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脉络三】 1.(2017事考)
在一些英语国家,人们长期以来存在语言优越感,其外语能力并不能令人满意。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为英语地位优越,美国人一直很自负,不重视外语人才的培养,结果在伊拉克战争中吃了亏。类似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不应只把眼睛盯在英语等少数几种使用范围广泛、使用人数众多的语言上。国家在制定语言人才培养政策时,要有统筹规划的意识,应充分考虑各国、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像保护濒危动物和生物多样性那样保护濒危语言、保护文化多样性。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应以尊重、谦虚的态度面对语言的多样性 B.国家的语言政策应当与时俱进、不断调整 C.保护濒危语言是语言政策制定的重要目标 D.制定语言人才培养计划应有更全面的考虑
2.(2018四川)
据《2015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白皮书》披露,网络文学盗版的进化速度十分惊人。近年来,专业化盗版网络文学站点由大站转向小站、由在线转向下载、由电脑端转向手机端等,变得更为分散、隐蔽。面对花样不断翻新的盗版,在强调相关法律法规顶层制度设计、加强盗版惩戒力度之外,必须提高治理盗版的技术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数据对于网络文学产业的核心作用,就是保驾护航:建立正版版权的大数据中心和全网监测系统,用大数据布下天罗地网,形成一个网络数字空间的“天眼”,使得分散、隐蔽的盗版侵权行为无处遁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治理网络文学盗版可用“大数据疗法” B.大数据可助推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 C.网络文学盗版对文化产业损害严重 D.治理网络文学盗版需要多管齐下
1
3.(2018广州)
当前,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全面展开,希望通过高考改革撬动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鼓励中学将育人方向从“单纯育分”调整为“全面育人”,从追求学科成绩转向促进学生成长。同时,通过综合素质评价鼓励中学个性化教育,引导学生自我认知、找到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个性所在。反过来讲,如果中考加分项目继续扩张,不仅可能影响这一阶段的教育改革质量,还可能会对冲掉高考改革的成果。
这段文字认为,从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逻辑看,( )。 A.对中考加分实行瘦身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B.考试加分政策改革是体现高考改革效果的必要前提 C.为彰显教育化人、育人本质,必须全面取消中考加分 D.中考加分项目应顺应教育规律,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
4.(2017广东)
改革进入深层的利益调整和权力重构阶段,阻力越来越大。但是,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再深的河水也要蹚过去。政府改革的核心是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中央三令五申,实施清单制度,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成效却难以让百姓满意。在不少地方和部门,该放的权力难以放到位,该管的环境难以管理好。那么多的“双创”行为受制于政策的悬置,那么多的企业不是战死沙场,而是倒在了行政审批的“最后一公里”。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改革越深入,遭遇的阻力越大 B.改革不可回避,阵痛在所难免 C.改革深入攻坚,已是不容迟滞 D.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蕴藏在改革之中
5.(2018联考)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社会治理模式、
2
民生保障等多方面矛盾,建设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我国在智慧城市的很多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像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顶层设计不足、缺乏体系性规划与创新等。另外,智慧城市建设有许多方面没有考虑到与市民切身相关的问题,市民的感知度并不明显。如何把城市建设和市民利益结合起来,注意群众需求,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智慧城市落地问题的关键。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走在世界前列 B.智慧城市建设面临许多综合性问题 C.建造智慧城市可以解决城市建设诸多矛盾 D.建设智慧城市要接地气与群众需求相联系
6.(2018广州)
当群体成员凝聚力很高时,群体成员倾向于让自己的观点与群体保持一致,而其他有争议、有创意甚至更客观合理的观点则会遭到忽视或压制。这可能会导致群体作出不合理甚至很糟糕的决策。类似的现象有可能出现在网络民意表达过程中。人们更可能被吸引到自身意见一致的论坛中,并在其中不断加深自己原有的观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群体迷思,形成不正确的却为大多数人所拥护的占优势的意见,出现不同意见者“被代表”和把持言论的情况。
这段文字给政府管理的启示是:
A.网络舆论未必能够代表网民的真实想法,政府征求民意时应对此有所甄别 B.网络民意表达存在虚假性,不适合作为政府征求民意的渠道
C.网络空间匿名性造成网络民意容易被操控,政府应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控 D.政府在通过网络征求民意时,应当少说多听,允许不同意见乃至质疑的声音存在
7.(2017事考)
海外文学与中国文学并不是那么分明对立,更多的是流动混杂。各地华语文学事实上也不算各自为政,而是充满了地域流动和文化交融的特性。一位作家从香港到台湾,再至返台,最后又到美国,每至一处都会在该地留下代表性作品,
3
他到底是哪里的作家?北美新移民作家游走于中美之间,但作品市场主要在中国,他们属于中国作家还是北美作家?硬将海外与国内的作家截然隔离,强调对立与不同,显然并非易事。将他们看作独特互补的华语文学共同体成员,是最恰当的选择。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对华语文学作家进行地域区分没有必要 B.对作家的地域身份难以准确定位 C.地域流动推动中国华语文化交流
D.海外华语文学与中国文学有共同的文化背景
8.(2018广州)
对于脑性瘫痪的婴儿来说,爬行是件很困难的事。这些孩子的大脑受到损伤,对肌肉的控制力较差,所以往往无法在地上爬行。相应地,与运动技能和空间定位相关的神经连接的发育也会由此停滞,这将导致患者日后遇到更多与运动有关的问题。有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旨在有助于婴儿爬行的新设备,在机器的帮助下,疑似脑性瘫痪婴儿的相应神经得到锻炼,从而能够更早学习爬行,爬得也更远。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 A.脑性瘫痪婴儿爬行很困难 B.早期干预可以改善运动控制 C.新设备可帮助脑瘫婴儿学习爬行 D.大脑受损的婴儿对肌肉的控制力很差
