将会面临怎样的问题和挑战?下面对此作几点分析。

一、电视节目与受众互动的特点和形式

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自诞生以来,相当长的时期都是单向传播,把受众作为信息的单纯接收者。但是,受众是一个活跃的群体,不可能永远被动地接收信息。他们会在接受信息后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来信来电提出意见、建议或请求;而媒体也会给受众回信回电,进行交流。但是受条件所限,这种互动在时间上往往是滞后的,不可能与报纸出版、广播电视播出同步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直播技术的运用.使节目和观众现场互动成为可能。1983年,央视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直播,开中国电视节目运用热线电话互动之先河。而后,随着直播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成熟.热线电话参与电视节目、现场和观众互动的做法不断推广并一直持续下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和其他传统媒体一样受到新兴媒体的挑战。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为了扩大各自的影响力,相互取长补短,电视媒体也因此借助新媒体技术,互动有了新的渠道和载体,受众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上网等形式将信息反馈到电视节目播出现场,而后又以一定形式播出。和写信、打热线电话等传统的互动手段相比.新媒体信息互动的主要特点在于:1.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只要受众有手机或者能上网就可以实现信息反馈。2.新媒体容量巨大。在同一时间可以接收数以万计的受众的信息,而热线电话只有为数不多的线路可以接通。3.能立即反馈给节目现场,实现受众反馈和节目演播的同步进行,满足受众的需求。4.符合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新兴传媒的喜爱和依赖心理,容易集聚人气,活跃节目气氛。

有鉴于此.新媒体信息互动功能在短时间内被电视直播节目广泛运用。在客观上,也使媒体的互动得到了强化和发展,走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在上海地区,据最新统计,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下属的12个电视频道,目前采用互动形式的自办节目已达近60个,除了少数是使用热线电话外,大部分利用的是手机短信平台和互联网。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手机短信投票。这些节目通常有议题设置,给出选择题让观众做,如东视新闻娱乐频道的《娱乐在线》,经常会出诸如“最近有三个演唱会,你最希望去的是哪一个”这样的问题,让观众选择其中一个答案。有的节目在观众做好选择题后作现场统计,如上视新闻综合频道的《撞击》,嘉宾双方分别设置为A或者B,观众支持哪一方。就发短信A或者B,投票的比例当场在节目中以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来。更为刺激的做法是,观众短信投票作为评判的依据,如和《超级女声》相仿的东方卫视真人秀节目《创智赢家》,在每一场比赛中,观众的短信投票都是评判选手胜负的依据。

还有一种就是观众发短信参加抽奖活动,如发短信给现场直播的节目.节目中对这些号码当场抽奖,并立即送出奖品。如东视新闻娱乐频道的《媒体大搜索》等节目,每次直播节目中都要由电脑随机摇出一个发短信的中奖手机号码,送出一份礼品。

2.通过手机短信评论节目。这种参与比让观众做选择题更进了一步,即节目接纳的是观众的短信评论。一般来说,这些节目事先设置好一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可以让观众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如东视新闻娱乐频道的《东视新闻》,自今年1月1日电视新闻中心正式运行以来,每天都设置一个短信评论环节。每天下午,编辑部在当天的版面定稿之后,选择一条可以引发讨论的新闻作为议题.在编后话中抛出这个问题。然后请观众发表看法。两个多月下来,《东视新闻》每天可以收到几千条短信。收视率也因此有所提高。今年以来,深受上海观众喜爱的《相约星期六》节目也引入了短信互动,在节目直播过程中,观众可以发短信,也可以发带自己照片的彩信,参与或评论节目。包括可以评论嘉宾及主持人.一时间人气大旺。

3.利用网络参与并评论节目。在电视节目的直播过程中,同时进行网络直播,网友可以边看电视边通过网络的BBs提出问题、发表评论。这种方式,在广播电台的节目、特别是远程教育系统中已被广泛运用,电视节目中大型文艺晚会和重大的体育赛事也逐渐开始运用。如今年除夕,东方卫视举办了《“春满东方”除夕特别节目》,从大年三十早上开始,观众上网就可以参加节目设置的抽奖活动。而遇到中超、CBA等自主版权的重大赛事,体育频道也会同步在网上直播,以吸引更多的网民参与节目。不过,和手机短信互动相比,网络互动对技术要求更高,它必须将节目上网。电视节目的主持人除了关注节目内容外,还要不断刷新网页获取新的信息。

4.通过其他新媒体手段点播节目。这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互动,它不是参与节目的概念。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点播节目。如互动电视、手机电视、IPrV等,这些新媒体满足了观众的特殊需求。如观众希望接收某档节目,通过手机电视就可以即刻点播。又如

