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

2020-12-01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 山阴人。

二、词语解释:

1、余.住西湖( )2、湖中人鸟声俱绝..

( )( 3、是.日更定..矣( )( )4、余挐.

一小舟( 5、拥毳衣..炉火( )6、雾凇沆砀....

( )( 7、上下一白..( )8、惟.长堤一痕.

( )( 9、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 )( ) 10、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 11、客.此( )12、及.

下船( ) 13、舟子..喃喃曰( )14、莫说相公痴...

( )( 三、问答

) ) ) ) )

1、文章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

三个角度。

⑴来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⑵游西湖时,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⑶游西湖时,具体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运用白描手法,由远及近,写出湖上雪后最有代表性的景物: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

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都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⑴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

⑵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的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痴。舟子的话

反衬出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清高孤傲、孤高自赏的情怀。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4、通过阅读本文,我们可体会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清高,卓尔不群、孤高自赏、超凡脱俗,具有高洁情怀和高雅情趣的人。

5、文章开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交代了哪些内容?

⑴看雪的时间⑵看雪的目的地⑶天气情况

6、“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是从哪个角度写雪的?写出了天气怎样的特点?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⑴从听觉角度和心理感受方面。

⑵大雪后,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冰天雪地、万籁无声,一派冷寂、肃杀的景象。

⑶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7、“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展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怀和生活方式?

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

8、文章结尾引用舟子的话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倾向,你如何理解“痴”的含义?

结尾似贬实则是褒奖,对作者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赞赏,他痴迷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趣,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9、“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怎样的景象?

天空、云层、山峦、湖水迷蒙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10、文中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⑴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⑵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时的喜悦与豪迈之情。

11、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湖雪后奇景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2、文中最能体现作者雅趣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13、“湖中人鸟声俱绝。”说明什么?

雪后的寂静、寒冷、肃杀;也从侧面烘托了雪大和赏雪人的高雅情趣。

14、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看雪的?从中可以初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孤独、寂寞的心境和对故国留恋的淡淡的愁绪。

他是一个遗世独立、孤高自傲具有高洁情怀和超凡脱俗情趣的人。

15、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相公的痴”?

在时间“更定”,和“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的环境下去看雪。

16、“独往湖心亭看雪”和“舟中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作者清高自傲,洁身自好,遗世独立,不远与那些人为伍,因此那些人在他眼里并不存在。

17、金陵人请他喝酒的时候,他连姓氏都没有通报,就是在离开的时候也没有记下来,这样写有何深意?

君子之交淡如水。作者交朋友没有什么功利之心,只看重精神的沟通与心灵的交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