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给学生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2020-07-27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给学生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也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有了观察,才会有更多的发现。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画或文字表达;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科学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给学生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典型的观察环境.激发学生的观察热情

[案例]走进校园,你会发现开放式的动物标本橱窗、绿色植物园、班级门旁的以动植物名称命名的班牌、美丽的花坛等等。学生虽然天天置身于校园中,但无意观察多,有意观察少。于是我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观察,激发学生的观察热情。有时我带领学生参观校园,领略我们校园的特色。有时会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观察注意力。“你知道二楼橱窗里最大的动物标本叫什么名字?最小的动物标本叫什么名字?”“你看见植物角围墙上画的是什么?”“你们隔壁的班级班牌是以什么动植物名称命名的?”当我的问题提出以后,学生顿时会绞尽脑汁地去想、去思考、去亲自证实一下。

[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懂得观察的重要,不能单靠说教,而要让学生自身产生感受和亲身体会,这种感受可从以下渠道获得,可以从阅读资料中体会别人是怎样从观察中受益的,这是间接的感受。可以自己尝试着观察,获得直接的感受。观察常常会触动学生的种种联想,会诱发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欲望,发展认识能力,使学生的观察热情在瞬间被激活。

教师应该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观察。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去发现自然世界的奥秘。学生有自己个人的独特感受,就会有创意的、新颖的表达。

二、提供鲜活的观察材料.增强学生的观察兴趣

[案例]在教学《观察蜗牛》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观察兴趣,我捉来了蜗牛让学生观察,学生见了可爱的小动物,尤其是活的小动物都会情不自禁地观察、摆

弄、议论,观察兴趣相当浓。为了使学生观察有效,教师需要给学生明确具体的观察目的,提出要求,指点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必须仔细而切题。

在观察蜗牛时,发现蜗牛挺有意思,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蜗牛有没有嘴?” “蜗牛吃什么食物?”“蜗牛怎么吃食物?”“蜗牛喜欢吃什么?”“蜗牛的四个触角是干什么的?” “蜗牛怎样爬行的?”每一个问题都会引发一次探究行动,而每一次行动又会激发学生使用其他的过程技能,其中观察是基础,这就是探究的特征,每个人的“发现”是不会完全相同的,因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的感受”。

[反思]为了增强学生的观察兴趣,选择适宜的观察对象也比较重要。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方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有:“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必须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由扶到放,由易到难地逐步培养。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是学生最喜欢也是最常见的观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是指不对观察对象施加任何影响的观察,它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主要活动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提出问题甚至发现一些规律。学生对真实现象的观察容易引发出探究的问题。并将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三、剖析典型的观察范例,掌握观察的基本技能

[案例]“植物的一生”单元是按照植物的一个生命周期设计的,是一个很系统的、典型的观察范例。教学时应把握观察特点,找准切入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质量。在教学《种子里面有什么》中,为了让学生发现种子里面有什么这个秘密,我一步一步地按以下设计进行教学:首先确定观察步骤:比较观察(各种种子)一对比观察(干、湿种子)一重点观察(蚕豆种子)一深入观察(发芽种子)一拓展观察(种子萌芽的过程)。

其次设计观察方法:①认一认:观察各种种子,认识哪些种子。②比一比:对比干湿种子,从外观上观察,找出它们的不同点。③说一说:种子里面可能有什么。④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解剖种子。⑤动一动:动手剥开泡过的蚕豆种子。⑥看一看:用放大镜观察蚕豆种子内部结构,发现种子里面有什么。⑦找一找:再解剖其他种子,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或不同特征。⑧画一画:画一幅种子解剖图。⑨猜一猜:观察发芽种子,猜猜将来哪部分长成根和茎叶。⑩做一做:做种子萌芽的实验,用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反思]学生经历了从有意观察转向定向观察的这一过程,已具备了观察的基本能力,教师必须把学生引向更深入的、更深层次的观察,以掌握观察的基本技能。教育学生要坚持观察,坚持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也是观察活动

的主要目的。

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参与到这次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定向观察走向深层观察,在观察中逐步掌握和领悟观察的基本技能。教师在观察活动中的指导,不仅有观察前的一般要求和指导,而且有观察中的具体指导,还有观察后对记录作整理的指导,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观察,在观察中增长能力。

四、提供自主的观察机会。发挥学生的观察水平

[案例]教学“我们研究什么”时,我让学生进行自由研究:“用多种方法观察橡皮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虽然橡皮是学生熟悉的,但我还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水平,自己设计观察橡皮的方法,以锻炼和提升学生观察的综合水平。学生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是这样的:①看一看:看颜色、形状、透明度。②摸一摸:摸摸有什么感觉。③掂一掂:用手掂一掂轻重。④捏一捏:用手捏一捏软硬。⑤弯一弯:用手弯一弯会怎样。⑥闻一闻:用鼻子闻闻气味。⑦扔一扔:扔在地上是否弹起来。⑧敲一敲:用棒子敲一敲有没有声音。⑨擦一擦:在书面上擦一擦会怎样。⑩压一压:用尺压一压会怎样。⑥划一划:用小刀划一划会怎样。学生设计出了观察方法,在活动中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参与探索和交流,探究橡皮的性质。

[反思]自由研究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观察水平的机会。研究就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活动。自由研究则是让学生以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导向,去解决问题。在活动中让学生去探究问题,去确定问题,然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学生亲自去实施解决问题的步骤,将观察结果展示出来。

通过对某个事物进行观察或研究,寻求事物的真相、性质甚至规律,从而学会研究,学会观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观察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自主选择某一问题或某一事物展开相应的研究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感官、多种途径的观察方法辨别事物或通过长期的、连续的观察、测量、记录的方法发现事物的真相和变化规律。因此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自主的观察机会,以发挥学生的观察水平。

(作者单位:金坛市常胜小学,江苏金坛2132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