9.(2017联考)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仅有双脚,还有未来。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是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
这段文字作者意在说明:
4
A.风光无限,在昨日更在明天 B.昨天已然过去,可怀念不可流连 C.只有不断出发,未来的精彩才会继续 D.最美的风景,不是终点,而是在路上的自己
【行文脉络四】
10.(2018事业单位联考)
《史记》的生命力源于历代读者对它的接受。它作为一条文化链,有传播者、接受者、研究者,历代不绝,乃至于形成一门学问——“史记学”。这门学问的形成过程,就是《史记》生命力延伸的过程。汉魏六朝是传播和初步研究时期,此后不断发展,20世纪以来进入高潮时期。《史记》的生命力还来源于其世界性的传播与研究:在日本,各种形式的《史记》抄本、刻本,或选本,或全本,数量在百种以上,普及程度非常广泛;在欧美国家,《史记》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全本的俄语、法语版已经问世,全本的英语版也即将完成。世界范围的《史记》研究愈来愈深入,显示出《史记》永久的魅力和生命力。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史记》的传播过程 B.“史记学”的独特魅力 C.《史记》受重视的原因 D.《史记》生命力的来源
11.(2016北京)
鉴于迪斯累利首相治下的英国坚守“光荣孤立”,柏林别无他法,只有串联矛盾正在上升的俄、奥,这便是1873年与1881年两次“三皇同盟”以及1887年《德俄再保险条约》的初衷。同时德国暗中支持俄国在东方问题上与英国对立,如此这两个侧翼大国将永无希望携手包围中欧。至于对英、法两国,俾斯麦也有其手腕:他向伦敦表态无意插手海外事务,在埃及和土耳其问题上亦守善意中立,赢得迪斯累利的好感;甚至对宿敌法国,也以温言安抚,暗示其向海外发展,从而与英国产生摩擦。
5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英法海外扩张的过程 B.欧洲复杂的政治格局 C.19世纪后期的国际局势 D.俾斯麦高明的外交手腕
12.(2018广州)
近年来,广州经济正经历一次深刻转型。此前,广州作为全球重要的商贸中心,更多是汇聚全球的货物流、人流。而广州现在对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打造,则旨在汇聚更重要的资金和智力(技术)要素,以形成一个全球性的高端要素配置枢纽。同时广州的产业结构也加速优化。在原有汽车、日化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两端”产业——“终端产业”和“高端产业”正被引入广州,并实现集群化发展,从而补上了这座城市长期存在的产业短板。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广州顺应全球产业大势的自我变革 B.广州产业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C.广州未来经济体系建设
D.广州未来经济经济发展战略部署
13.(2017重庆)
最近这几年,随着电视节目的推波助澜,中国又掀起了“古诗词热”,在《诗刊》编辑刘能英看来,互联网给传统诗词学习和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让诗词的文化生态有了极大的转变。这个观点与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蔡世平不谋而合,他认为,当下民间诗词创作群体中最活跃的人群是“网络派”,他们以中青年居多,题材多反映当代人的都市生活或乡间情怀。网络空间里,民间自发成立的众多诗词网校,也成为传统诗词爱好者学习、创作、交流诗词的重要平台。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互联网给诗词创作带来的机遇 B.电视节目对古诗词复兴的影响
6
C.“网络派”诗词的题材特点 D.诗词文化生态向民间自发转向
14.(2018四川)
在语言文字的规范问题上,早期的规范观是“匡正”,认为语言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凡是与标准不符的就是错误的,是需要消灭的不正确的语言现象。此后,“匡正观”逐渐发展为“追认观”,既注意语言的变动性,不轻言“不规范”;又注意语言的稳定性,不轻易地把一些尚未定型、尚未被社会公认以及一些显然不健康的东西采纳进来。如今,“动态”规范观越来越趋于普遍认同,这要求我们在“规范”和“规则”、“硬规范”和“软规范”、“显性规范”和“隐性规范”等诸多二元对立因素上有区别地、有针对性地对待语言现象。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对待语言文字的正确态度 B.语言文字规范观的发展过程 C.语言规范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D.辩证看待语言现象的必要性
15.(2016事考)
在5000年以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人们已经命名了20多个星座。之后,古巴比伦人继续划分天空的区域,不断提出新的星座。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巴比伦人提出30个星座。后来,他们的星座划分传到古希腊人那里,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补充。公元2世纪的时候,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总结当时的天文成就,提出48个星座,并编制古希腊星座表,根据星座内主要亮星的位置,托勒密用假想的线条将它们连接起来,然后赋予其不同的人物或动物形象。而这些形象大都取材于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这便是现在星座名称的由来。
这段话主要是说明星座: A.理念的传播路径 B.命名的主要依据 C.数量变化的过程
7
D.划分的发展过程
16.(2019广西选调)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以蒸汽机与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作为根本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标志,将工业发展推上了新高度。专家预测,在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新一代人工智能将取得突破和应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 A.前两次工业革命是动力革命 B.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数字化革命 C.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智能化革命 D.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
【补充:寓言故事类】 17.(2017云南)
一只老钟对一只小钟说:“你一年要摆31536000下。”小钟吓坏了:“哇,这么多,这怎么可能?我怎么能完成那么多下呢!”另一只老钟笑着说:“不用怕,并不难啊,只要坚持每秒摆一下就可以了,试试看吧。”果然,小钟很轻松地就摆了一下,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小钟已经摆了31536000下!
下列选项最符合作者写作意图的是: A.坚持下去,就可胜利 B.化整为零,圆梦更易 C.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8.(2015吉林)
进过庙堂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他的后面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
8
