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依托技工教育打造大国工匠

2021-08-11 来源:意榕旅游网
新校园

XinXiaoYuan

缤纷杏坛

依托技工教育打造大国工匠

赵国平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工学校,河南 焦作 454002)

摘 要:职业院校应担负起时代的重担,勇于创新,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打造“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

关键词:工匠精神;资源整合;德育教育;校企合作

2016年3月5日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说明党、国家以及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迫切需求。而作为技术工人的“摇篮”,职业院校该如何行动起来呢?

一、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从字面上看就是有专业特长的匠人。“工匠精神”在每个国家有不同的说法,德国人称为“劳动精神”,美国人称为“职业精神”。其专业内涵在于:工匠精神不仅要具有精湛的技能,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还要有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从表面看,工人和工匠之间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天壤之别。鉴于此,现阶段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从人数众多的技术工人中打造一批技术精湛的大国工匠,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引领作用,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资源整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加大对技工院校政策上的扶植及财政教育的投入。到“十三五”结束,我国将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技工院校向社会输送大量技术工人的同时,时代也赋予了其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传承工匠技艺,培育工匠精神。

作为职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首先,要下大功夫对本地区的职业院校进行资源整合。要依据每个院校的特点及优势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国家财政的重点投入,避免一个地区多个学校专业的重复建设以及设备的重复投入。“倾举国之力”集中发展重点专业,做到教学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其次,要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加强行业指导,引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规避市场定位不准确情况下的盲目投资建设,或是忽视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下的专业建设。有的项目脱离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而有的项目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轰轰烈烈地上马,悄无声息地下马,这样必将对国家及地方财政造成极大的浪费。作为职业院校,一方面要结合自身优势,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宗旨,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另一方面要经常进行・188・

市场调研,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指导下,积极发展新兴专业。要减少或淘汰相关落后专业,准确定位,紧贴市场,使得学校的专业布局和专业工种设置更加合理,从而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与需求。

三、面向市场,规范职业工种设置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生产过程复杂程度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当前我国共有45个行业,4700多个工种,较1999年新增13个工种。作为职业院校,我们在专业工种设置上尽可能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在专业工种的培养上尽可能细化,逐渐适应“大工业+互联网”的时代要求。

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职业工种分类问题的研究,这不仅是国家对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及政策研究的前提,同时也是对从业者进行统一管理的需要,有助于在全社会建立起合理的职业结构和职工配制体系。“术业有专攻”,一旦职业院校学生或社会从业者选定一个专业工种,就会一门心思潜心研究,不断探索,最终会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为今后成为“大国工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就业的层面来讲,选择工种的确定性,将会给择业带来更大的便捷。比如,焊工和金属热处理都属于金属热加工专业,都有与之对应的职业工种,焊工就是对工件进行焊接或切割成型的操作人员,进一步细分还有电焊工、气焊工、手工气割工和等离子切割工,等等。金属热处理工则是改善金属工件性能的人员。由此看出职业工种的确定,会给从业人员一个学习、努力的方向,并不断促进专业领域的纵深学习,为个人技能的拓展创造出广阔的空间。

四、加强德育教育,传承工匠精神

古人云,“其身不正,为政无德,而能治国者,无之”,要求的核心就是一个“德”字。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明显感到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不足,教育难度大。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及学校重技能轻教育的教学模式,许多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存在偏差,致使在从业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比如,在自我意识、功利意识、金钱意识等影响下,有的从业人员会对金钱产生畸形占有欲和对权利的畸形崇拜,在工作中与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渐行渐远;有的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拈轻怕重,只求回报不讲奉献,不懂得感恩,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大国工匠传承中应该重视与警惕的问题。

2016年第7期总第412期

缤纷杏坛

深化校地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发展

——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吴丽云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摘 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协同育人。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强调校地对接合作的重要性。常州轻工职业学院和常州天宁区雕庄街道积极开展合作,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培养,给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校地对接;人才培养;地方发展

常州具有在全国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高职教育示范园区,高职教育比较发达,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近年来,如何实现高校和地方社会更深层次的优化对接,一直是政府、高校和地方探索的课题。为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联合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开展了在校大学生挂职村官活动,双方通过签约仪式,选拔优秀学生挂职雕庄街道社区及企业。经过5年的不断发展,校地合作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对接新格局,走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发展的新路子。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

2011年,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与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试验优秀大学生挂职当村官项目,学院选派优秀学生暑期赴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和武进区洛阳镇,挂职机关科室科长助理、村(社区)主任助理、企业办公室主任助理。自2011年以来,地方政府累计投入16万余元村官生活补助,学校提供学生挂职交通费用。目前,该项目由机械工程系试点逐步推广至全院范围,大学生村官工程已成为学院围绕校地对接、开展人才培养的一个品牌项目。

在大学生村官选聘过程中,学校和政府街道共同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大学生进行面试,重点考察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对农村生活的适应性以及自身的个性特长等。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委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强对任职学生的指导。同时,基层要尽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工作环境,做到以人为本,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另外,学校和地方政府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学生的实践汇报,对学生

育人先育德。现代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普遍尚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牢固树立,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其初期教育。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教育,使学生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尤其在日常学习中,要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能够执着专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为成为新时代工匠的传承者而不断努力进取。

五、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是大国工匠的必要条件,职业院校担当着学生技能的养成,怎样能又快又好地培养新一代的工匠雏形呢?

首先,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的培育政策,使企业与学校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实现“互惠共赢”。企业需要优秀的技术工人,学校需要与市场接轨,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各取所需,使企业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实现学生实习、就业“零距离”,夯实培养大国工匠的基础。

其次,职业院校要积极主动地走入市场,为学生选择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优秀企业。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目繁多的企业数不胜数,如何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企业呢?职业院校一定要擦亮眼睛,精挑细选,量体裁衣,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各自适合的岗位干出成绩,干出精彩。

再次,职业院校要注重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教学模式还是“2+1模式”,也就是两年在校学习和一年的顶岗实习。经验证,此类教学模式没有达到学习与工作的最佳结合。为此我们可以尝试采用“2+2+1模式”,也就是在校期间每学期都要在校学习2个月、实习2个月,对口企业顶岗实习1个月。这样可以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教学模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促进,理论学习与操作技能的相互融合,促进学生技能与知识的大跨越,为成为大国工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国工匠彰显大国风范,大国工匠托起巨龙腾飞。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担负起时代重担,依托技工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强化综合素养,务实进取,打造大国工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1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