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论文

2022-04-02 来源:意榕旅游网
激活

激活语文课堂,挖掘智慧源泉,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心愿。古人曰:“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心情不安,没有兴趣,那么学习是没有什么收获的。那么,语文课堂怎样才能稳住学生的心绪、集中学生的精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的体会是,教学活动要千方百计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发你,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浴春风,双方欲罢不能,其乐融融。如何把课教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自主的课前五分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每节课前的三到五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内容不限,学生自由发挥、轮流出场。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演讲过程可以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这样把生动活泼的演讲形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学生也乐于参与其中,在第一时间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时,我把课前五分钟交给学生,学生上台朗诵了一首自创的配乐诗《母亲,我想对您说》。优和动听的乐曲和波动心弦的朗诵,使母爱像一股股暖流沁入学生的心田。如此短短的几分钟,就能充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么本课也达到预期的效果。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做他有兴趣的事情时,总是心驰神往,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成功的机率也高。

二、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质疑兴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现在语文课教师口若悬河,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好的语文课,要改变“课文阐释者”的旧形象,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爱读书、爱表达,成为学生的语言实践课、语言交流课。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是教师培养出来的,即所谓有什么样

的老师才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实话实说》栏目,正因为主持人创设了一种无拘无束的平民化环境,观众感到愉悦,才轻松善谈。我们的教师大多是传统的教法,拿起书在讲台上讲,类似一种打针注射式的教学,学生不喜欢,只有消极抵抗。这个责任不在学生,比方说开演唱会,观众不愿听,难道能怪观众吗?培养学生评论家的眼光,学生才会质疑。目前课堂形成封闭式、接受式和分析式等陈旧教法的原因,一是学生长期受传统语文教法的束缚,没有养成课堂积极主动、大胆质疑的习惯,只习惯于老师讲的单向活动;二是有的老师本想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开始做起来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方法失去了信心。我觉得,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做法是要着手培养学生评论家的眼光,并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宽松愉快的平台,学生才会质疑。

三、创设教学的趣味性,激活学生热爱语文兴趣

首先教学语言是很重要的一环,古代教育家孔子既能著书立说,又善于言谈,循循善诱,所以“门人弟子填其室”。而韩非子也很有学问,却因其口吃,口头表达困难,才退而著述。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幽默、风趣,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语调抑扬顿挫、高低快慢适度,学生听起来如听仙乐,越听越爱听,越听越想听。常说“爱屋及乌”,我想,学生爱听你讲课了,自然对语文学习就会有兴趣了。其次是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我们伟大的祖先在神州大地上创造了几千年文明史,构建起一座与世长存的灿烂辉煌的文化殿堂,我们的文字是表意文字,内涵极为丰富,汉语是诗的语言、画的文字。它的音分四声,律有平仄的特征,使汉语诗文读起来一唱三叹,它的象形表意、亲和自然的优势,能把作家的胸中山水化为纸上烟云。特别是象形字、会意字,从字的构造上给学生讲解,他们会感到很有趣味。如“休”表示一个人靠在树干上,意为人在休息。“暮”表示太阳落入了草丛中,意思为天要黑了。当然,还有一些字、词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性的解说让它更有趣味。如“出”是两座山相叠,说明要想出去不容易,或者说要出人头地,必须得翻越两座山,得付出艰辛的努力。“汗”说明要干出一番成绩,必须得流汗才行。这些老师在讲解时顺便再延伸一下,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将语文特有的人文内涵去感应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同时,在课堂上老师注意补充介绍作者的一些轶事,讲解一些典故,讲一些幽默、笑话故事,搞一些语文活动等,都可以

让课堂生动有趣起来。七年级上册的《羚羊木雕》,其中的故事情节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我课前让学生就课文内容排了一个短剧,当演员们在课堂上表演这个短剧时,全班都沸腾起来了。同学们不仅从短剧中感受到乐趣,还对课文内容和人物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如此趣味教学,让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更胜一筹。

四、创设多样教学手段,激活学生想象思维兴趣

现代教学呼唤着教学手段的改革。那种黑板加粉笔,时间加汗水的作法已经远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了。现代语文教学手段包括有视觉手段(如幻灯和投影)、听觉手段(如录音)、视听手段(如电视)及自动信息处理手段(如电子计算机)等。这种现代语文教学手段的普遍使用,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时,我用幻灯给学生展示了被联军洗窃前后的圆明园图片。昔日东方璀璨的艺术殿堂,与今日那残不忍睹的景象撞击着学生的爱国细胞。于是,不需教师过多的语言,学生的情感自然地油然而生。再如我在教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一课时,就播放了一段有关苏州园林美丽景色的视频,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花了较短的时间就游览了苏州园林的如画景色。而且,同学们能在那优美动听的解说词和音乐声中兴趣盎然地去接受知识。使学生的感知、思维、想象都处于积极状态,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五、创设多种激情总结,激活学生反思兴趣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导语要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而且课的结尾也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任何学科的课型都不是唯一的,不同的课型应设计不同的结语。如果教师运用得法,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就能突出教学重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如我在教胡适的《我的母亲》时,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露,洒落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小时候,是母亲为我们盖好掉落的被子。长大后的每一次远行,是无言的母亲亲手将缝好的衣服整好,连同她的爱装进我们的行囊。同学们,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拥有母爱是幸福的。让我们都去爱自己的母亲吧!如此结束全文,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一种亲情的暖流会充盈学生的血管,使他们感情得予升华。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实际上,以上每一个步骤还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想方设法使课堂教学有张有弛,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激活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更轻松,学习效果更显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