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庙里的人非常多,但他丢三落四,账务管理屡有失误。而韦陀虽然管账是把好手,但太过严肃,结果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从此,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个小故事主要告诉我们,行政领导要( )。 A.赏罚分明 B.选贤任能 C.知人善任 D.疑人不用
19.(2017河南)
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可以无愧于鬼神。阎王笑道:“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官员不服,辩解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怒道:“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该办的事不办,该断的案不断,岂不是负国负民,无功就是过啊。”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莫做“公堂木偶” B.清官与庸官 C.官员的功与过 D.纪晓岚谈为官
20.(2018吉林)
唐初名相娄师德,做兵部尚书时巡察并州,在当地与众人一起吃饭时,发现自己碗里的饭白且细,而他人的饭却黑且粗,就问属下。属下惶恐回答,仓促间没能准备更多浙米。娄说:有仓促的客人,没有仓促的主人嘛,吃粗饭有什么关系!便令人换粗饭来吃。
9
这个故事所蕴含的“为官理政”的道理有 ①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 ②为人臣者,以富民为功 ③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 ④与百姓同其甘苦 ⑤为政,通下情为急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
10
【名师专项点拨-言语】中心理解2(笔记)
【说在课前】
1.本节课为【名师专项点拨-言语】中心理解2的课程,依然讲解中心理解题。上一节课梳理了中心理解题中高频考查的两种行文脉络:
(1)“观点+解释说明”的结构。
(2)前文铺垫+通过结论词引出中心的尾句。
2.本节课讲解在考试中高频出现的剩下的两种类型。讲义中有80%的题目正确率在40%-60%之间,因为这些题目属于难度较高的题目,可能大家一不留神就会做错,但是大家按照正确的方法与技巧是可以做对的,所以这部分题目在最后阶段是大家最有可能提升的,如正确率在80%以上的题目,大部分同学不听课也能做对;再如正确率在30%以下的题目,说明这道题可能本身出得不是特别好,在最后的阶段,正确率特别低的题目不建议大家花费太多的时间。
高频行文脉络(三)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背景+问题/好+但是+问题
分析问题(可能省略):举例子、列数据、分析原因、并列分述等(行 文脉络一中的解释说明部分)
解决问题:正面论述应该做、如何做/反面论述不做不行 对策标志词:应该、应当、需要、必须
依托于、依赖、要领在于、不容迟滞、负有……义务
【注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在言语文段中经常出现,在申论材料中也会经常出现,重点在解决问题的对策上。
1.提出问题:
(1)背景(如文段开头出现“近年来”“长期以来”“随着”,通过背景引出问题)+问题。
(2)好+但是+问题,如文段开头论述中国特别好,接着出现“但是”,话锋一转,引出问题,即欲抑先扬。
11
2.分析问题(可能省略):举例子、列数据、分析原因、并列分述等(行文脉络一中的解释说明部分)。
3.解决问题(对策的两种方式):
(1)正面论述应该做、如何做,如“大家应该认真听课,好好刷题”。 (2)反面论述不做不行,如“如果你不认真听课、好好刷题,就可能上不了岸,一辈子在水里飘着”,即通过反面强调大家得认真听课、好好刷题。
4.对策标志词:
(1)应该、应当、需要、必须(不一定看到就认为其绝对,在言语中,很多情况下,“必须”引导对策)。
(2)2018-2019年考查较多,即对策的变形:依托于(指需要,如单位的工作依托于团队合作,强调工作需要团队合作)、依赖(指需要,如女生和男生说:“我依赖你”,强调女生需要男生)、要领在于(在2018年国考中出现过,指关键、需要,如村改居的要领在于因地制宜)、不容迟滞(“迟”可组词为“推迟”,“滞”可组词为“滞后”,指赶紧做,如现在离考试越来越近了,努力复习已是不容迟滞,强调必须努力复习)、负有……义务(如子女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强调子女必须/应该赡养父母)。
1.(2017事考)
在一些英语国家,人们长期以来存在语言优越感,其外语能力并不能令人满意。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为英语地位优越,美国人一直很自负,不重视外语人才的培养,结果在伊拉克战争中吃了亏。类似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不应只把眼睛盯在英语等少数几种使用范围广泛、使用人数众多的语言上。国家在制定语言人才培养政策时,要有统筹规划的意识,应充分考虑各国、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像保护濒危动物和生物多样性那样保护濒危语言、保护文化多样性。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应以尊重、谦虚的态度面对语言的多样性 B.国家的语言政策应当与时俱进、不断调整 C.保护濒危语言是语言政策制定的重要目标 D.制定语言人才培养计划应有更全面的考虑
12
【解析】1.本题正确率不高。问“意在强调”,为中心理解题,读文段,找重点。文段开篇“长期以来”交代背景,“外语能力并不能令人满意”提出问题,“比如”为举例子,非重点,可略读。“启示”指出后文应论述如何解决,即对策,“不应”非重点,之后一般有应该做的事情,“要”提出对策,“像”为举例子,非重点。文段结构为“提出问题-举例分析-解决问题”,重点为解决问题的对策,强调要全面考虑,对应D项。
A项:(1)虽然为对策表述,但是对策并非文段中的对策;(2)文段尾句对策强调“制定语言人才培养政策时,要……”,选项缺少文段中这一前提,表述不明确,排除。
B项:“与时俱进”强调随着时代不断进步,而文段强调考虑得更全面,选项与文段不符,排除。
C项:“濒危语言”出现在“像”之后,文段“保护濒危语言、保护文化多样性”中“、”表并列,选项仅为全面考虑的一个方面,故表述片面,排除【选D】
【注意】
1.文段中有明确的对策时,不需要自己引申、推断,找准对策锁定正确答案即可。
2.文段关键词为“要有统筹规划的意识”中的“要”。
2.(2018四川)
据《2015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白皮书》披露,网络文学盗版的进化速度十分惊人。近年来,专业化盗版网络文学站点由大站转向小站、由在线转向下载、由电脑端转向手机端等,变得更为分散、隐蔽。面对花样不断翻新的盗版,在强调相关法律法规顶层制度设计、加强盗版惩戒力度之外,必须提高治理盗版的技术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数据对于网络文学产业的核心作用,就是保驾护航:建立正版版权的大数据中心和全网监测系统,用大数据布下天罗地网,形成一个网络数字空间的“天眼”,使得分散、隐蔽的盗版侵权行为无处遁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13
A.治理网络文学盗版可用“大数据疗法” B.大数据可助推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 C.网络文学盗版对文化产业损害严重 D.治理网络文学盗版需要多管齐下
【解析】2.本题较简单,问“意在说明”,为中心理解题。文段开篇《白皮书》引出“网络文学盗版”这一问题。“近年来”交代背景,“专业化盗版网络文学站点……隐蔽”围绕问题展开论述,“必须”提出对策,“从这个角度来说”总结前文,说明文段重点为尾句,“就是保驾护航:”中“:”表解释说明。文段重点强调依靠大数据治理网络文学盗版问题,对应A项,“疗法”为形象生动的表述。
B项:文段重点围绕“网络文学盗版问题”展开论述,选项未提及“盗版”,排除。
C项:“损害严重”为问题表述,非重点,排除。
D项:虽然“需要”引导对策,但是“多管齐下”强调措施多,文段仅强调“大数据”,选项范围扩大/表述不明确,排除。【选A】