某些观众特别喜好看电视剧,而播出时间与收看时间正好冲突。这样就可以利用互动电视等新媒体进行点播,随点随看,不再受到传统媒体播出时间的限制。 二、引进新媒体信息互动的利与弊

新媒体介入电视节目与观众的互动,使节目的互动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也使写信和打电话不再是沟通节目与观众的唯一纽带,它满足了受众追求新奇、渴望参与的需求,同时也为节目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其优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互动的强化使观众不再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电视媒体传者与受者的概念十分清晰,没有互动.观众始终处于被动接受者的地位;而运用了新媒体参与互动,观众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随时随地参与节目、评论和节目相关的东西。大大提升了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主动性,激发起观众的参与热情。以《相约星期六》为例,去年改版前收视率有所下降,年平均收视率为6.6%。但是。今年年初这个节目全新改版后.采用了直播方式,接受观众的短信全程参与,收视率一下子升到了10.8%,并且平均收视率稳定在了10.3%。在节目中,观众发来的短信及时显示于屏幕下方,很多俊男倩女还发照片参与节目,或者给出评论,甚至有很多喜爱主持人倪琳和程雷

的观众在短信中表达爱意。因为这些短信,这档节目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观众也因此不再是简单的受众,而变成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互动的强化使节目样式变得更为活泼。在电视节目的设置中,增加了信息互动的环节,其本身就是内容丰富的一种表现形式。观众的参与、反馈成了节目的组成部分,使得节目的面孔不再刻板。如东视新闻娱乐频道的《热线传呼》和《东视广角》是新闻评论类节目,

通常来说给人的感觉是严肃的,加入了信息互动环节之后,节目除了主持人评论外,也有了让观众说话的平台,内容就不显得单调,同时也强化了舆论导向。从公众支持的角度而不是主持人说教的角度来表明对与错、是与非。又如《创智赢家》等真人秀节目,因为引入了观众投票,随着短信数不断增加,节目现场的支持曲线图不断变化,使节目显得更有悬念。

三、新媒体信息互动运用于电视节目的前景展望

当今时代.人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是非常强的.这也是为什么传统节目借助新媒体开展互动后立即能引起共鸣、取得成效的基础所在。在分析其利弊之后,我们不禁要问,这种互动与电视节目的结合前景有多广阔?

1.在形式上.目前新媒体技术在电视节目信息互动中的应用还非常单调,不是短信就是网络留言,而且观众参与的成本也很高,发短信评论或者参加抽奖,都需要观众支付费用。试想。如果每个电视直播节目都有观众短信互动.每个画面下面都贴了橡皮膏一样反映观众的短信内容,那么可能就会让观众视觉疲劳,从而丧失新鲜感。所以,互动必须在形式上有所突破。一方面,可以将短信平台扩容,除了接收文字短信外,也可以接收彩信。另一方面,手机电视、IPIV等可以更多地运用到传统节目的互动中,而不是现在单一的点播。如手机电视节目的录制过程中,邀请观众报名参与,让观众从参与直播到参与制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视频连接的方式,在节目中增加观众视频互动的内容,进行现场连线。

2.在内容上.新媒体技术也应该可以让传统节目变得更为丰富,而这首先取决于节目制作者对新媒体技术利用的娴熟程度。2005年,《超级女声》的成功案例表明,节目生产者的创意非常重要,在互动中不要简单地让观众发短信写几句评论。而是要巧妙地把多媒体技术手段和节目本身结合到一起。让观众通过多媒体技术更多地参与。这样,节目更有可看性,内容也会更加丰富。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也有可能促成新的节目样式的诞生。如电视游戏类节目或者电视竞技类节目。可以让观众通过手机或者网络的形式来共同参与.取得输赢,参与的人越多就越能影响到结果,这样也一定会吸引更多的观众。

3.在运用羊段上,也要进行适当的统筹、调控.避免一哄而上。既鼓励节目运用新的互动方式,又要避免所有的新节目统统以这种手法吸引收视人群。互动,所谓“互”就是要考虑节目和观众双方的利益:“动”就是要在动态中调动观众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节目的质量。这种传播过程技巧性非常强,但说到底还是要提高节目的质量,节目的质量高了,观众自然会被吸引。互动好比添味剂,在好节目的前提下,才会让传播更有成效。

总之,当新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为传统节目服务。并且正取得双赢的时候,我们应该肯定它是一种好现象。只有把握好互动的度.只有运用好互动的手段。才能真正取得效果。我们也希望,这种新兴的互动方式不要在蜂拥而上后昙花一现。电视人也好,新媒体技术工作者也好,都应该更加努力地寻求双方的结合点。求得更多的互利互惠,让观众们觉得电视节目更好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