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新时期吉林省银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2-06-27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1第4期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o.4,2011 (总第106期) Journal of 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 SamNO.106 本刊专稿 关于新时期吉林省银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吉林监管局局长 高 飞 高飞简介:高飞,高级经济师,先后任职于吉林银行学校、长春金融专科学校、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中国人民 银行沈阳分行、辽宁银监局;现任吉林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受聘担任中共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吉林财经 大学兼职教授、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特聘专家、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图分类号]F830.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1-07—05 [文章编号]1671-6671(2011)04-0001-02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面临新的形势,银行业将获得更加广阔 的发展空间。在这样一个历史机遇期,银行业和监管当局应共同努力,着力增强系统自身稳健性和金融渗透 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有效的金融支持。 一、科学认识全省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重点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吉林省银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新的面貌:第一,银行业发展基础逐步巩 固。随着大型银行分支机构股份制改造,以及吉林银行等地方法人机构改革重组等工作的推进,银行业历史 遗留的大量包袱得到化解;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总额以及资本充足率、整体拨备覆盖率 等指标持续提升,银行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银行业 综合竞争能力持续增强。各类银行机构加快了机构和人员整合,建立了更加清晰高效的组织、业务和制度流 程;外资、外埠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的设立,更是促进形成了综合竞 争的局面。不仅资产负债规模大幅增长,银行机构内控水平、盈利水平、平均资本利润率和平均资产利润率也 不断提高。第三,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明显提高。业务种类已从传统存款、贷款和转账结算快速发展创新成 为既涵盖基本资产负债业务又包括新兴中间业务的功能体系;银行服务方式、服务手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电子化、集约化和综合化已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方向。随着金融产品和服务品种更加丰富,服务功能和效率 明显提高;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获得的金融支持明显增加,金融服务覆盖程度更广。但同时也应注意,省内银 行业在改革发展中仍存在着部分制约自身健康发展的因素,还有一些不平衡、不协调甚至是不科学的问题,需 要加以重点关注和解决。 在这样的背境下,新时期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从实际出发,重视发挥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优化经营发展战 略,有针对性地推进战略转型;增强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协调性,优化信贷结构;以特色化、品牌化经营促进 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建立科学经营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优化网点区域结构、合理 布局;引进战略投资者、现代管理理念、先进技术和高素质金融人才,进一步提高开放程度。通过多渠道完善 银行业服务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域、大中小企业、城乡之间和不同金融消费群体间的有效金 融需求。 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大金融覆盖面和渗透力 银行业应根据吉林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 征,做好产业升级下的自身战略转型,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服务体系方面,应持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增设机构,稳妥发展新型农村金 融机构,丰富农村地区和县域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埠、外资银行到省内设立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 财务公司,支持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与发展。同时,继续推进中心城市金融体系建设,发挥辐 射和带动作用。 在服务功能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将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纳入发展战略,将组织机构、经 营区域、服务范围的差异化体现到特色经营之中,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加快业务转型,培育符合服务特点的客户 群,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点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民生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加大对 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项目的金融支持;强化对重点产业、项目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着力支持以下重点:一是 “三农”金融服务。科学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积极满足粮食生产、畜牧业发展和水利建设等信贷需求;继续推进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稳步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加大对龙头企业、规模化种养殖以及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金 融支持;消除省内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实现网点全覆盖。二是小企业金融服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利率风险 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以及违约信息通报机 制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市场反应速度;积极满足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利于扩大就 业、有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商业可持续的小微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出更多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三是采取 银团贷款方式。将分散的信贷资源集中起来,为重点企业和项目提供大额资金融资服务,形成风险研判、控制 和共担的完整体系,实现优势互补。四是努力改善面向公众的基础性金融服务。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保 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提高金融服务应用水平。 三、构建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风险文化,增强银行业系统运行的稳健性 在完善体系、强化功能的同时,增强发展的持续性和协调性、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 银行业“十二五”期间的另一项重点任务。 第一,强化银行机构公司治理。强调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的长期承诺和持续注资责任以及董事会的‘‘诚 信义务”和“看管责任”,发挥其在战略决策、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完善公司治理监督评价体系和问责 机制,建立与风险责任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具体来看,吉林银行等地方法人银行应制定落实科学发展战略, 加强内部控制,守好风险管理底线,保持平稳运行,并逐步按计划达到新监管指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按照 总体部署稳步推进改革,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更好围绕“三农’’开展经营。村镇银行等其他地方法人机构的发 起银行应更好履行职责,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流程。 第二,建立有效的资本约束机制。通过实施前瞻性、指导性的经济资本管理、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和经济 增加值考核等工具,有效发挥资本在约束增长冲动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法人银行业机构吸纳社会 资本参股时,强调银行股东在支持银行持续补充资本和合规审慎经营方面的责任,须承诺支持银行从严控制 关联交易,积极采取措施支持银行达到审慎监管标准,并坚持有限参与,主动防止盲目扩张、利益冲突和垄断。 法人银行业机构补充资本,应坚持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相结合,注重内部积累,逐步提升资本充足率。同时, 建立风险、发展与效益平衡的评价机制,确保业务发展与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员工素质等相匹配。 第三,全面管控和化解风险。强化风险控制。以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为契机,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加强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大额风险暴露、产业结构调整引致的风险隐患等重点风险管控;加强信用风 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为主的早期风险预警和危机管理,提高信贷管理精细化水平,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全面落实贷款新规,实现贷款全流程管理;加强市场风险管控,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严防 从事无限风险的产品以及再衍生产品等高杠杆业务;加大拨备提取和不良贷款清收力度,综合运用法律和经 济金融手段,加强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和化解工作;加强案件防控,强化基层网点重点领域排查和警示教育工 作,加大对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更好发挥内部审计和稽核的作用;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控,加强IT系统 基础研究和开发,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完善风险计量模型,保障业务的安全性与连续性。 同时,实现银行业科学发展,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当局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对此,监管部门一 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的监管体系,增强传统监管手段效能,探索创新监管手段和方法;另一 方面又要加强监管协调和监管服务,完善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等的沟通协调机制,提 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创造更加有助于银行业持续稳健运行的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耿传辉]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