【注意】文段结构前文论述问题,后文提出对策,且对策通过总结的方式出现,强调大数据对于治理盗版的作用。
3.(2018广州)
当前,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全面展开,希望通过高考改革撬动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鼓励中学将育人方向从“单纯育分”调整为“全面育人”,从追求学科成绩转向促进学生成长。同时,通过综合素质评价鼓励中学个性化教育,引导学生自我认知、找到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个性所在。反过来讲,如果中考加分项目继续扩张,不仅可能影响这一阶段的教育改革质量,还可能会对冲掉高考改革的成果。
这段文字认为,从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逻辑看,( )。 A.对中考加分实行瘦身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B.考试加分政策改革是体现高考改革效果的必要前提
14
C.为彰显教育化人、育人本质,必须全面取消中考加分 D.中考加分项目应顺应教育规律,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
【解析】3.本题正确率为56%。问“从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逻辑看”,应寻找观点。文段开篇“当前”交代背景,“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学生成长”论述我国要开展素质教育,“同时”表并列,之后仍论述我国要开展素质教育,四个选项均论述“中考加分”这一话题,说明文段前四行相当于背景的铺垫,非重点。尾句“反过来讲”提示文段的观点是从反面的角度提出的,即“反着说”,强调结果不好。“如果中考加分项目继续扩张……成果”通过反面提出对策,强调中考加分不能继续扩张,对应A项,“瘦身”指不要让身材继续扩张,慢慢变瘦,既形象,又准确。
B项:“考试加分”范围扩大,文段强调“中考加分”,且“必要前提”文段并未提及,排除。
C项:“全面取消”程度过重,表述过于绝对,文段仅论述不要继续扩张,排除。
D项:A项“瘦身”回答了D项“顺应教育规律”的问题,A项表述更明确,选项表述不明确,且“教育公平”文段并未提及,排除。【选A】
【注意】
1.反过来讲(2018年考查过):通过反面的角度来反着说一个观点。 2.干扰选项的设置:B项为概念扩大;C项为程度过重/表述过于绝对;D项表述不明确,且“公平”无中生有,均为常见的干扰选项的设置。
3.A项“瘦身”为形象化表达,文段强调不要继续扩张,继续扩张不好,即“瘦身”表达的意思,现在命题人出题会在正确选项中使用一个非常形象化的词语,是出题的重要方向。
4.大势所趋:指我们要去做,符合趋势。
4.(2017广东)
改革进入深层的利益调整和权力重构阶段,阻力越来越大。但是,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再深的河水也要蹚过去。政府改革的核心是简政放权、转变职能。
15
中央三令五申,实施清单制度,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成效却难以让百姓满意。在不少地方和部门,该放的权力难以放到位,该管的环境难以管理好。那么多的“双创”行为受制于政策的悬置,那么多的企业不是战死沙场,而是倒在了行政审批的“最后一公里”。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改革越深入,遭遇的阻力越大 B.改革不可回避,阵痛在所难免 C.改革深入攻坚,已是不容迟滞 D.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蕴藏在改革之中
【解析】4.问“主要说明”,为中心理解题,读文段,找重点。“改革进入……阻力越来越大”指出问题,“但是”表转折,转折之后可能提出对策,两个“要”引导对策,强调要让改革进一步深入,要啃硬骨头、蹚深水。后文指出中央和地方的做法,相当于举例说明问题,即中央和地方虽然搞了改革,但是改革不深入带来了问题,支持论证前文的对策。文段重点为对策,强调要让改革进一步深入推行下去,对应C项,“不容迟滞”指要赶紧做,为对策的变形表达。
A项:“遭遇的阻力越大”对应转折之前的内容,为问题表述,非重点,排除。
D项:“创新”对应文段“‘双创’行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举例子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B项:(1)“不可回避”为被动的状态,如困难来了,不可回避,C项“深入攻坚”为主动的状态,文段强调要让改革进一步深入;(2)“阵痛”论述问题,非重点,C项“不容迟滞”论述对策,排除。【选C】
5.(2018联考)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社会治理模式、民生保障等多方面矛盾,建设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我国在智慧城市的很多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像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顶层设计不足、缺乏体系性规划与创新等。另外,智慧城市建设有许多方面没有考虑到与市民切身相关的问题,市民的感知度并不明显。如何把城市建设和市民利益
16
结合起来,注意群众需求,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智慧城市落地问题的关键。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走在世界前列 B.智慧城市建设面临许多综合性问题 C.建造智慧城市可以解决城市建设诸多矛盾 D.建设智慧城市要接地气与群众需求相联系
【解析】5.问“意在强调”,为中心理解题。读文段,找重点。开头出现“当前”,交代背景,引出“建筑智慧城市”这一话题。接着论述我国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做得很好,“像……共享单车等”为举例子,非重点。后文出现“但”,表转折,转折之后是重点,“如”为举例子,非重点。中间部分论述问题,尾句出现“关键”,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整个文段的重点在于尾句的对策,即要考虑市民的利益,对应D项“接地气”“与群众的需求相联系”。
A项“走在世界前列”、C项“解决城市建设诸多矛盾”出现在“但”之前,属于转折之前的内容,排除。
B项:有同学认为“综合性问题”概括全面,因为文段中间部门“另外”表并列而错选此项,若文段未出现尾句,可选B项,但是文段尾句通过“关键”表强调,强调的是尾句出现的对策,故排除。【选D】
【注意】
1.有同学认为“市民利益”出现在文段“另外”之后,选项未体现“另外”之前的内容而不敢选D项,如考上公务员之后,领导说“小张,你现在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找对象的问题,第二个是工作态度的问题,解决第二个问题是关键”,此时领导强调的重点是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即转变工作态度,说明在领导看来相亲不重要
2.文段明确提出对策时,讲对策同意替换即可,有的文段只论述问题,此时正确答案往往是解决问题。
3.对策不万能,不是说看到对策就一定要选,一定要注意。
4.纠结时,作对比:主题词要包含。有同学可能会遇到不知道应该选择不明确的对策还是问题的情况,此时应注意,当纠结时一定要进行对比,对比择优的
17
标准是从主题词的角度考虑。如文段论述现在房屋租赁企业采取不好的方式影响了房地产业的发展,选项出现“房屋租赁企业会影响市场的发展”“应采取措施抑制房价的增长”,针对文段采取的措施应是解决房屋租赁企业的问题,从主题词事物角度考虑应优选第一个选项。
【答案汇总】1-5:DAACD
6.(2018广州)
当群体成员凝聚力很高时,群体成员倾向于让自己的观点与群体保持一致,而其他有争议、有创意甚至更客观合理的观点则会遭到忽视或压制。这可能会导致群体作出不合理甚至很糟糕的决策。类似的现象有可能出现在网络民意表达过程中。人们更可能被吸引到自身意见一致的论坛中,并在其中不断加深自己原有的观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群体迷思,形成不正确的却为大多数人所拥护的占优势的意见,出现不同意见者“被代表”和把持言论的情况。
这段文字给政府管理的启示是:( )
A.网络舆论未必能够代表网民的真实想法,政府征求民意时应对此有所甄别 B.网络民意表达存在虚假性,不适合作为政府征求民意的渠道
C.网络空间匿名性造成网络民意容易被操控,政府应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控 D.政府在通过网络征求民意时,应当少说多听,允许不同意见乃至质疑的声音存在
【解析】6.本题正确率不高,易在A、D项纠结。本题正确率较低是因为文段较长,选项也很长,应快速把握文段的重点。前文论述群体的凝聚力高时,决策可能会不合理、出错,“类似的现象”指代前文,后文围绕“网络民意表达”展开论述。尾句出现“这样”,指代前文,故重点在“这样”之后。尾句论述问题,即群体决策的意见可能是错的,对策应为有所辨别,对应A项“甄别”。
当选项较长时,可对比选项找差别/区别,四个选项均论述政府在网络上征求民意。
B项:“不适合”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C项:“匿名性”文段未提及,排除。
18
D项:有同学认为D项符合现状,认为当前人们的意见得不到表达,政府不重视、不听而错选此项。此项强调“少说多听”,纠结时可用反推法,若为正确答案,文段应论述政府完全不听百姓的意见,且“允许……存在”无法解决文段中的问题,文段强调对不正确的意见进行甄别,排除。【选A】
【注意】
1.有同学认为A项“网络舆论未必能够代表网民的真实想法”文段未提及,但文段论述“有争议……压制”,即整体的网络舆论不见得代表网民的真实想法。
2.本题问“启示”,即对策。应对比选项的对策,在纠结时可用反推法,意见不正确的情况下光“允许”是不行的,应加以“甄别”,故排除D项,锁定A项。
7.(2017事考)
海外文学与中国文学并不是那么分明对立,更多的是流动混杂。各地华语文学事实上也不算各自为政,而是充满了地域流动和文化交融的特性。一位作家从香港到台湾,再至返台,最后又到美国,每至一处都会在该地留下代表性作品,他到底是哪里的作家?北美新移民作家游走于中美之间,但作品市场主要在中国,他们属于中国作家还是北美作家?硬将海外与国内的作家截然隔离,强调对立与不同,显然并非易事。将他们看作独特互补的华语文学共同体成员,是最恰当的选择。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对华语文学作家进行地域区分没有必要 B.对作家的地域身份难以准确定位 C.地域流动推动中国华语文化交流
D.海外华语文学与中国文学有共同的文化背景
【解析】7.问“意在说明”,为中心理解题。读文段,找重点。前文介绍了一个现实情况,相当于背景。接着“一位作家”“北美新移民作家”举了两个例子,提出问题,重点在于对问题的回答。尾句出现“最恰当的选择”,为程度词表强调,强调要将作家看作共同体,对对策进行同义替换,A项“进行地域区分
19
没有必要”,即将作家看作共同体、天下一家,当选。
B项:“准确定位”对应文段中的问题表述,排除。
C项:“地域流动”出现在文段开头,阐述现实的情况,为背景中的内容,非重点,且文段主题词为“作家”,而选项强调“文化交流”,排除。
D项:主题词错误,文段主题词为“作家”,排除。【选A】
【注意】
1.尾句“他们”指代文段中的华语文学作家。
2.文段的重点很明确,选项里没有出现对策表述时,要进行同意替换,选择与文段中心一致的选项。
2.有同学纠结于文段的主题词,文段开头虽然出现“海外文学与中国文学”,但后文“事实上”表转折,强调的是华语文学作家,后文“一位作家”“北美新移民作家”均为华语文学作家的代表。
8.(2018广州)
对于脑性瘫痪的婴儿来说,爬行是件很困难的事。这些孩子的大脑受到损伤,对肌肉的控制力较差,所以往往无法在地上爬行。相应地,与运动技能和空间定位相关的神经连接的发育也会由此停滞,这将导致患者日后遇到更多与运动有关的问题。有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旨在有助于婴儿爬行的新设备,在机器的帮助下,疑似脑性瘫痪婴儿的相应神经得到锻炼,从而能够更早学习爬行,爬得也更远。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 A.脑性瘫痪婴儿爬行很困难 B.早期干预可以改善运动控制 C.新设备可帮助脑瘫婴儿学习爬行 D.大脑受损的婴儿对肌肉的控制力很差
【解析】8.问“旨在说明”,为中心理解题。读文段,找重点。文段开篇提出问题,即脑瘫婴儿爬行困难。接着对问题进行分析,后文提出对策,强调“新设备”可以让脑瘫婴儿更好的爬行,对应C项。
20
A项“爬行很困难”、D项“大脑受损”均为问题表述,非重点,排除。 B项:“早期干预”文段未提及,且整个文段主题词为“脑性瘫痪的婴儿”,选项未提及文段的主题词,排除。【选C】
9.(2017联考)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仅有双脚,还有未来。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是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
这段文字作者意在说明: A.风光无限,在昨日更在明天 B.昨天已然过去,可怀念不可流连 C.只有不断出发,未来的精彩才会继续 D.最美的风景,不是终点,而是在路上的自己
【解析】9.本题正确率不高,文段与前面的题目不一样,特别文艺。“意在说明”为中心理解题,读文段,找重点。
方法一:“凡是……温柔”论述昨天的事情,后文“太深的流连”即流连过去,“绊住……未来”是不好的事,即提出问题。后文通过两个“;”表并列,“没见过……遗憾”通过反面论证的方式强调要见大山才不遗憾,还要见大海、见大漠、见森林,文段通过举例的方式指出应该如何做,即应不断往前走,对应C项,“只有……才”为对策表述。
A项:文段阐述的不是风光的位置在哪,重点强调要不断往前走,才能把握未来,排除。
D项:选项阐述自己是最美的风景,文段强调要不断出发,把握未来,排除。 B、C项:(1)对比C项,B项只阐述昨天不可流连,未提及应该如何做,C项“不断出发”回答了B项的问题,C项表述更加明确;(2)有的同学觉得C项未提及昨日,相比昨天和未来,文段强调把握未来,昨天不重要,故排除B项,锁定C项。
方法二:本文段来自汪国真的一篇著名的散文,如果恰好读过的同学,可以
21
直接锁定C项。【选C】
【注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的文段,重点在对策,如果文段仅阐述问题,对策往往出现在选项中。提醒大家,对策不万能,我们要从主题词的角度择优对比。
《我喜欢出发》
——汪国真
我喜欢出发。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注意】
1.本题并列结构前省略了“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即通过反面的方式强调要出发。
2.散文类文段在2017、2018年考试中出现较多,不仅阅读理解中会考查,逻辑填空也喜欢考查。遇到散文类文段不要害怕,从文段找中心、重点,解答这类题目还要有一颗文艺青年的心,在这段时间,大家在放松之余,不妨多可看一下代表性散文类文章。
高频行文脉络(四)【并列-无中心句】
并列标志:并列关联词或标点:同时、此外、也/还、; 时间顺序展开 列举数据数字
无其他明显关联词,分句意思相同
正确答案:全面概括,提取共性(话题+内容)
22
干扰选项:针对其中一个方面的表述
【注意】并列结构:没有重点,需要看完所有内容,可能浪费时间,还可能比较纠结。
1.并列标志:
(1)并列关联词或标点:“同时、此外、也/还、;”,比如我喜欢唱歌,我也/还喜欢跳舞。
(2)沿着时间顺序展开的并列,比如文段先论述唐代,接着论述宋代,再论述元代,再论述明代,最后论述清代。
(3)列举数据、数字,比如申论中的事例性材料,文段从头到尾都是列数据、举例子,则需要对文段内容进行概括提炼。
(4)无其他明显关联词,每一个分句表达意思相同。
2.正确答案:全面概括,提取共性(话题+内容)。首先保证话题(主题词)正确,并列文段中主题词的特征为高频出现,基本在每个分句中都会出现,其次概括内容上的共性。比如前文说“人”,后文说“妖”,概括为“人和妖”。
3.干扰选项:针对其中一个方面的表述是片面的。
4.并列文段,在考场上可以反向排除,比如当纠结于B、C项,且B项只针对其中一个分句时,优先排除B项。。
【行文脉络四】
10.(2018事业单位联考)
《史记》的生命力源于历代读者对它的接受。它作为一条文化链,有传播者、接受者、研究者,历代不绝,乃至于形成一门学问——“史记学”。这门学问的形成过程,就是《史记》生命力延伸的过程。汉魏六朝是传播和初步研究时期,此后不断发展,20世纪以来进入高潮时期。《史记》的生命力还来源于其世界性的传播与研究:在日本,各种形式的《史记》抄本、刻本,或选本,或全本,数量在百种以上,普及程度非常广泛;在欧美国家,《史记》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全本的俄语、法语版已经问世,全本的英语版也即将完成。世界范围的《史记》研究愈来愈深入,显示出《史记》永久的魅力和生命力。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23
A.《史记》的传播过程 B.“史记学”的独特魅力 C.《史记》受重视的原因 D.《史记》生命力的来源
【解析】10.方法一:读文段,开篇引出“《史记》的生命力”的话题,指出其来源于“历代读者”,这是从时间上进行阐述。后文“它”指代前文,“它作为……延伸过程”表明“史记学”不重要,通过“史记学”强调“《史记》的生命力”在延伸,“汉魏六朝……高潮时期”围绕其生命力从时间上展开论述。后文“还”表并列,表明前后文为并列关系,“世界性”强调空间范围,“:”表明后文不重要,都是在围绕“世界性”展开论述。
文段分为“《史记》……高潮时期”“《史记》……生命力”并列的两部分,“源于”“还来源于”表明文段围绕“《史记》的生命力”的来源展开论述,包含两方面,即“历代读者”强调时间上,“世界性的传播与研究”强调空间上,对应D项。
A项“过程”只体现时间;C项“受重视”对应“《史记》也愈来愈受到重视”,仅对应后文空间上的,选项均表述片面,排除。
D项:“史记学”对应开篇“史记学”,为举例的内容,起引入作用,依然是对后文“《史记》的生命力”的论述,非重点,排除。
方法二:并列结构文段中心句不明显,可以通过抓主题词解题,“还”表并列,前后文均围绕“《史记》生命力”的来源展开论述,锁定D项。【选D】
【答案汇总】6-10:AACCD
11.(2016北京)
鉴于迪斯累利首相治下的英国坚守“光荣孤立”,柏林别无他法,只有串联矛盾正在上升的俄、奥,这便是1873年与1881年两次“三皇同盟”以及1887年《德俄再保险条约》的初衷。同时德国暗中支持俄国在东方问题上与英国对立,如此这两个侧翼大国将永无希望携手包围中欧。至于对英、法两国,俾斯麦也有其手腕:他向伦敦表态无意插手海外事务,在埃及和土耳其问题上亦守善意中立,
24
赢得迪斯累利的好感;甚至对宿敌法国,也以温言安抚,暗示其向海外发展,从而与英国产生摩擦。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英法海外扩张的过程 B.欧洲复杂的政治格局 C.19世纪后期的国际局势 D.俾斯麦高明的外交手腕 【解析】11.读文段,把握结构。
方法一:开篇“柏林”是德国的首都,即表明为德国的做法。“同时”表并列,“同时……包围中欧”依然论述德国的做法。如果不认识“俾斯麦”,用普通思维理解,“也”表并列,“柏林”“德国”都是德国的,故“俾斯麦”也是德国的。后文“:”表解释说明,“他向伦敦……摩擦”阐述德国在外交上的手腕、做法。文段通过“同时”“也”表并列,提取共性,强调德国在外交上的做法,对应D项,“俾斯麦”代表德国。
A项:强调英法的扩张,文段强调“柏林”“德国”“俾斯麦”的做法,排除。 B项“欧洲复杂的政治格局”、C项“国际局势”均范围扩大,文段重点强调德国的做法,排除。
方法二:根据历史常识可知,“俾斯麦”是德国的宰相,文段中的做法都是“俾斯麦”主导的,锁定D项。【选D】
【注意】俾斯麦是德国的宰相、外交大臣,当时德国的一系列外交政策都是在他的推动下完成的。
12.(2018广州)
近年来,广州经济正经历一次深刻转型。此前,广州作为全球重要的商贸中心,更多是汇聚全球的货物流、人流。而广州现在对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打造,则旨在汇聚更重要的资金和智力(技术)要素,以形成一个全球性的高端要素配置枢纽。同时广州的产业结构也加速优化。在原有汽车、日化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两端”产业——“终端产业”和“高端产业”正被引入广
25
州,并实现集群化发展,从而补上了这座城市长期存在的产业短板。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广州顺应全球产业大势的自我变革 B.广州产业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C.广州未来经济体系建设
D.广州未来经济经济发展战略部署
【解析】12.本题正确率为51%,有的同学读不懂文段,还有的同学会纠结于A、D项。开篇“近年来”交代背景,首句介绍广州的情况。“此前”介绍过去,“广州……人流”阐述广州对全球很重要。“而广州现在……枢纽”通过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强调“现在”,强调资金和智力要素是促进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要素。
“同时”表并列,“同时……优化”依然论述“现在”的情况,前文阐述和产业相关的要素,后文阐述与产业相关的结构。“在原有……短板”围绕产业结构展开论述。故文段为通过“同时”引导的并列结构,“近年来……枢纽”论述广州现在开始汇聚高端产业要素,“同时……短板”论述广州现在的产业结构也在优化,即均论述“现在”的情况,对应A项,“变革”是正在发生的。
B项“未来发展趋势”、C项“未来经济体系建设”、D项“未来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均论述未来的情况,与文段时态不符,排除。
D项:有的同学误选D项,认为“战略部署”是做法,比如“十二五规划”规定了接下来五年、十年的战略部署,“战略部署”即未来要如何做,排除。
A项:“全球产业大势”对应“此前……商贸中心”,表明广州对全球很重要,原来单纯的汇聚人、物,现在要汇聚资金和技术要素就是因为全球的产业在变化,选项表述符合文意,当选。【选A】
【注意】
1.有的同学认为A项很牵强,当做题纠结时要对比择优,A项的表述确实不完美,但进行对比,只有A项“自我变革”落脚点为现在的情况,B项“未来发展趋势”、C项“未来经济体系建设”、D项“未来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落脚点均为“未来”,文段前后两部分“正在”“正”均强调现在的情况,故锁定A项。
26
2.B、C、D三项结构相同,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排除。
13.(2017重庆)
最近这几年,随着电视节目的推波助澜,中国又掀起了“古诗词热”,在《诗刊》编辑刘能英看来,互联网给传统诗词学习和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让诗词的文化生态有了极大的转变。这个观点与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蔡世平不谋而合,他认为,当下民间诗词创作群体中最活跃的人群是“网络派”,他们以中青年居多,题材多反映当代人的都市生活或乡间情怀。网络空间里,民间自发成立的众多诗词网校,也成为传统诗词爱好者学习、创作、交流诗词的重要平台。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互联网给诗词创作带来的机遇 B.电视节目对古诗词复兴的影响 C.“网络派”诗词的题材特点 D.诗词文化生态向民间自发转向
【解析】13.问“意在强调”,为中心理解题。“最近几年”为背景引入,“在《诗刊》编辑刘能英看来”阐述刘能英的观点,即互联网给诗词的创作带来了机遇。“这个观点与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蔡世平不谋而合”中“不谋而合”说明两人的观点一样,表并列,依然强调网络对于诗词创作的重要性。提取共性,并列前后均强调互联网对诗词创作的作用,对应A项。
B项:“电视节目”对应首句,为背景引入,未提及主题词“互联网”,排除。 C项:“网络派”对应蔡世平的观点,表述片面,排除。 D项:未提及主题词“互联网”,排除。
虽然A项未提及“学习”,不是很完美的选项,纠结时,作对比,观察选项可知,B、C、D项也均未提及“学习”,但A项提及了“互联网”和“诗词创作”,故优选A项。【选A】
Tip1:古今对比VS时间顺序展开的并列
古今对比:(两个方面,且有转折/程度词表强调) 以前……现在则是……
27
时间顺序展开的并列:(至少三个方面,且无其他关联词) 早期……此后……如今…….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注意】古今对比VS时间顺序展开的并列:
1.古今对比:通常只有古和今、过去和现在两方面,通过转折词、程度词表强调,如“以前……现在则是……”中“则是”表强调;再如“以前甲长得丑,但是现在整容变漂亮了”,通过转折强调“现在”。
2.时间顺序展开的并列:至少有三方面,且文段中没有其他关联词。如“早期……此后……如今”,提及三个方面,且没有其他关联词,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并列;再如“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通过从一到四的顺序表并列。
3.若文段只有两方面,且表强调,则一般是“现在”更重要。若文段有多方面,则不能认为“今天”更重要,而是整体上为并列结构。
14.(2018四川)
在语言文字的规范问题上,早期的规范观是“匡正”,认为语言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凡是与标准不符的就是错误的,是需要消灭的不正确的语言现象。此后,“匡正观”逐渐发展为“追认观”,既注意语言的变动性,不轻言“不规范”;又注意语言的稳定性,不轻易地把一些尚未定型、尚未被社会公认以及一些显然不健康的东西采纳进来。如今,“动态”规范观越来越趋于普遍认同,这要求我们在“规范”和“规则”、“硬规范”和“软规范”、“显性规范”和“隐性规范”等诸多二元对立因素上有区别地、有针对性地对待语言现象。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对待语言文字的正确态度 B.语言文字规范观的发展过程 C.语言规范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D.辩证看待语言现象的必要性
【解析】14.问“主要介绍”,为中心理解题。首句阐述早期的规范观是“匡正”,“认为”具体解释“匡正”的内容。“此后”为第二个时间段,“‘匡正观’……
28
采进来”围绕“追认观”展开论述。“如今”为第三个时间段,阐述“动态”规范观。文段阐述了“早期”“此后”“如今”三个方面,且无其他关联词,为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并列文段,对应B项,“语言文字规范观”为文段的主题词,且“发展过程”概括了文段中的三个时间段。
A项:未提及主题词“规范观”,且未体现时间的发展过程,排除。 C、D项:(1)均只对应“如今……语言现象”这一个分句,表述片面;(2)均未提及主题词“规范观”,排除。【选B】
15.(2016事考)
在5000年以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人们已经命名了20多个星座。之后,古巴比伦人继续划分天空的区域,不断提出新的星座。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巴比伦人提出30个星座。后来,他们的星座划分传到古希腊人那里,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补充。公元2世纪的时候,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总结当时的天文成就,提出48个星座,并编制古希腊星座表,根据星座内主要亮星的位置,托勒密用假想的线条将它们连接起来,然后赋予其不同的人物或动物形象。而这些形象大都取材于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这便是现在星座名称的由来。
这段话主要是说明星座: A.理念的传播路径 B.命名的主要依据 C.数量变化的过程 D.划分的发展过程
【解析】15.问“主要是说明”,为中心理解题。文段沿着“5000年以前……之后……公元前1000年……后来……公元2世纪……”的时间顺序展开论述。尾句“这些形象”只对应前一句,而不是对全文的总结,说明“公元2世纪……星座名称的由来”只针对一方面展开论述。文段是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星座如何划分的发展过程,对应D项。
A项:文段不是阐述“理念”,而是阐述如何划分星座,排除。
B项:“依据”对应文段尾句“公元2世纪……星座名称的由来”;“命名”对应文段首句,但文段其他分句均未提及“命名”,选项表述片面,排除。
29
C项:选项只提及“数量变化”,而文段不仅提及数量,且重点阐述星座如何划分,若文段只阐述“数量”,应阐述最早有20个星座,然后有30个星座,后来有40个星座,如今有50个星座,与文意不符,排除。【选D】
【答案汇总】11-15:DAABD
16.(2019广西选调)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以蒸汽机与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作为根本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标志,将工业发展推上了新高度。专家预测,在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新一代人工智能将取得突破和应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 A.前两次工业革命是动力革命 B.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数字化革命 C.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智能化革命 D.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
【解析】16.本题正确率为49%,易错项为C项。不能认为“专家预测”为重点,而误选C项。“第一次……工业社会”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第三次……新高度”强调信息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专家预测”说明是根据以前的情况预测未来的情况,即以前和未来的情况一样,才能沿着时间轴做预测,“在即将……大幅度提升”强调人工智能(新的科技发明)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大幅度提升”说明人工智能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动力。文段“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后阐述的内容相同,需提取共性:蒸汽机与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人工智能均是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对应D项。
纠结时,可反向排除。A、B、C项:均只提及一个方面,且结构相同,表述片面,排除。【选D】
30
【注意】文段提及至少三个方面,且无其他关联词,为并列结构,概括文段,抓准主题词。若选项只提及一方面,则表述片面,要排除。
【补充:寓言故事类】
【注意】寓言故事类:2017年云南有考查过,因为云南为联考大省,而且其他省份如果参加联考,很可能会参考云南命题;吉林省是单独命题,经常会考查;河南也有考查过;其他省份考查得相对较少。建议大家掌握这种类型的题目,因为在接下来的省考或联考中可能会涉及到。
1.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就像领导讲故事,不会一上来就讲高潮,通常前半部分非重点,更像是话题引入,重点在后半部分(高潮-结局)。
2.内容:揭示的道理和未来工作相关,通过故事传递正能量。
17.(2017云南)
一只老钟对一只小钟说:“你一年要摆31536000下。”小钟吓坏了:“哇,这么多,这怎么可能?我怎么能完成那么多下呢!”另一只老钟笑着说:“不用怕,并不难啊,只要坚持每秒摆一下就可以了,试试看吧。”果然,小钟很轻松地就摆了一下,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小钟已经摆了31536000下!
下列选项最符合作者写作意图的是: A.坚持下去,就可胜利 B.化整为零,圆梦更易 C.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解析】17.问“最符合作者写作意图的是”,寻找文段中心。整个文段先指出一个难题、任务,即摆的数量非常大,然后老钟给出一个方法,“每秒摆一下”强调由多到少,“很轻松”强调由难到易,对应B项,“化整为零”的“零”指零散,形容把非常大的、难的工作转化为非常零散的、少的、易操作的工作,“圆梦更易”体现轻松完成。
C项:“不忘初心”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31
A项:选项强调“坚持”,而文段“只要坚持每秒摆一下就可以了”并非单纯强调“坚持”,而是强调把非常多、大的任务转变为非常少、零散的任务,这样实现起来就比较容易,且“坚持”这件事并非很容易,排除。
D项:“始”指开始,选项强调勇于开始、勇敢迈出第一步,不符合文意,且选项未体现结果很容易,排除。【选B】
【注意】大家在考上公务员之后,领导安排一项工作量非常庞大的任务,完成起来很困难,这时候领导讲文段中的故事,是想告诉我们“化整为零”,而非“始于足下”。在工作中,提高效率很关键,领导是想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而“始于足下”仅强调要开始。
18.(2015吉林)
进过庙堂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他的后面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庙里的人非常多,但他丢三落四,账务管理屡有失误。而韦陀虽然管账是把好手,但太过严肃,结果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从此,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个小故事主要告诉我们,行政领导要( )。 A.赏罚分明 B.选贤任能 C.知人善任 D.疑人不用
【解析】18.通过故事告诉我们“行政领导”应该怎么做。“相传在很久以前”提示为讲故事。“佛祖”代表题干中的“领导”,“佛祖在……的景象”论述领导干部善于用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对应C项。
A项:“赏罚”文段未提及,排除。
B项:“选”强调选拔人才,文段未提及选拔,而是论述用人,排除。
32
D项:“疑人不用”表示对于品格有缺陷的人则不使用,而文段强调要用人,而且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排除。【选C】
19.(2017河南)
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可以无愧于鬼神。阎王笑道:“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官员不服,辩解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怒道:“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该办的事不办,该断的案不断,岂不是负国负民,无功就是过啊。”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莫做“公堂木偶” B.清官与庸官 C.官员的功与过 D.纪晓岚谈为官
【解析】19.问“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为变形的中心理解题。“阎王怒道”提示为重点,相当于“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你处处……就是过啊”强调为官不能不作为,要有所作为,对应A项,“公堂”非常形象地体现“当官”。
B、C项:“与”均为并列结构,而文段并非并列结构,且并非强调“清官/庸官”是什么或“功/过”是什么,文段强调作为官员不能不作为,排除。
D项:“纪晓岚”为话题引入部分,非重点,排除。【选A】
【注意】有的同学可能认为A项不明确,但是需注意,在明确与正确之间,一定要先保证正确,再保证明确,B、C、D项均错误,故选择A项。
20.(2018吉林)
唐初名相娄师德,做兵部尚书时巡察并州,在当地与众人一起吃饭时,发现自己碗里的饭白且细,而他人的饭却黑且粗,就问属下。属下惶恐回答,仓促间
33
没能准备更多浙米。娄说:有仓促的客人,没有仓促的主人嘛,吃粗饭有什么关系!便令人换粗饭来吃。
这个故事所蕴含的“为官理政”的道理有 ①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 ②为人臣者,以富民为功 ③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 ④与百姓同其甘苦 ⑤为政,通下情为急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
【解析】20.问“为官理政”的道理。“为官理政”的道理体现在说话和行为当中,所以文段重点在最后。“有仓促的客人……来吃”强调当官要和百姓同甘共苦,要心系群众、百姓。
①“渔樵”指渔夫和樵夫,指代群众、百姓,能体现心系百姓。②“富民”指让百姓富起来,文段未体现,如果要选择②,文段应论述“让百姓都能吃上白饭/肉”。③若不易理解,可往后观察。④能体现和百姓同甘共苦,能体现心系百姓。⑤“通下情”指了解百姓的情况,能体现心系百姓,故①④⑤正确,锁定A项。【选A】
【注意】③“群属”指下属,“上”和“群属”体现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形容上级做到位了之后,下级才能服从上级的管理,而文段强调要心系百姓。
【答案汇总】16-20:DBCAA
【课程总结】
高频行文脉络(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Tip1:文段只说问题,正确答案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对策
34
对策不万能,一定要注意(主题词择优) 高频行文脉络(四)【并列-无中心句】
Tip1:古今对比:(两个方面,且有转折/程度词表强调) 时间顺序展开的并列:(至少三个方面,且无其他关联词) 补充:寓言故事类
【注意】课程总结:点拨课难度较高,希望大家在遇到瓶颈的阶段能够更好地提升。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策是重点。最近常考的引导对策的标志词有“依赖于、依托于、要领在于、不容迟滞、关键在于”。
(1)文段只提及问题,正确答案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对策。 (2)对策不万能,一定要注意(从主题词角度择优)。
2.并列-无中心句:可能通过关联词、标点符号、时间顺序、列数据等方式并列。
(1)古今对比:两个方面,且有转折/程度词表强调。 (2)时间顺序展开的并列:至少三个方面,且无其他关联词。 (3)并列文段需概括整个文段的内容,如果选项片面,同时排除。 3.补充:寓言故事类。
(1)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重点在后半部分。
(2)内容:通过故事揭示和未来工作相关的道理,传递正能量。
【答案汇总】1-5:DAACD;6-10:AACCD;11-15:DAABD;16-20:DBCAA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